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
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版简介本文档为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全文版,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目标指南的目标是提供广大患者和医生所需的权威、科学和实用的指导,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指南强调预防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和戒烟限酒。
- 定期检查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及早发现糖尿病前期症状。
- 注意心理健康,减少压力和焦虑。
诊断2型糖尿病的诊断应基于以下准则:- 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结合糖尿病症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 空腹血糖≥6.1 mmol/L但<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 mmol/L但<11.1 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的策略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主要治疗方案包括:-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和戒烟限酒。
- 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和其他辅助治疗药物。
- 定期监测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病、神经病变等。
指南提供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包括定期检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及积极治疗并发症等。
结语中国2020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文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权威、科学和实用的指导,帮助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为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增加HbA1c为糖尿病诊断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最大的更新点是增加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既往我们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 小时血糖。
更新的原因是HbA1c可以稳定地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相关,也作为糖尿病控制的目标之一,并且检测时不需要空腹,缺点是价格较贵。
应用HbA1c诊断糖尿病的条件:01 检测方法需标准化。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所用的方法应该可溯源至国际临床化学与医学实验室联盟(IFCC)参考方法,厂商应提供可溯源至IFCC 参考方法的相关证明,实测值与可接受参考值(真值) 的差值在±0.5% HbA1c 范围内,如达到此测定质量目标,则应满足室内变异<2.0%。
02 存在影响红细胞寿命的疾病时不能使用HbA1c。
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影响红细胞寿命的因素会影响HbA1c的数值,比如血液透析,近期失血会引起HbA1c假性降低。
对于血糖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又高于正常的一种中间状态,指南称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分类标准,即:与我国指南稍有不同的是,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使用“糖尿病前期“ (Prediabetes)的概念,包括了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减低和/或HbA1c 在5.7–6.4%之间。
糖尿病前期与肥胖症(尤其是腹部或内脏肥胖症),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和/或低HDL胆固醇)以及高血压相关,将来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 (Cai, Zhang et al. 2020)。
需要指出,糖尿病前期是可逆的,部分人群经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后,可以使血糖保持稳定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
一篇说透202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让您血糖达标,无并发症!
一篇说透202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让您血糖达标,无并发症!最新防治指南前不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20)上,重磅发布了第6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现任主委朱大龙教授对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
对于我们糖尿病人来说,最值得学习起来的是下述的几点!1重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它已被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过往确诊糖尿病的标准是下述三者中的任意一个: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11.1mmol/l在2020版指南: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也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如图;▷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作为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就是血糖和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也就是早先说的血色素结合的产物。
它能比较稳定的反应出来糖尿病患者最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不是某一个时间点血糖的水平。
通过检查这个指标来了解糖友平时血糖控制的情况,并且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考虑是否调整用药、饮食以及运动方案。
建议糖友们每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人的糖化控制目标不一样糖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在6.5%以内,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控制目标。
2二甲双胍可以一直用,合并并发症强调联合用药二甲双胍一直稳居一线降糖药地位,在最新版的2020版指南在用药方面更是进一步强调了二甲双胍的作用和使用,指南提及:▷若无个人不适,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和二甲双胍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单吃一种药血糖降不下来的时候,可以服用2种或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联合治疗。
也可以用胰岛素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内容 教学PPT课件
更新版指南结合了最新 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 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 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 指导。
2020版指南重要更新要点 更新要点一:
糖尿病患病率
更新要点一: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2017版
2020版
11.2%
10.4% 10.4%
11.2%
2020版指南: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WHO诊断标 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2020版指南重要内容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2型糖尿病的代谢手术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DKA、HHS)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孕期糖尿病管理、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 类固醇糖尿病、(OSAHS)与高血糖、糖尿病与感染等) 代谢综合征 等等内容。让我们一起期待新版指南的发布!!!
