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副伤寒病
禽(鸡、鸭、鸽)副伤寒诊治要点
![禽(鸡、鸭、鸽)副伤寒诊治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dea54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2.png)
病雏鸭倒地,两脚做划船动作,呈角弓反张姿势
病鸽精神沉郁,低头闭眼,翅下垂
病鸽出现歪头,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
病鸽出现歪头,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
病雏鸡肝脏肿大,呈古铜色,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
病雏鸡肝脏肿大,表面有针尖状的灰 白色坏死点、呈灰黄色
病雏鸡肝脏肿大,表面有针尖状的灰 白色坏死点、呈灰黄色
3、成年鸡:
(1)、急性型的病理变化为肝、脾及肾充血、肿胀,发生出血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和腹膜炎。
(2)、有些产蛋鸡可见输卵管发生坏死和增生性病灶,卵巢中有化脓和坏死,进一步发展可以引 起弥漫性的腹膜炎。 (3)、慢性带菌鸡一般不表现病变。
4、鸽: 病变特征是肝脏肿胀、出血、呈铜绿色,上有灰白色、坏死小结节,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
2、饲养者通常从禽开食之日起,在饲料、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 果。从防治实践和细菌的分离、药敏试验结果看,以下药物是比较好的,如氟苯尼考、安普霉素、 洛美沙星、新霉素等,防治禽伤寒有较好的效果。而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禽副伤寒沙门氏菌 几乎无效。用药物预防应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更不要靠加大剂量达到防治目的。应在一定时 间内交换使用有效药物,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在投药4~5天即可达到预防目的。
二、临床诊断要点:
1、雏鸡:
(1)、雏鸡副伤寒以急性败血症为主,临诊症状与鸡白痢及鸡伤寒很相似,不易区别,往往在孵 出后不久即很快死亡,看不到明显症状。这种病例多通过种蛋传染或在孵化器内感染所致。
(2)、病雏鸡表现精神委顿,怕冷,颤抖,头和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喜欢拥挤在温暖的地方。 (3)、病雏食欲消失,口渴增加。腹泻,排出水样粪便,肛门周围常有稀粪沾污。有些病雏表现 呼吸困难症状。
鸡副伤寒的主要预防措施
![鸡副伤寒的主要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c59fcb36137ee06eff918ce.png)
鸡副伤寒的主要预防措施
鸡副伤寒的流行特点
该病传播非常迅速呈地方性流行,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卵传染。
此外,鸡舍环境、垫料、粪便、饲料袋、用具、饲料等受到病菌污染均可传染。
雏鸡对副伤寒易感染。
急性爆发时,在孵化器内或孵出后的一天内即发生死亡,且不见症状。
发病和死亡多在10-25日龄。
鸡副伤寒的临床症状
表现精神沉郁,呆立,垂头,闭目,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消失,饮水量增加,呈水样腹泻,粪便附着于肛门附近,眼流泪,重的引起失明,有时引起关节炎。
种蛋感染或在孵化早期感染时,出壳后数日死亡。
鸡副伤寒的病理变化
雏鸡急性死亡时病变不明显,只见肝脏肿大,胆囊扩张。
病程稍长时可见消瘦。
脱水,卵黄凝固,肝、脾淤血并伴有条纹状出血,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点,肾脏淤血,心包炎,盲肠膨大,内含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
成年鸡发生副伤寒时,肝、脾、肾肿胀充血,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及腹膜炎,输卵管坏死性或增生性病变及卵巢坏死性病变。
慢性时病鸡消瘦,肠黏膜有坏死性溃疡呈糠麸样,肝、脾及肾
1。
鸡副伤寒的预防措施
![鸡副伤寒的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35c1301c1c708a1294a4415.png)
鸡副伤寒的预防措施
在养鸡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很多疾病,鸡副伤寒就是其中一种,它是由门氏菌所致疾病的总称,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生后会导致大批鸡死亡,死亡率极高。
那么对于它该怎么预防呢?一起来看看吧。
1、临床症状
病鸡会表现精神沉郁,呆立,垂头,闭目,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不进食,对于饮水量增加,还会出现水样腹泻。
眼流泪,重的引起失明,有时引起关节炎,如果种蛋在孵化早期就感染疾病,那么在出壳后后几天内就会死亡。
2、流行特点
该病的传播非常迅速,病鸡和带菌鸡是传播的主要来源,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过卵传,另外鸡舍环境、垫料、粪便以及饲养用具在遭受病菌侵染后也会传播疾病。
雏鸡的抵抗力弱,极易感染副伤寒,在病情急性爆发时,可能在孵化一天内死亡,而且没有什么明显症状。
3、预防措施
首先是蛋壳受病菌污染的不能作为种蛋,装蛋用具应清洁和消毒,保村时蛋与蛋之间要尽量避免接触,贮存温度宜保持在10-15
度为佳,贮存时间不宜超过一周。
在孵化前可以用甲醛蒸汽较好,这样能消灭蛋壳上的病菌。
