内标法的计算

合集下载

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_解释说明

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_解释说明

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重点介绍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的原理、步骤以及应用。

气相质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的方法,它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蒸发和离子化,然后使用质谱仪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

然而,由于不同样品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基质效应和仪器响应变化,导致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为了准确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浓度,内标法被引入到气相质谱分析中。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解释说明、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内容,并介绍内标法在气相质谱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解释内标法计算的步骤,并展示实验设计方案、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阐述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了解到内标法在气相质谱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内标法计算并正确地解释分析结果。

此外,本研究还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2. 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2.1 定义与原理气相质谱内标法计算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定量测定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它基于内标物(即一个已知浓度的化合物)与待测目标化合物在质谱仪中的特性相似性,通过比较两者在色谱柱分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峰面积或峰高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内标物作为参考,在样品准备过程中添加已知浓度且结构与目标化合物相似的内标物。

通过称量一定比例的样品和溶液,并在质谱仪中进行实验测量,然后根据内标峰和目标化合物峰之间的比值计算出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2.2 内标物的选择与制备选择适当的内标物对于保证准确性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内标物:(1)化学结构与目标分析物类似;(2)易于制备和稳定;(3)在质谱仪中有良好的响应;(4)不与样品中的其他化合物相互干扰。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 method 一种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

归一化法是把样品中各个组分的峰面积乘以各自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求和,此和值相当于所有组分的总质量,即所谓“归一”,样品中某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用下式计算:pt%= Aifi/(A1f1+A2f2 + ....Anfn )*100式中f1、f2、fn… 为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A1、A2、…An为各组分的峰面积。

如果操作条件稳定,也可以用峰高归一化法定量,此时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按下式计算: pt%= hifi/(h1f1+h2f2 + ....hnfn )*100式中f1、f2、fn、…为各组分在该操作条件下特定的峰高相对校正因子,h1、h2、…hn为各组分的峰高。

用归一化法定量时,必须保证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并在色谱图上显示色谱峰。

定量方法色谱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a. 校正归一化法当试样中各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在检测器上均有响应,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已知时,可用此法定量。

组分i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可由下式计算:其中fi可为质量校正因子,也可为摩尔校正因子。

若各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相近或相同(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组分),则上式可简化为:该法简称为归一化法。

校正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变化时,对定量结果影响很小。

缺点是:对该法的苛刻要求限制了该法的使用。

该法适合于常量物质的定量。

b. 内标法所谓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各组分时,而且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可用此法。

此法适合于微量物质的分析。

该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f si是被测组分相对于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

该法的优点是:受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小,定量结果较为准确,使用上不象归一化法那样受到限制。

该法的缺点是:每次分析必须准确称量被测物和内标物,不适合于快速分析。

药物分析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例题

药物分析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例题

药物分析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例题药物分析中的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个关于药物分析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的例题,并给出详细的解析。

例题:实验室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一种药物A在人血浆中的浓度。

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选取了一种内标物B,并使用了内标物法进行校正。

已知药物A和内标物B的标准品浓度分别为10 mg/L和20 mg/L。

测得人血浆样品的峰面积比为 2.5、已知内标法校正因子(CF)的计算公式为CF = (C_A/C_B) / (A_A/A_B),其中C为浓度,A为峰面积。

计算药物A在人血浆样品中的浓度。

解析:1.确定药物A和内标物B的峰面积。

已知测得的人血浆样品的峰面积比为2.5,可设药物A的峰面积为A_A,内标物B的峰面积为A_B。

2.计算内标物B在人血浆样品中的浓度。

由内标物B的标准品浓度和峰面积可知,内标物B在人血浆样品中的浓度C_B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_B = C_std * (A_B / A_std)其中C_std为内标物B的标准品浓度(20 mg/L),A_std为内标物B的标准品峰面积。

3.计算药物A在人血浆样品中的浓度。

根据内标法校正因子的公式CF=(C_A/C_B)/(A_A/A_B),可知C_A=CF*(C_B*A_A)/A_B将已知的数据代入计算即可得到药物A在人血浆样品中的浓度。

