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30566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1.png)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高校公共选修课是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选择修读的课程,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选修课设置存在问题,部分课程难以吸引学生参与。
选修课教学方式不合理,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
选修课学分认可问题也给学生带来困扰。
选修课质量评估不足,无法有效监督和提升教学质量。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高校应重新评估选修课设置,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学分认可管理,增加课程质量评估机制。
高校公共选修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高校、公共选修课、问题、对策、教学方式、学分认可、质量评估、建议、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公共选修课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公共选修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高校公共选修课设置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
一些选修课程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导致选修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下降。
选修课教学方式不合理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选修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选修课学分认可问题、选修课质量评估不足等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选修课的设置和教学方式,加强对选修课的评估和监管,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和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问题概述选修课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在高校公共选修课设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给学生和教育管理部门带来了一定困扰。
高校公选课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高校公选课问题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d8abde26294dd88d0d26b67.png)
有 吸引力 的学生爆 满 , 其他 的学 生寥寥无几 。有 些学生专 门 挑 选课程 简单 , 师容易说话 的来选 , 背 了开设公 选课 的 教 违
初 衷和 目的。
高学 生对 不同专业领域知识的认知 , 因此建立行之有效 的公
选课课程 教学体 系 已不能忽视 ,需要不断提 高教学投人 , 完
1 课程开设不足 , . 2 师资紧张。学 校规定学生必须按类修满
每一类 的学分 , 但是 由于学 校教师 资源的不 足 , 导致 部分类
善教 学监督 . 保证 公选课 的教学质量 , 善公选课 的管理体 完
别课 程开设不足 , 学生抢课现象严重 。学校对公选课 课程 的
奖 励机制 不够完善 。 很难 吸引有优 秀教学能力 , 研 能力 的 科 教授 、 学科带 头人 等来开设课程 , 大部分都是新 来的教师 , 新
混学分 , 教师混公分” 。
2 改进措 施
21 完善管理机 制 , . 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应该对现有 的公选 课 进行评估 .对 于不 适合 的或 不符合上 课要求 的要求其 整 改 , 织专家学 者进行评 审 , 定一套适 合学校 自身发展 的 组 拟 公选课课程 。鼓励有科研成就的 , 教学丰富 , 实验水平高超的
S in e& Te h oo yVi o ce c c n lg s n i
高 校科 技
科 技 视 界
21 年 6 02 月第 l期 8
高校公选课 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田 炯
( 江农 林 大学 教务 处 浙 江 浙
【 摘
临安
3 10 ) 1 3 0
要】 文从 高校公 选课 课程 尚存的一 些问题进行 阐述 , 解 了公选课的重要性 , 本 讲 并对 问题提 出改进措施 , 证公 选课 保
新升本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升本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f0622fc7c1cfad6195fa7fc.png)
倡 导学习 自由 , 强调个 性和 自我发展 , 主张 学生 自行选 择课程 与 教师 。受其思想 影响的柏林 大学 , 践行他 的教育 主张 , 开始推行
选 课 制 。 1 7 年 艾 略特 任 美 国 哈佛 大 学 校 长 , 主 张 “ 力 上 适 82 他 智
者生存 ” 的理 论 , 选课制从此 由哈佛开 始 , 向美 国广泛 流行 , 并逐 渐传播 到其他 国家。 18 年 5 95 月颁布 的《 中共 中央关于教 育体制 改革 的决定》 中 明确指 出: 要减少必修课 , 增加 选修课 , 实行学 分制和双学位制 。 此后 的高校课程 开始从单纯设 置必修课 到逐步 扩大选修课 的比 重, 从学年学分制 逐步 向完全学分 制转变 。上世 纪 9 年代末 , 0 在 加强大 学生素质教 育 , 实施 通识教 育的推动 下 , 共选修课 开始 公 成为我 国大学课程 体系 中重要 的组成 部分 。公共 选修课是 指除 了公共 必修课之外 开设 的若 干人文学科 、 自然科学 、 艺术类 的课 程供学生 修读 , 是本科生 培养体 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具有 开拓视 野、 优化知识结 构和培养综 合素质 等重要作用 , 学者甚至 称其 有 为 “ 灵 攀 登 ” 心 。 就 目前 的情况来看 , 内的一些著名高校 已经 大张旗鼓地进 国 行通识教育 , 如北京 大学 、 清华 大学 和复旦大学等 , 吸引了众多 并 教育研究者 的注意力 。但多数高校仍然 以公 共选修课名之 , 投入 的资源 和精 力均相对 不足 , 遇到 的问题也很 多 , 比如师生热情 不 高、 开课扎 堆 、 缺乏合适教材 和课程 质量 堪忧等等 。 上述问题在新升本院校 中同样存在 。由于在经费 、 资和生 师
壁 No . 7来自! 3 T M E UC T ON IE D A I
浅议我校公选课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议我校公选课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67c5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4.png)
浅议我校公选课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中国的高校中,公选课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
公选课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公选课的现状却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本文将就我校公选课现状进行浅议,并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我校公选课现状的问题1. 公选课设置单一目前,我校的公选课设置相对单一,大多数公选课都是一些传统的学科课程,例如英语、音乐、美术等,而缺乏一些现代、前沿性的课程,比如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
2. 公选课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公选课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导致一些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公选课深受学生欢迎,有的公选课却无人问津。
3. 学生选课自由度不高现阶段,我校的公选课设置还不够灵活,学生的选课自由度不高,只能根据学校的安排来选择公选课,很难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以上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校公选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改善。
二、对策研究1. 丰富公选课设置针对我校公选课设置单一的问题,可以继续丰富公选课的类型和内容。
可以引进一些新颖的、有特色的公选课,比如可以开设一些关于健康养生、心理健康、社交礼仪等方面的课程,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也可以积极引进一些国外名校的公选课资源,与国外名校进行合作,将一些优质的公选课引进到我校,让学生可以在本校就能接触到国外一流的教学资源。
2. 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公选课的质量,可以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招聘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特长的老师来承担公选课的教学工作。
还可以加强公选课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以确保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不断更新公选课的教学内容,引进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公选课的吸引力。
3. 提高学生选课自由度为了提高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可以通过调整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大对公选课的管理力度,让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选课。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58c4bb9cc1755270622082a.png)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选课具有盲目性、学生对选课的理解存在偏差、学生对选课的程序缺乏了解等。