而为了育雏期发生副伤寒,工作人员需要穿经消毒的衣服鞋帽,不准任何动物进入,为了避免饲喂用具被粪便污染,要定期消毒一次。
以上是鸡副伤寒的预防措施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鸡副伤寒的症状与防治
![鸡副伤寒的症状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4c04a29a5e9856a57126008.png)
为禽副伤寒。【症状】雏鸡在胚胎期和出雏器内
感染的,于 4-5 日龄发病;这些病雏的排泄物使 同群的鸡感染,多于 10-12 日龄发病;死亡高峰 在 10-21 日龄。10 天以上的雏鸡发病的无食欲,
与人性的本真;你无惧孤独,也无畏黑暗,人们想方设法逃离的
离群独自站无畏黑暗,人们想方设法逃离的
下痢,排出水样稀粪,有的发生眼炎,失明。成 年鸡有时有轻度腹泻,消瘦,产蛋减少。【剖检】 病程较长的肝、脾、肾淤血肿大,肝脏表面有出
血条纹和灰白色坏死点,胆囊扩张,充满胆汁。
常有心包炎,心包液增多呈黄色,小肠(尤其是 十二指肠)有出血性炎症,肠腔中有时有干酪样 黄色物质堵塞。【诊断要点】(1)雏鸡发病率及
死亡率高,成年鸡则为慢性或隐性传染。(2)下
与人性的本真;你无惧孤独,也无畏黑暗,人们想方设法逃离的
痢、结膜炎、消瘦。(3)肝、脾、肾肿大,肝脏 表面有出血条纹和灰白色坏死点。【防治】防治 本病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卫生消毒,严防
各种动物进入鸡群,防止其粪便污染饲料、饮水
等;二是加强种蛋、孵化、育雏器具的清洁消毒; 三是注意用抗菌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防治。 <--EndEditable-1c06f1ca1 EBET
鸡副伤寒
![鸡副伤寒](https://img.taocdn.com/s3/m/8e8f5549852458fb770b5666.png)
本病为各种家畜、家禽和人的共患病,对人引起食物中毒,广义称为副伤寒。
(一)病原学在世界范围内,从12种禽中报道的副伤寒病原菌有90个型。
副伤寒群中的细菌都是革兰氏阴性、不产生芽胞及荚膜的细菌,在血清学上具有相关性。
大小一般为0.4~0.6um×1~3um,但偶尔也形成短丝状。
常靠周鞭毛运动,但在自然条件下,也可遇到无鞭毛或有鞭毛而不能运动的变种。
副伤寒沙门氏菌为兼性厌氧菌,在牛肉汁和牛肉浸液琼脂以及肉汤培养基中容易首次分离培养成功(除粪便外的其他样本)。
副伤寒沙门氏菌生长需要简单并能在种类繁多的培养基中生长。
本菌对热及多种消毒剂敏感。
在自然条件下很易生存和繁殖,成为本病易于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垫料、饲料中副伤寒沙门氏菌可生存数月、数年。
(二)流行病学大多数种类的温血和冷血动物都可发生副伤寒感染。
在家禽中,副伤寒感染最常见于鸡和火鸡。
常在4-5d感染发病,6~10d达死亡高峰。
呈地方流行性,病死率从很低到10%~20%不等,严重者高达80%以上。
1月龄以上的家禽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
成年禽往往不表现临诊症状。
火鸡的副伤寒感染,可偶尔经卵巢直接传递,卵感染率低。
鸡经卵巢直接传递并不常见,在产蛋过程中蛋壳被粪便污染或在产出后被污染,对本病的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感染鸡的粪便是最常见的病菌来源。
(三)临床症状幼禽:经带菌卵感染或出壳雏禽在孵化器感染病菌,常呈败血症经过,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迅速死亡。
年龄较大的幼禽则常取亚急性经过。
10d后发病的主要表现如下: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翼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泄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靠近热源处或相互拥挤。
呼吸症状不常见到。
成年禽: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慢性带菌者,常不出现症状。
病菌存在于内脏器官和肠道中。
急性病例罕见,有时可出现水泄样下痢、精神沉郁、倦怠、两翅下垂、羽毛松乱等症状。
(四)病理变化最急性死亡的病雏,完全不见病变。
雏鸡副伤寒的流行、诊断及中西医防治 - 养鸡技术
![雏鸡副伤寒的流行、诊断及中西医防治 - 养鸡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a70aaf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9.png)
雏鸡副伤寒的流行、诊断及中西医防治-养鸡技术肖红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舍利街道办事处,黑龙江哈尔滨150316)作者简介:肖红伟(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1病原雏鸡副伤寒的病原是沙门氏菌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会形成芽孢,一般为(0.4~0.6)um×(1~3)um,有时菌体上会形成短丝。
正常情况下,菌体周围有鞭毛,能够自行运动,但有时也会出现鞭毛且无法运动的变种菌体。
该病菌属于需氧菌或者兼性厌氧菌,适宜在10~42℃生长,其中37℃是其最适生长温度,pH值适宜在6.8~7.8。
该病菌不耐高温,在温度为60℃下经过10~20min就能够被杀死。
但把菌体密封在半固体琼脂中,能够在室温条件下储存40年依旧具有活力。
该菌体能够在普通肉汤或者琼脂上生长,且最佳培养温度也是37℃,例如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能够形成边缘光滑、表面闪光、稍隆起的典型圆形菌落,菌落大小为1~2mm,且根据分散的程度有所不同,偶有能够长出表面粗糙的菌落。
2流行病学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雏鸡和带菌鸡,主要是鸡和火鸡容易感染。
