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央储备粮仓储质量管理
中储粮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
中储粮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中储粮是中国国家特许经营的粮食物资储备企业,其使命是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供应。
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是中储粮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对于实现中储粮使命和发展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
储粮安全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确保粮食储存过程中不发生质量损失、数量丢失、变质变味等问题,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储存量达到国家标准,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粮食安全需求。
中储粮通过强化管理和技术措施,确保储粮安全。
首先,中储粮实施科学储粮,包括建设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仓储设施,采取适度通风、保持温湿度稳定等措施,保证粮食储存条件良好。
其次,中储粮加大了储粮仓储设施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力度,对设施内部区域进行定期清理,清除杂质和污渍,防止其对粮食质量的影响。
此外,中储粮还加强了对储粮车间工艺设备的检验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保障储粮安全。
安全生产是指在储粮过程中,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
中储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中储粮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了岗位责任和工作流程,对重点岗位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中储粮加强对储粮工地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确保操作流程的合理和安全。
同时,中储粮还加强了对仓库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在发现隐患和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为进一步提高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水平,中储粮还注重与科研院校、专业机构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进和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中储粮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储粮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提高储粮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确性。
综上所述,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是中储粮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储粮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措施,确保储粮季节和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高储粮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粮食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粮食储藏的质量保证措施
粮食储藏的质量保证措施为了确保粮食存储质量,保障食品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科学的仓储管理、环境控制、粮食检测和防虫防霉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科学的仓储管理科学的仓储管理是保障粮食质量的关键。
首先,确保仓库的材料和结构坚固,仓库内部无异味和污染物。
同时,要定期检查、维护和修缮仓库,防止粮食储藏过程中的漏水、发霉等问题产生。
其次,要合理规划粮食的堆放方式和堆放量。
按照粮食的特性和保鲜要求,分门别类,逐批储存,并设置合适的过道和间隔,以保持粮食的通风和湿度。
再次,要建立科学的粮食入库、出库和结存制度。
对每批进出仓库的粮食进行记录,包括数量、品种、质量等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此外,要实施定期的清理、除尘和消毒措施,防止虫害滋生。
二、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是保障粮食存储质量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保持仓库的干燥和通风。
对于湿度高的地区,可以安装通风设备,利用自然风力或机械排风来减少湿度。
同时,设置良好的隔离措施,阻止外界潮湿空气进入仓库。
其次,要控制仓库内的温度。
根据粮食的特性和不同品种的要求,合理控制仓库内的温度范围。
采取必要的冷却或加热措施,确保粮食的质量不受温度的影响。
再次,要确保灯光和储气罐的安全。
灯光应选择无火花的LED灯,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同时,储气罐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保证气体的安全使用。
三、粮食检测粮食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采取多种方法对存储的粮食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粮食质量达标。
常用的检测项目包括水分含量、杂质含量、霉变指数、虫害情况等。
通过这些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粮食质量问题,避免继续储存和销售有问题的粮食。
四、防虫防霉粮食储存过程中,虫害和霉变是常见的问题。
为防止虫害滋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定期检查和清理仓库,清除油污和杂草等虫害滋生的隐患。
其次,采用熏蒸和雾化等方法进行除虫处理。
还可以使用防虫剂,对粮食进行保护性喷洒。
对于粮食的霉变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储备粮品质的控制与管理
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降低 。粮堆温度对大豆品质
的变化 速率影 响最 大 , 夏 期 间控制 粮 堆 温 度是 大 度
豆保管的关键 。
2 粮 食 质 量 品 质 的 检 测
2 1 扦 样代 表性 .
储 备粮人 满仓 后 的质 量 验收 和每年两 次 的 品质 检测 , 样是 非常 关 键 的一个 环 节 。 国产 粮 与 进 口 扦 粮生产 方式 不 同 , 量 差 异 比较 大 。一 般 情 况 下进 质 口粮是 以农 场化大 规模 的生 产方式 , 机械 收割 , 械 机 除杂 、 尘 、 除 清理 、 干后 入 库 , 烘 同批 次 粮 食质 量 、 品 质 比较 均衡 , 同部位 的扦样 , 不 对其 检验结 果影 响不 大 。国产 粮 就不 同了 , 自千 家万 户 , 农 式 生产 , 来 小 不除杂 、 不烘 干 ( 些摊 在路 边 日晒)质量 品质 差异 有 , 大 , 同部位扦 取 的样 品 , 测结 果 不 同 , 以要 求 不 检 所
尝评分值降低 , 色泽气 味异常。为减缓小麦 品质 的 下降, 控制虫霉、 吸湿是关键 , 控制化学药剂 的熏蒸
次数 是重点 。
1 3 玉米储 藏期 间的 品质 变化 .
