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一)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该模式的优势和挑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创新思维的应用。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揭示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结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优势、挑战、研究方向、实践案例、创新思维、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更加贴合社会需求,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高端化的特点。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机构,必须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保持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分析,探讨其现状、优势、挑战、研究方向,以及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新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概要:一般认为,“2+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职高专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

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2+1”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是校企双方内在需要的互补,但由于双方合作的出发点不同,使合作存在较大难度。

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受益。

“2+1”不完全是一个时间概念,不是两年和一年的简单叠加。

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拍,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

然而,无论是实习生、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的大量反馈信息均表明,这种模式的培养结果并没有让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即并没有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那么,这种目前被广泛认可并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问题吗?如果有,又是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有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

然而,事实往往只是学校一方情愿,企業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多方压力,他们更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其他与企业发展无直接相关的问题,难以将校企合作列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企业为了应付学校,节省时间和精力,只将实习生当作简单的劳动力使用,安排在并不重要的岗位进行着重复性劳动,与学校初衷相去甚远。

另外,企业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机制,不能对实习岗位“师傅”的指导工作进行很好的考核,也不能很好进行实习过程跟踪和实习效果评价。

中职“2+1”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2+1”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空 间 . 而且学 生第 三 年 的顶 岗实 习所 占用 的教 学 资源 很少 . 有 可观 的经 济效 益 . 具 学校乐 见其 成 ( ) 强职业 教育对 学生 和家长 的吸引力 。“ + ” 4增 2 1 模 式缩 短 了学生 在校 的学 习 时间 . 迎合 了学 生提 前就 业 的需要 .特 别是 那些 家庭 经济 比较 困难 的学 生 ,
业 教 育 工 作 的 若 干 意 见 》 0 4年 )《 务 院 关 于 (2 0 、国 大 力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的 决 定 》 0 5年 ) 如 此 高 层 (2 0 。
术工人 ” 有效缓 解企业 的“ 工荒 ” , 用 问题 ( )2 1 6“+ ” 模式 更有利 于推 进工 学结 合 、 半工 半读 和订 单培养 的人 才培养模 式 . 建更 加灵 活多 样 的校 企合 作平 构
在 实 习 过 程 中 还 能 获 取 一 定 的 劳 动 报 酬 . 以减 轻 可 家 庭 的 经 济 负 担 。( ) 企 业 提 前 输 送 大 量 的 “ 技 5为 准
国职 业教 育工 作 会 议 . 后颁 布 了 3个 重 要 文件 : 先 《 国务 院 关 于 大 力 推 进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决 定》 2 0 ( 0 2年 ) 《 、 国务 院七部委 : 关于进 一步加 强职
台 . 现 学 生 就 业 的 无 缝 对 接 实
级、 高频 度 的会 议 是 中 国职 教史 上 前 所 未有 的 . 充 分 表 明 了中央政 府对 发展 职业 教育 的高 度重 视 . 确 立 职 业教 育 在 我 国经 济 建设 和 教育 工作 中的 战 略
二、 我校 推进“ +1 2 ” 培养模 式改革的措施
探 索 与 实践 , 已建 立 了一 套 独 具 特 色的 专 业 课 程 体 系和 顶 岗 实 习管 理 机 制 , 生 较 好 的 实施 效 果 , “ +】' 式 产 但 2 ’ 模 也 带 来新 的 问题 和 矛 盾 . 急待 解 决

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式 建 立 了 良好 的实 训 基 地 。 ③ 在 “+ ” 2 1 人才培养 方案具体实施 中 , 一个育人 环节 。 第 组 织教师加 强学 习, 解放思 想 、 转变观念 , 建立 课程知识结构体 现 “ 须, 必 够用 ” 四新 ” “ 的教 学 理 念 , 派 最 强教 师 把 好 的 质 量关 , 选 通 过教研室教研活动 , 认真研究本专业知识点 的取舍和新知识的补
关键 词 : 养模 式 产 学 结合 育 人 环 节 核 心 技 能 培
中 图分 类 号 : 6 20 G 4. 文献 标 识 码 : c DOI1 . 6 / i n 1 7 — 1 1 0 1 11 6 :03 9j s . 2 8 8 . 1 . . 9 s 6 2 0 0
近年 来 , 等 职 业 教 育完 成 了高 职 办 学 观念 上 的转 变 和人 才 高 培 养 模式 创 新 的 发 展过 程 , 这得 到 了 国家 的高 度 重 视 并 被 明 确地 列入到“ 大力发展 ” 的范畴 。它非常重要 的一点就是在产学结合 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因此 , 从某种 意义上说 , 产学结合是高职
堕 垫 宣
NO 1