加强通识选修课管理的对策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选课指导、完善选课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等。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管理;问题;对策通识选修课(又称公共选修课),是为了践行通才教育理念而开设的选修课。
目前,综合性大学已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通识选修课管理制度,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开设通识选修课还是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选修课管理办法。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开设通识选修课之初,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所采用的大多是固定时间段集中开设的方式。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教学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采用固定时间段集中开设通识选修课的做法愈来愈行不通。
于是,许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加大了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纷纷购买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以满足学分制、选课制的需要。
但选课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只是为选课提供了一个技术支持而已。
由于在通识选修课管理中存在选课制度尚不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等问题,导致选课管理工作依然是举步维艰。
以下是对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选课管理的调查。
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之初,采取的是从通识选修课模块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课程集中在每周二下午开设的做法。
这种模式简单、效率高,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课程冲突的情况。
于是学校在第二年购买了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
采用这种方式后,通识选修课平均分布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或晚上,学生依据自己的个人课表进行选课。
这种选课模式兼顾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有效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通识选修课要求学生不能选修已修读过的课程或与本专业必修课、选修课重复的课程,否则不计学分。
新建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开设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开设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ddd96fe4693daef5ef73d81.png)
中急需 解决 的难题 。
( 二) 教 师 问卷
学生与教 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 间 。公 选 课 的上 课 学 时 一 般 都
比较 少 , 教 师 与学 生 之 问 的接 触 时 问不 长 , 沟 通 交 流的机会不 多 。结合 此次 的 问卷调 查来 看 , 教 师 和 学生在学生 上课 情况 、 逃课 原 因和学 生对 待课 程 考 核的态度等 问题上 的认识 还是 存 在很 大 的分歧 , 教 师和学 生之 间 进行 有 效 沟 通还 是 十 分 必要 的。因 此, 教师 应 自觉 地 维 护 教 务 管 理 网 站 上 的个 人 信
同时 , 教 师也 可 以利 用 教 务 管理 网站 作 为平 台 , 在 网上及 时更 新 课 程 日志 , 便 于 学 生 课 后 复 习和 自 学 。此外 , 学 生也 可 通过 网络 交 流 工 具 , 与教 师 对
课程有关 的问题进行 探讨 , 及 时沟通 思想 。 学生 与教 学 管理 部 门之 间 。从 本 次 的 问卷 调
息, 便 于学生 认识 了解教 师 , 及 时 与教 师 沟通交 流 。
从教师的问卷调查总体情况来看, 基于发挥个
人的专业特长 和兴趣 爱好 , 已经 开设过 公 选课 的教
师大多还是愿 意继续 开设课 程 的 ; 且普 遍 认 为开设
公选课对 提高学生 的综合 素质 会起 到积 极 的作 用 。 但是 , 教师对 学生 的课 堂 出勤情 况 和学生 对 待课 程 考核 的态度都 不太满 意 , 且 大都 认 为公选 课 的酬 劳 偏低 。因此有待通过 加强 教学 的过 程 管理 , 提高 学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91cb7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2.png)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在日益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下备受关注。
本文从选修课程的必要性、设置原则、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选修课程的必要性体现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选择空间和个性发展机会。
选修课程的设置原则应当注重多样性、灵活性和实践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在内容设置方面,应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开设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教学方法上,应倡导互动式、实践性和跨学科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综合素养。
评价机制方面,需建立科学、客观和公正的评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激发学习积极性。
建设高校公共选修课不仅是适应时代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
未来,应加强选修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必要性,设置原则,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机制,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程在过去往往被视为“摆设”,很少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
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多样化发展,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专业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高校逐渐引入了公共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丰富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与此公共选修课程也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提高综合能力,拓宽视野,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研究如何更好地建设高校公共选修课程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1.2 问题提出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思考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高校公共选修课程是学生在修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修读的课程。
在目前的情况下,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单一乏味、教学方法陈旧等。
问题的提出在于,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应该如何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何确定选修课程的设置原则,确保选修课程的质量和实用性?选修课程的内容设置应该如何才能更加丰富多样,吸引学生的兴趣?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如何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积极性?选修课程的评价机制应该如何建立,确保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评估和激励?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进行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时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f446b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8.png)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个性化需求满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跨学科交叉学习,以及加强课程评估与监管,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为推动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应该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评估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学生知识面、综合能力、个性化需求、跨学科交叉学习、课程评估、监管、全面发展。
