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高职“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高职“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知识社会的转型等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创新和改革的要求,其目标是实现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学科中心到学习者中心、从封闭的学校教育到社会化学习体系的转变。

而人才培养计划的创新,特别是“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模式在教学计划中的有效契合,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保证。

标签: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1998~2008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10年,短短10年间,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很快成为占据我国教育领域的主力军。

迈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无疑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由数量扩张成功转向质量提升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阶段国际上典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类,一类是以德国为代表在北欧流行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一类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人才培养模式,还有一类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TAFE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实践、较好地沟通企业与学校是这三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有人谓之学习型经济时代,各种教育思想空前繁盛。

因而,指导高职教育的理念除了原有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又有许多新的突破,出现了包括现代现象学教育思想、人力资本理论、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多元智能思想和后现代学习理论等新的理念。

同时,远程教育、虚拟教育、网络教育正在引领学习方式新的革命,逐渐渗透、影响着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关注的课题。

在我国,高职教育是一种“年轻”的教育类型。

大体包括: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等,共同肩负着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

由于它没有太多传统学术形态的束缚,受到的制约也比较少,其自身充满了活力,并具有很强的创新力。

在不断研究和借鉴国外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我国高职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毕 业 生 在 获 得 学 历 证 书 的 同时 .可 视 同 职业 技 能 鉴 定 合 格 . 取 得 相 应 的 职业 资格 证 书 ” 即“ ( 双证 融 通 ” 。 0 4年 7月 6日 , ) 20 劳
致性。
改 革 教 学 方 法 和 教 学手 段
引 入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教 育 不 只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5 2 2 1 0 — 0 — 2 1 7 — 7 7( 0 2)5 0 21 0
“ 证 融 通 ” 高 职 教 育 中 的应 用 现 状 双 在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要 求 不 相 适 应 、 滞 后 于 行 业 发 展 等 问 题 进 行 改
动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下 发 了《 于 在 全 国 百 所 院校 实 施 职 业 资 格 证 关 书 制 度 国 家 级试 点 工 作 》 通 知 截 至 2 1 的 0 0年 , 国 已 有 约 50 全 0 所 高 职 院校 正 在 围绕 “ 证 融 通 ” 行 教 学 改 革 . 断 更 新 课 程 双 进 不 内容 , 进 教 学 方 法 , 革 教 学 手 段 与模 式 . 立 与 高 职 教 育 人 改 改 建 才 培 养 目标 相 一 致 、 应 社 会 需 求 的 课 程 体 系 . 确 保 人 才 培 适 以
2 1, 02 5
高职 专论
以“ 双证融通” 为导向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刘 敏
( 海城 市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广 东 珠 海 5 9 9 ) 珠 10 0
摘 要 : 双 证 融通 ” “ 制度 是对 “ 证 书 制 ” 双 的进 一 步 发 展 。将 “ 证 融 通 ” 为 高 职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的 主导 模 式 , 双 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 以有效 实现 学历 教 育 与职 业 资格 培 训 的融 通 , 同时 , 是培 养 开 放性 、 业 性 、 践性 高 职 应用 型 人 才 的一 种 有 效 也 职 实 举 措 。珠 海域 市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报 关 与 国际 专 业 实 施 以 “ 证 融 通 ” 双 为导 向 的 人 才培 养 模 式 的 改革 实 践 取 得 了成 效 。 关键 词 : 证 融 通 : 双 高职 ; 用 型 人 才 ; 养 方式 应 培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实现学生在校
期间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就业率,因此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一是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日趋紧密,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因此高职院校与企
业之间合作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双证融通”培养模式已经涉及到了多个领域,
包括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健康管理等。

二是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该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并完善了管理制度。


着“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的逐渐推广,高职院校也开始重视该模式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并
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案。

这些措施为学生顺利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
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学生的满意度和就业率不断提高。

由于“双证融通”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校期
间获得更为全面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因此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也越来越受到雇主
的认可和青睐。

