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小学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和能力;2. 增加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了解和认知;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在小学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可以介绍一些著名的外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让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产生好奇心和渴望阅读的欲望。

第二步:预习在教学开始前,给学生分发相关的预习材料,让学生提前了解一些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学生可以在预习材料上做一些简单的标注和记录,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第三步:阅读学生根据预习材料的指导,开始阅读外国文学名著。

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和问题。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第四步:讨论安排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五步:文学鉴赏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第六步: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让他们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题目和指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七步:评价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创作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努力。

教学资源:1. 外国文学名著预习材料;2. 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3. 绘画、写作工具。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 阅读指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 阅读指导

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阅读指导训练要素: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例段《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历险小说,但我们通过阅读“梗概”,可以快速、整体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作品叙述了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为了生存,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在荒岛上开始了艰苦的生活。

每做一件事, 他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凭着艰苦的劳动,他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并营救了野人“星期五”。

之后,他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变。

经过多年的荒岛生活,他终于脱险,回到了英国。

什么是作品的梗概?所谓梗概,即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介绍。

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写梗概的方法。

因为梗概是对原文进行概括性的介绍,所以读者通过读梗概,能对原著有一个整体印象和大致了解。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就抓住“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几个主要情节作了概括性介绍。

怎样写文章梗概呢?1.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线索和主要情节,关注主人公的命运,把握人物性格,为写好梗概奠定基础。

2.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介绍的主要情节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就是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来写的。

3.语言要有概括性,尽量少用细节描写。

如何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1.可以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从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男孩看到大雄鹅要飞走时想到“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并喊道:“你可千万不要飞走啊!”从对小男孩心理、动作、语言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其实是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

2.阅读名著时可以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感受人物形象。

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门课程旨在通过对外国文学名著的学习和阅读,引领学生领略文学的魅力、深度思考文学背后的思想和哲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操。

同时,结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和世界观,拥有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世界文学名著欣赏:学习和阅读外国文学名著,包括但不限于《傲慢与偏见》、《麦田里的守望者》、《安徒生童话》等作品,通过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思想、哲学和价值,分析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2. 文学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灌输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显影文学作品中的图片、文献、影像等,促进学生的视听体验,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前置知识铺垫: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文化背景、人文历史、哲学思想等知识点进行铺垫和讲解,为学生理解和思考文学作品提供前提条件。

3. 学生阅读与讨论: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

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文学作品背后的思想、哲学和价值,诱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4. 情感体验与创新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阅读、讨论、演绎、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学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和创新潜能。

四、教学效果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听力、阅读、讨论、思考和提问等表现。

2. 作品阅读报告:要求学生针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并撰写阅读报告,包括对作品的总结、分析、评价、展望等内容。

3. 作品解读论文: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经验,自选或老师指定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并撰写论文,即用批判性、创新性的思维,分析和评估文学作品的价值、思想、哲学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要求1. 增强教师文化素养: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探究,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名著导读与批评教学法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名著导读与批评教学法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名著导读与批评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名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外国文学名著的导读与批评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外国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学生能够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同时,名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社会和人性等重要问题。

例如,读《简·爱》,学生可以感受到简·爱追求平等、独立和真爱的勇气;读《巴黎圣母院》,能够体会到美与丑的鲜明对比以及人性的复杂。

这些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学的意义批评教学法在外国文学名著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批评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作品所呈现的内容,而是主动地思考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他们可以对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例如,在阅读《老人与海》时,学生可以思考老人桑提亚哥的形象所代表的精神内涵,探讨作品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作者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外国文学名著导读与批评教学的方法1、激发兴趣,引导阅读在开始阅读一部外国文学名著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讲述作品的故事梗概,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等。

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好奇心和期待感,从而主动地去阅读。

2、指导阅读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如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

精读部分可以选择作品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情节,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心理;泛读则让学生快速了解作品的整体框架和大致内容。

初中如何读课外名著教案

初中如何读课外名著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如何读课外名著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外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外名著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3. 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名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外名著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外名著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外名著的阅读经历,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

