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影响浅析.pdf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浅析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释放了巨大发展红利,但多年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也使我国自然环境亮起了警灯,饮用水、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态平衡受到挑战等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并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制定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人口、资源、环境等硬性制约下,要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困境,就必须改变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补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绿色经济发展现状1.以顶层设计为统领,强化政策支撑力度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利用问题,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如2021年初,国务院就已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如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确立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与此同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确保“双碳”目标按期实现。

目前,我国已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2021年9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紧随其后颁布了《2030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廉秋怡1翟明明2〔内容提要〕在全球面临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凸显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是破解传统经济发展瓶颈同时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的必然选择。

本文介绍了我国绿色经济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如国家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双碳”目标成效显著,绿色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等,并探讨了目前发展绿色经济面临的现实难题,如发达国家主导市场使我国难有话语权,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转型摩擦成本难以消化,三产结构不尽合理、转型难度大等,最后提出新时期发展绿色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希望为国家转型绿色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城市化与环境保护关系

城市化与环境保护关系

城市化与环境保护关系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城市如同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寻求更好的生活、更多的机会和更丰富的资源。

然而,在城市化带来繁荣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

城市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必须深入思考和妥善处理的重要课题。

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大规模集中,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本的农田、森林和草地被高楼大厦、道路和工厂所取代。

这不仅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市中的绿地和自然栖息地日益减少,许多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生态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削弱。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能源的需求也急剧上升。

为了满足城市的能源供应,大量的化石燃料被开采和消耗,这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热浪等,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同时,能源的消耗也伴随着严重的空气污染。

城市中的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污染物弥漫在空气中,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人们患上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城市化还带来了水资源的巨大压力。

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商业用水需求不断增长,而水资源的供应却有限。

许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得不依赖远距离调水或者过度开采地下水。

这不仅增加了水资源的成本,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同时,城市中的污水排放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河流、湖泊和海洋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城市的固体废弃物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大量的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堆积如山,占用土地资源,滋生细菌和害虫,散发恶臭,影响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居民的健康。

此外,电子垃圾、医疗垃圾等特殊废弃物的处理更是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手段和设施,否则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10-28contents •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结论与展望目录01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空气污染废水、污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

水污染农业化学品、工业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产品质量。

土壤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森林砍伐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加剧。

湿地减少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城市化等因素,湿地逐渐减少。

海洋污染海洋垃圾和污染物的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过度开采和浪费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人类生活和农业发展。

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

能源消耗过度捕捞、狩猎等行为导致生物资源枯竭,影响生态平衡。

生物资源破坏资源过度开发03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气候变化影响01极端气候事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洪涝、干旱、风暴等。

02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

02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造福人类。

只有绿水青山才能带来金山银山,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和后代的生存环境,也是保护地球生物圈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基因资源保护等。

010203防止资源枯竭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开采和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影响。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报告 pdf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 报告 pdf

生态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生态影响评价成为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项目或规划进行生态影响评价,识别可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

二、项目概述本报告针对的是一座位于某市的森林公园建设项目。

该项目旨在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项目内容包括公园内道路、景观、植被恢复等方面的建设。

三、生态影响评价1.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公园周边的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施工机械和人为活动可能导致部分植物死亡或迁移。

为减轻这一影响,建议在施工前进行植物调查,并对珍稀、受威胁的植物进行移植。

2.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占用部分动物的栖息地,同时施工噪音和人为活动可能会干扰动物的正常生活。

建议在施工前对公园及周边地区的动物种群进行调查,尽量避免占用动物栖息地,并对受影响的动物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3.对水资源的影响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地下水和水域造成一定污染。

建议设置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排放,同时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确保水资源的安全。

4.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建议采取措施减少土壤扰动,如植树种草、土壤改良等,以恢复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

四、减缓措施与建议1.植物保护:在施工前进行植物调查,对珍稀、受威胁的植物进行标记和移植,尽量减少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2.动物栖息地保护:在施工前对公园及周边地区的动物种群进行调查,尽量避免占用动物栖息地,并对受影响的动物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同时,限制施工时间和噪音,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的干扰。