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四是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了学生和企
业重视的重点。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正是符合了职业教育的需求
和特点,将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先修课程引入教育体系,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价
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湖南长沙410200)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由此所引发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和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广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重要突破口。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教学进行融通,使教学与生产、学校与企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素质决定着生产、服务、管理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竞争的关键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

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

根据企业的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目前企业严重缺乏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知识型技能人才和技术型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该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技能,这些人才的培养只靠注重学历教育的学科体系是培养不出来的。

因此,建立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本身的特性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可靠保证。

积极稳妥推行双证融通,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方向。

双证融通的实施,就是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行业或职业能力需求的风向标,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以职业证书、学历证书为纽带,对高职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改革与整合,实现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摘要】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该模式的特点、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发展趋势以及成功经验进行分析。

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升级,该模式也有着发展的机遇和趋势。

为了更好地推动该模式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分析、现状、问题分析、挑战、发展趋势、成功经验、总结展望、建议措施、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实施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背景介绍部分将重点分析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兴起背景,即国家对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政策支持和导向,以及用人单位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和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也会探讨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因素,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运而生,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促进产教融合,推动人才与产业的有效对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品质和培养质量。

由此可见,“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高职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探讨该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该模式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该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挖掘其中的潜在问题和挑战,为高职院校在“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高职院校_双证融通_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_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2

高职院校_双证融通_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_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2

教育创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 年3 月号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汪洋(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江苏南京211106)摘要:“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或岗位证书内涵的融合与衔接,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融通。

本文结合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前期工作,阐述“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的启示与实践,并进一步分析了在“双证融通”下我院仍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建设;国贸专业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09)03-150-03“双证制”是指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资格认证之间的一种有机结合。

其简单的表现形式就是取得“学历证书+职业或岗位证书”。

而“双证融通”就是将职业或岗位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它应是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和以职业或岗位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一种互认与沟通。

当下,“双证制”及“双证融通”的教育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的最大办学特色,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了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与职业岗位群素养的要求相互脱节未能融通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以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为背景,对“双证融通”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一、“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给课程建设带来的启示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受学科型课程设置的影响,背离了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征,影响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

而国外高职教育课程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引入,如澳大利亚TAFE 学院以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及德国双元制着力培养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培养模式等,给了我们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当头一棒,促使我们要进行课程改革。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国内多所高职院校的走访及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调查,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工程造价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建设市场的蓬勃发展,工程造价专业迅速兴起。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工程造价专业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中一门重要的技术专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市场的日益竞争,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传统的工科专业教育模式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建筑市场的需求,提高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通过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推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建筑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建筑工程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促进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通过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合工学实践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工程造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旨在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

1.3 研究意义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是紧缺人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高职工程造价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将工学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模 式 进 行 了造价专业 高职院校
探 究 时 ,还要根据能 力本位要求 ,对课程体 系进行构建 ,对课程 结构进行 调整 ,同时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通过分析其职业能力 ,对 本专业必 须 的知识点进行确定 ,同时与这些能力点和知识点 的要求 相结合 ,对 职 业 拓 展 课 、技 能 课 和 基 础 课 进 行 设 置 。 ( 3 ) 应 紧 紧 围 绕 培 养 学 生 的 基 本 素 质 和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着 两 条 主 线 ,对教学 内容进行更新 ,对专业 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进行 突出 ,并对 技 术 应 用 、职 业 能 力 训 练 进 行 突 出 , 将 超 越 高 职 层 次 的 内 容 进 行 删 除 ,特别是过多 的理论性 内容 。同 时还应 对教学 手段 和方 法进行 更 新 ,与 新 时 期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 需 求 相 适 宜 。 4、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 1 ) 应根据社 会对 工程造 价专业人 才的能力要求 , 与高职教育的 特点相结合 ,建立一套实践教学体系 ,突出技术应用能力 的特点。例 如可通过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 、测量实 习等实训 ,增强实训 环节 ,使 学生毕业后就可进行顶 岗作业 。 ( 2 ) 提 升学 生 理解 理 论 知 识 的能 力 ,在 理 论 课 程 中对 实 践 学 时 进 行设置 ,通过在工程造价专业对理论课程进行开设 ,并将实践学 时穿 插在理论课堂教学 中,通过各种 形式 ,如 听报告 、讨论 、幻灯 展示 、 参观等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加强。 ( 3 )应实行毕业 生 “ 双证 书” 制度 。在培 养学 生实践 能力 的过 程中 ,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能力考核非常的重要。因此应在教 学 计划 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考试 ,并实行规范教学。

