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案)音乐上册教材分析人音版.doc

合集下载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东方之珠》,主要内容为歌曲《东方之珠》的学习。

该歌曲以独特的旋律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歌词,展现了香港的美丽风光和繁荣景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香港的地理、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东方之珠》,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了解香港的特色和魅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4.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包括:1. 采用示范演唱和分组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了解香港的特色和魅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通过播放香港风光的短片,引起学生对香港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特色景点,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东方之珠》,学生跟随演唱,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演唱水平。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

6. 展示:各小组轮流演唱,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和学习。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以及香港的特色和魅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和音乐交流四个方面。

通过学习歌曲《东方之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通过讨论和演唱,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培养音乐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有效的音乐交流,增强集体荣誉感。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一、课标理念新课标强调“人本位”的课程观,对人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是《标准》的基本精神之一。

如《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表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因而,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标准》所阐述的10个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族音乐;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因此,可以认为:新课程带给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

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然而,要是学这样的目标,音乐教材呈现方式和音乐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必须,而且至关重要。

二、教学特点:在正确理解每单元的教学主题,首先要了解教学的特点,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育编辑室编印的《实验通讯》第一期介绍的教材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充分重视各年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要求,切实体现“课本是学生读本”的原则,可读,可学,可看,可听四为一体。

2、教材内容主要从学生生活和实际出发所血案音乐作品在注重艺术性、代性、趣味性的同时,特别重视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音乐密切结合,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力求动听、好唱、易记。

如小学的《拉勾勾》、《捉迷藏》、《动物说话》,中学的《东方之珠》、《青春舞曲》、《我心永恒》等。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第一课芬芳茉莉教学目标:1、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们在风格上的不同。

2、能学唱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两句,并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

3、欣赏并哼唱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能说出它与哪首《茉莉花》的旋律相似。

4、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二声部合唱《茉莉花》,能背唱一段歌词,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体会歌曲的地方风格。

5、通过聆听和演唱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乐于搜集与《茉莉花》相关的资料,与同伴分享。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3.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音乐课本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 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教师导语:刘老师教音乐,也会讲故事。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 3《万马奔腾》教案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 3《万马奔腾》教案

《万马奔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万马奔腾》是由我国著名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先生作曲的一首演奏技巧复杂的马头琴曲。

作者在旋律上紧紧把握住蒙古族的音调;在和声和转调手法上借鉴了西洋。

这首曲子的主题是一个快速激烈的乐句,在马头琴华彩演奏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马头琴各种复杂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全曲自始至终都是快速激烈的节奏,表现了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宏大景象,特别是万马冲刺刹那间的壮观场景描绘得十分逼真,听者如身临其境。

这首曲子不但结构复杂、气势磅礴,而且几乎运用了马头琴所有的高难度演奏技巧,是马头琴音乐作品当中的经典之作。

乐曲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格,气氛热烈,表现了“马背民族”豪放性格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个性,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简单了解马头琴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感受体验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3、感受音乐的特点,发挥学生个性特点,让学生在歌舞创编及律动过程中去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享受,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2、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创编实践,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1、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同学们想不想看?(教师表演舞蹈)(在这里根据教师的特长,用舞蹈、声乐或器乐的形式来表现都可以)师:知道刚才老师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吗?你对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以及音乐风格都有哪些了解呢?生畅谈......2、师: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美丽的草原令人神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多媒体课件: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屏幕上出现一副副美丽生动的画面:牛羊成群、蒙古包、人们载歌载舞......加深学生对蒙古大草原的美好印象,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3、师:的确,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一直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他们一直被人们誉为“马背上的民族”,马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想不想骑上骏马到大草原上去驰骋一下呢?[全体学生站起来,师生一起模仿感受骑马动作]4、师:大家骑马的姿势真是潇洒,那么假如一匹骏马从远到近奔跑会是什么样的声音呢?从近到远呢?同学们可以用跺脚、拍手、拍桌子等各种形式来表现,给大家点时间练习一下。

初中音乐人音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欧洲风情甘娜友谊地久天长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欧洲风情甘娜友谊地久天长教案

《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石河中学甘娜课题:《友谊地久天长》教材: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欧洲风情》教学年级:七年级课型:欣赏体验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选择的欧洲民歌及民间乐曲,从内容上说,是学生通过教科书初次接触世界范围的民族风格或地域风格的音乐。

