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6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编制说明
附件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管理的起点,保障调查质量对于保障人居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委托从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活动的单位对其出具的调查报告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十三五”期间,我部修订发布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以下简称《调查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等标准规范,就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有关质量控制提出了要求,对保障调查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特别是涉及采样调查的,技术环节多且复杂。
实践表明,为切实保障调查质量,有必要进一步细化调查质量控制的要求。
二、编制过程2021年5-7月,编制组梳理了国内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其质量管理相关的技术导则和指南,借鉴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下简称企业用地调查)质量控制工作经验,形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质量控制技术规定》)初稿。
8-9月,编制组通过视频会议、座谈交流等方式,调研了山东、广东等地经验。
10-11月,组织召开了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从业单位、有关专家等3个座谈会,并征求了部内有关司局、直属单位意见,经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本技术规定包括适用范围、总体要求、采样分析工作计划制定、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分析、调查报告编制、社会监督共七部分内容。
四、关键问题说明(一)适用范围《调查技术导则》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为书面调查,第二阶段主要为采样调查,第三阶段主要为补充调查。
《质量控制技术规定》适用于依据《调查技术导则》,开展建设用地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下简称第二阶段调查)的各调查步骤(包括采样分析工作计划制定、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分析、调查报告编制)的内部质量控制,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的外部质量控制。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19.06.20•【字号】沪环土〔2019〕144号•【施行日期】2019.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沪环土〔2019〕144号各区生态环境局,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国家污染场地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活动,对接国家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规范,我局制定了《上海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6月20日上海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指南(试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国家污染场地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活动,对接国家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制定本工作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本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编制、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
本指南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建设用地地块。
二、原则规定本市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相关活动,应当依据国家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与指南,并符合本工作指南相关要求。
国家污染场地系列环境保护标准与指南,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已发布的技术标准:(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5)《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 25.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 25.6)(7)《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原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78号)(8)《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原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9)《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有更新时,按照国家最新发布的标准规范执行。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编制组
二○○九年九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2 1.1 任务来源.............................................................................................................................2 1.2 工作过程............................................................................................................................2
i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为加强污染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土壤环境管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范污染 场地的风险评估技术要求,原国家环保总局于 2006 年下达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制订项目,项目统一编号为 1646,项目承担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4.1 编制原则............................................................................................................................5 4.2 技术依据............................................................................................................................6 5 《导则》框架的确定...................................................................................................................6 5.1 技术方法确定依据............................................................................................................6 5.2 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内容....................................................................................................6 6 主要技术要点说明.......................................................................................................................7 6.1 术语和定义........................................................................................................................7 6.2 关于用地方式、暴露途径和敏感人群的规定 ................................................................7
hj25. 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主题】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1. 引言作为环境调查领域的重要规范文书,《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对环境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它详细规定了场地环境调查的技术导则,包括调查的内容、方法、标准等,有助于保障环境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hj25.1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导则。
