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国联通现网的LTE分组承载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浅析PTN LTE 网络承载方案

浅析PTN LTE 网络承载方案

浅析PTN LTE 网络承载方案摘要:LTE是由3GPP组织制定的UMTS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采用OFDM和多天线MIMO等关键传输技术,频谱分配更加灵活,系统容量和覆盖显著提升。

LTE无线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具有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等特点。

在降低用户感知时延的同时,也对现有承载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PTN;LTE;组网方案一、PTN、LTE关键技术简介1.1 PTN技术发展随着LTE技术的迅猛发展,4G发展趋势日发迅猛。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也全面开展了LTE 移动承载网技术的研究和网络布置。

中国移动已经开始研究包括在PTN基础之上,启用三层路由功能的承载方案。

而在中国移动的现网中,PTN 已经广泛应用并大规模推广,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移动承载网的主流技术。

中国电信也着力于LTE承载测试,在端到端的技术层面和保护方案方面,L3的功能PTN也有很多优势。

对于网络平滑演进方面的部署情况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中国联通也在致力于研究IP RAN技术和PTN技术的承载解决方案。

1.2 PTN网络现状和面临的挑战1.2. 1 PTN网络现状中国移动的前期PTN承载网络主要用于对TD-SCDMA业务、重点集团客户业务及基站IP化业务的承载。

在当今的发展形势下,中国移动已经大规模的使用了PTN设备,形成了以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为结构的模型。

其中核心层以|10GE PTN 部署,汇聚层以10GE PTN 组件,接入层以10GE PTN 环为主。

1.2.2 PTN技术及特点PTN分组传送网是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是结合于数据技术和传输技术,是多业务统一面向连接的传输技术。

PTN 不仅能较好的适应于电信级ETHI 业务,满足高可靠性、高标准化业务、严格的QoS管理、灵活扩展性、简便运行管理维护、完善的0AM检测机制等六大基本属性。

同时兼顾承载了传统的ATM和TDM业务,保留了原有SDH网络的图形化操作界面及业务端到端配置功能。

电信联通LTE基站共享解决方案探讨V1

电信联通LTE基站共享解决方案探讨V1

风险:电信CDMA未部署区域区域,无法承接语音业务 解决方案:补充电信CDMA覆盖
中国电信和联通2/3G制式不同,LTE的共享仍需考虑语音回落
第13页,共26页。
RAN Sharing场景分析: 仅4G共享,语音回落需2/3G覆盖
切换
切换
电信4G
共享4G网络
联通4G
SRLTE/SVLTE
SRLTE/SVLTE
基站共享解决方案对比:独立载频共享先对独立、相对易于管理
项目
独立载频模式
共载频模式
协议版本 特性部署 OSS平台 网络 OAM
网络调整
载频 S1-flex 部署 传输
3GPP R8 小区级特性独立 共享 独立PM/FM/CM (小区级)
独立扩容,保持原有同频组网,利于优化
独立 独立 S1/X2 独立
II. 专用优先级(Dedicated Priorities),在UE释放无线资源时,通过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下发基于PLMN的小区重
选优先级
PLMN-A PLMN-B
第4页,共26页。
传输链路:独立载频共享,X2独立;共载频共享,X2共享;
PLMN-A
F1 F2
PLMN-B
共享 eNodeB
X2
X2 X2
X2
PLMN-A
F1 F2
PLMN-B
共享 eNodeB
PLMN-A
F1
非共享 eNodeB
X2
F2
PLMN-B
非共享 eNodeB
• 中国电信、联通LTE网络共享方案:eNodeB共享,核心网不共享
电信网络
电信2/3G核心网
2G/3G(CDMA)基站

烽火通信圆满完成中国联通PTN综合承载测试

烽火通信圆满完成中国联通PTN综合承载测试

35Co mmunications Wo rld Weekly承载传送2011年PT N 将成为国内光网络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L T E 业务解决方案测试项目中,烽火通信的双归属保护测试成为亮点,保护倒换时间均优于50m s ,其完善的保护方式得到了各方相关人员的认可。

随着无线数据业务的迅速增长,用户对业务带宽、稳定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其为运营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运营商移动通信系统和承载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联通集团于今年年初,提出对全国56个重点城市的原有3G 网络进行HSPA +64QAM 的升级计划。

