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
建设实训基地
建设具有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生产和服务 流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的平台。
建设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引 进具有行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鼓励教师参与企 业实践和科研项目。
实施校企合作
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 和实习方案,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培养目标不明确
实践教学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在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 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需要 加强市场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些学校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课程 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的建设和管理。
师资力量不足
校企合作难度大
部分学校缺乏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 师,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
特点
高职院校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课程设 置的实用性和行业性,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注重产学研结合和学 生自我发展。
高职院校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作用
意义
高职院校拔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能 够适应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的 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同时,拔尖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 影响力,推动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
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需求和行业特点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 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
教材建设
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同时 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 ,积极开发具有特色的自 编教材。
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 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三、加强实训室建设,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在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创建过程中,我们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训(验)实习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实现“二层深入”实践环节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而要达到以上目的就必须具备以下两点:第一,校内应有设备、设施完善的实训(验)室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内通过培训能熟练的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以及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第二,校外应有稳定的实的不足,同时也为学生的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基础。
一、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创建了“三线并行,二层深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新模式见下图)。所谓“三线并行”即职业课程、实践模块、职业证书三条线同步发展,“二层深入”即校内实训(验)、校外实习二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并据此继续加强和深入“以校内实验实训为基础,以校外实习培训为主线,以实际工程训练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与人共处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吸取知识和持续发展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高质量就业和开拓创业能力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培养的学生更能够适应制冷与空调行业的人才需求。
(4)小型制冷装置售后服务类,如众联冷气公司等。
(5)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公司,如凌丰冷气公司等。
以上实习基地涵盖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主要岗位,为学生强化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了解企业,认识社会,发现并改进了自己的不足,提供了条件。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参观、见习、实习、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多项内容。实验、实训基本上在校内完成,参观见习一般穿插在专业课中间,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专业、对未来的去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基本的了解。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则是利用假期等课余时间让学生主动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了解专业新方向,收集社会信息,感受社会脉搏,接受新的理念。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该模式的优势和挑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创新思维的应用。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揭示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结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优势、挑战、研究方向、实践案例、创新思维、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更加贴合社会需求,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高端化的特点。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机构,必须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保持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分析,探讨其现状、优势、挑战、研究方向,以及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新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改革实施方案与步骤
实施方案
制定详细的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 项任务和责任人,确保改革有序进行。
VS
步骤
开展试点和示范工作,总结经验并逐步推 广,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同时加强监督 和评估,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05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
总结词
成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职院校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 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具有 积极的作用。
03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 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 用的职业技能。
详细描述
某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如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双证书”制 度等,成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 竞争力。
案例二:某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改革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某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对专 业设置进行了大胆改革,重点发展与区域经 济紧密相连的专业,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加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 和建议,以期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 数据和信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0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高职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摘要: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作为培育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其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构——“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高职教育提供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育模式;创构;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第一章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工商企业的管理需求也日渐增长。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作为针对这一需求进行人才培育的重要方向,亟待进行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

然而,目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分离等。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种新的人才培育模式——“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模式,旨在为提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质量提供创新思路。

第二章“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模式的构建“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的全方位融合,使同砚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此外,通过四证书的授予,既可以鼓舞同砚乐观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又可以提升同砚的竞争力。

2.1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通识教育是培育同砚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专业教育则是同砚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为了使同砚既具备全面的素养,又精通结壮的专业技能,需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设一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例如“工商企业管理与社会进步”、“跨文化管理与国际化经营”等。

2.2 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创新创业是当代企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也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同砚必备的能力。

因此,在人才培育模式中,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

老师可以通过案例探究、团队项目等方式培育同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并为同砚提供切实可行的创业机会。

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素质。

要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课程建设,加强教材建设,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科研工作,提升科研水平
高职院校应加强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水平。

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高职院校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要注重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总之,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学校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企业应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社会各界应关注和支持高职院校的发展。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目标,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1.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市场需求;2.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4.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胸怀的现代化劳动者。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1.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践教学体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通过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优质师资队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

4.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包括毕业设计、企业实习等环节的表现。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也更加客观公正。

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1.专业设置不够灵活当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设置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

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增加新兴产业方向的专业。

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强调实践教学,但目前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需要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3.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但现状下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特色我校隶属于徐州市教育局,是以三年制中专学历教育为主体的中等专业学校。

