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沉浮实验报告doc
浮沉子实验报告
浮沉子实验报告篇一:浮沉子实验报告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制作人:甘胜军(XX130168)、张萍萍(XX130113)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
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
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
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
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
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自制沉浮仪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 掌握自制沉浮仪的制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物体沉浮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量。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
三、实验器材1. 空矿泉水瓶1个2. 橡皮筋1条3. 水彩笔1盒4. 玻璃管1根5. 水若干6. 铅笔1支四、实验步骤1. 将空矿泉水瓶洗净,用橡皮筋将玻璃管固定在瓶盖上,使其露出瓶盖部分。
2. 用水彩笔在矿泉水瓶上标记刻度,以便观察液面变化。
3. 将矿泉水瓶装满水,使液面达到刻度处。
4. 将铅笔放入玻璃管中,观察铅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5. 逐渐向矿泉水瓶中添加不同密度的物质(如盐、糖等),观察铅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变化。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物体沉浮的条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矿泉水瓶装满水,铅笔放入玻璃管中,观察到铅笔在水中悬浮。
2. 实验二:向矿泉水瓶中添加盐,观察到铅笔逐渐下沉。
3. 实验三:继续向矿泉水瓶中添加盐,观察到铅笔在某一刻度处悬浮。
4. 实验四:继续向矿泉水瓶中添加盐,观察到铅笔再次下沉。
六、实验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重量有关。
2. 物体的沉浮与其密度有关,密度小于液体的物体会上浮,密度大于液体的物体会下沉。
3. 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液体的密度来观察物体沉浮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物体沉浮的条件。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轨迹,了解物体沉浮的动态过程。
3. 通过自制沉浮仪,我们可以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了解船的浮力原理、判断物质的密度等。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自制沉浮仪,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物体沉浮的原理,掌握了自制沉浮仪的制作方法,并验证了物体沉浮的条件。
沉浮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沉浮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者:____一、实验目的1. 理解物体沉浮的条件。
2. 掌握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实验方法。
3. 分析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二、实验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是由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决定的。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浮起。
此外,物体的形状、表面粗糙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其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
三、实验器材1. 透明玻璃容器2. 烧杯3. 水和酒精4. 物体(如铁块、塑料块、木块等)5. 电子秤6. 量筒7.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容器、烧杯、物体等干净、无水滴。
2. 用电子秤称量每个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3. 将适量的水和酒精分别倒入两个透明玻璃容器中,调整液面高度一致。
4. 将物体依次放入水中和酒精中,观察物体的沉浮状态。
5. 记录物体在水和酒精中的沉浮时间。
6. 使用量筒测量物体在水中的体积,记录数据。
7. 重复步骤4-6,观察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五、实验数据1. 物体A(铁块):- 质量:100g- 水中沉浮时间:10秒- 水中体积:50cm³- 酒精中沉浮时间:5秒2. 物体B(塑料块):- 质量:50g- 水中沉浮时间:15秒- 水中体积:30cm³- 酒精中沉浮时间:10秒3. 物体C(木块):- 质量:70g- 水中沉浮时间:20秒- 水中体积:40cm³- 酒精中沉浮时间:8秒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体A(铁块)在水中沉浮时间较长,说明其密度大于水,故下沉;在酒精中沉浮时间较短,说明其密度小于酒精,故浮起。
2. 物体B(塑料块)在水中沉浮时间较长,说明其密度大于水,故下沉;在酒精中沉浮时间较短,说明其密度小于酒精,故浮起。
3. 物体C(木块)在水中沉浮时间较长,说明其密度大于水,故下沉;在酒精中沉浮时间较短,说明其密度小于酒精,故浮起。
物体的沉浮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 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 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实验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主要取决于物体与液体之间的密度关系。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浮力是指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向上的作用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三、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透明塑料瓶3. 水槽4. 铅笔5. 水泥块6. 橡皮泥7. 砝码8. 秒表9. 量筒10.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水槽装满水,调节水温至室温。
2. 将透明塑料瓶装满水,用铅笔在瓶身上标记水位。
3. 将水泥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水泥块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4. 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5. 将砝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砝码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6. 改变水的温度,重复步骤3、4、5,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7. 将物体放入水中,用秒表测量物体上浮或下沉所需时间,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泥块:在常温下,水泥块下沉。