二、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介绍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a.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难度适中,兴趣盎然。

b. 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持之以恒。

c. 边读边思考,做好笔记,加深印象。

d.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启发。

2.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三、阅读实践(10分钟)1. 教师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一本名著进行阅读。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鼓励学生坚持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的困难,提高阅读效果。

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材分析:本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历险、奇遇的外国文学名著,也是对本册“外国文学名著”的拓展延伸。

本次“快乐读书吧”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意识迁移运用之前学过的阅读策略、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做好整本书阅读的规划,为进入初中的学习与阅读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创设单元任务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自主计划阅读《鲁宾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部名著。

2.渗透阅读名著的方法,组建阅读小组,就感兴趣的话题,作有思考的阅读。

3.在后续阅读中尝试运用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并与同学们交流阅读的收获。

教学重点:渗透阅读名著的方法,组建阅读小组,就感兴趣的话题,作有思考的阅读。

教学难点:在后续阅读中尝试运用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并与同学们交流阅读的收获。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复习回顾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聊古典名著,回忆方法。

(1)出示插图:出示五下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中的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的人物分别是谁。

(2)说说情节:请学生说一说四大名著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3)回忆方法:同桌说一说,阅读古典名著掌握了哪些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

2.聚焦世界名著,畅聊所知。

(1)出示内容:出示六下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的题目,聊世界名著。

(2)出示单元目录:请同学们谈发现。

发现1:《快乐读书吧》中要求读的书正好是单元中要学习的三部名著。

发现2:三部书都有一个“记”字,内容可能是冒险的、游历的。

发现3:同读一本书和写作品梗概,都是在读了书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3)交流: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三本书的了解(预计有些学生读过这三本书,有些同学读过一部分;凭学生的阅读经验,聊内容)。

3.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简·爱》,了解和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及作品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第二章:分析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如独立、坚强、自尊等,以及这些特点如何体现在她的生活中。

3. 第三章:探讨《简·爱》中的人物关系,如简与罗切斯特、简与海伦等,分析这些关系对简的成长和命运的影响。

4. 第四章:通过具体情节,分析《简·爱》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简对正义、公平的追求,对贫富差距的反思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情节和人物关系,深入剖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和思考题,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等。

五、教学资源1. 《简·爱》原著: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简·爱》的背景资料和解读,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简·爱》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课堂讨论: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小学六年级外国名著读后感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外国名著读后感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外国名著读后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文学价值和阅读意义。

2、指导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读外国名著的内容和主题。

(2)帮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结构和写作要点。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名著的内容有机结合,写出真情实感。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千篇一律的读后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分析法、写作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同学们,在我们的阅读之旅中,外国名著就像一扇扇神秘的窗户,带我们领略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精彩世界。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智者对话,能让我们收获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情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如何写好小学六年级外国名著读后感。

(二)名著回顾(10 分钟)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那些精彩的外国名著。

比如说《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勇敢和智慧是不是让你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有《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和他小伙伴们的冒险经历是不是让你们心驰神往?再想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不是深深打动了你们?(三)读后感写作指导(25 分钟)1、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后,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想法写下来。

它就像是我们和作者之间的一场心灵对话。

2、读后感的结构(1)开头:引出所读的作品,简单介绍一下作品的内容和自己的总体感受。

(2)中间:这是读后感的重点部分,可以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人物形象等,详细阐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比如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启发、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等等。

(3)结尾:总结自己的感受,再次强调作品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

3、写作技巧(1)联系实际: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感受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外国文学教学教案模板高中

外国文学教学教案模板高中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外国文学名著选读》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1. 外国文学名著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

2. 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外国文学名著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外国文学名著资料,如原著、翻译作品、研究论文等。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文本摘录、人物形象、文化背景等。

3. 学生提前阅读指定外国文学名著,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外国文学名著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心得体会。

二、阅读指导1. 教师讲解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了解作者背景、关注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指定外国文学名著进行阅读分析。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 作品的主题是什么?b. 人物形象有何特点?c. 情节结构有何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名著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二、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部外国文学名著,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讨论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几部外国文学名著,鼓励学生课后阅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化意识在外国文学名著阅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对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热爱。

儿童文学教案: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名著?