“双证融通”是我国高职教育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融通”是我国高职教育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来自业 教 育模 式 创 新
践 能 力的 应 用 型 人 才 . 双 证 书 制 度 是 实现 这 一 目标 的 重要 途 径 和 必 然 而
实行 双证书制度必须对高 等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 这些创新模式
主要是 :
结果, 高职教 育 自身的特性和社会 的需要。对我 国高职教育“ 是 双证 融 通” 进行深入 的研 究, 理论 上不仅 使我们能 清楚地认 识 了解 高职教 育 从 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而且通过对 高职教育转型的创新性研 究 , 力 求从宏观与微观 , 即制定政 策与加强 可操作性相互结合的 角度提 出措 施 办法, 实践上切实为推动我 国高职教育发展助一臂之力。 从 关键词 : 双证书 高职教 育 教 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70 G 1 文献标识码: A

1 . 管理 。实施 双证 书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 中的新生事物 , 组织 加强 组织 管理 是重要 的保证 条件 。 首先是建立 由学院领导教务处等组成 的双 证书教育领导小组 , 负责研究 、 协调双证书教育 中的各项 政策及制度事 宜; 其次是系领 导、 教研室 主任 、 指导教师等组成的双证书专业教育指导 小组, 负责安排 、 组织 、 处理 、 实施双证书专业教育中的各项事宜 : 第三是 由政府部 门、 专业协会 、 企业领导组成 的双证书专业教育顾 问小组 , 负责 对 双证书专 业教育 中的宏观及前瞻性的重要事宜 , 提出建设性 的意见 。 2 . 制度管理 。高职院校实施 双证书教育 , 完全有别于传统 的高校教 育 管理模 式 , 制定完备学生双证 书培养 制度及 教育教学管理 文件 , 显得 尤 为重要 。 如双证 书教育教学计划 、 教学大纲 、 管理制度 、 考核鉴定办法 、 教 师培养 、 实训基地建设等 等, 使双证书制度的推行有 章可循 。 3教学计划 。高 等职业 教育 实行双证书制度 , . 必须制定满足双证书 教 育教学要求的教学计划 , 该计划 应具有 以下特点 : 专业设 置符合地方 经 济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 ; 培养 目标是 面向基层 生产 、 服务 和管理第一线 高 级实用型人才 ; 从职业 岗位( 分析人手 确定实用 型人才 的知识 、 群) 能 力 和素质结构 ;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 中心确定教 学计划 、 课程设 置和教学 内容 ; 基础课按专业学 习要求 , 必须够用” 以“ 为度, 并兼顾未来发展的需 要; 专业教学 内容是成熟技术与管理规 范 , 突出实用性 、 针对性 ; 加强实 践教学环节 , 实践教学应 占 4 %一 0 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 0 5 %; 技能训练课 程列入教学计划 ; H / 强德育 , J 提高政治思想 、 职业道德 、 身心素质 、 创新意 识、 自学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 ; 改革教学方法 和考 试方法 , 合理 安排 , 精

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

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

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摘要]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可遵循的主导模式。

而从现代教育思想与高职教育的普遍趋势看,这种主导模式理应是“双证融通,产学合作”。

高职教育要实施这一主导模式,必须抓好六个环节,即构建质量标准、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法、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师资队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目前主要是大专层次,这一点已经受到教育界与社会的广泛认同。

无论是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或是层次,与其他类型或层次的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有其鲜明的特色。

在高职教育系统内部,应该构建一个能充分反映并高度概括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具有较强共适性的主导模式。

这种主导模式理应是“双证融通,产学合作”。

一、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可遵循的主导模式最近十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高职教育界根据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以及学生个体的需求与发展,结合各地高职教育实践,确认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些高职院校则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企业特点,总结出了多种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工学交替式”、“2+1式”、“企业全程参与式”等等[1]。

