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最新资料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 0 4 1 0 0 )
( 2 滨 践教学 中的实 际操作部分 首先 , 实践教学设备 与生产设备脱 节严重 。由于产 业 的不 断 升级 , 企业生产设备更新很 快 , 而实践教 学设备 长期得不 到更 新 , 模 式存在 的 问题 和原 因。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其次 , 实训基地建设缺乏规范性 、 实用 性和可 【 关键 词 】 高等职业教 育 ; 人 才培养 ; 模式 持续发展 。再者 , 实 战经 验丰富 的实训教 师严 重缺 乏 。造成 经 常 有设备 , 而无合格实训教师 的局面 。 近年来 , 我 国高 等职业 教育伴 随着高等教 育 的飞速发展 得到 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 主要在 于 : 迅猛发展 , 但在 发展 的同时 , 也 出现 了这样那样 的问题 , 人才 培养 ( 1 ) 缺乏对优 秀实践教 材的开发 。 目前我 国高等职业 教育采 模式至今 尚未完善 , 人才培养质 量也很难 得到保 证。这些 问题既 用 的教材有相 当一部分仍然是普通高等教育适用的理论性和学科 影 响到我国高等 职业 教育 的持续 发展 , 也 对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产 性较强 的教材 , 而非高等职业 教育适用 。 生一定 的负面效应 。 目前 在人才培 养模式上存 在 的问题 比较 多 , ( 2 ) 实践课程设计 和开发没有 突 出实践 性。课程被 开发和 设 笔 者 把 关 键 的 问题 和 原 因分 析 归 纳 起 来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计 出之后 , 学生是从学科 的角度去 了解和学 习本专业 技术发展 的 1 、 人才培养 目标 定位 不够 准确 趋势, 而不是从行业和职业的角度掌握专业 技术 , 导致课程设 置难 深入分析行业变革对培养 目标 的影 响和要求 , 并 针对 其发展 、 于反映先进 和主流技术 , 更难于组织和设计技术 培训 课程 , 课程 方 变化和需求 , 准确 定位 职业 教育培 养 目标 , 是办 好职 业教 育 的关 案陈旧 , 导致课程设置实践性不强 , 脱离 了社会 的需要 。 键 。在 高等 职业教育培养 目标上 , 目前无论 是教育部 门 , 还是学 生 ( 3 ) 实习基地建设难以满足 实践课教 学需要 。不 少高等 职业 家长 ,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的认识不同程度地存在偏差。 院校的实习基地建设 水平 较低 , 设备少而且老化现象严重 , 导致实 ( 1 ) 是从 学校方 面看 , 在 教育教学 的整个过 程 中对 高等职业 教 践课教学课时量少 , 教学效 果较差 , 学生 的技能较 低 , 自然满 足不 育人才培养 目标缺乏准确定位 , 在课程设置 、 教学 内容等方 面带有 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盲 目性 , 培养 的学生很多没有一技之长 。 3 、 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 ( 2 ) 是社会层面对高等职业 教育培 养哪一个 层次 、 哪一种类 型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的表现有以下几个 方面 : 的人才 , 毕业 以后去 向如何等关键 问题均模糊不清 ; 他们对 高等职 ( 1 ) 专业 素质差 。由于缺乏实践教学 , 高等职业 院校培 养出的 业教育 的认识 , 只限于高等职业教育 的录取分数线低于本科 , 在层 学生动手能力差 , 实践 操作技能 低。 目前 大多数企业 普遍认 识 到 次高低 上不同 , 所 以专升本 成为众多家长 和学生选择 高等职业教 高等职业 院校学生 的动手实践能力低的状况 , 因此 , 在正式录用毕 育 的主要 目的之一 。 业生之前都会对 这些 “ 准员工 ” 进 行为期 一个 月甚至 更长 时间 的 ( 3 ) 是从政府与教育行 政主管部 门的方 面看 , 为了推进 高等教 上 岗培 训 。 育大众化进程 , 在高等职业 院校 的扩 大招生 中 , 表现出一定 的盲 目 ( 2 ) 创新 能力不强 。经过高等职业 院校 的培养 , 毕业生的创新 性, 忽视 了高等职业 院校的实际承受 能力 , 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人 能力没有得 到较大程度 的提高 。 才培养 目标特殊性 的分析 。 ( 3 ) 学生的 自我意识 过强 , 集体意识淡薄 ; 同时 , 学生的心理素 究其原 因主要有 以下两个方面 : 质较低 、 自信 心不强。有些学生对前途感 到渺茫和无助 , 对社会 竞 ( 1 谪 等教育 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 国家高等教育政策重心偏 向 争 的残酷现 实采取逃避 的方式 , 在与人交 流或演讲 时过度 紧张 , 不 于普通 高等教育 , 再 加上传 统文化 “ 学 而优则 仕 ” 的影 响 , 我 国不 能充分 表达 自己的观点 。 少公民对高等职业教 育存在一定 的偏见 , 把普 通高等教 育看作 “ 上 导致这些 问题 出现有 以下几个穷面 的原 因: 等教育” , 把高等职 业教育 看作 “ 次 等教育 ” 。随着社 会 观念 的误 ( 1 ) 学生生源质量不高 。在招生环节 上 , 考生如果选择报考高 导,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 职业教育 出现 了结 构上 的失 调。而高 等 等职业 院校 , 就意味着 已经走向了学历的终结。因此 , 很多成绩 不 职业院校为了迎合大众心理 , 扩大教育市场 , 盲 目追求在办学 目标 错素质较高的学生纷纷选择普通高等院校。有些高等职业院校为 定位上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 , 从而失去 了 自己的办学特色 , 培养 出 了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而过分强调能力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思想 的毕业生在就业上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政治教育过少。 ) 管理体制 障碍 。在管理体制上 , 高等职业教 育涉及教育 、 经 ( 2 ) 学生 自身观念 的影 响。受社会偏见的影响 , 一些学生认为 济、 劳动 、 人事 、 商业 、 服务业 、 工农业 等行业 系统 。管理 体制 的问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不高 , 得不到社会重视 , 因而出现 自暴 自弃 题超出了教育 自身所辖的范围 , 而相关 的管理 、 评价 、 责任 、 监督等 和贬低 自己并对社会冷漠的现象。 却压在教育上 , 使 高等职业教育 的问题 日益复杂 。 ( 3 ) 社会环境 的影 响。在现实生活 中, 社会上形形色 色的世界 2 、 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观、 人生 观和价值 观影 响着学生 自我 的发 展。随着市 场经 济的深 目前 , 高 等职业教育 比较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 入, 学生的竞 争意识 、 民主意识 等在增 强的 同时 , 市场 经济 的不稳 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的现状 , 具体表现是 : 定性也给学生思想意识带来负面的影响。 ( 1 ' ) 实践教学 中的理论知识部分 首先 , 理论教学与实习 、 实训脱节 。理 论教 学与实 习、 实训应 【 参考文献】 该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的整体然 而, 在实际操作 中, 人 为的割裂理 [ 1 ] 匡瑛 扁 等职 业教 育发展 与 变革之 比较 研 究[ D] . 华 东师 范大 学2 o o 5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的联系 。其次 , 学校教学 内容与社会需求 脱节 。 [ 2 ] 陈瑚 . 高等职 业教 育人 才培 养模 式创 新研 究[ D] . 中国地质 大 学, 2 o o 8 具体表现在 : 一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际。二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近年来,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特点、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提供实用型技能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的教育体系。
与传统的学术型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二、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特点1. 强调实践能力:实用型技能人才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的训练,能够快速适应职业环境并独立承担工作任务。
2. 职业技能全面发展:实用型技能人才具备较为全面的职业技能,能够灵活应用多种技能进行工作,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三、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措施1. 突出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真实的实践操作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
2. 联合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实训计划,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求的职业能力。
3. 强化实习实训: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实习实训的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对职场需求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4. 多元评价机制:高等职业教育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外,还注重实践技能的表现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估。
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意义1. 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能够快速投入到职业生涯中,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 推动职业发展:实用型技能人才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够为行业创新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提升个人竞争力: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能够提高个人的职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成长。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注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和多元评价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社会对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施探究