指定专人负责, 严格按照《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
样检验 管理 办 法 》 GB 4 1国家标 准 《 食 油 料 和 59 粮
玉米是 储藏稳 定 性 比较 差 的粮食 品种 , 粒大 , 颗 颗粒 成熟 度不均 , 分 不 均 , 部 呼 吸 旺盛 , 水 胚 容易 破
* 收稿 日期 : O 2 3 l 2 1 一O 一 4
检验 扦样 、 分样法 》 的规定分层设点取样 , 保证样 品
通 讯地 址 : 浙江 省 杭 州 市文 三 路 1 8号 4
粮食存储管理制度
粮食存储管理制度一、国家粮食储备建设国家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立健全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能够在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调度储备粮食,保障市场供应和社会稳定。
我国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包括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两个层级。
中央储备是国家的重要基本储备,主要用于应急调度和重大灾害救灾。
中央储备实行全国统一管理,由国家粮食局负责组织中央储备粮食的收购储存和调度。
地方储备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基本储备,主要用于地方粮食供应保障和困难群众救助。
地方储备实行地方管理、地方使用、地方储存、地方调度的原则,由各地方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设要坚持以国家为主体、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思路,统筹兼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完善市场体系,完善国家粮食储备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储备规模和结构,健全紧急调运机制,提高国家粮食储备的可持续性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二、粮食仓储配送粮食仓储配送是粮食存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粮食的收储、保管、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
1、粮食收购粮食收购是指国家通过各级粮食部门或粮食企业以购销合同方式从农民手中收购国家粮食收购计划的粮食数量。
粮食收购是国家实施价格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国家粮食储备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在粮食收购中,要健全农民粮食直购和粮食流通市场两个渠道,鼓励粮食企业和产地经营者走转场直供的订货生产方式,完善粮食收购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粮食质量监管,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2、粮食仓储粮食仓储是指国家在各个级别的粮食仓库进行粮食收储和保管。
粮食仓储要建立现代化粮食仓储管理制度,提高粮食仓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健全完善各级粮食仓储设施和设备,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粮食保管和储存水平,保证粮食质量和安全。
3、粮食运输粮食运输是指国家通过铁路、公路、水路、管道等运输方式将粮食从产地运送到仓储地或市场,然后从仓储地或市场运送到消费地。
中储粮当前面临的问题看法和建议
中储粮(我国国家储备粮管理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机构,其职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调节粮食市场。
然而,近年来,中储粮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中储粮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粮食储备水平问题中储粮作为国家粮食储备的主要管理机构,其粮食储备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目前中储粮的粮食储备水平存在几个问题:1. 粮食储备过剩。
中储粮过多的粮食储备不仅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风险。
2. 粮食储备结构不合理。
中储粮的粮食储备主要集中在部分地区和部分粮食品种,而其他地区和品种的储备相对不足,导致了地区之间的粮食供需不平衡。
建议:中储粮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粮食需求,合理调整粮食储备结构,避免过剩和不足现象的发生。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政策引导、市场化方式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粮食储备工作,确保粮食储备水平的合理稳定。
二、粮食市场监管问题中储粮作为粮食市场的重要监管机构,其监管工作直接关系到粮食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然而,目前中储粮的市场监管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 监管手段不够灵活。
由于市场变化较快,中储粮的监管手段往往滞后于市场变化,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2. 监管力度不够大。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在粮食市场上进行违法违规操作,中储粮的监管力度相对不够大,难以有效遏制这些行为。
建议:中储粮应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应对市场风险。
三、粮食储存和运输问题中储粮负责国家粮食的储存和运输工作,然而,目前中储粮在粮食储存和运输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1. 粮食储存设施老化。
由于一些储存设施的年限较长,设施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粮食的储存安全和质量。
2. 粮食运输成本高昂。
中储粮的粮食运输成本较高,主要原因在于运输方式落后、效率低下,成本控制不力等。
粮食储存库粮食质量保证措施
粮食储存库粮食质量保证措施一、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在粮食储存库中,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是确保粮食质量的基础。
管理制度应包括粮食进出库的程序、粮食质量检测的要求、粮食储存环境的管理等各个方面。
制度应明确责任,在不同阶段设定检查点,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质量保证要求。
二、粮食进出库管理在粮食储存库中,粮食的进出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进入库房的粮食应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检测,包括采样、粮食品质检测、湿度检测等,确保进入库房的粮食符合质量标准。
同时,出库的粮食应经过相应程序的核对,确保出库粮食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粮食质量检测粮食质量检测是保证粮食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完善的质检体系,确保每一批粮食都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测。
质检主要包括对粮食内外在质量的检测,包括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真菌毒素等方面的检测。
通过科学、规范的质量检测,确保储存库中的粮食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四、粮食湿度控制粮食湿度是影响粮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湿度容易导致粮食发霉、变质,降低储存库中粮食的质量。
针对不同类型的粮食,制定合理的湿度控制标准,并通过湿度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降湿或增湿措施,确保粮食的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五、虫害防治粮食储存期间,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虫害会导致粮食质量下降,甚至完全损失。