随着更多的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提炼”与“求异”,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其他模式被提出。

然而,其中的许多模式,更多地只是侧重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不同产学合作途径及其培养特点,却很少提及高职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

由于学校的不同、所在地区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其人才培养模式会有差异性。

以上所述的各种模式可认为是反映其差异的特征模式。

然而,我们在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时,只关注其特征性而求“特”求“异”(甚至有些“提炼”仅是取了个形式或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这是远远不够的。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该模式是
指将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教育证书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将职业能力与学术素养紧密融合,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在实践中,“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在高职院校中较为普遍。

通过教育教学
改革和创新,这些院校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方式,推进学位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高度融合。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PBL(问题驱动学习)等教学方法,将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获取和记忆式教学中解放出来,转变为以实际问题为核心,自主搜索、探究、解决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生评价方面,高职院校实施“终身学习积分制”等多种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
充分展示技能与知识的交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指导学生更好地
发展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认识。

但是,“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学资源和师
资力量方面,高职院校的非学历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师资力量也存在一定的短缺。

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方面,高职院校仍需要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大实践
教学的比例和职业素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推进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强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素质,同时加强与
企业和产业界的合作,将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1. 引言1.1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开展与企业深度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习安排,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双重证书,即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企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种模式致力于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更能够获得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突破学历至上的观念,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这种模式的推广有助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促进产教融合,培养更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向产业需求对接的方向发展。

1.2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机会。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而“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则将实践教学和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实际工作经验,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和欢迎。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等,这种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创新思维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更具竞争力和适应力。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实用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更具竞争力和适应力的人才,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对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正文2.1 现阶段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目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步推进和实施。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大学的教育模式常常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于是,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机构崭露头角。

高职院校以实用性教育为主旨,并以“双证融通”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完成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之后,学生不仅能够拿到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还可以通过相关考试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这样一来,学生除了具备大学本科生的学历资格,更具备了行业的职业技能认证。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这个模式通过将学校的教育课程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使学生既学到专业知识,又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就业能力。

其次,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实践,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全面的能力和素质,更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第三,这个模式使学生更加具有时间和资源效益,学生能够在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同时拿到学历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使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然而,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考试质量不尽相同,存在较大差异。

其次,由于学校教育和国家职业资格审定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和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应用的技能不够契合。

第三,深度学习需要更多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学生难以有效地平衡双证融通的学习作业和现实生活。

综上分析,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学习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不过,在实践中,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模式,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推进实践教学和产学合作,提高“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

浅谈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业的不断壮大,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需要打造一套适合目标市场的培养模式,并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以满足社会对于该领域人才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中、高级建筑工程造价技术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熟练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技能和核心理论,二是能够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造价分析和施工组织设计,三是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和工程法规政策,四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国内外联合办学、技能技术型和特色化培养三种模式。

1. 国内外联合办学模式国内外联合办学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国外相关高校合作开设工程造价专业,通过互派教师、学生交换、课程共享等方式,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进国内,提升国内学生的培养水平。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国际视野,但成本较高,对校企合作的要求较高。

2. 技能技术型模式技能技术型模式是指高职院校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特点,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能力提升,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企业来说具有直接可用性强、技能实用性强的特点。

3. 特色化培养模式特色化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根据地区、专业市场、机构特点和自身办学特色,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职业与社会责任教育,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特色的工程造价人才。

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的工程造价人才。

三、教学改革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应该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1. 课程设置创新应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适应性,加强现场实践及职业素质类课程的设置,注重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能考虑到市场需求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摘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模式仍然很单一,在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都较落后,脱离工程造价发展方向,与市场用人机制不相适应。

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提出一种更符合市场用人机制的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自1999年高考扩招以来,工程造价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工程造价岗位越来越接近饱和;随着工程造价人才供求状况的明显改变,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无论是学历层次、综合素质还是知识结构都处于劣势。