从1988年至今先后合并了4所学校。

学校以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为根本,以“明德强技、行知合一”为校训,以“文明向上、勤奋有为”为校风,以“爱生善导、务实敬业”为教风,以“善思勤学、苦练巧干”为学风,以标准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素质优良,一专多能,特长鲜明”的合格人才为己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面向徐州市五大百亿产业,以培养建筑、机电、汽车运用、城市轨道交通等岗位群所需的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坚持“年年有主题,阶段有目标”的建设发展思路;制定了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引企入校,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对口单招、注册入学、自学考试、“3+3”衔接等方式努力构建学生升学成才立交桥。

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高职衔接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原创性经验,在同类学校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深度整合6S管理制度、育人理念与管理模式,出台了一系列全新的学生管理制度及标准;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通过“八礼四仪”实践教育活动、校园红五月技能节、心理健康月、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干部素质拓展、文明宿舍评比等途径,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业水平测试,强化技能训练,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训练,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学校5次参与省政府、徐州市政府有关职业教育政策、文件的研究、起草、修订工作,先后承办了江苏省职业学校第三届班主任沙龙活动、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暨第九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展演观摩活动、江苏省德育和文化艺术教育教学大赛、徐州市对口单招语文教学研讨会、徐州市导游、酒店服务项目技能大赛等19项市级以上重要活动。

党建、职业素养、心理健康、创新教育、产教融合等成果丰硕,并形成特色,办学经验和特色引起了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148次。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汇报人:日期:•引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概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创新目•结论与建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概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010*******0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与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构建原则与目标适应市场需求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

突出技能培养高职院校应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强化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注重综合素质除了专业技能,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等,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程、选修课程等,确保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教师团队校企合作构建要素与环节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资源,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具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科研活动,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策略与方法04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实践案例一:产学研结合模式010*******实践案例二:订单式培养模式010*******实践案例三:工学结合模式010*******05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创新优化策略与措施结合市场需求和学校资源,制定符合学校定位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

