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1-1937)

合集下载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国的扩军备战
1、恢复义务兵役制 2、扩充和装备军队 3、发展军事工业及相关民用工业 4、扩大战备资源进口 成立暂时经济最高审议会
日本侵占东北,亚洲战争策源 地的形成
日本领土: 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3900多小岛=37.77万平 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
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
1、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市场萧条,工人大量失业,农民收入下降,大批平民
裁相结合。方式:一系列的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日本“二二六”兵变和侵华战争的开始
1、二二六兵变 时间:1936.2.26 影响:兵变后,广田弘毅上台组阁,进一步加速了日本法
西斯化进程,内阁变成了军部的傀儡,第二次世界大战 亚洲策源地形成。 2、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1)1927年东方会议,日本制定侵占中国东北计划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3)一二八事变
一、经济危机和希特勒上台 二、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的确立与巩固 三、希特勒的侵略理论和扩张计划
法西斯的兴起
法西斯是什 么意思?
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执 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现在法西 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
经济危机打击下的德国
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危机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6%,下降幅度 仅次于美国。1932年,全国有2/3的工人处于失业或 半失业状态。农业生产下降了30%,大批小农破产。 1931年,国家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骤减至13.68 亿马克,而当时德国到期必须偿还的贷款却高达64亿 马克,整个信贷体系濒临崩溃的边缘。进出口贸易一 落千丈,1929~1935年,进出口总额分别降低了 70.8%和69.1%。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病死,希特勒自任国家元首和总 理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39—1945年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和日本的压制,引起
爆发 了两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 原因 (3)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刺激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4)催化因素:英、法等采取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野心日益膨胀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特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 本 由 局 部 侵 华
(1)政治: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第二 (九一八 事变 )走
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 向全面侵华(七七
盟,最终战胜了法西斯势力
事变),中国进行
(1)概况: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
主要 走向 诺曼底 国诺诺曼曼底 进程 胜利 登陆 (2)底意义:开辟了欧洲第第二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
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战场
(1)概况: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 利,1945 年 2 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 雅雅尔尔塔塔召开会议 主要 走向 雅尔塔 (2)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 进程 胜利 会议 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决定战后成立联联合合国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3)影响: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确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雏形
最大 发;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
规模 (2)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
达到最大规模
(1)概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 《联合 美国首都华华盛盛顿签署《联联合合国国家宣家言宣》言 主要 走向 国家宣 (2)内容:签顿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 进程 联合 言》 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 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3)意义:标志着世世界界反反法西法斯西同斯盟的正式形成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法西斯
• 这个词来自拉丁语的Fasces(束棒之意),在古罗马权力 和威信的标志。 • 最原始口号是:"strength through unity”(力量源自团 结)。 • 法西斯主义最典型的概括就是:“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 从领袖。”

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党旗
希特勒选“卐”字做标志的原因,有几种说法: • 一说是根据纳粹党名设计的。 纳粹党的意思是“国家社会 党”,在德文中“国家”和“社会”的字头都是“s”,两 个字头交错重叠在一起,就形成了“卐”字形状。 • 一说是希特勒小时候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修道院的 院长外套的袖子上饰有“卐”字标志。希特勒把“卐”视为 院长权威的象征.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院长 那样拥有至 高无上的权威。 • 一说是,希特勒受到一个名叫"新圣堂骑士团"反犹组织的影 响。这个组织的标志符号就是“卐”字。 • 一说是希特勒是从古天竺文化中发现“卍”字符号的,妄想 “唯我独尊”,但他却弄错了方向,“卍”字变成了“卐” 字,逆天行道,终于导致法西斯的覆没。
1936年5月5日,意大利法西斯的军队攻占阿比 西尼亚 。英法美等国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助长了 法西斯的气势。
二.纳粹暴政的建立
1.原因: (1)《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苛刻要求 (2) 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最主要原因)
1932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 40%多,失业人数达600万以上。受工业危机影 响,银行纷纷倒闭。对外贸易额也直线下跌。 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德国社会各阶 层对软弱无能的政府普遍不满。以 希特勒 为头 纳粹党 ,趁势发展壮大。 子的法西斯组织---_______
三、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
柏林-罗马轴心
1936、德,意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要点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要点