面对我校高职工程造价管理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年比一年低这样一种趋势,作为一名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我们应该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一种更符合市场用人机制的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 问题的提出我们现有的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模式仍然很单一,无论在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都较落后,脱离了工程造价发展方向,与市场用人机制不相适应,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知识结构单一、见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处于劣势。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用人单位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强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1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首先,必须明确培养人才目标,对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目前和未来几年的人才供求关系如何,该岗位对毕业生有何要求、在某范围内有多少院校设有相同专业及其特色如何等等,都是培养人才时必须了解的。

我们通过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跟踪调查,向用人单位征求在专业设置、毕业生素质、培养目标和方向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从而了解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组织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和安排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更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目标的好坏直接决定培养出人才的优劣,经过充分的调研和企业认证,我们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最终定位是培养面向建筑、水利的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具备工程造价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从事事工程造价编制、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成本控制与管理、工程招投标等职业技能,适应于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标代理、建设监理等机构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标代理、建设监理等单位的造价岗位群工作。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分析根据行业调查和相关院校就业情况调查,确定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是建筑造价员、装饰造价员岗位,和安装工程造价员、工程成本核算员等岗位,以及从事与之相关的管理岗位,核心岗位能力:建筑与装饰工程造价编制能力、安装工程造价编制能力、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编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能力、合同管理能力、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能力、工程成本核算能力。

专业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分析表工作岗位崗位工作任务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建筑工程造价员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造价1. 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 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艺3.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的能力4.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结算的能力7.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 进行建筑工程成本核算、控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1. 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2. 编制投标文件的能力3. 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4. 组织招标或投标能力5. 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装饰工程造价员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造价1. 装饰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 掌握装饰工程施工工艺3.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投资估算的能力4.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结算的能力7.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 编制与审核装饰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 进行装饰工程成本核算、控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1. 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2. 编制投标文件的能力3. 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4. 组织招标或投标能力5. 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安装工程造价员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造价1. 安装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 掌握安装工程施工工艺3.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投资估算的能力4.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结算的能力7.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 编制与审核安装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 进行安装工程成本核算、控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1. 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2. 编制投标文件的能力3. 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4. 组织招标或投标能力5. 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水利水电造价员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造价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 掌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艺3.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投资估算的能力4.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结算的能力7.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 编制与审核水利水电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 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成本核算、控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1. 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2. 编制投标文件的能力3. 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4. 组织招标或投标能力5. 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市政造价员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造价1. 市政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2. 掌握市政工程施工工艺3.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的能力4.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设计概算的能力5.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6.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结算的能力7.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量清单的能力8. 编制与审核市政工程标底、报价的能力9. 进行市政工程工程成本核算、控制能力招投标文件编制和索赔1. 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2. 编制投标文件的能力3. 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4. 组织招标或投标能力5. 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建设(一)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以"浙江水利行业校企合作办学协调委员会" 和"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和实习基地为依托,校企联合开发课程。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产教融合推进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产教融合推进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产教融合推进研究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提倡高职院校要做到深度产教融合,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工程类专业的代表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步伐略缓,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分析了其影响产教深度融合的原因,并提出了响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工程造价;产教融合高等职业教育要遵循产教融合的框架,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走出原有的思维困境,深化产教融合思维模式。

产教融合有利于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人才的供给和需求的高度匹配方面,企业的用人需求和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方面的矛盾。

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程类专业,虽然具有就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的优势,但是近年来的就业质量却不尽如人意。

这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企业的需求错位有很大关系。

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去到了项目部,由于没有实践经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才能上手,企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投入到新员工培训中。

这提示了我们,在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和企业的密切联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训、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深度产教融合下的建筑类专业1+X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对整个行业标准的梳理,是对建筑类专业行业标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统一,进一步优化建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有利于三教改革的实现。

【1】“产”“教”两张皮的现象,产教融合即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产教融合深化的关键是从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创新培养模式入手,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度产教融合就是要解决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大学生,而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又存在就业难的两难困境。