针对新一代面向分组业务的承载,烽火通信提出PTN 分组传送网解决方案,并率先在广州联通HSPA+承载测试和PTN 现网综合业务承载测试,测试结果证明PTN 分组传送网可以对HSPA+业务、现网的2G 、3G 、固网等多业务以及后续L TE 提供完美承载。

依靠传输领域丰富的技术积累和最先进的软硬件方案,测试表现获得多方一致认可。

烽火通信PTN 分组传送解决方案,结合传送和数据能力,面向未来LTE 承载设计,融合了各方面技术优势。

PTN 可稳定承载HSP A+网络广州联通于2010年11月中旬完成烽火PTN 承载HS PA+网络建设和调测,11月底正式开始承载HSPA+业务,12月初完成联通集团对广州HSPA+承载项目的审核和总结。

PTN 承载HSPA+网络,核心层采用CiTRANS660设备,接入层采用CiTRANS640、CiTRANS620设备。

从2010年11月底至今的3个多月的中,PTN 承载HSPA+业务网络稳定运行。

为了进一步验证PTN 技术优势,按照联通集团要求,广州联通于2011年2月中旬采用烽火通信PTN 设备搭建PTN 试验网,对PTN 现网业务承载能力和L3相关功能进行现网测试。

在三周的测试过程中,进行了2G 、3G 、HSPA+、L3VPN 、PTN 与MSTP 互通等多种现网业务承载测试。

第四章:联通LTE室分覆盖建设方案

第四章:联通LTE室分覆盖建设方案

多系统、多载波、高负荷,对于前端器件指标要求高。
一. 联通LTE室分技术分析
室分器件天线频段支持—器件选取
集采常规型器件 (应用于室分后级)
● 互调指标为PIM3:<-120dBc@2*43dBm的无源器件
适合于2W/每载波及以下小功率场景,降低组网成本;
HQ(N型)器件 (应用于室分中级)
30m 5m
LTE:-16dBm
6dB耦合器
30m
20dB耦合器
3G:UE 3G:-85dBm
LTE:UE
二功分 覆盖传播距离d为(米) 空间传播损耗PLair(dB) = 92dB - 1dB -2dB = 89dB 天线口输入RSRP功率: 12-28=-16dBm
LTE信源
LTE:-103dBm
馈线类型 900MHz 1800MHz 1900MHz 2100MHz 2300MHz 2400MHz 2500MHz 2600MHz 1/2〞 7/8〞 6 4 10 5.7 10.3 5.85 10.6 6.05 11.4 6.6 11.7 6.9 12.1 7.1 12.5 7.3
遮挡损耗
遮挡损耗 混泥土墙 混泥土楼板 900MHz 1800MH 2100MHz 2400MHz 2600MHz 15dB 17dB 18dB 19dB 20dB 4dB 8.5dB 10dB 11.5dB 12.5dB 天花板 1~2dB 1~6dB 1~8dB 1.4~9dB 2.4~10dB 金属楼梯 2dB 4dB 5dB 7dB 8dB
位置
近点
位置
备注:双通道室分采用两个单极化天线形成MIMO,间距约1.5m; 1.8G FDD-LTE,带宽为20MHz;UE等级为Category 3。

面向3G/LTE的基站回传业务承载方案

面向3G/LTE的基站回传业务承载方案
随 着 无 线 网络 从 原 有 的 2 G网 络 , 向3 、 G
B G、L 演 进 ,基 站 所 提 供 的 业 务 类 型 也 从 3 TE
原 有 的 TDM 业 务 , 向 F 业 务 、 三 层 I 业 务 发 E P
RP ( 性 分 组 环 )是 一 种 新 的 链 路 层 协 R 弹 议 ,从 19 年 开 始 由 I E 0 . 工 作 组 对 其 进 99 E E 8 21 7 行 标 准 化 。 RP R技 术 基 于 一 种 环 形 的 、空 间 复
用 的 传 输 方 式 ,吸 收 了以 太 网 的 经 济 性 和 S DH 的 多种 保 护机 制 及快 速 倒 换 的 优 势 。
() 2EoS
展 , 而 且 不 同 阶 段 所 对 应 的 业 务 类 型 对 于 承 载 网 技 术 的 要 求 也 是 不 同 ∞
M M UNI C 1 0NS TECHNoloG Y/ 1 2o 1O
・ 11
电佑技
技术 的分 析 和 比较 见 表 1 。
目 中 期组 网策略
随着 3 G网 络 建 设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大 ,3 数 据 业 务 在 网 络 中所 占 比 重 也 G
会 不 断 增 大 ,虽 然 目前 基 于 统 计 功 能 I S P 备具 备一 定 的 数 据 业 务传 送  ̄M T 设
入 层 和 汇 聚 层 使 用M S 技 术 仍 然可 以 TP 满 足 基 站 数 据 业 务 的 传 输 需 求 ,考 虑 到未来3 G、4 G基 站业 务会 频 繁 地 由于 扩 容 或 者 转 接 等 因 素 ,导 致 基 站 电 路 不 停 地 进 行 切 割 的 问题 ,在 ~ 些 重 点