《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流传甚广的苏格兰民歌。

歌曲的中心思想是歌唱友谊、珍重友谊,祝愿友谊地久天长。

歌曲为F大调,2/4拍,二段体结构。

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每个乐句包含4个小节。

两个乐句基本上采用了相同的节奏,在旋律上彼此呼应,好像一问一答。

歌曲的B段也由两个乐句构成,其结构与A段几乎完全一样。

这首歌曲的结构严谨,节奏平稳,旋律优美而朴实,给人以优美抒情、民族风格鲜明的强烈感受。

学情分析:这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积极追求美的意愿,喜欢音乐,会思考,善表达,乐于展示自我。

对音乐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这节课我们所要了解的是欧洲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流传甚广的苏格兰民歌,在欧洲民歌中,苏格兰民歌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也能引导学生逐步的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掌握2/4拍的节奏、节拍特点,强弱规律。

2)通过相关主题歌曲的欣赏培养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学生聆听和观看视频时,能够更进一步分析歌曲的情感延伸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歌曲节奏、节拍的感受和练习。

2)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感受理解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2)通过相关歌曲的视频,让画面与音乐有机的融合,学生能够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最终达到启发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友谊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1、歌曲旋律的准确训练。

2、2/4拍的强弱规律3、歌曲情感的体验。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教案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教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初中音乐教材分析的教案示例: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初中音乐》(人音版),该书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一线音乐教材,旨在为广大初中生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歌曲欣赏:《茉莉花》、《康定情歌》等;(2)音乐知识: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3)实践环节: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

2. 教学难点:学唱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聆听、欣赏民族歌曲,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3. 实践法:学唱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茉莉花》、《康定情歌》等民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欣赏: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民族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3. 音乐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如民歌、民间器乐、民族歌舞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4. 学唱民族歌曲:教师教授一首民族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等要素。

5. 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族歌曲进行合作表演,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多欣赏民族音乐。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欣赏一首民族歌曲,并尝试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进行学唱,提高音乐素养。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13册(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13册(人音版)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三课时)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二课时)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二课时)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二课时)第六单元《荧屏乐声》(二课时)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七子之歌》教学目标: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2、在理解《七子之歌》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录音机、图片、地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及《1997.天地人》序曲教学目标:1、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比较说出乐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2、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法出现的先后次序。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音乐表现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教学目标: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对新疆音乐感兴趣。

2、聆听三首乐曲,能感受、体验十二木卡姆、冬不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新疆各种乐器;2、感受体验乐曲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喀什的春天》教学目标: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认识新疆民族乐器热瓦甫及其弹唱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新疆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青春舞曲(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音乐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文介绍了音乐教学设计的五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为《祖国情》(三课时)。

第一课时为《爱我中华》,教学内容为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了解此歌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作的贡献。

同时,通过学生欣赏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以及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等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为歌曲的演唱处理及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为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创设情景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重要性。

接着,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让学生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

此歌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

随后,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唱歌谱,找出歌曲的典型节奏,把歌谱填词轻声哼唱,并配合歌曲的演唱,应该把XXX和跳音结和起来。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生讨论如何唱好这首歌,包括歌曲所歌颂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以及演唱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

老师总结说,这首歌歌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表达了56个民族的爱国热情,演唱时应该带着自豪和积极奋发的情感。

歌曲可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要唱得稍微平和,第二乐段要用XXX表现人们欢愉畅快的情绪,第三乐段“爱我中华”的反复咏唱要唱得情绪激昂。

在演唱时,要用欢快热情的声音,并且有感情地表达。

为了充分表现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舞蹈性的节奏特点,老师展示了几个舞蹈动作,学生进行简单模仿。

然后,分组学生创编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自由歌舞。

同时,老师出示简单打击乐器,让分组学生创编节奏,为第一乐段配上节奏。

最后,全体学生在歌唱、舞蹈、节奏和音乐画面中共同展示出“爱我中华”的风采。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2.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1. 在歌曲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 强调歌曲演唱技巧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1.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备课:
1.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准备教学用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歌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1. 通过展示与歌曲《青春舞曲》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对《青春舞曲》歌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题,检查学生对歌曲《青春舞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程度。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1)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学生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下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1. 学生层次
七年级(1)班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音乐,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素养,这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接触音乐较少,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较为薄弱,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军民大生产》教案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军民大生产》教案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军民大生产》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是一首劳动号子,根据陇东妇女们推磨时唱的民歌《推炒面》填词而成,描绘了1942年延安军民共同开荒生产的场景。

