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pdf剖析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国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而地处西部的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等省份,也具备着不可替代的经济、地理、文化资源。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总体上相对落后,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和社会资源的投入。
本文将探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政策研究,以期对这些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限制。
许多西部地区处于高原或者山区,交通不便,自然环境也不太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二是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西部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比较陈旧,社会制度也比较保守,与时代脚步脱节,没有跟上国家的发展潮流。
三是财政支出和资源投入的不足。
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贫困,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很难给予这些地区足够的支出和投入。
不过,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宽和市场开放的扩大,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在逐渐崛起。
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交通和物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外部投资和资源也开始向这些地区倾斜。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正在逐年提升,而且在很多领域,如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二、政策研究与实践随着国家实施激励西部地区发展政策,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改善,也应该有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策研究和实践对于实现西部地区发展的目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政策研究和实践意见供读者参考:一是加大财政支出和资源投入。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增加资金和资源,优先保障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批次有力的动力。
二是培养高素质人才。
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的高效培训和招聘人才,提高人才的水平和专业技能。
在现代技术和行业方面紧跟时代,帮助传统业务更新换代、拓宽发展空间。
浅析我国西部经济发展
浅析我国西部经济开展浅析我国西部经济开展【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西部经济的开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经济开展的建议:制定经济开展的总体方案;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开展模式;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优化产业结构。
【关键词】西部;经济开展;问题;建议一、我国西部经济开展目前存在的问题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原因的积淀等,我国西部地区目前经济开展的产业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目前,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占GDP份额的比重已经大大的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与东部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
而第二、三产业的开展那么相对缓慢,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开展,已经远远的落后于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以资源能源型为主。
目前,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开展仍还还处于开展的起步阶段,不仅开展的形式比拟落后,另外在产业结构方面也更加的单一,对于效劳性行业的开展没有相应的环境和政策支持,整个西部大局部地区都还处于以农业开展为中心的阶段。
2、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由于西部地区整体经济的落后,而且地处内陆,远离教育资源丰富的沿海兴旺地区,所以也造成了教育与人才的落后,反映在劳动力上就是劳动者自身素质的下降,接受的教育程度较低,西部地区的劳动者属于小学的比例很高。
近年来,虽然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兴旺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然差距巨大,劳动者生产效率低下,高科技人才匮乏,这些都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开展的重大阻碍。
3、吸引外资的能力有限由于受到自然地理位置的制约,西部地区无论在投资的硬环境上还是软环境上条件都比拟差,又由于国家在前期出台的优先东部沿海地区开展的战略,在国家战略层面形成的梯度式开展,使得西部地区经济的开展速度和水平都远远的低于东部地区。
由于西部地区的开展水平底下,在根底设施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交通相对不便,也造成了吸引外资能力的下降,而且由于在管理以及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缺乏,其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水平也都比拟低,效益不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开展的潜力和动力。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过去几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特色经济方面。
一、农业特色经济发展:1. 农业现代化:西部地区注重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也较为迅速。
2. 特色农产品:西部地区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发展了许多特色农产品。
例如,四川盆地的名优农产品有茶叶、油料、中药材等;甘肃省的葡萄、苹果、洋芋等农产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二、矿产资源特色经济发展:西部地区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支撑,发展了矿产资源特色经济。
特别是在能源、稀土和有色金属等方面,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经济效益。
1. 能源资源: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资源,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西部地区的能源产业逐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 稀土资源:中国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占全球稀土资源的90%以上。
稀土元素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西部地区通过加强稀土开发和利用,逐渐形成了稀土特色经济。
三、旅游特色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近年来,西部地区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动旅游宣传和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
1. 自然景观:西部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奇山异水、奇特的地质景观和生态环境,如青海的青海湖、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等。
2. 文化遗产:西部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宏伟壮丽的古建筑、深厚的民俗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等。
例如,四川的都江堰、甘肃的莫高窟等都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是其主要特色经济。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我国西部地区是指位于长江以西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部地区。
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地理条件差异和历史原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
同时,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上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缺乏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其次,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地区吸引力不足,许多优秀人才选择到东部沿海地区寻求更多机会。
这导致西部地区在科技、管理和创新等领域的人才储备较为匮乏,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再次,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严峻。
西部地区地理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且受到生态破坏的威胁。
水资源紧张、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为了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交通、通信和能源。
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互联互通,提高西部地区交通和通信设施的完善程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西部地区应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
同时,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强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到西部地区创业和就业。
同时,加强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最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土地治理和草地恢复。
