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解释疾病的本质。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等。

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入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3.★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①躯体性亚健康: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②心理性亚健康:焦虑、烦躁、睡眠不佳等③人际交往性亚健康:与人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有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5.脑死亡(Brain Death):指全脑功能(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意义:①有助于正确判断死亡时间,节约医药资源②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多更好的供体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L,血浆渗透压<280mm/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2.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L,血浆渗透压>310mm/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正常钠血症):特点: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可见于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抽放胸、腹水等。

4.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如水肿发生在体腔内则称之为积水,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脑积水等。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2.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3.循证医学(EBM):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健康(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5.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病因: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

7.完全康复(rehabilitation):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8.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0.脑死亡(brain death):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11.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12.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13.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时,尤其是小儿,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14.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名词释义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2.疾病:在致病因素的损害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自我稳定调节障碍导致的异常生活活动过程。

3.亚健康: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

4.病因学:可导致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基本因素。

5.条件: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诱因: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够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7.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是死亡的标志。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9.低血容量低钠血症:以钠离子丢失多于水分丢失为特征,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也可称为低渗性脱水。

10.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容量正常或增加,患者有水潴留以增加体液容量。

*所以也叫水中毒。

11.低血容量高钠血症:以失水多于失水为特征,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osm/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又称高渗性脱水。

12.脱水热:因皮肤蒸发水分减少引起的体温上升。

13.等渗脱水:其特点是钠水按比例流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离子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内。

14.水肿:组织空间或体腔中积聚过多液体,形成水肿。

体腔中过多的液体积聚可称为积水。

15.输卵管失衡: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肾小管再吸收不会相应减少,甚至反而增加,或者当肾小球滤过率为正时常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均可导致钠水潴留,称为球管失平衡,是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16.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率过滤/肾血浆流量,正常值约为20%;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病综合征时水肿是由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引起的。

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

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

第一、二章、总论1.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健康、疾病(disease)、病因、诱因、条件、脑死亡2.区别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

3.脑死亡应符合怎样的标准?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指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indicates some common and collective alterations of function and metabolism presented in a group of diseases. )健康(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

换言之,健康至少包含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disease):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The aberrant manifestation of deregulated homeostasis caused by harmful agents is referred to as disease, with disturbances of function, metabolism and structure in the body, which are manifested by a series of symptoms and signs. )病因(Causative factors ):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诱因(predisposing or precipitating factors ):即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健康:健康指的是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脑死亡(brain 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的标准。

低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 <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 >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外液量均减少。

水中毒:高溶性低钠血症,特点是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脱水热: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高钾血症:血清中钾浓度高于5.5mmol/L低钾血症:血清中钾浓度低于3.5mmol/L 。

酸碱平衡紊乱:病理情况下引起的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而产生PH异常的情况。

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 原发性减少和 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酸中毒:CO2排除障碍或吸进过多引起以血浆[H2CO3]原发性增高和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以血浆[HCO3-]原发性增加和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碱中毒:肺通气过度,以血浆[H2CO3]原发性减少和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同一病人有两种或三种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

缺氧(hypoxia):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任务是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变化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疾病概论1.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2.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3.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指能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5.诱因:指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康复: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两种。

完全康复主要是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7.死亡: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8.脑死亡: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低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 mmol/L,称为低渗性脱水,也可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2.水中毒:指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低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 mmol/L,但机体内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3.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 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 mmol/L,称为高渗性脱水,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是钠、水成比例丢失,血清Na’浓度为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 的一种水、钠代谢紊乱。

病理生理学的名词解释重点

病理生理学的名词解释重点

病理生理学的名词解释重点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科学,它结合了病理学和生理学的知识,旨在揭示病理过程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何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研究病理生理学时,我们需要了解和理解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重点进行解释。

1.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疾病对人体生理过程造成的影响以及这些生理过程可能导致疾病的发展。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生理过程来治疗疾病等。

2.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组织和器官的可见或可测量的异常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包括细胞的增生、坏死、炎症反应、纤维化等。

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病理变化,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3.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它包括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和生化改变。

炎症反应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原体和修复组织,然而过度或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展。

4. 纤维化纤维化是一种病理过程,指的是受损组织中纤维蛋白过度沉积,导致正常的组织被纤维组织所代替。

纤维化通常发生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纤维化可能导致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5. 细胞增生细胞增生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通常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

在疾病过程中,细胞增生可能出现异常,如肿瘤细胞的不受控制的增殖。

了解细胞增生的调控机制和异常情况,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6. 肿瘤肿瘤是指由异常细胞组成的异常生长物。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恶性肿瘤具有无穷增殖能力和浸润能力,可能会侵袭周围组织和器官,甚至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了解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7. 代谢紊乱代谢紊乱指的是身体内部的代谢过程出现异常,包括物质的合成、分解、运输和利用等。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4、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5、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它是决定疾病特异性的。

7、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8、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9、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的因素。

10、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11、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消失或停止,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2、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

13、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减少。

14、水中毒: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15、等渗性脱水: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16、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17、低钾血症:血清K+浓度低于3.5 mmol/L。