当水温升高时,水泥块下沉速度减慢;水温继续升高,水泥块开始上浮。
2. 橡皮泥:橡皮泥在水中可以捏成不同形状,其沉浮情况与形状无关。
在常温下,橡皮泥下沉;当水温升高时,橡皮泥下沉速度减慢;水温继续升高,橡皮泥开始上浮。
3. 砝码:在常温下,砝码下沉。
当水温升高时,砝码下沉速度减慢;水温继续升高,砝码开始上浮。
4. 温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水温升高,液体密度减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增大,导致物体上浮。
六、实验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2. 水温升高,液体密度减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增大,导致物体上浮。
3.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科学活动沉浮实验报告
科学活动沉浮实验报告实验介绍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情况,了解物体密度与沉浮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材料1. 水槽2. 不同物体(如石块、铁块、塑料球、木块等)3. 天平4. 定量瓶5. 游标卡尺实验步骤1. 将水槽放置在水平台上,注入适量清水。
2. 使用天平将不同物体的质量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3.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物体的尺寸,包括长、宽、高,并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4. 将各个物体依次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实验中我们选取了石块、铁块、塑料球和木块进行观察。
下面是实验结果的总结:物体质量(g)长(cm)宽(cm)高(cm)体积(cm³)沉浮情况-石块100 5 4 6 120沉没铁块200 3 3 3 27沉没塑料球50 2 2 2 8浮起木块150 4 4 4 64浮起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石块和铁块都是沉浸在水中的,而塑料球和木块则浮在水面上。
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会沉没在液体中;2.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3. 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时,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
阿基米德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入液体中的液体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
浮力会与物体的重力对抗,当浮力大于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上。
本次实验中,石块和铁块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所以它们会沉没在液体中;而塑料球和木块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所以它们会浮在液体表面上。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包括仪器误差、测量误差和观察误差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尽量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此外,还可以使用更精密的仪器和更准确的测量方法来提高实验的精度。
实验应用本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浮力和沉没规律,并且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设计船只和潜水艇时,需要考虑它们的密度和体积,以确保它们能够浮在水面上或者潜入水下。
纸船的沉浮实验报告
纸船的沉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的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2. 探究纸船的沉浮原理;3. 理解各种因素对纸船浮力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1. 玻璃容器2. 水3. 尺子4. 天平5.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纸片三、实验原理纸船的浮沉问题是由浮力和纸船自身重力共同决定的。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物体排除的液体的重量。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越大,排斥的液体越多,浮力也就越大。
正因为有浮力的存在,物体才可能浮在液体上。
四、实验步骤1. 在玻璃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2. 选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纸片制作纸船;3. 在天平上将制作好的纸船称重,并记录其质量;4. 将纸船小心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现象,并记录;5. 若纸船沉没,可以逐渐在纸船上加一些纸片,继续观察其沉浮现象;6. 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可以对纸船的稳定沉浮状态有更深入的了解;7. 将实验数据整理并分析。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实验数据记录表试验编号纸船重量(g)纸船面积(cm²)浸没深度(cm)状态1 5.1 12 5沉没2 5.1 12 3悬浮3 8.2 25 7沉没4 8.2 25 5悬浮5 10.6 20 9沉没6 10.6 20 7沉没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纸船的沉浮状态与纸船重量、面积以及浸没深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以下规律:1. 当纸船的重量增加时,纸船更容易沉没;2. 纸船的面积增大时,其浮力也相应增大,更容易实现悬浮状态;3. 浸没深度增加时,纸船更有可能沉没。
因此,纸船在水中的沉浮与纸船的密度有关。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纸船稳定浮在水中的条件:纸船的密度要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明白了物体的浮沉问题与浮力和物体自身重力有关,掌握了浮力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了纸船的沉浮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纸船的沉浮状态与纸船的重量、面积以及浸没的深度有关。
科学实验报告_共10篇 .doc
★科学实验报告_共10篇范文一: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水气球的沉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水气球在不同条件下(如气球内气体种类、气球大小、液体密度等)的沉浮现象。
2. 分析影响水气球沉浮的主要因素。
3. 深入理解浮力、重力及液体密度等物理概念。
二、实验原理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重量。