(制葡肾增S肾钠萄小加GL脏糖管尿-T-葡近竞上中2i萄)曲争 皮 葡低糖,小性 细 萄SG血共管结 胞 糖LT糖转-合 对 的S2的岛 增 加G肠i1运胞 分 物转 葡 排的L通目素 殖 胰T道蛋, 泌 排运 萄 泄-糖过2的的 和 岛L白促 , 空蛋 糖 ,细的苷葡。β生 分进 抑 等-白的 从细胞活配萄2物 化胰 制 。抑,重 而胞分性基糖合 ,岛 食 这(制有吸 达数泌,细 高 不和通G依释成 抑糖素 欲 些I效收 到剂量的减P胞 胰 易G过赖放和 制依)基 及 功I的抑, 降,一P少分 岛 诱与方胰分β的赖因 摄 能灭细抑种泌 素 发式岛泌水性的 食 都活胞肽制胰水低作素;平促转,有,凋类胰α酶高平血用,刺,胰利录延-提亡激高剂抑血,糖糖于同激促岛于,缓高,素血制糖降和苷胰时β进素降增胃内从细。糖素低增岛抑胰分低加内源而胞G素,血加β制岛泌L餐胰容细性增的的P从糖体胰β-多G细而,重岛L肽P胞提且。α-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更新要点抢先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更新要点抢先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10大更新要点一览2021年4月19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在万众期盼中出版。
新版指南相较上一版指南,主要有10点更新,下面让我们来抢先了解一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 要点1 ·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仍在增长依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仍在增长,升至11.2%。
其中糖尿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
糖尿病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 要点2 ·糖化血红蛋白被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可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但若为妊娠(中、晚期)、或患有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艾滋病等,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图1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要点3 ·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推荐成年T2DM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定为<7%。
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影响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以及可变因素两个大类,九个小类,提供了相应的调整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对于患者HbA1c的个体化管理。
图2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 要点4 ·2类降血糖新药获认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两类降血糖新药获认可。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仍然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建议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或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或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若无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A级证据。
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0大更新要点
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0大更新要点
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包括:
1.将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HbA1c作为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以HbA1c2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2.新增糖尿病分型诊断。
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除了传统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还新增了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等类型。
3.重视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评估。
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其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
4.强调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5.更新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药物治疗方案,新指南也进行了更新,强调了新型降糖药物的作用和适应症,并提出了新的治疗路径。
6.重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包括监测血糖、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等方面的措施。
7.强调多学科协作。
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肾脏科、营养科等学科的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8.推广健康教育和公众科普。
通过健康教育和公众科普,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9.关注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和预防。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和预防,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10.优化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管理。
对于长期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应该
优化其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2020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药物治疗篇(全文)
2020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药物治疗篇(全文)2021年4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正式发布。
关于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新版指南的5大更新要点如下:要点1:5种药物可用于糖尿病前期干预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降低(IGT)或二者兼有。
降糖药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减重药奥利司他等均可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经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效果不佳,可考虑药物干预。
其中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证据较为充分。
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温馨提示: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要点2:2类新型降糖药临床地位提高1单药治疗温馨提示:SGLT-2i(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心力衰竭住院风险、可改善患者肾脏结局。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外周动脉疾病。
2联合治疗温馨提示: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主要通过增加尿葡萄糖排泄,发挥降糖作用。
国内已上市的药物有: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艾托格列净。
SGLT-2i极少发生低血糖,而且具有降尿酸、降血压和减重作用,可以减少内脏脂肪。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主要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发挥降糖作用。
国内已上市的药物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贝那鲁肽、度拉糖肽、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均需皮下注射。
GLP-1RA极少发生低血糖,而且具有降低体重、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
要点3: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的适应证1一级预防阿司匹林(75~150mg/d)作为一级预防用于糖尿病合并ASCVD高危患者的适应证为:年龄≥50岁,而且合并至少1项主要危险因素(早发ASCVD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或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无出血高风险。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
发布仪式过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教授就指南更新要点 进行了解读。
2021/10/14
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 糖尿病患病率为 11.2%(WHO标准)
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从 1980年的0.67%,到后来的9.7%、10.4%,一直到最 新的11.2%(WHO标准),若按ADA标准为11.8%, 本次指南更新采用WHO标准。
②若合并ASCVD或有高危因素、心衰、CKD:ASCVD或有高危因素者可加用GLP-1受体激动 剂或SGLT2抑制剂;心衰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剂;CKD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剂或GLP-1受 体激动剂。若经过二联治疗后,HbA 1c 仍不达标,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可加用一种其他类别 的药物,但需注意心衰患者不能用TZD。如果经过上述治疗HbA 1c 仍然不达标,可以采用胰 岛素多次注射,选择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方案或者预混胰岛素方案,两种方案可以互换。
✤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部分,添加每日能量供给表格; ✤ 糖尿病相关技术部分,新添注射技术和胰岛素泵;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章节部分加入人工智能(AI)在DR筛查和分级诊断的作用,AI 筛查系统有望成为DR筛查、诊断以及随诊的重要辅助工具。
2021/10/14
thankyou!
