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技术现状与未来

平板显示技术现状与未来
平板显示技术现状与未来

平板显示技术现状与未来

引言:随着TFT-LCD、PDP、OLED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在各大企业中普及的不断加快,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价格成为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FPD 产业刚刚起步,在技术、人才、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处于劣势,所以在成本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词:TFT-LCD 、PDP、OLED ,平板显示技术。

正文:

LCD、PDP、OLED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三大主流FPD技术。LCD是一种被动发光器

件,具有低功耗、高分辨率、薄型化、长寿命、尺寸变化灵活等优点。LCD 技术相当成熟,是目前和将来相当长时间的最主要的平板显示器件,但LCD 存在视角窄、响应慢、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从长远看,不是一种最理想的大尺寸FPD 器件。PDP 是一种主动发光器件,具有视角宽、响应快、高对比度、工艺比较简单、易于实现大尺寸显示等优点,是将来大尺寸显示的主流产品,但PDP 存在发光效率低、驱动电压高、功耗大、分辨率低等缺点,不适宜用于制造40 英寸以下的FPD 器件。

OLED 也是一种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宽视角、快响应、宽温度范围、可以实现柔软显示及工艺简单等优点,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显示器件,目前OLED 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材料的发光效率、寿命、色纯度还不高,器件制造工艺技术,特别是LTPSTFT 驱动技术、喷墨打印技术、彩色化技术还在进一步开发中,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 平板显示技术的现状

TFT-LCD 、PDP、OLED 这三种技术都会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充分发挥和发展。在传统应用领域TFT-LCD 和PDP 将不断蚕食CRT 市场,并不断扩展新的应用领域,OLED 会争取TFT-LCD 小尺寸部分市场。新的通信技术、移动技术、数字高清技术的发展是推动TFT-

LCD 、PDP、OLED 技术和新的应用领域扩展的重要力量,并这三种技术都会在相关领域得到发展和寻找到新的应用。

LCD是当前平板显示器(FPD)的主流产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产品规格几乎覆盖了所有电子显示产品所需的尺寸。随着电子产品智能化的发展,LCD 的应用领域不断开拓,产品需求量逐年攀升。LCD 除了作为传统的平面显示终端外,Lcos 投影显示、3D 立体显示、反射节能模式以及夜视产品等都将可能把LCD 带入新的应用领域。产品应用技术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是LCD 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OLED 被称为当代梦幻般的显示技术,具有所希望的优良显示性能,是下一代平板显示器的主流产品的有力竞争者。目前因受产品寿命、发光效率以及面板尺寸等因素限制,刚刚开始用于MP3 和手机等便携式产品及车载产品。产品寿命和发光效率主要取决于OLED 材料,这两项指标正在逐年提升,OLED 显示的均匀性受各层电极表面平坦度影响明显,大尺寸OLED 面板的研发一直存在困难。尽管如此,仍然不断有新的大尺寸OLED 面板研究的报道。

有机构已经将40 英寸的OLED 电视提上日程,一旦研究成功,将标志着大尺寸OLED 面板技术及应用方面都将取得重大突破。

PDP 早在1964 年就由美国伊利诺大学Bitzer 和Stottow 两位教授研发成功,但到上世纪90 年代后期才商品化,产品主要应用于商业电视,家庭影院以及家庭豪华电视等。自2000 年后,PDP-TV 成长迅速,逐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降价幅度巨大。在32 英寸-63 英寸大尺寸电视上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受像素分辨率的影响,PDP 主要优势在大尺寸显示器上。

2. 我国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

我国FPD产业通过多年来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并通过消化、吸收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截至目前,我国的LCD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25%,其中TN-LCD的

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70%?80%。其产品覆盖了手表、计算器、仪器、表、PDA、手机、可视电话、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大屏幕电视等。

我国FPD产业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成绩:

第一,产业环境和产业链方面。

尽管目前中国FPD产业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环境,无论材料、设备、零部件,还是器件到整机,都有国内单位涉足,部分产品甚至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如STN用的液晶、STN面板、掩膜等,为FPD产业的下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第二,人力资源方面。

培养了一批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收获。经过20年的建设,我国在FPD产业培养了一批研究开发、生产、市场营销、教育、管理等人才,这是中国FPD产业下一步高速发展的最宝贵资源。

第三,社会资源方面。

逐渐引起社会重视并开始获得比较多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在产业发展初期,进入这个行业的还只是一些小型的南方企业。而目前,不但TCL、京东方、上广电、长虹等

大型IT集团,甚至五粮液这样的非电子类的大型企业也开始涉足FPD产业,并形成了南(广东)中(苏沪)北(京津及东北)三大产业格局,为进一步广泛吸引政策、人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社会资源进入FPD产业做好了准备。

当前我国FPD产业发展以及趋势是健康的,但也潜伏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专利和知识产权问题。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特点,与上个世纪已有不少的差别,不只是简单的”好设备+好材料+好人员=好产品”这个模式。所谓一流国家卖标准,与其他产业一样,目前发达国家在FPD产业上也开始积极利用专利与知识产权等工具

进行封锁,因此,即便我们花费重金拥有了好的材料、设备和人员,但还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去取得核心技术的使用权。不但在成本竞争上已经输人一筹,同时也束缚了核心技术上的进一步开发与使用。

第二是人的问题。

目前中国FPD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是很高,而这样的实践环境也就很难造就高级的研发、技术、工艺等人才。因此,即便是我们有了好的厂房、设备和材料,但要成功地掌握整个制造与生产工艺,由于人的因素,还有相当多的困难。

第三,材料与关键零部件。

在中国,FPD产业,由于不少核心材料无法做到国内自给,例如驱动IC、彩色液晶、石英板材、偏光片等,这样不但使国内生产单位在接受第一次剥削(设备)、第二次

剥削(专利),还不得不接受长期的第三次剥削(材料),丧失了成本竞争优势。

同时,在进口的核心设备上,不少关键零部件还必须依赖进口,从而导致工厂的后续服务成本偏高,而且往往不能得到立即的解决,从而在竞争速度上落人不少。

第四,系统性差。

中国尽管有最大的市场,并逐渐成为最大的工厂,但无论是上下游的配套,还是同行之间的关系,都是竞多合少。整个市场依旧是一种无序的状态,不但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同时丧失了不少进行产业合作掌握核心技术的机会。这在当初CRT产业中已经有很多的教训。