儿童文学教案: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名著?

儿童文学教案: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更愿意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的玩耍中,他们可能对经典名著并不感兴趣,或者根本就没有接触到。

如此,我们仍然是坚信,阅读经典名著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身为教师或家长的我们,有义务去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儿童文学教案: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第一步:先向孩子展现经典名著的魅力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经典名著并不像阅读故事书那样的简单、轻松。

阅读经典名著要求孩子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且需要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读完整个故事。

我们需要在孩子尚未接触经典名著前,先向他们展现经典名著的魅力。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或家中,通过演绎经典名著中的经典片段,来让孩子们先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

比如,通过演绎《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体验到其中的悲欢离合、情感纠葛等复杂情节,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动画、电影、音乐等形式展现经典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和精彩情节,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内涵、文化背景和人物形象等,激发孩子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激发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阅读经典名著不仅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还需要他们有足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我们需要激发孩子阅读经典名著的自主兴趣和能力。

如何激发呢?1. 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喜好,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权,让他们有更多的阅读选择和机会。

2.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我们需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阅读、思考和感悟。

3. 激发孩子的阅读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小目标、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动力,使他们能够在阅读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第三步:启发孩子发现经典名著的内涵和价值经典名著是一部文化积淀的历史,里面包含了深刻的内涵和价值,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教育资源。

初中必读英语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必读英语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必读英语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傲慢与偏见》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

2. 掌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变化。

3. 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及其作品特点。

2. 分析故事背景,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作品主题。

4. 设计相关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简·奥斯汀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让学生阅读《傲慢与偏见》的部分章节,要求学生概括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

3. 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作品主题。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练习:设计相关阅读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设计阅读练习,检测学生对《傲慢与偏见》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感悟: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悟,评估他们对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1. 《傲慢与偏见》英文原著或改编读物。

2. 相关背景资料、人物关系图等。

3. 英语阅读练习题。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主题,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方便课堂讨论和思考。

3. 针对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通过本教案,希望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傲慢与偏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外国文学名著》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外国文学名著》
汇报句式: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第一部分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写了鲁滨逊的荒岛历程。第二部分“节选”选取了小说中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向我们描绘鲁滨逊(刚刚流落荒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骑鹅旅行记》(节选)是(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尔玛·拉格洛芙)的童话讲述了一个叫( )的十四岁小男孩的故事,他骑在(鹅)背上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国,历时(八个月)才返回故乡。节选的部分描述的是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的有趣旅程。
七、作业:
将本节课所积累的诗句和名言进一步巩固、熟练背诵。




《外国文学名著》
人文主题:外国文学名著
语文要素: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学习写作品梗概。
主教材:《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主题阅读》:《荒岛日记》《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哈莉贝利历险记》。
《你读我诵》:《鲁滨逊漂流之歌》《人生航海》《我的影子》等。
5.《经典诵读》:《鲁滨逊漂流之歌》《人生航海》等。
6.完成本单元思维导图。(第一、二、三级)
教学
目标
通过熟读本单“一主”教材的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资源
准备
班班通教学软件。
落 实 目 标
信息技术应用
自主调整
一、诵读单元小诗,导入新课。
名著探险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 教案

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简·爱》,使学生了解外国小说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简·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简·爱》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3)培养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第二章:《简·爱》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夏洛蒂·勃朗特简介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与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共同被誉为“勃朗特三姐妹”。

她的作品以真实、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心理分析著称。

2.2 《简·爱》创作背景《简·爱》创作于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

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家庭和宗教等方面的压迫与挣扎。

第三章:故事情节概览3.1 简·爱的童年经历简·爱自幼失去双亲,被送到严苛的勃洛克斯特学院。

她在学院里度过了孤独而艰苦的童年,形成了独立、坚强、自尊的性格。

3.2 简·爱的成年经历成年后,简·爱成为一名家庭教师,应聘到富有但神秘的罗切斯特庄园。

她与庄园主人爱德华·罗切斯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在婚礼前夕发现罗切斯特已有妻子。