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3-06-16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 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最终成果(GH21411)ꎮ作者简介:刘志洋(1983-)ꎬ女ꎬ吉林长春人ꎬ博士ꎬ副教授ꎬ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产类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刘志洋(长春科技学院ꎬ长春130000)[摘㊀要]㊀校企合作㊁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㊁教师业务水平提高㊁教学体系构建㊁企业科技攻关和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ꎮ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其现存问题ꎬ分析其影响因素ꎬ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双重发力共同推进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ꎮ因此ꎬ既要在理论上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立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ꎬ也要从师资队伍建设㊁实验教学㊁实践教学和考核就业体制等实践维度探索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方略ꎮ[关键词]㊀产教融合ꎻ中药学ꎻ人才ꎻ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241-04PracticeandInnovationof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LiuZhiyang(Changchu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Changchun130000ꎬChina)Abstract:The fiveinone talent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eaturingschoolenterprisecoopera ̄tionand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practicalandinnovativeabilitiesꎬimprovementofteachers'professionallevelꎬconstructionofteachingsystemꎬtacklingkeyproblemsinenterprisescienceandtechnolo ̄gyꎬandlocaleconomicconstruction.Thecultivation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mustbebasedonitsex ̄istingproblemsꎬanalyzeitsinfluencingfactorsꎬandjointlypromotethepracticalinnovationofthecultivation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romboththeoreticalandpracticaldimensions.Thereforeꎬitisnecessarytotheoreticallyexplorethenecessityandbasicideasofestablishingthe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ꎻItisalsonecessarytoexplorethebasicstrategyofthetrainingmodeofChinesepharmacy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romthepracticaldimensionsoftheconstructionoftheteachingstaffꎬexperimentalteachingꎬpracticalteachingandassessmentandemploymentsystem.Keywords: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ꎻtalentsꎻteachingsystem中医药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瑰宝ꎬ它的历史地位㊁现实作用和科学价值是长久以来经过实践检验和所证明ꎮ新时代条件下ꎬ以服务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为前提ꎬ以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特色为引领ꎬ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㊁复合型高素质中药人才ꎬ是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课题ꎮ1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㊀㊀结合产教融合的背景和新时代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ꎬ应从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㊁主要抓手㊁实施条件㊁客观保证和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建构中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理论依据ꎮ1.1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首先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ꎮ中药的个性特征和本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中药人才的素质要求ꎮ根据相关调查显示ꎬ目前ꎬ高职中药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对医药产业支撑能力不足ꎬ对口存在缺位现象ꎬ甚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ꎬ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仍处于未饱和状态ꎮ尤其是医药机构关于药学服务㊁中药生产和质量管理类的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ꎮ因此ꎬ创立产教融合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ꎬ增加中药人才数量㊁提高中药人才质量和扩容中药人才存量是满足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必要手段和直接14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1路径ꎮ其次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需求ꎮ当前ꎬ全国部分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ꎬ多以本科院校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为蓝本ꎬ忽略了自身的职业特征ꎮ从现实问题上来看ꎬ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缺乏高职特色ꎬ培养手段注重理论化ꎬ培养特点趋于科研化ꎬ培养层次与产教融合趋势错位ꎮ因此ꎬ部分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出现实践能力不足ꎬ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差ꎬ知识与工作相对接出现偏差等特点ꎬ从而使中药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的整个体系出现断裂ꎮ因此ꎬ发挥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特色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模式ꎬ既是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有效人才的保证ꎬ也是完成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的条件ꎮ最后ꎬ创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ꎮ创新创业教育是保证教育链㊁人才链和创新链一体化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ꎮ在高职中药学专业视域下ꎬ以产教融合背景为主要基点ꎬ注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目标旨向ꎬ既能保证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人才符合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的重大趋势ꎬ又能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常规㊁运用创新性思维进行学习ꎬ从而使学生的专业创造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双重提高ꎮ因此ꎬ推进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ꎬ既要把握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特点ꎬ又要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逻辑起点ꎬ久久为功ꎬ善作善成ꎮ1.2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1.2.1㊀确立目标定位中药学类专业主要指中药学㊁中药资源与开发㊁中药制药㊁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1]ꎮ按照现实要求来看ꎬ能够从事中药种植㊁流通㊁检验㊁鉴定㊁制药及用药指导等全部环节的人才是中药学专业培养的总体目标ꎮ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ꎬ高职中药学专业在培养目标定位方面要严格遵照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于中药学专业人才目标设定的相关要求ꎬ结合自身院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设定培养目标ꎮ1.2.2㊀完善课程体系我国的中药教育历史悠久ꎬ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已经完整地形成了从地方取材㊁药用加工㊁炮制制剂到科学用药㊁合理组方和效果检验等全部逻辑环节的应用体系ꎮ从目前医学发展现实状况来看ꎬ现代医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药思维ꎬ甚至出现了中药趋于西化的现象ꎮ因此ꎬ高职中药学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根据目标要求和具体问题合理调整完善ꎮ具体来说是在深刻把握中药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ꎬ将中国传统中医药经典与现代医学技术相融共进ꎬ把学生的创新意识㊁实验技能和综合素养作为重点培养目标ꎬ以此构建和完善新时代中药学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贯穿的新型课程体系[2]ꎮ1.2.3㊀建立保障制度制度是事物有序运行的根本保证ꎮ创立高职中药学专业培养模式ꎬ同样需要建立制度有效保障ꎮ①质量保障制度ꎮ即对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全程检验和质量评估ꎬ主要包括对教学㊁考核和反馈等多个环节和全部教学逻辑的管理监控