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全开月未圆-----《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
曾国藩小满诗句意思
曾国藩小满诗句意思
曾国藩小满诗句如下: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
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全诗表达的意思如下:小满的人生境界,是“留白”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西洋画,满;中国画,空。
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
美学大师宗白华说:中国画最重空白处。
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
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
有些话,想说五句,其实只需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
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听多了对方反而会腻。
越是话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
一则话多总易误伤旁人,二则心讲得太明白,别人就减少了与你交心的兴趣。
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量的话。
一个敢于少讲话的人,必定是对自己话中传达的威力有信心的人。
衣若素雅,能凸显你的脸庞。
妆若素淡,能映出你的气质。
着墨少一点,否则它会抢了要害之处的风头。
人生需要留白。
那些人生的留白,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
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 1 -。
花未全开月未圆
“花未全开月未圆”写作指导【解题】鲜花开放,但还没有全部开放,月亮盈圆但还没到十五,这时候,我们队美好事物充满了期待,是最美的时候;如果花还未含苞,月亮还没现月牙,美好的事物还遥遥无期,或者花已盛开,月已全圆,接下来就是逐渐凋零和亏缺,就打折扣了;所以,这句话体现了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就是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要留有余地,不要追求极致。
【出处】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怜。
这是一首禅语诗。
是禅宗推崇的一个人间最美的境界。
第一句,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亮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人的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第二句,虽然看到的事物是不完美的,但是人还是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一心找到完美的花月。
第三句,虽然知道花月不是像人一样能够感受到情感的,不能够由于知道了你的感受就随你心愿。
第四句,在花月无情的情况下还自作多情是很可怜的。
整首诗就是劝导人们不要钻牛角尖,不要老希望任何事都能随心所欲达到完美,要知足长乐。
【范文】花未全开月未圆(片段)未全开的花儿,散发着诱人的芬芳,花色已是艳到极至,微含的花瓣里孕满了开放的力量,又写尽了羞涩的情致,未开恰恰把全开的明艳展现成了一个将来。
而盛开的花朵虽然美艳动人,但一朝花谢芳菲尽的前景岂不较为逊色了些?在这里我们不忙象林妹妹似的伤感花谢花飞,我想说人生短短,我们何必要为一些不完美而不能释怀,从而在一种缺憾之中烦闷忧愁,愁白了头,愁皱了容颜呢!或许你有这样或那样的先天的缺点或后天的不被人理解的个性,但那正象树叶的形态各异,河流山川的姿态万千,顺乎自然;或许为了一份理想,你付出了全部的激情、智慧,付出了汗水甚至血泪,但为何仍不能看到你日夜期盼的出现呢。
不必烦恼,想一想来路,所有的经过包括失败都是一个脚印,雪地上的脚印,踏实而美丽,过程本身的美丽胜过结果的到来,而且它就要到来,辉煌地到来。
看一看你自己,是否因了不懈的努力从而变得更加坚强,是否因了曾经的思考从而多了一分成熟,从而人生的境界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过程本身不也是结果的一份吗?把握现在,享受过程,笑在花未开时,花就永远在你心头盛开。
挺得住的人生才精彩(曾国藩读后感)
挺得住的人生才精彩(曾国藩读后感)清代的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曾国藩有一句名言:“打脱牙和血吞。
”大概的意思就是在生活面前,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站直了,别爬下,既要能忍又要能挺,唯有如此,方可成就大业。
曾国藩就是凭着这种信念和坚忍的毅力一路走来,从穷山僻壤的乡村走到了京城,从一个翰林院学士做到了统帅三军的钦差大臣和太子太保,受万人景仰和爱戴,为家族争来了诸多的荣耀,封侯封爵,被许多人学习和追随。
综观曾国藩的奋斗史和发家史,也可以看出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曾国藩也曾因兵败几次都想自?,也曾因压力过大,跑回湖南老家再也不愿出来,也曾心力憔悴,几次都想放弃已几欲成功的事业,但是他最终还是凭着自己立下的这个座右铭坚强地挺过来了,并不解奋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成就了书写史册的霸业,留下了永远传诵的史话。
仔细思考,也的确是这个样子,看看我们身边的成功人士,(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哪一个人的背后不是一番奋斗的血泪史?哪一个如果不能忍不能挺能有今天的成就?成功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成功的规律都是相同的,一番风顺的爆发户时代早已成了历史,现代的生存和成功需要考验的是我们的意志品质,需要考验我们的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和气概!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周边的人们,有多少人在唉声叹气,有多少因为压力过大而失去了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成就和荣誉?我们或许会因为生命坎坷而苦恼,或许因为生活困难而退缩,或许因为前景暗淡而惆怅,但是太阳依然会升起,路还是要走下去。