歌曲节奏鲜明,衬词风趣,结构短小,情绪热烈,作品深受学生的喜爱,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也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的传承。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本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中国民歌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劳动号子还是首次接触,对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作用等还需重点讲解。

同时学生们通过在历史课上学习,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还需对学生们灌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三:重难点讲解重点: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以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升记号以及重音记号。

2体会作品情感,并准确表达,课后可以传承精神。

四:教学目标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课后可以传承延安精神。

2、演唱《军民大生产》这首民歌,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五:教学方法聆听法教唱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六: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音频等资料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军民大生产陇东民歌张寒晖填词劳动号子重音记号:>民歌山歌升记号:丼小调。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歌唱祖国》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

《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

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

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

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

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

“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

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是什么歌曲?(1)我的中国心(2)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新课讲授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 阅读材料:《世界著名圆舞曲赏析》、《圆舞曲演奏技巧》等书籍,深入理解圆舞曲的音乐魅力和演奏技巧。
- 视频资源:观看《圆舞曲舞蹈表演》、《圆舞曲舞蹈教学》等视频,了解圆舞曲的舞蹈特点和舞蹈动作。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拓展内容,如阅读相关文章、观看视频资源等,深入了解圆舞曲的音乐特点和舞蹈动作。在拓展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在下次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舞曲的音乐和舞蹈魅力。通过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5. 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如分组比赛唱《溜冰圆舞曲》,评选最佳演唱者。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舞曲的特点和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旋律,下节课进行展示。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理解和感知音乐的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 能够感受圆舞曲的特点,了解圆舞曲的节奏、速度和音乐形象;2. 能够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旋律;3. 能够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圆舞曲的特点,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掌握圆舞曲的节奏和速度,用简谱准确唱出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
在学习《溜冰圆舞曲》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圆舞曲的节奏和速度较难掌握,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演唱。其次,简谱的识谱能力需要加强,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识谱能力。此外,学生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

七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

七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13册(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13册(人音版)《七子之歌》(二课时)《天山之春》(三课时)《欧洲风情》(二课时) 《行进中的歌》(二课时)《金色乐章》(二课时)《荧屏乐声》(二课时)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七子之歌》教学目标: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2、在理解《七子之歌》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录音机、图片、地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及《1997.天地人》序曲教学目标:1、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比较说出乐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2、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法出现的先后次序。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音乐表现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篇二:71-2013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歌唱祖国》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彩色的中国》,加深对中国江河海域及地形、地理位置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用不同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绘画、唱歌、朗诵、舞蹈、器乐等)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推荐自我、展示自我才华的能力,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内容分析:重点:学唱歌曲《多彩的中国》,注意其中的休止符。

合唱的练习。

难点:学唱歌曲《多彩的中国》。

休止符,三拍子的掌握。

教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教学法学法:发现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一、导入:1 由地理知识切入音乐课题,应用幻灯投影仪,阅读中国政区图及地形图;体现了学科知识的关联、结合。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三篇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三篇

【导语】在以后的⽇常⽣活学习中,我们要多留意⼀些好听的电影⾳乐,它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多的是陶冶我们的情操,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歌的⾏板》 ⼀、教材分析 《如歌的⾏板》为新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乐章中的第三课时,授课对象为初⼀年级学⽣。

这节课的设计,特别考虑注意培养学⽣倾听⾳乐的习惯,在听的时候带着问题去听,这样就有针对性,也可检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对⾳乐作品思想的理解,并做⼀个⽅向性的引导。

《如歌的⾏板》的素材来源于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本课时的安排意在让学⽣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了解俄罗斯民歌,喜爱弦乐四重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欣赏、演唱、⽐较等形式感受乐曲凄凉、压抑的⽓氛。

2.模唱《如歌的⾏板》的两个⾳乐主题。

3.⽤⾝体感悟⾳乐,使⼼⾝同时进⼊⾳乐所描绘的意境,使学⽣更好地理解⾳乐。

难点: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乐曲,体验其⾳乐情绪。

三、教学⽬标: (⼀)、能够对室内乐作品产⽣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乐⽂化知识。