制度ꎮ②监督保障制度ꎮ高职中药学专业要将教学质量㊁教学效果和教师队伍纳入到专业监督领域ꎮ对以上监督领域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纠正和完善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ꎮ③反馈保障制度ꎮ即通过开展线上与线下㊁课内与课外和专家和学生等不同方式的群体反馈渠道ꎬ动态科学地了解中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现实情况ꎬ以期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反馈和参考ꎬ在此基础上作出适时的针对性调整ꎬ从而改善教学效果ꎮ2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略㊀㊀在充分结合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ꎬ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ꎬ按照新时代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ꎬ从几个方面思考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略ꎮ2.1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ꎬ提高专业教师能力①夯实教师专业知识ꎮ从客观规律来说ꎬ一般程度上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水平和教学高度ꎬ提高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是创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之举ꎮ具体而言ꎬ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扩展教师专业知识结构ꎬ增强教师将传统中医药知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能力ꎬ引导教师进行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ꎬ合力提高教学质量ꎮ②加强学科人才建设ꎮ学科人才建设的程度既是中药学专业开展教学的关键ꎬ也是维系中药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ꎮ具体而言ꎬ要积极推动中医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242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设ꎬ通过包括柔性引进方式在内的多种人才建设机制ꎬ为新兴㊁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ꎮ[3]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ꎮ师德师风建设是中药学专业能否取得优异教学成果的客观保证ꎮ具体而言ꎬ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新时代教师的理想信念为前提ꎬ从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保障制度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效果监督考察等方面重点着手ꎬ全方位多角度提高中药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ꎮ2.2㊀全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ꎬ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中药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实验教学环节必须严谨ꎮ因此ꎬ必须要在遵循中医药知识基本规律的前提下ꎬ全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ꎮ①以课内实验内容为重点ꎬ结合课程内容需要优化整合独立开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ꎮ而其首要的原则是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ꎬ教师要将所讲授的实验理论与操作的实验实践充分结合ꎬ互相对应ꎬ取得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ꎮ②坚持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ꎮ教学方法的使用得当是影响实验效果的直接因素ꎮ因此ꎬ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创新学生实验模式ꎬ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和全班研讨的相结合教学模式ꎬ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探究精神ꎬ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实践技能ꎮ由此可见ꎬ推进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必须要把握好全面深化中药学教学改革这个逻辑必然和有力举措ꎮ2.3㊀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ꎬ建立全方位教学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ꎬ合理适当提高实验课程比例ꎬ保证学生充分实验ꎮ引导学生在参与实验中学习实验知识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ꎮ在学期规定阶段ꎬ按照教学进度和知识连贯的客观规律ꎬ有步骤地开展实践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实验ꎬ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ꎮ其次ꎬ教师应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ꎬ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ꎬ广泛地参与到现实中药工作中来ꎮ比如ꎬ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或者其他医药学院高校附属医院药房及社会中药企业ꎬ充分参与实习工作ꎬ利用课堂知识指导校外实践ꎬ用校外实践所得经验印证和补充所学知识ꎬ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ꎮ最后ꎬ学校和中药学院可以联合医药企业和社会机构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校外学习平台ꎮ2.4㊀以产教融合为导向ꎬ完善校企协同考核就业体制产教融合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是培养一支专业知识㊁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相互适应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必须按照产教融合的现实要求ꎬ将专业知识㊁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纳入考核范围ꎬ建立和完善校企协同考核就业体制ꎮ具体而言ꎬ①对专业知识考核ꎮ组建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为联合主体的考核队伍ꎬ从中药的种植㊁加工㊁炮制㊁药性㊁配方以及药效等多个方面完成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考核ꎮ②对能力技术考核ꎮ以相同方式组建联合考核小组ꎬ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㊁技能实践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作为考察对象ꎬ进行环比综合考核ꎮ③对综合素质考核ꎮ建立科学考核标准ꎬ全面动态地考核中药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状况ꎬ尤其是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ꎬ并要求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入脑入心㊁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ꎮ具体而言ꎬ教师要通过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ꎬ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ꎬ引导广大中药学专业学生服务于中药行业ꎮ这既是完成新时代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的最终环节ꎬ也是新时代条件下中药行业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支撑ꎮ3㊀结语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是新时代中药学专业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必要之举ꎬ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ꎮ高职中药学专业与其他本科高校中药学专业在培养目标㊁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案上既有相同ꎬ也有不同ꎮ新时代ꎬ高职中药学专业必须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ꎬ以本校本专业的教学实际为基础ꎬ首先通过对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重要性和必要性上进行充分的理论探讨ꎬ提出新时代高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路径ꎬ其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高职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ꎬ也可以进一步为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医药人才队伍提供理论借鉴ꎮ参考文献[1]马新飞ꎬ吴启南ꎬ洪骏ꎬ等.中药学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药学教育ꎬ2014ꎬ30(5):29-33. [2]林莺ꎬ陈彩云ꎬ王少平.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ꎬ2018ꎬ16(23):33-34. [3]王琪.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以步长医药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ꎬ2020ꎬ4(20):162-163.342。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职业教育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以展示不同学校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二、案例一:XX职业学校与XX高等职业学校合作XX职业学校与XX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设一门“工程技术实践”课程。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在课程中接触到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提前接触到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和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升学铺平了道路。