2021/10/14
2021/10/14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一线治疗后: ① 若HbA 1c 不达标: 可以进行二联治疗,加用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DPP-4(二肽激肽 酶4)抑制剂、TZD(噻唑烷二酮类)或SGLT2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物排 名不分先后,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治疗药物;也可使用注射类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 治疗,其中胰岛素推荐基础胰岛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
更新要点一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要点提示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更新要点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要点提示1.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 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2.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 1c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更新要点三综合控制目标部分,新增个体化HbA 1c 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要点提示1.T2DM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抗血小板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
(A)2.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 患者,合理的HbA 1c 控制目标为<7%。
(A)3.HbA 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 1c 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 1c 目标。
(B)4.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T2DM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中。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新指南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新指南更新要点图: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发展历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HbA1c已被广泛用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2]。
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 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HbA1c≥6.5%[2]。
鉴于HbA1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HbA1c的仪器和质量控制尚不能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因此在201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未推荐采用HbA1c 诊断糖尿病[2]。
近几年来我国HbA1c标准化工作推进速度迅速加快,随着对HbA1c认知程度和测定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已完成HbA1c 检测的标准化工作,此次指南更新将HbA1c≥6.5%作为补充诊断标准[1]。
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促进多维度的血糖管理HbA虽然是血糖监测的“金标准”,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不能反映低血糖,不能反1c个体间差异等问题[3-9]。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可从高血糖、低血糖、血糖变异性的多维视角完映血糖变异性,不能反映HbA1c进行有效补充[10-11]。
糖尿病治疗领域对于TIR的关注与认识不断增加,大量研究发现TIR与微血管并善解析血糖控制状况,对HbA1c发症、心血管疾病、妊娠结局等显著相关,基于中国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就发现,TIR与2型糖尿病(T2DM)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呈负相关[12-13]。
图:TIR与T2DM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负相关随着持续血糖监测(CGM)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快速发展,血糖管理的全新指标TIR的监测也越来越便捷[1]。
共识对TIR的推荐逐步完善,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1型糖尿病(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14]。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健康。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全球约有4.6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1.14亿,位居全球首位。
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我国糖尿病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本指南旨在为糖尿病防治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科学依据和指导建议,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医疗卫生工作者及关心糖尿病防治的人士。
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2 糖尿病分类糖尿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妊娠期糖尿病(GDM)- 特殊类型糖尿病2.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1 病因2型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环境因素如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2.2 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是指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减弱。
3.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临床表现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型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糖。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
病情进展可出现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3.2 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有高血糖典型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4. 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4.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等。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
全文版:2020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据了绝大多数。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T2DM的防治工作,提高诊疗水平,我们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T2DM的全面、科学的防治建议。
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1.2 糖尿病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4类: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2. T2DM的流行病学特点2.1 发病率近年来,我国T2DM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T2DM患者已达1.14亿。
2.2 危险因素T2DM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家族史、生活方式等。
3. 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3.1 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T2DM患者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3.2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的关键环节,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受阻,进而引发高血糖。
4. T2DM的诊断与评估4.1 诊断标准T2DM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
4.2 评估指标T2DM评估主要包括:血糖、HbA1c、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等。
5. T2DM的治疗策略5.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5.2 药物治疗T2DM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
5.3 并发症防治T2DM并发症防治包括:心血管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6. T2DM的护理与管理6.1 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是T2DM管理的关键,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血糖控制。
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健康随笔共识·指南日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进一步优化了糖尿病的诊疗策略,对进一步规范我国糖尿病的预防、诊疗、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将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解读如下:更新1:糖尿病患病率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依世界卫生组织(WHO )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2%。
近40年来,中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的0.67%,到2007年的9.7%、2013年的10.4%,一直到最新的11.2%。
更新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是与血糖结合的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以反映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