T M E U A I N I E D C TO
J n a
高职 教 育 2 1 才培 养模 式 的探 索 +人
林金 泉 牟 明朗
摘要: 高职“+1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结合 的产物 , 2 ’ ’ 多年 实践取得显著成绩 , 实用性人才培养发挥积极 的作 用, 对 本文主要对高职 “ + ’ 才培养模 式实施 , 2 1人 ’ 产学结合办学理念的认识、 所取得成果 , 注意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 索。

评, 我系毕业生供不应求 , 就业率 始终 名列前茅 。为我院在产 学 合作的道路上积 累了成功经验 , 在我院人才培养方面取得 了可喜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本 买不 起 , 传统 教 学一 般 采 用 多 媒 体放 几 张 幻 灯 片 看

下, 教学 方 法 是 典 型 的黑 板 上 开 “ 器 ” 学 生感 觉 机 , 比较抽 象 , 了解 认识 医学 影像 设备 都很 困难 , 更谈 不 上
对 医学 影像 设备 维 护 、 养 、 保 流通 、 客户 服务 。 师 资力 量薄 弱 。医学 影 像 技 术 日新 月 异 , 职教 专
高职 医学影 像技 术专 业 以培养 高等 医学 影像 技术 人才 为根本 任务 , 以适 应基 层 医疗单 位需 求 为 目标 , 要 求毕业 生 能在各 级各 类 医疗卫 生机 构 和医学 影像 技术
专业 , 培养了大批 医学影像技术人才 , 但很多基层 医疗
单 位对 高 职 院校 培养 的 医学 影 像 技 术 人才 并 不 满 意 ,
突 出表 现在 毕业 生实 践 动 手 能力 较差 , 需要 再 培训 才
护、 保养、 流通、 客户服务等 岗位的技术工作 , 但传统的
高 职 医学 影像 技术 专业 人 才培 养模 式很 难达 到这 个 目
1 1 “ 2 人才 培养 模式 的内涵 . 1+ ” 所谓 “ 2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是 指 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1+ ” 院 同孝感 市 中 心 医 院 利 用 双 方 资 源 优 势 联 合 办 学 , “ ” 指第 一 学 年 文 化 基 础 课 程 在 校 内进 行 , 成 基 1是 完 础课及 专业 基础课 的学 习任务 , 实基 础 , 理 的主体 夯 管 是湖北 职业 技术 学 院 。“ ” 指 第 二 、 三 学 年 专 业 2是 第 课 教学 和专业 生产 实 习均 在孝 感 市 中心 医 院完 成 , 管 理 的主体 是 孝感市 中心医 院 。湖北职 业技 术学 院开办 医学教育 已有 5 0多 年 的历 史 ,0 8年 被 国 家 教 育 部 20 等 部委列 为 国家示 范 性 高 职 院校 建 设 单 位 , 感 市 中 孝

高职文秘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文秘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所在 院校从 2 0 0 7 年开始对文秘专业 人才 的培养采用 “ 2 + 1 ”
模式, 通过 几年 的实践探 索 已取得 一定 的成效 , 为今后对 文秘 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 定 的实践依据。


高职 文秘专业 “ 2 +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式的涵义
校 内学 习阶段是 基础 , 也是 学生综合 素质 和专业技能训练 的前 奏, 校内学 习阶段侧重理论 知识 的学 习掌握 。 不过, 并不是完全 没有实践训练。 相 反, 较 之过去以学科 知识逻辑为主线、 专业理 论 知识为主体 的教学,“ 2 + 1 ” 人 才培 养模 式加大 了校 内专项 知 识和技 能的训练。 校 内学 习阶段注重 胜任秘书职业 岗位 的基本 能力 、 胜任秘 书职业 岗位 工作 的专业 能力的培养 , 这两项训 练 是贯穿 整个教学过程 始终的。 笔者所在 院校 文秘专业 实践 教学 环节 的设 置相对 比较合理 、 完备, 既有单项 的演讲 与口才、 商务
先 进教学理念 编写的教 材, 使 文秘专业理论 知识按工作过 程的 实 际需要 而导人 。 在 内容选择上 , 应与 《 秘 书国家职 业资格 标
准》 相整合, 体现规范 陛、 先进性 、 实用性原则。 在教学方法上 ,
可灵活采用情境模 拟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 、 做 中学 、 学中做 等 等方 法, 达到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 识并能体悟知识 的应用 性,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目的。 ( 2 ) 提高专业素质 和技 能的顶岗实习阶段 。“ 2 + 1 ”模式 中 的“ 1 ” 是至关 重要 的一年 , 两年 的理论 学习结束之后 就是 一年 的顶岗实习阶段 。 这一 阶段 是文秘专业学生 的综合 素质和业务 能力得到全 面培养的重要 阶段 , 也是最 重要 的实践教 学环节。 为了达到顶 岗实习的教学 目的, 确保学生一年 的实践获取丰硕 的 成果, 指导教 师应 精心 拟订计 划, 下达 实习工作任务书。 实 习开 展后要求学生每周上交周 记 , 实时跟踪 掌握学生 的实 习情况 ,