同时,鼓励西部地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再略加工就可成为高附加值的元器件制成品和最终消费品,这种产业综合和优势延伸几乎是无止境的,大有文章可做,这既与全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相衔接,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和已有重化工资产存量的作用。
从西部产业的区位优势看,西部45个产业中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有23个,优势最明显的产业有7个,其中属于重化工的黑色金属资源采选、有色金属资源采选、采盐、木材采运、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5个,占70%,总体上看,西部重化工产业的区位优势大于其它产业。
从市场需求看,能源原材料产品国内市场广阔,供不应求的趋势长期存在,在全国每年花500-600亿元大量进口工业原材料情况下,西部重点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也是西部地区积累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选择知识含量合理的产业,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不会产生就业压力。
甚至会增加就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例如,棉花种植业,运用高新生物技术,生产出带颜色的棉花,使该产品知识含量提高了,同时因种植复杂程度提高,扩大了就业。
立足潜在资源优势,通过优势挖掘培植特色,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page业升级,不少被原有优势掩盖的潜在优势不断突现出来,成为新型特色经济的现实基础。
综上述原则,西部有望利用既有的相对优势,就下述系列产业群培植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在国内外大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农畜产品特别是西部特有农畜瓜果山货土特产和中药材的加工与深加工工业。
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多种能源俱备,形成强大的能源工业和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等。
依托矿藏资源和丰裕能源,在一系列有色金属、稀土金属材料工业,新型合金与功能材料工业,超微细碳化硅、氮化硼、氮化硅等金属材料工业上,构建竞争优势。
磷肥、钾肥、磷酸盐类和钾盐工业。
依托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源,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型医药工业的某些领域上抢占制高点。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现实困境与对策1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现实困境相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不仅缺乏人才聚集和产业集群,而且也缺乏多样化的经济辅助设施,这两方面是阻碍西部地区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1 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保障设施西部地区处于第一级、第二级阶梯上,地势高、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这就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
另外,西部地区处内陆,其运输方式只能从铁路、公路和飞机,缺乏水路运输。
一般而言,水路运输的性价比是最高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缺乏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1.2 工业转型升级难抗风险能力弱西部地区大部分产业属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过来的,可以说西部地区产业仍然以传统行业为主。
在经济新常态下,西部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肯定做不到像东部地区那样快速和有效,因此转型升级的周期会更长。
另外,西部地区产业升级轉型需要物质条件做保障,新产业没有形成支柱,传统产业又盲目升级,一旦没有合理协调必然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1.3 地区吸引力减弱以往以来,外商来西部地区投资办产业的很大动机是西部地区给予的政策优惠。
土地税收优惠、产业附加优惠、带动就业优惠等等,在这些优惠的吸引下,很多外商在西部地区兴办产业。
同时,从承接的具体产业看,西部地区引进产业大多属于东部沿海地区淘汰转移过来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在高产能的同时也带来高污染。
随着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转型升级会让这些产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这些产业也会选择更加具有性价比和廉价人力资本的地方(如东南亚),这样就会造成西部地区对外吸引力减弱,增长动力不足。
2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新机遇2.1 着重内需潜力西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内需来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仅需要注重国际化发展,同时也要稳固国内、刺激国内内需。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很多国家开始将经济增长关注点放在国内消费,他们意识到相比于开发国际市场和国际需求,国内市场的开发不仅更加容易,同时成本更低。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科研投入不足
西部地区的科研投入相对较少,缺乏科技创新的持续动力。
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机会的限制,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 重,制约了科技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较少,科技成果转化难度较大, 制约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研究任务
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研 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政府制定 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02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水平
概述
01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比超过全国的
50%,但GDP占比仅为全国的20%左右。
经济增速
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点扶持,西部地区的经济增
资源利用效率低
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较 低,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 ,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 优势。
基础设施建设
01
交通基础设施
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公路、铁路网络的密度和覆
盖面有待提高。
02
能源基础设施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能源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提
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 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西部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大 了力度,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 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建议
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 整
西部地区应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 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型升级。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 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中国中西部经济发展规模与结构现状研究
中国中西部经济发展规模与结构现状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规模与结构现状。
通过对GDP增长率、投资规模、人口流动、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本文认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着不少挑战,产业结构转型、人口流出、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仍需解决。
为了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口流动等。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中心,但同时,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全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结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GDP增长率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中西部地区GDP总量达到26.9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38.9%。
但GDP总量并不足以说明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我们还需要看GDP增速。
从GDP增长率的角度看,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在2019年,中西部地区的GDP增速比东部沿海地区高出1.4个百分点,其中重点发展区域的GDP增长率更是高达8%以上。
这说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总体趋势良好。
投资规模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9年,中西部地区投资总额从4.5万亿元增长到14.7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4.2%。
可以看出,投资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也就是说,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投资需求。
在投资结构上,中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攀升,其中房地产投资规模较大。
但在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增多,某些地区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下降,这可能会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劳动力外迁的热点地区,这造成了一定的人口流失。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