若浮力大于物体自身重力,物体将上浮;若浮力小于物体自身重力,物体将下沉;若浮力等于物体自身重力,物体将悬浮。
三、实验材料1. 气球若干个2. 空气、氦气、二氧化碳等不同气体3. 水槽4. 量筒5. 保鲜膜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气球吹足气,用保鲜膜封口,确保气球内气体不泄漏。
(2)将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记录初始液体体积。
2. 实验一:不同气体对水气球沉浮的影响(1)将气球分别充满空气、氦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封口。
(2)将气球依次放入水槽中,观察并记录水气球沉浮现象。
(3)重复实验,验证实验结果。
3. 实验二:气球大小对沉浮的影响(1)选取不同大小的气球,分别充满空气,封口。
(2)将气球依次放入水槽中,观察并记录水气球沉浮现象。
(3)重复实验,验证实验结果。
4. 实验三:液体密度对水气球沉浮的影响(1)将气球充满空气,封口。
(2)分别将气球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如盐水、糖水等)中,观察并记录水气球沉浮现象。
(3)重复实验,验证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不同气体对水气球沉浮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充满氦气的气球上浮,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下沉,充满空气的气球悬浮。
这表明气体密度对水气球沉浮有显著影响。
2. 实验二:气球大小对沉浮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大号气球上浮,小号气球下沉。
这表明气球大小与沉浮无关,而是与气球内气体密度有关。
3. 实验三:液体密度对水气球沉浮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水气球下沉;在密度较小的液体中,水气球上浮。
这表明液体密度对水气球沉浮有显著影响。
六、实验结论1. 气体密度是影响水气球沉浮的主要因素,密度越大,水气球下沉;密度越小,水气球上浮。
简单的沉浮实验报告
简单的沉浮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密度与浮力的关系,通过沉浮实验验证浮力原理。
2. 实验器材与药材2.1 实验器材- 容器- 去皮鸡蛋- 一杯水- 盐2.2 实验药材- 盐3. 实验原理根据物体的浸没与浮起规律,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由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差值决定,浮起的原理是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物体自重。
4.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容器,将容器中填满水。
2. 放入一个去皮鸡蛋,观察鸡蛋的行为。
鸡蛋会沉下去。
3. 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4. 继续观察鸡蛋的行为。
鸡蛋逐渐浮起。
5. 将盐水倒掉,再次加入新的盐水。
6. 这次加入更多的盐,搅拌均匀。
7. 把鸡蛋放在盐水中,观察鸡蛋的行为。
鸡蛋能够浮在水中。
5.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不同浓度的盐水实验,观察到鸡蛋的浸没与浮起规律。
在普通水中,由于鸡蛋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鸡蛋会沉入水中;而在盐水中,由于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会漂浮在盐水的表面。
6. 实验结论在液体中,物体浮沉的原理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有关。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会沉入液体中;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会漂浮在液体表面。
7.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浮力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我们可以改变物体的浸没与浮起状态,这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供了启示。
这次实验让我更加理解了浮力原理的应用,也提高了我对密度和浮力的认识。
8. 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物体进行沉浮实验,观察它们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解释它们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
3. 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了解不同形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
通过以上实验拓展,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浮力原理,增加对物体浮沉规律的了解。
沉浮子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二、实验日期2014年9月4日三、实验材料1.玻璃杯2.食盐3.鸡蛋4.茶勺5.筷子四、实验过程1.取出玻璃杯,倒入自来水(就是淡水),水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2.将鸡蛋放入淡水中;鸡蛋很快沉入水底: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3大茶勺食盐;4.拿筷子在杯中快速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5.将鸡蛋放入刚刚搅拌好的盐水中;6 .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五、实验结论:1.清水的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2.盐水的浮力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六、理论基础(摘自科学网):把生鸡蛋放在淡水中,它会下沉,因为鸡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
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实验名称沉与浮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篇三: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1课、吹泡泡液体的配制方法一:用泡好的热茶水滤掉茶叶后加入一些白砂糖,搅匀之后滴入一些洗洁精,搅匀后冷却。
这种水用来吹泡泡非常好,因为白砂糖能增加泡泡的张力,所以泡泡能吹得很大,而且对学生的刺激也会小一些。
方法二:吹泡泡的最佳配方为:2份洗涤剂、6份水、1——4份甘油。
因为,泡泡破了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因此要在溶液中加入具有吸水性的吸湿剂,防止水的蒸发,甘油就是这种物质。
2课、观察和识别植物的方法观察项目: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观察要点:1.根:根的形状,直根系、须根系。
2.茎: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茎的形状;(圆形、方形、三棱形)3.叶:形状、边缘、叶脉、颜色等。
4.花:颜色、花瓣数量、雄蕊、雌蕊。
5.果实:形状、有无果实、味道、颜色等。
6.种子: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3课用一个手指能否阻止坐在椅子上的同学站起来实验要求: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