2. 深度评估2.1 调查内容hj25.1中明确规定了场地环境调查应包括的内容,如土壤、地下水、大气、地质和生物等。
这些内容的明确定义,为环境调查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全面了解场地环境状况。
2.2 调查方法该技术导则还规定了环境调查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现场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
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环境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保障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3 监测标准hj25.1中还对环境监测的标准进行了规定,要求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保障环境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广度评估3.1 应用领域该技术导则适用于各类场地环境的调查工作,包括土壤污染场地、工业废弃地、化工厂周边地区等。
这些应用领域的涵盖范围广泛,为不同类型场地的环境调查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3.2 基本原则hj25.1中还明确了环境调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可行性、全面性和可比性等。
这些原则的制定,有助于保障环境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 总结和回顾《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不仅是环境调查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书,更是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技术基础。
通过深度和广度的评估,我们全面了解了该技术导则的内容、意义和应用,为环境调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我对hj25.1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组二一〇年一月〇项目名称: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导则项目统一编号:1230承担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编制组主要成员:邵春岩、陈辉、张广鑫、孙俊、王鑫、陈刚等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武婷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1)1.3 编制过程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2)3 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3.1 基本原则 (3)3.2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3)3.3 技术路线 (3)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5)4.1 国外场地监测相关标准概况 (5)4.2 国内与场地相关的监测标准概况 (5)5 主要技术内容解释 (7)5.1 适用范围 (7)5.2 术语和定义 (7)5.3 监测目的、原则、内容及工作程序 (7)5.4 监测计划 (8)5.5 采样点布设 (9)5.6 样品采集 (10)5.7 样品分析 (11)5.8 监测报告编制 (11)6 参考文献 (11)《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为进一步完善环保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其中标准名录包括编制《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导则》,本标准是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场地环境管理与监督,规范场地全过程管理各环节的环境监测,2009年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开展2009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9]221号)下达了制定《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的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1230,项目承担单位为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与本标准同时开展编制工作的系列标准还有《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编制说明
附件3《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标准编制组二〇一九年十月目录1. 任务来源 (1)2. 工作过程 (1)3. 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现状 (1)4.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3)5. 标准修订原则 (5)6. 主要修订内容说明 (6)《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自发布实施以来在我国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规范国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程序、方法验证,确定方法检出限等特性指标的技术方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但是也发现HJ168-2010存在未对方法的比对做出规定,某些技术要求不尽明确具体,对生物类监测分析方法适用性不足等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制修订,适应最新的环境管理需求,2019年,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以标准项目“绿色通道”形式启动HJ 168-2010的修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组织承担具体修订任务。
2.工作过程2017年~2018年,标准编制组结合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技术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管理需求,研究提出了HJ 168-2010在当前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适用性评估报告》,提出了标准修订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2018年11月~2019年8月,标准编制组在前期工作及资料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就海洋、水利等部门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要求,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分类,检出限等特性指标的确定技术方法,方法比对,生物类以及以便携式仪器为基础建立监测方法标准制修订的适用性进行多次专题研讨,并在广泛征求全国主要环境监测机构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基础上,形成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草案及编制说明。
2019年9月,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主持召开标准征求意见稿审查会,会议通过审查。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20□□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sites(征求意见稿20□□-□□-□□发布20□□-□□-□□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前言 (1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监测目的、内容及工作程序 (35 监测计划 (46 采样点布设 (77 样品采集 (108 样品分析 (129 监测报告编制 (13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污染场地环境监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之一。
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包括下列4项标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环境监测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环境监测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以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等过程的环境监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场地的放射性及致病性生物污染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50021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制订中HJ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制订中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导读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导读《场地环境调查》等5项污染场地系列环保标准,已经正式实施。
这对于有效管理、调查、评估、修复以及监测污染场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非常有利,更将大大有助于规范土壤地下水修复市场,推动修复产业健康发展。