1. 引言1.1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高校公共选修课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在选修课中增加各种多样化的课程,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接触到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公共选修课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公共选修课还可以促进跨学科交叉学习,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加强课程评估与监管可以确保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教学水平,推动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有必要加强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1.2 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现阶段在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部分高校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学生选择面有限,导致课程之间的重复和重叠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和学习效果。
一些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兴趣。
课程评估与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完善之处,导致课程教学质量无法有效评估和监督。
新建本科院校开设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开设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b9b694d33687e21af45a9da.png)
简介 , 学生选课时通过简单操作 即能看到任课教 师简介和 课程简介。但 是从教 务管 理系统 后 台监测 到的信息 却发 现很少有学生关 注。虽然 有部分 学生选 课是按 照个 人 的 知识结构并结合个人 的兴趣 爱好 、 性发展 和社 会需求来 个
选 课 , 大 多 学 生 选 课 还 是 比较盲 目的 。 但 归 纳 起来 , 生 选课 基本 上 是 遵 循 以 下 原 则 : 1 学 习 学 () 2 公 选课 师 资 缺 乏 , 分 课 程 无 法 顺利度 上 取 决 于 教 师 个 人 的 兴
首先介绍一 下某新 建本科 院校 公选课 网上 选课 的基 本情况。该校 的网上选 课一 般安排 在上个 学期 的期 末进 行, 补选和退选安排 在学 期开学 的前两周进行 。公 选课 的 上课时问一 般是 晚上或 周末 。学 生修读公 选课 的学 期为 第三至第 六学 期 , 每学 期最 多 选修 三 门课 程。 自 2 0 — 07
得 十 分 茫 然 。基 本 上 是 看 周 围 的 同学 选 什 么 课 程 , 自己 就 选 什 么课 程 ; 些 课 程 选 课 人 数 多 , 选 择 哪 些 课 程 , 至 哪 就 甚 出 现 了 一 些 课 程 在 三 个 小 时 内就 完 全 选 满 的 情 况 。在 这 些“ 则” 原 的指 导 下 , 生 选 课 很 少 进 行 系 统 的 规 划 , 而 学 从
公 选 课 是 高校 课 程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以 人 文 素 是
质和科学素质教 育为 核心 的综合 素质类 教育课 程 。高校
担, 要修满规定 的学分才能满 足毕业条件成 为学生上课 的
最大动力 。因此学 生大都 希望选择 一些轻松 的课 程 , 试 考 容易通过的课 程 。( ) 2 热衷 于选 择实 用型课 程 , 如经济 管 理类等课程( 见表 1 。而对于开设 的政治哲学类和一些 自 ) 然科学类课程则不太感兴趣 , 即使 任课教师 的教学经验很 丰富 , 也不得不面对 课程 停开 的尴尬 局 面。( ) 跟风 ” 3“ 原 则: 随着每学期 开设课 程 门数的增 加 , 学生 选择课 程 的 自 主性明显增强了。但是 面对 二三十 门课 程 , 有的学生 就显
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6ad5e247375a417866f8fa0.png)
第 6期
付 修 : 建 小 科 院 校 公 选 课 教 学 改 革 的 实 践 与思 考 新 f¨ 主 、 、自 ¨
13 O
新 颖 _ 更 新 变 化 怏 . j培 养 并 对
课 内容 , 者 是通 过 提 高 期末 考 试 成 绩 的方 式 来 吸 或
引 学 生 的 “ 修 ” 而 没 有 传 授 给 学 生 科 学 的 思 想 和 选 .
信精 神和创 能 力将 起 纠推 波助洲 的 作用 。
1 3 有 利 于 扩 大 学 生 的 知 识 面 , 养 复 合 型 人 才 . 培 现 代 社 会 中 的 许 多 际 问 题 都 是 跨 学 科 、 领 跨 域 的 , 知 识 和 技 能 的 求 对 是 多 层 面 、 方 位 多
中 图分 类 号 :G6 2 , .1 i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9 , ( 0 9 0 4 4 2 0 ) 6—0 ( t 1) 2一O 4
0 引 言
公 选 是 由 学 校 主 管 部 门 统 一 组 织 . 学 生 任 南 意 选 修 的 课 程 。 其 苦 特 点 是 学 乍 可 以 根 据 自 己 的
《 境 保 护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 例 . 课 程 融 自然 科 学 环 为 陔 与人文 社 会科学 为 一 体 , 揭 露 问题 、 结 教训 , 既 总 又 论 述 人 类 对 这 些 问 题 进 行 严 肃 思 考 的 结 论 , 明 解 阐 决 问题 、 求 光 明 前 景 的 战 略 和 措 施 , 以也 就 成 为 寻 所
学 质 量的措施 与建议 。
收稿 日期 :2 0 0 —1 ;修 回 日期 :2 0 0 9— 5 6 0 9—1 —3 1 O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构建思路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构建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56095eb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b.png)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构建思路一、问题分析1.1 缺乏定位与特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课程时常常缺乏定位和特色,无法清晰地了解学校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缺少对学生所需能力的深入分析和认识,导致课程设置难以符合学生需求,也不利于教师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
1.2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建时往往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容易造成课程设置过度,却难以把握学生需求和职业发展前景,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存在较大的脱节。
1.3 缺乏教学数据支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课程过程中缺乏教学数据的支撑,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及时更正和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
二、构建思路2.1 制定课程定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课程时应先制定学校的课程定位,并明确学校的教学特色,从而确定学生所需能力和培养目标,根据学校的定位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以逐步形成符合学生需求和职业发展前景的课程设置。
2.2 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遵循“重视专业建设,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运用的方法和资料等,同时需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
2.3 采用教学数据支撑体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课程时应采用教学数据支撑的理念,建立教学数据支撑平台,收集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借此了解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为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总结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建设课程时需要充分认识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影响,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问题。
通过明确地学校定位、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和采用教学数据支撑,可以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课程的高质量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3d81c1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d.png)