另一个同学用手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科学活动沉浮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沉浮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沉浮现象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我们组织了本次科学活动——沉浮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沉浮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2.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沉浮现象的规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器材1. 水盆(大、中、小号各一个)2. 铅笔、橡皮、塑料瓶、铁钉、棉花、泡沫塑料等物品3. 量筒4. 记录本、笔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实验器材准备好,并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2. 观察沉浮现象:将不同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沉浮情况。
3. 分析沉浮原因:结合实验现象,分析不同物品沉浮的原因。
4. 探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5. 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回答相关问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1)铅笔、橡皮、铁钉等物品放入水中,均沉入水底。
(2)塑料瓶、棉花、泡沫塑料等物品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2. 沉浮原因分析:(1)沉入水底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重力大于浮力,导致它们沉入水底。
(2)浮在水面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或者它们具有一定的空心结构,使得浮力大于重力,导致它们浮在水面上。
3. 浮力与重力的关系:(1)当物体浮在水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
(2)当物体沉入水底时,重力大于浮力。
六、实验结论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沉入水底,密度小于水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2. 浮力与重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浮在水面上;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沉入水底。
3.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沉浮现象的原理,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沉浮现象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沉浮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会沉浮的气球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气球在水中沉浮的条件。
2. 探究不同气体密度对气球沉浮的影响。
3. 学习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三、实验原理1. 物体的沉浮条件:当物体浸入液体时,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则物体上浮;若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则物体下沉;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则物体悬浮。
2.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其中F浮为浮力,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四、实验器材1. 气球一个2. 烧杯一个(可用杯子代替)3. 玻璃棒一根(可用筷子代替)4. 食盐若干克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取出烧杯,放入水,不要灌满,距杯口差不多5厘米—10厘米,取出若干克食盐,放入烧杯,再用玻璃棒搅匀,搅1-3分钟,直至试验完群融化于杯中。
2. 吹气球:拿出气球,吹足气,打好结,确保不会漏气。
3. 实验开始:a. 把吹好气的气球放入水中,观察气球是否沉下去。
b. 放出三分之一的气,再打好结,再次放入水中,观察气球呈现出半沉半浮的状态。
c. 再放出若干等气,打好结,再次放入水中,观察气球沉入水中但没完全沉落。
d. 最后一步,把气球里的气完全放出,再打好结,放入水中,观察气球一条直线的快速沉落到烧杯底部。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气球吹足气时,在水面上漂浮起来,证实了一开始的猜想。
2. 放掉三分之一的气后,气球稍沉下去一点,符合预期。
3. 再放一些气,气球会沉下去,符合预期。
4. 最后放光气,气球则沉落水底,符合预期。
七、实验结论1. 如果气球足够大,那么一开始它会浮在水面上。
2. 随着气体的放出,气球体积减小了,导致气球受到的浮力减小,最终沉入水底。
3. 本实验验证了物体的沉浮条件: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气体泄漏造成窒息。
2. 在放入气球时,要轻柔地放入水中,以免破坏实验效果。
生熟鸡蛋的沉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鸡蛋和熟鸡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2. 探究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密度差异。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体浮沉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取决于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相对大小。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上浮;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悬浮。
三、实验器材1. 生鸡蛋 2个2. 熟鸡蛋 2个3. 容器(如烧杯)4. 清水5. 计时器6. 量筒(可选)7. 滤纸(可选)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别放入容器中。
2. 向容器中加入清水,使鸡蛋完全浸没在水中。
3. 观察并记录生鸡蛋和熟鸡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4. 如果需要,使用量筒测量鸡蛋的体积。
5. 将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别取出,用滤纸擦干水分。
6. 重复步骤1-5,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生鸡蛋:在实验过程中,生鸡蛋在水中下沉,且下沉速度较快。
(2)熟鸡蛋:在实验过程中,熟鸡蛋在水中上浮,且上浮速度较慢。
2. 分析:(1)生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生鸡蛋在水中下沉。
(2)熟鸡蛋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熟鸡蛋在水中上浮。
(3)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密度差异导致了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不同。
