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xx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水城县勺米乡营脚沟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目的任务

为了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根据省委黔党发【2003】17号文件的要求,受委托,我单位对贵州省水城县XXXXXXX煤矿井田范围及其所在区域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和任务如下:

1、目的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井田主要水害类型、分布、易发地段及危害程度,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矿井涌水量,提出有效的“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及建议,以利于煤矿企业预防和减少水害,并对矿区范围内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前景做出初步评价。

2、具体任务

(1)充分收集该矿井及其外围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2)基本查明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预测矿井涌水量,预测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地段;

(3)收集调查相邻矿井及井田内废弃小窑的分布、采空范围、开采深度、积水等情况;

(4)评价开采过程中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及矿井水利用的可能性途径;

(5)针对井田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主要水害隐患,提出相应有效地“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及建议。

(6)提交《贵州省水城县XXXXXXX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地理位臵

XX煤矿位于水城县南东直距22km处,属水城县勺米乡管辖。水城—盘县公路从矿区南西部约6km通过,拟建的玉舍至马场桥公路从矿区南部边缘经过。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0′43″~104°51′34″;北纬26°28′03″~26°28′35″。交通较为方便(交通位臵见插图1)。

XX煤矿井田范围呈不规则多边形,井田走向长约1.2km,倾向宽约0.6km。矿区面积0.6809Km2。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XX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表

三、本次工作情况

接受矿山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成立项目组,于2011年12月8-9日开展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包括该矿井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区域范围内的水文地质调查、老窑调查、河流和冲沟调查等。2011年12月10日转入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分析研究,2011年12月21日完成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制工作。本次工作共投入以下工作量:

1、完成1:2000矿井水文地质调查约1.8km2;

2、编制贵州省水城县XXXXXXX煤矿水文地质图一幅(1:2000)(含矿区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及A—A`水文地质剖面图);

3、编制贵州省水城县XXXXXXX煤矿矿井充水性图一幅(1:2000);

4、编制《贵州省水城县XXXXXXX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一份。

插图1 水城县XXXXXXX煤矿交通位置图

第二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

1.地貌

矿区区域上地处贵州高原西部,位于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属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地貌。

2.气象

矿区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mm。11月至次年2月为冰雪凝冻期,最低温度达-2‴。

3.水文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组)的分布、地表水系、地表分水岭及地貌、构造特征等,区域水文地质分区大致从野窝坪起,经双龙井至尖山坝一线为区域性的北西-南东向分布的地表分水岭。以此分水岭为界,可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南、北两个大区。两个大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各自成系统,分别向南、北分流。北部区属乌江水系,南部区属北盘江水系,两大区之间不发生水力联系。格目底矿区属于南部分区之格目底小分区,小分区周围一般皆有峨眉山玄武岩隔水组围绕而构成完整的隔水边界,因而每一个小分区可视为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水城县XXXXXXX煤矿位于格目底小分区水文地质单元内。区域上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外南侧的巴拉河,其年均流量为296.4l/s,枯水季节月平均流量为50l/s,最大洪水流量为34368l/s,其余水系多为季节性山间溪流多注入巴拉河。矿区区域上最低侵蚀基准面为巴拉河,标高1550m,矿井最低排泄基准面标高1580m,降雨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二、区域含(隔)水层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为沉积岩和岩浆岩,由新到老依次为: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飞仙关组(T1f),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和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第四系零星分布。现由新到老将各地层的地下水赋存条件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冲洪积层的粘土、粉质粘土、砂砾石、碎石土组成,在区内分布广,主要分布在河流、河谷两岸、地形低洼地段,厚度变化大,厚0.2~20m,一般为10m。仅含微弱孔隙潜水。总体上该层为孔隙弱含水层。

2、三叠系

(1)下统永宁镇组(T1yn):厚253~336m,按岩性分为两段。

第二段(T1yn2):顶部为一层厚18~23m之紫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石灰岩,与上覆关岭组为连续沉积。主要岩性为紫红、浅绿灰、褐黄等色粉砂质粘土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细粒砂岩、泥质石灰岩等。粉砂质粘土岩中,可见到碳化植物碎屑。细砂岩有5~6层,厚约0.4~3.5m,均较坚硬。泥质灰岩夹于中部,厚3.5~4.2m,较稳定。此段厚101~131m。含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 地下水径流模数为0.1~4升/秒.平方公里,中等~弱含水岩组。

第一段(T1yn1):厚152~205m。为灰、浅灰、棕灰色薄层至厚层状石灰岩、含泥质石灰岩与灰、灰绿色极薄层状泥质石灰岩交互组成。灰岩多具细至粗晶结构,泥质灰岩则具清楚之蠕虫状构造。中部及上部尚夹厚0.4~0.5m之鲕状石灰岩四层,顶部则有厚5m左右的白云质灰岩一层。含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地下水径流模数为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