改进的措施:

首先,政策的支持。

政府在政策、税收、海关、土地、信贷等方面的积极支持,不但可以提高企业在竞争上的优势,积极的产业政策还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市场大国与产业大国的优势,吸引海外骨干先进企业落户中国,以及国内外大量的自由资金进入这个产业,从而营造良好的

产业环境。

在产业内部竞争与合作上,政府也应该充分利用调整的手段,作好资源的合理分配

与利用,降低中国产业内耗与资源浪费。

同时,国家也应加强在高新技术领域,针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反垄断工作,以便协助产业打破在核心技术上的种种牵制。

第二,人才的培养。

在高等教育序列中建立与新型FPD相关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并和国内外的大型

FPD产业集团建立联合培养计划;同时鼓励大型FPD企业建立规范的培训中心,培养

从基层骨干人员到高级研究人才的FPD人才,从而为产业的发展真正解决”人"的问题。

第三,技术中心的建设。

建立国家的、企业的、科研院所的技术中心,作好攻关目标的选择与资源配置,并

利用中国的市场资源和其他优势,与海外骨干FPD

公司建立合作、合资的技术中心,完成一系列涉及FPD产业的关键技术、部件、材料

等方面的攻关工作,并实现知识产权的自主化。

第四,骨干企业的培养。

在FPD产业,培养一批能够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骨干企业,类似韩国的三星、LG等,这样不但能积极带动国内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集中资源进行重大项目的攻关与投资。

就目前的技术进展而言,我个人认为我国应重点发展TFT-LCD技术和OLED技术。

以前人们认为等离子不能做小(最小尺寸37英寸),液晶不能做大(最大不能超过40英寸),因而等离子(PDP)与液晶(LCD)曾携手共称"平板电视”,团结一致以取代传统的显像管电视以及背投电视。但随着液晶面板技术的不断进步,液晶电视的尺寸不断扩大,等离子的弱势已渐渐显露出来。

3. 平板显示技术的未来

3D显示技术的发展:友达展示65寸裸眼3D显示器,以Lenticular lens(柱状透镜)技术设计8个视区,配合摄影机追踪并动态调整,达成近乎无视区死角的裸视3D效果,并支援手势辨识的功能。乐金推出偏光栅栏技术的47寸3D电视,以及可追踪/动态调整视角的3.5寸、15.6寸裸视3D显示器。

以快门眼镜式技术为主的三星(Samsung),推出55寸以240Hz高驱动速率与薄边框设计的3D电视,友达也展示采快门眼镜式240Hz的55与65寸3D显示器。奇美也展示类似技术的27、46寸3D电视。他预料快门眼镜式仍占大尺寸3D电视的主流,而小尺寸显示器将越来越多采用柱状透镜与视差屏障的技术。

触控面板走向OGS W内嵌式(In-Cell):触控面板将朝向外挂式One Glass

Solution(OGS单一外挂感测玻璃层)以及内嵌式触控感测层的发展。友达已做到27寸FullHD及10.1寸AHVA高视角FullHD的外挂OGS模组,尤其10.1寸AHVA OG濮组重量降到225g,支援有缝隙连接(Air Bonding)以及直接连接(Direct Bonding)两种模式,后者可在艳阳下仍有绝佳的显像画质与对比。

In-Cell 部分,TMD发表7 寸in-cell WVG与7 寸In-cell Optical WVGA虫控面板,

天马电子(Tianma)推出G/G 8寸2点触控,奇美发表7寸OGS面板支援笔写、10.1寸

GIG 10点触控、4.5寸on-cell 60Hz触控面板、2.8寸in-cell VGA触控面板。而友达在2011年Q4将有In-Cell面板原型并预计于2012年上半送样。

显示器透明化与可挠性的发展:罗方祯接着提到会场三星展示46寸透明化显示器,藉由留有透光缝隙的TFT阵列的设计,可以有15%^上的透光度,以及10~72% NTSC色彩明亮度。接下来下一步则是可挠性显示器(Flexible Display),使用更轻薄、更强固

且耐折迭的技术,预期可采取类似报纸滚筒印刷的生产模式。

友达发表6寸可挠式E-Paper显示器,具备透明度,显示器最薄处仅1mm厚度与40g 重,低功耗可搭配太阳能,可应用在电子书、报纸、E-Tag电子标签、智慧卡等用途。

另外也展示厚度仅0.3mm的4寸可挠式AMOLE显示器,支援到QVGA(240x320)解析度。

总结

目前平板显示产业是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

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宏观上来看我国的平板显示技术还属于发展初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创

新的显示技术,但是与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相比缺乏一定的实用性,距离技术的实际量产好友

很长的路要走。并且在发展中缺乏一个指导性的大方向,好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身

优势与不足;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寻找突破之道,取得进一步的关键性进展。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研究_孔彬

