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DOC)

合集下载

sy-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1-3

sy-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1-3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开课学期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实验室巡天楼211室班级 2012031B03姓名周金彬学号 2012031B0117-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2--3--4--5--6--7-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8--9--10--1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项目名称步进电机正反转实验开课系(部)及实验室机械工程学院实验日期2015年11月16日学生姓名周金彬学号2012031B0117 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指导教师韩兴国实验成绩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熟悉单片机集成开发环境Keil IDE μVision2的项目项目建立管理、编译、链接、目标代码的生成、仿真等开发流程;通过实验单片机开发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现步进电机正反转以及转速控制,掌握相关程序的编制、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通过80C51单片机的并口P1连接ULN2003,进行电流放大,控制步进电机的A,B,C,D四相,按照四相绕组通电顺序A-AB-B-BC-C-CD-D-DA,间隔一定的时间实现转动。

三、实验器材Keilc2.0软件;计算机;80C51单片机开发板四、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1、写出步进电机按A-AB-B-BC-C-CD-D-DA通电顺序的控制码;2、编写程序,编写一段步进电机正反转的控制程序。

五、实验记录与分析(数据、图表、计算等)1、步进电机的控制相序四相绕组通电顺序A-AB-B-BC-C-CD-D-DA-12--13--14--15--16--17-。

中北大学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学号:姓名:例1. 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12)(1(1)(++=s s s G K 如果采用比例控制器进行调节,试绘制比例系数P K 分别为1、4、10、5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分析比例控制器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解:求解命令如下:num=1;den=conv([1 1],[2 1]);GK=tf(num,den);Kp=1;sys=feedback(Kp*GK,1,-1);step(sys,'b:');hold ongtext('Kp=1')pauseKp=4;sys=feedback(Kp*GK,1,-1);step(sys,'k-');hold ongtext('Kp=4')pauseKp=10;sys=feedback(Kp*GK,1,-1);step(sys,'g--');hold ongtext('Kp=10')pauseKp=50;sys=feedback(Kp*GK,1,-1);step(sys,'r-');gtext('Kp=50')title('比例控制性能分析')xlabel('时间(秒)')ylabel('幅值')执行上述命令后,可得到不同比例系数下闭环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比例控制对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图结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比例系数的增加,闭环系统稳态误差减小,上升时间缩短,调节次数增大,最大超调量增大,而且闭环系统稳态误差无法消除。

例2. 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2)(1(1)(++=s s s G K 如果采用积分(PI )控制器进行调节,试绘制比例系数1=P K 积分系数I K 为0.2、0.8、2.0、5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分析积分控制器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册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册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册学院:SSS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SS姓名:XXXX学号:XXXX核自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1实验一 D/A数模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数模转换的基本原理。

2.熟悉12位D/A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1.EL-AT-II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PC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通过A/D&D/A卡完成12位D/A转换的实验,在这里采用双极性模拟量输出,数字量输入范围为:0~4096,模拟量输出范围为:-5V~+5V。

转换公式如下:Uo= Vref - 2Vref(211K11+210K10+...+20K0)/ 212Vref=5.0V例如:数字量=1 则K11=1,K10=0,K9=1,K8=0,K7=1,K6=1,K5=0,K4=1,K3=0,K2=0,K1=0,K0=1模拟量Uo= Vref - 2Vref(211K11+210K10+...+20K0)/ 212=4.0V四、实验步骤1.连接A/D、D/A卡的DA输出通道和AD采集通道。

A/D、D/A卡的DA1输出接A/D、D/A卡的AD1输入。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Computerctrl]或在计算机程序组中运行[Computerctrl]软件。

23.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

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4.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一[D/A 数模转换实验], 鼠标单击按钮,弹出实验课题参数设置对话框。

5.在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后,在下面的文字框内将算出变换后的模拟量,6. 点击确定,在显示窗口观测采集到的模拟量。

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1-1:表1-1 五、实验结果实验得出数字量与模拟量的对应曲线如下图1-1:核自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3图1-1六、实验结果分析表1-1中计算出理论值,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系仪器误差。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训报告.doc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训报告.doc

通道连接说明
PLC寄存器说明
Y0 上限报警
Y1 下限报警
D4 实际温度
D10 比例系数
D11 积分系数
D12 微分系数
D60 输出功率
D8 设定温度
M40 手自转换
D38 滑块FXGP/WIN-C程序
1、数据采集
2、惯性滤波
3、标度变换
4、50度前全功率加温
5、手动控制
6、比例环节
7、积分环节
8、微分环节
9、求和
10、控制范围
11、上下限报警
12、数据输出
MCGS画面介绍
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1、《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三菱机型)》高勤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
2、《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愈光昀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
3、《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组态控制技术》(第2版)袁秀英石梅香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过程通道和数据采集处理为了实现计算机对生产过程或现场对象的控制,需要将对象的各种测量参数按要求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经计算机运算、处理后,再转换成适合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量。