六、实验结论1. 生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在水中下沉。
2. 熟鸡蛋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在水中上浮。
3. 通过本实验,我们加深了对物体浮沉原理的理解,了解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密度差异。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鸡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以便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2. 实验结束后,及时将鸡蛋取出,并用滤纸擦干水分,以免影响下次实验。
3.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水溅入眼睛或口中。
八、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如盐水、酒精等)进行实验,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可以探究不同形状、大小的鸡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以及鸡蛋密度与浮沉速度之间的关系。
浮沉条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2. 探究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即:F浮= ρ液gV排F重= ρ物gV物其中,F浮为浮力,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F重为重力,ρ物为物体密度,V物为物体体积。
当F浮 > F重时,物体上浮;当F浮 < F重时,物体下沉;当F浮 = F重时,物体悬浮。
三、实验器材1. 铝制船模1个;2. 烧杯1个;3. 砝码1个;4. 水槽1个;5. 漏斗1个;6. 量筒1个;7. 滤纸1张;8. 计时器1个;9. 实验记录表1张。
四、实验步骤1. 在水槽中注入适量的水,确保船模能够悬浮在水面;2. 将铝制船模放入水槽中,观察其浮沉状态;3. 记录船模在水面上的浮沉状态,并计算其浮力F浮和重力F重;4. 改变船模的装载物,使船模逐渐下沉;5. 当船模下沉至水底时,记录船模的浮力F浮和重力F重;6. 改变船模的装载物,使船模逐渐上浮;7. 当船模上浮至水面时,记录船模的浮力F浮和重力F重;8. 对比不同装载物下船模的浮沉状态,分析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9.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船模装载物较轻时,船模能够悬浮在水面,此时F浮 = F重;2. 当船模装载物逐渐加重时,船模下沉至水底,此时F浮 < F重;3. 当船模装载物逐渐减轻时,船模上浮至水面,此时F浮 > F重;4. 通过对比不同装载物下船模的浮沉状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物体的浮沉状态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3)当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铝制船模在不同装载物下的浮沉状态,使学生了解了浮力的基本原理和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
沉浮实验实验报告
沉浮实验实验报告1. 引言沉浮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通过将物体放入液体中观察其浮力和沉没情况来探究物体的密度和浮力等概念。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和沉没情况,分析物体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并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包括:•理解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浮力的概念;•掌握通过沉浮实验测量物体密度和浮力的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如下:•不同质量和形状的物体;•单块尺寸适合容纳被测试物体的容器;•液体(如水、酒精等);•电子秤。
4. 实验原理4.1 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施加的压强不均匀引起的。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排出的重量,即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除的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4.2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描述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和物体在液体中排除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于被排除的液体的重量,即浮力的大小等于所受重力的大小。
5. 实验步骤5.1 准备工作1.准备所需的不同质量和形状的物体,记录它们的质量和体积;2.准备容纳被测试物体的容器,并在容器上刻度以便测量被排除的液体的体积;3.准备液体用于实验,并记录液体的种类和密度。
5.2 进行实验1.将容器放在平稳的水平面上;2.使用电子秤测量出一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3.将物体放入容器中,记录液体的初始高度;4.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并记录液体的最终高度;5.根据液体的初始和最终高度,计算出物体排除的液体的体积;6.根据物体的质量和排除的液体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7.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不同物体和液体进行实验。
6.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的实验数据表格:物体液体物体质量(g)初始液体高度(cm)最终液体高度(cm)排除液体体积(cm³)物体密度(g/cm³)物体1水50 10 8 20 2.5物体2 酒精30 12 9 27 1.11物体3水70 15 7 42 1.67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物体的密度与排除液体的体积成正比,物体的质量与排除液体的体积成反比;2.不同物体在相同液体中的密度有所不同,表明密度是物体固有的性质;3.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密度也有所不同,表明液体对物体密度的测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沉浮的变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沉浮的条件;2. 探究不同密度、形状、体积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3. 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与物体的密度、形状、体积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器材1. 透明容器;2. 水和酒精;3. 不同密度、形状、体积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块等);4. 电子秤;5. 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 将透明容器清洗干净,并盛满水;2. 分别测量不同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并记录下来;3. 