(3)日本退出国联

1933年2月,国联大会通过李顿报告,日本随即于3月
宣布退出国联。这说明,国联根本无力制裁日本。
3.美国的“不承认主义”

(1)美国态度比较消极的原因 (2)“不承认主义Leabharlann (1)美国态度比较消极的原因

第一,没有认为日本行动威胁到美国的根本利益;第 二,美日经济相互依存。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最大贸 易伙伴,美国向日本出口棉花、木材、石油、汽车、 机械,希望维护日本市场。第三,反苏。事变发生后, 胡佛总统称“美国同日本有着长期的友好关系,必须 友好地看待日本的立场”,要共同对付“赤化的”的 俄国和中国。第四,国内经济危机;第五,在太平洋, 美军实力不如日军。
第16讲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1-1937)
一、日本军部的法西斯主义 二、“九一八”事变和国际反应 三、“一二八”事变和国际反应 四、日本侵略华北和英美的反应 五、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和西方的绥靖政策
概要

在日本军部的法西斯势力的主导下,日本从1931年开 始侵略中国,到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日本 侵略中国的几年时间里,华盛顿体系构造的东亚秩序 不断遭到挑战和破坏,中国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 方针,把重点放在“剿共”,主要希望国联和西方各 国来牵制日本。但是美英法等国处于各种原因,对日 本的挑战行为采取了绥靖政策,一再妥协,纵容了日 本的侵略行为。
2.军部法西斯组织的成立

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日本遭受重创。陆军中的右 翼势力先后组织了“血盟团”、“一夕会”、“樱会” 等法西斯组织,准备发动政变,建立军部独裁,推行 对外战争政策。但是1931年的政变失败。从此军部法 西斯分子开始为发动对外战争准备条件,希望在战争 过程中逐渐夺取政权,“改造国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亚洲战争策源地是怎样形成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亚洲战争策源地是怎样形成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亚洲战争策源地是怎样形成的?
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沉重,垄断资产阶级和地主用加强压榨人民的办法来弥补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1931年,近三百万工人失业,农民纷纷破产,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以军部为主力的法西斯势力抬头,企图建立军部独裁政权,推行强硬的对外政策,发动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1931年,日本打破《九国公约》,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制造伪“满洲国”。

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

1933年,日本又退出国际联盟,积极准备发动吞并全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6年2月26日,日本一批“少壮军官”发动兵变,企图建立
军阀法西斯政府,政变虽然未遂,但促使军阀控制的军部加强了左右政局的势力。

不久,广田内阁加紧镇压劳动人民,禁止五一节活动,解散兵工厂的工会;对外准备全面侵略中国和南下侵入东南亚以至准备进行太平洋战争的计划。

与此同时,日本和德国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德、日、意法西期同盟。

1937年6月,近卫文麿组阁。

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教学课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教学课件

英国 235 811 1343
法国
50 738 795
德国 386 1775 2373
实行国民经济 军事化
“要大炮,不要黄油”
③军事上 撕毁《凡尔赛和 约》,实行普遍兵 役制,扩军备战。
1936年,德军开 进莱茵非军事区。
④思想上 推行反犹、排犹政策。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宣 称德意志是最优秀民族, 屠杀 犹太人是劣等民族。
银行纷纷倒闭,对外贸易锐减。经济危机激化了(
(
政治)危。以机(
希特)为勒首的法西斯组织(
社会阶级)导矛致盾了 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
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德国法西斯上台的经过 ①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1932年) ②希特勒出任总理。 (1933年)
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对外积极扩张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原因:
①作为一战战胜国之一的意大利在巴黎和会上所获甚微。
②战后意大利国内通货膨胀、物资匮乏,整个社会笼罩 着不满情绪。
③法西斯政党利用了人们的这种不满情绪,获得了较大影 响力。
2.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夺取意大利政权,
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现代世界史上的第一个法西斯政权)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1939.8.),解除了德 国发动战争的后顾之忧。
(4)破坏反法西斯国家团结。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23日,苏 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 不侵犯条约。
(纵容)
德国
(签订条约)
英 (祸水 慕 尼 黑 东引)

