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诵读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社团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社团教案

小学(xiǎoxué)二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社团教案活动(huó dòng)一:趣味童年活动(huó dòng)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lǎngdú)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shēnghuó)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时间: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zēngzhǎng)知识1、出示(chū shì)《所见》牧童(mùtóng)/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hūrán)/闭口立。

2、出示(chū shì)《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方法目标:运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
6.课后拓展,巩固知识:教师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搜集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或让学生尝试创作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现代诗,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为写作和口语表达打下基础。
2.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学生在朗读节奏、情感表达方面尚需提高。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想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
6.注重评价,激励进步: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草原风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诗歌: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理解词义。
2.学生的认知水平: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诗歌中的生字、词汇掌握程度不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学生的合作能力:二年级学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但合作能力尚需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学生的表达能力:二年级学生在表达方面还不够自信,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情感的把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敕勒歌》描绘了怎样的草原景色?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以补充和质疑。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3.利用多体展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4.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4.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如“敕勒”、“穹庐”、“笼盖”等。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2. 准备诵读材料的课文和诵读辅助资料。

3. 准备诵读材料的诵读音频或视频资源。

4. 准备诵读活动的分组情况。

教学步骤:Step 1:创设诵读氛围(5分钟)学生们进入教室,教师可以放一段国学经典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曲和意境。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欢迎词或准备活动。

Step 2: 集体诵读(15分钟)教师将选取的国学经典课文逐句朗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模仿跟读。

教师可以分段诵读,让学生跟着朗读,不断调整语速和语调,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掌握能力。

Step 3: 分组诵读(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发相应的诵读材料。

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组织诵读,可以采用小组内互相传诵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同声合唱的方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Step 4: 组内展示(10分钟)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诵读内容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成员和全班同学进行欣赏。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增添表演的魅力。

Step 5: 学生评价和反思(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活动的评价和反思。

可以提问学生诵读过程中有何困难和收获,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发现了自己的进步等。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诵读所学的国学经典,并预告下一堂诵读活动的课文和内容。

Step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国学经典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国学,培养高尚的文化情怀和修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扩展延伸:1. 可以将诵读进行比赛,鼓励学生更积极、更认真地参与。

2. 可以邀请老师、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欣赏机会。

(完整)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pdf

(完整)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pdf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xx共同放声齐读。

六、xx点击:第2页七、活动xx: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一、经典回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年级语文教案诗歌朗读

二年级语文教案诗歌朗读

二年级语文教案诗歌朗读语文教案:诗歌朗读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特点和朗读的重要性;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3. 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1. 学习诗歌的特点和朗读技巧;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作品的意境;2. 培养学生适应不同节奏和抑扬顿挫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优秀的儿童诗歌作品;2. 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用优美的朗读声音给学生带来一个温暖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美。

Step 2 诗歌特点讲解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特点,如押韵、节奏、形象等,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给学生解释。

Step 3 朗读技巧教学1. 音调和节奏:教师示范朗读几首诗歌,让学生注意教师的语调和节奏,并对学生进行口头解释。

2. 语气和情感:教师示范表达不同情感的朗读,如激动、快乐、伤感等。

引导学生跟读并体验不同情感下的朗读方式。

3. 声音韵律:教师让学生尝试朗读一些有韵律的句子,如叠词、上下起伏的句子等。

Step 4 诗歌朗读练习教师准备录音设备,让学生依次朗读一首诗歌,并将学生的朗读录音进行回放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Step 5 诗歌意境理解教师选择一首带有较强意境的诗歌,让学生仔细听教师朗读,并引导学生表达他们脑海中的画面和感受。

Step 6 创作小诗歌教师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如给学生提供一个词,让学生根据这个词进行小诗歌的创作。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指导,如押韵、朗读时的节奏等。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创作的小诗歌,并进行朗读展示;2. 学生可以尝试背诵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诗歌朗读的讲解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情感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此外,通过创作小诗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晚》。

(2)理解古诗《村晚》的内容,体会诗人描绘的乡村晚景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村晚》的意象和意境。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中描绘的乡村晚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村晚》。

2. 理解古诗《村晚》的内容,体会诗人描绘的乡村晚景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村晚》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句。

2. 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村晚》的文本、图片、译文等。

2. 准备相关的辅导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古诗《村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乡村晚景。

