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导师介绍
上海大学2017年拟录取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公示11
上海大学2017年拟录取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公示11钱锋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92艾忠焰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91白姣姣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6曹斌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6韩学东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6刘勇敢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6赵俊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6于晓艳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5鲍凌志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4曹辉煌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4王纯新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4胡英义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3陈文君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2彭望龙学术型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2赵小楠学术型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95张越学术型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6李苏娜学术型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85陈望学术型080600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0孙济鹏学术型080600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0靳平霞学术型080600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1金洋帆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5云晓雪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3滕铝丹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2杨彤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2杨玉丹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0祖武杰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0何星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8张洁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7袁瑞学术型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9宋冰学术型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4.3孙晓晴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5.5施誉挺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刘阳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9.3杨帆学术型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79.5吴亮学术型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8陈佳雯学术型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5白晓庆学术型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5苏畅学术型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5陈璐蓓学术型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5毛莹学术型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5王璐颜学术型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5苏青青学术型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4许娇娇学术型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2刘秉奇学术型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2毛逸涛学术型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1樊佳悦学术型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1宁萍学术型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4谢静蔚学术型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5李倩学术型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5刘畅学术型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85何梓钰学术型083201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学院93汪扬学术型083201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学院93苏丽虹学术型083201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学院84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上海大学考研网。
自动化教指委成员
自动化教指委成员自动化教指委成员是指由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旨在提供教学和课程设计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建议。
以下是自动化教指委成员的标准格式文本:自动化教指委成员介绍:自动化教指委成员是由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
成员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致力于推动自动化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成员列表:1. 张教授:自动化工程博士,拥有20年的教学经验,研究方向包括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技术。
2. 李教授:自动化工程博士,曾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任教,研究兴趣涵盖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工业自动化。
3. 王教授:自动化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和自动化软件开发,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 赵教授:自动化工程博士,专注于自动化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已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5. 刘教授:自动化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和传感器技术,曾获得多项科研奖励。
成员职责:1. 提供教学指导:自动化教指委成员将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 课程设计评审:成员们将对自动化课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保课程内容合理、科学,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材推荐: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成员们将推荐适用于自动化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4. 学科发展规划:成员们将参与制定自动化学科的发展规划,提出对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5. 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员们将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促进自动化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成员选拔与评估:1. 选拔标准:自动化教指委成员的选拔将根据个人的学术背景、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2. 任期管理:成员们的任期通常为3年,届满后可根据表现进行续聘或更换。