(⼆)、聆听《如歌的⾏板》,并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忧伤的压抑的情绪,并能从⾳乐要素⽅⾯探索其与⾳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三)、能够在聆听⾳乐的过程中掌握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等⾳乐知识。

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学⽣跟随着弦乐曲《四季》步⼊⾳乐教室;师⽣问好。

(情景教学) ⼆、导⼊ 1.[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两⾸不同乐队演奏的乐曲,并提问分别由什么乐队演奏,带来怎么样的⾳响感受。

[学⽣活动]聆听乐曲、感受交响乐和弦乐重奏带来的不同⾳响效果并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通过聆听乐曲、展⽰图⽚和提问导出室内乐及弦乐四重奏的概念。

[学⽣活动]聆听乐曲、观察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新授 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弦乐四重奏,并让学⽣通过乐曲的风格、情绪为乐曲取⼀个合适的名字,来导出《如歌的⾏板》。

[学⽣活动]通过欣赏,学⽣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为乐曲取名。

☆卡门序曲-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卡门序曲-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卡门序曲-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卡门序曲乐曲形式的特点。

2.学生能够在歌唱、复调、器乐演奏等方面体现人声与乐器的差异和表现方式。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卡门序曲,了解西班牙音乐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卡门序曲的曲式特点与音乐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调和人声演唱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卡门序曲概述卡门序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的序曲。

曲调欢快明快,乐曲以小提琴独奏开始,后伴随着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一起演奏出热烈欢快的乐曲。

卡门序曲由快速的粉红波尔卡转换成悠扬的流行旋律,再以精湛的管弦技巧结束。

介绍该曲时,应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有意识地分析曲式、旋律、节奏、乐器声部等元素。

2. 人声与乐器的相互配合将该曲的各声部分解析出来,重点解释人声与乐器的相互配合及其表现方式。

学生们可以尝试分别使用声音和乐器模拟演奏,通过听觉的感受体会到音乐表现的不同。

3. 复调演唱卡门序曲的一个特点是多个声部并置而成的复调曲式。

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合唱该曲,练习掌握复调的技巧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不同的声部乐谱给学生们,使得学生们可以熟练掌握每个声部的部分,从而很好地完成合唱演唱。

4. 器乐演奏卡门序曲的乐曲形式非常适合分别由小提琴、钢琴、长笛等器乐演奏。

采用单人或小组演奏方式,有助于学生们深入理解乐曲形式和器乐演奏的技巧要点。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对乐器演奏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高乐器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同时可以明确器乐表现力与歌唱表现力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1.整体了解卡门序曲的形式特点和音乐表现方式。

2.模拟人声和乐器的演出,通过听觉体验音乐表现的不同之处。

3.合唱演出卡门序曲,重点掌握实现复调的技巧。

4.器乐小组演奏卡门序曲。

五、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可以准确的进行复调演唱,或器乐演奏。

2.学生对卡门序曲这首乐曲的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表达出来。

3.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表现力,并能够理解器乐表现力与歌唱表现力的差异。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及说课稿整理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及说课稿整理