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坎坷,生命本来就充满了磨难,一帆风顺的事情概率非常的低,有可能根本就不会存在,我们无法期待一帆风顺的工作。
正是有了困难,我们才有了超越困难的勇气,才会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成就和成功无限乐趣。
如果真没有了困难和磨难,真的什么事情都可以不操心不费力,什么东西都伸手可及的话,那么这个世界还会有创造和奇迹吗?人的一生是要经历很多磨难的,风雨中历练过的人生才是值得回味和骄傲的,没有超越的人生是不完整,不求名垂史册,但求实现自我,在困难中寻求价值的所在,不惧怕困难,也要耐的住寂寞和不公,在遭遇不公时,要有忍耐力,你忍住了,或许机会就来了,你没有忍住,机会就会在你身边悄悄流逝。
从《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
从《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曾氏宝典:1.[原典]:“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
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2.[原典]:“星冈公教人常言‘晓得下塘,须晓得上岸。
’又云:‘怕临老打扫脚棍’。
兄衰年多病,位高名重,深虑打扫脚棍。
自金陵告克之后,常思退体藏拙。
”3.[原典]:“大约凡做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
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
”4、[原典]:“处大位大权震享大名自古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想法将权位二字退让少许,灭去几成,则晚节渐可收场耳。
”5.[原典]:“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嘱者,二语而已。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富贵人家宜牢记此二语。
”6.[原典]:“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
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7.[原典]:“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外,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吾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
”“阿兄忝列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深恐吾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际,或至连累弟等。
”8.[原典]:“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
吾兄弟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金陵一城,沅(曾国荃,字沅甫)与荃(李鸿章,字少荃)各克其半而已,此亦非甚坏之名也。
何必全克而后成美名哉……盖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9.[原典]:“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注解]:屠羊说:战国时楚国的一个屠户。
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帮助吴国攻打楚国。
楚国败亡,楚昭王逃难到随国。
屠羊说跟着昭王逃亡。
在流浪途中,昭王的许多问题,包括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他帮忙解决,功劳很大。
花未全开月未圆
花未全开月未圆读《曾国藩传》有感王炳友历史能给人的仅仅是回忆而已,读者或悲或喜,却只能望洋兴叹,偶尔说说感情也只能增加历史的沧桑感罢了。
近日读了《曾国藩传》,有种沉重感,可能是对历史有了别样的情怀了吧!五千年文明,浮现出了多少呼风唤雨的英雄,造就了多少克己育人的大师,然而历史也是公平的,他也淹没了无数的集大成者。
当封建社会的车轮滚到尽头,政府腐败无能,人民水深火热的时代,出现了一个集大成者——曾国藩,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可比前比姜太公、曹孟德,后影响毛泽东.蒋介石;同时还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前期深究儒学,以孔孟的“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程朱的新理学处世,后来又兼容法家的思想,处世更圆融。
曾国藩明白:花艳盛则枯,月满盈则食,运盛极而衰,此乃常理。
花未全开表明的是一种不饱满的状态,它仍有上升的趋势。
月未圆的时候,人们会渴望它全圆的那一刻到来。
一旦花全开了,月全圆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生命的快速衰竭。
所以,我们很难看到,人生走到极致后,还会一直朝着极致的方向走,往往是达到极致后,人生就会有所转变。
曾国藩最大的一次求缺是当他人生走向顶峰的时候,他能自断羽翼来保全自己,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成功。
天京城攻下之后,皇帝最大的威胁解除了。
此时,功高震主的英雄如何自保是非常关键的。
曾国藩在上报有功人员名单时,位列第一的不是他弟弟,而是写的湖广总督官文,这样可以淡化自己弟弟的功劳。
同时,在呈上他的弟弟时也将左宗棠、沈葆桢等名列其中,进而淡化所有的功劳。
其次,自减羽翼。
当时庞大的湘军对曾国藩来说是一个最大的威胁,而此时,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组织的淮军已经很成熟了,所以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裁掉湘军。
这样做意味着他没有了后台,没有了军事依靠,皇帝自然而然就放心了。
再次,他让已经被封为江西巡抚的弟弟回家去修整,不让他弟弟去上任巡抚。
这样几件事情做完之后,朝野上下都感到来自他的威胁已经淡化了。
于是,所有的谴责、批评都没有了。
正是这样一种求缺心态,让他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花未全开月未圆
花未全开月未圆
曾国藩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为警醒自己,他特意自己的书房取名:求缺斋。
花全开,意味着就要开始凋谢;月全圆,就代表着要开始残缺。
