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七:小猴跳水(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小猴跳水---连加连减》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小猴跳水---连加连减》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小猴跳水---连加连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和连减。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法,倡导算法的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连加和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导谈让学生始终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认识和理解连加连减;依据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我将适时采用引导讨论法,使教师的思路内化为学生的方法,达到自我构建知识的目的。

为了达到新知自我生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学习等方法,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体图块。

《小猴跳水》的情景图,学具小棒,画有图案的小卡片,《小猫戏耍》彩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先同桌之间说一说前几节课所学过的知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学生进行回顾。

2、同学们,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花果山上和小猴子一块边玩边学,大家高兴吧?那么今天,小猴子们又向我们发出邀请了,它们要请我们大家去观看跳水表演,你们想去瞧瞧吗?教师出示小猴跳水的情景图。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用简练的语言,有条理的讲述画面上的情景,讲成数学故事,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新课学习1、引入连加知识的学习。

(1)看,在画面的远处跑过来2个小朋友,她说的什么?在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以“河边有几个同学?”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入连加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小猴跳水----连加连减》课件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小猴跳水----连加连减》课件

课堂练习
8 2 9
10 2 4
7 0 2
课堂练习
2 4 4
作业布置 算一算 3+2+3 7-1-4 3+6+1 5-2-1 2+5+0 9-5-4
4+0+5
8-0-4
10-7-1
新课学习 小猴跳水-----连加连减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4+3+2=9(个) 先算4+3=7 再算7+2=9 还可以这样列式: 2+3+4=9
一共有多少朵花?
3+2+5=10(朵)
新课学习
5 - 1 -2 = 2
先算5-1=4 再算4-2=2 还可以……
(只)
新课学习 岸上还剩几只 8-3-2=3(只)
结论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习
4 +2 +3 =
9
10 -2 -5 =
3
68Biblioteka 课堂练习34
3
10
课堂练习
8
-
2
-
3
=
3 (只)
精品课件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市实小 清风制作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5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水中一共有多少条 岸上还剩几只 ?
一共有多少朵花?
新课学习
4 + 3 + 2 =
先算4+3=7 再算7+2=9 还可以 这样列 式: 2+3+4= 9
9
(个)
新课学习 水中一共有多少条 2+2+3=7(条)

2012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6教学设计

2012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6教学设计
2、“自主练习”第2题是一图四式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这四式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四、全课小结。
作业计
看图写算式
教具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
过程
1、复习6、7、8、9的加减法。
2、复习10的组成。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来到花果山,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
2、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板书。
3、分给两个同学,可以怎么分?
课时教案
课题:小猴分桃(第六信息窗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
重点
1、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
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
难点
1、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动手分一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法。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摆学具算得数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摆学具中发现计算方法并写出4个算式。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全班交流分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充分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以下4个算式:
9+1=10 10-1=9

一年级数学上册 信息窗5-小猴跳水教案 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信息窗5-小猴跳水教案 青岛版

信息窗5—小猴跳水教学内容:课本42页的信息窗5—小猴跳水教学目标:1.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两步计算。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到花果山去玩玩,看看花果山上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师:我们有很久没到小猴子家玩了,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课件:花果山)师:看小朋友和小猴子们玩的多高兴啊!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你能把你看到的给其他小朋友讲讲吗?(讲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让学生大胆地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产生学习欲望。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 小组合作并交流刚才花果山画面中的数学故事。

师:哪个小朋友有问题要问?(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能提个问题吗?)(让学生大胆地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2. 班内交流,并板书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一共有几条鱼?(2)一共有几只青蛙?(3)河边有几个同学?(4)共有几只小猴?3.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多啊!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同桌交流)4.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集体交流)师把交流的结果写在每一个问题的后面,并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注意算法的多样化。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探索出连加的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a. 一共有几条鱼?2+2+3=7(条)3+2+2=7(条)2+3+2=7(条)b. 一共有几只青蛙?1+3+2=6(只)2+3+1=6(只)2+1+3=6(只)c. 河边有几个同学?2+3+4=9(个)4+3+2=9(个)3+2+4=9(个)d. 共有几只小猴?2+2+1=5(只)1+2+2=5(只)(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老师给学生创设一个非常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角度的观察、发现问题,并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2版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七:小猴跳水(第一课时)

2012版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七:小猴跳水(第一课时)

课题:信息窗七:小猴跳水——连加、连减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53、54页教学目标: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2.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3.让学生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夏天来了,花果山上更热闹了。

调皮的小猴子在跳水嬉戏,引来了许多小朋友观看,大家想去看看吗?板书课题:小猴跳水1、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板书有价值的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先算大树下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课件再出示:又跑来2个小朋友。

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该怎么办?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个加法和以前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2、问题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出示小猴的动画:先跳下1只,怎样列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5-1。

动画:再跳下2只小猴,这时树上还剩下几只小猴?怎样列式?学生尝试,教师板书5-1-2。

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3)想一想:根据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先算大树下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不写得数)4+3课件再出示:又跑来2个小朋友。

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该怎么办?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把她们和前面的小朋友合起来,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板书:4+3+2.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2小猴摘桃 减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2小猴摘桃  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小猴摘桃——减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减法的含义,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感受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使学生会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并能正确书写减法算式。

3. 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小猴摘桃。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知减法的含义,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难点:会正确书写减法算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小猴摘桃的故事,引入减法的概念。

教师讲述故事:小猴摘了10个桃子,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桃子?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2. 探究减法的含义(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减法现象。