3.水资源保护:设置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排放。

同时,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确保水资源的安全。

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渗透铺装、雨水收集等,减少对水资源的负面影响。

4.土壤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土壤扰动,如植树种草、土壤改良等,以恢复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

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谈一谈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谈一谈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谈一谈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一、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分析(一)主要矿产资源可供利用储量有限。

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石油消费国;2008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石油净进口量由1990年的755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2.18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即石油净进口量占国内石油消费量的比例,2007年首次达到50%之后继续攀升,2009年已升至56% 。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为13.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13.8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原油1.67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十六位;发电装机容量3.57亿千瓦,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电居世界第四位。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需求在25~33亿吨标准煤之间,将是2000年的两倍;2050年,我国为实现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届时我国能源需求量约为50亿吨标准煤。

未来,我国能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5%%,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为25~40%左右。

2020年后,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据我国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保证程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10年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产21种,其它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 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

特别是铁、锰、铬铁矿、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

(二)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1%%左右,亩均水资源量为世界平均值的61%%。

未来我国水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供应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因此我国水资源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照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分阶段逐步解决供需矛盾。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2023-11-10contents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同人群的消费行为特点•消费行为的市场影响与营销策略•未来消费行为的趋势与展望目录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01从节俭消费到适度消费0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居民逐渐抛弃了过度节俭的消费观念,开始接受适度消费的理念,即既要满足消费需求,又要避免浪费。

重视生活质量02近年来,中国居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追求健康、环保、品质化的消费,例如对健康食品、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个性化、多元化消费0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从计划消费到自由消费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消费模式主要是计划消费,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消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转向自由消费,即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消费。

追求品牌化、时尚化消费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中国居民越来越追求品牌化、时尚化的消费,即注重产品的品质、设计和流行元素。

线上线下融合消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从传统的实体店消费转向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即通过线上渠道进行购买,线下渠道进行体验和服务。

从生存型消费到发展型消费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即从基本的温饱需求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例如旅游、教育、娱乐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要点一要点二服务性消费比重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性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加,例如旅游、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城乡消费结构差异缩小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消费结构差异逐渐缩小,例如农村居民对家电、交通工具等消费品的需求逐渐增长。

要点三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02经济因素收入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城市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城市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2023-11-04•城市环境保护现状•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城市环境保护对策目录•城市环境保护实践案例•总结与展望01城市环境保护现状城市中的工业、交通和居民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空气污染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受到污染。

水污染城市交通、工业和娱乐场所产生大量噪音,影响居民生活和健康。

噪音污染城市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现状环境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影响生活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如噪音污染影响睡眠和休息。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导致生态平衡破坏,影响动植物生长和生物多样性。

健康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肠道疾病和听力损伤等健康问题。

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的影响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影响生态平衡。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

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物排放导致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02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导致生活垃圾、污水等排放量增加,给环境带来压力。

人口密集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城市工业发达,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足,违法排放工业废水、废气等,导致环境污染。

城市交通繁忙,车辆尾气、噪音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03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0201资金投入不足环境保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部分城市财政紧张,难以满足环保需求。