自然规律如此,人也是一样,春风得意之后,常常会有意料不到的灾难。
曾国藩给他弟弟的家书中这样写道:“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更进一步,曾国藩把这种人生智慧升华为四个字:求缺惜福,并一生坚守。
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还写成家训叮嘱家人谨记在心。
所谓求缺就是做人做事不必强求完美,有遗憾的何尝不是人生!所谓惜福就是要凡事知足,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对生活抱有一种感恩的情怀。
因为“缺”,人生才能懂得“惜”。
知道,知足,知止,人生才能不断地体会到生命的欢喜,并始终保留着一份对未来的热情期盼。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晚清第一处世为人大师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晚清第一处世为人大师志:做人要做第一等人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有横断无不成之事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专: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裕: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暇: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第三篇:塑造形象之诀:明: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由谦,勤而生明。
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四多者:多看,多做,多问,多想。
实:靠岸“认真”二字大天下。
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以朴实为根本,培植根基,而后再讲权变,方能无虞。
用人当用朴实可靠之人,对于成大事者而言,用人不慎,必败无疑。
天下事当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凡事都非一触可就,都要经过不断累积,由小而大的过程。
曾国藩: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全月未满”
曾国藩: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全月未满”曾国藩,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曾任武英殿大学士,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官至两江总督、死后谥号“文正”。
然而,较之政治军事才能,他的为人处世哲学更让人印象深刻。
他曾经说过自己最喜欢“花未全开,全月未满”这句话,认为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真正的惜福之道。
谁说不是呢?繁花处于刚想绽放,月亮还是残缺的状态。
这时候,我们还期望看一树花开,赏一轮圆月,对美好的事物还是有所憧憬,且可望犹可及;如果花未含苞,月未露牙,美好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那么遥遥无期,可望不可及;亦或花已盛开,月也盈满,接下来的情况便是繁花逐渐凋零,满月慢慢亏缺,美好的事物即将走到尽头,让人怎么心欢喜呢?由此,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晚清一代名臣的人生处世哲学,还体现了一个自然规律,那就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要懂得惜福,不要盲目追求极致完美。
而曾国藩的一生都在用这句话像我们诠释人生的最佳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万事求缺,才是平安惜福。
仕途中的曾国藩无疑是一个通透练达的人臣。
他的早年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几次落第,都没有有损他的自信,二十七岁时终于金榜题名,正式踏入仕途生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官至两江总督这不仅靠运气,最重要的还是努力。
他常常读书,以史为鉴。
同治三年(1864年),他和其弟曾国荃一同率领湘军攻陷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南京)。
解决了朝廷如此大隐患,自此,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又加“太子太保”衔,位极人臣,德高权重,更是成为清史里第一位出将入相、封侯拜爵的汉人。
那时的他手握重兵,门生遍天下,有才能的人都以做他的幕僚为荣,这样的殊荣,是何其尊贵。
然而,熟知历史的他,始终知道“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他很清楚这种表面风光之下何尝不是危机重重。
要知道,自清开关以来,历来手握重兵的权臣,能有几个是善始善终的?顺治帝入关,其叔叔摄政王多尔衮死后惨遭鞭尸;康熙王朝的鳌拜大臣,武英殿被擒最终囚中老死;还有雍正时期的年羹尧,还不是被削官夺爵,列罪九十二条,赐自尽......这些先例都告知他盛极必衰,繁华之下的危机四伏。
曾国藩花未全开月未圆作文
曾国藩花未全开月未圆作文Zeng Guofan's life was like a blooming flower that had not fully blossomed, and a crescent moon that had not yet reached its fullness. 曾国藩的一生好比一朵还未完全绽放的花朵,一轮未达圆满的月亮。
Throughout his career, Zeng Guofan faced numerous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 yet he remained resilient and dedicated to his duty to the Qing dynasty.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国藩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韧不拔,忠于自己对清朝的责任。