三、案例二:建立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某职业学校与附近的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建立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

该团队由中职和高职的教师共同组成,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的有机衔接。

四、案例三: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某职业学校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既包括中职的培训课程,也包括高职的专业课程。

学生可以在同一个专业体系内完成中职和高职的学习,获得中职和高职双重毕业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案例四:高职专业课程与中职实习结合某高等职业学校与附近的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将高职的专业课程与中职的实习结合起来。

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案例五:开展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某职业学校与多家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在校内建设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实训基地。

该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际工作场景,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案例六:开设中高职一体化创新创业课程某职业学校与创业孵化基地合作,共同开设中高职一体化创新创业课程。

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八、案例七: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就业指导某高等职业学校与多家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就业指导。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1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门政策和行业企业需求,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具体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能力目标: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3.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专业知识结构1.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信息技术等。

2. 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专业核心知识:包括本专业的核心理论、核心技术和核心技能。

(二)职业能力结构1. 专业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

2. 综合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创新、自主学习等能力。

3. 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适应岗位变化、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一)课程设置原则1.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 融入行业企业标准,体现专业特色。

4.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模块1.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信息技术等课程。

2.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

3.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本专业的核心理论、核心技术和核心技能课程。

2023湖南高职院校优秀人才培养方案

2023湖南高职院校优秀人才培养方案

2023湖南高职院校优秀人才培养方案在2023年,湖南省的高职院校将继续致力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以下是一份优秀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为湖南省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2.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1.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产学研结合:将产业发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现代学徒制:推行现代学徒制,发挥企业导师作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三、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文化素养、心理健康等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核心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设置模块化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五、学生评价体系1.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

2.引入企业评价,以企业满意度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3.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

六、就业与创业指导1.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开展创业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七、保障措施1.完善政策支持,为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培养方案的实施。

3.强化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从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思考

高职院校从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思考

高职院校从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特别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培养模式的变革更是不可避免的。

从过去的“订单班”模式到现在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困难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过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的是“订单班”模式,即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向高职院校下达培养计划,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招生、培养并毕业后直接就业到企业的学生。

这种模式是一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但也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学生的培养过程缺乏灵活性,难以顺应市场变化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和转变,逐渐向着现代学徒制的方向迈进。

现代学徒制是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将学生培养的重心从课堂与实训室转移到现场实践和产学研结合上。

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习或者参与企业项目,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和技能,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时代潮流,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1. 产学研结合:现代学徒制将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连接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学生就业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个性化培养:现代学徒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不再一味追求大众化的培养,而是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才华,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3. 职业素养的培养: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从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学生既具备技术能力,又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典型案例——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典型案例——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

调查思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典型案例——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卜y-'f氾丁(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111000)摘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高职教育的永恒话题,本文结合双高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从现代学徒制、订单教育、卓越人才培养及1+X证书制度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订单教育;卓越人才;1+X 证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由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五个专业组成智能制造专业群)基于专业群前期的建设成果,智能制造专业群获批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立项。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

经过对标深圳职业学院,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着观念保守、模式单一不灵活、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突出问题,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主要从现代学徒制、订单人才培养与“定制教育”、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学历证书+多个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几个方面进行建设实施。

1主要做法邀请企业技术专家、院校教育专家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确定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多技术技能复合的人才观”为指导,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1现代学徒制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签订《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书》,制定《现代学制试点工作实施》、《制》、《双导师选拔、聘用管理办法》、《双向挂职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管理与制造管理。

构建“321”三段式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企业全程参与育人过程。

第一个“3”是指学生用3个学期(第1〜3学期)在学校学习公共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以及部分专业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案例,由专业群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利用校内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教学;第二个“2”生用2个期(4、5期)中控有限公司开展学徒制学习,由企业按1:5〜110的比例确定技术能手与学生的师徒关系,全程由师傅负责专业课程教学与实操训练;第三个“1”是指学生用一个学期(第6学期)开展顶岗实习,由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安排在各机器人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组装、作者简介:范宁(1980-),女,辽宁兴城市人,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与实施%调试等岗位的顶岗实习,或安排在全国各省从事工业机器人售后服务、销售等岗位的顶岗实习。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浅析【摘要】高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和作用、工学交替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相结合的实践效果,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推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在指出了高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促进高职教育与实际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意义、作用、特点、优势、实践效果、推动、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浅析高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和工学交替模式的出现,为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强调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通过校企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还能够有效缩小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鸿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工学交替模式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践,使所学知识得以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应用。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高职教育的教学手段,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途径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高职教育朝着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方向不断发展。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和作用校企合作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缩短产学之间的距离,促进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软件技术行业以其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特点,成为了各行各业中的热门行业。

而作为培养软件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领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该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期能够对这一重要话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1. 校企合作模式概述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协议建立起密切联系和长期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多方共赢。