52?2013年7/8月号 总第102/103期? 显示技术是人机联系和信息展示的窗口,广泛应用于工业、娱乐、通讯、教育、交通、医疗、军事等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显示产业也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性支 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2012年8月21日,科技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下简称“规划”),倡导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潮流。 1.概况 100余年来,世界显示技术日益呈现出技术融合化、种类多元化、应用综合化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图1): 一是传统的显示技术阶段,主要以物理光学显示为主,包括镜片投影显示。二是现代显像管显示技术阶段,以1897年发明CRT 技术为标志。三是现代平板显示技术阶段,开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现已形成了全球迅猛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四是当代新型显示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引发了全球显示产业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显示技术迅速取代CRT 等传统显示技术,出现了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和产品互相补充、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如图1所示。 目前,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 金阶段。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 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研究 孔彬 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其中,我国激光显示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3D 显示技术与国际同行差距较小,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产业发展迅速。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等主流显示技术自主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均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未来显 示储备技术场发射显示的发展势头也较明显, 多种显示技术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的集成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迎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期。 激光显示和3D 显示技术已经被人们熟知并处于大规模应用阶段,下文将重点介绍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等三种新型显示技术。 2.有机发光显示 有机发光显示,又称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的发光原理和无机发光显示相似。当元件受到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C)所衍生的顺向偏压时,外加之电压能量将驱动电子(Electron)与空穴(Hole)分别由阴极与阳极 注入元件,当两者在传导中相遇、结合,即形成所谓的电子-空穴复合(Electron-Hole Capture)。而当化学分子受到外来能量激发后,若电子自旋(Electron Spin)和基态电子成对,则为单 重态(Sing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荧光(Fluorescence);反之,若激发态电子和基态电子自旋不成对且平行,则称为三重态 (Trip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磷光(Phosphorescence)。OLED 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 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 图1 显示技术发展总体历程

语音识别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暨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会议 语音识别发展现状与展望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徐波 2011年12月4日

报告提纲 ?语音识别技术现状及态势?语音识别技术的行业应用?语音识别技术研究方向?结论与展望

2010年始语音识别重新成为产业热点?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成为ASR最重要的应用环境。在Google引领下,互联网、通信公司纷纷把语音识别作为重要研究方向 –Android系统内嵌语音识别技术,Google语音 翻译等; –iPhone4S 上的Siri软件; –百度、腾讯、盛大、华为等都进军语音识别领 域; –我国语音技术领军企业讯飞2010年推出语音云识别、讯飞口讯 –已有的QQ2011版语音输入等等

成熟度分析-技术成熟度曲线 ?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Gartner于2011年7月发布《2011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

成熟度分析-新兴技术优先矩阵?Gartner评出了2011年具有变革作用的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翻译、自然语言问答等。其中语音翻译和自然语言问答有望在5-10年内获得大幅利用,而语音识别有望在2-5年内获得大幅利用;

三十年语音识别技术发展 ---特征提取与知识方面?MFCC,PLP,CMS,RASTA,VTLN;?HLDA, fMPE,neural net-based features ?前端优化 –融入更多特征信息(MLP、TrapNN、Bottle Neck Features等) ?特征很大特点有些是跟模型的训练算法相匹配?大规模FSN图表示,把各种知识源集中在一起–bigram vs. 4-gram, within word dependencies vs. cross-word

应届2020毕业季急诊护理论文参考题1

急诊护理论文参考题目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急诊医学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对急诊护士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下面是学术堂最新整理的110个急诊护理论文参考题目,请看整理。 急诊护理论文参考题目一: 1、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 2、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 3、同伴支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应用研究 4、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5、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 6、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 7、基于循证构建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8、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9、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10、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1、急诊护理暴力风险分析及其预防策略 12、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3、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14、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15、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急诊内科患者的影响 16、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7、急诊患者家属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8、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19、CICARE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应用研究 21、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22、优化护理流程在STEMI急诊PCI救治中的效能研究 23、基于Benner理论构建急诊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4、优化急诊护理路径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抢救效果 25、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显示器件的发展历史

平面的魅力--纯平显示器漫谈 PC显示器技术从诞生开始就没有多少真正的变化。尽管显示器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但基本的阴极射线管技术仍然是以几十年前的旧电视技术为基础。目前,在传统CRT 显示器中,日益发展的“纯平”技术越来越引人瞩目。 一、显像管形状的发展历史 组成显示器最重要的部件无疑是显像管。显像管的发展历史几乎就代表了显示器的发展历史。显像管的形状有球面、柱面、平面直角、超平面、纯平面等之分。 球面显像管其形状是球体的一部分,在垂直和水平方向都有弯曲,所以在边缘处会造成图像的变形。一般而言偶数英寸(14、16、20英寸)的显示器采用这种显像管。球面显示器采用的是荫罩显像管,它在荧屏前方有一张很薄的穿孔金属片,用以生成分离的荧光点。由于荫罩显像管中荧光点排列的方式,所以能产生边缘清晰的图象,很适合文字的显示。 柱面显像管代表产品有索尼的Trinitron和三菱的DiamondTron,在垂直方向是平直的,在水平方向有弯曲。垂直方向的直线造型既减少了图象的变形,也避免了上方灯光反射的干扰。柱面显示器采用的是荫栅显像管,它透过一列绷紧的细线生成垂直的荧光线,在屏幕下方可以看到一根极细的固定荫栅的水平减振线。荫栅显像管具有比荫罩显像管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同时不失精确的聚焦。因此这种显像管比较适于图象编辑工作。但它在水平方向的弧度不太利于文字的显示。 平面直角显像管它的屏幕实际上也是一个球体的一部分,只是这个球体的直径很大,使得屏幕看起来几乎是个平面。它消除了图象的变形,并避免了灯光的反射。目前绝大多数的15、17、19、21英寸显示器都是平面直角的。几乎所有的平面直角显示器都用的是荫罩显像管,只有NEC的CromaClear是个例外。它采用的是一系列垂直排列的椭圆形栅孔,据称结合了荫罩显像管和荫栅显像管二者的优点。 纯平面的显像管上述这些显像管,都没有达到完全的平面,因此,所显示的画面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变形和扭曲,依然不够令人满意。直到现在,一些崭新显示器――纯平显示器的出现,才使CRT显示器终于走上了完全平面的道路。 二、“纯平”显像管的性能特点 从最早的球面显像管到现在应用最多的平面直角显像管(FST),再到以SONY特丽珑(Trinitron)和三菱钻石珑(Diamondtron)为代表的柱面显像管,显像管弧度已经越来越小,特丽珑显像管已实现了垂直方向的零弧度,但在水平方向仍然没有达到完全的平面。纯平面显示器,屏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笔直的,就象一面镜子那样平,失真、反光,都被减小到了最低限度。正如几年前平面直角显像管取代球面显像管一样,纯平面显像管必然将取代现在的平面直角显像管和柱面显象管,形成新的风潮,这是CRT显示器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最新出现的一些“纯平”显像管(IFT)技术,使传统CRT显示器终于走上了完全平面的道路。