要采取有效的虫害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物理方法(如密封、保持清洁)、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使用生物防治(如捕虫灯)等手段,确保粮食免受虫害侵害。
六、定期检查与维护粮食储存库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定期检查包括检查灭火设备、防火门窗、通风设备等设施的运行情况,确保防火和通风措施的有效性。
同时,还应对仓库进行清洁、消毒和维修,避免污染和机械故障对粮食质量的影响。
总结:针对粮食储存库粮食质量的要求,需要在管理制度、进出库管理、质量检测、湿度控制、虫害防治以及定期检查与维护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合理控制粮食的进出库和湿度,进行科学的质检和虫害防治,保证仓库设施的完好运行,可以确保粮食质量的保证。
粮食仓储管理问题研究
粮食仓储管理问题研究粮食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不仅关系到民生、民计,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对粮食仓储的管理较为粗放,不仅难以保证粮食自身保存的质量,同时也会降低其存储的安全性,进而难以满足人们对粮食供应的需求,并且还会造成粮食存储的大量浪费,这对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此,国家和相关的农粮企业都必须不断探寻自身粮食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有效的改进对策,才能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
一、粮食安全与粮食物流1.粮食安全、粮食物流、粮食仓储管理的涵义。
粮食安全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4年在罗马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并且其将粮食安全的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品。
而现阶段粮食安全的定义有了一定的丰富和延伸,总体而言,粮食安全就是指在粮食需求量方面,其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存和物质需求;在安全性方面,其能满足国家卫生标准;在生产流通方面,其能实现粮食需求和生产的有效对接,促进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维持平衡。
粮食物流指的是粮食以商品实体的形式,从生产布局到收购、加工、运输、存储及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活动,并且其还包含了粮食在流通环节的全部增值活动,可以说粮食物流是一条完整的环节链。
粮食仓储管理也称之为粮食储藏和粮食保管,其指的是以粮食购销等活动的经济利益为基础,对粮食食物进行仓储管理,并且其也是连接粮食收购、加工和销售等重要环节的桥梁。
2.粮食安全与粮食物流的关系。
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而粮食消费必然会涉及到粮食物流,由此可见,粮食安全与粮食物流是一个整体,并且粮食安全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粮食物流的支持,首先,粮食物流能够保证粮食的安全,建设粮食物流体系能够对粮食品种、区域和季节间的供需差异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降低因供求失衡对粮食价格安全波动造成的影响;其次,粮食物流还能促进粮食供求平衡实现,粮食供需状况平衡本就符合粮食安全的内涵;最后,粮食物流还能促进粮食产业化进程加快和粮食产销机制不断完善,不仅能促进粮食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同时还能有效保证粮食的安全。
粮食库存质量安全和仓储管理检查方法
粮食库存质量安全和仓储管理检查方法一、检查内容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等政策性粮食的质量达标率、储存品质宜存率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
其中,中央储备粮的质量达标评价标准为是否符合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中等以上质量要求;国家临时存储粮的质量达标评价标准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以及检验等级与验收等级是否相符;地方储备粮的质量达标评价标准为是否符合地方相关文件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进口政策性粮食(含中央储备进口大豆、进口玉米和临储进口大豆)的质量和储存品质的检验结果实行单独统计。
同时,还要检查企业质量检验人员、检化验设施配置,执行粮食定期质量检验及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质量档案管理等方面情况。
仓储管理方面重点检查企业执行中央储备粮代储政策情况、企业储粮安全以及安全生产情况。
二、检查方式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检查重点安排在省级复查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抽查两个阶段进行,企业自查和市级普查阶段原则上不安排统一杆样,但应对粮食质量情况进行感官检查,发现质量异常的应单独杆样检验。
(一)省级复查期间粮食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安排。
复查阶段的杆样工作由省级粮食部门统一组织,委托所在省份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实施,被检查企业应派人协助杆样,样品检验工作委托指定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承担。
杆样时应按照兼顾不同性质粮食权重、库存量大小和储存年限的原则,确定杆样库点和各库点的杆样份数;执行2013年中晚稻和秋粮收购新政策的地区,要将新收购的粮食库存作为重点。
受委托省区市和其他有条件的省份可适当增加杆样比例和杆样份数。
杆取的样品份数要能够反映本省(区、市)粮食质量安全的整体情况。
复查样品实行跨省(区、市)交叉检验或指定检验机构检验,具体安排由国家粮食局另行通知。
(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抽查期间粮食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安排。
抽样代表数量原则上为被抽查企业所储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库存量的10%左右,具体杆样份数按国家下达的杆样计划执行。
中储粮仓库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储粮仓库的管理,确保粮食安全,提高仓储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库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储粮所有仓库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中储粮仓库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科学管理,提高效率;(三)依法治库,严格纪律;(四)责任到人,奖惩分明。
第二章仓库设施管理第四条仓库设施应保持完好,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仓库设施包括:(一)仓库主体结构;(二)通风、散热、防潮、防虫、防鼠设施;(三)消防、安防设施;(四)计量、检测设备。
第五条仓库设施维护保养:(一)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按照国家规定和标准,进行设施更新改造;(三)对设施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上报。
第三章粮食储存管理第六条粮食储存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确保粮食质量。
第七条粮食入库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第八条粮食储存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合理布局,分区存放;(二)保持仓库内通风、散热、防潮、防虫、防鼠;(三)定期检查粮食储存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四)严格执行粮食出库手续,确保粮食出库质量。
第九条粮食储存记录:(一)详细记录粮食入库、出库、储存情况;(二)定期对粮食储存记录进行整理、归档。