然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低端产业集中、人才外流等。
本文将探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其与沿海地区的比较,进而提出一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中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华中、西北、西南等地。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带。
尽管如此,中西部地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首先,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政府的鼓励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投资。
尤其是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以来,诸如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的实施,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市场环境逐渐得到优化。
此外,中西部地区也逐渐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迁移,使得劳动力资源更加充足。
其次,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多样化。
在短短的时间内,中西部地区从单一的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西北地区的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发展迅速,石油、化工等基础产业也在逐步发展。
华中地区的汽车制造业、电子通信等领域也发展迅速。
同时,中西部地区还在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然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特别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建设。
对于产业发展不利。
二是整个区域的环保状况较差。
三是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外流问题依旧存在。
四是中小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比较以南方沿海地区为代表的东部沿海经济带,拥有先进制造业、服务业以及高科技产业等多种现代化产业的优势。
而中西部地区则有其特殊的资源和优势。
一是地理位置资源。
中西部地区临近我国内陆地区,具备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沿海地区的优势在于接近国际市场及便捷的海陆交通等优势。
二是资源禀赋差异。
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西部地区则是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资源互补性强。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俞广霄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引 言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
[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
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
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
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独龙、基诺、德昂、门巴和珞巴族等。
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论析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经过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然而总的来看,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基础设施的作用并未被发挥出来,并且与东部的差距存在着逐年拉大的危险。
在党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西部的发展该何去何从?靠什么来奠定西部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现状对策一、西部的发展存在问题1.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合理的产业机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有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而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型,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传统农业依然占有较大比例,这一特点在广大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2002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关数据的统计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远远地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西部2008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2.生态环境严重脆弱自秦汉至隋唐,西部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然而过度开发、历史上的多次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地力下降,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地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沙化面积为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总面积的90%以上;各种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现在已经蔓延到华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旱灾、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比80年代分别上升了7.5%和49%;仅广西、陕西等9省,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500亿元,占全年GDP的13%。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人才竞争力
总结词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吸引和留住 优秀人才。
详细描述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职 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的人才。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 西部地区发展。此外,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 的合作,共同培养和吸引人才。
范围
西部地区的范围随着时间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一般 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 省份。
西部地区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1 2
地理位置
西部地区位于中国内陆,是中国与亚洲各国和 世界各国联系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未来发展 的重要区域。
资源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能源、矿产 、农业资源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3
社会稳定
西部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历史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近代的西部大开发 ,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现状
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但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一带一路”倡议等,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总结词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区域协调性,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详细描述
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推动西部地区内部以及与东部地区的互动合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同时,鼓励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带 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西部实体经济发展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西部实体经济发展研究随着经济转型和调整,中国经济正逐渐进入“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围绕西部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展开研究。
一、西部实体经济发展现状西部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截至2019年,西部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了5.17万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了4.7万亿元。
西部地区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工业、能源、矿业和农业等传统领域。
然而,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实体经济具有一系列不足之处。
首先,经济结构不够优化。
西部地区仍然过于依赖传统产业,如资源型产业和重工业等,而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则相对薄弱。
其次,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西部地区的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中,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和技能。
另外,就业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西部地区的人口规模较大,但是就业机会较少,导致了大量人口外流。
二、存在的问题1. 资源环境问题。
西部地区存在大量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资源,但是其采集、加工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较大。