18、高钾血症:血清K+浓度高于5.5mmol/L。

19、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的现象。

20、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的现象。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药物靶标(drug target)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而生效的。

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能引起损害的因素。

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

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危险因素(dangerous factor)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

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

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死亡(death)是指机体生命的终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organism as a whole)的机能永久性的停止,而整体的死亡而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都发生死亡。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1.基本(典型)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

2.健康: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3.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良性循环:继发的变化以负反馈的形式作用于因果链前面的变化,结果每循环一次都使相应环节的变化强度降低,稳态趋于恢复,疾病过程逐平息。

5.恶性循环:继发的变化以正反馈形式作用于因果链前面的变化,结果每循环一次都使疾病进一步恶化。

6.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7.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

8.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的永久性停止。

死亡的标志-脑死亡。

9.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地狱3.5mmol/L。

10.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11.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过多的体液在体腔内积聚又称为积水12.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和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3.呼吸性酸中毒: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和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14.代谢性碱中毒:指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增加和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15.呼吸性碱中毒: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6.缺氧;因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17.血氧分压: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18.血氧容量: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最大携氧量。

19.血氧含量:100ml血液的实际携氧量。

20.血红蛋白饱和度: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指研究疾病产生与发展的本质特征、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与生物学和医学相关的领域。

2.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演变、诊断、预后及预防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3. 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个器官、系统及其调节机制的功能活动、相互关系和整体功能的一门学科。

4. 机能障碍(Dysfunction):机能障碍是指生物体在正常情况下应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或者发挥异常的状态。

5. 病因(Etiology):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各种内因和外因。

6. 生理病理(Physiopathology):生理病理是指正常生理条件下某种机能的失调状态。

7.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疾病所引起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生化学改变。

8. 免疫病理学(Immunopathology):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机体对病原体、自身组织或异位物质等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学科。

9.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因缺血引起的组织或器官损伤,在再灌注后加重或恶化的伤害过程。

10.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是指氧化代谢和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自由基、氧化物和抗氧化剂之间的失衡状态。

11. 炎症(Inflammation):炎症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物反应,包括血管扩张、渗出、炎症细胞浸润、组织修复等过程。

12. 组织修复(Tissue repair):组织修复是指在组织损伤后,机体通过不同机制的反应来恢复损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13. 管腔阻塞(Luminal obstruction):管腔阻塞是指管腔内存在一种物质,阻碍了管腔的正常通畅,导致组织器官营养不良或坏死等病理生理现象的发生。

病理生理学_名词解释_考试要点

病理生理学_名词解释_考试要点
4.病因(etiology):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37.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紊乱,其主要代谢变化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等综合征,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38. 低渗尿,肾功能障碍时,由于浓缩功能减退而稀释功能正常,尿渗压最高只能在到700 mmol/L,尿
17.(碱)中毒。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浆中[HC03](或[H2C03 J)原发
性减少(或增多),引起代谢性(呼吸性)酸(碱)中毒,通过机体代偿调节,仍能使血浆中【NaHC03}/
【H2Co3]比值维持20:1,血pH值维持在正常范围,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18. 缺氧(hypoxia):指由于氧的供给不足或和利用障碍,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又称高渗性脱水。
10。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1.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肿,缺氧,休克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细胞增值和凋亡障碍等。

)3、健康(health):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即健康包含强壮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状态。

4、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病因作用下,因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可使机体发生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表现出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5、死亡(death):目前一般认为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6、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一旦出现脑死亡,就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

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

7、病因(cause of a disease):又称原因或致病因素,是指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

8、条件(condition):是指在原因作用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它们本身不能引起疾病,但能左右病因对机体的影响,可直接作用于机体,或者促进或者阻碍疾病的发生。

其中的促进因素就是诱因。

9、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原因存在的情况下,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诱因也是疾病发生的一种条件。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40.血氧分压(PO2):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产生的张力称为血氧分压。
41.血氧容量(CO2max):指在38℃、氧分压为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40mmHg的条件下,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最大携氧量称为血氧容量,取决于Hb的质和量。
42.血氧含量(CO2):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所结合的氧量,包括结合于Hb中的氧和溶解于血浆中的氧量,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
8.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0.脑死亡(brain death):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11.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35.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又称等张性缺氧。
36.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循环性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43.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2):指Hb实际结合的氧和最大结合的氧的百分比,取决于氧分压。
44.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CvO2):反映组织的摄氧能力,正常值约为5ml/dl。
45.P50:指Hb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是反映Hb与氧亲和力的指标,正常值为26-27mmHg。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总结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3、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4、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5、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6、死亡(death)是指机体生命的终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organism as a whole)的机能永久性的停止,而整体的死亡而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都发生死亡。

7、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8、脱水(dehydratio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9(1)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9(2)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310mmol/L1。

10、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为 280~310 mmol/L。

11、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指当水的摄入过多,超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和肾脏的排水能力时,使大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导致细胞内、外液容量扩大,并出现包括稀释性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被称为水中毒。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p2:是指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应激、发热、缺血-再灌注、休克、DIC、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等。

2.健康(health)p5: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是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p5:是指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即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