第四章仓库安全管理第十条仓库安全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十一条仓库安全检查:(一)定期进行仓库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加强消防、安防设施管理,确保设施完好;(三)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第十二条仓库安全事故处理:(一)发生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二)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依法处理。
第五章人员管理第十三条仓库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二)熟悉仓储业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三)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第十四条仓库工作人员职责:(一)严格执行仓库管理制度;(二)负责仓库设施、粮食的日常管理;(三)参与仓库安全检查和事故处理。
浅谈完善我国粮食储备管理机制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浅谈完善我国粮食储备管理机制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摘要:近年来,内外部环境变化使得粮食安全问题受到更高的关注,粮食生产始终要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永恒的弦,在任何时候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因此,做好粮食储备管理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剖析我国储备粮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试求探索通过建立高效的储备粮管理机制来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把控能力。
关键词:储备粮管理;管理机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保障,是国家安全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粮食储备对维护市场供需和价格稳定、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粮食减产、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粮食消费大国,国内产出不足以完全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存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0 年、2021 年粮食进口量分别达到1.4 亿吨、1.6 亿吨,同比上涨28%和18%。
面临新的挑战,中央及各省份均不断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共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与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粮食安全是指所有人都能通过社会、经济等途径来获得充足、安全并富有营养的食物,以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偏好。
粮食生产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在市场上存在供应与需求,供需的变化也就会引起价格波动。
为了维护粮食价格的稳定,保障人民粮食安全,这就需要粮食储备来进行调节。
因此,政府粮食储备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大幅提升粮食仓储物流能力、提升粮食流通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推动粮食产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压舱石”。
只有保障粮食供给充足、价格稳定,才能保障社会安定乃至经济高质量发展。
因此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至关重要。
二、我国粮食储备体制现状粮食储备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建立适合本国发展的粮食储备体制对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精华)
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央储备粮(含油,下同)仓储管理工作,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代储管理、统贷统还直接管理、安全管理、仓储设施管理及监督检查。
第三条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实行总公司统一领导,分公司、承储库分级负责的管理方式。
承储库包括直属库、代储库和直管库。
代储库是指具备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承储中央储备粮并承担计划和贷款的非直属企业。
直管库是指具备中央⒈噶复 ⒆矢瘛⒋⒋嬷醒氪⒈噶覆⒂芍笔艨馐敌型炒 郴怪苯庸芾淼姆侵?属企业。
中心库是指接受分公司委托,协助分公司对指定代储库代储的中央储备粮行使部分监管职责的直属库或代储库。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均有权向总公司、分公司等有关单位举报。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总公司职责(一)制订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规章制度。
(二)监督检查库存中央储备粮数量、质量和安全储存等情况,并根据储存品质和年限适时安排轮换。
(三)制订中央储备粮科技发展规划,组织仓储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四)负责中央储备粮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的规划与建设。
(五)按照审批权限,负责对直属库仓储设施设备的新建、扩建、改建和购置进行审批。
(六)对仓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危及中央储备粮安全的重大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国家有关部门。
(七)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订总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工作目标,督导分公司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八)组织对分公司仓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第六条分公司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和总公司的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规章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二)监督检查辖区内中央储备粮数量、质量及安全储存等情况,并根据储存品质和年限及时提出轮换建议,经总公司批准后组织落实。
浅谈粮食仓储企业在粮食质量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食安管理浅谈粮食仓储企业在粮食质量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安 莉(阜阳市粮食局中心化验室,安徽阜阳 236100)摘 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粮食的稳定供应与国家繁荣和民众福祉密切相关,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关注粮食安全。
基层的粮食质量监测在保障粮食仓储安全中具有核心作用,是确保粮食品质以及社会整体食品安全部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深度剖析了当前粮食质量监测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以推动粮食仓储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的餐桌安全。