技术水平不高部分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环保技术和设备,难以实现污染减排。

公众意识不强部分市民环保意识不强,缺乏环保行为习惯,难以形成全民参与环保的氛围。

01030203技术更新与推广推广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

01政策法规不完善部分城市缺乏完善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导致环保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02跨区域合作城市环境保护不仅需要本地区的努力,还需要跨区域合作,共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化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分析
基 金 项 目 : 文 获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 家 统 计 数 据 本 国
质 量 管 理 研 究 ” 编号 : 9 D 4 ( 0 &Z 0 0) ; 育 部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重 大 课 题 教
攻 关 项 目 “ 国 资 源 、 境 、 口 与 经 济 承 载 能 力 研 究 ”( 号 : 我 环 人 编 0 J D 0 0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一 般 项 目“ 于 E MF 的 6Z 0 2 ) 基 W. A
人 口比例 为 4.9 , 革 开 放 3 65 % 改 0余 年 增 加 了 4 5 .0
燃 料 的转换 ; 是货 物 和服 务 需 求 增 加 了 隐性 的能 二
源 消耗 ; 是 住 户 增 加 和 交 通 消 耗 I 。Y r 三 2 J ok使 用 S I P T模 型 也 得 出 了 类 似 的证 据 , 认 为 , TR A 他 即 使在 最 现代 化 的国 家 , 市 化 对 能 源使 用 的 增 长都 城
【 关键 词 】城 市化 ; 源 消耗 ; 染排 放 ;TR A 资 污 S I P T模 型 【 图 分 类 号 】F 6 . 中 0 22 【 献标识码 】 文 A
1 引 言
城 市 化 是 经 济 和 社 会 现 代 化 的 现 象 。它 不 仅 包括农 村 劳 动 力 从 以农 业 为 基 础 的农 村 经 济 区 向 以工 业 和服务 业 为 主 的城 市 地 区转 移 的过 程 , 还包 括农村 区域 向城 市 区 域 的 结 构 转 型 过 程 。近 几 十 年来 , 通过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和农 村 区 域 转 型 , 国 中 的城 市化 进 程 快 速 发 展 。根 据 国家 统 计 局 发 布 的 数 据 , 国城市 人 口 17 中 9 8年为 17 . 2亿 , 占总 人 口的 1. 2 , 2 0 7 9 % 到 0 9年 城 市 人 口增 加 到 6 2 . 2亿 , 占总

中国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

中国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
海南 , 建 、 福 重庆 、 北京 分 列第 5~7位 , 费价格 总水 平最 消
低 的是 甘肃 _ l 。对 于本 研究 , 者认 为 , 笔 价格 的差 异 很 大
农业生 产 受 自然 、 候 条 件 影 响 明显 , 动 性 较 大 。 气 波 因此 , 笔者选 择省 区 多 年 的 粮 食 作 物 播 种 面 积 和 粮 食 产
l 研究方法与步骤
11 研究 方 法 . 假 设 : 消费 水平 与 资 源 环 境压 力 存在 正 相 关 关 系 ; ① ② 各地 区 的货币购 买力 基本 相 同( 间 消费价 格 差 异是 一 空
个客 观存 在 的问题 , 需 求 导 向 、 济 发 展 、 技水 平 、 是 经 科 人
主要依靠土地为生产对象的广大农村, 由于不同地 区
生 产条 件差 别 明显 , 致 产 出水 平 或产 出 能力 的差 异 较 导
大 。比如 , 一般来说 , 西部地 区的大部分农村单位面积产
出能力 普遍 低于 东 中部 地 区 。从 资源环 境条 件 来看 , 西部 地 区的对人 口发展 贡献 能力 远低 于东 中部 地 区 。因此 , 从 消费角 度考 虑人 口对资 源环 境影 响 的相 对状 况 时 , 应该 剔 除产 出水平 或产 出能力 的差 异影 响 , 使不 同地 区在 大 致相 当 的本 底基 础上 比较 消费水 平状 况 。 产 量 因子描述 的是 给定 国家 某 一类 土 地 面 积 的生 产 力 与世 界平 均水平 的差 异 , 它捕 获 了当地 和全 球平 均 实际
生 产能 力 的差 异 , 主 要 反 映土 地 管 理 和 技 术 方 面 的差 并
现 今人 们仍 习惯 于 笼统 地 认 为 是 人 口增 长 和经 济 发 展 导致 了资 源环境 问题 , 出现 问题 的 区域 “ 对 就事 情 论 事 情, 就问题 论 问题 ”从 终 端消 费这 个角度 审 视各 地 区 资源 , 环 境压 力及 其成 因 的论 述 较少 。在 中 国经 济 快速 发 展 、 人 口生活 水平普 遍提 高并 且差 距 日益拉 大 的情 况下 , 了更 为 好 地制 定生 态补偿 政策 , 进 区 域协 调 发 展 和 共 同 富裕 , 促 我 们有 必要 深入认 识资 源环 境压 力 的 区域 分异 。