所以在微机和生产过程之间,必须设置信息的传递和变换的连接通道,该通道称为过程通道。

它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数字量输出通道。

模拟量输入通道:主要功能是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输入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主要有多路转化器、采样保持器和A/D 转换器等组成。

模拟量输出通道:它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的电压或电流信号,主要有D/A 转换器和输出保持器组成。

数字量输入通道:控制系统中,以电平高低和开关通断等两位状态表示的信号称为数字量,这些数据可以作为设备的状态送往计算机。

数字量输出通道:有的执行机构需要开关量控制信号 (如步进电机),计算机可以通过I/O 接口电路或者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来控制。

输入与输出通道本实验教程主要介绍以A/D 和D/A 为主的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A/D 和D/A 的芯片非常多,这里主要介绍人们最常用的ADC0809 和TLC7528。

一、实验目的1.学习A/D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ADC0809 芯片的使用2.学习D/A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TLC7528 芯片的使用二、实验内容1.编写实验程序,将-5V ~ +5V 的电压作为ADC0809 的模拟量输入,将转换所得的8 位数字量保存于变量中。

2.编写实验程序,实现D/A 转换产生周期性三角波,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三、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四、实验原理与步骤1.A/D 转换实验ADC0809 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A/D 转换器两部分,其主要特点为:单电源供电、工作时钟CLOCK 最高可达到1200KHz 、8 位分辨率,8 个单端模拟输入端,TTL 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接口。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精33 任雪冰 2013010667一. 设计报告的全部内容(含分析):(一). 基本信息:实验日期为第15周周三以及即将到来的第16周周二,组号为第4组,至于设备号印象不是很清楚,似乎是1号(这就很尴尬)。

组员有赵航,康轶譞与任雪冰。

(二). 电机模型参数的辨识过程与辨识结果:辨识过程:1.首先是采样周期的确定,根据题中所给条件,由M P =0.3,t s =0.5可以解出:ξ=0.3579,ωn =16.7665,BW=23.6527再根据公式:ωs =(10−30)max ⁡(ωn ,BW),T =2πωs 可以解出:0.008855s<T<0.026564s为方便计算,令采样周期T=0.01s=10ms2.然后便是在实验室的工作:给予系统一个幅值为5V 的阶跃信号,观察并导出系统的响应曲线以及个点数据。

3.数据拟合:理论计算出阶跃信号的输出函数为:5()()b Y s s s a =+ 5()(1)at b y t e a-=- 编写matlab 程序:fun=inline('b(1).*(1-exp(-b(2)*k))','b','k');b0=[8,0.5];[b,r,j]=nlinfit(k,y,fun,b0);b(k 是采集的时间,b 是对应的数据)将三次数据得到的b(1)、b(2)做平均得到最终结果a=b(2)、b=b(1)*a/54.辨识结果:结果为:a=5.9817,b=50.7030(三). 计算机控制设计:原理框图如下:(图片来源于老师课件第七章)设计步骤:1.Z变换: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G s=50.7030对其求Z变换得:H z=B(z)=0.002485z+0.00243622.求H m分解:B z=B+B−,B+=1,B−=0.002485z+0.002436由于K V=20>1,所以设:B m1=b0z+b1可计算:d=degA z−deg B z=1r=deg B−z+deg B m1z=2p1=−2e−ξωn T cos2∙ωn∙T =−1.8605p2=e−2ξωn T=0.8869所以:H m z=B m(z)m=(0.002485z+0.002436)∙(b0z+b1)32根据条件K V=20>1可得方程:H m1=1−dH m(z)dz z=1=1TK V=15最后解得:b0=0.7791,b1=4.5857H m z=B m(z)m=0.001936z2+0.01329z+0.01117323.求T,S,R:首先知道:T z=B m1z=0.7791z+4.5857设:R z=z+r,S z=s0z+s1再根据公式:A z∙R z+B z∙S z=A m(z)带入后各次幂对应系数相等,可解得:R z=z+0.03471,S z=18.7872z−13.4224带入后验证无误。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过程通道和数据采集处理一、输入与输出通道本实验教程主要介绍以A/D 和D/A 为主的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A/D 和D/A 的芯片非常多,这里主要介绍人们最常用的ADC0809 和TLC7528。

一、实验目的1(学习A/D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ADC0809 芯片的使用2(学习D/A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TLC7528 芯片的使用二、实验内容1(编写实验程序,将,5V ~ +5V 的电压作为ADC0809 的模拟量输入,将转换所得的8 位数字量保存于变量中。