“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三年制高职教育机械类专业为例

“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三年制高职教育机械类专业为例

数控 技术


CA D/ A M C
技术 等学科
统 教 学 计 划 的扩 充
可 以 弥补 部 分 高 职 院 校 资 金 紧 缺



的基 础 理 论 和 应 用 知 识 等
2

验 实 训 设 备 不 足 的 问题
克 服 实 践 课 开 不 起 来 或 者 即使 开

能力方 面
/A CM
起 来 了 也 不 能 紧贴 本 专 业 的 最 新 行 情 的 弊病 软件进 行

能通 过 省计算机
— —

级 或 国家计算机 二 级水 平 测试
内实 训 室 与 企 业
线 技术要 求 的融 合


往 往 是选 用

收稿 日期 : 2 0 0 8 0 7 2 9 作 者 简介 : 李 艳 荣 ( 1 9 6 l 2008

)



辽 宁北 镇 人

副教 授

高级 工 程 师

年第
9

维普资讯
西 尹高甥
第 10 卷 第 9 期
V0 1 1 0

学旅

j
j
÷?

No 9

李艳 荣 :

2+ 1


才 培 养模 式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要 求 较 系统 地 掌 握 本 专 业 领 域 的 基 本 理 论 知 识
主要


实行

2+ 1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意 义
包括 制 图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和 能 力 . 单 的 素 厨 尸. 县 知 识 和 能 的 太 身 而 县 口 汶 不 和
本文为国土资源职教会课题 ( 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 镐
能力有效发展 的前提

构建 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 应本着 以下
改 蝉 机 式 学9 ’ 登 教厅 一 … 苎题 片“目” 和O 新、省 育教 三原: 课 项 教 学创 培模的 .能 养式研 个则 生 江 2 力 …
豳院创人培模的践 职 校新才养式实撩 人 新 创 校 院 高

P a tc n x lr to f Ta nn oe f Inv tv ae t n Hge o a in lC le e r c ie ad E poa ino r iigMd lo n oa ieT ln s i ih rV c toa o lg s
张建荣
Z a gJ a r n h n i n og

养 模 的 实
式 3 1 0) 4 0 0 践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 院,江西 赣州
(i n x o lg f A p i dT c n lg ,J a g iG n h u 3 10 ) J a g iC le e o p le eh o o y in x a zo 4 0 0

线的技术应 用型 创新人才, 的创新是建立在生产建设 中 它
的创 新、产业服务 中的创新和生产一线管理工作 中的创新 。 因此, 研究 高职院校 的创 新型人 才培养模 式与途径 , 既是社 会发展的需要, 是高 职教育 自身发展 的需要 。 更 转变教育观念, 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已成为学校教育的 培 重要任务, 因此, 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思想, 培养 具有创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变传 统的封闭式教育思想 , 转 培养具有竞争意 识的开放 型人才; 转变传统 的培养 “ 专家型” 人 才的观念 , 培养 具有高 素质的复 合型人才 等, 只有 转变传 统的教育思想, 才能培养创新人才 。

浅议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国内实施的一种重要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两年高职高专的学业后,可以选择在合作院校攻读本科学位,完成三年的学习。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历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议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学生转学适应问题。

由于学生需要在两个不同的院校进行学习,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课程安排。

这对学生来说可能造成一定的困惑和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培训,提供转学适应的相关支持,例如开设专门的转学适应课程,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其次,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的重叠和冲突问题。

由于两个院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学生在转学后可能会面临一些重复学习的情况,或者课程之间存在冲突,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作院校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对接和整合,确保学生不会重复学习或遗漏重要内容。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不同院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可能存在差异,合作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师资培养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加强合作院校之间的师资共享,使得教学资源更加充分地利用起来。

此外,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评价和认可问题。

在学生转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评价和认可方面的问题,例如学校之间对于学分的转换和认定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转学后的学分无法被完全接受。