另外,其他家禽、家畜、野鸟以及部分野生动物,如昆虫以及鼠类,也能够携带病菌,因而也可作为传染源。
由于该病均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从而导致发病后能够快速蔓延。
大部分禽类在某个生理阶段都能够感染病菌。
该病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其中之一就是经卵传播,可分为穿过蛋壳的间接经卵传播和通过卵巢直接传播。
一般导致幼龄鸡发生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是垫料,既能够使其在同一批鸡群进行传播,还能够传播给下一批。
此外,病鸡排出的粪便是导致成年鸡发生感染的主要污染源。
3临床症状患病雏鸡表现精神极度萎靡,缩脖,闭眼,羽毛逆立,非常怕冷,通常多只挤成堆。
体质消瘦,在胸部触摸没有肉感,往往呈“刀棱状”。
腹围明显增大,透过皮肤就能够看到呈青黑色的腹腔内部。
大部分病鸡还会出现腹泻,且有白色粪便黏附在肛门及周围。
鸡副伤寒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鸡副伤寒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a440348d1f34693dbef3e89.png)
鸡副伤寒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鸡副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败血性传染病。
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以产蛋鸡最易感。
本病会造成幼龄鸡的高死亡率,成年鸡慢性带毒,难于根除,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对该病的防制尤为重要。
1 发病原因可分为经卵巢的直接蛋内传播和蛋壳污染并穿入蛋壳引起的经卵传播。
经卵巢的直接蛋内传播可偶见于火鸡,但蛋感染率低,鸡很少见。
至少有些副伤寒沙门氏菌可产生卵巢和腹膜局部感染,因此在蛋壳形成前污染蛋内容物。
虽然蛋内感染率低,但有时可发生真正的蛋传播。
肠炎沙门氏菌偶尔可以经卵传播,但不同菌株之间有差异。
污染的蛋壳、羽绒毛、灰尘和其他孵化的碎屑都是孵化器内感染的来源。
通过气流的作用,孵化器中的沙门氏菌散布到整个孵化室中,并存活几周到几个月,感染随后孵化的一批鸡。
在育雏器中禽副伤寒可通过吸入、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或直接采食病雏的粪便而迅速传播。
本病可从较大的无症状肠道带菌鸡直接传播到幼龄鸡,或通过靴鞋、饲料袋、运输板条箱或育雏设置等污染物而传播。
饲料是禽副伤寒沙门氏菌很常见且很重要的来源。
饲料成分中的鱼粉污染最为常见。
从饲料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与从垫料和加工过的家禽胴体中分离到的存在显著相关。
显然,减少饲料污染可以减少胴体污染。
鼠类常带菌,其排泄物可污染饲料和饮水。
野禽也可传播感染。
家畜也可成为家禽的感染源。
人类接触造成感染与饲养员和人类排泄物有关。
感染禽的粪便是成年禽中直接感染最常见的来源。
垫料是幼龄鸡直接传播的主要来源,不仅可造成同一批鸡的传播,而且可传给下一批鸡。
2 临床症状雏鸡患病的表现是全身感染,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与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相同。
急性暴发时,在孵化器内就已出现死亡,或在出壳后几天内死亡,无明显症状。
这种情况通常是经蛋传播或由于早期孵化器内有致病菌感染所致。
大部分啄开或未啄开的蛋中含有死胚。
幼龄鸡感染该病的主要表现为:两翼下垂,嗜眠呆立,羽毛松乱,垂头闭眼,饮水量显著增大,厌食甚至不食,下痢呈水泻样,肛门处黏有粪便。
鸡副伤寒
![鸡副伤寒](https://img.taocdn.com/s3/m/c75606046edb6f1aff001f7f.png)
石 家 庄 工程 职业 学院 病原
禽副伤寒
三、临床症状
• 禽副伤寒在幼禽多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与鸡白 痢相似,而在成年禽多隐型感染,慢性经过。 1、鸡和火鸡 胚胎感染者在孵化器内就出现死亡, 有的出壳几天死亡;如是出壳后感染的雏雏,则 表现嗜睡,呆立,羽毛松乱、怕冷扎堆,食欲减 少、水样下痢,少数病鸡出现结膜炎症状,病程 1-4d 2、鸭 雏鸭发病多急性经过,表现闭眼呆立,翅膀 下垂,怕冷扎堆,饮水增加,水样下痢,喙变紫 蓝色,部分颤抖、喘息、接着共济失调,倒地死 亡,所以又叫“猝倒病”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与防治
禽副伤寒
二、流行病学
• 禽副伤寒常见于鸡、火鸡、鸭、鹅、鸽子等,常 2周内感染发病,6-10日龄雏禽死亡最多,1月龄 以上的家禽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 也不表现临床症状。 • 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带菌禽及其他带菌动物,通 过粪便向外排出病原菌,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 经消化道水平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种蛋水平传 播 • 卫生条件不好、拥挤,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都 有助于本病的发生。
四、病理变化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禽副伤寒
