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试题及答案-(共23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试题及答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五章测试题(含答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五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形成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5,完成2~4题。
2.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3.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4.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5.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6.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A. aB. bC. cD. d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7~8题。
7.20xx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8.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 ——①B.Ⅱ——③ C.Ⅲ——⑤ D.⑥——I“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10.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 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11.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含答-案答案在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根据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可以判断 M 主要为下渗形成的地下水。
2.【答案】A【解析】植树造林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增加地下水量。
3.【答案】D【解析】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选 D。
4.【答案】B【解析】“天河工程”是利用三江源区天然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降水环节,对应图中的②③,选 B。
5.【答案】A【解析】“蓝水”和“绿水”均来自于降水。
“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而“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故“蓝水”的数量与“绿水”的数量并不完全相同。
“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不包括地表径流,而且土壤水和地下径流也存在显著的差别。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属于“蓝水”。
6.【答案】C【解析】“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没有直接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海上内循环与陆地各水体关系不大。
“绿水”进入大气后,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的CO 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进2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受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绿水”数量也发生变化。
7.【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知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少涝区,而多涝区则分布在江汉平原和东南沿海平原地区,充分说明雨涝与地势高低有明显的关系。
8.【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知,华北平原干旱频次高,是我国旱灾多发区。
华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因受季风影响,旱涝现象非常普遍,因而也是我国的旱灾多发区。
9.【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同纬度水温西低东高,A 错;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B 错;西部等温线较东部密集,因此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C 正确;由南向北,等温线分布疏密不均,因此由南向北递减变化不均匀,D 错。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水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能是一种间接形式的太阳能②水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③水能发电成本较高④用水能发电不会带来任何的环境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关于该岛铁路形状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路呈环形,因为人口均匀分布在该岛的四周B.铁路呈环形,因为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C.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南北跨度大,铁路便于南北沟通D.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东西跨度太小3.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直线距离近,经过的地方少B.虚线处是河谷,建铁路容易被冲毁C.虚线处人口密度过小,不用建铁路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4.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广泛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A.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B.雨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C.河水、冰川、浅层地下水D.河水、湖泊水、地下水干热岩是一种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埋深数千米,其温度一般大于200℃。
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下列可能为我国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的是A.青藏高原 B.长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黄土高原6.干热岩发电A.季节性强 B.技术要求低 C.大气污染严重 D.有利于改善环境7.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首先减弱的主要是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③处的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9.在气压带①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温和湿润 C.温和干燥 D.高温多雨10.在全球风带中,盛行东南风的地带大致位于()A.南纬0°至30°之间与南纬60°至90°之间B.南纬30°至60°之间与北纬60°至90°之间C.北纬30°至60°之间与南纬0°至30°之间D.南北纬30°至60°之间11.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总量少,人均不多B.年际变化小C.春夏多,秋冬少D.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有人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客机飞行抓拍,深色为蓝天,白色为云。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5.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地壳。
6.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地面辐射。
根据文章,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而地面辐射是指太阳辐射到地面后,地面再反射、辐射出去的能量,是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之一。