As a military leader, Zeng Guofan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suppressing the Taiping Rebellion,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Qing dynasty. 作为一名军事领袖,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清朝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Despite his success on the battlefield, Zeng Guofan's personal life was marked by tragedy, including the loss of several of his childrenat a young age. 尽管在战场上取得了成功,但曾国藩的个人生活却饱受悲剧困扰,包括几个孩子在年幼时的离世。
Zeng Guofan's dedication to his work and loyalty to the Qing dynasty earned him the respect and admiration of many, both during his lifetime and in the years that followed. 曾国藩对工作的执着和对清朝的忠诚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钦佩,无论是在他的生前还是在随后的岁月里。
曾国藩无题小满解析
何须多虑,小满胜万全:在局限中获得满足与成功
《无题》
清•曾国藩
花未全开月未圆,
半山微醉尽余欢。
何须多虑盈亏事,
终归小满胜万全。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诗的第一句写道:“花未全开月未圆”,通过描绘花未完全绽放和月亮未圆满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未到达完美状态的局面。
这句话中的“花”和“月”可以被视为象征,代表着一种理想或目标。
诗人暗示事物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且往往在实现完美之前还存在着不足和不圆满的状态。
接下来的一句写道:“半山微醉尽余欢”,通过描述在半山腰微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宁静和满足。
这里的“半山微醉”可以理解为诗人身处一种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而“尽余欢”则暗示着欢乐的时刻即将过去,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瞬息即逝的性质。
接下来的两句写道:“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这是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思考和态度。
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要过多地担心得失和盈亏之事。
他认为,最终的归宿不一定是达到万事圆满的状态,而是在小满中体现着胜利。
这里的“小满”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寓意,代表着在局限和不完美中也能够获得满足和
成功。
整首诗通过描绘花未全开和月未圆的景象,表达了不完美和不圆满的状态。
然而,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微醉于半山腰的乐趣,表达了一种满足和宁静的心境。
最后,诗人引导读者思考,认为真正的胜利和满足可能不在于完美的达成,而是在局限中获得小满的喜悦。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豁达、宽容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人生最好境界:花未开全,月未圆_情感日志
人生最好境界:花未开全,月未圆_ 情感日志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这中间的过程,不如随心而活。
人一辈子过得不易,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在有生之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快乐自己,能把困苦的生活,活出诗意,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这才是本事……活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钱为中心,你会活得很苦;如果你的生活以儿女为中心,你会活得很累;如果你的生活以爱情为中心,你会活得很伤;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为中心,你会很苦闷;如果你的生活以宽容为中心,你会很幸福;如果你的生活以知足为中心,你会很快乐;如果你的生活以感恩为中心,你会很善良。
当你真的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你就什么都不怕了……这个时候谁都怕你了,亲戚朋友怕你借钱;爹妈怕你治不好;配偶怕你拖累他;领导怕你不能回来工作,赶紧找人替你;医生怕你支付不起医疗费,随时看你余额停药。
到那时,脾气和傲气全都不见了。
所以,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唯独身体是自己的,最重要的只有健康,学会照顾自己,爱自己,生活就这么现实,且行且珍惜!当你累了,会有很多人对你说,累就别干了……可给你钱花的有吗?当你生病了,会有很多人对你说,吃点药吧……可真正给你买药的人有吗?当你说手机不行了,会有很多人对你说不行就换一个吧……可真正能给你换的人有吗?当你遇到困难了,会有很多人说没事……可是真正能帮你的人会有几个?不要只听说,要看怎么做。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看热闹的,努力吧,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你就是你。
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
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记住:有些人你可以期待,但不能依赖。
时刻告诫自己,努力、坚强!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滑倒自己爬,每个人的路都得自己走,累不累,只有自己知道。
每个人的泪都得自己擦,任何人也无法代替你自己。
曾国藩:最好人生是“小满”,花未全开月未圆
曾国藩:最好人生是“小满”,花未全开月未圆作者 | 儒风君整理//////////小满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又说:“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