关键词:粮食仓储企业;粮食质量监测;问题;建议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Grain Quality Monitoring in Grain Storage EnterprisesAN Li(Fuyang Grain Bureau Central Laboratory, Fuyang 236100, China)Abstract: A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table supply of foo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The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are highly concerned about food security. Grassroots food quality monitoring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ensuring food storage, and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nsuring food quality and the overall food safety deployment of society.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urrent grain quality monitoring, and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in storage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onsumers’ dining tables.Keywords: grain storage enterprises; grain quality monitoring; problem; proposal1 粮食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问题历来是人们生活和国家经济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
粮食储备库科学管理调研报告(3篇)
粮食储备库科学管理调研报告粮食储备库科学管理调研报告(3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粮食储备库科学管理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粮食储备库科学管理调研报告1**库于二○**年七月完成改制工作,组建了新的库领导班子,优化聘用了职工队伍。
现有职工2人,有效仓容00吨,库存粮食近*万吨。
近年,该库在管理上突出一个“细”字,狠抓一个“严”字,追求一个“新”字,不因库小而自轻,不因量少而松劲。
通过不断加强管理,确保了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粮情稳定,储存安全,在滁州市乃至全省各市、县、区储备库储备粮管理工作评比中连续几年名列前茅。
粮食储备库科学管理调研报告21、以制度建设夯实基础。
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和保证。
**库在省、市颁布的储备粮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的'业务管理制度和“考勤奖惩制度”等4项行政规制度、职责,形成了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管理两大块管理措施,涵盖了所有岗位及日常工作环节。
初步形成了工作有目标,管理有制度,检查有指标,奖惩有依据的管理模式。
同时,随着工作的深入、经营的需要、政策的变化,及时对各项管理制度加以调整、更新、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2、以检查评比落实制度。
制度建设关键在于落实。
**库在管理中加强检查评比、奖惩兑现,有效促进了制度落实。
**库坚持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项工作开展评比,促进各项制度的执行和工作任务的落实。
同时,为使检查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督促和激励的作用,**库还坚持把检查评比结果与奖惩相结合,把工作实绩和个人利益相挂钩,达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推动工作的更好开展。
3、以机制创新提升管理。
在努力搞好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的同时,**库还积极做好机制创新,建设和谐企业,促进全库的管理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中储粮标准仓规范库
中储粮标准仓规范库中储粮标准仓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建设的粮食仓储设施,其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均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要求,能够有效保障粮食的安全储存和质量保障。
中储粮标准仓规范库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储存能力、促进粮食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标准。
中储粮标准仓的建设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仓库的选址、建筑结构、通风设备、防火设施、环保设施等。
在选址方面,需要考虑周边环境、交通便利度、自然灾害风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地段进行建设。
在建筑结构方面,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建筑设计标准,保证仓库的结构稳固、耐用。
通风设备、防火设施和环保设施也需要按照相关标准配置和安装,以确保仓库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二、管理规范。
中储粮标准仓的管理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进行,包括但不限于粮食储存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
在粮食储存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粮食入库、出库、检验、监测等管理制度,确保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确保仓库的安全生产。
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仓库周边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运营要求。
中储粮标准仓的运营需要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要求进行,包括但不限于粮食储存运营、仓储设施维护、信息管理等。
在粮食储存运营方面,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粮食供应情况,合理安排粮食的储存和调运,确保粮食的及时供应。
在仓储设施维护方面,需要加强对仓库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设施检查和维修,确保仓库设施的完好。
在信息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粮食的储存、运输、销售等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管理。
总之,中储粮标准仓规范库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粮食的安全储存和质量保障,促进粮食流通和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
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优化粮食供给结构而制定的重要规范。
全面推行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监控和管理粮食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一、储备粮质量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随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粮食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气候、害虫病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