城镇家庭消费行为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研究

城镇家庭消费行为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研究

198现代交际• 2017年5期城镇家庭消费行为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研究李阳(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目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穗步提升,我国城镇家庭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总 量和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农村的消费结构产生重大意义,与此同时也影响着地理环境, 包括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城镇家庭消费的现状入手,分析家庭消费现状对地理环境不同 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地理环境中图分类号:X 171.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 (2017) 05-0198-01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城镇家庭消 费水平的提高,对各个消费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 如在生产领域,促进了生产的扩大化、多样化,同时消费 越来越追求品牌,追求个性,促进了产品的个性化发展。

但与此同时,家庭消费行为对地理环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 影响。

一、城镇家庭消费行为所呈现的态势(一) 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上世纪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消费仅仅停留在追求温饱上,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就可以了。

在21世纪的今 天,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追求温饱上的满足,同时越来越追求个性,例如消费市场上量身定制的产品越 来越多,可供人们选择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各种服务也逐渐兴起。

这些变化都是消费水平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

(二) 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居住质量不断提高,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之前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仅仅停留在有房子就行的观念上,崇尚节俭,任何可以二次利用的产品,都会留着,希望下次使用。

而当今社会人们更多的是追求质量的提高,在房子的选择上以及楼层、装修方面,都有质量上的要求, 而不仅仅只考虑价格。

比如家里房子的装修也在追求个性 化,各种定制装修应运而生,体现了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

同时家用电器设备也越来越丰富,之前只有电饭煲、冰箱 等家电,而现在各种其他非生活必需品也出现在生活中, 比如电脑、健身设备等逐渐充实着人们的生活。

2024年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24年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教育质量提高,师资力量增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城市学校数量增加,教育覆盖面更 广
城市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减少教育 不平等现象
医疗条件改善
城市居民医疗服务覆盖率提高 医疗设施和设备升级 医疗技术水平提升 城市居民医疗费用降低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
城市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增加,提供更多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添加项标题
增长幅度: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城市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幅 度较大,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添加项标题
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经营净收入的增长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水 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Part Three
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消费结构升级
恩格尔系数下 降,表明食品 支出占比减少
式。
智能化消费趋势 明显:城市居民 更加倾向于智能 化、便捷化的消 费方式,如网购、
移动支付等。
绿色环保意识提 升:城市居民更 加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对绿 色低碳的消费方
式更加青睐。
消费方式多样化
网上购物: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在线上平台购物,享受便捷的送货上门服务 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型消费方式逐渐普及,降低居民出行成本 绿色消费:城市居民更加注重环保,倾向于购买环保产品和服务 定制化消费: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满足不同居民的消费需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养老金和离退休金提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其他转移性收入如捐赠、赔偿等增 加
经营净收入增长
添加项标题
经营净收入:指居民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净收入,包括经营利 润、租金收入等。

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与政策建议

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与政策建议

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与政策建议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一种人口流动现象。

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内需市场城镇化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内需市场,拉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可以带动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的发展,同时解决农村一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城镇消费水平较高,能够提高消费水平,对于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增加消费需求和促进内需提供了支持。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能够促进区域发展,提高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

城镇化可以促进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

在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中,城镇化能够为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3. 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城镇化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交流机会,大大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城市人口密度大,形成更加发达的公共服务系统,为人们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服务。

同时,人口的流动性也促进了知识、技能的流动,促进了创新,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更新换代。

二、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城镇化也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1. 资源流失带来的国土破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市区面积的扩大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耕地规模的缩小,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林地、草地等资源流失严重。

长期来看,这样的发展模式势必破坏国土资源,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负荷增加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人口规模增加,对环境带来的负担也加重。

城市垃圾、废水、污染物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大量的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工作,从而提高城市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3. 就业不稳定和社会差距加大虽然城镇化可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但是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就业环境比较复杂,就业不稳定,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差距加大。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现状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现状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现状分析吴 旭(华东政法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1620)摘 要:2020年我国投资、出口、房地产和货币放水量都创了新高,只有一个指标负增长——消费,也就是说消费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最大短板,保障消费、刺激消费是未来几年经济的主旋律。

因此,研究并分析影响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则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先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对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找到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

然后再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找出我国居民消费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1)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人均GDP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次之。