【2】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的被动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即使是实训课程,也只是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而这些案例和生产实际往往脱节,案例的难度通常较小,实际生产过程又较为复杂,学生使用了教师的简单案例,但是到了实际的企业工作过程中,面对大型复杂的项目,通常会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虽然现在大部分企业对于新入职的员工都有一系列新人培训,也会给新员工一对一地安排企业导师带领,但是毕竟企业的培训时间有限,培训的专业性也有待加强,老员工的自身的工作压力本来就很大,【3】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一对一地教学,此时需要应届毕业生能够有足够的专业基础和较为强大的学习能力,如果在学校期间没有好好学习专业课程,对于一些实训动手类的项目也不参加,就容易导致他们就业初期的不适应,企业高速度的工作节奏和学校较为缓慢的学习节奏让他们心理容易形成很大的落差,进而甚至导致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方法研究

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方法研究

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方法研究[摘要] 将工作岗位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是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推进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以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例,结合我校推进课证融通工作的实际做法,通过将岗位技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课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融通的研究经验,针对在课证融通工作中遇到的证书选择、证书与课程对接以及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工程造价专业、岗位标准、课证融通一、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证”人才培养体系(一)人才培养与岗位标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标准结合,就需要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工作岗位需求。

就业岗位除了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还会对学生综合技能有一定的要求标准,例如沟通能力、造价员岗位中的上下级同时合作能力。

所以人培培养体系要以岗位为基本需求,不断丰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的贴合。

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培养他的工业能力,扩展教育内容,实现学的全方位培养。

在融合过程中,结合企业一线岗位工作内容对技能证书内容要进行删选,对于证书中企业一线岗位用不到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要淘汰。

对于证书中没有,而一线岗位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技术要及时添加到课程中。

(二)人才培养与专业证书融合人才培养与专业证书进行融合,就需要为学生考取相关专业技能证书提供条件,也提升了学生的市场竞争优势。

工程造价专业的相关工作专业性较强,涉及到一级二级造价师、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等级“1+X”证书,帮助学生现在或者未来能够获得相应的专业证书,是“岗课证”融通的重要目标。

这就需要学校对本专业证书进行分析,然后讲证书考核内容有效的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考取相关技能证书提供帮助。

证书融通过程中,有的学校为了减少课程体系改动幅度,采用一证对应多门课程的方式,将一个证书分散到多门课中。

有的学校为了实现融通深度和广度,将课程内容与证书直接对接,课证内容融合度高,这样可以实现课程教学与证书考核相统一,但也增加排课难度,提高了教师的水平要求。

工程造价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

工程造价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

工程造价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的不断扩大,工程造价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

产教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探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

二、产教融合的基本概念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依托企业的资源和实践需求,通过资源共享、实务培训、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实际的工程造价项目,提前适应职业环境,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一种重要改革方向,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三、工程造价专业的产教融合模式1. 产教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的核心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传统的教师大多是理论学术型的,而产教融合需要的是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双师型教师。

学校需要通过引进产业界的专业人才、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一支既懂理论也懂实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 产教融合的双向导师制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教师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者。

而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可以邀请企业资深专业人才来校任教,培训学生,提供企业实际项目指导,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实际的工程造价项目,提前适应职业环境。

3. 产教融合的实务培训基地建设实务培训基地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在校内或者校外建立实务培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实际的工程造价项目,提前适应职业环境,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1. 教育教学系统的联合体系产教融合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因此需要建立教育教学的联合体系。

联合体系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起相互赋权、互相约束和互相制约的机制。

通过教学计划、双向导师制度、实务培训基地等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证融通研究——以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证融通研究——以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

“1+X ”证书制度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证融通研究———以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钟秋,曾莉莉(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0)随着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工程量、价格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工程变更的应对更快捷、方便,工程成本的分析更加精准、高效,真正实现了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让工程造价行业重心从“确定造价”转变成了“控制造价”。

正因为如此,各高校工程造价专业都开设了BIM 技术类课程,以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行业岗位要求。

然而,多数高校只是单纯地引入BIM 课程,并未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也未与行业的变化有较深入的接轨,造成学生的造价技能比较浅显、片面。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于2020年7月24日发布了《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1]。

随着行业变化和相关政策的落地,高等教育工程造价数字化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而“1+X ”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技能证书制度的启动,正是带动高校工程造价数字化体系建设的契机。