大屏显示行业新技术崛起及未来发展前景

大屏显示行业新技术崛起及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LED产业制造能力的发展,在过去5年LED大屏的成本显着下降。这一点促成了LED大屏在市场应用规模上的质的提升。目前,户外大型全彩LED大屏已经从几年前的地标性高端产品,过渡为一般性户外广告手段。在三四级,甚至农村城镇市场,LED大屏已经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内。成为了一支独特的大屏显示技术力量。 传统LED大屏幕的优势在于,画面尺寸无限拼接和高亮度显示。后者使其成为唯一适合室外环境大规模使用的显示技术。同时,高亮的特点也使得LED大屏幕能够在舞台背景效果应用领域大展身手。但是,LED大屏也有其缺点,那就是产品点距的限制。 传统LED大屏的像素点距过大、显示密度不足,这阻碍了LED大屏在近距离显示,尤其是室内环境下的应用。但是,随着LED大屏技术的进步,高像素密度的显示能力在不断提升,LED大屏也在借助于2毫米以下点距的新产品进入室内工程领域,并成为一些特种行业客户的首选产品。 未来前景 同时,随着LED产业制造能力的发展,在过去5年LED大屏的成本显着下降。这一点促成了LED大屏在市场应用规模上的质的提升。目前,户外大型全彩LED大屏已经从几年前的地标性高端产品,过渡为一般性户外广告手段。在三四级,甚至农村城镇市场,LED大屏已经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内。成为了一支独特的大屏显示技术力量。 因此,虽然目前OLED显示产业大型化过程依然不顺利,但是该技术作为未来大屏市场的主流技术的地位是可以预估的。目前,LCD产业上游核心厂商,在该产品拼接单元接缝小型化方面的积极性并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预估到了OLED对LCD的替代作用。在未来十年的中后期,随着OLED显示技术大型化的成熟,拼接墙市场必然面临向OLED技术的过渡。 对于这种演进趋势,最主要的产业判断应该是:OLED会在接缝性能上媲美目前的pdp和dlp,但是几乎没有二者的缺点,而且渴望在成本上和可维护性上表现更为出色。同时依赖于有机材质的基板,OLED 单元也可作柔性拼接系统的应用。这些特点都将有利于OLED产品在大屏市场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对于大屏行业的企业,实现从传统产品向OLED过度的路线图应该包括对液晶等平板拼接产品的重视和市场培养。 所以,近日毅然选择进入平板拼接行业的DLP拼接厂商,不仅是出于对平板拼接产品,尤其是LCD产品低成本特性的市场考量,也应当是出于对未来整个行业演进趋势的考量。这种转变是一种长达十年的战略投资。 第六传输和控制技术的革新。从过去的十年到未来的十年,大屏产业在信号传输和控制技术上都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过去的几年里,大屏产业先后解决了高清、1080p和3D视频的长效传播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大屏市场的高清3D化。未来,大屏应用还将继续完善提升高清和3D传输系统的体验效果,并向4K传输等更高等级的带宽性能标准演进。同时,基于更为廉价的材质、更为统一的传输标准的系统也在出现。其中HDBASET技术规范是一个重要方向。新的客户要求包括了:系统的简洁一致性、低成本高可维护性和尽力兼容传统以太网络,甚至在传输控制中采用更多通用网络设备、IT设备的要求。

我心目中未来的计算机

题目:我心目中未来的的计算机 2013年04月23日

我心目中未来的计算机 摘要: 现在,计算机已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显然,在未来我们对计算机的依赖一定会越来越大。那么未来的计算机会是什么样呢?可以预见,未来的新一代计算机会更加灵巧、智能,具有形式化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进行判断、决策、开拓未知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人-机之间可以直接通过自然语言(声音、文字)或图形图像交换信息,使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满足某种需求! 关键词: 未来新一代计算机 自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这六十余年来,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次重大技术革命。但它们都是基于冯·诺伊曼结构发展起来的,而未来的第五代计算机或者第N代计算机将另辟蹊径,不再单单以物理结构为基础,出现化学、生物、光、量子结构等多元并行发展的局面,开创计算机时代的新纪元! 我心目中的计算机应该下面所描述的这个样子! 计算机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大脑CPU,那么未来的计算机的大脑是什么?是大脑。未来的计算机模仿人的大脑,中央处理器由左脑和右脑两个神经块连接而成,左右大脑又有上百亿的神经元交叉相连组成。它具有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可以并行处理多种数据功能。它本身

可以判断对象的性质与状态,处理零碎、含糊不清信息,并能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且它可同时并行处理实时变化的大量数据,并引出结论,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它模仿人脑的神经元结构,采用大量的并行分布式网络。它除有许多处理器外,还有类似神经的节点,每个节点与许多点相连。运算时它把每一步分配给每台微处理器,让它们同时运算,信息处理速度和智能大大提高。它的信息不是存在存储器中,而是存储在神经元之间的联络网中。如果有节点断裂,它还可以自动重建资料。 未来计算机不再采用二进制,它的核心是十进制。它和二进制区别十分明显,就是能识别自然语言的0,1,2,3,4,5,6,7,8,9的十进制;但是它的计算方式可兼容二进制的方式,中国的珠算等多种算法。与二进制计算机采用的狭义控制论相比;未来计算机的十进制的“广义控制原理”更加具有优越性! 未来计算机的芯片陈列与二进制刚好正负极端,无需寄存器,它使用“分差乘法”的技术可实现小数无数位限制,也就没有浮点计算的概念了。 现在的计算机有点笨重,尽管笔记本已很轻便,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心目中的要求。未来的计算机应该体积更小,形状更多,更加方便于我们携带,就像今天我们所戴的手表那样。 那些所谓的键盘,显示屏都不再需要了。键盘可以通过光或某种电磁波的形式以适合个人需要的大小呈现在用户的面前,计算机将根据用户手指位置的变化来确定输入的字符。除了这种方式外,我们还