3. 评估机制:定期对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包括教学质量、学术研究和学科影响力等方面。
总结:自动化教指委成员的成立旨在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建议,促进自动化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钱晋武
凝聚优秀骨干教师的重点学科
日期
上海市高教局 第一期 1986年-1990年
上海市高教局 第二期 1991年-1995年
上海市教委 第三期(1996年-2000年)
上海市教委 第四期(2001年-2005年) 上海市重点学科 2000年-2003年 教育部重点学科 2001年-2005
序
学科名称
号
1
本统一, 建设11门学科基础主干课程) 强调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建成学院局域
网,服务多媒体网上教学)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课内实践教学注重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2、课外科技活动注重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术导师模式 学科竞赛模式(三大机器人比赛系列等)
3、制度保障 获奖奖励 科研折算课程设计学分 4、教师自主开发(或参与设计)创新实验平台
精密机械工程系
1994.5
上海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1999.5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设机械自动化系,精密机械工程系,自动化系)
1994.5
上海大学 自动化学院
学科专业现状
专业现状 两大平台: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七个本科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 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包装工程、 工业设计 主要涉及四个一级学科: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十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教育部、上海市、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一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一等奖三项,三等
奖一项。
五、注重课外,探索全面学分 制下的学生培养
发挥组织作用:党员核心小组 发挥老师作用:导师制 发挥社团作用:机器人学生分会等 发挥学生作用:学生成才沙龙
主讲教授简介
全国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课程教师研修班主讲教授简介课程1:电力电子技术王兆安 1945年生。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5—197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业企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学习;1970—1979年任西安电力整流器厂技术员;1979年—198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学习并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1989年在日本大阪大学电气工学科访问研究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回校任教。
1992年晋升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7—2005年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现兼任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IEEE高级会员。
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技术。
主编的教材《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获2002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所负责的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2003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近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排名2项第1,1项第2)。
承担国家级项目多项,科研获奖多项。
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手册、译著8部。
刘进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7年3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即留校任教。
1999年12月至2002年2月,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力电子系统研究中心做博士后访问研究。
2002年8月晋升教授。
2003年6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兼任国际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电力电子学会执委会委员、学报副编辑,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魏为民、李红娇、李婧、毕忠勤、曹渝昆、成贵学、徐菲菲、杜海舟、杨珺、姚刚、刘大明、朱林导师简介顾春华,男,1970年4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博士。
2013年7月至今,任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
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IBM特聘讲师。
多年从事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开发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于2002年到美国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06年到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访问,合作开展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和参加了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邮箱:chgu@。
雷景生,男,1966年7月生,陕西韩城人,博士后,现任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
近三年在IEEE Trans. Parallel Distrib. Syst., IEEE Trans. Wirel Commun., IEEE Trans. Smart Grid,IEEE Trans. Emerging Topics Comput.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Pattern Recognition, World Wide Web 和软件学报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网络控制系统调度
惭瞅-1)以)警
(3)
经离散化后,状态S和观察0f的论域均为{l,2,3,4}。故该模 型是一个4×4的矩阵。因为校园环境实验中采用UDP协议 传输,测得时延大于发送周期l S时就认为产生了丢包的情 况。所以,这里所建的HMM是时延和丢包的混合模型。 选取第1组观察数据,应用Baum—Welch算法对HMM 的参数{A,B,/t"}进行辨识。得出这3个参数的值。为了评价 所得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多组新的实验数据不断优化HMM 模型参数。利用再一组新的实验数据,对以上所得模型应用 Viterbi算法预测下一步的时延,即根据已经确定的部分观察 序列Dl,02,…,D,和最优状态序列ql,目:,…,ql,找到当部分观 察序列增1时的最优状态序列ql,q:,…,g,,qt。,然后由q,推算
制系统为例,伺服电动机控制对象描述为G(s)=七/(s2+s),k
为500,3个控制子系统相互独立,控制任务采用单数据包方 式传输。假设每个控制任务数据包平均传输时间为2.4
10.8 ms,9 ms。 ms,
初始时3个子系统周期性控制任务的传输周期分别为10
出下一步出现概率最大的Df"将这一预测值记为pret。,并
用单速率调度RM方法,在单速率调度的有效性和网络控制 系统的稳定性约束下提出采样周期的优化调度方法,但这种 方法只能应用于有优先权分配功能的网络,如CAN, DeviceNet等,且要求每个子控制系统的传输时延和最大允许 时延已知。文献【2J针对单CPU多节点的连接方式,提出用
IAE(Integral
U,=∑cl/啊≤i(2w一1)。为了对传输时间进行快速评估,引
i=1