A.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B.地球内部压力逐渐减小C.地球内部岩石变得更加脆弱易碎D.地球内部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解析:第12题,地球大气圈不仅由气体组成,还包括气溶胶、云、雾等。
地球大气圈中也有生物生存,如高空中的鸟类、昆虫等。
该圈层是连续的,但不规则。
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递增。
第13题,随着深度的增加,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压力逐渐增大,岩石变得更加坚硬。
地球内部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煤炭、石油等。
答案:12.C13.D2) 8.3级;B点;由A到B通过的地壳距离长,平均波速慢。
(3)见下图:image.png](/upload/image/2022.png)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4分)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它们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被称为内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被称为外行星。
内行星与外行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行星的大小、密度和质量都比外行星小。
2)内行星的轨道离太阳比较近,公转周期较短,而外行星的轨道离太阳比较远,公转周期较长。
3)内行星的表面温度较高,主要由太阳辐射加热,而外行星的表面温度较低,主要由行星自身的热量维持。
4)内行星的运动速度较快,而外行星的运动速度较慢。
5)内行星的表面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而外行星的表面主要由气体和冰组成。
6)内行星的磁场比较强,而外行星的磁场比较弱。
问题:1)太阳系中有几颗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是什么?(4分)2)内行星与外行星的区别有哪些?(20分)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行星的基本特征和区别。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发育有大量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等,该种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
2.【答案】A【解析】溶洞、地下河等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3.【答案】D【解析】考查内力和外力的作用顺序。
因为①和②处有缺口,所以该地貌的形成必先内力作用形成松软的岩石层,之后地表流水下渗侵蚀形成了上层洞穴,然后下渗的流水一边继续下蚀到下层洞穴,同时洞穴中开始形成石钟乳和石笋。
所以四者的顺序应该是④①②或者④①③。
故选D 项。
4.【答案】C【解析】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贫乏。
故选C 项。
5.【答案】D【解祈】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①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②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③沙丘——风力堆积作用;④瀑布——流水侵蚀作用。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分布。
①和③地貌,都是风力作用形成的,多见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A 项错误。
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周边地区多大山,④地貌可见,但③地貌少见,B 项错误。
根据③中新月形沙丘可以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C 项正确。
②为冲积扇,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②中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有规律性,D 项错误。
7.【答案】C【解析】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新疆深居内陆,河水主要是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河水流量大,不宜采玉;冬季气温低,易涨高,不利于采玉;春季高山部分积雪融化,河水增加,不利于采玉;秋季,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河床裸露,是采玉最佳季节。
8.【答案】B【解析】由于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水较少时在河床上拣玉,玉石颗粒较大较重,N 河段处于河流出山口地段,流速变缓,有利于玉石沉积;H 和R 河段海拔高,落差大,水流急,多是大块石头,较少见玉;M 河段在河流下游,多是细小泥沙沉积。
9.【答案】A【解析】本题组考查影响聚落选址的因素,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形态。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1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防避自然灾害的措施属于个人行为的是()A.加强自然灾害研究,组织防灾减灾科技攻关B.学习灾害自救知识与技能C.建立健全灾害管理法规D.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资料。
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
据此回答2~4题。
地点人口密度(人/km2)与震中的距离(km)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震级死亡人数(人)X200 5.8上午10:257.48Y500 2.5凌晨4:007.118202.从表中资料看,下列哪一项不能明确判断出来()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产生能量大于Y地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3.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可能原因,从以上资料中看不出的是()A.Y地地质脆弱B.Y地人口密度大C.Y地离震中近D.Y地地震发生在凌晨4.与地震有密切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A.洪涝、海啸B.滑坡、崩塌C.台风、火灾D.泥石流、寒潮下图为中国洪水频度分布示意图。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测试题(中图版)一、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2分/题)1.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A..乡村B.自然风景区C.城市D.海洋2.我国目前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 )A.沿海B.第一阶梯C.第二阶梯D.第三阶梯3.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山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世界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4.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①河流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②河流为城市运送废水,加速净化③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④河流为城市增加一条风景线,并有利于防卫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云南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A.濒临海洋 B、人口稀少 C、海拔较高,北面有更高山脉分布 D、地势低平材料: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4°N)、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
回答9——10题。