(2)在1991-2019年,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都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且上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3)我国31个省市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4.在国际中,瑞士是居民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而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断崖式的少于消费水平高的国家。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计量模型;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1)10.0004-07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消费拉动的经济发展才是良性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渐渐向以扩大消费拉动转变。

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居民生活水平,进而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沿海企业出口困难,多数企业把视线转向国内;自从提出内循环开始,把消费拉起来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的重中之重,所有影响消费因素都会被持续打压,保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

其中,居民消费支出作为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消费的增加可以直接引起经济的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

新时代,居民消费的途径多种多样且越来越便捷,去商场购物、在网上购物还有如今鼓励的地摊经济也为居民的消费提供了便利;居民消费的对象也不在局限于有形商品,越来越多的居民倾向于消费服务等无形商品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满足精神享受;居民消费的支付方式也由之前的现金支付转变为现在的电子化支付,越来越便捷的支付方式也使得居民消费意愿提高。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应对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应对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应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聚集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享受城市带来的便利和繁荣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城市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是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和商业区,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和改造。

这不仅导致了耕地的减少,影响了粮食安全,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如湿地、森林和草地。

这些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水等重要功能,它们的破坏会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其次,能源的消耗大幅增加。

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而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其燃烧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引发雾霾等问题,还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再者,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日益严重。

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得用水量急剧增加,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给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许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困境,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此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进一步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另外,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包括塑料、纸张、金属、电子废弃物等。

如果垃圾处理不当,如随意填埋或焚烧,会占用土地资源,污染土壤和大气,甚至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面对城市化带来的这些生态环境压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至关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避免盲目扩张。

同时,要加强对耕地和生态用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的规模和速度。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人口数量与消费水平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

人口数量与消费水平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

⼈⼝数量与消费⽔平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引⾔改⾰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种需求直接和潜在⼤幅增加,资源环境问题⽇益突出。

⼈⼝数量增长与消费⽔平提⾼应是加重资源环境压⼒的根本原因。

技术进步在⼀定程度上弥补了⼈⼝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强⼤压⼒,但作⽤毕竟有限。

因此,在⼈⼝增长放缓的今天,我们应及时关注各种消费问题给资源环境带来的负⾯影响。

经济发展到⼀定时期后,消费⽔平提⾼给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可能⽐⼈⼝数量增长的影响⼤得多。

有关消费的研究,早在1798年马尔萨斯提出“⾷物供给以算术级数增长,⼈⼝以⼏何级数增长”的论点中包含了最朴素的⼈⼝消费问题(向志强、孔令峰,2003)。

⼀般认为20世纪60年代早期,⼤量的⽣物学研究促⽣了学者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消费作为环境问题研究的部分被提出,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到快速发展(R覬pke,2005)。

尤以粮⾷消费、能源消费、可持续消费、⽣态⾜迹等⽅⾯的研究(黄季焜,1996;张雷,2001;Guo,2005;Chen等,2007),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们⽣活⽔平、加强资源环境管理等起到了积极作⽤,但⼈⼝发展或⼈⼝消费⽔平提⾼对资源环境影响的研究相对薄弱,相反,部分研究更关注消费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乔为国、潘必胜,2005;李通屏、成⾦华,2005)。

涉及⼈⼝与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认为,⼈⼝数量增长、消费⽔平提⾼、消费结构改变、消费总量增加等强烈影响存在极限阈值的资源环境(彭希哲、钱焱,2001;耿莉萍,2004),但对每个因素如何影响及其影响程度还缺乏有效解释。

当然,有研究采⽤⽣态⾜迹作为环境影响的测量指⼈⼝数量与消费⽔平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吴⽂恒⽜叔⽂标,利⽤相关模型和1999年数据,分析⼈⼝数量、富裕程度、现代化及经济区位和⾃然区位对环境影响的具体作⽤,但结果表明,⼈⼝数量是当前环境影响的⼀个主要驱动因⼦,环境影响与⼈⼝数量近同⽐变化,富裕程度或现代化程度提⾼加剧⼈类对环境影响(徐中民、程国栋,2005)。