中国联通LTE互操作方案V2

中国联通LTE互操作方案V2

中国联通LTE互操作方案V2.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键盘上,十年的时间仿佛一晃而过。

此刻,我将用这双手,将这些年的经验和思考,倾注在这篇方案中。

一、背景回想过去,2G时代,移动通信市场百家争鸣,3G时代,TD-SCDMA 崭露头角,4G时代,LTE技术引领潮流。

如今,5G时代已悄然来临,中国联通作为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实现LTE互操作成为关键。

二、目标1.提高网络覆盖率,让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高速网络;2.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在不同网络间切换时,感受到不到任何延迟;3.降低网络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三、方案内容1.技术层面(1)网络架构优化通过对现有网络架构进行优化,实现多运营商网络之间的互操作。

具体包括:采用统一的网络架构,降低网络复杂度;引入SDN、NFV等技术,提高网络灵活性;构建多层次网络切片,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2)频率资源共享频率资源是通信网络的核心资源,实现频率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具体措施如下:采用动态频率分配技术,实现频率资源的合理分配;探索频率共享商业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更多频率资源。

2.业务层面(1)用户引导为用户提供明确的网络选择指引,让用户在不同网络间切换时,能够快速找到最优网络。

具体措施如下:开发智能网络选择APP,实时推送网络质量信息;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提高用户对互操作的认识;优化用户界面,让用户操作更加便捷。

(2)优惠活动通过优惠活动,吸引用户使用互操作服务,提升用户黏性。

具体措施如下:推出互操作套餐,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提高用户参与度;与合作伙伴联合推广,扩大互操作服务影响力。

3.运营层面(1)网络监控加强对网络质量的监控,确保互操作服务的稳定运行。

具体措施如下: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体系,实时掌握网络运行状况;引入技术,实现智能故障排查;加强与运维团队协作,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共享LTE基站解决方案探讨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共享LTE基站解决方案探讨

A AB
B
B
A
A
共享站和另一方非共享站非共 网管,邻区关系、切换参数等 配置、调整需两运营商间协 调,手动配置和调整,插花将 导致运维难度非常大
周边电信联通非共享站覆盖 差异大,共享站共用天馈, 边界很难兼顾两家
插花导致大量共享和非共享 站交界,共享站调整会影响 另一方,长期网优和网络维 护非常困难
X2
PLMN-A
F1 F2
PLMN-B
共享 eNodeB
PLMN-A
F1
非共享 eNodeB
X2
F2
PLMN-B
非共享 eNodeB
X2
PLMN-A
F1
PLMN-B
共享 eNodeB
X2
PLMN-A
F1
PLMN-B
共享 eNodeB
两个独立载频共享eNodeB间,每个 运营商各自需要一条X2
两个共载频共享eNodeB间,两个运 营商共享一条X2
独立载频共享
电信核心网
联通核心网
MME
SGW
S1 接口
MME SGW
F1
F2
PLMN-B 共享 eNodeB
PLMN-A
① 电信和联通各配置一个独立的载波 ② 电信和联通各自使用自己的频点,保持以同频组网为主 ③ 每个独立载波只广播各自运营商的PLMN ④ 每个运营商可以配置独立的小区级特性 ⑤ 电信和联通终端在各自独立的载波作业务,不需要考虑复
杂空口资源分配和控制算法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5
共载频共享
电信核心网
MME
SGW
S1 接口
联通核心网

联通分组网LTE承载规划浅议

联通分组网LTE承载规划浅议

联通分组网LTE承载规划浅议余尧【摘要】It describes LTE services based o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such as bandwidth planning, network structure, protection mech-anism.%介绍了中国联通分组网应对LTE业务,如何规划带宽、网络结构、分组网组网方案,以及分组网承载LTE的网内保护和网间保护的分组保护机制。