[摘要]主要在新时代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求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一”教育工程、校企“双元”育人的“学、做、教”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实施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究,在健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五个一”教育工程;学做教[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4-0214-02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施探究朱文军,时会省(河南测绘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1464)为了推进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好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职业院校必须努力构建全面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创新育人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必须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道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经过调研和实践探索,制订出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紧扣职业特色人才培养精髓,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校企“双元”育人的“学、做、教”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具体是指,通过系统性教学,使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掌握一门艺术技能、一项体育技能,考取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一项专业技能竞赛,参加一项专业实践项目。
在全面落实特色人才培养“五个一”教育工程中,我们发现“要让学生能参加一项专业实践项目”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只靠高职院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职业院校必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对接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校企“双元”育人的“学、做、教”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高职院校在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重点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教育研究·374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张亚梅【摘要】随着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深入普及,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日渐备受关注,俨然成为了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
它密切关系着我国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是一项艰巨而杂的任务。
本文就我国高职教育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发现和总结了当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引言职业教育问题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和热议,作为拥有数千年文化历史底蕴的文明古国,经过了积累和沉淀,已成为世界上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而现代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仅仅注重了量的扩张,却忽视了质的提高,这使得职业教育存在着许多缺口,如何使高职教育在满足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同时,建立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仍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实践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整体【1】。
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以本专业必修课为主,一直以来都延续着陈旧的书本知识和授课方式。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经验的行为造成了现代教育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居于主导,素质教育还未被广泛运用,仅仅停留在观念出层面上【2】。
这种现象不仅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导致了学生“只会写,不会用”的实践技能的匮乏。
专业的课程设置是贯穿市场需求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着高职教育的生存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结构的合理发展。
但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一味地迎合市场,盲目热捧一些更受追随和青睐的专业,倾向于人文科学不重视理工,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
1.2师资力量薄弱众所周知,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目前来看,近年我国高职院校加大招生力度,扩大招生规模,以至于学生生源充足甚至过剩。
比较而言,我国高职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师生比例的严重失衡的现象不容乐观。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人才培养理念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
服务为宗旨,即要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行业企业需求,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
就业为导向,强调人才培养要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紧密跟随产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特点和学生兴趣。
课程体系应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拓宽学习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应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促进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优化,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应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设施投入,完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支持。
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展望
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展望我国职业教育是指为培养具有一定技能、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而进行的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迁,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展望。
首先,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一方面,职业院校应更加了解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实践平台和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产教融合得当,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二个研究热点是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
现有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率等方面,但这些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也要注重教育过程的质量评价,包括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素养等方面的评价,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第三个研究热点是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资源,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
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师资缺口较大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机制,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另外,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也值得展望。
首先,职业教育将进一步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新兴技术将不断涌现,职业教育需要快速响应,并结合最新的科技进展,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目标,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1.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市场需求;2.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4.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胸怀的现代化劳动者。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1.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践教学体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通过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优质师资队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
4.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包括毕业设计、企业实习等环节的表现。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也更加客观公正。