农村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2023-11-09contents •农村居民消费概述•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案例分析目录01农村居民消费概述定义农村居民消费是指农村居民为了满足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需求而进行的消费活动,包括购买商品和服务。

要点一要点二特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自给性、单一性、不可逆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自给性是指农村居民消费以满足自身需求为主,较少考虑市场因素;单一性是指农村居民消费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不可逆性是指农村居民消费一旦完成,很难再改变或调整;季节性是指农村居民消费受到季节性影响,如农忙季节和农闲季节的消费差异较大。

农村居民消费的定义与特点03新世纪以来的农村居民消费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开始向多元化、品质化方向发展。

农村居民消费的发展历程0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居民消费这一时期,农村居民消费以自给自足为主,市场消费需求相对较小。

02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居民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消费逐渐向市场化转变,但仍然以基本生活需求为主。

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消费结构单一、消费环境不完善、消费水平不均衡等。

问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对于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同时,农村消费环境不完善,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商品流通渠道不畅等,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此外,城乡消费水平不均衡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与问题02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因素收入水平01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消费的首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也会提高。

收入结构02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和结构也会影响其消费。

如果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那么消费可能会更加稳定;如果收入来源多样化,消费也会更加活跃。

居民环境态度影响下城市居住区绿地的合理规模——以广州市为例

居民环境态度影响下城市居住区绿地的合理规模——以广州市为例
维普资讯
[ 又章编号] 0 6 0 2 ( 0 6 0 0 8 0 [ 1 0 0 2 2 0 ) 5 0 0 5 中图分类号] U 8 2 [ Tg4 1 又献标识码] B
居 民环 境 态 度 影 响 下 城 市 居 住 区 绿 地 的合 理 规 模
— —
以广 州市 为例
口 吕 萌 丽
固 曼童 !
近十年来 , 国内住 宅商 品化 、市 场化 的 推 进及城市 化的 带动, 促进 了城市 住宅 消费 市 场的快速 成长 。随 着住房 消费 “ 平方 米饥 饿 于 居 民 环 境 态 度 实证 研 究 可 知 :人
走 在全 国的前列 ,而且 房地产 开发 的理念 更

对 人 口 密 度 、 建 设 强 度 的满 意 度 基 本 呈 线 性 正 求 的挑战。
相 关 关 系 ; 人 均 公 共 绿 地 与建 筑 密 度 , 居 民 对
方面, 在我 国沿海 发达地 区和 主要城 先 进,消 费者也 更加成 熟。 因此,本 文选择 市, 开发商 为在激 烈的市 场竞 争 中取 胜, 加 具 有较强 代表性 的广州 市的 居住 区作 为调 查 居 住 环 境 的 满 意 度 呈 反 “ ”形 曲线 关 系 S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环境态度;绿地;合理 大 了对住 区环境建 设的 力度 。然而在 当前 的 对 象。 规 模 ; 广 州 建设 热潮 中存在 着一种 不 良倾 向,部 分开 发 本 次研究对广 州市 1 7处建 成住宅 区居民 Pr p ae f rt e G e a e o 商打 着 “ 容积率 、低 密度” 的幌子 ,在 城 的居住满 意度进 行 了问卷 调 查,共 获得 _卷 o er Sc l o h r n Sp c f e 低 口 -

对广东省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统计的实证分析

对广东省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统计的实证分析

对广东省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统计的实证分析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消费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本文将对广东省人均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宏观经济因素广东省的宏观经济状况对人均消费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是人均GDP,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GDP较其他省份更高,人均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

其次是就业情况,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

二、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和结构对人均消费水平也有重要影响。

人口数量增加会带动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同时,人口结构也会影响人均消费水平。

广东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其消费需求相对较低,可能对人均消费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收入状况收入水平是影响人均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广东省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高收入者的涌现,较高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从而推动了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四、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影响人均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也会更注重个人消费能力的提升。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意味着人们更有消费触觉,更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进行消费。

五、城乡差异在城乡消费水平方面,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相较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更好的消费环境。