以下为《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的一些导读:场地环境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识别污染物和污染分布,为风险评估和修复提供基础数据;识别场地地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降低调查的不确定性,提高调查的精准性。
1.此导则不适用与含放射性污染、沉积污染物的场地调查《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主要针对污染场地中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场地调查、沉积污染物调查及场地建筑物、设备、固废的调查;场地内建筑物和设备调查取样可以参考《杀虫剂类可持续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2.场地调查分三阶段场地调查一共分三阶段调查步骤。
第一阶段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勘查,人员访谈。
第二阶段包括初步采样分析、详细采样分析,确定是否需要风险评估或修复。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为风险评估及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所需的参数。
第三阶段的调查工作可以由单位单独进行,也可以在第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
在第一阶段分为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三个步骤。
资料收集指的是能反应场地污染历史情况的文件、档案、影视资料等。
现场踏勘主要是观测污染痕迹、有无异常及周边关系。
最后进行人员访谈,针对前期疑问,补充信息,考证已有资料。
最后,通过筛查整理信息、构建概念模型、不确定性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污染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如何判断需要进行第二阶段场地调查呢?在第一阶段调查过程中,现有资料和历史追溯资料欠缺无法判断场地是否被污染。
判断的要点在于场地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废弃物设施或活动,如化工厂、农药厂、冶炼厂、加油站、化学品储罐、固废处理,一般要进入第二阶段调查。
在第二阶段调查工作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两个步骤。
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等5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2019)
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等5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2019)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建设用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等相关工作,现批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等5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
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
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
四、《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9);
五、《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HJ 682-2019)。
以上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
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查询。
自以上标准实施之日起,《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和《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废止。
特此公告。
生态环境部
2019年12月5日
【此件社会公开】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环境标准研究所,各标准承担单位。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2.14•【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施行日期】2017.12.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的公告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我部制定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现予发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2017年12月14日附件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规定的疑似污染地块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估。
其他情形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可参照本指南执行。
指南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
二、原则规定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应当依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和《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并符合本指南相关要求。
三、调查评估程序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一般程序包括初步调查、详细调查、风险评估三个阶段。
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一次性调查不能满足本阶段调查要求的,则需要继续补充调查直至满足要求。
初步调查: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信息整理及分析、初步采样布点方案制定、现场采样、样品检测、数据分析与评估、调查报告编制等。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修复、效果评估文件技术要点的通知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修复、效果评估文件技术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17.08.25•【字号】穗环办〔2017〕149号•【施行日期】2017.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修复、效果评估文件技术要点的通知穗环办〔2017〕149号各区环保局、南沙区环保水务局,各有关单位:为规范广州市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修复、效果评估文件编制工作,我局制定了《广州市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修复、效果评估文件技术要点》。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我局(辐管处)反映。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2017年8月25日(联系人:高喆,电话:83203248,邮箱:*********.cn)广州市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修复、效果评估文件技术要点广州市环境保护局2017年8月目录前言 (5)第1章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技术要点 (6)一、场地的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技术要点 (6)二、场地环境初步调查 (8)三、场地环境详细调查 (18)四、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19)第2章工业企业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方案技术要点 (21)一、形式要求 (22)二、技术要点 (22)第3章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环境修复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要点 (23)一、选择修复模式 (23)二、筛选修复技术 (24)三、制定修复方案 (24)四、修复效果评估的原则要求 (28)五、制定环境管理计划 (28)第4章工业企业场地环境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要点 (28)一、施工准备阶段环境监理 (29)二、工程实施阶段环境监理 (30)三、环境监理归档资料 (35)第5章工业企业场地环境修复效果评估报告技术要点 (36)一、工程实施情况 (36)二、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 (37)三、效果评估监测 (39)四、采样布点方案 (40)五、修复效果评价的相关内容 (43)六、效果评估报告附件 (43)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和《广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防治广州市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特制定本技术要点。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引言:挥发性有机物 (VOCs) 是一类易挥发、轻质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其他人类活动中广泛产生,是引起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污染场地进行VOCs的调查与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技术导则,以指导如何进行污染场地VOCs调查与风险评估。