简·爱在痛苦中离开罗切斯特,开始了一段流浪生涯。

3.3 简·爱的归宿经过一系列磨难,简·爱终于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

此时,罗切斯特的妻子已去世,两人得以合法地走到了一起。

他们共同创办了一所学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简·爱简·爱是小说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性格独立、自尊、勇敢的女性。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到科幻小说的魅力。

3.帮助学生掌握《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名著概况: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

3.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5.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引人入胜的开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名著概况: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作品背景,让学生对名著有初步了解。

3.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及成长变化。

4.情节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理解事件之间的关联。

5.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的思考。

6.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7.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并撰写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程度及阅读感受。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4.结合学生的阅读作业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育教学设计:《外国名篇名著》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设计:《外国名篇名著》教学设计

“外国名篇名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2.学习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本组教学要加强对学生默读、速读的训练,让学生能准确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出内容要点,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细节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尽量调动已有的知识储藏,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关注人物命运。

培养学生阅读外国名篇名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世界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关注人物命运的教学。

【教学准备】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提前阅读推荐书目,填写阅读卡。

【教学步骤】一、国学经典日日诵1、背诵本单元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句或一首诗词,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代:白居易《卖炭翁》释义: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薄弱的衣服,心里却担忧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二、谈话导入师:出示插图,引导主题一一外国名篇名著。

师:同学们,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几位朋友,你们看看他们是谁?(师出示四幅图片,生说出人物的名字: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宾孙、汤姆•索亚)。

师:他们是我们刚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四篇文章的主人公,你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吗?(相机板书:外国名篇名著)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外国名著,去品读它们的精彩。

这是一棵知识树(黑板张贴知识树),希望通过我们的阅读展示,会让这颗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二、主题回顾1、重温人物形象师:在这四篇名作中,主人公们分别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完成知识树。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案+教学反思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世界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通过交流学习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世界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学习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

(板书课题)正如泰戈尔的诗句:“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若能不期而遇,我想我会无限惊讶地停下步履。

”2.《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惊讶的书。

同学们,《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

鲁滨逊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

(板书:《鲁滨逊漂流记》)二、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1.鲁滨逊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为什么?用自己的话,结合故事内容,简要说说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这本书吸引了不少读者对其进行评论。

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

三、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3.你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一起和大家分享。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遇到的困难。

如,有些名著读起来有些难,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不熟悉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不了解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原因;对外国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时空跨度大,内容上感到生疏;作品太长,需要较多阅读时间等。

2.讨论阅读方法(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

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的综合反映。

外国名著课程设计

外国名著课程设计

外国名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外国名著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及背景文化;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外国名著的主题思想、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3. 学生掌握至少三部不同国家的外国名著,并能进行简要对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质疑、总结等,深入解读外国名著;2. 学生具备查找、整理外国名著相关资料的能力,形成自己的阅读笔记;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形成审美情趣;2. 学生通过学习外国名著,拓宽国际视野,尊重多元文化;3. 学生从名著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阅读、分析、讨论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分析能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引导、启发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化阅读和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以下三部外国名著为例进行深入解读:1. 《鲁滨孙漂流记》- 章节内容:小说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背景文化;- 教学安排: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主人公鲁滨孙的冒险经历,分析其勇敢、坚韧的品质;- 教学重点:探讨小说中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在困境中的生存智慧。

2.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章节内容:自传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背景文化;- 教学安排:组织学生阅读,关注作者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学习她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自传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价值观。

3. 《骆驼祥子》- 章节内容:小说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背景文化;- 教学安排:指导学生阅读,了解旧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探讨祥子的命运;-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初中英语名著朗读教案设计

初中英语名著朗读教案设计

初中英语名著朗读教案设计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能够听懂、朗读并模仿文章中的对话。

(3)学生能够了解名著《小妇人》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

(2)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培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2)学生能够培养对名著《小妇人》的喜爱,感受其中的人物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理解文章大意,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文章中的情感,感受名著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名著《小妇人》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新课呈现(15分钟)(1)教师展示文章标题和图片,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2)教师分段朗读文章,学生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3)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学生进行口头练习。