以上是一个药物分析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的例题及其解析,通过这个例题可以了解到内标法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标准曲线的构建和相关参数的计算等细节,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的步骤如下:
1. 首先确定内标物质的纯度和浓度。

纯度可以通过红外光谱、NMR光谱等手段进行检测,而浓度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重量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2. 然后将内标物质与待测物质混合,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洗脱和提取。

3. 将混合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在分离图谱中水平轴为时间,垂直轴为信号强度。

4. 在分离图谱中,找到内标物质和待测物质的峰(一般情况下,它们应该位于分离图谱的第一或第二个峰),并计算它们的相对保留时间。

5. 通过浓度比例计算内标物质和待测物质的峰面积比值,即校正因子。

具体公式为:校正因子 = 待测物质峰面积 / 内标物质
峰面积 * 内标物质浓度 / 待测物质浓度。

6. 将校正因子应用于待测样品中的待测物质浓度,校正后的浓度即为准确浓度。

内标法举例说明

内标法举例说明

内标法举例说明
内标法是一种在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这种方法通过在样品中加入一种内标物,然后测量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之比,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浓度。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内标法示例:
1. 选择一个与待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作为内标物。

这个内标物应该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物质。

2. 配制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测量它们的峰面积或峰高,计算相对校正因子。

3. 在准确称量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

这个质量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4. 测量被测试样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它们的质量比和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

5. 使用内标法公式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通过在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之间建立比例关系,内标法可以消除进样体积的误差,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选择合适的内标物也是成功应用内标法的关键之一。

内标法的原理

内标法的原理

内标法的原理内标法是一种基于功率频率特性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方法。

它通过测量电网节点的电压和电流数据,利用功率频率特性的线性关系来推断系统的状态,并用估计值替代未知量,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状态的在线估计。

内标法的原理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1. 电力系统是合理模型:内标法假设电力系统可以用定常线性模型描述,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2. 电力系统是功率频率特性模型:内标法利用电力系统功率频率特性的线性关系进行状态估计。

功率频率特性告诉我们,当电力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和相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3. 电力系统无扰动:内标法假设电力系统没有外界扰动,即电力系统的状态估计仅基于电力系统自身的测量数据。

具体来说,内标法的计算过程如下:1. 测量数据采集:根据测量点的位置,采集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电流数据。

2. 准备正常状态基准值:选取一组正常状态的测量数据作为基准值,用于计算功率频率特性模型的系数。

3. 计算高频状态:根据功率频率特性模型,计算出高频状态下测量数据的估计值,其中包括功率、功率相位和电流幅值等。

4. 计算低频状态:根据高频状态的估计值和测量数据,利用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如高斯消元法或最小二乘法),计算出低频状态下的估计值,如电压相位和电压幅值等。

5. 更新状态估计:根据低频状态的估计值,更新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状态估计值。

内标法的优点是能够在电力系统实时运行过程中进行状态估计,并且不需要额外的测量设备。

然而,内标法也有一些限制,包括对电力系统模型的要求高、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要求高等。

因此,在应用内标法时需要仔细选择和处理测量数据,以提高状态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icp检出限公式

icp检出限公式

icp检出限公式
ICP(Instrumental Detection Limit)是指在仪器检测中所能测量的最低浓度。

检出限是指在给定条件下,仪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浓度。

ICP检出限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ICP检出限=k×s×t
其中,k为一个由概率分布和置信概率决定的常数,s为样品的标准差,t为测试方法的重复次数。

ICP检出限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标准偏差法:
通过对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进行多次测量,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然后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ICP检出限。

ICP检出限=k×s
其中,s为标准偏差。

2.内标法:
内标法是指在待测样品中加入内标物,通过测量内标物和待测元素的信号强度比值来计算ICP检出限。

ICP检出限=k×s/R
其中,s为内标物的标准偏差,R为内标物和待测元素的信号强度比值。

3.稀释法:
稀释法是指通过不断稀释待测样品溶液,直到测量结果能够满足仪器的检测限制为止,然后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ICP检出限。

ICP检出限=C×V/V0
其中,C为待测样品的浓度,V为待测样品的体积,V0为最小可测量体积。

以上三种方法中,标准偏差法和内标法的计算较为简单,适用于单元素测定;稀释法则适用于多元素测定,但需要进行反算。

ICP检出限与仪器的性能参数、分析条件等因素相关,不同仪器、不同条件下的ICP检出限可能会有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标法定量的原理