一、调查阶段:1. 收集场地信息:包括场地历史使用情况、可能的污染源和潜在污染物种类及数量等信息。
2. 采集土壤和水样品:选择代表性取样点,根据场地类型、土壤覆盖情况和深度等因素进行采样。
3. 采集室内空气样品:采集污染场地周围的室内空气样品,确定VOCs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
4. 进行现场测量:使用可移动式VOCs检测仪器,对空气中的VOCs进行实时监测。
二、分析与评估阶段:1. VOCs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 或气相色谱仪 (GC) 等仪器对采集的样品进行VOCs分析,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2. 风险评估:基于VOCs浓度和暴露路线等因素,评估VOCs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可采用毒性等级划分法、暴露风险评估计算、健康风险特征值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4. 制定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管理措施,包括污染源控制、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措施、监测与追踪等。
三、报告编制:1. 编制调查报告:将调查阶段和分析与评估阶段的结果整理成为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2. 技术建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关技术建议,包括修复污染场地、减少VOCs排放和防止继续污染等建议。
3. 监测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关监测计划,包括定期监测污染场地和周边环境中的VOCs等。
结论:进行污染场地VOCs调查与风险评估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步骤。
本技术导则提供了一套指导性意见,帮助实施者有效地进行VOCs调查与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然而,具体的调查与评估步骤和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以获得准确、科学的结果。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附件7《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 (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项目组二〇一五年八月项目名称: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牵头承担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林玉锁标准所技术管理责任人:李敏、王海燕标准处行政管理责任人:段光明目录1项目概况 (87)2 标准编制依据 (87)3 技术要点说明 (88)4 监测方法 (110)5 实施与监督 (110)附录A (111)附录B (115)附录C (131)1项目概况2014年2月19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监测、风险评估、修复系列技术导则(HJ 25.1~4-2014),但未规定风险评估筛选值。
此后,为配合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环境保护部启动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制订工作,于2015年1月第一次公布征求意见稿,本稿为二次征求意见稿,与《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同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的初步评估,筛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与HJ 25.1~4-2014共同构成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如果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物监测含量超过本标准,则应按照HJ 25.1、HJ 25.2、HJ 25.3,启动和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
地方省级政府制定的同类标准与该系列标准可互为补充。
2 标准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第三十二条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强化科技支撑。
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污染土壤风险评估、被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主要土壤污染物分析测试、土壤样品、肥料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等标准。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火电厂
附件三:《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X》(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X》编制组二○○九年七月目录1项目背景11.1任务来源11.2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11.3工作过程12国内外场地环境调查概况22.1国外场地环境调查概况22.1.1美国22.1.2英国22.2国内发展概况23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23.1场地环境管理形势要求23.2国家相关文件要求23.3现有相关标准存在不足34标准主要技术内容34.1标准适用X围34.2标准的主要内容34.2.1术语和定义34.2.2场地环境调查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35主要技术要点说明35.1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基本要点说明35.1.1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的工作程序45.1.2资料收集与分析45.1.3现场踏勘45.1.4人员访谈45.1.5报告编制45.2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基本要点说明45.2.1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主要内容45.2.2采样布点45.2.3采样技术方法55.2.4样品的收集和保存55.2.5样品的追踪管理55.2.6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65.2.7结果分析65.2.8报告编制65.3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基本要点说明66主要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66.1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相关标准66.2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相关标准76.3国外标准特点77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78参考文献7《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X》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为加强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X场地环境调查的内容、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2008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以《关于开展200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8〕44号)下达了制定《场地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X》的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332,项目承担单位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1.2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本标准属于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是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HJ 25.1-2014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5.2.3 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 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包括:场地的现状与历史情况,相邻场地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周