将物体分别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4. 将物体分别浸入酒精中,观察并记录物体在酒精中的沉浮情况;5. 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排水体积,并计算物体的密度;6.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五、实验数据1. 物体A(木块)的质量:50g,排水体积:100cm³;2. 物体B(铁块)的质量:100g,排水体积:50cm³;3. 物体C(塑料块)的质量:80g,排水体积:60cm³。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体A在水中漂浮,说明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2. 物体B在水中下沉,说明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3. 物体C在水中悬浮,说明其密度等于水的密度;4. 物体A在酒精中下沉,说明其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5. 物体B在酒精中漂浮,说明其密度小于酒精的密度;6. 物体C在酒精中悬浮,说明其密度等于酒精的密度。
七、结论1.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形状、体积等因素有关;2.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3.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漂浮;4. 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下沉;5. 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悬浮。
八、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与物体的密度、形状、体积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沉浮现象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沉浮现象是指物体在流体中因密度差异而发生的上浮和下沉现象。
这一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沉浮现象的规律,我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沉浮现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二、沉浮现象的基本原理1.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流体重量。
2. 密度: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体积有关,密度越大,物体越容易下沉;密度越小,物体越容易上浮。
3. 重力: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有关,重力越大,物体越容易下沉。
4. 浮力与重力平衡:当物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三、沉浮现象的分类1. 完全沉浮:物体完全沉入流体中,如石头、铁块等。
2. 部分沉浮:物体部分沉入流体中,如木块、塑料等。
3. 悬浮:物体在流体中保持静止状态,如油滴、水滴等。
四、沉浮现象的影响因素1. 物体密度:物体密度越大,越容易下沉;密度越小,越容易上浮。
2. 流体密度:流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越容易上浮。
3. 物体形状: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在流体中的稳定性,如流线型物体更容易上浮。
4. 流体速度:流体速度越快,物体所受浮力越小,越容易下沉。
五、沉浮现象的应用1. 船舶:船舶利用浮力原理,通过调整船体密度实现航行。
2. 防水材料:利用沉浮原理,设计出防水性能良好的材料。
3. 水下作业:沉浮现象在水下作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潜水艇、水下机器人等。
4. 环保:利用沉浮现象,设计出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六、结论通过对沉浮现象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沉浮现象的原理、分类、影响因素和应用。
沉浮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沉浮现象的规律,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七、建议1. 加强沉浮现象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2. 深入研究沉浮现象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3. 开展国际合作,共同研究沉浮现象的规律,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物体的沉浮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条件。
2. 掌握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使物体浮起或下沉。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三、实验器材1. 钩码若干2. 橡皮筋若干3. 尺子一把4. 水槽一个5. 水6.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水槽装满水。
2. 用橡皮筋将钩码挂在尺子的一端,将尺子放入水中,测量钩码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长度。
3. 记录钩码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长度,并计算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4. 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2和3,观察浮力与钩码个数的关系。
5. 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步骤2和3,观察浮力与钩码质量的关系。
6. 改变水的密度,重复步骤2和3,观察浮力与水的密度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其个数成正比。
即钩码个数越多,浮力越大。
2. 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即钩码质量越大,浮力越大。
3. 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水的密度成正比。
即水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六、实验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个数和水的密度有关。
2. 阿基米德原理成立,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钩码在水中静止,避免浮力受其他因素影响。
2. 测量钩码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长度时,尽量减少误差。
3. 实验数据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质量和水的密度,验证了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个数和水的密度有关,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浮力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改变物体的沉浮 文档