同时,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普遍较高,这也是导致城乡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广东省人均消费水平受到宏观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收入状况、教育水平和城乡差异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推动广东省人均消费水平的持续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________________武汉大学函授本科毕业论文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影响浅析院(系)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授年月摘要当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关注消费规模的扩大对我国资源、环境和生态构成的压力。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或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的关系。

本文仅对近年来国民物质消费增长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提醒人们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今天,适度消费、过节俭的生活还应广泛提倡。

面对当前全球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危机等现状,毋庸置疑,自近现代社会以来,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存在的高消费、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消费;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目录第1章消费理论概述 (5)1.1 消费的含义及意义 (5)1.2 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 (5)1.3 消费水平提高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5)第2章广州市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6)2.1食品消费水平分析 (6)2.2生活用水量的消耗水平分析 (6)2.3能源消耗水平分析 (8)第3章广州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与资源环境状况的相关分析 (9)3.1食品消费水平提高对耕地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9)3.2生活用水量增加对水环境的影响 (11)3.3能源消费水平的提高对能源保障的影响 (12)第4章促进广州可持续消费的对策措施 (13)总结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第1章消费理论概述1.1 消费的含义及意义对居民消费模式的认识首先得认识消费。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消费。

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那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

因此,消费不仅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我们可以认为,消费是指为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通过“使用、消耗、磨损或享用”企业生产所提供的产品,再生产出全面发展的新人,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促进人口消费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把作为社会经济关系主体的消费者在更高的质量上再生产出来,实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的消费所表现出来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消费需要行为和过程的不断满足,不仅反映了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态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且更重要的是实现“以人为本”,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

在当前资源环境日益趋紧约束的现实条件下,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广州资源环境条件复杂多样。

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自然人文资源、生态环境差别明显,人们活动内容和方式多样化,造成区域发展以及对资源环境影响的差异和不平衡。

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数量剧增;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对资源环境利用、影响的强度和总量增加,致使区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被加强。

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人口消费水平和生活需求层次亦不同。

不同生活水平的人口,即使其人口密度相同,对环境的要求和压力,与环境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

1.3 消费水平提高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的自然生态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千差万别,人口聚集程度和人类活动类型也各不相同,造成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进而产生了不同层次和总量的人口消费。

消费取自自然界,取自资源环境,是资源环境变化的主要终端驱动因素。

文章以人口消费水平作为资源环境影响强度的测量指标,以人口消费总量作为资源环境影响总量的衡量标准,基于大陆31个省区人口和消费水平的截面数据,采用单位人及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定量反映了区域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内部相对状况。

第2章广州市居民消费水平分析2.1 食品消费水平分析为了使广州市大多数的城乡居民达到营养与健康标准所必需的食物消费,在适当扩大食物进口的同时,人们将不得不在现有的耕地上施用更多的、更有效的化肥与植物生长剂,并对更多的生物种类使用人为干预的基因技术。

其结果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通过长期的食物消费过程最终影响人口健康。

之所以至今我们尚未感到主要农产品需求对于供给的压力,农产品市场还主要表现为供过于求,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收入水平仍然很低,仅仅能够满足温饱,大多数广州市城乡居民还消费不起那么多的肉蛋奶、水果及水产品,营养水平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健康水平,距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更是相去甚远(当然,我们并不应以发达国家的营养水平作为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2.2 生活用水量的消耗水平分析如果说广州市未来的食品需求可以部分地通过国际贸易得以补偿,则淡水用量的增加就只能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

目前广州市的淡水资源共2.8亿m3/年,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仅2200m3,仅及世界人均水量的1/4。

目前广州市20%的城市供水困难,绝大多数的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我国北方城市超采地下水的情况已相当普遍。

为此,一些城市(如北京)已经开始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量限制,一些缺水严重的城市,用水高峰季节甚至采用每日限时供水。

毫无疑问,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与生活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是导致水资源紧张的重要原因。

受水资源总量的限制,生产与生活用水总量并不能够随经济发展而逐年增加。

近年来政府与企业采取了大量的节水措施以降低农业与工业生产方面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以补充日益增大的城市居民的用水量;我们也可以通过在城市中修建中水道,使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重复利用;甚至我们还可以用海水淡化的方式获得部分饮用水。