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的描述等。 5.2.3.1 场地现状与历史情况: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物质的使用、生产、贮存,三 废处理与排放以及泄漏状况,场地过去使用中留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异常迹 象,如罐、槽泄漏以及废物临时堆放污染痕迹。 5.2.3.2 相邻场地的现状与历史情况:相邻场地的使用现况与污染源,以及过去使用中留下 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异常迹象,如罐、槽泄漏以及废物临时堆放污染痕迹。 5.2.3.3 周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对于周围区域目前或过去土地利用的类型,如住宅、 商店和工厂等,应尽可能观察和记录;周围区域的废弃和正在使用的各类井,如水井等; 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化学品和废弃物的储存和处置设施;地面上的沟、河、池;地表水 体、雨水排放和径流以及道路和公用设施。 5.2.3.4 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的描述:场地及其周围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与地形应观 察、记录,并加以分析,以协助判断周围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调查场地,以及场地内污染 物迁移到地下水和场地之外。
4.1.2 规范性原则
1
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 性。
4.1.3 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
过程切实可行。 4.2 工作程序
场地环境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的工作程序如图 1 所示。
第一 阶段 场地 环境 调查
资料收集与分析
调查启动 现场踏勘 结果分析
人员访谈
第二 阶段 场地 环境 调查
环工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编制组1 标准制订工作概述1.1 任务来源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的制定任务,来源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下达的编制任务,项目编号为1540。
1.2 目的和意义为了规范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确保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严谨性和可操作性,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定《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
本标准是为统一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工作而制定的基本规定。
导则以标准的形式规定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写的基本要求、标准的构成、条文的编排和条文的写法等,旨在指导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是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基础标准。
1.3 法律依据、编制原则和技术依据本标准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的公告等。
编制本标准采用的原则为:以GB/T 1.1和GB/T 1.2系列标准为基础,参考化工、林业、船舶等行业的工程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结合国家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政策和规划,以及环境工程建设的特点进行编制。
本导则主要采用的技术依据为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系列标准。
1.4 标准编制工作过程按照国家环保总局下达的任务,本标准编制工作从2007年1月开始,主要进行了国内外资料的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编写标准大纲。
2007年7月完成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指南》开题报告和标准编制大纲,进行了专家论证。
开题论证会上明确了标准的编制方向和原则,通过了编制大纲,并将标准的名称改为《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
经过多方咨询、讨论,对初稿进行修改后,于2008年6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组〇二一〇年一月项目名称: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导则项目统一编号:1230承担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编制组主要成员:邵春岩、陈辉、张广鑫、孙俊、王鑫、陈刚等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武婷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1)1.3 编制过程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2)3 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3.1 基本原则 (3)3.2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3)3.3 技术路线 (3)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5)4.1 国外场地监测相关标准概况 (5)4.2 国内与场地相关的监测标准概况 (5)5 主要技术内容解释 (7)5.1 适用范围 (7)5.2 术语和定义 (7)5.3 监测目的、原则、内容及工作程序 (7)5.4 监测计划 (8)5.5 采样点布设 (9)5.6 样品采集 (10)5.7 样品分析 (11)5.8 监测报告编制 (11)6 参考文献 (11)《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为进一步完善环保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其中标准名录包括编制《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导则》,本标准是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场地环境管理与监督,规范场地全过程管理各环节的环境监测,2009年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开展2009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9]221号)下达了制定《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的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1230,项目承担单位为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与本标准同时开展编制工作的系列标准还有《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1.2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本标准属于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是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正在开展的场地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包括《场地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已调整为《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导则》(已调整为《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已调整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已调整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上述标准构成了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
本标准依托《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和《污染场地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为污染场地修复可行性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1.3编制过程近年来,项目承担单位已顺利完成了原沈阳冶炼厂污染场地等多项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与治理修复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了相应的场地调查评估与治理修复案例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
在开展编制工作的同时,还多次参加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及相关单位组织召开的土壤及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研讨会,顺利推进了标准的编制工作。
具体编制过程如下:2009年5月7日,在南京举行了“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会议”,讨论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相关问题和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进一步明确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制修订工作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要求。
2009年6月,我院接到《关于开展2009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9]221号),立即成立标准编制组。
编制组对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的相关标准及研究成果开展了详细调研,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及我院已开展的多项实际工程案例开展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2009年7月20日,在北京召开了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会议。