其中,A【弗】是开关矩阵,其值是随机变换的过程。对概率 1一£,d【,z】=0,A【n】=Ao;对概率£,d【n】=1,A【,l】=A1。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目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1.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2.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总体方案3.教学计划4.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6. 附件附件一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2011级教学计划表附件二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教学计划表复合型课程教学框架附件三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2011级教学大纲(一)附件四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其它院系开设)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1.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1.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机械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控制,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从事设备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机电集成系统控制、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础理论,接受现代机电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实践训练。
整个课程体系重点围绕设计、检测、机电、制造、控制及系统集成等,以项目为载体任务拉动式教学模式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工程实例为核心,把知识点与工程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
围绕工程教育的核心问题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加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公共基础核心课、学科基础核心课、专业方向模块课组、专业或人文选修课,重视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与工程教学,培养工程能力和素质,突出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任务拉动式的研讨性和实践性环节设置,建立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教学体系。
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控制、生产管理的基本能力。
1.3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⑴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电学、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集成系统控制、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基础知识,掌握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手段⑵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数字化设计、工艺操作、集成控制、机电系统开发、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能准确读懂机械设计图纸;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数字化设计工具,能用计算机熟练地进行零、部件、以及机械系统的设计。
上海大学考研专业列表及导师简介
010100 哲学本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是我校“211”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多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6人。
本学科学术梯队完整,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条件良好,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
本学科在专业教育上,注重系统的专业素质、学术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以培养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理性精神、能够独立从事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及其相关管理和教学等工作的人才为目标。
指导教师:陈新汉教授、王天恩教授、宁莉娜教授、欧阳光明教授、徐琴教授及多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01. 价值哲学02. 生态哲学03. 科学哲学04. 技术哲学05.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06. 科技与社会07. 中国哲学传统与当代中国08. 外国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09. 宗教哲学10. 逻辑思想比较与逻辑哲学招生人数:15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3. 644哲学综合4. 869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或870中国哲学史或871西方哲学史5.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或中国哲学史或西方哲学史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复试科目)备注:复试笔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得重合。
020100 理论经济学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具备宽阔视野、创新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社会经济工作适应性强,并具有独立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师资队伍素质高,结构合理,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批省部级和上海市的科研项目,具备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研究与应用基础。
自2004年以来,本学科已培养近100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从事教学、科研、政策研究和公司管理,为国家和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3 传递函数 2.4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sX o (s)
+
k A2 R
X o (s)
=
sX i (s)
得到传递函数
G(s) = X o (s) = s = Ts
Xi (s)
s
+
k A2R
Ts +1
T = A2R k
由上面传递函数形式看出,液压阻尼器是包含有惯性环 节和微分环节的系统,称之为具有惯性的微分环节。
若|Ts|<<1时,G(s)≈Ts,系统近似成为理想微分环节。
如果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到代数方程(复数域), 将使解算简化而方便。传递函数是在拉普拉斯变换基础上产生 的,可以用来方便直观地描述零初始条件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 统,是对元件及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与综合的有力工具。
根据传递函数在复平面上的形状可以直接判断系统的动态 性能,找出改善系统品质的方法。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的 基础,是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
得到系统(或环节)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
G(s) =
X o (s) Xi (s)
=
bmsm + bm−1sm−1 + L+ b1s + b0 ansn + an−1sn−1 + L+ a1s + a0
由此可知,只要知道系统微分方程,就可求出其传递函
数。
上海大学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3 传递函数
2.3.3 传递函数的特点
微分环节的方框图
因此,理想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微分环节的 时间常数
G(s) = X o (s) = Ts
Xi(s)
Ts
Xo(s)
Xi (s)
当输入量为阶跃函数时,理论上输出量将是一个幅值为
新型多自由度圆环形驻波超声电机
()当 t = 1 o 0~7 2时 , 子 运 动 状 态 由图 4( ) t r / 定 a
逐渐 变化 到 图 4 b 。图 4 a 为 对 信号 输 入 端 1 入 () () 输
电压 为 0时 定子 的状 态 , 时定 子没 有变 形 。 图 4 b 此 ()
位 置 , 于支撑 、 动球 形 转 子 。在 圆环 定 子 的下 端 用 驱
性 的问题等特点 , 有望用于小型机器人 、 机器人眼球 、 机器手 和机 构姿态调节等驱动上。 关键词 :超声 电机 ; 运动机理 ; 限元 ; 有 模态分析 中图分 类号 :T 5 M3 6 文献标 识码 :A