同时,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水资源的长期紧张和大量的水土流失。
2. 产业结构单一问题。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而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3.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问题。
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持,导致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本高、周期长,严重制约实体经济发展。
4.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问题。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运输、水利、通信等公共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制约了实体经济发展。
三、解决方案1. 资源环境问题。
应加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推广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以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
2. 产业结构升级问题。
应拓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等新领域的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分析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中西部地区依旧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面临着重大的经济发展问题。
本文将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总结分析其发展战略,探讨如何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中西部地区经济现状的概述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区域发展不均的典型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的发展步伐相对较慢。
与此相对的是,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导致中西部地区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力都较弱。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市场规模小、资源禀赋不足、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企业实力不够强大,缺乏核心技术,高端制造业也有待加强,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思维,这些问题也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速度。
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一)资源开发与环保并重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目前许多资源未被开发利用,随意开采又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因此,中西部地区应把资源开发与环保并重,将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高技术产业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激烈,中西部地区应该尽快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科研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发展高技术产业据此加快产业升级,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提高中西部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农业等资源,应该立足资源独特性、人才优势、品牌效应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产业,加速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得到高度重视,为中国经济普及推动作出重要贡献。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道路、铁路、水利、电力、通讯等,以确保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与东部地区持平。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这些地区以其资源丰富和潜力巨大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挑战和前景,并提出一些建议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中西部区域经济现状1. 差距逐渐缩小中西部地区一直以来都相对欠发达,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
然而,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超过了东部地区,差距逐渐缩小。
这是得益于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支持和区域政策的调整。
2. 优势资源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为区域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也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农业和工业的需求。
3. 基础设施改善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更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 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区域的经济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如煤炭、钢铁等资源密集型行业。
这些产业在环保和效益方面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因此,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优秀的人才倾向于在东部地区就业和发展。
这导致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问题,影响了该地区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流或留在该地区。
3. 资金和技术支持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技术支持相对较少。
这限制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该地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1. 产业升级与转型中西部地区应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
利用本地资源和优势,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培育人才和创新能力中西部地区应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培育人才和提高创新能力。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人文特色等方面的差异,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比较。
第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包括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重庆、四川等省份。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文化独特,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但是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这些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西部地区则指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地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这些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是存在较大的数据差距。
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因此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部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首先需要对两个地区的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一个对比。
其中,面积方面,中部地区为132.4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为523.6万平方公里;人口方面,中部地区约有3.5亿人,西部地区约有4亿人;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中部地区人均GDP为43477元,西部地区人均GDP为32453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两个地区在面积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对于人口数量来说,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地区。
这也意味着,西部地区在资源、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
第三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优劣势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自然资源相对较少,经济发展压力也较大。
但是这里也拥有着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等方面优势,尤其是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湖南、江西等省份,更是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西部地区则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尤其是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第四部分: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明朗起来。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摘要:中国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落后地区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报告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分析,总结了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