五、诊断与防治 • 病料取自肝、脾、心血、肺、十二指肠和 盲肠,营养琼脂上划线,37度培养24-48h, 观察结果。首先看菌落的形态与副伤寒沙 门氏菌是否一致,然后进行生化鉴定。 • 对于本病的慢性患禽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方 法能够进行生前诊断 • 本病注意与鸡白痢、大肠杆菌病、鸭病毒 性肝炎、鸭瘟等进行鉴别诊断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来自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与防治
禽副伤寒
一、病 原
常见的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 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 沙门氏菌等,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最常见。 本菌为一群血清学上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 菌。 禽副伤寒沙门氏菌为兼性厌氧菌,最适生 长温度37度,ph值7.0。本菌抵抗力不强,酸 碱酚类及甲醛等常用消毒剂对其有较好的杀 灭效果。
一例雏鸡副伤寒的诊治
![一例雏鸡副伤寒的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aa4060194a7302768e9939c9.png)
6 . 3 溶液制作应注意事项
配制 高锰 酸钾水溶液最好用 3 0 %左右 的温水 进行溶解 配制 , 水温过低 高锰 酸钾溶解效果 不好 , 水温过 高会使高锰 酸钾分解失效 。 配制好的水溶液通常只能保存 2 h左右 , 超 过 2 h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形成 M n O 物质 , 失去 消毒 作用 , 因 此使用 时一定要现用现配。在此建议那些经验不足的养鸡 者
眼内有 白色粘 稠分泌物 , 个别鸡 眼球呈灰 白色 , 完全失 明。
4 实 验 室诊 断
“
6 . 1 成年鸡感染本病后 , 一般呈 隐性感染 , 无 明显临床症状 。
受感染母 鸡产 的蛋很可 能携带病 菌 , 形 成垂直传播 , 给本 病
的 防治 带 来 困 难 。
6 . 2 引起鸡副伤寒 的沙 门氏菌种类很 多 , 除能引起 动物感染
还能 引起人类疾病 , 严重威 胁公共卫生安全 。目前 , 兽医部门
仅对鸡 白痢沙 门氏菌定期净化 。呼吁有关研究部 门 , 尽快研 究出简便快速的净化方法 , 有效 防控本病 。
+ - + ・ ・ + 一 + 一 + 一 + 一 + ・ ・ — + 一 ・ ・ — _ I 一
5 采取的措 施
确定 由鼠伤寒沙 门氏菌引起 的鸡 副伤寒病 。
5 防 治
取分离培养菌 , 采用普通纸 片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发
现头孢噻呋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 全群鸡注射头孢噻呋钠注
病雏鸡精神高度沉郁 , 闭眼 、 缩脖 , 羽毛逆立 , 畏寒怕冷 ,
多只挤在一起 。病鸡消瘦 , 触摸胸部无 肉, 呈“ 刀棱状 ” 。病鸡
短小杆菌。
要引起消化道病变 , 特征是腹泻 、 结膜炎和消瘦 。 成年鸡感染
鸡副伤寒病的病理变化与鉴别诊断 - 鸡病防冶
![鸡副伤寒病的病理变化与鉴别诊断 - 鸡病防冶](https://img.taocdn.com/s3/m/998ea60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3.png)
鸡副伤寒病的病理变化与鉴别诊断-鸡病防冶郭晶(辽宁省海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14200)本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1岁以内的鸡易感。
本病也可在成年鸡中发生,并常呈急性经过,是鸡常见的、多发的重大细菌性疾病。
鸡副伤寒病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疾病伴发。
鸡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间成为长期带菌者,不时向外排菌,散布病原,使此病难以彻底消灭。
1传播途径该菌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生存适应性,可经蛋传给后代,也可经生殖道、呼吸道、眼结膜损伤的皮肤及消化道传播,主要传播途径为后者。
场内人员、用具、禽鸟及其他动物也可成为传播因素。
动物既是普遍带菌者,又是重要传染源。
2病理变化本病潜伏期为12~18小时或稍长。
雏鸡常呈急性败血经过,死亡率约为5%~30%或更多。
随着病鸡年龄的增大,症状也趋于缓和而成为亚急性、慢性或者隐性经过。
本病有肠型、内脏型、关节型和神经型四种,这四种病型既可单独出现,也可混合发生。
2.1肠型本型主要表现为消化道机能严重障碍。
病鸡精神呆滞,食欲不振或废绝,毛松、呆立、头缩、眼闭,排水样或者黄绿色、灰绿色带泡沫的稀粪,粪中夹杂有粘液包裹的食料,有恶臭味。
病鸡肛门附近羽毛有粪污。
病鸡迅速消瘦,多在3~7天内死亡。
2.2关节型当肠型病鸡进一步发展时,病原透过肠壁进入血流,形成菌血症状,再转到关节等其他部位而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
受累关节红肿、发热、疼痛、机能障碍,在肢体关节尤其足踝、肘关节更为多见和明显。
病鸡为了减轻疼痛常垂翅或提腿以减轻患肢负重。
2.3神经型病鸡因脑脊髓受病原损害而表现常共济失调,头颈外扭,或头部低下、后仰、侧扭等神经症状。
2.4内脏型病鸡体内单一或多个脏器受损害,一般无特殊症状。
严重时可见病鸡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日渐消瘦,病情迅速恶化,病程也较短。
3鉴别诊断本病除内脏型的疾病可作为初诊参考依据外,其他型的诊断均须做患鸡脏器或患病部位分离培养与鉴定。
3.1肠型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肠型与禽流感、毛滴虫病、衣原体病()、黄曲霉毒素中毒、禽霍乱、链球菌病均有相类似的症状。
防治鸡副伤寒