6.“春城”所在的地形一般是()A. 高原、山地B. 盆地、平原C.谷地、平原D. 高原、谷地7.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位于赤道地区,但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A.. 冬季寒冷B. 受寒流影响C. 降水多D. 夜晚寒冷8.下列属于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因素的是()A .人口、资源 B.工农业发展水平 C.地形、气候 D.科学技术9.下列各自然条件中,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是()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10.下列地形区与其特点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内蒙古高原——崎岖不平B.云贵高原——雪山连绵C.四川盆地——地形平坦D.东北平原——黑土广布11.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有象、水牛和竹等。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第四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2.【答案】A3.【答案】A4.【答案】D5.【答案】A【解析】比较图中四条曲线,④曲线的径流量低于平均洪水位,表示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③曲线径流量相对平缓,且洪峰最晚到达,说明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表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①曲线的洪峰最早到达,表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
6.【答案】B【解析】城市化的过程会影响绿地面积,再加上排水系统不完善会导致城市内涝。
7.【答案】A【解析】a、d 处是汇水区,b、c 处是山坡,所以a、d 处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a 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 a 处最容易发生洪水或泥石流灾害。
8.【答案】C【解析】发生泥石流等灾害时,逃离的方向应是与泥石流的方向呈大体垂直的斜上方。
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东北方向或西北方向。
9.【答案】C【解析】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山体滑坡,A 错;遥感只能观测,运用GIS 技术才能分析堰塞体的土方规模,B 错;堰塞湖所在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山高谷深,C 对;水往低处流,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中下游洪水灾害,D 错。
10.【答案】C【解析】堰塞湖形成后对河流下游的威胁很大,其应对的最佳措施是开挖泄洪通道,降低河道水位,从而解除溃坝造成的洪水威胁,A 错,C 对。
加固堰塞体只能是临时措施,这样并不能解决上游水位上涨的问题,一次性摧毁堰塞体会使下游地区的水位迅速增长。
11.【答案】C【解析】地震时跳楼不是上策,绝大多数跳楼者非伤即亡。
12.【答案】B【解析】当人被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13.【答案】D【解析】当洪水来临时,将人员和财产有序地迁往其他安全地区。
14.【答案】C【解析】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
只有发求救信号才是可行办法。
15.【答案】C【解析】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有不同的电磁波来对地物进行监测,因而旱情、水灾、滑坡、农林病虫害均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
(完整版)高一必修1地理第4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必修1地理第4单元练习题(附答案)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必修1地理第4单元练习题,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近5 000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3题。
1。
我国气温变化中,气温总体趋势由降转为升的年份大致出现在()A.公元后1000年 B。
公元后1600年C。
公元后1800年 D.公元后1900年2。
关于我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的总趋势叙述正确的是()A。
总体呈下降趋势B。
总体呈上升趋势C。
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D.波动不一定3.在公元1000年后近100年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有()A.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B。
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缩小C。
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D。
冰川向高纬度缩小1~3。
解析本题组是以我国5 000年以来的气温变化为入手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判断气温转折点时,可作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与图中曲线的低点相切即可得出答案。
我国近5 000年来气温呈现出上下波动,基本上是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
公元1 000年后的100年中气温明显下降,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
答案 1.B 2.C 3.C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4~6题。
4。
甲、乙两地所在半岛的地势是()A。
西北高、东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C。
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5.甲、乙沿海地区城市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是()A。
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降水少B。
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气温日较差大C。
乙沿海地区多位于河流下游D.乙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6。
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城市分布B.地形C。
气候 D.河流4~6。
解析第4题,甲、乙两地所在的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图中河流流向,即可判断出该半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5题,半岛西侧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气温日较差小.半岛东部多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且地形平坦。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四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自然灾害的防避既需要政府领导下的有组织的社会行动,又需要广大公民积极科学地参与。
作为现代公民,应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习灾害自救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参与救灾的社会责任感。
2.【答案】A【解析】表中有震级、震中距等相关资料,可以明确判断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和是否位于震中,但是没有震源深度的详细信息,不能明确判断出两地的震源深度。
3.【答案】A【解析】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B、C、D项,但无法看出该地地质脆弱。
4.【答案】B【解析】洪涝、海啸为水文灾害,台风、寒潮为气象灾害。
5.【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我国洪水频度河流中下游频度高,东部较西部频度高,南方较北方频度高,平原较山区频度高。
选C。
6.【答案】A【解析】修建水库,可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可以有效地防止洪灾;B、C、D为非工程措施。
选A。
7.【答案】B【解析】图中所示地质现象为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从两者定义可知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
8.【答案】B【解析】华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房屋朝向南时阳光射入时间最长,四地中a朝向西南,b、c都朝向南方,d朝向东南方;滑坡多发生在陡坡,泥石流多形成于山谷,所以房屋应避开陡坡和山谷,a、c、d都位于山谷附近,b点位于山脊的相对平坦处,综合考虑,b点是最佳地点。
9.【答案】A【解析】该类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范围广大,出现次数多,应该为干旱,故A正确;台风只能影响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洪涝灾害频次极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基本不受寒潮天气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单元质量评估(四)(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读某地区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A.呈多边形B.呈带状C.呈环形D.呈团状2.该地区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