No e u t- v lm liDOF i g-ha e t n ng- v y fulr s n c m o o rn ・ p d s a di - s wa e t pe o t a o i t r
缩, 变形最 大 。这 个 过 程 属 于 定 子 驱 动 转 子 转 动 的 过 程, 定子 的上 凸 台对转 子有 一 个 推 力 F 和一 个 摩 擦 力
程 , 图 4所示 。 如
方 式 都 一 样, “+” 朝
夕 粘 贴。 卜
图 1 多 自由度 电机结构
F g 1 Mu t DOF moo t cu e i. l— i trsr t r u
圆环定 子 的上 端 面 有 三 个 上 凸 台 , 们 是 沿周 向均 布 它 的, 而且 上 凸 台与 其 中的 三 个 粘贴 陶 瓷 片 的平 台在 同
一
个上 凸 台对 球 形转 子 有 一 摩 擦 推 力 作 用 , 动 球 形 驱
压 电 陶 瓷
片 的 极 化
转 子绕 过转 子球心 且 与这两 片 压 电 陶瓷 片平 行 的轴 线 转 动 。分别激 励 三组 相 对 的压 电陶 瓷 片 , 能 驱 使 转 将 子 绕 三个转 动轴转 动 。
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系导师介绍
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分析、机电系统驱动及控制、环境能量收集与利用、
振动利用技术。
目前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宽风速范围高效运行的风
致振动微型压电能量收集器的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适用于无线传感器自供电的微型风
振压电能量收集器的研究”,上海大学创新基金“内窥胶囊机器人视觉驱动用低能耗微型压电作
半导体微纳材料与器件
招生要求 勤奋好学
副教授
现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与微纳器件的研究,包括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微纳器件的 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纳米界面散热材料;生物纳米仿生材料。曾主持的主要项目有:欧盟第六 次框架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基于纳米技术的界面散热材料”;现正在承担国家自然 基金项目。
动器的研究”等。在《Sensors & Actuators: A. Physical》、《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等国内外重要核心学术期刊以及国内、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3 篇,EI 收录 8 篇。受邀担当《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精密机械及仪器、人机系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机器人感知及智能、光机电精密机械及仪器、人机系
统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学位委
员会机械工程学科召集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
机械电子专委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指导的研究生曾获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仪器仪 表学会一、二等奖学金、陈嘉庚青少年科技发明竞赛三等奖等荣誉。
上海大学导师信息
联系方式:021-56331548(O);Email:ranfeng@
胡豁生(男),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英国艾塞克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上海大学自强教授。专业:智能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多机器人协作,智能控制算法,嵌入式系统,网络下的机器人,多模人机接口。目前承担的课题:智能轮椅,仿真机器鱼,心脏病人的康复过程监测系统,机器人学习算法,基于多机器人环境模拟等。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180篇学术论文。现任自动化与计算机国际杂志主编,旅英自动化与计算机协会副会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网络机器人分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英国IEE会员,ACM和美国人工智能协会会员,已指导或正在指导的博士和硕士生50多名。
联系方式:021-56331567(O);E-Mail:yzli@
欧阳为民(男),教授,博士。专业:计算机软件。主要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目前承担的课题: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间序列数据库中心的知识发现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与开发(纵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联系方式:+44-1206-872297(o);Email:hhu@
URL:/staff: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主要研究领域:传感器及自动化仪表的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究。获奖:“压阻式传感器自检技术研究”获机械电子部科研进步三等奖,“几种新型力敏传感器”获电子部科研进步二等奖,“气体流向传感器”获电子部科研进步三等奖,“支持工业以太网与多现场总线的测控系统技术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国家军事预研课题,军品型号课题,国家计委课题,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等20余项。目前承担的课题:智能差压传感器及其仪表研究(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嵌入工业以太网接口的智能差压质量流量计(上海市科委攻关课题)。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简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简介学院愿景:科技创新的源泉,工科人才的摇篮,产学研与国际合作的平台。
学院宗旨:面向经济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需求。
学院文化:以人为本、团结协作、脚踏实地、开拓进取。
学院作风: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昂扬向上、争创一流。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一个机、电、测、控多学科交叉的学院,下设精密机械工程系、机械自动化工程系、自动化系、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无人艇研究院和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学科研涵盖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四个一级学科。
拥有9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060余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000余名。
学院拥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新型显示技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海洋智能无人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复杂网络化系统智能测控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TFT LCD关键材料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市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智能无人艇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市教委智能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教委自动化制造装备及驱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上海机器人研究所等11个省部级研发基地,以及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工程训练实验教育示范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拥有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工程中心、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大学网络化控制研究中心等多家校级研发基地;以及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自动化联合实验室(中英科学桥合作伙伴)、上海大学-南瑞集团智能电网新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创新实验室、上海大学-Creaform医疗3D数字化示范实验室、上海大学中瑞微系统集成技术中心、上海大学-上海质检院智能机电装备检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等联合研发基地。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术导师介绍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术导师介绍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学术导师的存在至关重要。