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供给质量,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把控国家粮食储备的质量,确保储备粮的好坏与数量成正比,从而使得国家的粮食储备更具备实际操作性和应急能力,并能在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提供稳定的粮食供给。
二、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1. 储备粮收购环节制定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在收购环节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管。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监测和监管,确保收购企业具备合法资质,并要求其严格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操作。
此外,对收购的粮食进行抽检和抽样,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粮食进行淘汰处理。
2. 储备粮仓储环节储备粮仓储环节是确保储备粮食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关部门应编制仓储管理标准,规定储备粮的仓储条件、温湿度要求、防虫措施等细节。
同时,对储存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仓储设施的良好运行,避免虫害和霉变等问题的出现。
3. 储备粮质检环节储备粮质检环节是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设立专门的质检机构和实验室,负责对储备粮进行全面检测,并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评估。
同时,建立监测体系,对储备粮的质量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储备粮的质量安全。
三、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实施的指导意义1. 保障粮食安全储备粮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通过严格的收购、仓储和质检环节的管理,确保储备粮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从源头上减少粮食质量问题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中央储备粮轮换工作5篇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中央储备粮轮换工作5篇第一篇: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中央储备粮轮换工作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中央储备粮轮换工作自2005年以来,国家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这对储备粮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做好中央储备粮轮换,确保储粮常储常新,提高轮换效益,是摆在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面前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适应市场,利用市场做好轮换工作1、避免同时轮换造成市场价格波动,中央储备粮轮换架空期为四个月,各库受仓容不足影响,必须先销后购,对于同品种粮食购销时间基本相同,无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主销区,容易产生同买同卖的共振现象,短时间的集中出库,竞相压价销售,入库时又争夺粮源,抬高收购价格,无序竞争,提高了入库成本,从而引起市场价格波动,形成对轮换不利的局面。
为了科学掌握销售出库时机,确保按时完成轮换任务,有时不得不低价卖高价买,碰到市场粮价大幅回升的情况,粮库不得不承担巨额损失。
为此,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调整储备粮轮出销售时间与轮进收购时间的衔接,适应市场轮换动态的时间,对储备粮总库存比例控制轮换管理,从而达到常储常新保质增值的目的。
2、经营观念要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收购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储备粮购销主体收购量锐减,收购质量普遍下降,加之市场交易仍缺乏完善程序,严重影响储备粮企业的经营与交易。
对此,我们要不以客户划等对待、树立市场至上的思想,实现思想、经营机制、经营作风的转变,从“大粮仓”向“大粮商”转变,以经营促轮换。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和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的决策机制、竞争机制、创新机遇,达到企业的超前发展。
3、拓宽渠道,确保稳定粮源,将市场做大做强。
过去由于储备粮垂直管理,过多地专注中央储备管理工作,忽略了对粮食安全核心地促进作用的价格形成,信息发布和市场培育功能。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充分利用粮食批发市场竞价销售可行性操作,达到政府与市场价格的有机接合,储备粮轮换、粮食批发市场的对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障国家调控基本功能。
中央储备粮仓储精细化管理措施论文
中央储备粮仓储精细化管理措施摘要介绍中央储备粮临沂直属库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以为中央储备粮食的规范化管理、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央储备粮;临沂直属库;精细化管理中图分类号s379;f3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019-02中央储备粮仓储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对仓储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和控制。
坚持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的要求,优化仓储作业流程,细化仓储管理制度和规范化标准,量化管理标准,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确保国家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并节约成本、费用。
中央储备粮仓储精细化管理,包括库区管理、仓房管理、出入库管理、粮食日常管理、质量管理、粮食机械与器材管理、储粮药剂管理和日常行为管理等。
在实施仓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该库按照“流程细、操作精、指标细、控制精”的管理模式和要求,依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直属库管理规范》及《粮食储藏技术规范》等要求,对该库现行的各种储备粮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使其更加规范化、程序化、精确化,并对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进行分解落实,使之明细化、数量化、指标化。
自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以来,临沂直属库不断加强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下发了《切实加强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通知,结合仓储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业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领导机构,进行了职责分工,制定了考核办法,该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
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员工工作技能为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工作水平,避免因不熟练出现操作失误,造成工作被动,先后召开了有关人员参加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座谈会和学习培训班,学习《操作手册》,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粮食库存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完).
