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全能生2016届高考全国卷26省联考(乙卷)文科综合(历史)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启用前
“超级全能生”2016高考全国卷26省联考(乙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全国中高考教学考试研究院命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4、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25、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26、北宋“交子”的出现,为商品交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金、南宋、元朝、明朝前期都曾大力推行纸币,但随着纸币贬值先后放弃,明中期以后白银最终获得政府认可并成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不断的“用”和“弃”表明( )
A、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B、政府干预应循经济规律
C、海外贸易遭遇政府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27、中国历史上累世同居的大家族被社会称为“义门”。元朝浙东浦江义门郑氏,“其家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余年”,屡受朝廷褒奖。元末战乱,农民军多次进入浦江县,都互相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护送外出逃难的郑氏家人返回。这反映了( ) A、封建社会聚族而居的安全功能B、儒家忠孝节义的道德底线作用
C、郑氏结交农民军以求乱世自保
D、郑氏的善行义举赢得社会尊崇
28、孙中山说:“清虏执政于兹三百年矣,以愚弄汉人为治世第一要义,吸汉人之膏血,锢汉人之手足,这满汉升迁调补之符。……是以小子不自量力,欲乘变乱推翻逆胡,力图自主。”材料主要体现了孙中山( )
A、推翻封建统治的大无畏气概
B、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首创精神
C、借“满汉”矛盾为革命造势
D、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坚强决心
29、1929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宣布采取万国公制,另定市制的度量衡为辅助,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设立度量衡局监督执行。这一政策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果
B、有利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形成
C、使中国开始触入了世界市场
D、推动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
3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诸子百家,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但到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共同认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采取的专制独裁政策。造成这种解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人标新立异来提高知名度
B、政治形势对学术研究的干扰
C、史料缺乏造成学者认识不足
D、传统史学界研究方法的局限
31、1959年秋,农村周期性的集市已在我国一些地方重新开放,到1961年春,中央下文规定公社社员可以经营自留地。这些政策( )
A、是对市场经济的积极探索
B、改变了农业土地所有制性质
C、基本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
D、消除了经济中“左”倾错误
32、“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可以佐证罗马法( )
A、实施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B、是人为因素主导的结果
C、全是法学家意志的集中体现
D、具有包容和开放的特点
33、右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
卸下》,这表明当时的德意志( )
A、交通工具落后国家贫困
B、四分五裂阻碍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带来交通拥堵
D、各地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34、
A、彰显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C、苏联的政府意志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
D、苏联和美国在经济上都出现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35、“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都是为了( )
A、平抑国内物价
B、稳定美元汇率
C、拓展国际贸易
D、协调全球经济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在他们的论著《全球化:来龙去脉》中,对“全球化因素”与“全球化”的界定是具有历史纵深感的:“全球性因素是指世界处于洲际层次上的相互依存的网络状态。这种联系是通过资本、商品、信息、观念、人员、军队,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物质的流动及其产生影响而实现的。”“我们认为,全球性因素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现象。而全球化,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指全球性因素增加的过程。”有的学者倾向于认为:“全球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时代,此后,世界市场从欧洲拓展到美洲、亚洲和非洲,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国际贸易迅速增加,世界市场雏形初具,“全球化”初露端倪。
材料二美国学者弗兰克震动国际学术界的著作《白银资本》,其副标题就叫作《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而他所讨论的时间段,恰恰是1500年至1800年。在他看来,1500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