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
读图,回答3、4题。
3.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和土壤B.地形和水源C.水源和土壤D.气候和植被4.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A.河谷地带B.塔克拉玛干沙漠C.山麓冲积扇D.吐鲁番盆地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回答5、6题。
5.西南地区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恶劣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地质地形极为复杂D.资源贫乏,位置偏僻6.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资源 D.河流(2013·绍兴高一检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回答7、8题。
7.下列现象中,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终年积雪的下限)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8.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
例如,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喜马拉雅山脉高度增加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
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
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河流弯曲到很大的程度后,通过自然裁弯取直或人工裁弯取直,废弃的河道形成牛轭湖。
故选D。
2.【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短航运里程。
能够减轻洪涝灾害,但不能避免洪涝灾害。
3.【答案】C4.【答案】C【解析】由图中经纬度与地理信息可知,此处为黄河三角洲,为黄河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而成,河口附近陆地面积的增加来自泥沙的不断堆积,由于中、上游植被保护使水土流失减弱,黄河输沙量减少,加之近年来黄河断流等导致三角洲面积增速减慢。
5.【答案】C【解析】图中有沙丘、海滩、海积与河积物、三角洲,都属于堆积地貌,没有侵蚀海岸,排除海蚀崖;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
6.【答案】A【解析】海岸沙丘是海滩物质受风力作用形成的风积地貌;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7.【答案】D【解析】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多在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一般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河床宽广。
三角洲一般发育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处。
本题叙述位于河流中游地区。
故选D。
8.【答案】C【解析】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殊的地貌景观。
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
故选C。
9.【答案】C【解析】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减小坡度,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人”字形铁路。
10.【答案】B【解析】“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缩短了隧道开挖长度,减少了工程建设费用,降低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2.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A.修建水库B.植被覆盖率下降C.降水强度增大D.上游河道采砂读“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潮汐动力资源相关数据”,回答3~4题。
四省沿海潮汐动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统计表省份平均潮差(m)年潮汐总能量(亿度/年)浙江 3.7 1 146山东 1.5165江苏 1.2101河北0.65 2.63.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A.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B.夏季潮差小,冬季潮差大C.外海潮差大,近岸潮差小D.沿潮波方向,左岸潮差比右岸大4.四省中,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不包括()A.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B.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C.太阳辐射强,潮汐能丰富D.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下图为某地雨水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雨水收集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大气降水B.地表径流C.水汽输送D.地下径流6.该地雨水利用,可以()A.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B.缓解城市内涝C.增加下渗污染地下水D.控制降水总量低影响开发要求在城市水文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设施来实现对降雨产生的径流的控制,以使区域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状态尽量接近于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状态,促进城市水文系统的良性循环。
下图示意城市传统开发与低影响开发的径流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图示两种开发模式径流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降雨量B.蒸发量C.地表性质D.外排量8.对城市补水入渗效果最优的设施是()A.雨水罐B.蓄水池C.渗透砖D.下凹绿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高中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示意)。
《第4单元 陆地环境》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4单元陆地环境》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因素中,对海陆分布和地势因素对气候影响最大的是()。
A、太阳辐射B、洋流C、地形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下列关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陈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
B、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一年中降水分干湿两季。
3、地形丘陵地区的特点是?A.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B. 地势崎岖,土地贫瘠C. 地势平缓,河流纵横D. 地势陡峭,森林茂密4、世界的主要地形区中有哪些是通过地壳运动抬升形成的?A. 低地、平原和高山B. 高原和山地C. 平原和盆地D. 盆地和洼地5、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B. 东高西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 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 东西高,南北低,地形以盆地、丘陵为主6、下列关于我国陆地环境的主要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 气候复杂多样,自然带分布明显B. 地形复杂多样,水资源丰富C. 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平衡良好D. 人文景观丰富,文化遗产众多7、下列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之一?A、沙丘B、戈壁C、瀑布D、冲积扇8、赤道附近大部分区域属于哪种气候类型?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高山气候9、下列关于地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地壳运动只产生于板块的边界地带B. 