粮食库存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完).第二部分库存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一、中央储备粮(一)擅自动用储备粮大规模动用储备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时候,希望通过高抛低吸的方式套利。
二是企业遇到资金周转不灵等情况时拆借应急。
镇江中盛擅自动用储备油:2006年,中储粮总公司向发改委报告,储存在江苏中盛的3万吨,有2万吨不见了,1.3亿了商业贷款。
历年的计划文件从头到尾梳理,发现,中盛从2001年代储,承储指标在几个直属库之间来回划转,到出事时,分别有苏州、南京、分公司经贸公司油脂部三家。
中央财政每吨补贴400元,总公司拨给分公司340,三家直属企业各拿140,油脂部以监管费名义又拿走50块,而且指标属于自己的部分,又截留了80,到中盛手里,最低的只有70。
企业肯定不干,中储粮主动把管道闸门上的锁拆掉,允许常动常补。
当年,油脂价格快速上涨,中盛在现货和期货市场同时看跌,做反了方向,巨额亏损,油脂卖出后无法回购。
大规模长期动用的情况较少,常动常补多。
1、存放在加工厂。
东北某面粉厂将中央、省、市三级储备全部存放在圆筒仓中(仓内粮食随时转移,不适合长期存储),部分中央和省级储备已经进入加工车间润麦仓。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双方获利,企业把中央储备当成了垫底的流动资金,农发行贷款不用抵押,利息比商贷低,直属库可以少给保管费用,不用为轮换和质量操心(常动常补、常储常新,价格高的时候多动,价格低的时候少动或者不动),轮换补贴也全部截留。
近几年,中储粮系统还推出了一种新的轮换方式,叫加工轮换,实际上就是厂库联营,有的是中储粮系统自建加工厂,也有的是与社会合作建厂、参股经营。
按照这种方式,储备粮轮出不直接销售,粮食先送到加工厂加工,成品粮销售后,货款用于还贷。
按照我个人的看法,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变相鼓励储备粮常动常补,首先,储备粮轮换必须有计划,不能想什么时候动就什么时候动,想动多少就动多少,实质就是擅自动用。
其次,如果严格依照资金封闭运行的管理规定,储备粮到了加工厂,财务上应该体现为一购一销,用成品粮销售款还贷,实质上就是把农发行贷款变成了加工厂的流动资金,形成体外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央储备粮仓储质量管理
【摘要】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
中央储备粮的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储粮管理的全过程,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实现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储备粮;质量;管理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也是国家战略储备的必须物资,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的建设,给承储中储粮的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确保质量良好是是贯彻落实《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中央储备粮的质量体系建立,粮食的入库、整理、储存及轮换出库等质量管理抓起,做好中央储备粮的质量控制工作。
一、完善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项原始记录及质量检验报告等,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档案。
(2) 化验室工作的日常管理
为了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要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对设施设备、化学试剂、标准物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使用及对扦样过程
进行严格控制。
对检验报告进行严格的内部审核。
以保证其结果准确性,尤其是在人员变动、标准更新及仪器设备更新后,多做试验,以确保检验数据可信度。
切实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3) 检验人员、保管员的培训
根据新的检测方法,新的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知识进行相关的培训。
包括: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化验室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标准、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和检验基础知识由浅人深。
二、收购入库环节的管理
在粮食收购之前,质检人员要做好当年将收获粮食的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为政府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粮食质量情况报告,为粮食收购质价政策的制定和政府的决策及粮食收购的执行单位的具体操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同时,要做好收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粮食收购过程中,检验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标准和粮食收购质价政策,严把入库粮食质量关。