一,显示技术的发展史及其特点

一、显示技术的发展史及其特点 1-1 显示器件的分类及显示技术的发展史 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视觉占60%,听觉占20%,触觉占15%,味觉占3%,嗅觉占2%,近2/3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由此也就促进人们对显示技术的研究开发,从而图像显示成为显示中最重要的方式。 电子显示器件可分为主动发光型和非主动发光型两大类。前者是利用信息来调制各像素的发光亮度和颜色,进行直接显示;后者本身不发光,而是利用信息调制外光源而使其达到显示目的。显示器件的分类有各种方式,屏幕大小、显示内容形状……;按显示材料可分固体(晶体和非晶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和液晶体显示器。但是最常见的是按显示原理分类,其主要有:阴极射线管(CRT)、显示液晶显示(LCD)、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显示、电致光显示(EL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真空荧光管(VFD)显示,场发射显示(FED)。前七种都为主动发光显示,只有LCD为非主动发光显示,其他还有但市场很小。 在20世纪,图像显示器件中,阴极射线管(CRT)占了绝对统治地位,如电视机显示器等绝大多数都采用CRT。与此同时平板显示器也在迅速的发展,其中液晶显示器以其大幅度改善的质量、持续下降的价格、低辐射量等优势在中小屏幕显示中代替CRT。而另一种适合大屏幕的显示器件――等离子显示器(PDP),也逐渐发展并且商品化。 1-2 显示器件的主要参量发展前景 由于显示器件可用来重现图像图形、显示信号波形和参数,因此对显示器来说最重要的是显示彩色图像的质量。目前CRT显示器件以其高的性能价格比和高性能的图像质量仍占据着大部分的显示市场,而LCD显示器以其不断下降的价格和不断提高的图像质量已作为平板显示器件的代表填补了CRT显示器件推出的市场,并且还在扩充者市场。CRT、LCD 都已大规模生产,基本上已达到物美价廉,因此其他显示器件只能在CRT、LCD显示器件所不能适应的领域发展。以下是对显示器件主要参数进行说明: 1 亮度 亮度(L)的单位是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对画面的亮度要求与环境的光亮度有关,例如,在电影院中,电影亮度有30-45cd/m2就可以了;在室内看电视,要求显示器画面亮度应大于70cd/m2;在室外看则要求画面亮度应达到300cd/m2;所以对高质量的显示器亮度的要求应为300cd/m2左右。 2 对比度和灰度 对比度(C)是指画面上的最大亮度Lmax 和最小亮度Lmin 之比,即C= Lmax / Lmin(无环境光的前提下)。在实用中都是有环境光线的,所以显示器件必须有足够的亮度才能实现实用状态下的对比度:C’=Lmax+L外/Lmin+L内 灰度是指图像黑白亮度的层次。一般人眼可分辨的最大亮度层次为100级。显示字码、图形、表格曲线对灰度没有要求,只要对比度高级可。但显示图像不但要求有足够的对比度,还要要求有丰富的灰度级。 3 分辨力(清晰度) 分辨力是指分辨电视图像的最小细节的能力,是人眼观察图像清晰程度的标志。分为水平和垂直两种,在电视显示中垂直即电视帧的扫描线数,受电视广播制式的限制,PAL 制625 扫描线,NTSC 制525扫描线,高清晰数字制式,如1080I/60HZ信号的扫描线为1080线。虽电视机的品牌不同,但此参数都必须是一样的,后来不同厂家进行100HZ 和逐行扫描处理,只是减少了图像的大面积闪烁和行间闪烁。

RFID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RFID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信息处理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中储存有商品的基本信息,当标签进入阅读器射频磁场中时,标签被激发产生感应电流,将标签中储存的信息发射到阅读器中,阅读器通过解码系统识别标签,并可将识别信息进一步传递到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按照RFID标签的能量供给方式,RFID标签可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按照RFID工作时使用的无线电频率,RFID系统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系统。 与我们目前最常见的条形码相比,RFID具有很多优势。如信息存储量大,非接触识别、识别距离长、快速方便,信息可更新,标签可重复使用,标签能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等。 RFID的基本技术原理起源于二战时期,最初盟军利用无线电数据技术来识别敌我双方的飞机和军舰。战后,由于较高的成本,该技术一直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并未很快在民用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芯片和电子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欧洲开始率先将RFID技术应用到公路收费等民用领域。到二十一世纪初,RFID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其在民用领域的价值开始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RFID技术大量应用于生产自动化、门禁、公路收费、停车场管理、身份识别、货物跟踪等民用领域中,其新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展,层出不穷。 本世纪初,RFID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试探性的应用,并很快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6年6月,中国发布了《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标志着RFID的发展已经提高到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层面。到2008年底,中国参与RFID的相关企业达数百家,已经初步形成了从标签及设备制造到软件开发集成等一个较为完整的RFID产业链,据专家估计,2008年中国RFID相关产值达到80亿元左右,并将在未来5-10年保持快速发展。

急诊科护理现状与创伤急救策略

浅谈急诊科护理现状与创伤急救策略【摘要】本文就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引出创伤急救提出应对性管理策略。指出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急诊医学的发展,二级甲等医院的护理管理越来越突显其问题的严重性,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士素质;创伤急救 the statu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traumaemergency care strategy guiyunai 【abstract】 this paper on the work of the emergency car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and extraction of the trauma first-aid management strategy to deal with. tha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health care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and tertiary care hospitals in the management of more and more to highlight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oblem of emergency care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keywords】 emergency care; nursing quality; trauma emergency 【中图分类号】r3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145-01