基于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弹性化顶岗实习的实践探索

基于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弹性化顶岗实习的实践探索
区 , 个 阶段 的课 程设 置 相 互 独立 , 两 不能 体 现二 者 个 学 年 划 分 成 两 个 学 习 阶段 , 2 阶段 和 “” 即“ ” 1阶
习总体 思 路
的整体性和系统化 , 偏离 了培养 目标 ; 次 , 岗 其 顶 段 ,2 阶 段 的学 习地 点 主 要 是 学 校 , 习 时 间 为 “” 学
跳槽现象 , 给顶岗实习管理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为 了解 决 以上 问题 ,深圳 职 业 技 术学 院微 电
这种方法的“ ” 2 阶段与传统模式类似 , 在学校
完成相关文化素质 、专业基本课程和部分专业课 子技术专业在 “+ ” 2 1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 , 初步探 程 , 以及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等学 习内容 课程的学习 ,采用学分替换方 习 的“ ” “ ” 个 阶段 是互 相 关 联 的一 个 有机 整 式进行课程考核 ,实习岗位必须是专业对 口工作 体 。
岗位 ; 六 学期 顶 岗实 习时 间 为 6 月 , 习 目标 第 个 实 以就 业 为 目的 , 专业 相 近 岗位 即可 。
实 习 岗位 对 口率低 , 长 达 一 年 的时 间里 , 在 学生 达 2—25学 年 ; 1 阶段 学 习 地点 在企 业 , 习 时 间 . “” 学
不到专业技能训练 的目的 ,反而白白浪费了大量 为 05~1 . 学年 。可见 , 种方 法继 承 了传 统 “+ ” 这 2 1
时 间 ; 三 , 时 间上 采 取 “ 刀 切 ” 第 在 一 的方 式 , 学 人 才 培养 模 式 中两 个 阶段 的特 点 , 对 同时 , 生 在企 学 生 自身 而 言 , 乏 针 对 性 , 能 实 现 因材 施 教 , 缺 不 对 业 的顶 岗实 习时 间 不 是 固定 的 ,而 是 弹 性 的 , 在 于 部分 在 学 习 和思 想上 没 有 做好 准 备 的学 生 会 产 6~1 月 之 间 , 2个 因此 , 这 种 模 式 定 义 为 弹性 化 把 生 负效 果 。 另外 , 习时 间长 , 易 出现 学生 频 繁 顶 岗实 习实施 方 法 。 实 容

高等职业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 高职探析 f中国 成人教育 20 年@月 08
高等职业教育“+ ”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杨 丽 娟
[ 摘要 ] 高职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和创新是 高职发展 的一个 热点问题 。高等职 业教 育以服务为 宗 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 产学结合 的发展道路 。坚持 培养面向生产 、 建设 、 管理 、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下得去 、 留得住 、 用得 上” 实践能 力强 、 有良好 , 具
这些企业 的 目的 只有一个 ,就是抢 夺 生尚未毕业就被企业预订一空。 技能 明星。但与之相对 应的则是上 海
多年来 ,山东商职 学院坚持校企 人 才培养模式 。在 培养模式 上 , “ 从 订
的企业 , 就有 2 0多家 。新华社报道称 , 年年爆满 , 就业形势喜人 , 不少专业 学 联合办学 的人 才培养理 念 ,不断创新
六月 底在 天津 举 行 的 2 0 0 8年 全 将很难步 人 良好发展 的轨 道 。在这 方 (-“ + ” 才培养模 式的不断创 -)2 1 人

国职业 院校 技能大赛 ,引来 了近千家 面 ,山东商业 职业技术学 院为我们 提 企业到 场观摩 ,其 中位列世界 5 0强 供 了成功 的范例——生源充 足 ,招 生 0
随后 , 据经济发 展和市场需求 , 根
分 ,它要提供 可以让人继 续发展 的空 提高素质 ,其 目的是使 高等职业教育 山东商 职学 院 的产学 合作 逐步 深化 , 间和机会 。如果把职业教 育仅仅看作 和社 会主义市场 经济相融合 ,使高 职 合作范围不断扩 大 ,先后选 择 了山东
“ 饭碗 ” 育。职业教育必 须以就业 为 的适 应期 , 教 使高等职业 教育紧贴社 会 , 创 了省内高职 教育办学模式 改革 的先