初中音乐说课模板 (1)初中音乐说课模板二 (3)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4)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5)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6)本册教学工作计划 (9)第一单元《七子之歌》 (11)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教案(二课时) (11)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澳门说课稿 (14)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澳门说课稿二 (15)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澳门说课稿三 (19)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东方之珠说课稿 (21)第一单元《七子之歌》:1997天地人说课稿 (23)第一单元《七子之歌》:1997天地人说课教案 (25)第一单元《七子之歌》:鼓浪屿之波说课稿 (29)第二单元《天山之春》 (32)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教案(三课时) (32)第二单元《天山之春》:青春舞曲说课稿 (35)第二单元《天山之春》:青春舞曲说课稿二 (37)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新疆之春说课稿 (40)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43)第三单元《欧洲风情》教案(二课时) (43)第三单元《欧洲风情》:桑塔露琪亚说课稿 (45)第三单元《欧洲风情》:桑塔露琪亚说课稿二 (47)第三单元《欧洲风情》:伏尔加船夫曲说课稿 (49)第三单元《欧洲风情》:伦敦德里小调说课稿 (51)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 (53)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教案(二课时) (53)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当兵的人说稿 (55)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当兵的人说课稿二 (57)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当兵的人说课稿三 (59)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教案 (62)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64)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说课稿 (70)第五单元《金色乐章》 (72)第五单元《金色乐章》教案(二课时) (72)第五单元《金色乐章》教案二 (73)第五单元《金色乐章》跳吧!跳吧教案 (76)第五单元《金色乐章》:跳吧!跳吧说课稿 (77)第五单元《金色乐章》:跳吧!跳吧说课稿二 (80)第五单元《金色乐章》:《夜曲》《如歌的行板》说课教案 (83)第五单元《金色乐章》:如歌的行板说课稿 (84)第五单元《金色乐章》:G大调弦乐小夜曲说课稿 (87)第五单元《金色乐章》: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设计 (89)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二泉映月说课稿 (91)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二泉映月说课教案 (94)第六单元《荧屏乐声》 (96)第六单元《荧屏乐声》教案(二课时) (96)第六单元《荧屏乐声》:教案二 (98)第六单元《荧屏乐声》:雪绒花说课稿 (102)第六单元《荧屏乐声》:雪绒花说课稿二 (105)第六单元《荧屏乐声》:雪绒花说课稿三 (107)第六单元《荧屏乐声》:冰山上的雪莲我心永恒说课稿 (111)第六单元《荧屏乐声》:悍牛与牧童教学设计 (113)第六单元《荧屏乐声》:说课稿 (114)第七单元岭南民歌 (116)第七单元岭南民歌教案 (116)第七单元岭南民歌教案二 (118)第七单元岭南民歌:对花说课稿 (120)说课基本要素简短介绍 (122)教师资格面试知识(大全) (124)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124)说课的程序 (124)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 (126)试讲十要点 (128)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129)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 (130)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 (131)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 (132)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 (134)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136)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 (137)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及说课稿初中音乐说课模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所选用的教材为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编文档).doc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精编文档).doc
(1)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歌曲的节奏是激烈的还是平缓的?
(3)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学生回答,师总结
(1)优美深情
(2)平缓的节奏性
(3)歌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乡土的极度热爱之情
6、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里面的情感
7、分析其中的力度记号。讨论:
如果这个地方的记号换成相反的力度记号或者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呢?
(2)学生进行填词演唱。教师辅以琴声伴奏。
五、小结: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
课题
欣赏《溜冰圆舞曲》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能力
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情感
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艺术家的创作劳动,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
三、讨论探究:
如果说把《义勇军进行曲》改成独唱,把《多情的土地》改成齐唱,合适吗?
六、欣赏《多情的土地》
四、小结
教学反思:教



认知
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能力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热情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情感
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四、小结
小结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找相关音乐体会讲解的节奏,节拍、强弱规律
.
教学反思:
课题
青年友谊圆舞曲
课时
一课时
讲课人




认知

第三单元西南情韵《歌唱美丽的家乡》教案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西南情韵《歌唱美丽的家乡》教案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

歌唱美丽的家乡一、教材分析《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南情韵”第一课内容。

它是一首苗族的“飞歌”,五声徵调式。

音调高昂,节奏自由,结构短小,出现了句幅比例和节奏安排不对称的现象。

旋律主要由“5、3、1”三音组成,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句内常用滑音和级进。

全曲包括四个乐句,歌曲的前两个乐句是对称的上、下句,句尾均为长延音,形成一种喊腔,体现出山歌的风格特征。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挖掘学习民族歌曲的体裁、结构、调式、音乐特点等,扩大音乐视野,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苗族“飞歌”的特征,产生对民族歌曲的喜爱之情,愿意继续探索学习我国民族歌曲。

知识与技能:学唱苗族飞歌《美丽的家乡》,感受歌曲旋律悠扬起伏、节奏宽广自由、情绪高昂的特点,进一步了解苗族飞歌的音乐文化特点。

能够准确唱出降“mi”音准及滑音记号唱法,尝试学习方言并用方言演唱歌曲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示范、模仿、表现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演唱降“mi”音准及滑音记号唱法,尝试学习方言并用方言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创设情境,插放谭盾的立体管弦乐作品《地图》中的《飞歌》视频,设问:视频中播放的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特色?2.师生交流:刚刚播放的歌曲是作曲家谭盾的作品《地图》中的《飞歌》,具有苗族民歌特色。