重点要抓好扦样、检质、卸粮、过筛清杂四个环节及对各个环节的监督检工作。
扦样,实行“双人扦样”制度,一人扦样,一个监督,关键是扦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所扦取粮食质量的真实情况,扦样员对所扦取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检质,要严格“密码检验”程序操作,实行“三次质检,一次否决”制度;卸粮、过筛除杂,要落实专人看管,明确责任,严格按规程作业,确保质量达到要求。
同时,落实粮食收购入库各环节粮食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各环节业务流转程序和手续制
度,保证原始记录的齐全、真实,发生不符合、出现问题有争议时,能够量值溯源,有据可查。
以确保入库粮食质量合格,为仓储管理打好基础。
三、整理过程的注意事项
粮食在收购入库后要经过必要的整理,粮食质量指标达到储存要求后,方可进入到固定仓房内储存。
整理过程重点主要体现在对收购的粮食进行烘晒、过筛除杂及搬倒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降低粮食水分、杂质,减少玉米破碎和稻谷谷外糙米的增加,控制粮食自动分级都必须在这一环节得到解决。
这一环节应注意烘干前潮粮按照等级及水分段严格进行堆放,进行有序烘干。
采取低温干燥方法烘干、降低破碎和延缓烘后脂肪酸值升高。
以及避免烘后粮食水分超差,造成夹生粮;烘后粮食水分的控制上要略高于标准规定水分的0.2-0.3%。
过筛除杂要根据粮食的基础状况,选择相应的清选设备,严格按规程操作,及时清理筛底,保证筛理后的粮食质量和筛选的数量,发挥筛选设备的使用效率。
在搬倒作业过程中,尽量使用带速低的机械,合理安排搬倒流程,减少提升次数,减小落差,安装缓冲装置等避免粮食破碎的增加。
在入仓作业时,根据不同仓型,选择相应作业方式减少粮食自动分级现象。
圆筒仓入粮,每入粮200吨左右要暂停,人工平整攉粮后再继续入仓;平房仓要经常移动输送机,多点入粮或输送机前加活动式分流板来减少自动分级。
在作业中,特别要注意电子测温电缆的固定,避免发生飘移现象,
通风笼的连接一定要紧密,防止漏粮。
入仓结束后,要及时平整粮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是粮食质量以及各点粮温等情况,完善粮食入仓原始记录,还要布放检温探子,设置扦样点、挡鼠板、防虫防雀设施等,有条件的采用机械通风均衡粮温,均衡水分来保证粮食储存期间的质量安全。
此环节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注意克服临时思想和饶幸心理,要有保证粮食安全度夏,长期储存的准备。
四、储藏过程的把握要点
粮食在储存期间,要求检验人员在粮食储藏期间对粮食品质进行跟踪检验。
第一,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储粮技术规范要求,坚持每半年检测一次品质。
按照不同粮食的品质判定指标,全面准确的记录与检测脂肪酸值、面筋吸水量、油脂过氧化值、酸价及品尝评分值等项目变化情况。
从而分析和判断该品种粮是否宜存,提出科学的指导轮换的依据,同时每月进行水分化验,为保管员提供粮食水分变化情况。
第二,储粮中对虫害、霉菌的检查要做到“勤”和“细”。
按照规范要求检查粮情。
在季节转换时期和风雨雪天增加进仓检查次数,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前做好清仓消毒和防护工作,杜绝虫霉、结露等问题发生。
第三,要积极探索实施“绿色储粮”工程。
在季节转换时,做好“四个适时”工作,同时做好膜下环流通风等新技术应用,以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和防止脂肪酸值升高过快现象发生,尽量减少使用化学药剂,达到少熏蒸、免熏蒸,降低药剂在粮食中残留,最大限度避免化学药剂对粮食品质的影
响。
与此同时,防止因发热、霉变、虫害造成储粮品质下降。
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掌握粮情,防止储备粮品质劣变。
避免因储粮事故发生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确保中央储备粮在储存期间绝对安全。
五、轮换出库过程的管理
要对需要出库的粮食,以仓或货位为单位进行综合扦样检验,开据检验报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作为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和分析粮食损溢的依据。
合理安排工人作业,避免发生出库粮食质量发生突变的情况。
要重视出库作业现场的管理和货物运输阶段的管理。
利用喷洒药剂,布防虫线等方式防止虫害感染。
要搞好货位垫和粮垛苫盖,防止地坪返潮和雨淋。
对用于装粮包装物要认真检查清理。
确保无污染、无虫害。
按照《粮食运输管理规则》的规定,对粮食运输车(船)进行检查,杜绝粮食在出库运输环节发生质量事故。
中央储备粮的质量管理需要不断地强化、充实、更新和完善。
在储备期间,务必要切实做好粮食的质量管理,有效的延缓粮食陈化劣变,科学合理的储存和轮换,以达到绿色储粮、节约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粮食战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
[2] 张红蕾,浅谈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粮食加工,2005年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