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1.专业设置不够灵活当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设置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
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增加新兴产业方向的专业。
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强调实践教学,但目前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需要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3.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但现状下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吉林省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问题
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不够顺畅。
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与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对 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标准 样式及可操作、可复制的范式
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即培养 什么样的人才,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
吉林省3+4中职—本科衔接人 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及问题
分析
实践效果的评价
0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实
行“宽进严出”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拓
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02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由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学生在
教学内容
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引入行业 企业的最新技术和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 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 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 企业人才担任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 养模式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 ,明确该模式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VS
宣传力度
政府和学校应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和 家长了解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 式的特点和优势,提高社会认知度。
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
针对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 特点,应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比重,让学生更好 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摘要]职业本科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对职业院校的一次进阶升级,它的本质还是职业教育;相对技术应用本科教育而言,更看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职业本科教育的本质内涵进行阐述,明确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必然性,并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从各个方面指出了人才培养路径,对职业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探究[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11-0140-02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①徐媛(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崇左532100)按照我国教育的整体规划,教育部将遴选一批高职高专院校升级为本科层次,自2018年正式首批了15所高职高专院校从职业专科升级到职业本科,自此正式开启了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也对这些本科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办学要求,旨在为社会企业输送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本科教育的本质内涵、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必然性(一)职业本科教育的本质内涵职业本科教育也叫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就是将之前的职业教育上升到本科层次,但是对人才的培养依然遵循职业教育模式不变。
它与我们通常所指的技术应用本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的教育本质是理论性的,对人才的培养逻辑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突出理论在实践之中的应用,而职业本科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的,对人才的培养逻辑是建立在实践能力之上的。
教育部在对升级为职业本科院校的批复中指出,职业本科院校要继续保持其职业教育的本质,坚持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再一次阐明了职业本科院校的属性[1]。
(二)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专科教育相比,在对人才的定位上,从技能型增加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对职业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要求,不能局限于职业专科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模式,要两手共同抓。
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作者:林旺兴来源:《成才之路》 2015年第13期林旺兴(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 536000)摘要: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进行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尝试的院校多数采用的是本科院校学科交叉的方式,完全套用本科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从职业教育的目的、性质和职业院校的资源、师资、生源以及就业角度看都是不适当的做法。
就职业教育而言,创新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当采用多专业渗透的途径,根据专业关联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实用和够用原则以及以本校资源为基础的原则进行科学的多专业渗透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多专业渗透;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原则中图分类号:G710;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3-0006-02作者简介:林旺兴(1964-),男,广西北海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教育管理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由于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同一种模式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国外三种典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为CBE模式、MES模式和双元制模式。
国外高职教育历史发展久远,办学机制比较健全,在人才培养,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具体采用的形式包括专业主辅修制、选修课制、开放式培养以及综合专业培养与综合实训培养。
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实践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仍与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有一定差距。
近年来针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面过窄,在培养方式上轻基础重专业、轻能力重知识、轻人文重理工、轻素质重技术,培养的学生只能在相对狭窄的专业领域内发挥作用,对知识和技术缺乏基本的综合、重组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国内开始了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近些年论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文章越来越多,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总体上来论述复合型人才的特征与能力要求,并就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出一个总体的思路,这些思路基本是从课程、教材、师资、实训等方面的改革来适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一类主要是展示某个学校或某种复合专业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高职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于勇,魏静(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体制。
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电务段进行订单培养,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实践与研究[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8-0162-02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兰新铁路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通道,预计2020年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营业里程将达到10000km。