【期刊名称】《邮电设计技术》【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LTE;带宽规划;保护规划【作者】余尧【作者单位】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5.10 前言LTE业务对承载网的挑战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方面在移动业务宽带化的趋势下要求承载网具备很强的带宽扩展能力,另一方面LTE网络扁平化、深度覆盖以及同步需求的变化,要求承载网在具备IP业务感知能力的同时考虑较完善的承载网端到端保护方案、组大网的能力以及同步解决方案。

1 带宽规划目前中国联通分组承载网主要瞄准3G和LTE需求,单站带宽需求预估见表1。

按CIR考虑带宽,网络各层次带宽建议考虑引入收敛比(核心∶汇聚∶接入=2∶3∶4),可以利用此比例来计算各层面的带宽需求。

1.1 接入层带宽需求分析一般来说,接入环上节点数量不应超过10个,本文按每接入环10个传输节点,每节点仅考虑1个LTE宏站及1个3G宏站的需求(接入层不考虑收敛比)。

如表2所示,如仅考虑3G需求,接入层单个GE链路带宽无问题,但面向LTE承载,接入层单个GE链路带宽不足。

分组网在3G时代带宽较为富裕,但承载LTE需要对网络进行改造和扩展。

对于接入环的带宽扩展有2种方案,一种是裂环、叠环改造,另一种是将GE环升级为10GE环。

由于带宽需求实际上取决于传输承载无线站点的数量和带宽需求,因此建议以接入环上承载无线站点的数量去考虑接入环扩展方案。

中国联通2013年省内传送网LTE承载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2013年省内传送网LTE承载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2013年省内传送网LTE承载建设指导意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2013年9月目录1.前言 (2)2.缩略语 (2)3.LTE网络需求分析 (4)3.1LTE网络架构 (4)3.2带宽需求 (6)3.2.1FDD-LTE带宽需求 (6)3.2.2TDD-LTE带宽需求 (7)3.2.3FDD-LTE与TDD-LTE混合组网带宽要求 (8)3.3基站回传接口要求 (9)3.3.1S1接口 (9)3.3.2X2接口 (9)3.4CPRI接口需求 (9)3.5同步需求 (10)3.5.1FDD-LTE同步需求 (10)3.5.2TDD-LTE同步需求 (11)4.省内传送网LTE承载建设要求 (12)4.1承载建设方案 (12)4.1.1LTE业务承载方案 (12)4.1.2基站光纤直驱接入方案 (13)4.2接口要求 (13)4.3网络容量 (14)4.3.1收敛比 (14)4.3.2网络组织方式 (14)4.4地址分配 (15)4.4.1业务IP地址规划分配 (15)4.4.2接口互联IP地址规划分配 (15)4.4.3VLAN规划分配 (17)4.5L3VPN规划 (17)4.5.1L3VPN部署要求 (17)4.5.2MP-BGP部署要求 (18)4.6互联互通 (19)4.6.1分组承载传送网与IP承载网B网互通 (19)4.6.2本地异厂商分组承载传送网互通 (20)4.7BBU集中化 (21)4.8Q OS配置要求 (22)4.9地面同步要求 (23)1.前言随着LTE牌照发放的临近,集团加快了相关工作计划,为满足LTE建网需求,需尽快完成相关的承载传送网建设。

本文针对LTE部署需求提出相应的承载传送网建设指导意见,与原指导意见冲突部分以本文为准。

本文未涉及部分,例如TDM及3G业务承载、网络保护策略、网络安全、网络管理方式等,以《中国联通2013年本地网建设指导意见》及《中国联通分组承载传送网工程设计参考》为准。

XX联通传输网LTE承载建设要求及说明

XX联通传输网LTE承载建设要求及说明

2014年浙江联通省内传输网LTE承载建设要求及说明1.LTE站点传输接入方式满足LTE站点传输接入,传输有三种接入方案,接入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LTE站点传输接入方式⏹方案一:B-R分离,BBU集中设置:无线多个站点共用一端传输设备;RRU光缆拉远;⏹方案二:分组叠加接入:针对分组未覆盖站点,在原有站点叠加分组设备,满足LTE业务接入;⏹方案三:基站光纤直驱接入:LTE站点不需要配置传输设备,LTE站点就近选择具备分组设备的站点,业务通过光纤直驱方式解决。