内标法定量的原理

内标法定量的原理内标法定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通过引入内标物来消除样品制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从而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

内标物是一种已知浓度的化合物,它与待测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

在内标法定量中,将内标物加入到待测样品中,经过前处理后进行测量。

通过比较内标物与待测化合物的响应信号之比,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具体来说,内标法定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适当的内标物:选择一个与待测化合物相似的、易于制备且稳定性好的化合物作为内标物。

通常情况下,内标物应该在样品中存在,并且不会干扰目标成分的检测。

2. 加入内标物:将已知浓度的内标物加入到待测样品中,并进行混匀。

3. 样品制备:根据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提取、纯化等步骤。

4. 测量:对经过前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测量。

通常情况下,使用同一种仪器和测量条件对内标物和待测化合物进行测量。

5. 计算:通过比较内标物与待测化合物的响应信号之比,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 (待测化合物峰面积÷ 内标物峰面积)× 内标物的已知浓度× 稀释倍数其中,峰面积是指色谱或质谱图中峰的面积大小,稀释倍数是指样品经过稀释后的倍数。

内标法定量的优点在于可以消除样品制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由于使用了已知浓度的内标物,可以减少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中对精密称量、定容等步骤的要求。

此外,内标法定量还可以用于不同仪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比较分析。

但是,内标法定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需要选择一个与待测化合物相似且易于制备稳定性好的内标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难以找到适当的内标物。

其次,内标法定量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制备和测量过程,需要较高的实验技能和经验。

最后,内标法定量只能消除某些误差,对于其他误差如仪器漂移、环境温度等因素仍需要进行校正。

色谱定量计算三种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色谱定量计算三种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色谱法是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高度进行定量分析的。

色谱定量计算方法很多,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1. 归一化法如果试样中所有组分均能流出色谱柱并显示色谱峰,则可用此法计算组分含量。

设试样中共有n个组分,各组分的量分别为m1,m2,……,m n,则i种组分的百分含量为: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进样量的多少不影响定量的准确性,操作条件的变动对结果的影响也较小,对组分的同时测定尤其显得方便。

缺点是试样中所用的组分必须全部出峰,某些不需定量的组分也需测出其校正因子和峰面积,因此应用受到一些限制。

2. 内标法当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测定试样中某个或几个组分时,可用此法。

准确称取m(g)试样,加入某种纯物质ms(g)作为内标物,根据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比m s/m及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基于下式可求组分i的百分含量W i%:因为所以内标物的选择条件是:内标物与试样互溶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内标物的色谱峰既处于待测组分峰附近,彼此又能很好地分开且不受其它峰干扰;加入量宜与待测组分量相近。

内标法的优点是定量准确,操作条件不必严格控制,且不象归一化法那样在使用上有所限制。

缺点是必须对试样和内标物准确称重,比较费时。

3. 外标法(亦称标准曲线法)该法是在一定色谱操作条件下,用纯物质配制一系列不同的浓度的标准样,定量进样,按测得的峰面积对标准系列的浓度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进行试样分析时,在与标准系列严格相同的条件下定量进样,由所得峰面积从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得待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法的优点是操作和计算简便,不需要知道所有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其准确度主要取决于进样量的准确和重现性,以及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4.1校正因子f
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待测组分溶液 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 取。
4.2内标物的选择
满足要求,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化学方面(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标准曲线法
先求标准曲线或者回归方程
内标对比法
不知道校正因子是的一种应用
归一化法
样品中的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可以检测出峰
3.1内标物 3.2校正因子
定义
将一个 已知质量的纯物质,加入至待测样品溶液中,以此 纯物质的量为标准,对比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该纯物质称 为内标物。
选择要求
a.原样品中不含组分 b.与待测物保留时间应接近,但不重叠
内容:
取对照品储存液0.25、0.50、 1.00、 2.00、 3.00、 4.00、 5.00ml,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内标溶液各10um。 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各对照品溶液。照上述色 谱条件,分别金阳10um,记录色谱图,得对照品峰面积与内 标物峰面积的比值,并以斑蝥素浓度与内标物溶度(mg/ml ) 的比值为横坐标,对照品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mAU/s) 的比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绘制回归曲线,计算 回归方程
实 验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S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311- 312 ,
[2].王丽,刘彩虹,刘俊芳,斑蝥临床应用[J] .中医中药2006, 9(9):72-73 ,
[3]. 吴磊,王宪龄,白一明,斑蝥临床外用举隅及药理作用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8(14):57-59. [4].刘沁,陈建伟,李祥,等,HPLC法测定5个产地斑蝥药材中斑蝥素的含量[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13(5): 582-585. [5].李清,贾英,邓新秀,等,斑蝥药材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J] .沈阳药科大学学 报,2006,23(11): 706-709. [6].朱颖,夏少秋,赵越,RP-HPLC法测定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 理;2010,21(6):643-5. [7].敖国富,曾造,周建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短翅豆芫箐体液中斑蝥素含量[J].贵 州帅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100-102.