对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1. 强化教学目标公共选修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普及性课程,应该注重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强化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需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置不同的选修课,针对专业、技术、职业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讲述和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和能力水平。
2.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外,还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实验教学、案例教学、课外活动等。
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求,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3. 引进前沿课程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建设需要及时引进前沿课程,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和时代的需求。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设立选修课程时,应关注前沿领域的新进展,探索新方法,引领和奠定学术发展的新方向。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关键,他们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
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高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充足的教师培训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以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5. 加强课程建设的评价机制评价是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高校公共选修课程也不例外。
我们应该建立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价机制,对选修课程的讲授效果、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等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结论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是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需要高校和老师充分重视和认真对待。
我们需要加强课程的教学目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进前沿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机制。
要不断探索新方法,积极应对教育领域的新挑战,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一个与时俱进和面向未来的学习环境。
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cb37814763231126edb119c.png)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20期 221统的课堂讲授来帮助学生识别各种语块,对各种语块的功能,语法特点和使用环境进行详细分解,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在我国,相当一大部分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主要还是来自课堂教学。
也就是说学习者语言系统的习得是无意识的,但通过有意识的教学可以转化这种无意识的习得。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对语块的习得。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块资料,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语块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句子和语篇的生成,把相关的词汇和语法规则串联起来,从而在具体的语言运作中学习更多的词汇和语法。
语块的习得是含有相关词汇的语言输入,而输入可以是有意识的,有规划地给予,也可以是被动地来自外界。
教师在课堂内外给学生提供语块资料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及语言的接受水平对材料进行选择,语块的输入方式,及输入频率甚至是语块的加工深度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考虑和把握。
从而达到语块输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块的输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的输出是检验英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输出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能促使语言使用的内在化,能促进知识向运用层面的转化。
教师应该为语块的输出有意识的创造相应的语境,无论是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后的作业安排中,教师应利用书面上的材料或网络资源对所属入的语块进行输出的检验。
引导学生利用语块构成完整的句子和语篇,从说和写两方面进行互动。
并通过组织和提供大量的范例,让学生对学过的语块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通过不断的不同形式的重复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块知识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存储于大脑词汇库中。
在使用时,尤其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时会体现出其优于传统教学法的特点。
四、结语语言中包含无数的语块,仅凭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是根本无法掌握每一个语块的。
学生应该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语块,而不是单靠老师的教。
因此,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以语块教学为主,通过语块的输入和语块的输出等活动,指导学生辨别,学习,运用语块,从而让学生具备掌握并熟练运用语块的能力。
新建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bb9a4e2e009581b6ad9eb02.png)
选 课 制 始 于 洪 堡 创 办 的柏 林 大 学 , 倡 导 “ 习 自 由” 是 学 、 强 调 个 性 和 自我 发展 的重 要 途径 。 8 2年 . 略 特任 美 国哈 17 艾
因 形成 了其 学 科 分 布 广 泛 , 门类 较 齐 全 的 特点 。其 公 选课 更 是 涵盖 多个 学 科 领 域 . 门类 齐 全 。例 如 北 京大 学 公 选课 就 分 为 语 言 文学 与艺 术 、 社会 科学 、 学 与 心 理 学 、 史 学 、 学 哲 历 数 与 自然 科 学 五 大 模 块 , 程 资 源 极 为 丰 富 。相 比而 言 大 多 课 数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由 于立 足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 统 人 文 学 科 本 传 身 就不 是 发 展 重 点 .再 加 上 原有 的学 科 专 业结 构 的 限 制 , 课 程 资 源相 比老 牌 高 校 匮 乏很 多 。 2 教 师 开 设 公 选 课 积极 性 不 高 , 程 质量 难 以保 证 。新 、 课 建 本 科 院 校 一 般 在 升 格 后 , 扩 大 招 生 规模 , 会 而师 资 力 量 就 相 对不 足 。新 引 进 的 教 师 由 于教 学 经验 的不 足 , 难 很 快 完 很 全 驾驭 作 为 通 识 教 学 的 公选 课 。 高 职 称 老教 师 由于 专 业 逐 而 渐 走 向精 深 不 得 不 承 担 大量 科 研 与专 业 教 学 任 务 , 本无 暇 根 开 设 公 共 选 修 课 。这 些 原 因 的直 接 结 果 就 是 公 选 课 的 开设 带 有 随 意性 . 学质 量难 以保 证 。 教 3 学 生 选 课 带 有 盲 目性 , 习积 极 性 不 高 。新 建 本 科 院 、 学 校 从 生 源 来 看 .学 生 多 为 在 高 中学 习 中 成 绩 不 在 前 3 %的 0 学 生 . 学 学 习 的 自主性 、 大 多维 性 、 索 性 都相 对 欠 缺 。 由于 探 学 生 缺乏 为 自已负 责 的 态 度 和 自我选 择 的能 力 , 选 课 目的 在 不 明 确 , 难 就 易思 想 指 引 下 , 些学 生急 功 近 利 , 择公 共选 修 课 建 设 的特 殊 性 与存 在 问题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若干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9f79c1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7.png)