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及市场变革

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及市场变革 一、技术发展历程 在2013年FPD峰会上,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将显示技术进行了一个分类,将CRT和PDP归类为真空显示;把TFT-LCD、AMOLED、柔性显示等归类为半导体显示。半导体显示是指通过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最小显示单元的显示技术统称。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TFT阵列等半导体器件独立控制每个显示单元状态;二是主要应用非晶硅(a-Si)、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有机材料(Organic)、碳材料(Carbon Material)等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材料;三是主要采用半导体制造工艺。与半导体显示技术和产品相关的材料、装备、器件和相关终端产业链统称为半导体显示产业。王东升总结LCD替代CRT、PDP的原因为“TFT-LCD脱颖而出是因为它顺应了半导体技术替代真空电子技术这一历史大趋势。” 1.1从CRT到LCD/PDP:平板显示与球面显示的竞争

1897年CRT诞生,CRT包含一个能够通过电子束触及磷光表面创造出图像的真空管。之后,此项技术被用于早期电视和电脑显示器上显示图像,一直到20世纪80-90年代CRT逐步被LCD显示所替代,到目前为止CRT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1964年首个LCD(液晶显示器)和首个PDP(等离子显示器)双双问世。LCD技术使得平板显示成为可能。1972年首台液晶电视的诞生。2005-2006年LCD液晶显示的销售份额超过CRT,成为显示主流技术,到2010年市场上已基本没有CRT产品。 CRT被淘汰的原因:由于本身重最重且很厚,加之结构(阴罩技术的限制)三基色荧光粉不能做小,因此无法实现屏幕大型化和轻便化以及像素性高清晰显示(只能达到800×600像素),还有闪烁、X射线辐射、几何失真、清晰度和亮度不高等缺陷。 表CRT、LCD、PDP性能对比

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班级:物流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5年10月20日

目录 1、自动识别概念 (3) 2、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3) 3、自动识别技术分类 (3) 4、自动识别技术特点 (4) 5、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 (4) 5.1、条码技术 (4) 5.2、磁条(卡)技术 (4) 5.3、IC卡技术 (5) 5.4、生物识别技术 (5) 5.4.1语音识别技术 (6) 5.4.2视觉识别技术 (6) 5.4.3人脸识别技术 (6) 5.4.4指纹识别技术 (7) 5.5图像识别技术 (7) 5.6.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CR) (7) 5.7.射频识别技术(RFID) (8) 6、自动识别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 6.1、自动识别技术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 (8) 6.2、自动识别技术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10) 6.3、自动识别技术可提升企业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10) 7、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 (11) 8、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11) 8.1、多种识别技术的集成化应用 (12) 8.2、无线通讯相结合是未来自动识别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3) 8.3、自动识别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控制,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14) 8.4、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将继续拓宽,并向纵深发展 (15) 8.5、新的自动识别技术标准不断涌现,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16)

1、自动识别概念 自动识别系统是现代工业和商业及物流领域中,生产自动化、销售自动化、流通自动化过程中所必备的自动识别设备以及配套的自动识别软件所构成的体系。 自动识别包括:条码识读、射频识别、生物识别(人脸、语音、指纹、静脉)、图像识别、OCR光学字符识别 自动识别系统几乎覆盖了现代生活领域中的各个环节,并具有及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比较常见应用有:条形码打印设备和扫描设备,手机二维码的应用,指纹防盗锁,自动售货柜,自动投币箱,POS机等. 2、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近几十年内自动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磁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射频识别、生物识别及图像识别等集计算机、光、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 3、自动识别技术分类 按照国际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标准,自动识别技术可以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照采集技术进行分类,其基本特征是需要被识别物体具有特定的识别 特征载体(如标签等,仅光学字符识别例外),可以分为光存储器、磁存 储器和电存储器三种; 2.按照特征提取技术进行分类,其基本特征是根据被识别物体的本身的行 为特征来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可以分为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和属性特 征。

平板显示技术现状与未来

平板显示技术现状与未来 ●引言:随着TFT-LCD、PDP、OLED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在各大企业中普及的不断 加快,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价格成为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FPD产业刚刚起步,在技术、人才、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处于劣势,所以在成本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词:TFT-LCD、PDP、OLED,平板显示技术。 ●正文: LCD、PDP、OLED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三大主流FPD技术。LCD是一种被动发光器件,具有低功耗、高分辨率、薄型化、长寿命、尺寸变化灵活等优点。LCD技术相当成熟,是目前和将来相当长时间的最主要的平板显示器件,但LCD存在视角窄、响应慢、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从长远看,不是一种最理想的大尺寸FPD器件。PDP是一种主动发光器件,具有视角宽、响应快、高对比度、工艺比较简单、易于实现大尺寸显示等优点,是将来大尺寸显示的主流产品,但PDP存在发光效率低、驱动电压高、功耗大、分辨率低等缺点,不适宜用于制造40英寸以下的FPD器件。 OLED也是一种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分辨率、宽视角、快响应、宽温度范围、可以实现柔软显示及工艺简单等优点,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显示器件,目前OLED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材料的发光效率、寿命、色纯度还不高,器件制造工艺技术,特别是LTPSTFT驱动技术、喷墨打印技术、彩色化技术还在进一步开发中,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平板显示技术的现状 TFT-LCD、PDP、OLED这三种技术都会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充分发挥和发展。在传统应用领域TFT-LCD和PDP将不断蚕食CRT市场,并不断扩展新的应用领域,OLED 会争取TFT-LCD小尺寸部分市场。新的通信技术、移动技术、数字高清技术的发展是推动TFT-LCD、PDP、OLED 技术和新的应用领域扩展的重要力量,并这三种技术都会在相关领域得到发展和寻找到新的应用。 LCD是当前平板显示器(FPD)的主流产品,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产品规格几乎覆盖了所有电子显示产品所需的尺寸。随着电子产品智能化的发展,LCD的应用领域不断开拓,产品需求量逐年攀升。LCD除了作为传统的平面显示终端外,Lcos投影显示、3D立体显示、反射节能模式以及夜视产品等都将可能把LCD带入新的应用领域。产品应用技术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是LCD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OLED被称为当代梦幻般的显示技术,具有所希望的优良显示性能,是下一代平板显示器的主流产品的有力竞争者。目前因受产品寿命、发光效率以及面板尺寸等因素限制,刚刚开始用于MP3和手机等便携式产品及车载产品。产品寿命和发光效率主要取决于OLED材料,这两项指标正在逐年提升,OLED显示的均匀性受各层电极表面平坦度影响明显,大尺寸OLED面板的研发一直存在困难。尽管如此,仍然不断有新的大尺寸OLED面板研究的报道。有机构已经将40英寸的OLED电视提上日程,一旦研究成功,将标志着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及应用方面都将取得重大突破。 PDP早在1964年就由美国伊利诺大学Bitzer和Stottow两位教授研发成功,但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商品化,产品主要应用于商业电视,家庭影院以及家庭豪华电视等。自2000年后,PDP-TV成长迅速,逐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降价幅度巨大。 在32英寸-63英寸大尺寸电视上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受像素分辨率的影响,PDP主要优势在大尺寸显示器上。