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C. 地壳运动与地震发生无关D.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力作用与地表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0、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地球岩石圈分为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板块B. 地球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C. 地壳运动主要由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造成D. 地球内部热流促使板块运动11、在下列哪种地貌类型中,流水侵蚀作用最为显著?A. 高山峡谷B. 沙丘C. 黄土塬D. 丹霞地貌12、下列哪项不属于陆地环境中的自然地理要素?A. 气候B. 水文C. 生物D. 城市建设13、关于陆地环境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陆地环境的稳定性强于海洋环境B、陆地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C、陆地环境是地球上各种自然过程中最活跃的地带D、陆地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场所14、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温带森林D、荒漠15、关于地形的分类,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地貌的基本类型?A. 平原B. 高山C. 沼泽D. 断层16、以下哪个地区的气候特征最符合“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A. 常绿阔叶林气候区B. 热带雨林气候区C. 温带季风气候区D. 地中海气候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请结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环境,分析其农田盐渍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鲁教版2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单元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第四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黄土高原。
2.【答案】B【解析】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区域,造成的损失不同,主要是由自然灾害的强度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的差异造成的。
3.【答案】A【解析】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4.【答案】B【解析】等震线为地震破坏程度近似的各点所连成的线,同一等震线上的各点到震中的距离不一定相等,这是因为破坏程度还与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等有关。
5.【答案】D【解析】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
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
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
6.【答案】D【解析】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7.【答案】A【解析】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和时间分布都有不同的特征,但本题仅考查其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包括: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河流中、下游多,上游少。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洪灾形成的因果关系,选项A、B、C的因果关系与过渡均正确,而D项中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会增加下渗,减弱坡面径流,使流域汇水速度变慢。
9.【答案】C【解析】坡度的缓陡与泥石流的形成关系密切;人类活动若破坏了地表植被则泥石流会增多;降水不丰富的地区发生泥石流的几率较小,但在偶然情况下也会形成泥石流,像舟曲的特大泥石流就是这种情况。
10.【答案】D【解析】泥石流必须要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而滑坡是滑坡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滑。
11.【答案】B【解析】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目前的技术还很难作出预报,该次地震并没有做到提前预报。
12.【答案】C【解析】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评估(四)(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读某地区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A.呈多边形B.呈带状C.呈环形D.呈团状2.该地区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
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
读图,回答3、4题。
3.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及土壤B.地形及水源C.水源及土壤D.气候及植被4.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A.河谷地带B.塔克拉玛干沙漠C.山麓冲积扇D.吐鲁番盆地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回答5、6题。
5.西南地区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恶劣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地质地形极为复杂D.资源贫乏,位置偏僻6.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资源 D.河流(2013·绍兴高一检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回答7、8题。
7.下列现象中,及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终年积雪的下限)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8.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
例如,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喜马拉雅山脉高度增加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10.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2013·台州高一检测)电影《海底总动员》中活泼可爱的小丑鱼令人记忆犹新,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海水酸化使海洋中小丑鱼本世纪末可能失聪,而这也将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读全球海洋CO2和pH值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根据材料推测,全球海洋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致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所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所致D.人类排放CO2溶于海水所致12.上题反映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会给地球其他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下列各项不会受其影响的是( )A.台湾海峡宽度B.珠穆朗玛峰雪线C.火山喷发D.海陆间水循环2012年2月15日,新疆部分地区温度达到-35℃,达到一年中的最低温度。
据此回答13、14题。
13.此次寒潮对新疆北部的主要危害是( )①危害人及牲畜②危害冬小麦③电信、电力中断④交通受阻⑤海上翻船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④14.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A.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时及时回港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15.美国及中国相似,也是北半球中纬度国家,寒潮也是其经常遭受的气象灾害,它能在美国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还有(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分布D.洋流分布(2013·北京高一检测)20世纪70年代初期,北京市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至20世纪90年代,地下水利用超过地表水。