![防治鸡副伤寒](https://img.taocdn.com/s3/m/851d775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5.png)
演讲人
目录
01. 了解鸡副伤寒 02. 预防措施 03. 治疗方法
了解鸡副伤寒
1
病原体
鸡副伤寒沙门 氏菌
主要感染鸡、火 鸡等禽类
传播途径:消化 道、呼吸道、皮
肤伤口等
症状:腹泻、食 欲减退、生长缓 慢、死亡率高等
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通过接 触病鸡或被污染的 饲料、饮水、器具
等
粪便传播:病鸡粪 便中的病原体污染 环境,导致其他鸡
05
关节肿胀:病 鸡关节肿胀, 行走困难
06
死亡:病鸡死 亡率高,可达 50%以上
预防措施
2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定期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 提供充足、营养均衡的饲料 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避免拥挤 加强鸡群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鸡
疫苗接种
01
疫苗种类:灭活疫苗、 弱毒疫苗
感染
垂直传播:通过种 蛋传播,导致雏鸡
感染
接触传播:饲养员、 兽医等与病鸡接触 时,病原体通过手、
衣物等传播
空气传播:通过飞 沫、尘埃等途径传
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症状表现
01
体温升高:病 鸡体温可达 43-44℃
02
精神萎靡:病 鸡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03
呼吸困难:病 鸡呼吸急促, 张口呼吸
04
腹泻:病鸡排 黄绿色或灰白 色稀粪
4
及时隔离病鸡, 防止交叉感染
5
提供充足饮水, 保证营养均衡
康复护理
01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02
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03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抵抗力
鸡副伤寒是什么病,鸡副伤寒防治措施
![鸡副伤寒是什么病,鸡副伤寒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7eeabb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8.png)
鸡副伤寒是什么病,鸡副伤寒防治措施鸡副伤寒是指由鞭毛能运动的沙门菌所致的疾病的总称,幼雏多表现为急性热性败血症,成鸡一般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
一旦发病会造成家鸡大批死亡,是养鸡业中比较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以下问您详细介绍鸡副伤寒是什么病,鸡副伤寒防治措施:鸡副伤寒是什么病一、发病症状(1)幼鸡急性暴发时在孵化器内就出现死亡,或出壳后最初几天发生死亡,可不显症状。
这种情况通常是蛋传播或早期孵化器感染所致;有很大一部分啄开或未啄开的蛋中含有死胚,各种幼雏的副伤寒在症状上很相似,主要表现为: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翼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泻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在靠近热源处拥挤在一起,雏鸡常有眼盲和结膜炎症状。
(2)成年鸡一般不显外部症状,成年鸡的急性暴发在自然条件下很少见。
注射或口服人工感染时,成年鸡和火鸡出现短期的急性疾病。
症状为食欲不振、饮水增加、下痢、脱水和精神倦怠,大多数病例恢复迅速,死亡率不超过10%。
二、流行特点鸡副伤寒沙门氏菌可感染大多数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本病原体的广泛分布使它们可以迅速传播。
大多数禽群在其生命的某些阶段均可感染沙门氏菌,本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经卵传播是其中之一,包括经卵巢直接传播和穿入蛋壳的间接经卵传播。
三、解剖症状幼龄鸡的最急性暴发可能完全没有病变,病程稍长的以消瘦、脱水、卵黄凝固、肝和脾充血并有出血条纹或点状坏死灶、肾充血、心包炎并伴有粘连等病变为最常见;急性感染的鸡表现为肝、脾和肾的充血肿大,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呈“糠麸样”变化、心包炎和腹膜炎;接近成熟的后备母鸡或成年母鸡以输卵管的坏死性和增生性病变、卵巢的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为特征,常发展为广泛的腹膜炎,慢性感染的成年鸡常无病变。
鸡副伤寒防治措施一、预防1.保证鸡群各个生长阶段、生长环节的清洁卫生,杀虫灭鼠,防止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环境等。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提供良好的营养和保证栏合良好的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鸡副伤寒用什么药最好?治疗鸡副伤寒的药物.doc
![鸡副伤寒用什么药最好?治疗鸡副伤寒的药物.doc](https://img.taocdn.com/s3/m/f1843c66c5da50e2534d7f4f.png)
鸡副伤寒用什么药最好?治疗鸡副伤寒的药物概述:副伤寒呈世界性分布,又是副伤寒沙门菌群中的某一种感染所致。
本菌虽然也感染鸡,但火鸡感染最多,大多数火鸡育种者在做白痢血检时应用一种鼠伤寒沙门菌特异性抗原。
在本病的治疗用药上,建议先进行药敏,然后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效果最好。