会议
苏联
捷克斯洛伐克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3.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答题
1、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过程各呈现怎 样的特点?
特点:德国首先建立法西斯政党——纳椊党,进行欺骗 宣传,在垄断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法西斯专政。意大 利首先建立法西斯组织,然后镇压工农运动,最后在国 王支持下,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主力是 军部,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二 二六”兵变后,军部的势力大大加强,受军部控制的广 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知识准备
日本历史的特殊性: 是通过天皇(封建君主)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成为统一国家的精神力量后,走上资本主 义发展道路。 日本经济的脆弱性: 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经 济结构的脆弱。1929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军国主义传统根深蒂固: 侵华史:发动甲午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与《辛丑条约》签定;发动日俄发动;提出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夺取青岛等。
4、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A纳粹党建立 B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C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 D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D
D
5、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集团形成的标志是: A德意签定《德意议定书》B德日签定《反 共产国际协定》C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D《慕尼 黑协定》的签定
C
二、填空
1、希特勒上台以后,法西斯分子在1933年制造了 国会纵火案,并借此逮捕了大批共产党人和 进步人士。1936年2月,一批日本少壮派军官发 动政变,企图建立军部法西斯统治,这次事变 二六”兵变”。 被称为 “二· 2、一战后,墨索里尼组织的法西斯组织是 法西斯 党。德国的法西斯组织称为纳粹党. 3、在法西斯统治确立的过程中,德国法西斯分子制 造了“国会纵火案”。日本法西斯的少壮派发动政变, 被称为 “二.二六”兵变”。

029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知识点速记)

029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知识点速记)

(2)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 场及太平洋战场等。 (3)战争的扩大:_1_9_4_1_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 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_莫__斯__科__保__卫__战__的胜利,粉碎 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再次扩大:_1_9_4_1_年_1_2_月_7_日,日军偷袭位于_珍__珠__港__ 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对美 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①背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②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 最后胜利。
③召开:_1_9_4_5_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_罗__斯__福__、 丘吉尔、_斯__大__林__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④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 由美、英、苏等国实行_分__区__占__领__;决定战后成立_联__合__ _国__;_苏__联__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 作战。
2.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 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
②成立:_1_9_4_2_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 表在华盛顿签署《_联__合__国__家__宣__言__》。 ③意义: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_1_9_2_9_年10月下旬,_美__国__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 世界。 (3)表现: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微点拨】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发生于整个资本主义 世界,而非全球,没有波及当时的苏联。
2.罗斯福新政: (1)时间:_1_9_3_3_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 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_经__济__大__危__机__。 (3)特点:采用_国__家__干__预__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PPT精品文档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PPT精品文档

14日,日军大部队涌入城内,继续搜杀街巷中的难民;并在中
山码头、下关车站等处对聚集江边的难民疯狂射击,枪杀数万人。
15日,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军人9000余人被押往鱼雷营屠杀。 16日,日军又从中日双方都承认具有中立地位的“安全区”内搜捕数万
青年,绑赴下关煤炭港枪杀,再将尸体推入江中。
18日,日军将城郊难民及 战浮5. 7万余人驱至下关 草鞋峡,用机枪扫射,然后 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浇洒煤 油纵火焚烧。此后,又在1 2月下旬开始的“清街运动 ”和“难民登记”中使上万 人头落地。 日军滥杀无辜, 手段残酷,令人发指。有的 往难民身上先浇汽油,后用 枪扫射,枪弹一着人身,火 光随之燃起,被弹击火烧之 难民,挣扎翻腾,痛苦之极 ,日军则鼓掌狂笑。有的则 把难民杀后割下人头,挑在 枪上,漫步街头,嬉笑取乐 。
《基本国策纲要》