而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校企合作模式更是孕育了一种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创新实践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2.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实践项目与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参与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接触实际的行业需求和技术挑战,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企业导师制度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企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快速地适应行业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2.3 实习基地与产学研结合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资源,不断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学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意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为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做出了贡献。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我深信这一模式的实施对于培养软件技术人才和促进产学研结合具有重大意义。

在我看来,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应该进一步深化,不断完善与优化,以更好地满足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和完善,未来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
0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01
02
03
强调技能培养
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核 心,注重实践操作和动手 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为主
通过实践教学、实验、实 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掌握技能。
校内实践教学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提 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校外实践教学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 实践环境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
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对实践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价,确 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词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详细描述
该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提供创业实 践平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案例三
总结词
国际化、合作办学
详细描述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 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以确保教
学质量。
05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信息化教学
借助互联网技术,采用多媒体、 网络平台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
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个性化培养
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针 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 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全面而系统的方法,以培养学校内的创新人才。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我们希望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学生。

实施步骤1. 创新导向的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和思考。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提供实践机会。

2. 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各类创新活动,如创新设计大赛、科技论坛等。

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3. 产学合作项目: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开设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设立创新实践基地等。

这些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培养路径和资源支持。

评估与调整为保证该实施方案的有效性,我们将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通过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更好地培养学校的创新人才。

结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和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期待通过该方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国外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及启示

国外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及启示

国外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及启示作者:程晓红来源:《办公室业务》 2013年第10期国外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国外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有很好的启示。

一、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简称BTEC)非常重视职业院校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通用的含义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职业,而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要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即跨专业、可变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

澳大利亚的TAFE(也叫“技术与职业教育”)着重对学员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使他们较快地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

CBE注重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即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策略和测评标准等都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

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度化教育形成以后,实施教育活动的场所通常是学校,然而培养技术性和技能型人才仅仅依靠学校、依靠课堂和实验室、依靠书本知识学习,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

学生在学校学习,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现场环境有差距,一些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在现场的环境才能掌握。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简称BTEC)非常重视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其课程活动中经常有演讲案例、讨论、归纳、问答等。

其教学场所不仅仅在学校,而且还要去工作场所参加实践参观,到工作一线去进行采访、调查研究。

BTEC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是其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澳大利亚的TAFE(也叫“技术与职业教育”)具有完备的校内实习、训练基地,其教学工厂拥有与实际环境相差无几的模拟空间,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随时到模拟现场进行操作训练。

美国和加拿大的CBE(也称“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在实训课堂上完成的,其实训课堂就相当于实习车间,其实际技能的培养,并非排斥理论知识,而是删除陈旧的理论内容与课程增加实际技能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已经多年,但理论上尚缺乏科学的定义。

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在199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高教司司长钟秉林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

”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标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并在实践中形成的定型化范式。

2 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

由于多方办学,多头管理,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使得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学校的规模效益无法提高。

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加之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发展缓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

各部门、各企业都按自己所需办学,而部门办学往往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宏观上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

2.2 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由于高职教育较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起步要晚,故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了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对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的原则作简单、片面的理解,教学和研究的学术性不强,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脱节。

另外,课程的结构不合理,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比重过小,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

2.3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2.4 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由于高职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从而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

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人文素养不高;过于彰显个性,以至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联系到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我国的国情,我国的高职教育不仅要转变人才观念,更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
3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3.1 加强“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要想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首先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具体做法有:骨干教师到企业学习,提高实践技能;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职院校进修,提高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能力;聘请专家来校讲学指导,教师外出进修以及参加学术研讨活动等,及时跟踪技术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

同时,从合作企业中聘请技术能手到学校任教,参与课程建设、实训指导、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等工作。

通过建立这样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应紧跟社会的发展,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建设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共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与实训指导书。

同时,每个专业都要建设好若干门精品课程,带动其它课程建设。

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2 将教学融入生产中,实现以产促教。

将课堂搬到基地,实现两者合一,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接受实训。

对于校内基地,以真实性和仿真性实训为主,教师现场示范,学生学做合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实训操作的直观性和教学效果;除教学任务、技能培训,安排一定的生产任务,将生产工艺融入教学中,以产促教,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的要求。

对于校外基地,除了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外,要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专业教师和基地教师一起完成实践教学的设计与指导工作,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的要求。

以产促教,不仅要培养专业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以及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基地教学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时要求个人独立完成生产任务,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采用小组形式承担生产任务,进行小组竞赛,培养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这些素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