但是,所有这些办法事实上是用其它物质与能源资源来换取更加稀缺的水资源。

从未来看,国民节约用水与适度消费,仍是保证13亿人口的大国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2.3 能源消耗水平分析目前广州市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人民生活正在从温饱向全面小康转变,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用能源的数量都在增长。

到2001年,广州市的能源消费已达到13.2亿t标煤,比1978年增加了1.3倍。

之所以能源消耗没有与国民经济同步快速增长,得益于我国能源利用率的大幅提高。

有报道说,广州市每万元GDP能耗从1980年的7.89t标准煤下降到2000年的2.77t标准煤,20年累计共节约和少用能源超过9亿t标准煤。

从生活用能源分析,随着人们生活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表4)。

表4 1985-2000年广州市人均生活用能源的变化情况之所以人均用标准煤的数量下降,是因为近20年来,广州市城市用能源不断地放弃煤炭而向着高效低污染的电力、天然气、人工煤气与液化石油气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用能源的总利用率,但并不意味着人们生活用能源的绝对量的下降。

我们每一个消费者都深有体会,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居室面积的增大,家用电器的增多,都使家庭用能源的数量迅速上升。

表4中2000年我国居民人均用电量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6.3倍,就充分反映出居民生活用能源的增长状况。

此外,当国外大规模兴起尽可能采用自然光源与利用太阳能驱动建筑的节能建筑的时候,我们却在大规模地仿效西方80年代大量使用室内光源、采用人工调节室内空气的方法的建筑形式。

这种“现代”的建筑形式,若在未来10-20年在全国大规模蔓延开来,将导致我国城市公共建筑设施能源消费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有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能耗与1985年相比增长了近4倍。

再者,国内私人轿车的消费,因其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获得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

但是,私人轿车的普及无疑将带动居民出行交通用能源的大幅增长,这将使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赖程度大幅上升。

自1993年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为了能源的净进口国,2002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已达7 000万t,占国内石油消费总量的近1/4。

据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需进口石油1亿t。

随着中国对于世界石油市场依赖的不断增大,中国经济与世界石油供给与石油价格的关系也将日益密切,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其经济安全也将受到本国能源资源保障程度降低的制约。

尽管人们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使得汽车发动机的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是与公共交通相比,无论如何私人轿车都是一种能源浪费。

曾经有学者对出行1 500m以上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和小轿车等几种出行方式对社会的优势(单位面积运能更大、能源利用效率更大、更少的空气污染、更小的噪声、更少的恶性事故和更小的公众代价等)与对个人的优势(更少的用户费用、更好的个人环境、更大的灵活性、更高的出行频率、更高的准时性、更强的舒适感、更少的出行时间和携物的容易性等)进行过比较,结论是:从综合优势(个人优势+社会优势)来看,小轿车居末位。

说明轿车在出行成本上升、环境代价增大的同时,并未带给人们预期的方便、快捷与舒适。

第3章广州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与资源环境状况的相关分析3.1食品消费水平提高对耕地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大的压力按照我国劳动力的供给状况与技术进步的潜力,我们似乎没有道理怀疑中国的土地能够养活中国人口,并提供使大多数人达到营养与健康要求的食物供给。

但问题是人们食物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费结构向着消耗更多的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方向转变,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另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化肥、农药、机械、矿物能源,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更大的压力。

表1反映了我国城市居民目前消费水平与2010年所设定的食物与营养总体目标的距离。

表1数字表明,广州市城市居民目前的人均消费水平还远未达到满足营养与健康的需要,食物消费增长的空间还很大。

在未来20~30年,如果人均生产总值能够从目前的1 000美元达到5 000美元,而且收入的分配是基本公平的,则全民的食物消hm2(合19.50亿亩),比1985年下降了280万hm2。

未来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与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即使在考虑农业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上述产量与消费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大量进口农产品在所难免。

据2001年我国海关进出口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广州市除粮食、蔬菜和蛋类是净出口以外,其它主要农产品包括水果、食用植物油及油籽、肉类、食糖、奶及奶制品和水产品均已成为净进口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