1936年8月,日本时任首相广田弘毅召开5相(首相、外相 、陆相、海相和藏相)会议,通过了《基本国策纲要》, 把向南洋扩张作为基本国策。为了实现侵略计划,陆军制 定了扩军5年计划。海军制定了包括大和、武藏(世界上 最大的战列舰)等73艘军舰的造舰计划。1937年度军事预 算为前一年的1.3倍,军队增至38万人。政府还大力吹捧 武士道精神,要求军人“忠君爱国”,毒化人民思想。天 皇制法西斯在日本形成了。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 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 ,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 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捍 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保罗· 约瑟夫· 戈培尔
赫尔曼· 威廉· 戈林

铭记历史 揭秘二战策源地如何形成

铭记历史 揭秘二战策源地如何形成

铭记历史揭秘二战策源地如何形成作者:韩永利日本和德国法西斯的上台,使两个国家逐渐进入侵略扩张的轨道,并最终成为二战在亚洲和欧洲的策源地。

面对不断挑战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日本和德国法西斯,美、英、法等西方大国出于本国利益,一味姑息、纵容,实质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亚洲侵略扩张日本逐步法西斯化日本法西斯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其代表人物是北一辉与大川周明,他们主张日本取代欧美列强,成为亚洲的霸主。

一战后,二人成立法西斯组织——犹存社,鼓吹建立天皇制法西斯“国体意识”,依靠军队进行“国家改造”,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在法西斯的推动下,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先占领中国东北,再占领中国全境,进而征服亚洲和世界的争霸称霸、侵略扩张总纲领。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席卷日本,造成大批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势力迅速壮大。

日本军队内部出现了“一夕会”“樱会”等100多个法西斯团体,得到了军部上层的支持,标志着日本军部的法西斯化。

在军部支持下,日本关东军策划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事变的成功使军部控制了内阁,夺取了政权,挟持内阁实施法西斯独裁统治。

在法西斯分子的推动下,日本内阁推行战争政策,发展军事工业,使从中获得巨额利润的日本财阀转而全力支持法西斯。

1936年8月7日,广田弘毅内阁制订的《国策基准》,不仅将侵华战争,而且将北进对苏联战争和南进对美国战争都列入了国策。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实施侵略扩张的国策,通过侵略建立了东亚唯一的殖民帝国。

可以说,近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侵略扩张史,由此造成了军部在日本政治中的主宰地位。

为此,日本军部的法西斯化就意味着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胃口扩大走向全面侵华战争世界经济危机席卷日本后,日本法西斯趁机煽动对外战争,企图通过武力夺取中国东北,以摆脱危机。

1931年6月,日本参谋本部制订《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确定了武力攻占中国东北的方针。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九下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九下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 识 梳 理
1933年,罗斯福在竞选中击败胡佛,成功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罗斯福新政 背景:①1929~1933年的经济 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 度,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 ②美国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 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目的:①直接目的:应对经济 危机;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 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①对人类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 卷入其中,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对战后和平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 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 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 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

概 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
要 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
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
失业率下降图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专题一 2.罗斯福新政
知 识 梳 理
罗斯福拯救山姆大叔
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 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新”是指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新”是指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来扭转经济形势。 成功原因: ①通过立法,避免企业盲目竞争;②通过立法,提 高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③表彰鼓励遵纪守法 的企业;④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整;⑤罗斯福的 个人作用等。 “新”的地方: ①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 ②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③新的起点: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把美国的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 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人教版(部编2019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2——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版(部编2019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2——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课题:世界现代史(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识记:①罗斯福新政;②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扩张;③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④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主要战场;⑥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2、理解:罗斯福新政及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认识到新政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新政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罗斯福新政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导入提问“《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针对中国的条款内容有哪些?这两个条约有什么影响?”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65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13-15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65—66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其特点是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其影响是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2)1933年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其目的和手段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手段)以消除经济危机(直接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

