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
篇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3、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

认识ai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ai”的四个声调。

3、能正确拼读、书写音节。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

教学重点:学会“ai”的四个声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卡片,读字母:“a、o、e、i、u、”。

2.教师谈话: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23个声母朋友和6个单韵母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复韵母朋友好吗?那么什么是复韵母呢?请大家看黑板:板书:ai
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

二、看图学习复韵母ai的音形
(一)学习复韵母ai的音形
1、学习“ai”的音
(1)请2个同学到前边来,让他们挨得很近。

问:你们发现什么了?
(2)出示图:“ai ”
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也背靠背地挨在一起。

那么这个字母怎么读呢?自己试试?
(3)指名读“ai”。

教师结合学生发音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发“ai”音时,先张大嘴巴发“a”的音,口形由大变小很快滑向“i”,“a”读得重,“i”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气读成“ai”。

(4)教师讲后范读,学生继续体会发音方法。

(5)采取个别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练习,达到读准音。

2、记住“ai”的形
(1)问:你们看复韵母“ai”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
(2)再读,同学读读“ai”的读音。

边读边记住“ai”的形。

(二)总结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1)师讲:复韵母“ai、、”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一个整体,发音时,要先发第一个韵母的音,再从第一个韵母
的音向第二个韵母的音快速滑行,改变成第二个韵母的口形,口形由大逐渐交成“i”的口形。

(2)用这样的方法再试着读读“ai”,体会方法。

三、学习复韵母“ai”的四声
1、读“ai”3个复韵母
2、按顺序读6个单韵母“a、o、e、i、u、”,告诉学生他们是好兄弟,老大a,老二o,老三e,老四i,老四u,老六。

3、“a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

那么在标调的时候,应该标在谁的头上呢?我们来学一首标调歌。

板书出示标调小儿歌:
6个兄弟标调号,没a找o e,i u并列标调号,谁在后面送给谁。

(1)学生读读儿歌
(2)想想什么意思?
4、结合刚才的小儿歌试着给3个复韵母标调号。

(1)出示
ai ai ai ai
请同学想想应该怎样标调号?
(2)请同学到黑板上把复韵母标上四声调
5、学生练习读四声:
(1)自己读
(2)同桌读
(3)齐读
(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 (4)按顺序读,不按顺序读。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复韵母ai的书写基本掌握过关,但由于刚接触复韵母,对于其概念还有点模糊不清。

篇二: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东门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东门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东门口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篇三: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设计
刘珂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学生能在实践中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苹果、橡皮),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如果把这个砖块我把它放进水里,你们猜是沉是浮(猜的时候板书沉、浮),看看老师怎样放的?再放进一个木块,猜是沉是浮。

这物体的沉浮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板书课题)
2、结合课件和实际操作,明确沉浮的标准和操作方法。

明确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二、科学探究,修正概念:
1、思考:你认为哪些物体容易浮,哪些物体容易沉?物体的沉、浮与什么
因素有关呢?(学生说,教师随即板书)
2、活动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⑴谈话:刚才看了物体的沉浮,想不想自己来亲自做一做呢?
⑵看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哪7种材料:苹果、蜡烛、泡沫块、回形针、小石块、带盖的空瓶、橡皮。

⑶引导猜想。

谈话:直接做没有悬念不好玩,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是沉是浮,沉可以用向下的箭头表示,那么浮怎样表示?当然要简单地说明理由。

如预测泡沫块是沉是浮?理由是什么?(较重)
⑷学生猜想,汇报猜想。

第一组汇报时,其它组看有没有和它不一样的预测。

(汇报两组即可)
(5)实验:到底我们的预测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要求实验。

实验步骤:
①把物体轻轻地从水面放入水中,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沉用“↓”表示,浮用这个“↑”表示。

②实验完后将物体从水中捞出,并用抹布擦一擦,再放进塑料袋中。

注意: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⑹、组织交流:
①汇报实验结果:请其它小组听,有没有不一样的。

(1组即可)
②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③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引导完
成实验方案——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汇报结果——整理预测和理由”的顺序进行,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同时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苹果、蜡烛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3、活动二、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⑴谈话聚焦问题:刚才同学们预测物体的重量、体积与物体的沉浮有关,如果我们改变了同一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会发改变吗?(板书问题)
⑵引导设计方案:
①我们可以把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做哪些方面的变化?(重量变重或变轻,体积变大或变小)
②看一看我们现有的材料,哪些物体可以比较容易的做这方面的变化?沉和浮的物体各选择一个。

(提醒学生进行记录)
③怎样进行变小、变大。

(介绍:切分和叠加的方法)⑶引导预测. ⑷明确实验步骤:
①小组合理分工,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数据做出结论。

(教师指导分工)②实验完后将物体从水中捞出,并用
抹布擦一擦,再放进塑料袋中。

⑸引导使用安全注意小组分工要合理,合作要有序。

⑹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重量和体积),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改变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是上一活动的递进,开始围绕变量,进行沉浮原因的探究。

在这一活动的实验方案较之上一个实验难度更大,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并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沉浮,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把实验材料事先切分好,目的是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验的时间。

在这一实验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提出明确的要求,继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三、总结回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浮沉你想要去研究?【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猜测: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切分
验证:同一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不变。

叠加
实验(观察)报告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