浅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单 式培养 ” 、 “ 2 + 1 ” 模 式( 即两年集 中完成理论 教学 , 一年到企 业顶 岗实 习) 、 工学交替 、 顶岗实 习 、 校企合作 、 产 学结合等 多 样化 的人 才培养模式 , 努力 办出了 自己的特色。学生第 一 、 三 学期进入 企业 实 习实 践 , 二、 四、 五学期学 习理论 , 经 历 了实 践、 学习、 再 实践 、 再 学习 的工学交替 式学习模式 , 还没毕业 , 就已熟练 掌握 了实践技能 ,并在实习 中学到 了企业文化和管 理理念 , 为今后就业打造了 良好 的基础 。 2 . 2 . 顶岗实习和 2 + 1 模式及模块 化培养模式 我学 院物 流专业形成 了: 理论教学+ 企业参观+ 教师导学+ 校 内实验+ 校外实训的课程教学体系。 ‘ 该 专业 2 0 0 9 年上半年 积极 与企业联系 , 于 6月份成立 了现代物流学院专合会 。到 9 月份 已开过三次会议 ,审议 了教学计划 ,进行 了新生入学教 在上文摘 要中我们 已经 提到 ,我们今 天主要探 究的是我 育 ,开展 了新生的认知实习 ,使毕业生能够做到全部顶 岗实 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 式的实践探索 与创新 。 我们知道 , 我国 习 , 开启 了校企合作的新纪元 。在校外 实训基 地的带动下 。 物 为了应对当前经济社会 发展 的严重形式 ,即当前国民经济发 流学 院改进 了的教学模式 , 由原来 的 2 . 5 + 0 . 5模式变为 2 + 1 模 展急需具有现代专业化水平 的人 才。 所以 , 我 国当前的学校教 式 。 育教学中 ,大力发展素有专业化人才培养基 地之称的高职高 艺术设计专业适 当增加不同专业的人文知识讲授 ,将 同 专教育 , 并通过不断完善取得 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我们通过对 专业不 同方 向的课程设置模块化 , 增加实践环节 的比例 , 推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具 体考察 , 在 细节 上还存 在许多问 行学分制。 以学校的定位和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为 题, 如一些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没有准确 定位 , 没有 明确高职教 参照基准 , 对专业 的培养方 案与培养途径进行调整 , 使之更好 培养规格的要求。 强化培养 育的办学思路等问题。所以, 构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 即 地符合学校定位与专业培养 目标 、 以“ 应用” 为主旨、 以“ 就业 ” 为导向的办 学理念 , 走产学研 结合 计划 的修订 , 增加专业课 的模 块课程 , 增加实践教学 比例 , 主 的道路 ,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应以能力培养为 要 区别在 于它改变 了过去先讲后练 、秋后一次算账的理论与 线, 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 确 实践脱节 的做法 , 实现专业 实践 的层次性 、 阶段性和统一性的 使实践教学始终 贯穿 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全过程。 保 自身稳 定 、 健康 、 持续发展 。也 只有这样才 能凸显 出我国开 结合 , 展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 特色 、 办学特色 、 办学水平 。 以能力培养为 主线 , 就是要 突出专业 能力 的培养 , 打破传 1 . 准确定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 统 的学科教学体系 , 对 现行 的课程 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在人才 1 . I .在当前我 国经 济社会发展 中出现这样 一个严 峻的问 培养 规格上 , 必须与科技 发展水平相适应 ; 在人才 素质 、 专业 题 ,即国民经 济在 发展过程 中缺少大量 的专业性高 技术性 人 知识 和能力上 , 必须注意其相互之间 的协 同性 , 并与就业 岗位 才, 而我 国每年高校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 , 毕业生 出现 就业 或 岗位群 的要求相适应 ; 在教学 内容 的安排上 , 必须突出专业 难 的现象 。 所 以, 我们要想彻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这一矛 知识 和专业能力 , 突出技术 和技能 的训练 , 并与工作过程或环 盾 ,就必须不 断的对我们高职高专教学 中的人才培养方 法与 节相适应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 , 实践所 占的比重要大大增加 , 模式进行 实践探索 。 “ 就业是民生根本 ” 。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 达到 4 0 %以上 , 教学方法更多的是“ 教、 学、 做” 合一 , 或者是工 办学理念 , 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 发展需要 , 建立培养 高级技 术 学交替 , 是以工作任务带学 习。 应用 型人才 为 目 标 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高职高专教育得 以长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创新工 足、 稳定发展的关键 。首先 , 高职高专 院校要 明确人 才培养的 作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综合性的问题 , 所 以我们要有持之 以恒 、 层次定位 。 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培养 1 . 2 . 我们高职高专院校要明确我们对学生 的服务 区域 。 作 出来 的人才适应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 为高 职高专 院校 ,与学校所在地 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密切 的 参考文献: 联系, 因此 , 在进 行专业教 学任务时 , 一定要能够 准确 的了解 【 1 】 孙海法. 李丽淑. 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口 广 当今 区域经济社会 的发展方 向,充分研究经济社会所需 人才 州: 高职教育2 0 1 0 . 0 3 . 的专业方 向,并根据我们所 了解 的方 向而及时调整我们教学 关淑润. 姚启圣. 主编.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北京: 对外经 的专业技 能训练方 向,使我们培养出 的人才不断满足市 场发 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 0 0 8 0 0 6 . 展 的需求 , 同时也使我们得 到了又好又快 的发展与提高。 p 撵 炎斌. 高职高专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湖 2 . 确立以应用 实用为宗旨的办学思路 南师范大学2 0 0 5 - 0 3 - 0 1 . 2 . 1 . 我校是一所 高等职业学 院, 自2 0 0 7 年 以来, 针 对我校 本文为黑 龙江 省高等教 育学会“ 十二五” 规划课题《 高职 人才培养 的模式进行不断的修订, 在修 订的过程中不断探讨。 语文教 育创新创 业基地建设与 实践 ( H GJ X HB 2 1 1 1 2 4 4) 》 研 使我校 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市场 的需求 ,不断 明确 究阶段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要“ 以服务为宗 旨, 以就业 为导 向, 走产学研结合 作者简介 : 张洋 。 女。 1 9 7 9 0 3 1 7 , 毕业于佳木斯大学 。 研 究 的发展道路” 。 方向 : 离 职教育 、 语文教 学、 思政教学。 我校不断对人 才培养模 式进行探讨 ,各专 业从 本专业的 校 企合作 的实 际情况 出发 , 自主制定培养计对 州