西部地区的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调整,从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向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转型。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西部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虽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薄弱,尤其是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西部地区的内部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最后,由于对外交通和通讯依赖度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三、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建议1.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制造业、服务业的投资与扶持,完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2.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加快推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和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并加快技术创新转化,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3.加强区域协作和城市圈建设。
通过加强区域协作和城市圈建设,促进内部城市的联动和协同发展,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和扩大。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
为西部地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提高西部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的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pdf
广西4385---是272543.443.336.78.21.2 中部 地区湖南6327-是--233438.839.539.012.02.4 湖北5951-是--192452.533.836.813.74.6 安徽5900-是--283389.736.337.48.12.3 河南9124-是--175516.629.347.511.11.9 江西4040--是-221933.143.235.710.92.4 山西3247是---151412.929.546.014.34.6 东北 地区黑龙江3642---是121631.029.143.715.76.6 辽宁4182是---81833.431.636.214.24.8 吉林2680-是--141057.232.038.819.76.1 其它 地区天津984---是3410.521.840.723.710.3 河北6668-是--113379.630.943.813.72.8 资料来源:根据《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有关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证明,在现代经济中,影响经济增长差异的要素中,物资因素对经济差异的影响力度为 30%,其余的70%影响主要是来源于结构因素和知识因素。如上图表中存在的差异,说明了东、中西部地区要各自发挥自 己的优势,把矿产资源和人力、技术和资本资源有效结合,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地区发展途径不同。或许与传统有关,但是更主要的是与后 来采取的政策有关,整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从一开始就不相同,不相同的路径就产生不同的结果,特别是建国以来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事实上并没有在全国均等贯彻。比如东北地区、上海地区,计划经济在那里真正落实了,但是,像 浙江地区,由于各种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全面地落实。[2] 二是,立足于中央的发展战略的推进策略。大的战略最早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然后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 兴,现在是中部地区的崛起。从中央角度只要说要优先发展什么,就一定会对一些地区有优惠,对另外一些地区没有优 惠,这样,没有优惠政策的地区就会采取要素流动,到有优惠政策的地区去。因此,每个地区事实上执行的政策是不一 样的,而且,由于中国行政势力的特殊性,就造成了地区之间差异的存在。因此,各个地区就出现了为争取中央倾斜 ,不去致力于建设稳定的统一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在中央“跑”项目。 三是,人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差异。例如上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人均GDP,还是从受教育程度来说 ,东部沿海地区都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三、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更加注重节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和环境保护,实现既快又好发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面。继续 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二)对于西部地区:继续实施努力加大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支持;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着力支持重点地带、重点城市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确保青藏铁路、三峡三期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新开 工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抓紧研究制定后续相关政策。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风沙源和 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支持发展优势产业和建设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 支付力度,加快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西部地区对外经济发展。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各地不同的产业基础、企业状况与地域情况,选定各自的具有 一定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带动自发形成的方式,结合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工业园区的调整 、老工业区的搬迁、招商引资等方式,围绕主导产业,将一些相同、相关与相近的企业逐步集中到某一特定区域内,加 以一定的政策扶持,快速培育与发展出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如沈阳原有金杯客车厂与中华轿车厂,加之新进入 的宝马轿车厂,具备了发展汽车制造业集群的良好基础;大连拥有大连新船重工、造船重工和渤海造船三家造船企业 ,具备发展成为船舶制造业集群的基础;鞍钢、本钢、抚钢以及为民营企业西洋集团公司所收购的沈钢、海城钢铁厂 ,具备发展钢铁制造业集群的良好条件。[3] (四)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充分发挥中部区位、资源、产业和人才优势,重点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 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因此,无论从中部地区所具备的优势、发展潜力看,还是从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趋势看,只要中部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俞广霄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05 级摘要: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 12 省(市,自治区),东北 3 省,中部 6 省和东部沿海 10 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人口资源优势问题引言中国西部地区包括 12 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
[1]总面积约 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2%。
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 14 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 1.8 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 1595 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 1/10。
1. 西部地区人口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 3.8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9%左右。
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
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 10%,约有 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 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 10 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 50 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 44 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独龙、基诺、德昂、门巴和珞巴族等。
表一:2003 年西部各省取人口数及自然增长率2.西部地区资源优势2.1 矿产资源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矿产、土地、水、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开发潜力很大,这是西部形成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首先西部具有显著的矿产资源优势,虽然部分矿产资源的开发成本较高,但是矿业开发已经成为西部重要支柱产业。
西部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高达 87.6%和 39.4%。
根据有关专家对 48 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计算,西部各省份的人均矿产资源基本都居于全国前列。
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 156 种矿产中,西部地区有138 种。
在 45 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有 24 种占全国保有储量的 50%以上,另有 11种占33~50%。