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一领域我们要力争赶上直至超过发达国家,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研发方面,必须随时掌握国际动态,才能把握好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图像识别 前言: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是通过身体各感觉器官来接受信息,感知世界的,其中80%左右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取的,人眼将获得的图像送大脑处理后并据此作出反映。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决策。毫无疑问,通过图像是我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对图像的处理技术先进与否将决定其价值,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可以使我们快速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可喜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大发展,让我们的生产生活进入了丰富多彩的时代,我国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上还需要下很大的力气,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本文将就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作些探讨。 1 计算机图像处理 计算机图像处理是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由于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及快,且数字信号具有失真小、易保存、易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而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航空、航海、航天、遥测技术、工业自动化检测、安全识别、娱乐等各大领域。 2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20年代 Bartlane电缆图片传输系统(纽约和伦敦之间海底电缆)传输一幅图片所需的时间由一周多减少到3个小时之内。5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以电子管计算机配合滚筒式、平板式绘图仪等仅具有输出功能的设备的图像处理。60年代至70年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计算机图像处理已经可以用来改善图像质量,或是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并且能对图像进行体积压缩,便于传输和保存。此时的计算机图像处理已经就用到了卫星遥感、医学等方面。1964年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对航天探测器徘徊者7号发回的月球照片由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成功地绘制出月球表面地图,为人类探索宇宙奥妙奠定

四年级美术我心中的未来1

我心中的未来 教学目的: 1.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生活变化,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 3.培养学生的构图、造型、色彩等综合美术能力。 4.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构思、想象、构图及造型的表现。 教学难点: 构思、构图新颖、独特、能充分体现心中的未来。 教学具准备: 录相、科幻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导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有幻想过未来吗?你们幻想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谁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大胆想象,幻想出与众不同的未来。这节课我们要来表现的是《我心中的未来》 3.引导阶段: 1)在小组内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幻资料和图片,为想象创作提供素材,教师选择部分小组进行汇报,了解学生交流情况。 2)教师放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 3)引导学生欣赏范图:欣赏教材范图,并详细说明作品:在构思、 构图、色彩上的独特应用;作品借助哪些因素幻想出对未来的向往?你可以借助什么东西来好象对未来的向往?

4.发展阶段: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构思,绘制《我心中的未来》的草图,然后集体讨论草图中表现的内容,明确未来的生活与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联,启发学生绘画出心中的未来。 表现技法介绍并作适当示范:油画棒、水彩结合法、刮蜡法等。 学生选择资料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三、课堂辅导: 巡回指导、纠正问题及时展示有创新性作品。 四、引导观摩作业: 1.学生互相观摩作业,并选出较优秀作业进行欣赏。 2.师点评全班同学作业总体情况。 教学后记: 其实引导孩子画未来比画现实中的东西要简单,因为从众多科幻片中大家被激起了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加上孩子固有的丰富的想象力,画面效果非常地棒。

未来科技的作文3篇

未来科技的作文3篇 本文是关于科技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科技的本质就是发现或发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各种物质通过这种联系组成特定的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功能。有关科技的作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未来科技的作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穿越到了2888年了。人们的生活更富裕了,更现代化了。 现在,到处都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豪华的空中城堡。每家每户都有两种交通工具——第一种是风能极速摩托,它每秒最多可以行驶10千米,是以风为动力的,可以边开边储蓄能量。在摩托上有一个按钮,它是“极速按钮”,如果你按下这个按钮,它的尾部就会喷出很大的气流,极速行驶;第二种是飞机器,它类似于一架战斗机,每秒可以行15千米。它里面有一个驾驶舱,只要你在指纹感应器上按下指纹,就可以按照口令操控了。 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海、陆、空三用车了。车子不用汽油,白天用太阳能作燃料,夜晚用蓄存的太阳能作燃料,速度是光速的两倍。它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这种汽车没有方向盘,只有一块超薄形屏幕,显示着你所在方位、本地区的交通要道和世界各地的地图。此外,车上还有先进的光学雷达,当然,“GPS”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你说出自己想去的地方,汽车就会把你送到目的地。如

果你在途中睡着了,汽车会在到达目的地后,自动叫醒你。 这种车在行驶过程中,能自动调节车速、车内温度和车内光线的明暗,并能自动避开前方的障碍物。因此,在陆地上行驶安全可靠,在雪地里汽车升出两根光滑的滑板,两台蜗轮式发动机使汽车在雪地里来去自如。在空中飞行时,汽车呈流线型,无噪声,无阻力,由先进的火箭推进器作动力。能够像直升飞机一样升降,快速前进或后退,而且非常平稳,就好比坐在自家的沙发上一样。在海面上行驶时,轮胎变大,浮力也就跟着变大,由一个大型螺旋桨推动,每小时可达5000海里。 “叮铃铃.....”原来是一场梦啊! 未来科技的作文2 2069年,12月23日早上,我在床上睡醒了,碰了一下床头柜,这时出现在我前面了一个机器人,他手上拖了自动刷牙机。我刷好了牙,轻轻地说了一声:”早饭,“出现在我眼前的是我的助理,她身上围着围裙,手上拿着两个荷包蛋和一杯牛奶加上一碗面,不知道的人一看就知道是音控送餐人。 早饭吃完了,我一看墙壁(有一种机器会把时间显示在墙上),已经9:10分了,该送孩子上学了。我站起来,用一架自行控制飞机送她上学,在一路上,我一边往隐形车窗看,一边说:”现在的科技真是越来越来神奇了!“ 送完孩子,我又看了看隐形车窗上显示时间,正好是9:15分。我脑海里又想起还要去参观科技专业学校呢?我对着飞机叫了一声:”科技专业学校。“飞机调一个头,往学校那儿飞去。