改变物体的沉浮诸城密州街道大华小学林娜一、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实验一:观察浮沉子在水中的沉与浮实验材料:自制的浮沉子模型实验步骤:1.浮沉子浮在水面上。
2.用手挤压塑料瓶,浮沉子慢慢沉入水中。
猜想:物体有时浮在水面上,有时沉入水中,猜测有办法改变物体的沉浮,有什么办法呢?二、探究新知(一)探究使物体下沉的办法实验二:探究使玻璃瓶下沉的办法实验材料:玻璃瓶、石子、水槽实验步骤:1.把空玻璃瓶放入水中,瓶子浮在水面上。
2.从水中拿出空瓶,往瓶子里装满石子。
3.再次将瓶子放入水中,发现瓶子沉入水中。
实验结论:给物体附着下沉的物体,可以使物体下沉。
实验三:探究使橡皮泥下沉的办法实验材料:橡皮泥、水槽实验步骤:1.将橡皮泥捏成碗(船形)。
2.放入水中,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3.取出橡皮泥,捏成团。
4.再次将橡皮泥放入水中,发现橡皮泥沉入水中。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物体下沉。
(二)探究使物体上浮的办法实验四:探究使钉子上浮的办法实验材料:塑料泡沫、钉子、水槽实验步骤:1. 将钉子放入水中,发现钉子沉入水中。
2.取出钉子,将钉子扎在塑料泡沫上,再次将钉子和塑料泡沫放入水中,发现钉子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给物体附着上浮的物体,可以使物体上浮。
实验五:探究使空牙膏皮上浮的办法实验材料:空牙膏皮、水槽实验步骤:1.将空牙膏皮放入水中,发现空牙膏皮沉入水中。
2.取出空牙膏皮,捏成碗(船形)。
3.再次将空牙膏皮放入水中,空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物体上浮。
实验六:探究使鸡蛋上浮的办法实验材料:鸡蛋、食盐、玻璃棒、水槽实验步骤:1.将鸡蛋轻轻浸入水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沉入水中。
2.取出鸡蛋,往水中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溶解。
3再次将鸡蛋.放入盐水中,发现鸡蛋浮在水中。
实验结论:改变液体的比重,可以改变物体沉浮。
以上实验告诉我们: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沉或浮的物体、改变液体的比重。
水沉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如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密切相关。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上浮;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下沉。
三、实验材料1. 物体: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等。
2. 液体:清水、盐水、白醋等。
3. 实验器材:水槽、尺子、橡皮筋、钩码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a. 准备实验材料:小石块、清水、盐水。
b. 将小石块分别放入清水和盐水中,观察现象。
c.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2. 实验二:探究物体形状与沉浮的关系a. 准备实验材料: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橡皮、清水。
b. 将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橡皮分别放入清水中,观察现象。
c.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3. 实验三:探究液体密度与沉浮的关系a. 准备实验材料:苹果、清水、盐水、白醋。
b. 将苹果分别放入清水、盐水和白醋中,观察现象。
c.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4. 实验四:探究物体质量与沉浮的关系a. 准备实验材料:小石块、橡皮筋、钩码、清水。
b. 将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
c. 将钩码放入水中,再次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d. 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分析原因。
五、实验现象1. 在清水中,小石块下沉,而在盐水中,小石块上浮。
2. 在清水中,回形针下沉,蜡烛上浮,带盖空瓶漂浮,橡皮下沉。
3. 在清水中,苹果下沉;在盐水中,苹果上浮;在白醋中,苹果下沉。
4. 同一个钩码,在水顺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六、实验结论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密切相关。
2. 形状、质量等因素也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3. 液体密度越大,物体越容易上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篇一:物体沉浮实验报告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盐水图三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现象和结论: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
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3、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
实验名称: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实验目的: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
实验步骤: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4、把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一组物体按大小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按大小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6、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我们的结论现象和结论: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也可以这样说: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备注:若没有相关的配套材料,可用一个带盖的小瓶子和沙子来做第一个实验,用天平称量出相同重量的几个物体做第二个实验。
实验名称:4、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会用烧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橡皮泥、烧杯、水实验步骤:1、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
2、把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预测沉浮,再放入水中观察,记录沉浮状态和排开的水量。
3、把同样体积的橡皮泥做成其他的实心形状,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预测沉浮后再实验观察,记录排开的水量。
4、用同样体积的橡皮泥作成其他的形状(船形、饺子形、乒乓球形、盒子形等),尝试让马铃薯浮起来,记录排开的水量。
5、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只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改变排开的水量,橡皮泥在水水中是浮的。
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备注:1、实验用的橡皮泥建议用防水性能较好的工业橡皮泥,真的要用一般的彩泥建议分别用一种颜色制作一种形状。