2.三种接入方案的选择2.1分组叠加鉴于目前各地市3G站点总体分组叠加比例不高,本次LTE建设均为现网站点,因此,各分公司应结合目前3G站点分组叠加情况、对于已规划为综合接入点或3G站点机房条件较好的,可考虑分组叠加,进一步提升3G站点分组叠加比例;综合接入点是非移动网站点(固网站点),本次有BBU集中设置,考虑分组叠加;本次没有考虑BBU集中设置的,暂时不考虑分组叠加。

2.2基站光纤直驱当基站机房安全性较差、装机条件较差等原因或者室外站点无法安装分组承载传送设备时,可采用光纤直驱方式接入最近的分组承载传送网接入设备。

光纤直驱接入方式仅限在网络末端,以星型方式接入为主,避免同一光缆上直驱接入3个以上的LTE站点。

采用光纤直驱接入的站点原则上不允许新建光缆,尽可能利旧现有光缆资源。

2.3 B-R分离、BBU集中设置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在管线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B-R分离的方式;B-R接入优先考虑利用原有光缆;B-R分离、BBU集中站点原则上考虑20%的纤芯预留,尤其是光缆接入站点困难的站点必须要考虑纤芯预留。

3.传输承载LTE建设其他要求(1)核实清楚每个站点分组覆盖情况,明确每个LTE基站接入方式;(2)LTE站点B-R是否分离、以及BBU集中设置选择站点,应由分公司建设、维护部门及设计院相关人员共同协商确定;(3)BBU集中站点BBU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个,即2G、3G及4GBBU合计数量;(4)分组已覆盖的站点原则上LTE站点不考虑B-R分离;特殊情况,经无线专业查勘确认,机房无法安装BBU、动力不足等原因的,可考虑B-R分离;(5)BBU集中设置站点、光纤直驱的上游站点尽量选择环上节点;(6)为节省管线资源,建议RRU采用级联方式(3G站点RRU级联不超过个3个,4G站点RRU级联不超过2个);(7)BBU集中站点新增的分组设备原则上应建设10GE设备;(8)BBU集中设置站点的选择以及BBU集中站点放置BBU数量,要综合考虑此站点所在环路容量以及分组设备容量,避免出现一个接入环中出现过多的BBU集中点或BBU数量,造成接入环带宽容量不足;(9)选择的BBU基站站点已经具备分组设备的,需要进一步核实现网分组设备端口情况,端口不足的需要扩容;分组未覆盖需要新增分组设备的,新增设备配置要根据业务需求考虑设备配置;(10)对于新增分组设备站点,务必核实清楚现有站点光缆纤芯的资源使用情况(网建部应协调运维、代维及设计院相关人员一起核查),避免光缆重复建设;(11)叠加站点新建光缆原则上不低于24芯,对于接入站点光缆接入困难的站点,光缆芯数可适当放大;(12)新建光缆与主干光缆网相结合a)新建光缆接入一定要充分和主干光缆相结合,落实主干光缆在边缘层建设中快速、有效的作用,避免基站接入光缆建设与主干光缆网相互脱节;b)对于需要新建光缆的站点,就近放到主干节点(综合业务接入点或主干光交),通过现有主干光缆跳接到达到其他上联点;c)就近接入的主干节点到其他节点主干光缆还未建设,但2014年规划要建设的,应同步考虑主干光缆的建设,尽量不要采用业务节点直达上联点点建设方式;(13)根据总部针对分组传送网的维护规范要求,汇聚核心层设备端口链路流量要求在链路无传送层保护情况下的利用率(峰值)不超过33.3%;在有传送层保护(如OTN或WDM层保护)情况下的利用率(峰值)不超过45%。

TD-LTE RAN承载网规划与建设方案

TD-LTE RAN承载网规划与建设方案
QCI 5 1 2,3,4,7 业务类别 EF AF41 AF31 AF21 AF11 DSCP值 56 48 46 34 26 18 10 EXP 7 6 5 4 3 2 1 业务类型 信令 1588,网管 语音业务 流媒体业务 预留 预留 预留 备注
6,8,9
BE
0
0
普通数据业务
第 22 页
跨地市组网
深圳 PTN L3方案现网测试:
3厂家100端设备(其中L3设备 20端)共99个测试例
广州 PTN+CE方案现网测试:
4厂家26端PTN设备、华为2端 CE,共96个测试例PTN L3方案
PTN L3方案整体可用,单厂家 设备L3功能、性能、网管和多 厂家互通均满足要求
PTN+CE路由器方案整体可用, 功能性能、可靠性以及QoS满足 要求
第 16 页
IP地址规划
由于承载网络引入了L3功能,依靠IP地址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因此对于数量庞 大的LTE基站,无论采用PTN+CE还是PTN L3方案,都非常有必要对IP地址进 行规划,以减少路由表的数量,提高转发效率。
建议IP地址规划以省为单位,每个省内的IP地址保证唯一,IP地址采用10开头 的私网地址。
大小型城市
落地设备
10GE 10GE
GE GE
中小型城市
落地设备
OTN/光纤
汇聚环 10GE 汇聚环10GE
接入环 GE 接入环 GE 接入GE 接入GE
核心环 10GE
汇聚环10GE
汇聚环 10GE
接入GE
中国移动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部署PTN网络,城域PTN按照核心层、汇聚层、 接入层三层网络结构进行架构。部分大中型城市的OTN 系统也开始开始部署,主要 覆盖骨干层和汇聚层。