2(编写实验程序,实现D/A 转换产生周期性三角波,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三、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四、实验原理与步骤1(A/D 转换实验ADC0809 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A/D 转换器两部分,其主要1特点为:单电源供电、工作时钟CLOCK 最高可达到1200KHz 、8 位分辨率,8 个单端模拟输入端,TTL 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 接口。

TD-ACC教学系统中的ADC0809 芯片,其输出八位数据线以及CLOCK 线已连到控制计算机的数据线及系统应用时钟1MCLK (1MHz) 上。

其它控制线根据实验要求可另外连接 (A、B、C、STR、/OE、EOC、IN0,IN7)。

根据实验内容的第一项要求,可以设计出如图1.1-1 所示的实验线路图。

单次阶跃模数转换单元控制计算机图1.1-1上图中,AD0809 的启动信号“STR”是由控制计算机定时输出方波来实现的。

“OUT1” 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

图中ADC0809 芯片输入选通地址码A、B、C 为“1”状态,选通输入通道IN7;通过单次阶跃单元的电位器可以给A/D 转换器输入,5V ~ +5V 的模拟电压;系统定时器定时1ms 输出方波信号启动A/D 转换器,并将A/D 转换完后的数据量读入到控制计算机中,最后保存到变量中。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姓名:杜宗飞学号:2011090118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班级:计算机控制技术01班指导教师:赵建明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目录目录 (2)前言 (3)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1.1实习目的 (3)1.2实习任务要求 (4)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2.1实习单位简介 (4)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三、实习内容(过程) (5)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3.2适应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岗位工作。

(5)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四、实习心得体会 (6)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五、实习总结 (8)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

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

东南大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二

东南大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二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次实验实验名称:数字PID调节器算法的研究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7 年 3 月24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设备 (3)三.实验原理 (3)四.实验步骤及结果 (5)五.实验报告要求 (5)六.分析讨论 (8)一、实验目的1、通过编程熟悉VC++的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 的编程环境;2、通过编程熟悉PCI-1711数据采集卡的数据输入输出;3、掌握PID 控制器的编程方法;4、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概念与控制方法;5、熟悉定时器及显示界面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1.THBDC-1型 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2.PCI-1711数据采集卡一块3.PC 机1台(安装软件“VC++”及“THJK_Server ”)三、实验原理1.被控对象的模拟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图2.1 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图中信号的离散化通过 PCI-1711数据采集卡的采样开关来实现。

2.常规PID 控制算法常规PID 控制位置式算法为})]1()([)()({)(1∑=--++=ki dip k e k e TT i e T T k e k k u ,当计算机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U (k )会产生大幅度的变化,这对很多执行对象来说,这种冲击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工程上常用增量式控制算法。

其增量形式为:)]2()1(2)([)()]1()([)1()(-+--++--+-=k e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k u k u d i p式中K p ---比例系数K i =ip T T K 积分系数,T 采样周期R (tY (t )K d =TT K dp微分系数 本实验就是采用的PID 增量式算法。

根据被控对象和环境等不同,还可以采用积分分离PID 算法,智能PID 算法,微分先行等多种形式的PID 控制算法。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试验报告1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试验报告1

或12位




PC机、Proteus软件、Keil μVision2软件
实验步骤
1. 按照实验原理与接线图在Proteus中画出仿真电路图
2.编写中转换的程序, 输入程序。

进行仿真。

3.旋转电位器, 测取不同的模拟电压输入时, 读取显示的转换结果是否符合5V/256=Vin/D 的规律, 并记录。

画出模拟电压和数字量关
系图, 看两者是否成线性关系
3. 旋转电位器,测取不同的模拟电压输入时,读取显示的转换结果
参考电压, 输出为负电压。

由于DAC 0832是有数字量的输入锁存功能, 故数字量可以直接从P0口送入。





PC机、Keil μVision2软件, PROTEUS
实验步骤
1. 按照实验原理在PROTEUS上完成连线。

2.在KEIL中编制程序1使DAC0832输出三角波。

输入程序, 编译并下载到AT89C51中。

3. 进行编译仿真。

6. 4运行程序1, 用示波器测试, 观察输出波形。

7...5.编制程序2,实现利用图二所示电路完成三角波与锯齿波不同波
开关打在P1.1处生成锯齿波。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2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2

中南大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信息院专业班组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实验日期2013 年月日实验名称温度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一、实验目的1.了解温度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

2.掌握PID 控制规律,并且用算法实现。

二、实验仪器设备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烤箱一台(选件)三、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实验原理温度闭环控制系统实验的系统方框图如下:根据上述系统方框图,硬件线路图设计如下,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

上图中,控制机算机的“DOUT0”表示386EX 的I/O 管脚P1.4,输出PWM 脉冲经驱动后控制烤箱或温度单元,“OUT1”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IRQ7”表示386EX 内部主片8259 的7 号中断(采样中断)。

