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派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苏派语文,感受苏派语文教学艺术
-----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学习总结
2012年3月30日-4月1日,在县教研室刘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学习。

苏派教学清简灵动、厚实精致,具有江苏独特的地域人文风格。

本届论坛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和《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

论坛主题是“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

出席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全省各地的初高中一线教师,省市县教研室老师,全省知名的特级教师如洪宗礼、陆志平、杨九俊、成尚荣、王栋生、陈国祥、曹勇军、黄厚江、唐江澎等。

31日上午,论坛开幕式。

开幕式由省教研室教研员朱芒芒老师主持。

在开幕式上,朱老师首先介绍本次论坛的宗旨是总结、宣传、推广中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优秀成果。

江苏省中语会陆志平会长呼吁要让懂教育的人去办教育,不要套用经济管理的方法去管理教育。

讲话虽然平实,但是充实,显示了一个学者扎实的学养!朱芒芒老师还宣读了上海《语文学习》杂志社发来的贺信。

下面是开幕式后的三个主题报告概述:
一、洪宗礼老师(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
洪老先生誉满华夏,德高望重。

他自称是70年的人,发言睿智幽默。

题目:《用爱心和智慧打造塑人的课堂——理想语文课堂教学的十种境界》
【内容概要】
(一)效率问题
要让语文教育安静下来!现在的语文教育静不下来,有三个因素:①社会政治的原因;②应试教育的因素;③语文教育本身的矛盾。

语文自身的问题主要是两个,首先是教材,其次是课堂。

语文教师不要做跟风派,要勇敢地把语文教育的责任领过来。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要把内涵丰富的经典文本肢解为碎片,要让学生真正去享受真善美。

(二)课堂教学问题
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塑人。

要塑造有健全人格、文明素养、担当情怀、奉献精神的大写之真人。

语文教师要用爱心和智慧打造塑人的课堂。

理想语文课堂教学的十种境界是:
境界一,浸透着教育之爱。

境界二,蕴涵丰富多彩。

境界三,知、情、意、行完善统一。

境界四,富有教育智慧和灵性。

境界五,严谨扎实又不乏灵活。

境界六,课留“思”地,富有弹性。

境界七,始终有追求感,新鲜感。

境界八,协调、和谐、民主化。

境界九,序而有变、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境界十,如话家常,平易朴实。

(三)达到理想境界的四个条件:
1、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合理。

2、提高教师的综合语文素养,修炼驾驭课堂的应对能力。

3、运用哲学辩证法处理各种矛盾,避免走弯路、走极端。

4、把握语文课程的目标,努力体现语文课的个性特征。

二、王栋生老师(著名杂文家,南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王老师介绍他的灵魂在城墙根,现在每天在那儿散步两小时。

他虽然已经退休,但思想依旧活跃、深刻、敏锐,成为论坛的最大亮点。

他以一向的冷峻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给本次论坛泼了一些冷水。

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精练深刻,直指本质,又幽默,给人启迪。

比如:
什么叫苏派?流派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少数人的思想传播,更是少数人的政治诉求。

在意识形态高度统一的情况下,教学风格、教学艺术上出现一致是有可能的,但流派能否出现还是问题。

用行政区域来作为教育特征的命名,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如果将来有藏派、疆派、蒙派,谁会更着急?早些时候有京派、海派、闽派等说法,是否有必要提苏派?那种跟风式的做法该怎么去评价?过于强调派,视野就会狭窄。

一切教育教学都不可能是流派的特点。

你可以尊重自己,但不可以夸大。

这里所体现的是整个学术界的浮躁风气。

教育界迫切需要一场启蒙运动。

另外,他还提出——
语文教材不是最重要的,一张报纸也可以上语文课,最重要的是教师。

目前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学生都不读书。

我们的体制说来也怪,现在居然连教育家也可以“培养”了。

其实优秀的教师是“培养”不出来的。

教师千万不要等着被“培养”,应该非功利地阅读,自觉地学习。

现在的教育官僚作风很严重,自由独立的思想越来越少。

语文教育已经成为名利场,就怕失去这个,失去那个,好多人身不由己,随波逐流。

考试一来,什么都免谈。

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把教给的东西忘掉,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他讲到汶川地震后,应试教育恢复的相当快,在汶川时,他亲眼看到地震还没结束,旁边是一边废墟,废墟旁边就有教师在站着上课。