教师简介诗人雷震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感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村晚》,注意节奏、停顿和语气。

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翻译理解教师讲解古诗《村晚》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语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译文,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

4. 品词析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村晚》中的关键词句,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

5. 想象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设想自己置身于古诗中的乡村晚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背诵巩固教师组织学生背诵古诗《村晚》,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背诵。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村晚》的意境和韵律美。

8.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乡村晚景,体会古诗的意境。

六、教学延伸1. 开展古诗朗诵活动,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以乡村晚景为主题,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意境的诗句。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2. 《三字经》选段3. 《百家姓》选段4. 古诗词精选5. 民间故事选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读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寓意。

2. 难点:经典语句的翻译和解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弟子规》选段学习与讨论2. 第二周:《三字经》选段学习与讨论3. 第三周:《百家姓》选段学习与讨论4. 第四周:古诗词精选学习与欣赏5. 第五周:民间故事选读与讲述每周安排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

剩余时间用于学生自主阅读和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经典诵读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经典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古诗词精选、民间故事选读等书籍。

2. 辅助材料: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1. 第二周:《弟子规》选段学习与讨论2. 第三周:《三字经》选段学习与讨论3. 第四周:古诗词精选学习与欣赏4. 第五周:民间故事选读与讲述5.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九、课后作业:1. 熟读当堂学习的经典选段。

2. 完成相关的诵读练习题。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诵读情况。

十、教学反思:1. 定期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2. 《三字经》选段3. 《百家姓》选段4. 《千字文》选段5. 《大学》选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理解,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2. 讲解法:教师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40分钟。

每个选段诵读时间为2-3分钟,剩余时间用于讲解和讨论。

第一周:《弟子规》选段诵读与讲解第二周:《三字经》选段诵读与讲解第三周:《百家姓》选段诵读与讲解第四周:《千字文》选段诵读与讲解第五周:《大学》选段诵读与讲解六、教学评价:1. 通过定期检查学生的诵读情况,评估他们的诵读能力。

2.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通过学生家长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诵读情况和道德行为表现。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

2. 参考资料:相关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示范诵读音频。

八、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讲解《弟子规》选段。

第二周:诵读《三字经》选段,讲解选段中的道德观念。

第三周:诵读《百家姓》选段,讲解选段中的人物故事。

第四周:诵读《千字文》选段,讲解选段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

第五周:诵读《大学》选段,讲解选段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诵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经典诗词、故事等,如《咏柳》、《春晓》等。

2. 结合课本内容,选择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如《牛郎织女》、《孟母三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分享给大家。

2. 引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猜将要学习的内容。

3.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解释传统文化元素。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互动,评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深度。

3. 收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学习难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和配套课件。

2. 与课程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书籍和视频资料。

3. 音频文件,包括古诗文的正确朗读和背景音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咏柳》、《春晓》等古诗,了解诗文背景,培养朗读习惯。

2. 第3-4周:通过《牛郎织女》等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习俗。

3. 第5-6周:学习《静夜思》、《悯农》等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经典诵读教案(二年级全弟子规)

经典诵读教案(二年级全弟子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理解“物虽小”。
什么样的东西是小东西?铅笔、橡皮……不能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会伤心。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自己读一读译文。
2.思考从译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把你理解的意思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四、拓展升华
1.事例: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年级上册诵读教案

二年级上册诵读教案

一、教案名称: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第一节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经典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

三、教学内容:1. 经典诵读:《三字经》选段2. 生字词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诵读《三字经》选段,掌握生字词。

2. 难点:理解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三字经》选段中的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3. 诵读指导(10分钟)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诵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经典诵读。

6. 课后作业:熟读《三字经》选段,掌握生字词,了解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六、教案名称: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第二节七、教学目标: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美。

3. 激发学生对经典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

八、教学内容:1. 经典诵读:《弟子规》选段2. 生字词学习:孝、悌、谨、信、爱、敬、恭、俭、让九、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诵读《弟子规》选段,掌握生字词。

2. 难点:理解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十、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经典诵读的重要性,以及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弟子规》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选段中的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3. 诵读指导(10分钟)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江雪案例及反思教案 鄂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江雪案例及反思教案 鄂教版

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江雪》案例及反思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雪》。

理解古诗《江雪》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动画等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江雪》的内容。