试论电信联通LTE网络共建共享方案

试论电信联通LTE网络共建共享方案

试论电信联通 LTE 网络共建共享方案发布时间:2021-12-27T09:39:09.078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12期作者:李畅远[导读] 该模式在待机状态下支持 LTE,并在启动语音呼叫时从 LTE 转换为 2G / 3G。

(广西通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7)摘要: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电信联通 LTE 网络共建共享方案,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电信;联通;5G;LTE 网络;共建共享1LTE 网络共建共享技术1.1联通和电信现网业务承载情况(1)中国联通业务承载在 EPC 网络上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语音服务使用 CSFB 模式,该模式在待机状态下支持 LTE,并在启动语音呼叫时从 LTE 转换为 2G / 3G。

(2)中国电信业务承载使用EPC 网络来完成数据业务。

语音服务使用一张卡的双冗余解决方案,终端同时位于 2G / 3G 以及 LTE 网络中,语音服务由 2G / 3G 操作,数据服务由 LTE 或 2G / 3G 控制。

图 1 示例。

图 1 双方现网业务承载情况1.2终端模式说明终端主要包括CSFB,SGLTE,SRLTE,SVLTE 这些模式,CSFB 模式是中国联通电脑终端为主使用的模式,SVLTE 模式是中国电信的终端主要采取的一种模式。

(1)CSFB:多模式单待机模式。

SG 接口添加在 4G 网络和 3G / 2G 网络之间,终端一次只能处理 4G 或 3G / 2G 信号中的其中一种。

(2)SGLTE:多模式双待机模式。

数据服务由 4G 网络负责,而 3G / 2G 网络则主要负责语音服务。

(3)SRLTE:多模式单待机模式。

4G 网络在语音服务方面独立于 3G / 2G 网络,并且只能同时处理 4G 信号和 3G / 2G 信号中的一种。

(4)SVLTE:具有多种模式的双待机模式。

4G 网络支持数据服务,而 cdma2 0001x 支持语音服务。

中国联通lte部署建议与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lte部署建议与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lte部署建议与解决方案篇一:中国联通LTE无线设备配置要求中国联通LTE无线设备配置要求1. 配置要求软件以本地网整体为单位配置和报价,硬件按站型配置和报价。

硬件配置要求TD LTE设备? 单基站至少须支持6个20MHz 2T2R载扇或6个20MHz 8T8R载扇??? LTE单载波带宽须支持5MHz,10MHz,15MHz和20MHz 单用户吞吐量应能达到下行80Mbps上行30Mbps(2:2配置)单载扇峰值吞吐率应能达到双/八通道下行80Mbps、上行30Mbps(64QAM),20Mbps(16QAM);单基站峰值吞吐率应达到下行N×80Mbps(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上行N×30Mbps(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必需保证所有扇区能够同时达到峰值速度。

? 单载扇RRC连接数很多于1200个,其中非DRX连接数很多于400个;单基站RRC连接数很多于N×1200个(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其中非DRX连接数很多于N×400个(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RRC连接数须支持在载扇间共享。

RRC IDLE态用户数不受限制。

每TTI单载扇调度用户数应达到12个。

? 单载扇承载RAB数很多于3600个,单基站承载RAB 数应很多于N×3600个(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须支持载扇间共享。

? 单基站的支持信令数量要求(如BHCA、切换、状态转换、SRB等):折换成BHCA后应达到20万,能够知足各类基站配置的RRC连接用户数的正常业务利用? 单载扇同时支持VoIP数量应大于等于200个(20MHz LTE小区);单基站同时支持VoIP数量应大于等于N×200个(N为载扇数,本期工程暂定为6)。