鱼油内标法计算峰面积

鱼油内标法计算峰面积

鱼油内标法计算峰面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鱼油内标法计算峰面积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在分析鱼油等复杂样品时,常常会选择内标法来消除样品制备和色谱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鱼油内标法计算峰面积的原理和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分析方法。

一、鱼油内标法计算峰面积的原理鱼油内标法计算峰面积的原理基于内标物质与目标化合物在色谱柱中的相对行为相同的假设。

内标物质是在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中添加的已知浓度的化合物,它与目标化合物在色谱柱中的行为应尽可能相似,以确保在分析过程中能够准确、准确地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物质通常是具有相似物理性质和色谱行为的化合物,但其在样品中的含量是已知的。

通过将内标物质与目标化合物一起经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和检测,测得它们的峰面积,并比较它们的相对响应因子(RRF)来计算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RRF是内标物质与目标化合物在检测器上的响应比,可以通过测定它们的响应因子来确定。

在鱼油内标法计算峰面积中,通常选取一个目标化合物和一个内标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比较它们的峰面积和RRF来计算目标化合物在样品中的浓度,从而实现精确的定量分析。

1. 准备标准曲线: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目标化合物和内标物质的标准溶液,并通过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它们的峰面积。

根据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可以确定目标化合物和内标物质的相对响应因子(RRF)。

2.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鱼油样品制备成溶液,并在适当的浓度下加入内标物质。

将内标物质与目标化合物一起进行色谱分析,测定它们的峰面积。

3. 计算峰面积:通过色谱软件或手动计算,测定目标化合物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

根据它们的峰面积和相对响应因子,计算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4.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验证,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需要,可以重复实验以获得更稳定的结果。

第二篇示例:鱼油是一种富含Omega-3脂肪酸的营养品,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药品领域。

食品冷链品控专业《气相色谱定量方法-内标法》

食品冷链品控专业《气相色谱定量方法-内标法》
第七页,共七页。
第五页,共七页。
内标法的优缺点
• 优点: • 进样量要求不严格 • 只对欲分析的组分峰进行校正即可 • 因为内标峰与样品峰是同时流出的,所以比外标法更加准确,且受
仪器稳定性影响小 • 缺点: • 每次分析都必须加入内标物到样品中 • 分析和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不容易掌握
第六页,共七页。
内容总结
色谱的定量依据。适用条件:峰高定性要求色谱柱效较高的条件下,半峰宽小于一定值或所有峰半 峰宽均相等时。适用条件:峰面积一般不会随着外在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用峰面积定量在任何条件 下都适用。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待测组分溶液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 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取。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 作。不会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且与样品能完全互溶
即wi,样品=wAii,,对 对照 照Ai,样品=f 'AAi内 ,样标 品w内标
第三页,共七页。
内标法使用要求
• 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待测组分溶液 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 取。
•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想地 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已知化合物,这样它能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 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 物。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件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 分离。
第四页,共七页。
内标物的选择标准
• 样品中不存在该物质
• 物理化学性质与待测组分相似,最好为同系物 • 与待测组分的相应灵敏度接近 • 不会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且与样品能完全互溶 • 在待测组分附近流出,不得干扰到测定峰的出峰,且不能