连地震都消灭不了应试教育,他相当痛苦。


我是一个退休的人,我不怕得罪人。

……本次活动,没有入场券,还进不了门。

本次活动,很多教师也根本没有机会来……把我这样一个还没有思考好的人拉过来讲话,以后要避免这种情况。

我们教育界,教师群体,迫切需要一个启蒙时期。

(这是王栋生先生的结束语,发人深省。

说完这句话,因为年纪大了,他蹒跚着离开会场,牵动所有普通教师的眼睛,很多人是目送着他离开会场的!总之,王老师的话使人警醒,给人智慧,教人思考的方式,而不是灌输思想和观念。


三、杨九俊老师(省教科院副院长、省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研究员)
从不拖课、拖会的杨院长用10来钟介绍了他对于“教学风格”的认识:时代的印记、风土的记忆、心灵的音乐。

他强调风格的标志性而外,还要注重丰富性。

3月31日下午,名师示范课。

出场名师都是享誉语文界的大腕:曹勇军老师!黄厚江老师!唐江澎老师!个个都是语文特级教师!个个都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一、曹勇军老师(南京十三中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课题:《葡萄月令》(汪曾祺,《现代散文选读》)
曹老师由读文到解文,由“文”而“道”,从阅读到写作,课堂容量很大。

充分演绎
了读文章从“一篇一篇地读”到“一片一片地读”的真义。

他致力于上“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

他认为从关起门来上的课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进步与退步。

他强调语文老师的三种眼光:教育的!语文的!课堂的!他追求把课上得朴实、平实、老实、结实。

他强调在“专业生活”中求得“专业发展”。

二、黄厚江老师(江苏省苏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课题:《黔之驴》(七年级)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一篇知名度很高的寓言。

课文看起来很浅,很简单,但内涵丰厚。

黄老师在浅文深教、薄文厚教上做了成功的示范。

特别是让学生以驴、虎的身份分别讲述故事,特别是“黔虎之智”、“黔虎识驴”、“载驴入黔”几个“成语”的创意让人眼前大亮。

一篇寓言,三个故事,六个“成语”的归纳,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视野,也启迪了在场的老师们。

黄老师关于“本色课堂”的简约解读也让人茅塞顿开: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法法简简单单;教学活动实实在在;教学效果实实在在。

他说:凡是圆满的课都是假课!他认为,能不用多媒体的尽量不要用!他启悟,优秀的教师是把学生错误的答案“哄”出来。

三、唐江澎老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课题:《问答之间》(“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
唐老师的课堂是一个新意迭出的课堂!一个难以掌控,但是凭借着扎实的教学功与机智而操纵自如的课堂!在课堂上,唐老师设计了四组问题,老师完成了从老师到面试考官的角色转变,学生也完成了从学生到求职者的角色转变,将学习变成了体验。

学生直接体验到了以后如何利用语言去面试,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

作为一节听说能力的训练课,唐江澎老师的这堂课,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对参与同学的将来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课。

他还就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关注体验、把“活儿”做细三个问题发表了高见。

他的“抽屉理论”在语言类交谈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月1日上午,主题讲座+ 分论坛活动
一、成尚荣(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研究员)
题目:《风格·合唱声中独唱者的旋律》
1、为什么要追求和形成自己的风格?
风格让我们不断走向成功。

没有风格,偶尔会成功,最终你不会成功。

教学流派要有六个规定性:①自己的核心主张;②有效性;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④优秀的团队;⑤有一个核心人物;⑥要有重大的影响。

苏派教育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苏派是一种推动,而不是一种炫耀。

苏派教育的特征研究是必要的。

2、什么是教学风格?
风格是在艺术创作活动中通过创作主体和客体的联系,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和鲜明的独特性。

风格的独特性来自于独特的教学主张。

没有风格是最大的风格。

3、怎么追求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①教师首先要有追求。

②风格是人格塑造的过程。

③要善于分析自己的地理人文背景、个性、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和特色。

④锻造自己的语言风格。

真诚地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分论坛活动(分初高中组)
初中分论坛由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魏本亚主持,高中分论坛由扬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林祥主持。

部分指定学校代表上台发言(每人5分钟)。

主要是介绍自己学校的某些做法和成绩,有很多学校不乏夸耀的痕迹。

总体来说,靖江之行,时间虽短(一天半而已),但收获颇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