”此时北方的小麦逐渐成熟,但是籽粒还没有饱满,所以叫小满。
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节气成对存在,比如小暑对大暑、小雪对大雪、小寒对大寒。
但是小麦籽粒饱满的时候,却不叫“大满”,而叫芒种。
在中国人看来:月盈亏,水满溢,大满,是犯忌讳的说法。
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1、小满:满而不损曾国藩说:“日中则移,月盈则亏。
”世间万物,都逃不过盛极而衰的道理。
但是曾国藩本人却是例外,他一生文治武功都做到极致,有“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美誉,被后世推崇为“千古完人”。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满而不损”。
满招损,谦受益。
一个人目中无人,傲慢无礼,迟早要受到教训;一个人懂得谦逊,才能规避祸患。
曾国藩为官几十年,谦逊低调从无逾矩。
老师穆彰阿对他提携有功,他每逢节日,都要上门看望。
哪怕老师去世,家门衰落,他也一定亲自登门拜访。
他平叛有功,升任二品,但是却不肯把自己的蓝轿子换成高级官员的绿轿子出行仪仗,一切从简。
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势大,很多人劝他趁机称帝,他却主动裁撤湘军,让弟弟辞官归田。
后来更是主动扶持李鸿章,与自己分庭抗礼。
曾国藩位极人臣,却得以善终,曾氏家族也兴旺数百年,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易经》乾卦里讲:亢龙有悔。
凡事物极必反,谦抑才是明智之举。
知分寸,知进退,保持谦卑的心境,才能永葆生命之树常青。
2、小满:满而不盈小满之后就是芒种,农谚说“芒种忙,忙着种”,很多谷类作物开始耕种,忙碌的时节又要开始了。
人生小满,却不能自满,既要知足,也要知不足。
小满不是人生就此完满,可以裹足不前,而是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收获。
齐白石88岁的时候,诗人艾青带着一副齐白石早年的画上门,请他鉴定真伪。
2曾国藩人生智慧
花未开时月未圆:曾国藩的人生智慧“花未开时月未圆”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呢?作家唐浩明的《曾国藩的人生智慧》讲座给我们讲述了曾国藩这种有别于他人的人生追求境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曾国藩是一名农家子弟,却有着传奇般的人生。
他一介书生,却实现了封建社会男人的最高理想。
究其原因,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曾国藩的人生智慧。
毕生研究曾国藩的唐浩明总结了曾国藩八个方面的人生智慧。
最后一点是“盈虚消息”,这也是曾国藩一生所追求的那种人生境界:“花未开时月未圆”。
经过23年的苦读,曾国藩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仕途人生。
但是,为了实现他人生更高的理想,进入翰林院后,曾国藩开始修身励志。
他首先做的就是挑自己的毛病,当时曾国藩30来岁,这个年龄的人自身毛病自然不少,比如,自以为是、没恒心、好名、好利、心胸狭隘等等。
经过老师的指点,曾国藩记住了五个字:诚、敬、静、谨、恒,并开始往这五个方面修身。
曾国藩后来能连升四级可以说与他的修身励志密不可分。
尽管在仕途上曾国藩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曾国藩并不想按部就班,他胸怀大志,善于抓住机遇,比如太平天国动乱后,曾国藩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湘军。
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曾国藩的军队并不顺利,赢少输多,可是曾国藩一直没有放弃,这与他百折不挫的坚毅性格有关。
在建立湘军后的很多年里,曾国藩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他自己也曾几次想投河自杀,可是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并成功打败了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一次次成功与他一生完成三变有很大的关系。
他从最早的文学爱好者,演变成修身理学的实践者,再从理学实践者变成雷厉风行的法家实践者,最终又变成顺其自然、以柔克刚的道家实践者。
等到太平天国平定、功成名就后,曾国藩选择了功成身退,这也是他按照道家的人生哲学为自己选择的道路。
曾国藩还有一大人生智慧,就是他的平实拙诚。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为天下之至拙,可胜天下之至巧;为天下之至诚,可胜天下之至伪。
曾国藩喜欢的是脚踏实地,而不是投机取巧。
曾国藩说:人生最好的境界便是“花未全开月未圆”
曾国藩说:⼈⽣最好的境界便是“花未全开⽉未圆”曾国藩说过,⼈⽣最好的境界便是“花未全开⽉未圆”。
可见,⼀切都要有个恰到好处的度,这就是中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
刹那芳华
中国风
KingStar
00:00/04:43
可以想象,嫣嫣花海中,未开满的花是何等美妙;盈盈银盘下,未完全圆满的⽉是何等迷⼈。
再配以“梧桐院落溶溶⽉,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曼妙景⾊,着实令⼈⼼旷神怡。
还记得陆游再次回到沈园时,曾凄然叹道:“伤⼼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他渴望回到过去的地⽅看看她的痕迹,也害怕回到过去的地⽅伤感。
⼀切,终究是圆满之后的
轰然残缺。
我们可以从“惊鸿照影”四个字来体味陆游和唐婉当年的笑语嫣然,在圆满之前,他们是令⼈欣羡
的。
还记得苏轼对⽉醉酒,⼀句“⼗年⽣死两茫茫”就令⽆数⼈动容。
在妻⼦死前,他与她,亦是接近
圆满的幸福。
当然,我对于苏轼的初次仰慕,便是从此句开始的。
还有归有光,他曾扶着庭院中的枇杷树潸然泪下,感怀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
已亭亭如盖矣。
”
他轻轻的⼀句话,便拂过读者⼼尖上最敏感的神经,于是,⼤家都动容了。
毫⽆例外,他们以⾝说法,告诉我们,在将满未满的时候莫要抱怨,因为此刻或许是最美好的
定格。
当然,在那些将近圆满的事物⾯前同样如此。
百尺竿头是“惊世”,更进⼀步或许就是“惊吓”了。
曾国藩为何最好“花未全开月未圆”
曾国藩为何最好“花未全开月未圆”作者:范亚湘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2年第09期“花未全开月未圆”,并非出自曾国藩,而是宋代诗人蔡襄所作《十三日吉祥院探花》中的第一句,其全诗为:“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显然,这诗不能“归在”曾国藩名下,不过,《曾国藩家书》中确实载有这首诗的第一句。