(2)让学生举例说明减法的含义,如:我有5个苹果,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3)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含义:减法就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数。

3. 学习减法算式的书写(1)教师出示减法算式:10 - 3 = 7,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结构。

(2)让学生尝试书写减法算式,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4. 练习减法计算(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减法计算。

(2)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减法来解决,如:小明有8个气球,吹破了3个,还剩下几个气球?5.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减法知识。

(2)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减法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猴摘桃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七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七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2. 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3. 数数:10以内的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2. 教学难点: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花果山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让学生触摸、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

3. 活动一:让学生从教具盒中找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进行分类。

4. 活动二: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5. 活动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让学生计算花果山上的树木数量、水果数量等。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第三单元10以内的连减 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第三单元10以内的连减 青岛版
(2)可以用分解的方式:
3.小结。
计算连减算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先算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去减第三个数。
修改补充
独立内化
(10分钟)
小组讨论
(6分钟)
完成任务单,组长主持讨论交流,互相帮助,把所学知识内化巩固,找出本组的困惑点,准备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8分钟)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把所有困惑的问题跟大家集体交流,把自己学会的知识跟大家分享。
难点
熟练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连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精讲知识
( 9分钟)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到:很多小兔子去看调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我们一示情境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对,我们看到树上原来有5只小猴,跳水里1只,又跳水里2只。
教师总结
(2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数连减,并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10以内连减
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5-1-2=2(只)
先算5-1=4,再算4-2=2。
教学反思:
课件出示问题: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出示情景图:先跳下1只,跳下去应该去掉,所以用减法算式:5-1。 又跳下2只,又跳下也应该去掉,所以用减法算式:5-1-2= (只)。
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像这样三个数相减的算式叫做“连减”(板书)。我们可以这样读:师教读法。
怎样计算呢?师说计算过程:(1)先算5-1=4,再算4-2=2。
第三单元总课时:第28课时
课题:10以内的连减
第 1课时(第53-57页)
主备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连减的意义,明确连减的计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

青岛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信息窗5——小猴跳水

青岛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信息窗5——小猴跳水

信息窗5——小猴跳水
教学目标:
1. 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意义,能独立列式计算。

2. 探究连加、连减两步计算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熟练口算。

3. 在探索不同解题思路和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
1. 出示情景图。

2. 谁愿意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活动二:红点问题一
1. 河边有多少同学?你能利用学具解决吗?自己试一试。

2. 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4+2+3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小组交流一下。

3. 教师教授连加,总结连加要分两步计算,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的方式说清运算顺序。

活动三:巩固练习
1. 我们继续解决“一共有多少朵花”的问题,你能自己列式解决吗?
2. 集体反馈订正。

活动四:自主练习1、2、5
1. 第1题是连加、连减的操作练习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操作,把连加、连减的过程摆出来,并让学生边摆边说。

2. 第2题是连加的看图计算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

交流时,要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的合理性。

3. 第5题是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计算。

先引导学生明确表格填写的内容及方法,再正确填写。

填表后,根据整理的数据,让学生列出连加算式,算出结果。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 小猴跳水连加、连减_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 小猴跳水连加、连减_青岛版

第三单元 7 小猴跳水—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材第53~57页,小猴跳水---- 连加、连减。

⏹教学提示创设情境,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将图中的意思摆一摆、说一说,体会连续增加和连续减少的意义,并将其意义抽象成算式,让学生会裂连加、连减的算式。

及计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体会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列连加、连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和摆一摆、说一说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方法及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能够列连加、连减的算式解决有关问题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列连、连减的算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每人准备10个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课件第53页信息窗7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从观察图片开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朋友的摆法。

对于简练的同学进行表扬,提出问题,以故事开门见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探究新知: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①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②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③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④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⑤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 信息窗

一年级数学上册 信息窗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10以内加减算法及运算10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信息窗七:小猴跳水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53、5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3.让学生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夏天来了,花果山上更热闹了。

调皮的小猴子在跳水嬉戏,引来了许多小朋友观看,大家想去看看吗?
板书课题:小猴跳水
1、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板书有价值的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先算大树下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
课件再出示:又跑来2个小朋友。

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该怎么办?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加法和以前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2、问题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出示小猴的动画:先跳下1只,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5-1。

动画:再跳下2只小猴,这时树上还剩下几只小猴?怎样列式?
学生尝试,教师板书5-1-2。

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3)想一想:根据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先算大树下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不写得数)4+3
课件再出示:又跑来2个小朋友。

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该怎么办?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把她们和前面的小朋友合起来,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
板书:4+3+2.
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这个加法和以前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像这样几个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加”(板书),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

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学生说计算的过程: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加2等于9。

求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引导学生明白: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3、问题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出示小猴的动画:先跳下1只,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5-1。

动画:再跳下2只小猴,这时树上还剩下几只小猴?怎样列式?
学生尝试,教师板书5-1-2。

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这个减法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像这样几个数相减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板书),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

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3)想一想:根据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像刚才的算式叫什么算式?怎样计算?
像这样几个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加”、“连减”。

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算。

五、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3题是连加连减的操作练习题。

练习时,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操作,把连加、连减的过程摆出来,并让学生边摆边说。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及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2题是看图列式题。

通过3种同类物品的呈现图,学生直观地感受连加的意义。

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六、完善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板书设计:
信息窗七:小猴跳水
——连加、连减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3+2=9
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加2等于9。

(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5-1-2=2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