新指南指出,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更新3:新增个体化HbA1c 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HbA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 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 目标。
更新4: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 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即列净类降糖药)。
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2003年至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已经陆续发表了5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年一次的指南更新,见证了中国2型糖尿病管理的变迁。
在刚刚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20)上,第6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也重磅发布。
发布仪式结束之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现任主委朱大龙教授就本次指南更新的9大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
图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9大更新要点一览详细整理如下:·要点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持续增长。
滕卫平教授团队最新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2%。
图2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扬趋势明显·要点2 ·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朱大龙教授表示,多年来,CDS一直致力于将HbA1c纳入诊断标准,近期开展的“中国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CGSP)”就是以优化中国的HbA1c标准化未目的的。
在本次指南更新中,CDS终于将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中,以HbA1c≥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新增建议具体为: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级证据。
表1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注:只有通过一致性评价后,HbA1c才能被用于糖尿病诊断·要点3 ·HbA1c个体化控制目标设定,可以这样做!本次指南更新细化了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为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控制目标——B级证据。
202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202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2020年11月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新版指南更新了三大指标的临床意义,强化了三大药物的治疗地位。
一、三大指标1、更新了糖化血红蛋白的诊断价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与血糖结合的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以反映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并不是一个新指标,但一直作为血糖的监测指标而非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新指南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既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此外,之前各大指南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设定为糖化血红蛋白<7%。
这个目标相对宽松,目的是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有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的患者低血糖的风险。
但对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则可能放松了控制。
新指南强调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目标。
2、增加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作为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的糖尿病监测指标。
新指南推荐,将TIR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TIR指的是24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mmol/L,或为3.9-7.8mmol/L)的时间(通常用min表示),或者其所占的百分比。
这是通常说的标准,也是狭义上的标准。
广义上的标准指的是葡萄糖处于不同范围内(低值、高值)时间。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新指南也采用了这个标准。
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不能很好地预测低血糖风险和血糖变异程度,因此寻找新的监测评估指标作为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2020年全文2型糖尿病控制与治疗指南
中国2020年全文2型糖尿病控制与治疗
指南
简介
本文档是中国2020年全文2型糖尿病控制与治疗指南的概述。
该指南是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和
控制措施,以帮助管理2型糖尿病的患者。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水平和胰岛素
分泌缺陷。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通常发生在成年人中。
控制与治疗策略
1. 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控制:合理控制总能量摄入,限制脂肪和糖的摄入量,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跳绳等。
- 减重:针对超重和肥胖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实现适当的减重。
2. 药物治疗
- 口服药物:针对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 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无法控制的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必要的。
3. 血糖监测
- 血糖监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4. 并发症预防和治疗
- 心血管疾病: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积极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 肾脏疾病:定期检测肾功能,控制血糖和血压,减少肾脏损害的发生。
- 视网膜病变:定期眼科检查,及时治疗视网膜病变。
结论
中国2020年全文2型糖尿病控制与治疗指南提供了针对2型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和控制措施。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2型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诊断标准
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诊断标准全面解读1. 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诊断标准概述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是我国糖尿病专家共同制定的权威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其中,诊断标准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通过全面了解和解读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病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2. 诊断标准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根据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诊断2型糖尿病应综合考虑血糖水平、临床症状和血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具体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这些标准可以客观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2型糖尿病,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指南诊断标准更新的意义和争议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相较于之前版本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更新,这体现了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的不断积累和进步。
但是,部分医生和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一些争议,认为部分更新并不合理或存在局限性。
对于这些争议,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不断完善指南的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临床实践。
4. 诊断标准的实际应用与挑战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面临着如何灵活运用诊断标准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妊娠期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等。
由于个体差异和疾病进展,部分患者的诊断结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这给医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有必要通过临床案例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诊断标准的应用指导,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
5. 结语与个人观点通过深入解读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诊断标准,我对于诊断2型糖尿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诊断标准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争议和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促进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结:通过对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诊断标准的深入解读,我们加深了对2型糖尿病诊断的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争议和挑战。