2、烧杯的刻度不容易准确的观察排开的水量,可以贴一张打印好的小刻度纸。
实验名称:5、橡皮泥造的船装载量有多大实验目的:1、知道相同体积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排开的水量。
3、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实验器材:橡皮泥、垫圈、水槽实验步骤:1、讨论造船方案,怎样尽可以让自己的小船载重量大。
2、提供相同体积的橡皮泥,分组实验。
3、进行组际比赛,记录各小船的载重量。
4、总结概括载重比赛中的科学原理。
现象和结论:相同体积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备注:1、载重量的多少不仅和排开的水量有关,还与船体牢固、摆放垫圈手法有直接关系。
2、实验中排开的水量比较难测量,故实验记录不作要求。
实验名称:6、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目的:1、知道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能运用浮力和重力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实验器材:大块泡沫块、水槽、弹簧秤、带吸盘的小滑轮、细线实验步骤:1、用弹簧秤测量大块泡沫块的重量。
2、在烧杯里加入200毫升的水,按书本13面的实验图组装好测量装臵。
3、测出泡沫块小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4、测出泡沫块大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5、测出泡沫块全部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6、整理分析数据,概括结论。
现象和结论:泡沫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或:泡沫块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备注:1、这一实验中排开的水量差别是很明显的,但不好测量,故略去这一内容。
2、泡沫块的大小要合适,太小数据对比不明显。
3、由于泡沫块过轻,用普通弹簧秤基本上测量不出自重,用木块做这一实验效果更好。
实验名称:6、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目的:1、知道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知道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不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泡沫块、水槽、弹簧秤、带吸盘的小滑轮、细线实验步骤:1、利用“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装臵继续进行实验。
2、先测量大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
3、测量中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
4、测量小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
5、分析实验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越大。
备注:1、这一实验中排开的水量差别是很明显的,但不好测量,故略去这一内容。
2、泡沫块的大小对比要明显。
3、由于泡沫块过轻,用普通弹簧秤测量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块都显示不出自重,故建议用木块做这一实验,效果更好。
木块比泡沫要好一些,但实验室的测力计也很难测出一块适合做这个实验的木块自重。
这里有一个矛盾,要能测出自重,木块要大,大了,容器也要求大,有刻度的大容器实验室找不到。
实验名称:7、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实验目的:1、知道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能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画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下沉的原因。
实验器材:水槽、弹簧秤、大块橡皮(或钩码)、细线实验步骤:1、测量大块橡皮在空气中的重力。
2、测量大块橡皮小部分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3、测量大块橡皮大部分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4、测量大块橡皮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5、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备注:1、橡皮自重一项不放在表格中,以免学生误解。
2、要让学生明白上浮和下沉物体浮力的不同计算方法: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重力-拉力,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重力+拉力。
实验名称:8、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实验类别:演示实验+体验实验实验器材: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各一杯分别标上序号,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
实验步骤:1、教师演示,把马铃薯分别放入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中,观察沉浮。
2、学生猜测马铃薯时沉时浮的原因。
3、学生分组选一种液体做滴液加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讨论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沉浮状态不同。
有许多液体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备注:1、准备不同的液体,比如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很有意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让马铃薯浮起来的不一定是盐水。
2、可在此强调酒精灯的规范使用。
实验名称:9、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实验目的: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实验器材:盐、烧杯、马铃薯、玻璃棒、不锈钢调羹实验步骤:1、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把马铃薯放入观察沉浮。
2、放入一平勺的盐,搅拌至溶解,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3、重复第2个步骤,继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直至马铃薯浮起来。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备注:一平勺盐的测量方法是先用不锈钢调羹舀满盐,再用尺子在刮过实验名称:10、测量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实验目的: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等实验步骤:1、测出钩码在空气的重力。
2、分别测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的重力。
3、计算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备注:1、注意弹簧秤的调0。
2、浓盐水、浓糖水的浓度要大些,使实验对比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