其特点:(新)国家干预经济,其中心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3)1922 年墨索里尼建立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统治,对外领土扩张。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德国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日本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

二战的主要战场还有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及大平洋等。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资料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资料

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新课导入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同胞成了亡国奴。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日本是怎样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节课我们学习“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法案例1.“法西斯的兴起”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四个要点:(1)法西斯兴起的原因;(2)意、德、日三国法西斯兴起的表现;(3)法西斯的纲领和目标;(4)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本目的重点是法西斯兴起的原因和纲领目标。

讲述时,教师可联系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和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史实重点分析法西斯兴起的原因。

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三个要点:(1)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2)经济危机的特点;(3)经济危机的影响。

本目的重点是分析经济危机对法西斯势力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得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九一八事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准以下四个要点:(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2)柳条湖事件及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3)九一八事变的影响;(4)二二六政变,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讲述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时,教师可补充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的“大陆政策”内容和张学良东北“易帜”,本目另一个重点和难点是分析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日本法西斯军部的推动。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填空版)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填空版)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和3、性质: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5、杰出代表:——印度民族女英雄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时间:18世纪初,口号:,目的:。

性质:。

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一跃成为,为。

3、改革:原因: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人物:主要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改革,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但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战---南北战争(1861—1865)1、根本原因:的矛盾(焦点是)2、导火线:1861年3月。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战4、转折:的颁布(1862年9月)1862年《》,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两个法律的作用:激发了广大。

踊跃参军,扭转了5、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6、性质:美国历史上的6、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废除了;扫清了,为创造了条件。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知识梳理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1)建立①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②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标志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③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订立密约,标志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2)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2.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①德国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广泛支持。

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3.《慕尼黑协定》(1)背景①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②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2)内容: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英法为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1、英法自身实力的衰落。

(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位于欧洲第一位)2、受一战的影响,一战后欧洲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张伯伦为典型的和平主义者)3、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扶德抑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本性。

(2)重要原因:英法等国家的绥靖政策;(3)历史原因: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仇视(4)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促使法西斯主义的发展。

3.1.3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1.3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最先建立法西斯政权的是哪个国家?
意大利
• 时间: 1922年
• 领导者: 墨索里尼
法西斯党
• 危机爆发后意大利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9/10/11临江一中
德国的法西斯政党叫什么? 纳粹党 领导者是谁? 阿道夫·希特勒 思考:纳粹党上台执政有哪些原因?
(1)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受 到《凡尔赛和约》严厉处罚,国家 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2019/10/11临江一中
2.德国法西斯上台的经过
①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1932年)
②希特勒出任总理。
(1933年)
③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1934年)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 国总理,德国走上对内 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019/10/11临江一中
3.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国内矛盾激化
法西斯组织 (核心是军部)
1936年,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 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2019/10/11临江一中
日本为筹备战争采取了哪些措施?
扩军备战 制定《国策基准》
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发动侵华战争
发动太平洋战争
2019/10/11临江一中
三个法西斯国家: 德国、意大利、日本
386 1775 2373
“要大炮,不要黄油”
③军事上
撕毁《凡尔赛和约》, 实行普遍兵役制, 扩军备战。
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 纳粹德国
2019/10/11临江一中
日本长久以来有什么目的?
东北、蒙古地区
中国
日本战略:东北→中国→世界
经济危机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步骤)
经济受到重创

第7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1-1937)