实验中,使用了10K 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温度变化,电阻值变换,经转换电路变换成电压信号,由模数转换器进行转换,转换完成产生采样中断,在中断程序中读取数字量,构成反馈量,在参数给定的情况下,经PID 运算产生相应的控制量,最后由系统的“DOUT0”端输出PWM 脉冲信号,经驱动电路驱动烤箱(温度范围室温~200℃) 或温度单元(温度范围室温~70℃) 加热或关断,使温度稳定在给定值。

其中系统定时器定时10ms,一方面作为A/D 的定时启动信号,另一方面作为系统的采样基准时钟。

温度闭环控制系统实验的参考程序流程图如下:2.实验步骤1.按流程图6.2-3、4、5 编写程序,再编译,链接。

参考程序名称为:ACC6-2-1.ASM 。

2.按图6.2-2 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3.装载程序,打开专用图形界面,运行程序并观察波形,分析其响应特性。

4.若不满意,改变参数积分分离值IBAND、比h例系数KPP、积分系数KII、微分系数KDD 的值后再观察其响应特性,选择一组较好的控制参数并记录下来。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一 :D/A 数模转换实验实验报告:1、数字量与模拟量的对应曲线:2、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数字量模拟量 理论值实测值1004756 4722 200 4512 4412 300 4268 4325 400 4023 4078 500 3780 3664 600353536313、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答:a)外界干扰会对实验造成误差;b)系仪器本身误差;c)仪器元件不够精确,导致试验产生误差。

这是本实验的最主要的误差来源。

4、总结:本次试验需要进行的连电路、实验软件操作都比较简单,但对于实验原理我们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实验箱内部的D/A转换原理要有所思考,不能只满足与简单的实验表象,而应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实验二 :A/D 模数转换实验实验报告:1、模拟量与数字量的对应曲线:2、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3、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答:a)系仪器误差、实验软件的精度误差;b)外界干扰会对实验造成误差;模拟量数字量理论值实测值 500 439 461 1000 409 410 2000 292 307 4000 97 103 -1000 586 614 -4000879921c)仪器元件不够精确,导致试验产生误差。

这是本实验的最主要的误差来源。

4、总结:书本上学习的模数转换都是理论知识,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本次试验需要进行的连电路、实验软件操作都比较简单,但对于实验原理我们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实验箱内部的A/D转换原理要有所思考,不能只满足与简单的实验表象,而应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实验三:数字PID控制实验报告:1、画出所做实验的模拟电路图:2、当被控对象为Gpl(s时)取过渡过程为最满意时Kp,Ki,Kd,画出校正后的Bode图,查出相对裕量γ和穿越频率Wc:跃响应曲线及时域性能指标,记入表中:0型系统:实验结果参数δ% Ts(ms)阶跃响应曲线Kp Ki Kd1 0.02 1 11.9% 720 见图3—11 0.05 1 32.5% 800 见图3--25 0.02 1 44.4% 1050 见图3--35 0.05 1 46.1% 1900 见图3--4I型系统:实验结果参数δ% Ts(ms)阶跃响应曲线Kp Ki Kd1 0.02 1 16.0% 420 见图3—51 0.02 2 36.4% 606 见图3--63 0.02 1 49.4% 500 见图3--73 0.1 1 56.4% 1050 见图3--8下面是根据上表中数据,所得到的相应曲线:图3-1 Kp=1 Ki=0.02 Kd=1 Gp1最满意的曲线图其中,相对稳定裕量γ= 82°穿越频率ωc=230rad/s图3-2 Kp=1 Ki=0.05 Kd=1图3-3 Kp=5 Ki=0.02 Kd=1图3-4 Kp=5 Ki=0.05 Kd=1图3-5 Kp=1 Ki=0.02 Kd=1图3-6 Kp=3 Ki=0.02 Kd=1图3-7 Kp=1 Ki=0.02 Kd=2图3-8 Kp=3 Ki=0.01 Kd=13、总结一种有效的选择Kp,Ki,Kd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满意的参数:答: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曲线漂浮绕大湾,比例度盘往小扳,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理想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4比1。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过程通道和数据采集处理为了实现计算机对生产过程或现场对象的控制,需要将对象的各种测量参数按要求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经计算机运算、处理后,再转换成适合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量。

所以在微机和生产过程之间,必须设置信息的传递和变换的连接通道,该通道称为过程通道。

它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数字量输出通道。

模拟量输入通道:主要功能是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输入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主要有多路转化器、采样保持器和A/D 转换器等组成。

模拟量输出通道:它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的电压或电流信号,主要有D/A 转换器和输出保持器组成。