公选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文和科学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1],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高校开设公选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科间的知识交叉渗透,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更多技能,为社会培养综合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学分制时间不长,开设公选课时日相对较短,普遍存在课源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学生选课盲目性大、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1-4].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的难点.这里拟以某新建本科院校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疏理和分析,根据该校在公选课教学管理上所做的改革和探索,提出个人看法.1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1师资缺乏,开课量相对不足1.1.1教师存在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公选课是专业外的教学任务,与已无关.另外,开设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个人喜好,甚至作为教师教学任务的补充.大多教学工作量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师,是不愿主动承担公选课教学,在教学工作量不足时才以此来弥补.部分院系领导同样认为教师首先要完成本职专业课程任务.个别领导甚至以本单位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为由,拒绝承担公选课教学.导致公选课制度举步维艰.1.1.2开设公选课的教师群体低职称化严重;高职称教师要么专业课教学任务重,要么科研项目多,或认识不足,多不愿开设公选课(见表1).结果显示正高职称教师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中低职称教师成了主干力量.严重影响公选课教学质量.1.2稳定课程体系尚未建立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和数量不足造成新建本科学校公选课课源匮乏.公选课申报自由性,导致缺乏稳定课程体系.许多课程只开设一次就难以为继.加上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稀缺,使公选课开课门类相对单调,可供选余地不大,部分公选课变成“必修课”.因此,学生无法根据个人特点和发展要求,系统性制定个人选修计划,只能被动地随遇而安.某校曾尝试放开一些社科类或者理工类的专业选修课(一周一次)让学有余力学生选择,因任课教师的不同意无法继续执行.1.3学生选课目标不明晰,缺乏系统科学规划安排公选课时,虽然教务处已向选课平台录入课程简介、要求和教师简介等信息.学生选课时通过简单操作即能可获悉相关信息,但从教务管理系统后台监测,发现这些少有关注,仅有部分学生按照专业知识结构,结合兴趣、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选课.体现在以下几点:1.各专业缺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业教育和培养目标解读及指导,使得学生往往到大三、大四才知晓该选学哪些公选课程.2.喜欢选修接近本专业的课程,疏忽乃至拒绝其它学科课程.这丧失公选课程拓宽基础,融合不同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若干问题的思考曾玲(三明学院,福建三明365004)摘要:公选课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以人文与科学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课程.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公选课的开设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显得重要和迫切.这里拟以某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开设情况,实例分析师资、课程量、学生选课心理以及教学管理等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选课指导和严格规范教学管理等解决途径提出个人观点.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245-03学年正高%副高%中级%初级%2007-200817.330.635.716.32008-200910.833.123.832.32009-2010 4.937.722.434.92010-20116.333.528.331.9表1某校近几年公选课开课教师的职称分布一览表Vol.28No .3Mar.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nal o 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 n )第28卷第3期(上)2012年3月245--. All Rights Reserved.学科专业知识、培养通才开设宗旨.部分学生(尤其是第一次选课的一年级学生),仅凭着平时对本专业教师的了解而盲从选择他们开设的公选课.3.只选择学习轻松、考试简捷、学分易得的课程[3].专业学习任务繁重,公选课成了学生负担,.因而倾向修读易学易懂易得分的公选课,如影视及赏析类课程.4.热衷于选择与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如计算机实用操作等,而对自然科学类等真正具有“通识”意义教学内容课程,缺乏兴趣.5.盲目跟风.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学生选课时依课程的名称、学分的比重、课时的多少、课程的难易程度或口耳相传的了解进行选择,有的亦步亦趋或听从学长建议决定目标.因而他们上课后才发现选的课并不符合自己知识需要,只得退选或改选.还造成了想修的学生没选上,不想修者却占用了资源的后果.在种种因素影响下,学生无法系统规划进行选课,使得公选课开设无法达到预期目的.1.4教学管理跟不上,规章制度待完善新建本科院校开设公选课无现成制度可循,更多借鉴老本科院校经验.由于院校间的办学和条件差异,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或多或少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1.4.1主讲教师资格审查不严因为担心课源不足,学校对公选课开设的教师资格审查不严,申请的新课程不作限制.部分年轻、教学经验不丰富的教师匆忙上阵.公选课面向全校学生的知识背景各不相同,需求千差万别,年轻教师组织能力欠缺,课堂教学难以驾驭.部分教师开课与其研究领域不一致,常感力不从心,也挫伤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公选课无法体现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1.4.2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监控(1)相当部分高校对公选课的教学大纲、考核要求及教材的选用等没有做出严格规定.选用教材不合适,专业化过强,没有充分考量内容时代性和先进性,未顾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因素,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部分公选课教学目标不明确,即使学生选课目的性强,期望值高,但学习收效不理想.(2)课堂教学过程,在学生考勤、修习效果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缺乏必要切实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监控,学生逃课现象屡屡发生.学生选课很积极,门门爆满,但到课率极低,选与学极度反差[4].部分学生一学期就听几节课,同样获得学分.而管理层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这种现象.成为新建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是时间安排不当,公选课教学时间在晚上或周末,学生即使有兴趣学,常常因与其它临时活动冲突而缺课;二是大部分公选课因教学时段缘由而无法监控到位.1.4.3考核不够严格、规范目前,大多公选课以一篇论文或调研报告定课程成绩,,尚无统一规范考核标准.这给不认真修习的学生提供了“捷径”.提交的论文无法查新,小组调研报告的集体活动无法跟踪.这样考核机制无疑难以检验修习的真实效果.该校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任课教师的资格和开课条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课程开设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必须规范的地方,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措施.公选课的教学监控仍处于被动地位.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监控,促进公选课真正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等,成为了公选课正常有序开设亟需解决的问题.2解决问题的对策2.1规范课程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扩大开课渠道应以培养人材综合素质为目标,真正发挥公选课的作用,深入了解学生对现代知识需求状况,科学合理规划公选课的课程体系.(1)建设适合学生发展、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公选课程库.保障充足的课程资源供给.课程库由专业教研室承担,每学期落实开课任务,同时把好审批关,规范课程开设,确保公选课的数量和质量.(2)鼓励教师多开公选课、开好课,建立便捷畅通的公选课开设渠道.对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应适当放开选课限制,调整教学班规模,在保证开展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增加教学班,满足学生的需求.(3)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建议把一些专业任意选修课作为公选课,让非本专业学生选修.聘请校外专家和行业优秀人才,返聘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开设有特色的公选课,主动扩大开课教师群体.补充和完善公选课体系.鼓励校内确有专长的行政人员和科研人员开设风格各异的选修课,建立多元化的公选课师资队伍.(4)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如适当提高课酬,吸引优秀教师参与开课行列.对教学效果好、学生选修踊跃的课程,优先考虑将其建设为精品课程,扩大效益.2.2加强学生的选课指导2.2.1各院系加强学生培养方案的宣传沟通,有目的地进行选课指导.