西部地区全部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 61.9 万亿元,占全国总额的66.1 %。
目前已形成塔里木、黄河中游、柴达木、东天山北祁连、西南三江、秦岭中西段、攀西黔中、四川盆地、红水河右江、西藏“一江两河”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
2000 年,西部地区的矿业产值分别占其工业总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 17.3%和 5.97%,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7.09 和1.67 个百分点。
攀枝花、六盘水、金昌、克拉玛依等城市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心,促进了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此外,西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以往地质勘查程度较低,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2.2 土地资源同时,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
西部不仅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而且拥有较高的人均耕地面积和绝大部分草原面积。
西部土地面积占全国的 71.4%,人均占有耕地 2 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3 倍。
[1]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大,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 80%,其中有 5.9 亿亩适宜开发为农用地,适宜开发为耕地的面积 1 亿亩,占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 57%。
西部草地面积占全国的 62%,西南部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特色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西部土地资源的质量与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较大差异。
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山地面积比例高,没有大规模种植粮食的优势。
西南和西北在自然条件上也存在差异,西南地区有充足的雨水、多气候带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充足;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原自然气候条件。
因此,西部地区适合发展适应本地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的特色农业。
西部的部分地区也有生产粮食的优势,如四川和陕西汉中地区等。
2.3 水能资源由于我国地貌类型由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状,而且西部地下水天然可采资源丰富,水资源占全国的 80%以上,其中西南地区占全国的 70%。
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而西北地区缺水。
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是西南地区的宝贵财富,为工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
西北地区缺水的现状越来越成为制约西北经济发展的瓶颈,西北部分地区缺水十分严重,甚至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存。
2.4 旅游资源西部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资源类型全面、特色与垄断性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特点。
从自然资源看,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 72%,地势从世界屋脊下落到低海拔平原,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地貌包括几乎所有的类型,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类型完整。
世界闻名的景观包括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高原圣湖、羌塘野生动物园、浩如烟海的大漠戈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此起彼伏的广阔牧场、雄伟壮阔的祁连冰川、波涛汹涌的九曲黄河、山水洞林石一体的喀斯特地貌、秀丽壮观的长江三峡等等。
从人文资源看,西部是多民族居住区,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举世闻名的人文景观包括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石窟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遗址、华夏远古文明轩辕黄帝陵、古丝绸之路、古文明城市遗迹、元谋人遗址、藏文化代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以及数不胜数的宗教文化场所等等。
总之,西部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气候差别明显,动植物种类千变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富有魅力,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通商交融的历史悠久璀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极具开发价值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目前既存在着旅游业落后、旅游资源大量闲置的问题,也面临着经营粗放、保护不力甚至人为破坏的威胁。
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问题3.1人力资本西部地区总体上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人力资本差距、知识和技术差距。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不足,突出表现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2]1998 年,西部 15 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比重为 27.1%,远高于中、东部 13.1%和 13.4%的水平;抽样调查显示,西部大专以上人口的比重仅为 17.9%,远低于中、东部的 33.4%和 48.7%的水平。
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大多数省份特别是人口较多的省份中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较低,1999 年,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省份有 9 个,大专以上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省份有 6 个。
西部地区也有少数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如西安、重庆、成都等。
与人力资本不足密切相关,西部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普遍薄弱,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少数大中型城市。
[2]除吸收知识能力与东部差距不大外,西部综合知识发展程度、人均专利授权数和获取知识能力分别仅相当于东部的 35%、30%和 14%。
但是从局部看,西部部分城市和地区存在一定的优势,如西安、重庆、成都等等。
所为粗文盲率就是指 15 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全部总人口的比率。
这一指标主要反映社会群体中具有劳动年龄的人们,拥有知识、接受教育的状况,从总体上反映社会劳动者掌握文化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文盲群体的多少,通过粗文盲率来体现。
粗文盲率的高低,直接显示出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是本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
2004 年我国分区域粗文盲率12.00%10.00%西部8.00%东部6.00% 中4.00% 部2.00%0.00%1表二:2004 年我国分区域粗文盲率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生数量25002000东部15001000 中西部部5000 表二:2004 年我国分表二:2004 年我国分区域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生数量3.2 基础设施西部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通信设施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中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
[1]1998 年,西部地区长话业务电路、电话机拥有量、本地对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在全国的比重分别仅占 18.3%、15.2%、16.9%和 6.6%,大大低于东部,也低于中部。
由于通信设施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对于交通和地理处于劣势的西部地区来说,通信设施落后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是交通设施的密度稀,通达深度差,公路网等级低。
由表 11 可见,若按地区面积计算,西部铁路、公路和邮递线路的密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中部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若按人口和面积综合计算,西部铁路网和公路网的密度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68.3%和 85.2%,东部地区的 55.2%和55.6%。
西部每个机场的服务面积高达 12.7 万平方公里,分别是东、中部地区的 5.5 倍和1.9 倍。
截至 1999 年底,西部地区还有 451 个乡镇、41530 个行政村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72 个连队不通公路。
西部等级外公路的比重也高于全国和东、中部地区。
总体上,西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硬环境尚不完善。
综合评价表明,1999年除宁夏外,西部其余 11 个省区市经济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序均在 20 位以后,而西部社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相对好一些。
此外,西部平均出海距离高达 2236 公里,运输成本高,对于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和企业扩大国内外市场规模构成较大制约。
3.3 生态环境西部生态环境不仅对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西部是中国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是国土的腹地和屏障。
但是西部的生态状况令人堪忧:生态普遍脆弱,总体生态状况在恶化;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污染治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