他曾在给亲友的书信中写道:“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曾国藩说得很明确,平日最喜欢的“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是“昔人”之作,而非己书。
其实,蔡襄“花未全开月未圆”写的是花和月的一种“欠满”的中和,即“中庸”状态,与小满节气无关。
那么,曾国藩为何“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论语·雍也》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标准,为历代儒客遵循与推崇之道德标准。
作为一代大儒,曾国藩终其一生,莫不在践行“中庸”二字,“最好”可以作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的“花未全开月未圆”,自当就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曾国藩认为,人要做到既合群,又有原则、有底线,即所谓“外圆内方”。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曾国藩觉得,做人做事就应该采取折中的办法,越是紧急危难时刻,越要遵从“中庸之道”。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曾国藩用这段话完美地诠释了“刚”和“柔”的关系,做人做事均要刚柔兼济,如此,才能找到“中庸”之义,实现人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说文解字》曰:“满,盈溢也。
”满的本义是为水充满容器,饱和、满溢,引申出自满、饱满、足够、全部、达到等义。
曾国藩不喜欢“满”,而最好“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因为他深知“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这个做人处世的道理。
读书笔记:曾国藩----016花未全开月未圆
读书笔记:曾国藩----016花未全开月未圆他是清朝末年洋务派的重要成员,因为他对清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三大重臣并列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此外,他严格约束自己,著有名作《曾国藩家书》。
在“立德立功立言”的评价体系中,有人把儒学创始人孔子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把曾国藩崇拜的“心学”大师王阳明称为“绝顶”之人,把曾国藩称为半个“圣人”。
第十六讲花未全开月未圆曾国藩曾经说,最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觉得那是惜福之道,保泰之法。
花未全开,月未圆是古人推崇的一种境界,并认为这是人间最好的;因为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让人仍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花未全开,月未圆;这种人生的境界是有节制,有收敛的追求。
盛时常作哀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日中则昃(zè),月盈则亏。
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
这提醒我们不要贪求太多,不要刻意追求完美。
同时还启示我们人在得意之时,要保持冷静的意识,不要太狂太傲,太自我膨胀。
公元1864年8月,湘军攻陷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太平天国灭亡,立下如此汗马功劳。
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保贤,位极人臣,同时他还掌握着实力雄厚的湘军,手下人才济济,门生故吏变天下,势力和声望都达到了顶峰。
咸丰皇帝临终前忧心忡忡,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刚刚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也小心提防着曾国藩。
曾国藩深知功高震主的后果,于是果断采取措施,开始自剪羽翼。
他先是让自己的弟弟以病告退,在分批裁撤了辛苦建立起来的十几万湘军后,只留下了两个营,一万人左右。
朝廷见他主动裁军,也放下心来,对他继续委以重任。
曾国藩正是用这样一种不求圆满的心态,保全了他自己和家人。
人生无完美,缺憾亦是美,优雅的人生,是阅尽世间的坦然。
是沧桑饱尝的睿智,是过尽千帆的淡泊。
曾国藩:月亮在半圆的时候,才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曾国藩:月亮在半圆的时候,才是人生最好的境界最有格调的国学微刊《红楼梦》第十三回“可卿托梦”提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又道是“登高必跌重”,说的是月亮圆了以后就要逐渐出现亏损,水盛满了以后就要流出来,爬得越高就会摔得越重。
形容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走向其反面,没有永恒的完美。
为人处世也不可求全求满,而应当“谨慎”,也就是说月亮在半圆的时候,才是最好的境界。
曾国藩为了去掉好胜好名的私念,常用“不忮不求”来要求自己。
“不忮不求”出自《诗经·邶风·雄雉》,意思是为人不能有嫉妒心理,不贪得无厌。
曾国藩对“不忮不求”的理解又多了一层含义,就是稳慎。
曾国藩在给某的书信中这样写道:“我这一辈子粗读儒家经典,看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中总离不开‘不忮不求’。
忮,就是嫉贤妒能,妒功急宠;求,就是贪利贪名。
不去掉‘忮’,人的心里就有太多的仇恨;不去掉‘求’,就有太多的贪欲。
我时常反省自己‘不忮不求’,只恨没能够扫除干净。
你们要想心地干净,应当在这两项上狠下工夫,并希望子子孙孙都警惕。
”曾国藩悟到为人处世“不忮不求”,稳慎小心,不鲁莽耐住性子才能成就大事。
人生在世,时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怨天尤人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井下心来冷静思考,慎重处理才是根本之道。
不然的话,心急似火,性烈如马,只会使事态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糟糕。
曾国藩认为一生当求稳慎,不可过急。
同治二年十一月起至同治三年四月初五日中,金陵战急,平定太平军指日可待,曾国藩五次告诫弟弟曾国荃道:“我希望你们不要太贪图功名,不要异想天开一夜就能把金陵攻下来,而要事事求稳,步步进逼,切不可贸然进城。