各院系应当提前向教务处申报选修课开课计划,选课前一学期,通过网站予以公布,向学生传递开课信息,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敲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制定适合自己的选课计划.每学期开始选课前,要提前一段时间在网上公布选课指南,提供的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和内容简介、教学大纲、参考书目以及上课时间、地点等信息,从而使学生轻松明白地选课,减少盲目性.246--. All Rights Reserved.2.2.2教务部门根据学科和培养方案要求,科学划分公选课归属,各院系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每种类型课程应修学分,避免学生浮躁、取巧、侥幸的情绪,培养勤奋、探究知识的学风.2.2.3可在适当课程中实行试听制度.学生在最终选课之前,选择一两次试听机会,再做决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程是否合适,教师讲授有无吸引力,讲课内容自己是否感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跟风选课的情况,也有利于提高课堂出勤率和开课效果.2.3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规范2.3.1严格公选课的开课条件.全校性综合素质选修课课程体系一般以院系或教研室为主体,教务处宏观指导进行设置,各院系根据学科特点确定课程名称和主讲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予以实施.开课教师必须符合岗位资格要求.新开课程必须办理严格的审批手续.要有完整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及讲稿、教案.教材和必要的参考书目应体现时效性和学科的动态性.2.3.2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过程规范管理(1)任课教师要自觉遵守教学纪律,不得提前下课,或私自调课或缺课.要完善课堂点名制度,学生缺课达一定学时按学籍规定取消考试资格.增加平时考查次数,加大平时考查成绩在最终成绩认定中的权重,强调日常教学的重要性.(2)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教学检查,组织教学督导人员随机听课,随机抽查教师教学效果.开展学生网上测评,以了解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满意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3)对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教学管理部门应当综合督导人员的教学评价报告和学生评教意见,实事求是地指出优缺点,提出相应建议全方位及时反馈开课教师,促使他们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既能适应学生需求又可避免挫伤教师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对教学质量差整改未到位的课程应予以取消.2.3.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学生逃课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考核制度,避免学生逃课,是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1)引导学生认识修习公选课的现实意义,端正学习态度,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被动选修变为主动修读.(2)建立长效的思想工作和激励机制,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举,制定优课优酬标准,调动教师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多投精力,像对待必修课程一样重视公选课,追踪学科发展前沿,传授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优化教学内容,注重选择、重组、整合,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以高质量教学水平吸引学生.(3)加强课堂管理.任课教师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制度.采取多种有效制约措施,减少和消除学生迟到和逃课现象:如进行不定时的点名抽查,或做些小测验累计成绩追踪调查.这样既可起到测验的作用,也可起到考勤的作用,提高选修效率.2.4科学考核教学效果,提高开课教学质量鉴于公选课的特性,应加强对日常教学环节的考察,强调日常学习的重要性,改革考试考查方式,减少对学生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增加课堂讨论环节的比重.加大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加大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讨论、随堂测验的考查和实习考察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成绩在学科成绩认定中的比重,可采用课程论文、调研报告、主题演讲、情景对话、分组知识竞赛等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核,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自身能力培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提高综合素质.教学管理部门应抽查审核公选课的考试考查试卷,考察教学效果,防止教师随意评分和情感送分现象.3结束语综上所述,公选课的开设对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符合科技发展和时代要求.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更是任重而道远.教、学双方以及各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关心、重视公选课建设推进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公选课教学的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公选课作用.满足学生多元知识需求,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让莘莘学子获得终身受益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开发的能力.———————————————————参考文献:〔1〕陈红英.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管理刍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37.〔2〕李发国,岳慧君.关于提高高校公选课选课质量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07(7):18-19.〔3〕申凤君,杨芸,申凤玲.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96-99.〔4〕张庆国.大学生选修课质量值得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3-05-20(3).247--.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的不足与改进策略
![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的不足与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680a39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d.png)
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的不足与改进策略【摘要】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师生互动不足、缺乏实践环节以及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们应提倡多元化教学内容,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加强实践与实习环节,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这些改进策略,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关键词】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不足、改进策略、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师生互动、实践环节、教学评价、多元化、现代化、师生合作、实践与实习、科学评价体系。
1. 引言1.1 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的不足与改进策略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力量,其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急需改进。
当前,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师生互动不足,实践环节缺失,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
为此,本文将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策略,以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多元化教学内容、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加强实践与实习环节、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出一片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