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和落实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要求,教育部等四部门制订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

其中,工程造价专业“1+X ”技能证书考核内容以工程造价业务流程与管理行为的智能化为基础,以现代职业技能提升为重点,紧跟行业变化,满足建筑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需求,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赋能造价领域。

2021年11月,本院(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过申请,获批“1+X ”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考点院校,其中“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由本院工程造价教研室负责。

经过选拔和培训,2022年4月,组织并实施了第一次考试,全员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工程造 价专业 ‘ 双 证 融通"
人才培 养模 式 的研究

摘 要



( 江西环境 工程职 业 学 院 江 西 ・ 赣州 3 4 1 0 0 0 )
高职工程造价专 业以就业为导 向、 以行业为基础 , 实行 “ 学历证书” 教 育与“ 职业资格证 书” 教 育相 结合 , 构建
工 程造 价 双 证 融通 人 才 培 养 文献标识码 : A
“ 双证融通” 人才培养模 式, 既可满足建设工程领域 生产第一线人才需求, 又 能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 目标。
关键 词 中 图分 类 号 : G 7 1 0
1 教学改革背景
“ 双 证制 ” 是 适 应 社会 人才 需求 而 提 出的 一种 新 的教 育 模 式 。“ 双证制”教育模式有很 多种 , 主要教学模式有 “ 工学结 合” 、 “ 订 单式培养” 、 “ 顶 岗实 习” 等等 。现行 “ 双证制” 教育模 式, 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突 出表 现 在 : 现 行 双 证 制 教 育 模 式 中课 程 体 系 与 学 生 岗位 技 能 训 练 不 对应 ;授 课 方 法 多 采 用 以 “ 讲” 为 主 的方 法 , 学生缺少“ 练” 的机 会 ; 教材 内容 主 要 强 调 理 论 的系统性 , 与岗位职业技 能的“ 应知” 、 “ 应会” 要求相脱节 , 给学生考取 岗位技能证带来 了困难。 工程 造 价 与 管 理 专 业 是 我 国 高 职 院 校 中专 业 性 强 、实 践 性要求高 的专业 。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 经济 的发展 ,社会对 人才 需求 的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逐步从对学历的过 分追求转变为对能力的看重;另一方面 高职 院校 的课程体系 往 往 都 是 普 通 本 科 课 程体 系 的嫁 接 、 移植和压缩, 忽略 了职 业 技 能 的训 练 和 考 评 ,较 大 程 度 上 制 约 了 工程 造 价 与 管 理 专 业 人才 的培养 。所 以我院选择“ 双证” 教育作为 高职工程造价与 管理 专 业 主 干 课 程 体 系 全 面 改 革 的 切入 点 ,对 培 养 既 能 满 足 企业 需要 ,又 能 体 现 行 业 特 色 的 工程 造 价 与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的 有效途径进行积极探索 。 2改 革 的 核 心 高职 工 程 造 价 专 业 的 培 养 应 该 以职 业 标 准职责和专业的知识技能要 求,对工程造价专业 4改革后效 果 人才职业 资格证的核心 内容和技能进一步分析 ,依据核心职 经过探索与实践 , 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的基础上 , 提高职 业能力设计核心课程, 设置专业 课程体系 , 从 而探索专业教学 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 并创新性地解 决了以下 问题 : 改革 , 在 专业 教 学 中强 化 职 业 能 力训 练 ; 模拟 真实 的工 作 岗位 ( 1 ) 如何“ 融 通” , 即人 才 培 养方 案 确保 涵 盖职 业 资格 证 书 , 情境 , 专业 的 实训 教 学 对 接 行 业 的工 作 过 程 , 做 到“ 教、 学、 做” 课程体系的重新组织; 体化 , 最终实行 “ 学历证书” 教育与 “ 职业资格证书” 教育相 ( 2 ) “ 融通” 的过程如何 实施 , 即从培养 目标、 专业设置、 教 结合 , 构 建“ 双证融通” 人 才 培 养模 式 , 这 种 人才 培 养 模 式 既 可 学 模 式 、 实训 基 地 、 师 资 队伍 等 诸 多 方 面 入 手 。 