我心中的未来中国

我心中的未来中国 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四(1)班卢谦 29号 今天是2016年的第一天,我站在阳台上看着窗外,本应是蓝天白云的天空变得天灰蒙蒙的,远处的房子也在雾霾下显得若隐若现,路上的行人都带着口罩,整个世界几乎都是灰色的。我心里不由的想:要是雾霾天气一直持续下去的话,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蓝天白云。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有时候污染指数接近1000。在华东地区,由于自身的污染和从北方吹过来了的雾霾,空气也像被“传染”了似的,也得了很重的“雾霾症”。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雾霾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果长期处在雾霾的环境中,人体的机能会受到损伤严重的损伤。 虽然雾霾那么可怕,但它的来源却是非常普通,主要就是扬尘、排放尾气、烧煤取暖和焚烧农作物,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不注意,就导致空气中的有毒颗粒越积越多,最终就形成了雾霾。 在我的心目中,未来的中国的天气永远是蓝天白云,不会出现雾霾,人们可以在户外自由地呼吸和活动。 未来的中国,有着更健康和更环保的出行方式:走路、自行车以及0排放的汽车,包括用电来驱动的电动车、依靠太阳能运转的太阳能车和通过燃烧氢气获产生动力的氢气车,不会再有以汽油或柴油作为动力的汽车。 未来的中国,也有更方便的净化空气的方式,目前的空气净化器净化面积有限,而且门窗必须紧闭,以后的空气净化器使用超高速叶片、超倍吸力和超大滤膜,能够将净化面积扩大100倍,吸附更多的PM2.5,从而简化净化方式和提高净化效率。 未来的中国,当然也要有更科学的取暖方式,不再使用煤炭和空调,而是用高科技的温度增高仪,可以通过其内部的设备将空气的温度提升到人们需要的程度,也不会额外产生各种有毒物质和灰尘。 我相信,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中国的空气质量会越来越好,我们将会共同拥有蔚蓝的天空。 指导老师:严皓琦

图像识别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图像识别技术的背景 知了图像识别科技,是一家以图像识别算法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已经开发出了,知了点拍,钢管,钢筋智能点数app。识别率高,点数速度快,极大的方便了需要对钢管,钢筋点数人员的工作,提高了效率,知了点拍,是施工和建材经销商的好帮手。 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以及社交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海量图片信息,根据BI五月份的文章,Instagram每天图片上传量约为6000万;今年2月份WhatsApp每天的图片发送量为5亿;国的微信朋友圈也是以图片分享为驱动。不受地域和语言限制的图片逐渐取代了繁琐而微妙的文字,成为了传词达意的主要媒介。图片成为互联网信息交流主要媒介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第一,从用户读取信息的习惯来看,相比于文字,图片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生动、容易理解、有趣及更具艺术感的信息;第二,从图片来源来看,智能手机为我们带来方便的拍摄和截屏手段,帮助我们更快的用图片来采集和记录信息。 但伴随着图片成为互联网中的主要信息载体,难题随之出现。当信息由文字记载时,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轻易找到所需容并进行任意编辑,而当信息是由图片记载时,我们却无法对图片中的容进行检索,从而影响了我们从图片中找到关键容的效率。图片给我们带来了快捷的信息记录和分享方式,却降低了我们的信息检索效率。在这个环境下,计算机的图像识别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像识别是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

和对像的技术。识别过程包括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判断匹配。简单来说,图像识别就是计算机如何像人一样读懂图片的容。借助图像识别技术,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图片搜索更快的获取信息,还可以产生一种新的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方式,甚至会让外部世界更加智能的运行。百度彦宏在2011年提到“全新的读图时代已经来临”,现在随着图形识别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涉及图形识别领域,这标志着读图时代正式到来,并且将引领我们进入更加智能的未来。 图像识别的初级阶段——娱乐化、工具化 在这个阶段,用户主要是借助图像识别技术来满足某些娱乐化需求。例如,百度魔图的“大咖配”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找到与其长相最匹配的明星,百度的图片搜索可以找到相似的图片;Facebook研发了根据相片进行人脸匹配的DeepFace;雅虎收购的图像识别公司IQ Engine开发的Glow可以通过图像识别自动生成照片的标签以帮助用户管理手机上的照片;国专注于图像识别的创业公司旷视科技成立了VisionHacker游戏工作室,借助图形识别技术研发移动端的体感游戏。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分领域——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是指光学设备检查纸上打印的字符,通过检测暗、亮的模式确定其形状,然后用字符识别方法将形状翻译成计算机文字的过程,就是计算机对文字的阅读。语言和文字是我们获取信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在比特世界,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轻松的获取和处理文字。但一旦文字以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对我们获取和处理文字平添了很多麻烦。这一方面表现为数字世界中由于特定原因被存储称图片格式的文字;另一方面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所有物理形态的文字。所以我们需要借助OCR技术将这些文字和信息提取出来。在这方面,国产品包括百度的涂书笔记和百度翻译等;而谷歌借助经过DistBelief 训练的大型分布式神经网络,对于Google 街景图库的上千万门牌号的识别率超过90%,每天可识别百万门牌号。 在这个阶段,图像识别技术仅作为我们的辅助工具存在,为我们自身的人类视觉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和增强,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