他们是学生们的指导者和榜样,不仅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发展,还在学术交流和创新研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几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术导师,包括他们的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和指导经验。
导师一:李教授李教授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系统优化、智能电网和能源管理等。
他在电力系统优化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得了多项科研项目的资助。
作为学术导师,李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他以身作则,激励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追求卓越。
导师二:王教授王教授在自动化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兴趣,包括自动化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控制和机器学习等。
他曾参与多个重要研究项目,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并荣获多项学术奖励。
作为学术导师,王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最新的学术文献,培养对自动化领域的深刻理解。
此外,王教授还经常组织学术研讨会,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
导师三:张教授张教授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涵盖工业控制系统、智能检测与诊断以及机器视觉等。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被其他学者频繁引用。
作为学术导师,张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实践,以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教授还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导师四:陈教授陈教授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资深专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电机驱动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和新能源系统等。
他在电机控制算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研发了多种高效的电机驱动技术,并获得了多项专利。
作为学术导师,陈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他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电气工程设计竞赛,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明伦 (男),上海大学终身教授。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系统自动化和机器人研究及应用开发。
现任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CIMS中心主任、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机器人学会会长、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成员。
曾任教育部第一、二、三届科技委委员,国家“863”计划第一、二、三届CIMS主题中的“质量控制”专题和“先进制造及自动化”专题专家组成员。
主持研制“上海二号工业机器人”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制“上海五号工业机器人”并获上海市科技振兴一等奖;“桑塔纳汽车汽缸盖浇注模” 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以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专业” 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荣誉称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
至目前已培养20余名博士生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五十余名硕士生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目前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种新的制造过程多目标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海市重点基础攻关项目“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仿生组织制造方法研究”;国家“863”计划和上海市科委的“服务机器人”和“机器人关键部件”项目;企事业委托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021‐56333060; 021‐56331235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校办(200072)龚振邦 (男),教授。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精密机械。
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精密工程。
现任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微机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曾是“国际先进机器人计划”(IAPP, International Advanced Robotics Program)合作协调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第四届科技委员会工程技术学部一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和材料学部机械学科第八届评审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第二、三、四届专家组专家,国家863计划微机电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副组长。
现是IEEE工业电子系统分会传感器和执行器专委会核心委员,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精密机械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技术分会理事等。
项目获奖有:“高精度大口径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频率控制高精度微细加工技术” 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精密伺服传动精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IV号机器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钣材零件柔性制造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荣誉称号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留学归国人员、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等。
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超小型飞行器系统(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基金资助课题)、反恐防暴立体监测监控系统(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资助重点课题)、废墟缝隙搜救机器人系统(国家863计划资助重点课题)、水域水下目标探测多功能扫测监控系统(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课题、上海市反恐办、世博局委托课题)、地面移动目标低空动态跟踪(上海市国际合作课题)等。
联系方式:021‐56331615(O); E‐mall:zhbgong@钱晋武 (男),教授,博士。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技术。
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机器人技术、智能机械与系统。
1987年“仿生载重步行机器人”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1999~2000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目前负责的课题主要有:“步行训练机器人关键技术”(国家863计划课题)、下肢神经康复机器人的人‐机耦合建模和患者主动控制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