会议就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和其他场地标准展开深入讨论,协调标准间关系,并建议将《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导则》的名称更改为《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对其适用范围和内容做了进一步调整。
2009年7月22日,本标准编制组赴南京与其他场地标准编制组参加标准编制协调会,相互征求意见,本标准集中编写初稿。
2009年7月28日,在南京召开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会议,对五个场地环境标准的技术要点、可行性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论证,分析与其他相关标准文件的衔接。
2009年8月26日和2009年10月29日,在北京分别召开了《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开题论证会,会议上专家对本标准的相关内容也提出意见和建议,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本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2009年11月19日,在北京召开了《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开题论证会,会议针对本导则的名称、定位、文本内容表述等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建议将本标准的名称改为《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并进一步加强与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标准相衔接。
会后编制组按照会议论证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标准。
2009年12月24日,在环境保护部标准研究所召开场地系列标准协调会,针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规定对各标准中的相应内容进行讨论完善,本标准编制组也根据会上意见对本标准进行修改。
2010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了“场地土壤环保标准制订工作会议”,针对本标准文本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调整了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的内容衔接,编制组根据会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2标准编制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城市布局的调整,许多污染企业陆续搬出城市中心区。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城市的环境安全,防止场地环境污染事故发生,2004年6月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该通知规定了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实验室和生产经营危险废物的单位,在结束原有生产经营活动,改变原土地使用性质时,必须经具有省级以上质量认证资格的环境监测部门对原址土地进行监测分析,报送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并依据监测评价报告确定土壤功能修复实施方案。
当地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土壤功能修复工作的监督管理。
监测评价报告要对原址土壤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分析内容包括遗留在原址和地下的污染物种类、范围和土壤污染程度;原厂区地下管线、储罐埋藏情况和土壤、地下水污染现状等的评价情况。
对于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外迁工业区域,要尽快制定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勘探、监测方案,对施工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清理工作计划和土壤功能恢复实施方案,尽快消除土壤环境污染。
为进一步削减和控制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中再次强调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面实施,应抓紧制定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1995年我国已经颁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目前该标准正在修订,同时为配合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普查编制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原《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仅规定了八个重金属指标和DDT、六六六两个有机物指标,涵盖不了目前场地环境管理的监测指标需求。
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主要是针对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方面的监测,对场地的环境监测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对于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及后评估等方面的监测没有针对性的技术要求。
3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23.1基本原则本标准的编制以国内场地土壤污染控制和全过程管理为出发点,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场地的特征,结合污染场地管理领域内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现状。
导则的编制突出以满足管理和应用的需求为首要条件,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同时兼顾考虑科学性。
本标准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的目的,并与各阶段监测的要求紧密结合,同时要考虑各阶段监测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阶段监测的协调和一致。
此外,场地环境监测要以土壤监测为主,兼顾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空气、场地残余废弃污染物及治理修复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的监测。
3.2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3.3技术路线本技术导则将在对国内外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而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导则,为场地全过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准备阶段调研分析阶段起草开题阶段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阶段送审报批阶段图1 标准制定技术路线编制组成立44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4.1国外场地监测相关标准概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在环境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上先后建立起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体系。
美国环保局于1980年至1988年先后颁布了《环境响应、补偿与义务综合法案》(超级基金法)、《超级基金修正与授权法案》和《国家石油与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应急计划》作为响应污染物排放和突发污染事件的法律性文件。
美国土壤监测主要以行业或协会的标准方法或规范为主。
有关土壤质量的标准和规范主要有EPA方法和美国测试与材料学会(ASTM)标准,美国提供了需大量现场操作和实验室分析的标准和方法支撑,ASTM有几十个标准用以规范调查、监测等过程,针对土壤、地下水、空气及废弃物等提供了相应的采样方法和现场测试方法。
ASTM建立的有关土壤采样的标准方法已被许多国家采用(如日本与加拿大等)。
美国有关土壤的标准主要以采样和质量控制为主,包括土壤采样质量保证导则(EPA/ 600/ 8-89/ 046)、土壤采样的准备规范(EPA-600/ 4-83-020)、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EPA 1.2:G 91/ 12)、测试挥发性有机物的废弃物和土壤的采样方法(ASTM D4547)、土壤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方法(ASTM D4220)、用螺旋土钻采样器的采样方法(ASTM D1452)、用薄管采样器的采样方法(ASTM D1587)、用环型衬管式采样器的采样方法(ASTM D3550)、用劈管式采样器的采样方法(ASTM D1586)、土壤样品的定性描述方法(ASTM 3550)等。
美国EPA在Soil Screening Guidance(1996)中关于场地的监测采样也做出相关了规定,除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外可以根据土壤特征采集同层土壤的混合样品,即通过将场地划分为不同地块,地块面积为0.5英亩(约2024m2)或更小,一般情况下在从每个地块内划分4个、6个或9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再进行同层取样,取样后制成混合样品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