第7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1-1937)
第7讲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1-1939)
一、日本的法西斯主义 二、“九一八”事变和国际反应 三、“一二八”事变和国际反应 四、李顿调查团和日本退出国联 五、日本侵略华北和英美的反应 六、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七、苏联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关系 八、美、英、法对日本的绥靖政策
概要
最早进行对外扩张,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秩 序的法西斯国家是日本。在日本军部的法西斯势 力 的 主 导 下 , 日 本 从 1931 年 开 始 侵 略 中 国 , 到 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日本侵略中国的 几年时间里,华盛顿体系构造的东亚秩序不断遭 到挑战和破坏。
1.事变过程 2.英法两国的态度和国联的行动 3.美国的“不承认主义” 4.苏联的“中立”政策
1.事变过程
1931年9月18日晚,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村 附近南满铁路,诬陷中国军队所为,对沈阳发起进 攻,出兵占领南满铁路沿线主要城镇,即“九一八 “事变。关东军继续进攻沈阳、长春、吉林、锦州, 攻占齐齐哈尔和哈尔滨。
(2)会议的结果和影响
会议空谈了3周结束,发表了报告和宣言,重申了 《九国公约》各项原则,确认日本违反了公约, 建议日本停止行动,既没有作出制裁决定,也没 有向中国提供援助。
这是一次绥靖政策会议,纵容了日本,使日本更 加放心地进攻中国。
七、苏联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关系
1.《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2.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3.苏联增兵远东 4.苏日冲突
必先征服支那。
2.军部法西斯组织的成立
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陆军中的右翼势力 先后组织了“血盟团”、“一夕会”、“樱会”等法西斯 组织,准备发动政变,建立军部独裁,推行对外战争政策。 军部法西斯分子开始为发动对外战争准备条件,希望在战 争过程中逐渐夺取政权,“改造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上海停战协定》
3月谈判,英法美意等国驻华公使列席,5 月签订协定,双方在停火线上停止战斗, 中国军队不能重新在上海布防,上海治安 由外国军官指挥中国警察维持。
四、日本侵略华北和英美的反应
1933年1月日本攻占山海关,开始进入华北地区。《塘沽协定》 美英开始加强对中国的援助,日本十分不满。 1934年4月天羽声明。 1935年日本开始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广田三原则 美英同日本的矛盾加深。
五、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1.法西斯独裁政体的确立 2.侵华政策的制定 3.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4.布鲁塞尔会议
1.法西斯独裁政体的确立
1936年2月,日本陆军少壮军官发动政变,要求建立军部 法西斯独裁政体,结果被平定。但是在军部要求下,广田 弘毅上台组阁,建立了“五相会议”体制,即首相、外相、 陆相、海相、藏相会议,决定重大政策,消弱了议会制度 和政党制度。军部控制内阁标志着军国主义独裁统治正式 确立。
事变后,苏联政府谴责日本,但是声明中立,不愿意 担任《非战公约》的“守护者”。原因:第一,以妥 协换和平,完成经济发展任务;第二,过高估计日军 能力,担心和日本发生战争。
为了避免和日本的冲突战争,1932年苏联同意日军使 用中东路,运费只收半价;还拒绝国联提出的协助解 决事变的邀请;三次向日本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遭到日本拒绝。1935年以1.4亿日元的低价,把中东路 卖给伪满洲国,实际上承认了满洲国。
国民党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把重点 放在“剿共”,主要希望国联和西方各国来牵制 日本。但是美英法等国对日本的挑战行为采取绥 靖政策,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为。
一、日本军部的法西斯主义