记住我所说的,成功离你也就不远了。
切记!切记!”过了一个多月,金陵就被湘军占领。
曾国藩在胜利来临之前的这些叮咛,是针对急功贪利的曾国荃的一剂攻心药,同时也说明,“稳慎”在曾国藩的战略思想中是一以贯之的。
后来,曾国藩称赞萧启江道:“阁下一军,向以‘坚稳’二字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百度文库提供此交流平台本文摘选自作者发表在百度阅读《曾国藩挺经智慧》一书。
欢迎致信作者陈少禹 nychenshaoyu@斟误补正,研究探讨。
《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曾国藩论“盈虚”:1.[原典]:‚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
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2.[原典]:‚星冈公教人常言‘晓得下塘,须晓得上岸。
’又云:‘怕临老打扫脚棍’。
兄衰年多病,位高名重,深虑打扫脚棍。
自金陵告克之后,常思退体藏拙。
‛3.[原典]:‚大约凡做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
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
‛4、[原典]:‚处大位大权震享大名自古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想法将权位二字退让少许,灭去几成,则晚节渐可收场耳。
‛5.[原典]:‚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嘱者,二语而已。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富贵人家宜牢记此二语。
‛6.[原典]:‚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
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7.[原典]:‚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外,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吾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
‛‚阿兄忝列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深恐吾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际,或至连累弟等。
‛8.[原典]:‚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
吾兄弟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金陵一城,沅(曾国荃,字沅甫)与荃(李鸿章,字少荃)各克其半而已,此亦非甚坏之名也。
何必全克而后成美名哉……盖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9.[原典]:‚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注解]:屠羊说:战国时楚国的一个屠户。
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帮助吴国攻打楚国。
楚国败亡,楚昭王逃难到随国。
屠羊说跟着昭王逃亡。
在流浪途中,昭王的许多问题,包括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他帮忙解决,功劳很大。
后来楚国复国,昭王派大臣去问屠羊说希望做什么官。
屠羊说答道:“楚王失去楚国,我也失去了卖羊肉的摊位,现在楚王恢复了国土,我也恢复了我的羊肉摊,这等于恢复了我固有的爵禄,还要什么赏赐呢?”昭王再次下令,一定要他接受,于是屠羊说又说:“楚国失败,不是我之错,所以我没有请罪杀我;现在复国了,亦非我之功劳,所以不能领赏。
”10.[原典]:‚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
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
‘夬’(ɡuài)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
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
君子但知有悔耳。
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
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
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白话]:“我曾思考《易经》中的道理,考察盈虚升降的原因,才知道人不可能没有缺陷。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
没有总是十全十美而没有缺陷的事物。
‘剥卦’是讲阴盛阳衰,小人得势君子困顿,可是这正孕育着相对应的‘复卦’阳刚重返、生气勃勃,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剥卦’是可喜的。
‘夬卦’是讲君子强大小人逃窜,可是这也暗藏着相对应的‘姤卦’阴气侵入阳刚,小人卷土重来,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姤卦’也仍然潜伏有危险,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本来是吉祥的,由于不知改过而走向不吉祥。
本来是不吉祥的,由于改悔而向吉祥发展。
君子只有知道有灾祸,才可以忍受得住缺陷而不去追求过于完美的东西。
小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时时要追求完美。
完美得到了,而过错和凶灾也就跟着来了。
如果众人都有不足,而一人常常十全十美,老天爷难道会如此不公平吗?”吝:《易经》中的“吝”有两种意思:一是“小过错”。
二是“有了过错而不愿或不知改悔。
”11.[原典]:‚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粟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小忍以待其定。
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
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白话]:“静下来细细思考,古往今来已有亿万年,而且没有穷尽。