? 基站的工作带宽应知足:频段(暂定2535MHz-2575MHz,以牌照发放为准)?? 基站的瞬时工作带宽(IBW):频段应至少达到40MHz 双通道覆盖基站单载扇每通道功率配置不得低于40W,八通道覆盖基站单载扇每通道功率配置不得低于10W,该功率指机顶功率,即通过所有滤波器后接天馈线前的实际功率。

联通LTE网络部署及优化方案探讨

联通LTE网络部署及优化方案探讨

深圳联通LTE网络部署及优化方案探讨摘要:本文基于深圳联通发展LTE网络面临的挑战,和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现有2G/3G网络基础上建设LTE网络,要考虑在低成本、短周期下几张网络的共存,并分析LTE网络优化的差异。

关键字:LTE 网络部署网络优化目录1背景 (3)2面临挑战 (3)2.1 热点地区众多且分散 (3)2.2 LTE频段较高 (4)2.3 高速高铁地铁分布广 (4)2.4 竞争分析 (4)2.4.1联通优势 (4)2.4.1.1 产业链成熟 (4)2.4.1.2 3G网络覆盖完善 (5)2.4.1.3 FDD链路预算优势 (5)2.4.1.4 对多天线依赖程度低 (5)2.4.2联通劣势 (5)2.4.2.1 LTE启动稍晚 (5)2.4.2.2 对手C-RAN的应用 (5)2.4.2.3 频谱资源较少 (5)2.5 LTE优化复杂度高 (8)2.6 用户识别度 (8)2.7 国内市场只有联通搞FDD (8)3应对策略 (9)3.1 分阶段建网 (9)3.2 多制式共存 (9)3.3 共站点 (9)3.4 LTE与2G/3G的互操作 (9)3.5 多业务(语音业务的支持) (10)3.6 热点/室内分布重点考虑 (11)3.7 小站补盲 (11)3.8 高速高铁解决方案 (11)4网络结构 (12)4.1 现有2G/3G网络结构 (12)4.2 LTE网络结构 (12)5LTE网络优化的思路 (14)5.1 关注的指标有变化 (14)5.2 同频组网下小区间成为主要干扰 (14)5.3 优化的原则有变化 (14)5.4 对数据业务要求更高,增长更快 (14)5.5 上下行不平衡的变化 (14)5.6 异系统之间的干扰 (15)6总结 (15)1背景LTE在全球范围逐渐步入商用阶段,北美和欧洲地区已经有部署并运营LTE网络。

随着工信部频谱规划的出台和终端产业链的逐渐成熟,国内LTE时代有望在1到2年内实现启动。

LTE背景下运营商下一代移动承载网解决方案

LTE背景下运营商下一代移动承载网解决方案

LTE 背景下运营商下一代移动承载网解决方案程烨1,谢磊2,周雁2(1.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310014;2.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杭州310001)1引言随着4G 网络在国际各主流运营商的铺开建设,目前各国已建有数百个不同制式LTE 移动网络,国内中国移动率先进行了LTE-TDD 的试点并小范围开通4G 业务服务,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国家LTE 牌照正式发放之前也开始着手研究不同制式LTE 的部署方案研究。

为了保证LTE 相关业务可靠承载,运营商将根据LTE 承载及IPv6引入需求针对不同层面的承载网进行优化和调整。

2LTE 承载需求及运营商IP 承载网现状2.1LTE 承载需求简析从LTE 网络框架而言,LTE 承载需求主要涉及到基站接入及回传、EPC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接入及承载两部分的各类数据及控制流量。

(1)基站接入及回传需求速率时延150Mbit/s~200Mbit/s;S1:5~10ms;X2:<20ms同步要求LTE FDD:频率同步50ppb,时间同步4μs (MBMS SFN场景)LTE TDD:频率同步50ppb,时间同步3μs通信需求点到点(S1接口),点到多点(X2,S1多归属)需实现基站间互访、多归属及组播承载特点扁平化架构,广覆盖的以太化、IP接入,多业务传送,低成本同步,高QoS及H-QoSLTE阶段单基站/单载扇的无线数据峰值速率预计达到3G基站的10倍以上,LTE基站接入承载网涉及S1接口和X2接口:S1接口用于eNodeB和EPC的连接,承载用户业务流量,占空口总流量的90%以上;X2接口用于基站和基站之间的连接,主要传送切换信息,切换后的业务流仍经过S1进行传输。