数字量输入通道:控制系统中,以电平高低和开关通断等两位状态表示的信号称为数字量,这些数据可以作为设备的状态送往计算机。

数字量输出通道:有的执行机构需要开关量控制信号(如步进电机),计算机可以通过I/O 接口电路或者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来控制。

输入与输出通道本实验教程主要介绍以A/D 和D/A 为主的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A/D 和D/A 的芯片非常多,这里主要介绍人们最常用的ADC0809 和TLC7528。

一、实验目的1.学习A/D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ADC0809 芯片的使用2.学习D/A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TLC7528 芯片的使用二、实验内容1.编写实验程序,将-5V ~ +5V 的电压作为ADC0809 的模拟量输入,将转换所得的8 位数字量保存于变量中。

2.编写实验程序,实现D/A 转换产生周期性三角波,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三、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四、实验原理与步骤1.A/D 转换实验ADC0809 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A/D 转换器两部分,其主要特点为:单电源供电、工作时钟CLOCK 最高可达到1200KHz 、8 位分辨率,8 个单端模拟输入端,TTL 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接口。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计算机控制技术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电⽓⼯程及其⾃动化学院:电⽓与⼯程信息学院2019年11⽉30⽇⽬录实验1:数字PID控制器设计 (1)⼀、任务描述 (1)⼆、设计过程 (1)2.1 创建画⾯ (1)2.2 数据库组态 (2)2.3 动画连接 (2)2.4 脚本设计 (3)三、运⾏结果分析 (6)3.1 调试过程 (6)3.2 运⾏结果 (7)实验2:基于Smith预估器的纯滞后控制系统设计 (7)⼀、任务描述 (7)⼆、脚本修改 (7)2.2 具有纯滞后补偿的数字控制器算法设计 (9)三、运⾏结果分析 (12)3.1 调试过程 (12)3.2 运⾏结果 (13)实验3:综合控制系统设计 (14)⼀、任务描述 (14)⼆、设计过程 (14)2.1 创建画⾯ (14)2.2设备组态 (14)2.3 数据库组态 (15)2.4 动画连接 (15)三、运⾏结果分析 (16)3.1 调试过程 (16)3.2运⾏结果 (16)实验1:数字PID控制器设计⼀、任务描述本实验创建⼀个液位调节阀控制的范例,主要⽬的是学习使⽤⼒控的脚本来完成⾃定义功能。

系统采⽤PI控制算法,对单容⽔箱液位进⾏控制,由于没有连接真实控制对象,所以使⽤仿真算法获得对象特性。

运⾏范例时,需要合上开关,打开出⽔阀门,然后设置值。

这样才能看到变化。

系统默认状态:开关关闭的,出⼝阀门打开的。

系统简介:⼀个锅炉热⽔系统,要求给⽔泵给锅炉供⽔,通过调节阀控制。

⽔泵上有⼀个上⽔开关。

同时锅炉向外供⽔,是⼀个⾃由开⼝。

控制要求:要求控制锅炉液位到⼀个指定的⾼度。

控制策略:使⽤Pl控制。

⼆、设计过程2.1 创建画⾯(1)图库的“罐”中找出⼀个合适的锅炉容器;在“管道”组中选择管道,在“阀门”中选择调节阀和出⽔阀门,在“泵”中选择⼀个⽔泵;(2)在“开关”中选择⼀个电源开关;(3)操作⾯板可以根据图库⾥的进⾏修改,或⾃⼰绘制⼀个,从⼯具箱中拖放⼀个实时趋势;(4)制作画⾯需要显⽰的⽂本;(5)PI控制器是⾃⼰制作的⼀个单元。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1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1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基础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工业控制机与微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掌握利用工业控制语言(梯形图)编写控制循环。

(3) 理解PLC输入点和输出点的关系,模拟量输入与开关量输入的区别,学会在实验室模拟现场调试。

实验要求利用Step7编程软件编写梯形图程序,实现工作台的顺序控制过程,通过输入点和输出点的二极管显示变化调试程序。

实现当按下某一个开关时,模拟控制工作台快速向前的输出灯点亮,说明工作台正在快速向前运动;当拨动另一开关时,模拟快速向前的灯灭,而指示慢速向前的灯亮;当拨第三个开关时,指示慢速向前的灯亮一定的时间后(5秒),指示快速后退的灯亮同时慢速向前的灯灭,直到模拟后退到位开关拨到位后,后退指示灯自动熄灭。

解题思路用I0.0,I0.1,I0.2,I0.3这四个拨动开关控制输出灯的变化,输出灯有Q0.0,Q0.1,Q0.2I0.0 : 控制第一个灯亮I0.1:第二个灯亮的同时第一个灯熄灭I0.2: 2秒后第三个灯亮I0.3: 重置操作,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重置,所有灯灭。