2. 正文2.1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过于单一的教学内容往往只能传递知识,而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学生在长时间接受相同类型的课程内容后容易产生疲劳感和乏味感,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容也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或者学习效果不佳。
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实施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实施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ada90d26f1aff00bed51ed7.png)
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实施中存在若干问题 1 公共选修 课程 总量不 足 , 质课程 尤 为匮乏 、 优
从 选课 情况 来看 , 程总 量不 足是新 建 本科 院 校公 选课 实施 面 临的 课 基 本 问题 。 某 校每 学 期 基本 开课 6 - 0], 课 成功 的 课 程 大约 只有 如 0 9f 选 4 -6 1 , 占开课 总 量 的6 %左 右。同时 , 修 率 较低 反 映了优 质选 修 0 0] 仅 " 0 选 课 的匮乏 , 生缺 乏选 修课 的选 择 。 课成 功 率的 低下 , 优 质的 、 映 学 选 跟 反
4 促进 公共选 修课 考核 方 式的 科学 化 。 、 ( 二)教学 主体应端 正 “ 教 “ ” 度, 学 态 提高 公选 课实施 效 益。 1教师。 、 公共选修 课 对于 教 师来说 不仅是 增加 授 课机会 和 教学工作 量, 更重要 的 是有 利 于 促 进教 师 的继 续 学 习和 提高 。 增 设 的公共 选修 新 课在 教 学 内容 和 方法 上都 要 求 以新 的 面貌 出现 , 内容 贴近 社 会 , 近现 贴 实, 方法 更有 操 作性 , 这就 要求 教 师要站 在 适用 技未 的 前列 , 于教 师来说 无疑是 一 种挑 战 。 以 , 论对 于 学生还 是 教师来 说 , 积极的 态度 对待 所 无 以 公共选修 课是 必要 的 。 2 学 生 。 了促 使学 生 重视 公共 选修 课 , 根本 的 是要 引导 学 生端 、 为 最
研 室与 开课 教 师协 调完 成 。 首先 在 课 程 实施 前 由教 师提 出 申请, 教 研 本 室 内部 进行 课 程大 纲 、 内容 等方 面 的审 查 ; 审核 通 过 后交 由所 属学 院 二 次 审核 , 后再 报数 务处 第三 次审 核 , 核通 过的 方可 开设 。 三级 审核 最 审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选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文和科学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1],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高校开设公选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科间的知识交叉渗透,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更多技能,为社会培养综合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学分制时间不长,开设公选课时日相对较短,普遍存在课源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学生选课盲目性大、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1-4].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的难点.这里拟以某新建本科院校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疏理和分析,根据该校在公选课教学管理上所做的改革和探索,提出个人看法.1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1师资缺乏,开课量相对不足1.1.1教师存在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公选课是专业外的教学任务,与已无关.另外,开设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个人喜好,甚至作为教师教学任务的补充.大多教学工作量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师,是不愿主动承担公选课教学,在教学工作量不足时才以此来弥补.部分院系领导同样认为教师首先要完成本职专业课程任务.个别领导甚至以本单位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为由,拒绝承担公选课教学.导致公选课制度举步维艰.1.1.2开设公选课的教师群体低职称化严重;高职称教师要么专业课教学任务重,要么科研项目多,或认识不足,多不愿开设公选课(见表1).结果显示正高职称教师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中低职称教师成了主干力量.严重影响公选课教学质量.1.2稳定课程体系尚未建立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和数量不足造成新建本科学校公选课课源匮乏.公选课申报自由性,导致缺乏稳定课程体系.许多课程只开设一次就难以为继.加上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稀缺,使公选课开课门类相对单调,可供选余地不大,部分公选课变成“必修课”.因此,学生无法根据个人特点和发展要求,系统性制定个人选修计划,只能被动地随遇而安.某校曾尝试放开一些社科类或者理工类的专业选修课(一周一次)让学有余力学生选择,因任课教师的不同意无法继续执行.1.3学生选课目标不明晰,缺乏系统科学规划安排公选课时,虽然教务处已向选课平台录入课程简介、要求和教师简介等信息.学生选课时通过简单操作即能可获悉相关信息,但从教务管理系统后台监测,发现这些少有关注,仅有部分学生按照专业知识结构,结合兴趣、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选课.体现在以下几点:1.各专业缺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业教育和培养目标解读及指导,使得学生往往到大三、大四才知晓该选学哪些公选课程.2.喜欢选修接近本专业的课程,疏忽乃至拒绝其它学科课程.这丧失公选课程拓宽基础,融合不同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若干问题的思考曾玲(三明学院,福建三明365004)摘要:公选课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以人文与科学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课程.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公选课的开设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显得重要和迫切.这里拟以某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开设情况,实例分析师资、课程量、学生选课心理以及教学管理等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选课指导和严格规范教学管理等解决途径提出个人观点.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245-03学年正高%副高%中级%初级%2007-200817.330.635.716.32008-200910.833.123.832.32009-2010 4.937.722.434.92010-20116.333.528.331.9表1某校近几年公选课开课教师的职称分布一览表Vol.28No.3M ar.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3期(上)2012年3月245--学科专业知识、培养通才开设宗旨.部分学生(尤其是第一次选课的一年级学生),仅凭着平时对本专业教师的了解而盲从选择他们开设的公选课.3.只选择学习轻松、考试简捷、学分易得的课程[3].专业学习任务繁重,公选课成了学生负担,.因而倾向修读易学易懂易得分的公选课,如影视及赏析类课程.4.热衷于选择与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如计算机实用操作等,而对自然科学类等真正具有“通识”意义教学内容课程,缺乏兴趣.5.盲目跟风.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学生选课时依课程的名称、学分的比重、课时的多少、课程的难易程度或口耳相传的了解进行选择,有的亦步亦趋或听从学长建议决定目标.因而他们上课后才发现选的课并不符合自己知识需要,只得退选或改选.还造成了想修的学生没选上,不想修者却占用了资源的后果.在种种因素影响下,学生无法系统规划进行选课,使得公选课开设无法达到预期目的.1.4教学管理跟不上,规章制度待完善新建本科院校开设公选课无现成制度可循,更多借鉴老本科院校经验.由于院校间的办学和条件差异,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或多或少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1.4.1主讲教师资格审查不严因为担心课源不足,学校对公选课开设的教师资格审查不严,申请的新课程不作限制.部分年轻、教学经验不丰富的教师匆忙上阵.公选课面向全校学生的知识背景各不相同,需求千差万别,年轻教师组织能力欠缺,课堂教学难以驾驭.部分教师开课与其研究领域不一致,常感力不从心,也挫伤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公选课无法体现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1.4.2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监控(1)相当部分高校对公选课的教学大纲、考核要求及教材的选用等没有做出严格规定.选用教材不合适,专业化过强,没有充分考量内容时代性和先进性,未顾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因素,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部分公选课教学目标不明确,即使学生选课目的性强,期望值高,但学习收效不理想.(2)课堂教学过程,在学生考勤、修习效果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缺乏必要切实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监控,学生逃课现象屡屡发生.学生选课很积极,门门爆满,但到课率极低,选与学极度反差[4].部分学生一学期就听几节课,同样获得学分.