根据3GPP相关LTE标准,E-UTRAN(演进的UMTS无线接入网)对承载网的需求及承载特点分析如表1所示。

基于基站覆盖相邻关系的复杂性,LTE承载网上X2和S1接口包括连接关系、保护方式和QoS特性等一般均为预配置,某种程度上LTE承载网是一个基于有连接技术实现的网络。

中国联通分组网组网方案及应用

中国联通分组网组网方案及应用

推荐的IP RAN次优结构
接入层
汇聚层
核心层
1
GE环
10GE环
10GE环
GE环
汇聚层
10GE环
• 要点:
– 接入环不进行层叠嵌套;接入环只连接汇聚节点;
– 接入GE环接入汇聚层的同一对相邻的设备;
– 汇聚层可成环,建议4个,最多6个,环形上联核心层;
• 优点:节省光纤
• 缺点:
1 – 链路
坏掉,整个汇聚环上基站至少一半要切换,影响很大;
• 注意时钟跳数<15的限制
– 其他业务在接入层引进,需要占用带宽,因此有如上建议;
• 每对10GE上联汇聚设备下挂基站数量建议<15环,<200基站
– 200:每基站现在30M,30M*200基站=6000M,去除OAM等开销,10GE链路足够承载200基站;
• 汇聚设备响应200个基站同时切换时,端到端隧道切换时间在200ms左右;正在通话的话音业务小卡一下,影响不大;
基站 基站 基站
接入层 二三层桥接点
Area 1 Area 2
Area 0
汇聚层1~k
OSPF2
接入层
Area 1 Area 2
Area 0
OSPF2 Area0
汇聚层K+1~N
OSPF 3
核心层
Area 0
BSC/RNC/aGW 扩展 子架
BSC/RNC
Area N
扩展子架
OSPF2 Area N~M
169骨干网
城域CR 汇聚BR
BRAS
SR
IP承载A网
PE-ASBR
核心CE
SBC
SS
NGN业务控制

LTE承载网建设方案 - 华为PTN LTE承载解决方案及优势

LTE承载网建设方案 - 华为PTN LTE承载解决方案及优势

一、引言伴随着无线通信、互联网以及多媒体等多种高新技术的不断融合,各种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新兴业务层出不穷,其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带宽、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驱动之下,LTE的脚步也提前到来。

当前的LTE无论是从技术发展、市场需求还是从业界投入的积极性来看,实际进展都比业界预计的更加乐观.中国移动作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内的佼佼者,更是走在全球LTE技术的前列。

深圳移动早在2011年大运会期间就完成了TD-LTE百站网的商用测试,杭州移动在2012年也进行了规模TD-LTE 现网应用。

按照中国移动当前计划,2013将在中国多个省市完成TD-LTE网络的大规模商用。

二、 LTE承载网特点分析1。

扁平化的网络结构:相对于GSM/TD—SCDMA,LTE网络架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整个无线网络由eNodeB和SGW/MME两部分构成,网络趋于扁平化;原RNC /BSC消失,其功能分解到eNodeB和SGW/MME 上。

S1—Flex作为eNodeB与不同SGW/MME之间的接口,X2作为相邻eNodeB 之间的接口,网络由“点到点"演变成为“多点到多点”的架构,基站承载网在核心层引入静态L3能力以实现LTE流量的疏导。

2。

更高带宽、更大规模LTE初期基站平均带宽达到120M左右,峰值带宽超过300M,理论峰值可以达到450M,下表即是2011年中国移动LTE试点的基站带宽规划.同时,LTE站平均间距在600~800米左右,较TD—SCDMA站间距大幅缩小,基站逐渐实现深度覆盖,网络节点数比现有节点数将成倍增长,大网时代来临。

3. 更高的QoS要求:由于LTE带宽大幅提升,为支持越来越多的业务种类提供了基础,因此LTE对业务服务质量QoS进行严格分类定义 (如下表),分别对应承载网的不同优先级和时延:不仅如此,为了满足LTE的高呼通率和服务质量要求,承载网络必须保证低时延,比GSM/TD-SCDMA时的要求更加严格,其中S1逻辑连接的承载时延理论值为5~10ms,X2连接的承载时延理论值为10~20ms.4. 严格的时间同步:为保证对时钟要求较高的业务(如eMBMS、位置定位等)的服务质量,降低基站密度大导致的干扰,LTE需要承载网提供更为严格的时间同步机制,时间同步精度要求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