鸡副伤寒用什么药最好?1、选择敏感药物治疗鸡副伤寒,防止鸡副伤寒扩散。
2、治疗鸡副伤寒药物与鸡伤寒和鸡白痢相似,如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等。
3、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壮观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等,都对本病有效。
引起鸡副伤寒的病原是什么?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是血清学上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胞。
大小通常为0.4~0.6μm×1~3μm,它们偶尔可形成短丝。
鸡副伤寒沙门氏菌正常带有周鞭毛,能运动,但在自然条件下也可碰到带或不带鞭毛的不运动的变种。
本病原体为兼性厌氧菌,易于在普通肉汤或琼脂上生长,最佳培养温度为37℃。
在密封玻璃安瓿半固体琼脂中的副伤寒沙门氏菌,在室温下保存40年仍有活力。
在琼脂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为圆形、稍隆起、闪光而边缘光滑。
菌落大小为1~2mm,依分散的程度而定。
有时可看到粗糙菌落。
鸡副伤寒沙门氏菌的菌体和鞭毛抗原结构差异很大,几乎覆盖了Kauffman-White抗原式中的主要抗原群。
从鸡分离到的以B、C、D、E群为主,从火鸡分离到的以B、C、E、G和亚利桑那沙门氏菌为主。
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分离到鸡副伤寒沙门氏菌有90个血清型之多,鼠伤寒、海德堡和肠炎沙门氏菌是主要的血清型。
已发现先前很少出现的特定血清型在一个地区或国家内可越来越常见。
在任何国家中家鸡较常见的沙门氏菌血清型通常带有地方特色,在短期内分离频率不会有很大波动。
大多数新的血清型在自然界不常见,在任何时候动物和人类中约70%的沙门氏菌病暴发不会由10或12种以上的血清型引起。
鸡副伤寒的病原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本菌对热和常用的消毒药物敏感,如碱类、酚类及醛类等可使之迅速灭活。
土鸡放养技术之如何防治鸡副伤寒?
![土鸡放养技术之如何防治鸡副伤寒?](https://img.taocdn.com/s3/m/687cf18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4.png)
土鸡放养技术之如何防治鸡副伤寒?鸡副伤寒不是单一病原菌引起的疫病,而是沙门菌属中除鸡白痢和禽伤寒沙门菌之外的众多血清型所引起的沙门菌病,统称为鸡副伤寒。
(1)流行病学本病呈地方流行性,死亡一般仅见于幼龄鸡,以出壳后最初2周最常见,第6~10天是死亡高峰,1月龄以上很少死亡。
鸡对沙门菌感染的抵抗力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到第3~5周龄时感染水平显著下降。
3周龄以上很少引起临床疾病,只有存在其他不利条件时才可能出现高死亡率。
但这些存活鸡中有很大部分仍然带菌,成为无症状的排菌者。
鸡舍闷热、潮湿,卫生条件不好,密度过大,饲料营养不平衡、缺乏维生素或矿物质,其他诸如鸡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都有助于本病的流行。
(2)症状副伤寒感染的症状与鸡白痢、鸡伤寒极为相似。
在临床上的发病严重程度与育雏环境条件、感染程度以及有无其他感染有关。
胚胎感染者一般在出壳几天后死亡。
如果是在出壳后才感染的雏鸡则表现闭眼、翅下垂、羽毛松乱、厌食、饮水增加、怕冷扎堆,并出现严重的水样下痢,稀粪黏附于肛门周围。
少数病鸡还出现眼结膜炎。
有时沙门菌侵犯关节引起关节炎。
鸡副伤寒的死亡率与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有关,一般为2%~30%。
成年鸡感染后多不表现症状,成为慢性带菌者,症状也比较轻微,表现慢性下痢、产蛋下降、消瘦等。
(3)病理变化雏鸡急性死亡时病变不明显,病程稍长时可见消瘦,脱水,卵黄凝固、不吸收;肝、脾淤血并伴有条纹状出血或有灰白色针尖大坏死点,胆囊扩张并充满胆汁,肾脏淤血;心包炎,心包积液呈黄色,含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小肠有出血性炎症,盲肠膨大,内含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
成年鸡发生副伤寒时,肝、脾、肾肿胀、充血,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腹膜炎,输卵管坏死性或增生性病变及卵巢坏死性病变。
慢性时病鸡消瘦,肠黏膜有坏死性溃疡、呈糠麸样,肝、脾及肾肿大,心脏有坏死性小结节。
(4)诊断根据发病症状、病理变化及流行病学即可初步诊断,进一步的确诊需要细菌的分离鉴定。
怎样防治鸡副伤寒
![怎样防治鸡副伤寒](https://img.taocdn.com/s3/m/f60f1e2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2.png)
怎样防治鸡副伤寒
鸡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属中的一种能运动的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在沙门氏菌属中,其他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病都称为禽副伤寒。
1、鸡副伤寒的危害特征
鸡副伤寒主要侵害幼鸡,常造成大批死亡。
成年鸡多为隐性或慢性感染,但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明显降低。
本病的特征为病雏下痢、消瘦和患结膜炎。
此外,本病是一种人、畜、禽共患病,对人主要引起食物中毒。
2、鸡副伤寒的症状表现
雏鸡多为急性败血型,青年鸡和成鸡常为亚急性和慢性型。
在孵化器内感染的急性病例常在孵出后数天内发病,一般见不到明显症状而死亡。