“2+1”人才培养模式“1”阶段校外现场教学初探

“2+1”人才培养模式“1”阶段校外现场教学初探

“ + ”人才培 养模ຫໍສະໝຸດ 式 21 “ ”阶段校外现场教 学初探 1
徐 礼 丰
( 广东 白云学 院 教 务处 , 东 广州 5 0 5 广 14 0)
【 摘 要 】 教在总结广东白云学院高职学生顶 岗实习校外现场教 学经验基础之上 , 针对 目 “ + ” 前 2 1 人才
培养 模 式 “ ”阶段 学 生实 习指 导 的几种 形式 进行 了分析 比较 , 1 重点 介 绍 了校 外现 场教 学的含 义 、 准备 、
收 稿 日期 : 0 8 0 — 9 20 — 2 1 .
校 外 现 场 教 学 作 为 学 校 开 展学 生 实 习指 导
的重要 形式 , 在我 院得 到 了广泛 、 深入 地开 展 。 学 院 各专 业根 据 实 习学 生 地 域分 布 、 岗位分 布 等情
况, 在与企业协商沟通 的前提下 , 每月制定月度
产 学 研 结 合 是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必 由之 路 , 极 探 索 、 践 产学 研 结 合 人 才 培养 模 式 成 积 实 为 高职 院 校 的必 然选 择 。广东 白云学 院 自 2 0 05 年开 始 在 O 3级 高 职部 分 专 业 开 展 校 企 合 作 、 工 学 交替 “ + ” 才 培 养模 式 教 学 改 革 . 过几 年 2 1人 经 的 实践 、 索 、 探 总结 .07年在 O 高 职 各 专 业 20 5级 全面 推行 “+ ” 2 1模式 。 已取得 了 阶段性 成 果 。 通过 几 年 来 的实 践 。 们 在对 “ 我 2阶段 ” 内课 程 有效 校 整 合 基 础 上 . 步 凸 现 “ ” 育 教学 举 足 轻 重 的 逐 1教
维普资讯
广 东 白 云 学 院 学 报

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多指最 后一学年 , 指 三年 教学 时 间 中总计 一年 时 间顶 岗 或 实 习。

行 的重 要 依 托 高职教育具 有“ 等性 ” “ 业性 ” 高 与 职 的双 重 属 性 。所 谓 “ 等 性 ” 指 高 职 教 育 的 层 次 定 位 , 决 定 了 高 职 教 育 的 高 是 它 高 等 教 育 属 性 ; 职业 性 ” 指 高 职 教 育 的 类 型 定 位 , 决 定 “ 是 它 了高 职 教育 的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属 性 。要 处 理 好 这 对 关 系 , 要 就


般 不 低 于 教 学 活 动 总学 时 的 4 % ” 只 有 充 分 保 证 了 实 0 。
践 教 学 时 间 才 能 确 保 学 生 有 充 分 的 时 间 掌 握 熟 练 的 操 作 技 能 , 满 足 岗位 的 需 要 , 出 高 职 学 生 的 “ 技 之 长 ” 因 以 突 ~ 。 此 , 行“ 实 2+1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使 学 生 可 以 利 用 一 年 的 时 间 ” 在 相 关 的 岗位 上 “ 岗实 习 ” 适 应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重 要 尝 顶 是
模 式 的实 施 最 为 成 功 。 所 谓 “ 2+1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是 指 在 高 ”
展 , 学校在校企合作 中创新人 才培养 模式 ” 使 。文 中 还 指 出
“ 强 和 推进 校 外 顶 岗 实 习 力 度 , 校 内 生 产 性 实 训 、 外 加 使 校 顶 岗实 习 比例 逐 步 加 大 , 高 学 生 的 实 际 动 手 能 力 ” 提 。这 些 重要文件精神揭示 了高职教育 “ 2+1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必 要 ” 性 , 是高职院校推行 “ 也 2+1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强 有 力 保 障 。 ”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 2+1 ”m od . e
K e r : a e t r i n s he ;“ +1 y wo ds t l n stanig c me 2 ”mod ; b lt fr — mpl y e e a iiy o e e o m nt
0 引言
为 适应 张家 港 乃至 艮三 角地 经济 发 展 的需 要 ,结 合经 济 发展 对 高级 应 用 型人 才 的需 求实 际 ,保 证
Pr c i eBiblioteka ‘ +1 ’ a tc f‘ 2 ’ Tal n sTr i n o n H i he c to l e t a ni g M de i g r Vo a i na Educ to ain
XUXi - n aj ou
( hzo r esoa si to eh ooy Z agi ag2 50, hn / S ah u o sinlntuefTcn lg, hnja n 16 0C i ) P f I t g a
J ne 20l u . 1
高职“ + , 2 1人才培养 模式 的实 践 ,
徐 晓 军
( 洲 职 业 T学 院 ,江 苏 张 家港 2 5 0 ) 沙 1 6 0