3.引入课题:苗族歌曲《美丽的家乡》。

【设计意图】用视频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唱歌曲演唱分析乐谱1、出示乐谱,看乐谱聆听歌曲,设问:你认为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师生交流,歌曲有赞颂的情绪,表达了苗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跟教师模唱乐谱。

指导学生用手击拍先用较慢速度跟教师模唱乐谱,对音准节奏出现的问题随时纠正指导。

初中人音版详细教案

初中人音版详细教案

初中人音版详细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巧。

2. 通过学习《茉莉花》歌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中国民歌的魅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茉莉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演唱。

2. 中国民歌的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

2. 音乐教材和乐谱。

3. 录音机和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茉莉花》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二、教学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特殊音调和节奏。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三、欣赏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地区和版本的《茉莉花》歌曲,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比较。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版本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多样性。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茉莉花》歌曲,让家人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

2. 教师推荐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或活动,展示学生的音乐才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茉莉花》歌曲,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欣赏和讨论不同版本的歌。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时安排表第1课时大海啊故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能运用恰当的艺术处理手段(力度演唱情绪速度)自信有感情的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海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16册《大海啊,故乡》。

三、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四、教学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音乐作品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1:老师做一个海鸥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联想其动物形象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提示,我们会联想到海鸥,那海鸥一般生活在那里呢?(大海)提问2: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表现大海宽阔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表现大海宁静的:风平浪静、鸥水相依;表现大海气势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

在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二)歌曲欣赏:作品介绍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1、作者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2、创造背景: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交流讨论后师小结:这首歌的情绪:由深情到激动这首歌的力度:由弱到强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三)教学活动学唱歌曲分析音乐要素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2、片段分析一:前半部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力度弱表达情绪深情舒缓片段分析二:后半部分(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力度强表达情绪激动有力利用教具让学生集体参与1让学聆听音乐力度变化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动作!提示:提示随音乐的快慢、强弱,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上册教材分析人音版
初中音乐教案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以“歌唱祖国”为主题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旨 ,选取《国歌》、《爱我中华》等具有鲜明爱国热情的歌曲 ,让学生在音乐中将爱国之情融入血脉中 ,感受、体验、理解歌曲内涵。

单元附增歌唱的基本要求、基本姿势、基础发声练习要求及旋律、常见的演唱形式等内容 ,使学生在开学之初就要注意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以“缤纷舞曲”为主题 ,这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 ,同时又非常浅显易懂的一类音乐体裁。

教材选取了国外的圆舞曲、波尔卡、探戈 ,以及我国少数民族舞曲等具有典型性、普及性、愉悦性的舞曲类型 ,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

第三单元以“草原牧歌”为主题 ,选取蒙古族长调、短调歌曲各一首 ,又增添了近年来创作的优秀民歌曲目 ,为学生展现出一条具有时代色彩的民族音乐发展道路。

教科书中呈现的曲谱、歌谱及精美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从而加深对我国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发展。

第四单元以“欧洲风情”为主题 ,教材选取了意大利民歌、俄罗斯民歌和苏格兰民歌 ,以及一些欧洲特有的民间器乐曲。

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认识欧洲民族民
间音乐文化的内涵 ,感受外国民间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的异同 ,为学生以后能够认识
欧洲民族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单元以“劳动之歌”为主题 ,选取中国民歌中重要体裁之一“劳动号子”,通过船工号子、森林号子、农事号子代表的几首歌曲 ,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加强对
劳动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尊重 ,同时积极参与到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创编过程中 , 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力。

二、教材重难点
第一单元的重点是用准确的节奏、节拍 ,饱满的情绪背唱《国歌》 ,难点是对三
拍子的节拍特点、休止符、附点音符等的把握。

第二单元的重点是把握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能用正确的演唱方式演唱《青年友
谊圆舞曲》。

难点是对各类舞曲特点、风格的准确把握。

第三单元的重点是能够准确把握《银杯》、《牧歌》的风格,并能够有感情地演唱。

难点是对长调、短调歌曲风格的准确把握和特点的准确理解,演唱时声音的控制以及对大跳音程音准的把握。

第四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到二声部合唱中,有感情地演唱《桑塔·露琪亚》。

难点是二声部声音的协调。

第五单元的重点是深入了解劳动号子 ,能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

难点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