雏鸡发病后,身体虚弱,羽毛松乱,精神萎靡,头、翅下垂,缩颈闭目,似昏睡状。
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水增加。
怕冷,偎近热源或挤堆。
下痢,排水样稀便,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
成年鸡一般不出现急性病例,常为慢性带菌者,病菌主要存在其肠道,较少存在于卵巢。
有时可见成年鸡食欲减退,消瘦,轻度腹泻,产蛋量减少,孵化率降低。
3、鸡副伤寒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的两项重要措施,一是严防各种动物进入鸡舍,并防止其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及养鸡环境,二是孵化器及种蛋要认真消毒,出雏时不要让雏鸡在出雏器内停留过久,其他预防措施与鸡白痢相同。
痢特灵、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对本病均有效。
育雏时,用药防治雏鸡白痢,也就同时防治了雏鸡副伤寒。
鸡副伤寒ppt课件
![鸡副伤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fc002df8c75fbfc67db2a1.png)
禽副伤寒
·
9
石家庄工程职业病学原院
三、临床症状
禽副伤寒
·
10
石家庄工程职业病学原院
四、病理变化
禽副伤寒
•
鸡和火鸡 最急性死亡的病雏一般没有明显病
变,有时肝脏肿大、胆囊扩张。病程长的可见卵
黄呈凝固状,不吸收;肝脾充血;肾充血;心包
积液,肠道炎症明显尤其十二指肠的出血性炎症
突出;盲肠可见干酪栓子堵塞。成年鸡或火鸡的
·
4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与防治
禽副伤寒
二、流行病学
• 禽副伤寒常见于鸡、火鸡、鸭、鹅、鸽子等,常 2周内感染发病,6-10日龄雏禽死亡最多,1月龄 以上的家禽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 也不表现临床症状。
• 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带菌禽及其他带菌动物,通 过粪便向外排出病原菌,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 经消化道水平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种蛋水平传 播
·
3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一、病 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与防治
禽副伤寒
常见的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
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 门氏菌等,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最常见。
本菌为一群血清学上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 菌。
禽副伤寒沙门氏菌为兼性厌氧菌,最适生 长温度37度,ph值7.0。本菌抵抗力不强,酸 碱酚类及甲醛等常用消毒剂对其有较好的杀灭 效果。
• 对于本病的慢性患禽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方 法能够进行生前诊断
• 本病注意与鸡白痢、大肠杆菌病、鸭病毒 性肝炎、鸭瘟等进行鉴别诊断
·
19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禽副伤寒
五、诊断与防治
鸡副伤寒的诊治
![鸡副伤寒的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d5bf2694e53a580216fcfebd.png)
鸡副伤寒的诊治摘要阐述了鸡副伤寒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方法,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鸡;副伤寒;症状;防治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包括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
2007年4月滁州市南谯区某养殖户饲养的一批肉鸡在12日龄时开始发病,主要特征为下痢和消瘦,发病率达25%,死亡率15%,南谯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派技术人员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鸡副伤寒。
笔者将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饲养一批肉鸡2 000只,于12日龄开始发病,并发生大批死亡,特别在发病前期死亡率较高,户主采用土霉素、复方敌菌净等药物进行治疗,未能控制疫情。
2临床症状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相互挤堆、羽毛蓬松、食欲不佳、排白色水样稀粪。
偶有发现排泄物带有血丝,泄殖腔周围有稀粪污染,部分病鸡有眼流泪、结膜炎症状和呼吸困难。
个别鸡出现头颈歪曲、转圈等神经症状,整个鸡群表现为生长不均匀,病鸡表现为虚弱、消瘦。
3病理变化病鸡的口、鼻和嗉囊有黏液性分泌物,脾脏肿大有出血点,肝脏肿大并有灰白色坏死点,肺、肾出血,肠壁增厚,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性炎症。
4实验室检查4.1细菌分离无菌采取病死鸡肝、脾、心血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 h后,选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发现分离出来的细菌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稍隆起、闪光而边缘光滑的菌落。