要:以沙洲职 业工学院为例 ,介绍构 建高职“+ ’ 才培 养模 式的指导 思想和基本原 则,分析传统人 才培 养方案 中存 2 1人 ’
指 导教 师 的共 同指导 下完成 毕业 设 计 。
1 “ + ” 式构建 的指 导思 想和 基 本原 则 2 1模
11 指 导 思 想 .
根据 《 关于 全面提 高高等职 业 教育 教 学质量 的若干 意见 》 ( 高[0 6 1 ) 关 y进 一步加 强 高等 教 2 0 16号 、《 - 职 业 教育人才 培 养 l 的意见 》( 教 高[0 8 1 作 苏 2 0 16号 )文件 精 神 ,高职 教 育要 坚持 为地 方 经济 1 会发 展 社 服 务 ,坚持 以就业 为导 向,培 养面 向生产 、 建设 、服 务 和 管理第 一线 需要 的 高技 能人 才 。在 培 养 目标上 强 凋实用 性 与 可持 续发 展性 ,注 重 学 生知 识 、能 力, g 新精 神 的协 调发展 , 培养 毕业 生 具有 良好 的认 同 H, J 感 与职业 岗何 的适 应性 ,具 有 良好 的职 业素 养与 社会 知 识 , 自信 地走 进 岗位 团队 ,很快 融入 社 会 。 1 基 本原 则 . 2 ( )同绕“ 植 张家港 、融 合 张家港 、服 务 张家港 ” 1 根 的办学特 色 构 建人 才培 养 方案 的原 则 ,紧跟 张家

现代学徒制“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现代学徒制“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08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各方面进行了教育改革,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

校企合作作为针对职业教育所提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受到各国教育系统的推崇。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最常见的模式。

“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后,通过进入企业进行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过程。

这种模式可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给予学生学以致用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校企合作应运而生,“顶岗实习”模式虽优势明显,但当前校企合作停滞不前,未能将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流于形式,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教学管理难度大,师生之间存在沟通障碍,缺乏专任教师辅导管理,考核体系形式化等;(2)学生对实习认识不够,自我期望值过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承受挫折能力较差等;(3)因企业的盈利性质,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和实训经常取消或缩减,忽视学生权益等,导致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为解决之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动物科学系深入企业考察研究,创新的提出“学徒制式实习”订单班模式,深化了校企合作,增强了人才培养,解决了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矛盾,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二、“学徒制式实习”订单模式的实施(一)对接产业,校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探索校企“作而不合”、产教“合而不融”的解决方案,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构建企业新型“学徒制式实习”订单班的模式,校企双方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研讨并制定开发课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立足行业与岗位,积极推动三教改革;并制定一年校内培训计划,在校内教学的基础上,重点补充产业新动向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岗位能力知识要点及必备技能训练。

校企合作“2+1”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2+1”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2+1”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摘要】结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1”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实践,总结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公司合作共建“五菱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认为“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专业招生、教学、就业工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2+1”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各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受益,实践表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的。

广西在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对北部湾地区汽车、机械两大先进制造业和铝业、制糖造纸两大资源型产业和现代港口物流两大新兴特色产业的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人才需求很大。

为满足汽车、机械制造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迫切需要,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于2008年起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工业公司合作开办“五菱班”订单班,至今已经合作共办5届,为这两个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一两百人,目前大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一、校企合作“2+1”订单式教学模式校企合作“2+1”订单式教学模式是指企业与学校签订的顶岗实习协议,前两年由学校制定培养计划,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双方互享有利资源,达到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顶岗实习期满,企业再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这种培养方式解决了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培养了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人才。

“2+1”教学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就是将3年制分为两段,前两年主要在学校完成专业必需的基本教学任务,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后一年,主要着重职业技能培养,紧贴就业市场的最新动向,按照意向企业的人才需求,通过顶岗实习强化目标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