内标法原理(一)

内标法原理(一)

内标法原理(一)简介•什么是内标法•内标法的作用什么是内标法内标法是一种质量控制技术,用于测量化学分析中的样品含量。

它基于对样品中添加已知量的稳定同位素或化合物的原理进行测量。

通俗地讲,就是将一个确定标准物质添加到已知样品中,将它们分别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计算样品与标准物质的比值得到样品中的化合物或元素含量。

内标法的作用内标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分析误差的影响,提高化学分析的精度和准确度。

它常被用于含量较低、痕量元素的分析或者是大量样品的分析。

内标法的原理•内标法的测量原理•内标法的计算原理内标法的测量原理内标法是通过在样品中添加稳定同位素或标准化合物来消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

内标品添加的比例越高,它对所要分析化合物的占比越重,从而消除各种误差。

内标品的添加可以在任何分析阶段进行,比如样品的预处理、分离和测量。

内标法的计算原理内标法的计算原理就是利用已知含量的内标物来计算未知样品中目标元素的含量。

假定内标品与目标元素对分析因素是线性影响的,那么内标品与目标元素的信号比值将是一个恒定的因子。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内标与目标元素的信号之比,从而推导出样品中目标元素的含量。

内标法的应用•内标法在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内标法在大量样品分析中的应用内标法在痕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当分析含量很低的元素时,误差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此时,内标法可以被用来提高化学分析的精度和准确度。

与直接标定法相比,内标法的精度要高得多,并且可以减小分析误差的影响。

内标法在大量样品分析中的应用在分析大量样品时,内标法也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因为采用内标法可以消除通用误差,降低单个分析样品的误差,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重复性。

如果你需要处理大量的样品,内标法可以让你更加快速地获得准确的数据。

总结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化学分析的精度和准确度。

它可以消除各种误差,特别是在痕量元素分析和大量样品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内标法

内标法

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是将一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参见内标物条)加到一定量的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及相对校正因子,按公式即可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内标法是色谱分析中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尤其在没有标准物对照时,此方法更显其优越性。

内标法是将一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到一定量的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根据测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比及其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及相对校正因子,来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其中As和Ar分别为内标物和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ms和mr分别为加入内标物和对照品的量。

再取含有内标物的待测组分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再根据含内标物的待测组分溶液色谱峰响应值,计算含量(mi):其中 Ai和As分别为待测物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或峰高,ms为加入内标物的量。

必要时,再根据稀释倍数、取样量和标示量折算成为标示量的百分含量,或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折算成百分含量。

影响因素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

如果认为方法比较可靠,而色谱柱看来也是正常的话,应着重检查积分装置和设置、斜率和峰宽定位。

对积分装置发生怀疑的最有力的证据是:面积比可变,而峰高比保持相对恒定。

计算公式(含量)

计算公式(含量)

计算公式(含量)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滴定:计算公式: V×T×C r含量相当于标示量(%)= ×100%W×C s×规格×1000V:供试品消耗滴定液体积(ml); T:滴定液按照被测物质表示的滴定度;W:样品体积(ml)或重量; C r:滴定液的实际浓度;C s:滴定液的标准浓度。

二液相:计算公式:(外标法)A S×f×d Wr×P含量相当于标示量(%)= ×100% f=C S×规格 A rA S: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峰面积); W r:对照品(标准)的取样量(g);C S: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A r:对照品(标准)的吸收度;d:对照品(标准)溶液的浓度。

P:对照品的含量%(内标法)A S×f×d Wr×P×As1含量相当于标示量(%)= ×100% f=C S×规格 A r×As2As1:对照品中内标物的吸收度 As2 :样品中内标物的吸收度A S: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 W r:对照品(标准)的取样量(g);C S: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A r:对照品(标准)的吸收度;d:对照品(标准)溶液的浓度。

P:对照品的含量%三紫外计算公式:(对照法)A S×f×d W r×P含量相当于标示量(%)= ×100% f=C S×规格 A rA S: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 Wr:对照品(标准)的取样量(g);C S: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A r:对照品(标准)的吸收度;d:对照品(标准)溶液的浓度。