5.条件(condition)p7:是指在疾病的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须的,阻碍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6.康复(recovery)p12: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完全康复(痊愈),是指疾病所致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完全恢复正常;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可能有后遗症。

7.脑死亡(braindeath)p12: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脑干、间脑)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

8.脱水(dehydration)p19:是指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时可导致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9.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p19:特点是失钠>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想低钠血症。

10.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p20:特点是失水大于失钠,血清Na+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身体生理过程的影响的科学学科。

以下是一些病理生理学常用的名词解释:
1. 病理变化:正常生理状态发生异常改变,如细胞结构、
组织结构的改变,器官功能的异常等。

2. 炎症:局部受损组织对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

3. 癌症:细胞发生恶性肿瘤的一类疾病,具有无限增殖、
侵犯和转移的特征。

4. 代谢紊乱:机体代谢过程发生异常,如蛋白质、糖类和
脂肪代谢的紊乱。

5. 细胞凋亡:受到内外因素刺激的细胞主动死亡,常发生
于受损或有异常的细胞。

6.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的疾病。

7. 血栓形成:血液中的凝血机制异常导致血栓(血凝块)形成,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和供血不足。

8.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机体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浓度发生异常,如脱水、电解质缺失或过多等。

9. 瘢痕组织:受损组织修复过程中形成的修复组织,通常没有原始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10.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对机体生理过程的影响和机制的学科,旨在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生理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着重从功能与代谢的角度探讨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其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健康: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3.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称为脱水。

5.低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6.高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7.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

8.低血钾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9.高血钾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0.代谢性酸中毒: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11.呼吸性酸中毒: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12.代谢性碱中毒: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13.呼吸性碱中毒: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增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14.乳酸酸中毒:血浆中乳酸浓度增高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15.酮症酸中毒:血中酮体(β—羟丁酸及乙酰醋酸)含量增多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16.乏氧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17.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

18.循环性缺氧: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19.组织性缺氧: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20.缺氧: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21. 呼吸衰竭:当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机体在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PaO2低于60mmHg,或伴有PaCO2高于50mmHg,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22.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可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

23.肠源性发绀:当血液中HbFe3+OH达到15g/L(1.5g/dl)时,皮肤、黏膜可呈咖啡色。

24.发热: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儿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

25:过热: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

26内生致热原: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27.热限:发热(非过热)时,体温升高很少超过41℃,通常达不到42℃,这种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

28.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适应反应。

29.热休克蛋白: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30.急性期蛋白: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浓度迅速升高的蛋白质称为急性期蛋白。

31.心身疾病:一类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或诱因的躯体疾病。

32.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的组织、器官经恢复血液灌注后不但不能使其功能和结构恢复,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

33.活性氧:化学性质活泼的含氧代谢物,包括氧自由基、单线态氧(1O2)、H2O2、NO、脂质过养化物(LOOH)及其裂解产物脂氧自由基(LO·)、脂过氧自由基(LOO·)等。

34.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

35.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36.细胞凋亡: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37.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全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为特征的获得性综合征,先发生于广泛性微血栓形成,继而因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有时伴有纤溶亢进),导致多部位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及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38.休克: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机体细胞和各重要生命器官发生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病理过程。

39.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综合征。

40.心力衰竭:若致心功能障碍的病因较重或不断发展,使心脏舒缩功能受损加重或充盈严重受限,在有足够循环血量的情况下,心排血量明显减少到已不能满足日常代谢的需要,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和)体循环静脉淤血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即为心力衰竭。

41.通气不足:①限制性通气不足:因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制而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②阻塞性通气不足:由于呼吸道狭窄或阻塞,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的通气障碍。

42.弥散障碍:由于呼吸膜面积减少、肺泡膜异常增厚或弥散时间棉线缩短所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43.功能性分流:部分肺泡因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障碍而引起严重通气不足,但血流量未相应减少,VA/Q比值下降,造成流经该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动脉血中,称为静脉血掺杂,因为如同动—静脉短路,故又称功能性分流。

44.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多种原发病过程中,因急性肺损伤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45.肝性脑病:由于急性或慢性肝功能不全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终出现肝性昏迷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46.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的真正神经递质极为相似,但生理作用却远弱于真正神经递质,因此,将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47.肝肾综合征:严重急、慢性肝功能不全患者,在缺乏其他已知肾衰竭病因的临床、实验室及形态学证据的情况下,可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肾衰竭。

表现为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

这种继发于严重肝功能障碍的肾衰竭称为肝肾综合征。

48.肾功能不全: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废物及毒物在体内潴留,并伴有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49.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各种病因引起双侧肾在短期内泌尿功能急剧降低,导致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主要由病因导致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肾小管损伤所致。

50.慢性肾功能不全:各种慢性肾疾病的共同转归,除了泌尿功能障碍外,还出现明显的内分泌功能紊乱。

慢性肾衰竭:各种慢性肾疾病引起肾单位进行性、不可逆破坏,使残存的有功能的肾单位越来越少,以致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及维持内环境稳定,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由此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

51.尿毒症:急、慢性肾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除存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功能失调外,还有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毒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52.意识障碍:觉醒系统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产生意识清晰度和意识内容的异常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