高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高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行 生 产 性 顶 岗实 习 。这 种全 新 的教 育 模 式 , 的 是 “ 企 交 走 校 融、 工学 交 替 ” 路 。广 东 白云 学 院 从 20 之 0 3年 开 始 试 行 至 今 ,2 1 模 式 已 取得 阶段 性成 功 , 为 白云 构 建 特 色创 品 “+ ” 成
牌 的 一 大办 学亮 点 。
在两年内完成 必须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理论 教学 , 确保学生
“ 下得去 ” 。具体做法包括走访企业 、 调查研 究、 聘请专家 、 查 阅文献 , 从专业培 养 目标 的定位 , 岗位工作任 务 的明晰
五学 期开始 至第六学期 , 实施 “ 生产性顶 岗实习” 形成 前 ,
两 年 在 校 内 学 习 , 一 年 在 校 外 实 习 的 “+ ” 式 。 革 的 后 2 1模 改 过 程 是 艰 难 的 , 其 是 初 期 。但 效 果 是 明显 的 : 行 “ + ” 尤 实 2 1
试 行 “ 明治 ” 学 模 式 , 原 本 第 六 学 期 的 毕 业 实 习提 前 三 教 把
教学提供了“ 模板” 使得 20 级 240余名学生 比原计划 , 06 0
提 前 一 个 月全 部 下 到 企业 顶 岗实 习 。 目前 “+1模 式 改 革 2 ”
进 入 深 化 提升ຫໍສະໝຸດ 阶 段 。 二 、 个 做 法 几
学校意识 到是校 内的课程 “ 不行 ” 。经过 实践锻炼后 , 学生 更“ 看不 起” 教师 的课 堂教学 了 , 这促 使学 校加 快了实 施
“+ ”模式 的改 革 步 伐 。 21
2 0 4 半 数 专业 实施 “ + ” 式 改革 .0 级 2 2 1模
节的关系 , 强化实践教学 , 具体为基于工作过程 , 以真实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一)
摘要:文章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介绍“2+1”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营造出真实的职业环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重德、精业、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强化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既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又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2”即2年在校理论学习,“1”即1年企业顶岗实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从企业用户的需求出发,把满足企业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内部管理模式、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队伍建设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实现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与服务产业的贯通融合,锻炼出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职业培训深受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校企实现了双赢。

学院积累了高职高专院校面向企业办学的成功经验,践行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拓展了职业院校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产学合作“2+1”人才
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5年10月~1998年10月),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产学合作。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产学研联合办学董事会的成立。

第二阶段(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提出并尝试产学合作教育。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学院首届旅游专业(中专99级)学生在绵阳金龙宾馆毕业前的顶岗实习。

第三阶段(2000年10月~2002年12月),提出“2+1”人才培养模式,制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案。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2002年5月,学院在绵阳仙海会议中心召开的制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大会上,管理工程系提出了“2+1”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起大会的高度重视;2003年学院按照“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申报旅游管理为省级试点专业并获得了批准。

第四阶段(2002年12月至今),是“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学院已有两个专业进行了“1”阶段的顶岗实习,按“2+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四届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的质量明显较高,就业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产学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一)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上,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政策激励,典型引路等举措,推动管理工程系各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调整、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开发设计、教学与考试模式、就业服务与指导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列改革与创新。

在专业设置方面,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结合管理工程系的实际情况,增设了饭店管理等几个新专业,实现了专业设置和企业需要的协调一致。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院与杭州城市花园酒店、深圳富临国际大酒店、北京凤山温泉度假村、珠海港中旅温泉公司、广东惠州康帝大酒店等企业合作实施“定单式”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教育资源,实行产学合作的“2+1”培养模式,实现了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要求相协调,受到了学生与企业的普遍欢迎。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了两个突出:一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设计并落实培养方案。

(1)培育“三个能力”。

以能力为中心,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育上悉心策划,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技能标准,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特殊工种技能标准的设计,加强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培养与考核,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

(2)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过程,通过运用任务目标设立、媒体演示、计算机辅助、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是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把培养企业优秀人才的目标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紧密结合。

(1)倡导“优秀人才”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远大理想,按
计划参加熟悉企业和进入企业实习实践的活动,实践“进入学校门,要做职业人,学习为创业,入企当先锋”的人生目标。

(2)培育做人能力,把德育课的效果评价定位在是否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参照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了成功心理、团队建设、沟通技巧、时间管理、职业礼仪等十门关键能力课程。

(3)培养创造意识,课内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课外大量组织学生融入社会实践,如国际会议志愿者,国际性赛事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收到了社会、学校、学生三满意的效果。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创新
新的工作模式要求教师面向高职学生是讲师,面向企业生产经营是职业经理人。

第一,坚持学习制度,要求教师、管理骨干勤奋上进,聘请著名学者讲学,使员工、实习生队伍及时把握最新成功理念。

第二,建立教师跟踪前沿,进厂实践制度;教师主动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到企业考察学习或挂职锻炼。

第三,建立与企业经营和管理专家结合的老、中、青传帮带制度,带出了一批既能授课,又能帮助解决生产现场问题的“特种教师部队”。

第四,建立优秀专兼职培训师、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评审、激励等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