1.田中奏折 2.军部法西斯组织的成立
1.田中奏折
1927年6月田中义一首相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 纲领》,主要内容是:(1)把满蒙从中国分离出来,成为日本殖民 地;(2)对于中国内政采取武力干涉方针,镇压革命。这个纲领标 志着日本对华政策从经济侵略转变为军事侵略。上奏天皇,即为田中 奏折。奏折中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
苏联还试图和中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但是被拒 绝。
2.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1938年3月-1939年6月,苏联向中国提供了3笔贷 款,共2.5亿美元。以低于市场价格20%的价格向 中 国 供 应 飞 机 、 大 炮 、 坦 克 。 从 1937 年 10 月 到 1939年9月,苏联向中国提供了985架飞机,82辆 坦克,1300多门火炮,14000多挺机枪,以及大批 弹药、装备。还派出3665名军事顾问和专家,组 织700多人的航空志愿队;帮助中国训练了飞行员。 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的战斗中,有200多名苏 联飞行员牺牲。
由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20万东北 军在2万关东军的面前不战而退。1932年2月,日军 占领东北三省。3月,日本挟持溥仪在长春成立伪 满洲国。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1)“攘外必先那安内”,反共重于抗日,正在“围剿”苏区; (2)南京政府政权不稳。蒋介石还和冯、阎大战,张学良正在北平,汪精
(2)不承认主义
随着日军行动扩大,美国积极起来。1932年1月 日军占领锦州后,美国政府照会中日两国政府, 表示美国不承认日本行动的合法性,维护门户开 放政策和《非战公约》和《九国公约》的地位, 被称为“不承认主义”,或者“史汀生主义”。 这是此后美国对东亚问题的基本蒋; (3)认为是关东军的“寻常挑衅”,寄望日本政府控制事态。
随着国联调解的失败,蒋的态度开始强硬,要求张学良坚守锦州;要求 日军撤离东北为对日谈判前提条件。
2.英法两国的态度和国联的行动
(1)英法两国的态度 (2)国联的行动和李顿调查团 (3)日本退出国联
(1)英美法三国的态度
英国的态度冷淡,不愿意破坏英日关系:第一,英国在华利益集中在 长江流域,在东北的投资只有其在华投资的1.6%;第二,对蒋介石 政府的前途不抱希望,想利用日本控制中国革命;第三,利用日本来 牵制苏联在中国的影响;第四,希望美国来维护华盛顿体系的稳定; 第五,国内经济危机,无力影响远东形势。
必先征服支那。
2.军部法西斯组织的成立
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陆军中的右翼势力 先后组织了“血盟团”、“一夕会”、“樱会”等法西斯 组织,准备发动政变,建立军部独裁,推行对外战争政策。 军部法西斯分子开始为发动对外战争准备条件,希望在战 争过程中逐渐夺取政权,“改造国家”。
二、“九一八”事变和国际反应
4.苏日冲突
(1)张鼓峰事件 (2)诺门坎事件
原因
关于对外侵略计划,日本国内存在两种争议:北 进和南进。两种意见都认为对苏战争是迟早的事 情,问题是北进和南进何者优先。1938年,日本 参谋本部确定,下一时期的军备对象是苏联。于 是,日本开始武力挑衅苏联,制造了张鼓峰事件 和诺门坎事件。
结果
英国在华投资的80%,美国的65%集中在上海,英美采取 了较强硬的立场。立即向日本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同时增 加军事部署。并开始外交斡旋。美英法意四国联合照会日 本,建议停火;国联理事会发出呼吁,要求日本遵守盟约。 国联通过决议,声明会员国不承认任何破坏现状的行为, 并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处理上海事变。
2.侵华政策的制定
1936年广田召开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规 定把美英苏作为假想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吞 并中国,在攻打美英苏,夺取太平洋霸权,最后 称霸世界。
1937年国防预算32亿日元,占国家预算的69%, 军队总数达到107万人,舰艇290艘,飞机1559架。
3.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1937年上半年,在大量增兵华北的同时,为了掩 饰侵华行动,日本故意作出攻苏姿态,欺骗英美; 同时鼓吹中日友好,组织经济考察团访华。