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的现状,2012年7月1日《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正式施行。
据此完成16~18题。
16.地下水被大量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骤减B.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增大C.城市规模扩大,需水量增加D.土壤污染严重,耗水量提高17.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 )A.寒潮频繁发生B.土壤污染消失C.地表径流增加D.地面出现沉降18.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B.控制水汽输送,有效改变水循环模式C.增强节水意识,减少本地动植物种类D.防治水体污染,实施跨流域引水工程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40%。
读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利用率比较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反映出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B.工业用水比例过大C.过度利用水资源D.水资源污染严重20.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①河流径流量较小②城市众多,生活用水量大③灌溉用水量大④水资源利用率低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
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
(15分)(1)图示中聚落分布规律是,呈状布局形态分布。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河流对聚落的有利影响是。
(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
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本世纪会继续变暖。
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及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
A.极冰融化B.毁林C.沿海低地被淹D.燃烧矿物燃料(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
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23.读福建山河分布及铁路交通示意图及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2分)材料一鹰厦铁路是福建省第一条出省铁路,温福线、福厦线、厦深线等高速铁路是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快速通道的组成部分,这些铁路进一步完善了福建省铁路网。
其中连接闽浙两省的温(州)福(州)铁路福建段于2009年6月30日上午正式开通并投入试运营。
材料二福建山河分布及铁路交通示意图(1)有关修建温福铁路的地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缓解了我国南北走向的铁路交通的压力B.活跃了浙、闽两省交通路网C.对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及繁荣有重要意义D.缩短了我国福建、浙江两个经济大省的时空距离(2)说出图中现有铁路布局主要受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如何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3)简述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快速通道形成后的社会经济意义。
24.下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
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8分)(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分析甲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
(3)依据甲图信息,推断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是( )A.时间分配不均B.空间分布不均C.污染严重D.浪费严重(4)根据甲图分析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
答案解析1、2.【解析】1选B,2选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村落沿河谷分布,呈带状。
第2题,在山区,河谷地区地势比较平坦,且水源充足,便于发展农业,因此村落顺河谷而建。
3、4.【解析】3选B,4选C。
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和水源条件是影响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
而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区,是因为这里地势平坦、村镇集中。
5、6.【解析】5选C,6选A。
第5题,西南地区发展交通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地质地形条件复杂。
第6题,图中所示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发展交通极为不便,因此在交通线路密度上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7、8.【解析】7选A,8选D。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雪线升高,并且和温度相关的地理环境中的其他因素会随着环境中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9、10.【解析】9选B,10选B。
本题组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
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升温伴随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会使农作物减产;高纬度的国家则随着积温增加,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
比较澳大利亚、西亚、北非、中亚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可知西亚增幅最大,故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西亚。
11、12.【解析】11选D,12选C。
第11题,由图可知,随着CO2浓度的升高,海水pH值减小。
第12题,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而全球变暖则会对海峡宽度、雪线高低、水循环等有影响。
13、14.【解析】13选D,14选A。
第13题,新疆北部地区无冬小麦,不临海,无海上翻船事故。
第14题,只有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人们才能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减轻或避免寒潮带来的危害。
15.【解析】选C。
北美地形对气候影响大,中央大平原南北敞开,其中没有东西向的高大地形阻挡,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寒潮可自由南下。
16~18.【解析】16选C,17选D,18选D。
第16题,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在地表水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时候,地下水被大量开采。
第17题,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面出现沉降,甚至部分地区塌陷。
第18题,A、B、C三项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但可能会引发其他的生态环境问题。
19、20.【解析】19选C,20选A。
第19题,可以看出图中涉及的地区水资源利用率都很高,说明存在水资源的过度利用问题。
第20题,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其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河流的径流量比较小;由于该地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方法技巧】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地区差异(1)南方地区——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资源减少;重金属元素影响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