而管理层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这种现象.成为新建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是时间安排不当,公选课教学时间在晚上或周末,学生即使有兴趣学,常常因与其它临时活动冲突而缺课;二是大部分公选课因教学时段缘由而无法监控到位.1.4.3考核不够严格、规范目前,大多公选课以一篇论文或调研报告定课程成绩,,尚无统一规范考核标准.这给不认真修习的学生提供了“捷径”.提交的论文无法查新,小组调研报告的集体活动无法跟踪.这样考核机制无疑难以检验修习的真实效果.该校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任课教师的资格和开课条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课程开设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必须规范的地方,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措施.公选课的教学监控仍处于被动地位.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监控,促进公选课真正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等,成为了公选课正常有序开设亟需解决的问题.2解决问题的对策2.1规范课程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扩大开课渠道应以培养人材综合素质为目标,真正发挥公选课的作用,深入了解学生对现代知识需求状况,科学合理规划公选课的课程体系.(1)建设适合学生发展、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公选课程库.保障充足的课程资源供给.课程库由专业教研室承担,每学期落实开课任务,同时把好审批关,规范课程开设,确保公选课的数量和质量.(2)鼓励教师多开公选课、开好课,建立便捷畅通的公选课开设渠道.对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应适当放开选课限制,调整教学班规模,在保证开展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增加教学班,满足学生的需求.(3)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建议把一些专业任意选修课作为公选课,让非本专业学生选修.聘请校外专家和行业优秀人才,返聘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开设有特色的公选课,主动扩大开课教师群体.补充和完善公选课体系.鼓励校内确有专长的行政人员和科研人员开设风格各异的选修课,建立多元化的公选课师资队伍.(4)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如适当提高课酬,吸引优秀教师参与开课行列.对教学效果好、学生选修踊跃的课程,优先考虑将其建设为精品课程,扩大效益.2.2加强学生的选课指导2.2.1各院系加强学生培养方案的宣传沟通,有目的地进行选课指导.各院系应当提前向教务处申报选修课开课计划,选课前一学期,通过网站予以公布,向学生传递开课信息,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敲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制定适合自己的选课计划.每学期开始选课前,要提前一段时间在网上公布选课指南,提供的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和内容简介、教学大纲、参考书目以及上课时间、地点等信息,从而使学生轻松明白地选课,减少盲目性.246 --2.2.2教务部门根据学科和培养方案要求,科学划分公选课归属,各院系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每种类型课程应修学分,避免学生浮躁、取巧、侥幸的情绪,培养勤奋、探究知识的学风.2.2.3可在适当课程中实行试听制度.学生在最终选课之前,选择一两次试听机会,再做决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程是否合适,教师讲授有无吸引力,讲课内容自己是否感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跟风选课的情况,也有利于提高课堂出勤率和开课效果.2.3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规范2.3.1严格公选课的开课条件.全校性综合素质选修课课程体系一般以院系或教研室为主体,教务处宏观指导进行设置,各院系根据学科特点确定课程名称和主讲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予以实施.开课教师必须符合岗位资格要求.新开课程必须办理严格的审批手续.要有完整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及讲稿、教案.教材和必要的参考书目应体现时效性和学科的动态性.2.3.2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过程规范管理(1)任课教师要自觉遵守教学纪律,不得提前下课,或私自调课或缺课.要完善课堂点名制度,学生缺课达一定学时按学籍规定取消考试资格.增加平时考查次数,加大平时考查成绩在最终成绩认定中的权重,强调日常教学的重要性.(2)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教学检查,组织教学督导人员随机听课,随机抽查教师教学效果.开展学生网上测评,以了解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满意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3)对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教学管理部门应当综合督导人员的教学评价报告和学生评教意见,实事求是地指出优缺点,提出相应建议全方位及时反馈开课教师,促使他们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既能适应学生需求又可避免挫伤教师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对教学质量差整改未到位的课程应予以取消.2.3.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学生逃课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考核制度,避免学生逃课,是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1)引导学生认识修习公选课的现实意义,端正学习态度,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被动选修变为主动修读.(2)建立长效的思想工作和激励机制,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举,制定优课优酬标准,调动教师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多投精力,像对待必修课程一样重视公选课,追踪学科发展前沿,传授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优化教学内容,注重选择、重组、整合,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以高质量教学水平吸引学生.(3)加强课堂管理.任课教师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制度.采取多种有效制约措施,减少和消除学生迟到和逃课现象:如进行不定时的点名抽查,或做些小测验累计成绩追踪调查.这样既可起到测验的作用,也可起到考勤的作用,提高选修效率.2.4科学考核教学效果,提高开课教学质量鉴于公选课的特性,应加强对日常教学环节的考察,强调日常学习的重要性,改革考试考查方式,减少对学生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增加课堂讨论环节的比重.加大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加大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讨论、随堂测验的考查和实习考察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成绩在学科成绩认定中的比重,可采用课程论文、调研报告、主题演讲、情景对话、分组知识竞赛等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核,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自身能力培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提高综合素质.教学管理部门应抽查审核公选课的考试考查试卷,考察教学效果,防止教师随意评分和情感送分现象.3结束语综上所述,公选课的开设对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符合科技发展和时代要求.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更是任重而道远.教、学双方以及各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关心、重视公选课建设推进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公选课教学的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公选课作用.满足学生多元知识需求,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让莘莘学子获得终身受益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开发的能力.———————————————————参考文献:〔1〕陈红英.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管理刍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37.〔2〕李发国,岳慧君.关于提高高校公选课选课质量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07(7):18-19.〔3〕申凤君,杨芸,申凤玲.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96-99.〔4〕张庆国.大学生选修课质量值得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3-05-20(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