3. 对话练习(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文章中的对话。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听力训练(10分钟)(1)教师播放文章录音,学生闭眼聆听,尝试跟读。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大意,回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教师推荐其他名著,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词和短语,加强记忆。

2. 再次朗读文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其他名著,培养阅读兴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和名著的喜爱。

国外经典名著的导读 公开课教学设计

国外经典名著的导读 公开课教学设计

国外经典名著的导读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2011年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读整本的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也加大了对“读整本的书”的引领力度,因此人教版的教材基本上是以主题的形式编排教材,在第十二册语文教材的第四单元,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组“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如何通过阅读这些国外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打开阅读国外名著的窗口,是老师应该思考的策略。

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幻想中的幸福是什么?她为什么有这些幻想?她的这些幻想能实现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这篇童话故事,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对小女还的同情和怜悯,更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注意方法的选用。

高年级学生的国外名著阅读指导,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上,因此引导学生用边读边思考、批注阅读感受与体会、读出自己的疑问并写在书本上……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速读、略读、选读、精读……老师可以制作阅读卡,让学生根据卡上的内容完成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领学生阅读外国文
学名著
引领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
孔国平(以下简称“孔”):翻开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便有了一种窃喜。

第四组“外国名著名篇”中这些跨越了时空仍然璀璨的作品,犹如巨人的肩膀,可以托起孩子,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在这组课文里,孩子们既能与文学大师进行交流,又能了解不同国家的多样文化,真是一举多得。

郎明仙(以下简称“郎”):“外国名著名篇”的编排思路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

目的就是引导孩子们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读书视野,得到经典文化精华的滋养。

孔:常听人说,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的内涵,人们每重复它一次都能从中发现有用的东西。

一篇名著,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滋味隽永,这就是经典与平庸作品的区别。

教材这样安排,大概也有引领孩子“亲近经典”的意图吧。

郎:确实如此。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除了兴趣以外,读什么书也是有讲究的。

经典作品,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确实具有感染读者的潜在力量。

余秋雨说:“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找一些名著来垫底。

”另一位外国作家则干脆把没读过名著的人比喻为“精神上的残疾人”。

朱光潜先生还有一个有趣的比喻:就像人喝酒,一生都在喝坏酒,不会觉得酒的坏,喝过一些好酒以后,坏酒一进口就不对味。

阅读的品位也是如此。

孔:可是遗憾的是,明知道哪些是名著,但不见得会去读。

一般的名著都篇幅较长,孩子们望而生畏,再加上经典名著所写内容离现代生活比较遥远,学生们不太容易领会其中的深意。

不像看电视、上网或读些动漫书等来得轻松有趣,富有刺激。

今天这个时代,孩子们不喜欢读经典名著是客观现实,不知道如何才能引领孩子一起跨越从“快餐式阅读”到“经典名著阅读”这道鸿沟?
郎: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很多名著本身就是充满情趣的。

像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也是个孩子,和我们的小读者有着相近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也和很多孩子一样,聪明、顽皮、淘气。

读着汤姆的故事,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进去,和主人公一起时时感受到“那种奇怪而悦人的震撼”,甚至会羡慕汤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经历。

马克·吐温自己也说过:“这本小说中的冒险故事确曾发生过。

其中,有一两件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另外一些都是我少年时的同学们的。

汤姆和哈克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取材于生活。


孔:兴趣的培养,首先是要去读。

就像学游泳,须得自己下水,亲身体验一回。

不仅让孩子们读,教师自己也读,不仅读它里面讲述的故事,也看它是怎样借着巧妙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教师和学生有了共同的阅读经历,在情感和趣味上就会亲近起来,也更有利于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郎:品尝到阅读的乐趣,是编排这组课文的首要目的,我认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也就是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

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独特的形式,一是列为“略读课文”,内容上只要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致理解
就可以了,方法上则更为放手;二是采用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这在中国现代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也是一种创新。