人在其中生存,只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恰与一刹那相似!大地广阔几万里,无法知道它的边缘,人在上面生活,睡觉休息,活动游走,白天只需一间屋子,晚上只需要一张床!古人和近人写作的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目光所能涉及的地方,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世事千变万化,有各种途径的美名,而人一辈子的力量所能达到的,不过是太仓中的一粟!懂得了时间的无限而我所经历的时间极短,那么碰到了忧患逆境,就需稍作忍耐,等它安定。
知道了大地的宽广而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如此的小,那么碰到了名利争夺之事,就应退让隐忍。
知道了书籍是如此的多而我所看过的书是如此的少,就不会因为稍有心得就沾沾自喜,而应当考虑选择其中好的去持守。
知道发生的事情很多而我所处理的很少,就不敢夸耀自己的功名,而应当考虑推举贤人以共同去处理。
如果这么做了,自私自满的偏见就会慢慢清除了。
”★★★ 《易经》的“盈虚”之道1.《易经》的剥卦为“盈虚消息”的原始出处。
【剥,第廿三卦。
内卦坤、外卦艮。
通称“山地剥”。
剥为剥落之意。
】剥卦的彖辞:‚剥,剥也,柔变刚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顺而止之,观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意思是:“剥,就是剥落的意思,即阴柔剥落阳刚的现象。
不利有所往,是因小人道长,往必有灾。
君子顺而停止,不敢有所往,是因能观察此种现象。
君子崇尚盈虚消息之理,是因天道之行原有此种现象。
2.《易经》第41卦损卦是在表述盈虚消长的现象和道理。
【损,内卦兑、外卦艮。
通称为“山泽损”。
损,为“减损”之意。
】损卦的卦辞说:‚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h ē何也)之用,二簋(ɡu ǐ盛食物的器具)可用享。
‛意思是:“在损之时,须有孚信,才能大吉,没有灾害,并且可以守住正道,才可以利有所往。
在减损的时候,何以用之呢?减损之时,因财物减损,故只要装两个簋的食物就可以享祀鬼神了。
”损卦的彖辞做了进一步的表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意思是:“损卦,是说损下卦的兑泽,来增益上卦的艮山,使其看来更高。
它的道理是上行的。
损而有孚信,即能获得大吉无咎之利,可以合于正道,利有所往。
居损之时,何以用之呢?二个簋的食物可以享祀鬼神。
二簋的节约,它的应用是有时间限制的,因为减损刚而增益柔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天地之道,在减剥卦损卦省、增益、盈满、空虚,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则和时间的限制,我们要顺应这个规则,与时俱行,不要违反它。
”损卦的象辞说:‚山下有泽,损。
君子以惩忿窒欲。
‛意思是:“山下有泽,是损卦的象征。
君子观察此现象,即以惩戒自己的忿怒,窒塞自己的欲望。
”3.益卦是从另一角度阐述盈虚消长的现象和道理。
如果把损卦颠倒过来看就变成了益卦。
按照《易经》的道理,损卦和益卦互为综卦。
【益,第四十二卦。
内卦震、外卦巽。
通称为“风雷益”。
益者,“利益”之意。
】 我们来看益卦的彖辞:‚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利有攸往,中正有庆。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意思是:“益卦,它象征着君子为人民服务,减损了自己的享受,而增益人民的幸福,所以人民喜悦无穷。
并且以君上的尊严,还礼下他的人民,使得他的道德大为光明显耀。
利有所往,是因为九二、六五皆得阴阳之正位,且处于内外卦之中,所以既中且正,而有喜庆。
利于跋涉大川,是因巽木可以做船,且巽风震动,可以行而度过大川了。
增益而动,又能巽逊,所以能够天天增益,以至于无穷。
就好像上天以云雨、阳光、空气的施惠,使得大地万物生生不息一样。
凡是增益之道,应该随时而俱行。
”益卦的象辞说:‚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意思是:“风雷互相增益,是益卦的象征。
君子见此现象,则见到善处,可以增益我的,就立即迁移于善。
有了过失,足以妨害我的,就立即改过。
”4.《易经》第55卦丰卦也表述了盈虚消长的现象和道理。
【丰,内卦离、外卦震,通称为“雷火丰”,为“丰盛”之意。
】丰卦的彖辞说:‚丰,大也。
明以动,故丰。
王假之,尚大也。
无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意思是:“丰,是大的意思。
下卦为离明,上卦为震动。
明而动,所以能至大丰。
王者至此,是说崇尚丰大的关系。
无忧宜日中,是说应该照彻天地,泽被生民。
日正当中,就会有偏斜之时;月亮盈满,就会有渐渐销蚀的现象。
天地的道理,盈满和空虚,皆随时而消减盈息,何况于人呢?何况于鬼神呢?”5.《易经》乾卦上九爻的《文言》:‚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为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益卦丰卦意思是:“乾卦上九爻辞‘亢龙有悔’的‘亢’字的意义,是指只知道进取,而不知道退守;只知道存在,不知道灭亡;只知道取得,不知道丧失的现象。
只有圣人才知道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道的道理。
”★★★“盈虚”经之智慧火花(1)唐浩明解读曾国藩:“人生大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古往今来,在军政舞台上活跃着的人物,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强者性格,而且这些强悍者又大多是强到底硬到头的角色。
但同样身为军政首领,曾国藩却既具强悍气势,又藏求阙心态。
在这个舞台上,如曾氏者并不多见。
求阙心态同样是曾氏性情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研究曾氏,决不能忽视这一点。
早在道光二十四年三月,他在给诸弟的信中就讲到了求阙(阙者,空缺、亏损也):“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今吾家椿萱重庆,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
故兄但求缺陷,名所居曰求缺斋。
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
”第二年,他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求阙斋记》,说明为什么要将居室命名曰求阙斋:“国藩读《易》,至《临》而喟然叹曰: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