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雪景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二、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江雪》。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雪景的特点。

引出今天的课题《江雪》。

2. 学习古诗:让学生先自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通过图片、动画等资源,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古诗中的雪景。

3.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背诵古诗。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如诗句的意思、意境等。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雪景的欣赏之情。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古诗《江雪》,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境。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动画等资源,形象地理解古诗《江雪》的内容。

通过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但在诗句的解析上,我可能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感悟,导致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六、教学拓展:1. 绘画: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古诗中的雪景,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2. 写作:鼓励学生以《江雪》为题材,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对雪景的感悟和想象。

二年级上册-诵读教案

二年级上册-诵读教案

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学习经典,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诗《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亡羊补牢》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年的传说》、《狼和小羊》4. 第四单元:古代寓言《掩耳盗铃》、《刻舟求剑》5. 第五单元:经典名著《弟子规》、《三字经》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讲解法:对经典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经典的意义和内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经典中的故事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经典中的智慧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newx kss_left 学习新课:讲解新课的经典内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诵读: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4. 讨论:引导学生对经典中的故事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经典中的智慧和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2. 参考书目:相关古诗、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古代寓言、经典名著的解析书籍3. 音频资料:经典诵读的音频文件4. 视频资料:相关经典故事的动画片5. 网络资源:经典诵读的相关网站和论坛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古诗《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2课时)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亡羊补牢》(2课时)3.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年的传说》、《狼和小羊》(2课时)4. 第四单元:古代寓言《掩耳盗铃》、《刻舟求剑》(2课时)5. 第五单元:经典名著《弟子规》、《三字经》(2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经典诵读中得到收获。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前出塞》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前出塞》教案、教学设计
4.阅读拓展:
-鼓励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进一步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怀。
5.家长反馈:
-家长在孩子的作业完成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并在孩子的作品上签字,以示支持。
6.评价反馈,促进发展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如“最佳朗读者”、“最美诗句描绘”等,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改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和战马奔腾的画面,同时播放激昂的战歌,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边塞的雄壮与战争的气息。接着,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铺设一个情感基调。
2.诗意解读: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战争场景和士兵们的英勇形象。
"同学们,你们觉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诗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勇敢?"
(三)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在情感上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感染,对古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美好意境有较高的接受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感。
4.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胆怯、羞涩等情况,需要教师关注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前出塞》古诗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对战争背景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对古诗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表面和深层含义。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2.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培养学生的朗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经典诗词:例如《静夜思》、《咏柳》等。

2.经典童话故事:例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

3.经典寓言故事:例如《乌鸦喝水》、《乌龟与兔子》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唤起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今天将要学习的经典诵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学习诵读(20分钟)1.教师首先对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讲解,并做示范。

2.学生跟读教师示范,注意发音准确、节奏感和感情表达。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三、理解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经典诵读进行理解分析,包括内容、语言表达等。

2.针对每个诵读作品,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评价反馈(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诵读表现。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例如创作自己的诗词、故事等。

2.引导学生朗读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六、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经典诵读内容和技巧。

2.教师提醒学生继续保持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努力,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作品。

教学资源:1.经典诗词、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教学材料。

2.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的诵读表演和评价。

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产生了兴趣,并逐渐形成了持续阅读的习惯。

同时,通过诵读的过程,学生也增加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范文(通用3篇)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范文(通用3篇)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范文(通用3篇)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以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的:培养同学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三)教学过程:教学一:老师讲经典,学生学经典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

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

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

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

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

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

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

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

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

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讲解一:总序: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三字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三字经》的背景。

2.研究第一句到第四句。

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的背景,激发研究兴趣。

2.通过研究,理解惯和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专一和坚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三字经》的背景,理解惯和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专一和坚持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三字经》是古代孩子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它只有1000多个字,但包含了很多内容和有趣的故事。

据传说,它的作者是南宋著名学者XXX。

由于每句话只有三个字,所以被称为《三字经》。

从那时起,它成为孩子们上学的第一课。

我们从今天开始研究它,通过它了解更多知识。

板书:《三字经》齐读课题两遍。

二、诵读句子1.出示研究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XXX,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XXX,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根据拼音试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5.读通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6.读读议议。

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你能讲讲你的理解吗?三、讲解句子1.人之初,性本善。

初”在这里表示“刚出生的时候”,“性”表示“品性、品格、德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好的、善良的。