P:对照品的含量%(吸收系数法)A S含量相当于标示量(%)=-------------------×100%C S×规格×E×100A S: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C S:供试品溶液的浓度;E:吸收系数2。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

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 method 一种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

归一化法是把样品中各个组分的峰面积乘以各自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求和,此和值相当于所有组分的总质量,即所谓“归一”,样品中某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用下式计算:pt%= Aifi/(A1f1+A2f2 + ....Anfn )*100式中f1、f2、fn…为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A1、A2、…An为各组分的峰面积。

如果操作条件稳定,也可以用峰高归一化法定量,此时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按下式计算:pt%= hifi/(h1f1+h2f2 + ....hnfn )*100式中f1、f2、fn、…为各组分在该操作条件下特定的峰高相对校正因子,h1、h2、…hn为各组分的峰高。

用归一化法定量时,必须保证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并在色谱图上显示色谱峰。

定量方法色谱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a.校正归一化法当试样中各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在检测器上均有响应,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已知时,可用此法定量。

组分i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可由下式计算:其中fi可为质量校正因子,也可为摩尔校正因子。

若各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相近或相同(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组分),则上式可简化为:该法简称为归一化法。

校正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变化时,对定量结果影响很小。

缺点是:对该法的苛刻要求限制了该法的使用。

该法适合于常量物质的定量。

b.内标法所谓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各组分时,而且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可用此法。

此法适合于微量物质的分析。

该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f si是被测组分相对于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

该法的优点是:受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小,定量结果较为准确,使用上不象归一化法那样受到限制。

该法的缺点是:每次分析必须准确称量被测物和内标物,不适合于快速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标法给人的印象总是让人头疼,何时选用内标法,如何选择内标物质,结果怎么计算,公式该如何理解,都是问题。

被问到过内标法的定量依据是什么,也就是在内标法里内标和待测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当时有点晕,说待测物和内标的比是一定的。

到底是什么的比一定呢?你清楚吗?
在此,撇开大家谈论过很多的内标法如何应用的问题,来谈谈内标法的计算。

先来分清两个概念,绝对校正因子和相对校正因子。

以色谱分析为例,绝对校正因子是单位峰面积所相当的物质量,fi’=mi/Ai。

而相对校正因子是某一组分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f= fi′/ fs′=As•mi/Ai•ms。

在内标法中,绝对校正因子主要由仪器的灵敏度决定,并且不易准确测量,也无法将内标物和待测物联系起来;而相对校正因子才是定量的基础,也是前文中提及的问题的答案,相对校正因子是那个一定的量,所谓待测物与内标的比一定也就是说待测物的质量与峰面积之比(即绝对校正因子fi’)和内标物的质量和峰面积之比(fs’)的比值一定(话比较绕,结合公式就一目了然啦)。

文献上,标准上看到的校正因子也都是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也可以通过已知量的标准和内标混合后经实验测定获得。

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公式进行简单变形,就能够得到待测物质量mi=Aifi’/Asfs’*ms=,进而通过C=mi/m得到待测物的浓度。

因此,再见到各类内标计算公式,我们就能够分辨其中的f到底是相对校正因子还是绝对校正因子了。

比如
里,fi、fs就是指绝对校正因子。

而为了避免测定校正因子,常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

它以mi= ms*fi*Ai /(fsAs) 为基础,但有一个前提是加入恒定量的内标物,且进样量相同(ms同),这样待测组分的含量就与Ai/As成正比了。

mi=Ai/As*常数。

绘制内标标准曲线,先将待测组分的纯物质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加入相同量的内标物,混合后进样分析,测出Ai和As,以Ai/As为纵坐标,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图。

分析待测试样,取与标准溶液相同量的待测试样和内标物,测出峰面积比,由标准曲线即可查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利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可以免去测定校正因子的麻烦,也可以减少与查阅到的校正因子仪器条件等不同造成的差异,适用于液体试样的常规分析。

总结起来有2点。

一是在内标法中只有相对校正因子,也就是待测物与内标物的绝对校正因子的比值是一定的。

二是内标标准曲线法能够避免测定校正因子,但使用上有一些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