满 足 建 设 工 程 领 域 生 产 第 一 线 人 才 需求 ,又 能实 现 技 能 型 人 力 求 以职 业 资格 标准 作 为 行业 或 职业 能 力 需求 的 风 向标 , 才 的培 养 目标 。 以职 业 能 力 为 培 养 核 心 , 以职 业 证 书 、 学历证书为纽带, 把 职 3改 革 的 内 容 业资格证的标准 与课程教学相融合 , 从而对 教学计划 、 课程 内 “ 双 证 融通 ” 人 才 培养 模 式 就 是 把 相 关 的 职业 资格 标 准 与 容 进 行 重 新 的 改 革与 整 合 , 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教 学手 段 及 评 课程教学进行融通 , 使 教 学 与生 产 、 学 校 与 企业 、 理 论 学 习 与 价 方 法 。实 现 高 职 学 历证 书 与职 业 资格 证 书 制 度 接 轨 ,为 社 社 会 实 践 紧 密 结 合 的全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不 仅 提 高 了学 生 的 会 培 养 急 需 的 高 技 能 实 用 型人 才 。 动 手 能 力 ,而 且 还 培 养 了符 合 企业 要求 的人 才 。在 市 场 经 济 体制 下, 企 业 往往 要求 学生 一毕 业 就 具 备 上 岗 的执 业 能 力 。 参 考 文 献 1 ] 朱光耀, 肖利平. 对职业教育 中的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J ] . 企业家 天 ( 】 ) 根据 行业 需求 , 首 先分 析 “ 造 价 员” 和“ 建筑五大员” 两 [ 地。 2 0 1 2 . 种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与 专 业 联 系最 紧密 的 岗位 群 所对 应 的核 心 技 [ 2 】 张d , N, 苏雪峰. 高职院校建筑专业 “ 双证制” 人才培养创新 [ J 】 . 价值工程, 能; 201 5 . ( 2 ) 在 原有 专 业课 程 体 系 的基 础上 , 构 建 本 专业 课程 与 “ 造 [ 3 ] 李 慧云. 工程造价专业“ 双证融通” 的卓越工程 师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价员” 、 “ 建筑五大员” 的执 业 标 准 相 互 融 通 , 进 行 课程 与职 业 [ J ] . 四川水泥, 2 0 1 4 .
( 4 ) 在教 学手段上 , 从单一性 向多元化发展 , 即针对本专 业的主干课程, 从课堂讲授 、 互动对话 、 主题 讲座 到实验实训 室操作训练、 企业一线生产实践等各教学环节 的教学方法。 为 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 突 出学生职业能力 的培养, 采 用 了案例教法和任务驱动 教学为主 的教学方法,同时 以讨论 教 学 法 加 以配合 应 用 , 针对 这 些 教 学 内容和 一些 实 训 任 务 , 学 生必须通力合作完成,所 以必须采取分组实训教 学。对学生 学习 的评价, 既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 , 技能 的掌握, 还要关注 他们的学习态度的形成。评价 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 ,要将 过 程 评 价 与 结果 评 价 相 结 合 , 定 性 与 定 量相 结合 , 充分 关 注 学 生的个性差异化发展。
技能相对应的架构设计;
( 3 ) 通 过 技 术 资 格 的 知 识 能力 结 构 、 素质 要 求 与 高 职人 才 培养 目标进行对 比分析 , 把“ 造价员” 、 “ 建筑五大 员” 的执业标 准 融 入 工 程 造 价 与 管 理 专 业主 干 课 程 的教 学 中 ,在保 证 高 职 人才培养 目标的知识系统性、 连贯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 , 根据 职 业 技 能 和 岗位 资格 证 书 培 训 大 纲 、 考 试 大 纲 的要 求 , 使 职 业 资格证书考试和专业课程 内容相融合 , 开发具有综合性、 实践 性特点的 “ 职业资格证书” +“ 学历证书” 新型课程体系 , 设置 宽基础、 多模块的课程 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 在专业课程 的理 论和实践教学中, 全面落实职业资格 标准所要求 的内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