2020年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0年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二型糖尿病(T2DM)占据了绝大多数。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二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工作,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我们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我国二型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综合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
1. 预防策略1.1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年龄在40岁以上且具有上述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人群。
1.1.1 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饮食:推荐采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的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控制体重:将BMI控制在18.5-24.9kg/m²范围内。
1.1.2 药物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进行药物预防。
1.2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主要针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旨在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2.1 生活方式干预- 加强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合理饮食,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 增加体力活动,防止肥胖。
1.2.2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等。
- 针对并发症,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ACEI、ARB类降压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等。
2. 诊断标准二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7.0mmol/L,两次非同日测定。
-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两次非同日测定。
- 有高血糖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尿糖阳性。
3. 治疗原则二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为:-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磺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等。
- 针对并发症,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ACEI、ARB类降压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新要点三:
新增个体化HbA 1c 控制 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 素
✤ HbA 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 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 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 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 可采取更为严格的HbA 1c 控制目标,反之 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 1c 控制目标。(B)
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更新要点八:
低血糖分类
关于低血糖分类,国内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本次指南更新参考了ADA标准,分成:
•Ⅰ级低血糖:3.0 mmol/L ≤ 血糖 < 3.9 mmol/L •Ⅱ级低血糖:血糖<3.0 mmol/L; •Ⅲ级低血糖:没有特定的血糖界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 血糖。
新指南的发布,将对进一步规范我国糖尿病的预防、诊疗、管理等方面起到积 极的推动作用。
发布仪式过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教授就指南更新要点 进行了解读。
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 糖尿病患病率为 11.2%(WHO标准)
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从 1980年的0.67%,到后来的9.7%、10.4%,一直到最新的 11.2%(WHO标准),若按ADA标准为11.8%,本次指南 更新采用WHO标准。
✤ 合并ASCVD(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 1c 是否达标,只要没 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或SGLT2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A)
✤ 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 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 SGLT2抑制剂。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可考虑选用GLP-1受体激动剂。(A)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注:a高危因素指年龄≥55岁伴以下至少一项:冠状动脉或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50%,左心享肥厚; b通常选用基础胰岛素; c加用具有ASCVD、心衰或CK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 d有心衰者不用TZD
更新要点六:
新添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 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A)
更新要点二:
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 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 化方法测定的HbA 1c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 充诊断标准。(B)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把 HbA1c 纳入到 糖尿病诊断标准中。今年CDS开展的“中国 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CGSP)”就是 为了优化中国的HbA 1c 标准化,以便将其 用于糖尿病诊断。选择HbA 1c ≥6.5%这个 切点,应该是符合NGSP和IFCC标准,但只 有通过一致性评价以后,才能够用该切点 进行诊断。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一线治疗后: ① 若HbA 1c 不达标: 可以进行二联治疗,加用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DPP-4(二肽激肽酶4) 抑制剂、TZD(噻唑烷二酮类)或SGLT2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物排名不分 先后,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治疗药物;也可使用注射类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治疗, 其中胰岛素推荐基础胰岛素。
更新要点九:
更新CKD进展风险及就诊频率
注:表格当中的数字为建议每年复查的次数;背景颜色代表了CKD进展的风险:绿色为低风险, 黄色为中风险,橙色为高风险,红色为极高风险。根据eGFR情况,CKD分期仍采用1~5期,其中3 期分成3a、3b期,对此没有什么变化。
更新要点:
其他更新要点
✤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部分,添加每日能量供给表格; ✤ 糖尿病相关技术部分,新添注射技术和胰岛素泵;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章节部分加入人工智能(AI)在DR筛查和分级诊断的作用,AI筛 查系统有望成为DR筛查、诊断以及随诊的重要辅助工具。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更新解读
内分泌科 周学超
11月26日,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20) 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发布。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自2003年开始发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来, 基本上每3年修订一次,迄今已发布5版。为了适应新的糖尿病防治形势,加强对临 床工作的月正式启动了2020 年版指南的修订工作,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多次修改、审校,终于定稿完成。
更新要点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 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 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 等综合手段。(A)
✤ 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若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 建议代谢手术治疗。(B)
更新要点七:
血糖监测章节: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 将TIR纳入到血糖控制目标中。(B)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
②若合并ASCVD或有高危因素、心衰、CKD:ASCVD或有高危因素者可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或 SGLT2抑制剂;心衰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剂;CKD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 若经过二联治疗后,HbA 1c 仍不达标,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可加用一种其他类别的药物,但 需注意心衰患者不能用TZD。如果经过上述治疗HbA 1c 仍然不达标,可以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 选择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方案或者预混胰岛素方案,两种方案可以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