4.2菌体形态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有周边毛、能运动、中等大小的杆菌。
4.3生化特性该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生硫化氢,甲基红阳性。
4.4凝集试验用沙门氏杆菌属诊断液进行血清学定型,其中与沙门氏菌多价血清玻片凝集反应呈阳性,H2O4单价血清反应呈阳性。
4.5药敏试验结果为恩诺沙星的抑菌圈23 mm,氟苯尼考的抑菌圈18 mm,卡那霉素的抑菌圈15 mm,复方敌菌净和土霉素没有抑菌圈。
防治鸡白痢、伤寒、副伤寒
![防治鸡白痢、伤寒、副伤寒](https://img.taocdn.com/s3/m/ed73dc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f.png)
对孵化室进行彻底清空,使用 高效消毒剂对孵化器、孵化室 和种蛋进行全面消毒。同时, 对种蛋进行药物浸泡和抗生素 注射。经过一周的治疗和观察 ,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孵化场的防治,应采取彻 底清空、全面消毒、药物浸泡 和抗生素注射等综合措施。在 孵化期间,应定期对种蛋进行 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的 种蛋。
使用收敛止泻的中草药
可以使用收敛止泻的中草药,如诃子、乌梅等,以缓解腹泻症状 。
使用益气养阴的中草药
可以使用益气养阴的中草药,如黄芪、麦冬等,以增强鸡只的抵 抗力,促进康复。
05
鸡白痢、伤寒、副伤寒的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和接种方法
鸡白痢疫苗
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种,灭活疫苗是通过注射方式接种,活疫苗是通过口服或点眼接种 。
强化饲养管理
合理饲养密度
01
合理控制鸡群的饲养密度,避免过于拥挤,减少疾病传播的机
会。
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02
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环境不适导致抵抗力下降
。
给予营养均衡的饲料
03
给予鸡群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鸡群的健康状况。
03
鸡白痢、伤寒、副伤寒的 诊断
临床症状观察
1 2 3
鸡白痢
雏鸡感染后,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重 减轻、翅膀下垂等;成年鸡感染后,产蛋量下 降,蛋壳变薄,孵化率降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每天定时清理鸡舍内的鸡粪, 保持舍内清洁干燥。
定期清洗饮水器
每周至少清洗一次饮水器,防 止细菌滋生。
定期清洗料槽
每次喂食后,要将料槽内的剩 余饲料清除干净,避免污染饲
料。
定期消毒
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
每周对鸡舍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可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 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二十年的时间对这世界说:“你好”。晚饭后,我抚着饱饱的肚皮,手握的
成年鸡感染后,无明显症状,有时出现水样下痢、 消瘦,产蛋减少。
剖检变化雏鸡出壳后不久即死亡的,无明显 病变。大约在 10 日龄以后病死的,可见肝、脾、
肾淤血肿大,肝脏肿大呈黄色大理石样病变是其 主要特征。肝脏表面有条纹状或针尖状出血和灰 白色坏死点,胆囊扩张充满胆汁。心包炎、心包 膜和外膜发生粘连,心包液增多呈黄色。盲肠内
用二十年的时间对这世界说:“你好”。晚饭后,我抚着饱饱的肚皮,手握的
常有淡黄色干酪样物,小肠有出血性炎症。
成鸡慢性副伤寒的主要病变为肠黏膜有溃 疡或坏死灶,肝、脾、肾有地控制鸡副伤 寒的发生。
1.保证鸡群各个生长阶段、生长环节的清洁 卫生,杀虫灭鼠,防止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空
4.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利用生物竞争
用二十年的时间对这世界说:“你好”。晚饭后,我抚着饱饱的肚皮,手握的
排斥的现象预防鸡副伤寒。常用的商品制剂有促 菌生、强力益生素等,具体可按照说明书使用。
1cd0f0ca1 易博亚洲
气、环境等。
用二十年的时间对这世界说:“你好”。晚饭后,我抚着饱饱的肚皮,手握的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提供良好的营养和保 证栏舍良好的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尽量减 少不良刺激。
3.药物预防和:选择敏感药物预防和鸡副伤 寒,防止鸡副伤寒扩散。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 氟喹诺酮类、壮观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等。
鸡副伤寒是由雏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 门菌以外各种泛嗜性沙门菌所致的疾病的总称。 幼雏多表现为急性热性败血症,与鸡白痢相似; 成鸡一般呈慢性经过或隐染。
临床症状雏鸡感染后表现精神沉郁、闭眼、 嗜睡、翅下垂、羽毛蓬乱、厌食和饮水增加,有 大量的水样下痢并黏着在泄殖腔上。病程 l~4 天。1 月龄以上幼鸡多为慢性经过,很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