6月,近卫文麿就任首相,采纳关东军参谋长东条 英机的建议,立即进攻中国。7月7日发动卢沟桥 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4.布鲁塞尔会议
1937年11月,《九国公约》缔约国和其他相关国 家共19国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讨论远东局势和 解决中日问题的办法。日本、德国拒绝参加。
报告书表明,英法试图和日本共同主宰东北。
(3)日本退出国联
1933年2月,国联大会通过李顿报告,日本随即于3月宣布 退出国联。这说明,国联根本无力制裁日本。
3.美国的“不承认主义”
(1)消极态度 (2)“不承认主义”
(1)美国态度比较消极的原因
美日经济相互依存。 对日本的政治野心认识不足。 希望日本反苏。 国内经济危机。 军力处于劣势,担心美日战争。 不是国联成员,愿意旁观。 对日本内政不熟悉 被日本政府蒙蔽。 孤立主义反对政府涉及战争危险。
1.事变过程 2.英法两国的态度和国联的行动 3.美国的“不承认主义” 4.苏联的“中立”政策
1.事变过程
1931年9月18日晚,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村 附近南满铁路,诬陷中国军队所为,对沈阳发起进 攻,出兵占领南满铁路沿线主要城镇,即“九一八 “事变。关东军继续进攻沈阳、长春、吉林、锦州, 攻占齐齐哈尔和哈尔滨。
3.苏联增兵远东
1931年,苏联在远东的兵力仅6个师,到1937年增 到20个师,飞机1560架,坦克1500辆。而日军部 署的是7个师、飞机250架、坦克150辆。苏联明显 占优势。1938年苏联又增兵10万,军事拨款增加1 倍。
苏联的远东的军事部署,对日本造成了威胁,牵 制了日军,支援了中国抗战。1939年9月蒋介石致 电斯大林称,“自中国抗战以来,日本之未敢以 全部兵力加诸中国者,实由贵国在我东北边境牵 制之力为多。”
第7讲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1-1939)
一、日本的法西斯主义 二、“九一八”事变和国际反应 三、“一二八”事变和国际反应 四、李顿调查团和日本退出国联 五、日本侵略华北和英美的反应 六、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七、苏联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关系 八、美、英、法对日本的绥靖政策
概要
最早进行对外扩张,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秩 序的法西斯国家是日本。在日本军部的法西斯势 力 的 主 导 下 , 日 本 从 1931 年 开 始 侵 略 中 国 , 到 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日本侵略中国的 几年时间里,华盛顿体系构造的东亚秩序不断遭 到挑战和破坏。
(1)各国的政策
中国要求各国对日本实行集体制裁。 英国反对制裁日本,因为它忙于欧洲事务,不愿
和日本发生战争冲突。 法国和英国持相同态度。 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反对干涉中国问题,
希望日本参加会议,要求中国作出让步。 只有苏联代表支持中国的主张,对日本进行集体
制裁,其他国家都主张先停战,然后通过外交斡 旋和平解决。
1.日本的“东亚新秩序”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严重威胁美英法等 国的在华利益。1938年10月日本占领武汉、广州 之后,宣布要“建设东亚新秩序”,实现“日、 满、华合作”,“限制东亚以外的国家在中国的 经济活动”,开始打击美英法等国的利益。1939 年12月,日本飞机炸沉了南京附近长江上的美国 一艘军舰和三艘油轮,英国军舰也遭到轰炸。
三、“一二八”事变和国际反应
1.事变过程 2.国际反应 3.《上海停战协定》
1.事变过程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闸北发动 进攻,即“一二八”事变。这一次,军部和政府 完全一致,试图迅速占领上海。但是遭遇蔡廷锴 第19路军抵抗,一个月里,伤亡过万,没有占领 上海。
2.国际反应
美国也不愿破坏美日关系,因为两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 法国与英国态度相似:第一,法国利益在华南地区;第二,把日本看
作反苏势力。
(2)国联的行动和李顿调查团
1931年9月国联理事会作出决议,劝告日本撤军,但是没有规定期限。10 月,日军轰炸锦州,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国联理事会再次通过决议,限日 军11月16日前撤军至南满铁路区域以内。但是日军继续进攻黑龙江和锦州。 日本投反对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