兰新高铁已经开通运行,库格、和若多条铁路线路开工建设,中巴、中吉乌铁路也在规划;乌鲁木齐城轨集团公司地铁一号线今年部分开通运行,新疆轨道交通事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时期。
事业发展需要人才支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现代学徒制的意义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是将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院校学历教育融合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由政府主导的校企一体化育人,节省了毕业生上岗后企业再培训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实现了学生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其突出特点是根据职业院校办学的特点、行业职业标准的要求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紧密依托行业、企业,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四阶段、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和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作为我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4年、2015年分别与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两单位订单培养分别为52人、38人,订单班学生中已有5人被提拔为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生产一线工长职务。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这种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通常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企业实习和实训等。
这些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课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应结合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
同时,课程设置还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人文素质等。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应注重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实践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包括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
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信息化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信息化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在线课程、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号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了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部拟在今后几年内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对全国所有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一次水平评估。
今年首先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今年将选择30所左右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开展评估试点工作,上半年评估4至5所,下半年评估25所左右。
二、参评的院校需举办高职高专教育满三年以上,并有一届毕业生。
三、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推荐二所参加今年评估试点的备选学校,我司将选择其中一所进行评估。
四、上半年的评估时间初定在5至6月份,下半年的评估时间初定在9至11月份。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于3月10日前将推荐评估的备选学校及拟评时间书面报我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
今年评估工作的具体安排我司将另行通知。
联系人:李津石、常建军联系电话:************E-mail:************************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〇〇三年二月十二日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553”模式研究--以石家庄工商职
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553"模式1究----庄工商职业学院+例□薛丽红李晓宁卓丽杰摘要:根据我国%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从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利用“双师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重y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流程和“553”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三个方面对技术技能人才进行培养,由浅入深,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养路径作者简介:薛丽红(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李晓宁(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工商企业管理、高等教育;卓丽杰(1976-),女,河北保定人,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基金项目: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职业素质拓展训练MTP管理课程研究”(编号:XJJG2017003),主持人:薛丽红;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关于高职院校综合素质课程改革的研究”(编号:1804364),主持人:王香平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职教20条”的颁布和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产教融合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体现在:一是产教融合可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现代企业需求的是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的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和学校联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可以把企业和学校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叫二是产教融合可以调动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为实现某种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是对某类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综合概括。
简单地说,它主要包括“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十几年来,经过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的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我国高职教育特色的,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定位逐步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我国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符合国际高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
培养目标,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决定意义和导向作用,它集中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规格上,即特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
有学者指出,按照人才分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四类。
其中,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工作;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则是从事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社会谋取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成物质形态。
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技术型人才主要运用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来工作,而技能型人才主要依赖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来工作。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教育类型在国际上一般称为狭义的“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学校教育类型则叫做“技术教育”(TechnicalEducation)。