下面展示梯形图:图1图2图3图4图1中显示网络1、2、3,由网络1确定Q0.0的亮灭,当I0.0有输入时,由于I0.1、I0.3为常闭,所以Q0.0会点亮。

添加会使Q0.0常亮,不会因I0.0的断开而熄灭。

同理网络2完成Q0.1的点亮功能,I0.3是常闭,完成复位操作,如图2中的网络6。

实现当按下某一个开关时,模拟控制工作台快速向前的输出灯点亮,说明工作台正在快速向前运动;网络3中按下I0.2时,触发M0.0,开始计时,如图2网络4所示,为计时器状态。

当计时时间到达2S时,网络5通,Q0.2亮,同时Q0.1灭,实现当拨第三个开关时,指示慢速向前的灯亮一定的时间后(5秒),指示快速后退的灯亮同时慢速向前的灯灭.网络6中,按下I0.3时,对网络实现重置,所有的灯在按下I0.3时都会熄灭。

实验结果结果情况详见附件中的视频。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DOC)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DOC)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信号的采样与保持一、实验目的1.熟悉信号的采样和保持过程。

2.学习和掌握香农(采样)定理。

3.学习用直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S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

三、实验原理香农(采样)定理:若对于一个具有有限频谱(max ωω<)的连续信号)(t f 进行采样,当采样频率满足max 2ωω≥s时,则采样函数)(t f *能无失真地恢复到原来的连续信号)(t f 。

max ω为信号的最高频率,s ω为采样频率。

四.实验内容1.采样与保持编写程序,实现信号通过 A/D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送到控制计算机,计算机再把数字量送到 D/A 转换器输出。

实验线路图如图2-1所示,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其它线系统已连好。

STR /OE EOC CLOCKIN7AB CD0 ┆D7+5V i386EX CPU24MHzTMROUT1INT3(主8259IRQ7)TMRCLK1WR#CLK2 M/IO# A0XD0┆XD7OUT1/IOY01MHz 分频模数转换单元控制计算机/CS /WR A0OUT1D0┆ D7 /IOY1/IOWIRQ7数模转换单元正弦波OUT图2-1 采样保持线路图控制计算机的“OUT1”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IRQ7”表示386EX 内部主片8259的“7”号中断,用作采样中断。

正弦波单元的“OUT ”端输出周期性的正弦波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单元的“IN7”端输入,系统用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初始化为10ms ),定时采集“IN7”端的信号,转换结束产生采样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读入转换完的数字量,送到数模转换单元,在“OUT1”端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

由于数模转换器有输出锁存能力,所以它具有零阶保持器的作用。

采样周期T= TK×10ms ,TK 的范围为01~ FFH ,通过修改TK 就可以灵活地改变采样周期,后面实验的采样周期设置也是如此。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开课实验室交通装备与制造工程实训中心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年级2011专业班机械电子工程(2)学生姓名张迪学号631124030202开课时间2013 至2014 学年第二学期二:实验主要内容及过程某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为Y(s)X(s)=G(s)1+G(s),其中G s=s+502s2+3s,试用Simulink求它的阶跃输出响应,并将响应曲线导入到MA TLAB的工作空间中,在工作空间中绘制响应曲线。

二:实验主要内容及过程查阅资料建立系统模型如下,并保存为moxing1: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下列程序:>> [A,B,C,D]=linmod('moxing1');>> sys=ss(A,B,C,D);>> margin(sys);>> G=zpk([],[-1+3*i,-1-3*i],3); >> step(G);程序运行后得到频域性能和时域性能指标如下图所示:-19.9997 + 0.0000i-0.0001 + 9.9997i-0.0001 - 9.9997i>> wm=imag(pole(2))wm =9.9997所以(1)当为比例控制时:Kp=0.5Km=0.5×5.7139=2.8569(2)当为比例积分控制时:Kp=0.455Km=0.455×5.7139=2.5997 TI=0.5341传递函数为G s=1.3895s+2.60.5341s(3)当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时:Kp=0.6Km=0.6×5.7139=3.4282 TI=0.3142 TD=0.0785+0.2691s传递函数为G s=3.4282+10.91s它们在阶跃信号下的响应曲线如下:>> plot(x);%绘制比例控制响应图>> hold on>> plot(y);%绘制比例微分积分控制响应图>> hold on>> plot(z)%绘制比例微分控制响应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信号的采样与保持一、实验目的1.熟悉信号的采样和保持过程。

2.学习和掌握香农(采样)定理。

3.学习用直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S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

三、实验原理香农(采样)定理:若对于一个具有有限频谱(max ωω<)的连续信号)(t f 进行采样,当采样频率满足max 2ωω≥s时,则采样函数)(t f *能无失真地恢复到原来的连续信号)(t f 。

max ω为信号的最高频率,s ω为采样频率。

四.实验内容1.采样与保持编写程序,实现信号通过 A/D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送到控制计算机,计算机再把数字量送到 D/A 转换器输出。