孔:这样的形式,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

那么,实际教学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把握呢?
郎:既然是略读课文,就不能把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

课文这种“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编排,是独具匠心的。

孩子们既可以在“梗概”中了解作品的全貌,获得原初的感觉和冲动,又可以在“精彩片段”中品尝作品的语言魅力。

文学阅读的两大要义,都得以体现。

所以,教学的时候,“梗概”部分,重在“了解”;“精彩片段”部分,重在“品尝”。

孔:那么,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部分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呢?
郎:我认为至少应该了解这三方面的内容: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汤姆哪些冒险的经历?这部小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

这时候的体验还是粗浅的、漫不经心的,还是远观“森林”的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是这个体验又是极其宝贵的,它直接引起孩子“作品是否吸引人”的感觉,决定了孩子进一步阅读的动力程度。

可以说,学生从“没有体验”到“有所体验”,是第一个跨越。

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就是通过“精彩片段”的品尝,让学生从“有所体验”到“深入体验”。

这种“品尝”需要细致一点,不宜囫囵吞枣。

我赞同朱熹的说法:“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通过专心
的阅读,把握精髓。

孔:这个“精髓”究竟指什么?能不能具体展开来讲?
郎: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来讲,我们阅读“精彩片段”,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要找到“精彩片段”与“梗概”的“焊接点”,看看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

整部小说就像一条项链,片段仅仅是其中的一颗珠子,珠子单看或许很美,但远远比不上整条项链所散发的迷人魅力,而且,找到了这个结合点,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了。

第二,要从看似平凡的不经意之处,发现作品的奥妙和奇崛。

比如,你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哪些地方令你产生了疑问?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你认为最精彩?对汤姆这个人物,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一方面要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阅读期待与作品现实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初步领略艺术家创作的匠心,就如丹纳所言,“作家搀着我们的手”,去深入体验。

孔:我忽然想起一点来,也许容易被忽略。

这部作品是小说,小说有四个基本要素:人物、情节、细节、环境,把握了这四个要素,也就大抵把握了整部小说。

而教材编排“梗概”和“精彩片段”,可能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通过“梗概”让学生认识作品的基本内容,通过“精彩片段”让学生认识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些内容的。

郎:你说得对。

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语也很重要。

“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直接指向“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导读。

“这是我了解到的马克·吐温的名字的由来:水深12英尺,轮船可以安全通过。

”指向的是
了解作者的意识引领。

“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

”指向的是读整本书的兴趣激发。

汤姆刷墙有趣在哪里?情不自禁地想要去读一读。

读了以后才知道,汤姆是被罚粉刷围墙,但他竟施出计策,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恍然大悟后会产生更强烈的阅读欲望。

孔:我自己也读了这部小说。

小说中的汤姆很顽皮,做了许多令人捧腹的事。

顽皮之余,汤姆居然还和哈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

汤姆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其实,孩子的顽皮恰是童真和童趣。

郎:是啊,这种童真过了孩童时代就很难再寻,能让我们找到的,也就只有一点点偶尔才会想起的甜蜜回忆。

谁没有在小时候做过一件半件傻事?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苦难再多,回想起来你也会觉得温馨。

所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不但孩子爱读,大人也爱读,马克·吐温自己也说,阅读这部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用卢梭的话说,使学生喜欢是教材应有的品质。

一部好的作品,应当是让学生喜爱的,也应当是能让学生受益的。

孔:我们的教学,到这里是不是可以画一个句号了?
郎:它可以是句号,但更应该是省略号。

我从自己的阅读经历中发现,描写顽童和淘气包的作品是儿童文学一个重要的主题。

《长袜子皮皮》《淘气包艾米尔》《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以顽童为主人公的作品已经成了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名著。

老师们也可以把它们推荐给孩子阅读,从一部
作品拓展到一个系列,孩子们的阅读视野会更宽泛。

“书页捕捉住了流动的思维和言语。

”优秀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每个人都只是在路上,谁也不能说自己已经达到了阅读的终点。

如果我们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乐趣,进而产生阅读的渴望,在阅读的过程中习得一点方法,那么,就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