学术兼职: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会(IFToMM)微机械分会委员、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等。
联系方式:021‐66136116(O);56331783(L);Email:jwqianc@俞涛 (男),博士,研究员。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平台技术。
获奖:SBW‐CE项目组2001年获得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集体”称号,SDAAC—CIMS项目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获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 年“基于 PC 平台的 AR 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6月,提出“制造网格”(MG: Manufacturing Grid)的概念、定义、系统架构,并进行了初步应用示范,主持完成的上海市重点攻关项目“ 基于SMVPN 的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系统建立及其在快速制造中的应用”是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8月,在多年前混合磨料水射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磨料射流类型——磨料浆体射流——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开发成功数控切割机床、油嘴油泵内孔表面加工专用设备等多种应用装备。
目前承担的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世博科技专项“世博适用技术研究与普及”、针阀体高精度智能研磨设备研发等。
目前担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专家组副组长,IFIP/ TC5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第五技术委员会)委员。
联系方式:021‐5383 1702, Email: yutao@屠大维 (男),博士,教授。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领域:机电装备及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机器视觉及基于视觉的伺服控制、光机电算一体化智能机械及仪器。
着重围绕“智能机器人视觉传感集成体系”、“光流光照行为模型及自适应前照系统应用初探”、“生产自动化系统视觉设别及伺服控制关键技术”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项目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021‐56331366; Email:tdwshu@程维明 (男),教授,博士。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光学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精密检测;计算机辅助测量;精密机械设计;光学工程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等。
已发表论文70余篇。
获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荣誉称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5)。
目前承担的课题:高速高精度大行程定位工作台关键技术(教育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
联系方式:021‐56333903(O);E‐mall:wmcheng@谈士力 (男),教授、博士。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主要研究领域:特种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应用工程、先进制造装备。
完成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1项、市科委启明星及启明星跟踪项目各1项、2项市经委高新技术攻关项目等,发表科研论文26篇,获专利12项。
曾获上海市教委优秀党员、曙光学者、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2001、2002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3、2008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获上海市优秀产学研二等奖2次、上海市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1次。
目前承担的课题:烟包机器人自动开箱生产线(企业合作项目)、微小型壁虎仿生机器人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科委启明星跟踪项目)、壁面清洗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市教委曙光计划)、轿车座椅滑道模块化柔性装配线关键技术研制(市汽车工业基金项目)、企业委托硬盘磁环高速图像检验线、汽车燃油系统各种传感器装配及测试生产线等。
联系方式:021‐66136507(O);E‐mail:tanshili@通信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138信箱(200444)陈晓阳 (男),研究员、博士。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摩擦学、机械设计、滚动轴承性能分析和安全工程装备设计。
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委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和《摩擦学学报》编委。
目前承担着:陀螺转子轴承失效机理和寿命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国家“十五”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微型灵敏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国家“十一五”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等五项课题。
拟招收机械设计、力学分析和测控技术等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博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021‐56331386‐4(O);021‐56331937(Fax),E‐mail:xychen@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224信箱,200072汪希平 (男),研究员、博士。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磁悬浮理论及电磁轴承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其控制技术、轴承转子动力学理论与应用技术、摩擦学原理及其应用基础等。
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气体润滑与磁悬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的课题:磁轴承智能化的机理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委托技术开发课题。
联系方式:021‐28606845(O);56331386(O);56331937(FAX);56658393(H) E‐mail: xpwang@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224信箱(200072)阚树林 (男),教授。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机械系统可靠性、工业工程理论及应用。
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理事、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现代设计法研究会理事、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家。
项目获奖有:“宝钢备件的合理储备与可靠性管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连续铸钢设备的现代设计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钢结构高强度螺栓的可靠性分析”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人机工程及PTS应用系统开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基础工业工程”获2007年度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 。
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混合磁路发电机及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管理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基于定单生产的多品种混合装配流水线设计方法”;“汽车制造生产线平衡设计与物流系统优化”;“核电站电加热器加速寿命试验方法与可靠性分析”;“鹰峰电子生产系统优化与工业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企事业委托其他科研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