实验线路图如图2-1所示,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其它线系统已连好。

STR /OE EOC CLOCKIN7AB CD0 ┆D7+5V i386EX CPU24MHzTMROUT1INT3(主8259IRQ7)TMRCLK1WR#CLK2 M/IO# A0XD0┆XD7OUT1/IOY01MHz 分频模数转换单元控制计算机/CS /WR A0OUT1D0┆ D7 /IOY1/IOWIRQ7数模转换单元正弦波OUT图2-1 采样保持线路图控制计算机的“OUT1”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IRQ7”表示386EX 内部主片8259的“7”号中断,用作采样中断。

正弦波单元的“OUT ”端输出周期性的正弦波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单元的“IN7”端输入,系统用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初始化为10ms ),定时采集“IN7”端的信号,转换结束产生采样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读入转换完的数字量,送到数模转换单元,在“OUT1”端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

由于数模转换器有输出锁存能力,所以它具有零阶保持器的作用。

采样周期T= TK×10ms ,TK 的范围为01~ FFH ,通过修改TK 就可以灵活地改变采样周期,后面实验的采样周期设置也是如此。

零阶采样保持程序流程图如图2-2所示。

系统初始化主程序变量初始化等待中断还原采样周期变量采样中断服务程序(零阶保持)采样周期到否?读取A/D 采样值,送D/A 输出YN中断返回图2-2 零阶采样保持程序流程图实验步骤:(1)参考流程图2-2编写零阶保持程序,编译、链接。

(2)按照实验线路图2-1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3)用示波器的表笔测量正弦波单元的“OUT ”端,调节正弦波单元的调幅、调频电位器及拨动开关,使得“OUT ”端输出幅值为3V ,周期1S 的正弦波。

(4)加载程序到控制机中,将采样周期变量“Tk ”加入到变量监视中,运行程序,用示波器的另一路表笔观察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端“OUT1”。

(5)增大采样周期,当采样周期>0.5S 时,即Tk>32H 时,运行程序并观测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波形应该失真,记录此时的采样周期,验证香农定理。

2.信号的还原编写程序,分别用直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

从香农定理可知,对于信号的采集,只要选择恰当的采样周期,就不会失去信号的主要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总是取实际采样频率s ω比max 2ω大,如:max 10ωω≥s 。

但是如果采用插值法恢复信号,就可以降低对采样频率的要求,香农定理给出了采样频率的下限,但是用不同的插值方法恢复信号需要的采样频率也不相同。

(1)直线插值法(取max 5ωω≥s )利用式1.2 -1在点(X0,Y0)和(X1,Y1)之间插入点(X ,Y )。

)(00X X K Y Y -+=其中:0101X X Y Y K --=X1−X0为采样间隔,Y1−Y0分别为X1和X0采样时刻的AD 采样值。

(2)二次曲线插值法(取max 3ωω>s):)]()[(12100X X K K X X Y Y -+-+=其中,1201010202201011,X X X X Y Y X X Y Y K X X Y Y K -⎪⎪⎭⎫ ⎝⎛-----=--= 直线插值与二次曲线插值程序流程图如图2-3所示。

采样中断服务程序(直线插值)采样周期到否?计算插值点并送D/A 输出NY采样周期变量减一D/A 输出前一采样值,计算K1采样周期变更还原采样中断服务程序(二次曲线插值)采样周期到否?计算插值点并送D/A 输出NY采样周期变量减一D/A 输出前一采样值,计算K1、K2采样周期变更还原中断返回中断返回图2-3 直线插值与二次曲线插值程序流程图实验步骤:(1)参考流程图2-3分别编写直线插值和二次曲线插值程序,并编译、链接。

(2)按照线路图2-1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调节正弦波单元的调幅、调频 电位器,使正弦波单元输出幅值为3V ,周期1S 的正弦波。

(3)分别装载并运行程序,运行程序前将采样周期变量Tk 加入到变量监视中,方便实验中观察和修改。

用示波器观察数模转换单元的输出,和零阶保持程序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采样频率Ws =10Wmax 时,用三种方法还原信号,直线插值要好于零阶保持,二次曲线插值好于直线插值。

采用合理的插值算法可以降低信号的失真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降低对采样频率的要求。

(4)(3)中是在同一采样频率下,比较三种方法还原信号的效果,实验中也可比较一种还原方法在不同采样频率下的效果。

对于零阶保持来说:当采样频率≥信号频率的10倍时,即AH T S T k k 0,1101≤⋅≤信号的还原效果较好。

对于直线插值来说:当采样频率≥信号频率的5倍时,即H T S T k k14,151≤⋅≤信号的还原效果较好。

对于二次曲线插值来说:当采样频率≥信号频率的3倍时。

HT S T k k 21,131≤⋅≤信号的还原效果较好。

五.实验结果采样周期Tk=05H 时的输出波形:采样周期Tk=33H 时的输出波形为:由得到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样周期 Tk=05H 时,输出波形与原来基本相同;Tk>32H 时输出波形产生失真。