2.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3.讲故事:XXX的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

如果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是否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呢?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4.性相近,相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的本性都差不多,但后天环境的影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5.苟不教,性乃迁。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研究、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二年级上册-诵读教案

二年级上册-诵读教案

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味。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2. 《弟子规》选段3. 《千字文》选段4. 《论语》选段5. 《大学》选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诵读经典选段,理解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2. 难点:深入理解经典中的道理,将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选段,感受语言的美妙和韵味。

2. 讲解法:对经典中的重要内容和道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每节课安排2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10分钟进行讲解和讨论。

2. 每个选段诵读3-5遍,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3. 在讲解和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4. 每个选段的学习时间为2-3节课。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关注其发音准确性、节奏感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 评价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验其对道德观念的把握。

3.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经典,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4.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将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行为中,以此评价其品德修养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或选集。

2. 教师用书,提供详细的教学指导和解读。

3. 音频或视频资料,用于示范诵读和加深学生对经典音韵的理解。

4. 讨论卡片或海报,用于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经典中的道德观念。

5. 反馈表格或评价量表,用于记录学生的诵读表现和理解程度。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介绍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学习《三字经》选段。

2. 第二周:《弟子规》选段的学习和讨论。

3. 第三周:《千字文》选段的诵读和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诵读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三字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学习第一句到第四句。

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着名学者。

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它《三字经》。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字经》齐读课题两遍。

二、诵读句子1.出示学习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自己根据拼音试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5.读通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6.读读议议。

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你能讲讲你的理解吗三、讲解句子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2.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3.讲故事:曹操儿子们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4.性相近,习相远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5.苟不教,性乃迁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6.教之道,贵以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专心,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7.昔孟母,择邻处(1)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2)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四、诵读新学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变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五句到第八句。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句子,并能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懂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理解句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多种形式练习背诵三字经一至四句内容。

2.说说每句的意思。

二、诵读句子1.出示授课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2.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三、讲解句子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每一句的理解。

2.教师逐句讲解句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2)讲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3.出示课件讲解其余三句的意思四、指导背诵五、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九句到第十一句教学目标:1.熟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句子,并能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懂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理解句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2.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一个阳光的人。

二、出示授课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三、初读感知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出示句子)先听一段录音!(播放录音)师:瞧,他读得多好呀!有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谁先来读读看谁敢来跟他比试比试注意读准字音!2.男女生交叉读,女生读红颜色标注的部分,男生读蓝颜色标注的部分。

女生先读,香九龄——(引读)四、讲解故事其实,这段话蕴藏着两个小故事呢!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吧!(配乐,结合动画叙述黄香温席的故事。

)1、师:古时候,有一位叫黄香的小朋友。

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与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

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非常心疼父亲。

夏天天热,每晚他都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以便让父亲安睡。

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褥焐热,以免父亲着凉。

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长大后在做人、求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师:多懂事的孩子呀,咱们也要向他学习!《三字经》里是怎样写他的呢(相机出示句子:“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3.学生练读4.师: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谁呢先来认识一下主人公吧!(出示孔融的图片)他叫孔融!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谁来说说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5.师:对呀,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么长,可古人只用了十二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示句子: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一起来读!师:小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他对兄弟是多么友爱!6.过渡:在刚才的句子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各种常识。

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出示句子: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五、指导背诵1.补充句子香九龄,_________。

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

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悌,_________。

知某数,_________。

2.练习背诵。

六、课外延伸刚才我们认识了黄香和孔融。

他们都是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的好孩子。

你们身边也一定有许多这样的小黄香、小孔融。

利用下课时间,去收集他们的故事交流。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十一句到第十五句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所学内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朗读理解1.出示学习内容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2.教师范读3.学生练读读两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4.讲解句子(1)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认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

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总结:“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阔丰富的世界(2)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人会“发光”吗(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3)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关系。

提问: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总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5)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着改变。

5.内容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三、扩展知识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四、指导背诵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十六句到第十九句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所学内容,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2.引入新课二、诵读新句子1.出示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学生开火车读3.展示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4.解释概念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五常: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

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

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六谷: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黄米(粘的);稷:黄米(不粘的);麦: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

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

5.连起来说说每一句的意思。

6.再次集体诵读一遍7.内容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