信号还原实验结果:Tk=0AH 时,三种方法还原得到的结果:直线差值的输出波形:二次曲线插值的输出波形:零阶保持输出波形:实验二 数字滤波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一阶惯性滤波。

2.学习和掌握四点加权滤波。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S 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

三、实验原理一般现场环境比较恶劣,干扰源比较多,消除和抑制干扰的方法主要有模拟滤波和数字滤波两种,由于数字滤波方法成本低、可靠性高、无阻抗匹配、灵活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控制计算机模数转换数模转换RC图3-1数字滤波方框图(1)一阶惯性滤波: 相当于传函11+S τ的数字滤波器,由一阶差分法可得近似式: 1)1(-+-=K K K aY X a Y其中,K X 为当前采样时刻的输入,K Y 为当前采样时刻的输出,1-K Y 为前一采样时刻的输出,T 为采样周期,τTa =-1。

(2)四点加权滤波: 四点加权滤波算法公式:)1(41i 3423121∑=---=+++=i K K K K K A X A X A X A X A Y其中,K X 为当前采样时刻的输入,1-K X 为前一采样时刻的输入,1-K Y 为前一采样时刻的输出。

数字滤波程序流程图如图3-2所示。

系统初始化主程序变量初始化等待中断系数转换取A/D 采样值计算YK=(1-a)XK+Z D/A 输出YK 的值采样中断程序(一阶惯性)计算Z=a*YK 取A/D 采样值计算YK=A1*XK+ZD/A 输出YK 的值采样中断程序(四点加权)计算Z=A2*XK_1+A3*XK_2+A4*XK_3中断返回中断返回图3-2 数字滤波程序流程图实验中的参数:1-a 、a 、A1、A2、A3、A4为十进制2位小数(BCD 码),取值范围:0.00 ~ 0.99,只须对应存入00~99。

程序中将其转换成二进制小数,再按算式进行定点小数运算。

四.实验内容分别编写一阶惯性滤波程序和四点加权滤波程序,将混合干扰信号的正弦波送到数字滤波器,并用示波器观察经过滤波后的信号。

实验线路图如图3-3所示,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运放单元需用户自行搭接。

STR /OE EOC CLOCK IN7A B CD0 ┆D7+5V i386EX CPU24MHzTMROUT1INT3(主8259IRQ7)TMRCLK1WR#CLK2 M/IO# A0XD0┆XD7OUT1/IOY01MHz 分频模数转换单元控制计算机/CS /WR A0OUT1D0┆ D7 /IOY1/IOWIRQ7数模转换单元S ST +5V GND -正弦波 OUT信号源10K10K10K10K 1uF 47K47KS1NC短路块RC图3-3 数字滤波实验线路图控制计算机的“OUT1”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IRQ7”表示386EX 内部主片8259的7号中断,用作采样中断。

电路中用RC 电路将S 端方波微分,再和正弦波单元产生的正弦波叠加。

注意R 点波形不要超过±5V ,以免数字化溢出。

计算机对有干扰的正弦信号R 通过模数转换器采样输入,然后进行数字滤波处理,去除干扰,最后送至数模转换器变成模拟量C 输出。

五、实验步骤1. 参照流程图3-2分别编写一阶惯性和四点加权程序,检查无误后编译、链接。

2. 按实验线路图3-3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调节正弦波使其周期约为2S ,调信号源单元使其产生周期为100ms 的干扰信号(从“NC ”端引出),调节接线图中的两个47K 电位器使正弦波幅值为3V ,干扰波的幅值为0.5V 。

3. 分别装载并运行程序,运行前可将“TK ”加入到变量监视中,方便实验中观察和修改。

用示波器观察R 点和C 点,比较滤波前和滤波后的波形。

4. 如果滤波效果不满意,修改参数,再运行程序,观察实验效果。

六.实验结果一阶惯性滤波输出波形:四点加权滤波输出波形: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到此实验一阶惯性滤波的效果更好,其更有效的滤去了噪声干扰信号。

实验四积分分离法PID控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PID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学习凑试法整定PID参数3.掌握积分分离法PID控制规律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S 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三、 实验原理根据系统偏差的比例(P )、积分(I )和微分(D )进行控制的调节器简称为PID 调节器(也称为PID 控制器),是连续系统中技术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调节器,其控制规律为:])()(1)([)(⎰++=dt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d i p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PID 控制规律的实现必须用数值逼近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