这两类学校教育加上相应的非学历培训即构成了“技术与职业教育及培训”(Technicaland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简称TVET),相当于我国《职业教育法》中规定的广义的“职业教育”,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大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选择1. 背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选择,以期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2. 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教育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总体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专业技能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强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促进教育教学与实际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2.2 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以下问题:•过于注重技能培养,忽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过分关注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率3. 路径选择3.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训、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拓宽实践教学渠道3.2 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引进产业导师,强化教师与行业的紧密联系,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完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产学研等方面取得成果3.3 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降低对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率的过分关注,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等方面•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毕业生发展状况,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3.4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经费投入•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格局4. 结语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选择是其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等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 背景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选择对于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教育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总体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专业技能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促进教育教学与实际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2.2 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以下问题:•过于注重技能培养,忽视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过分关注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率3. 路径选择3.1 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训、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引进产业导师,强化教师与行业的紧密联系,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3.3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降低对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率的过分关注,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等方面3.4 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教育教学与实际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5 增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经费投入•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4. 结语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选择是其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政策支持与引导等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用场合1.政策制定与教育改革:–政府教育部门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时,可参考此类文章以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用于评估和优化现有教育政策,确保其符合人才培养的需求2.学校教育管理:–高等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可依据文章中的建议进行调整–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3.教师培训与评估:–作为教师培训的教材,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用于教师评估,确保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研究成果符合学校的教育目标4.学生学习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规划个人发展路径–作为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指导手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产学研项目5.企业与学校合作:–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时,可依据文章中的建议,更好地设计合作项目–用于建立和优化校企合作平台,确保合作项目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6.公共政策研究与讨论:–用于学术研究和讨论,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在公共讨论中,作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参考依据注意事项1.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及时调整–定期对市场进行调研,确保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时效性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注意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提升双师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成绩3.教育评价体系的公正性:–评价体系应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率,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确保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产生不公平现象4.产学研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拓宽合作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实习和实训–推动产学研项目和学生创新实践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5.政策支持的连续性:–需要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高职教育的发展不受干扰–定期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政策6.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确保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7.保护知识产权和隐私:–在撰写和分享文章时,要注意保护相关的知识产权–避免在文章中包含任何个人或组织的敏感信息通过上述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利用文章中的内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保障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高职教育贯 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中高 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
资金支持
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中高职学校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实践 教学基地建设等活动。
社会参与
鼓励企业、育的发展。
养模式。
04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实施
实施方式
课程衔接
中高职学校共同制定课程体系,确保 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和脱 节。
师资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优质教师资源,促进 教师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资源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如实 训基地、实验室等,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校企合作
中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人 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 竞争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分 析,需要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
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共同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人 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对于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影响机 制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中高职 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03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构建
构建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确 保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
能力本位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确保学生在中高职教育过程 中获得实际有用的职业技能。
市场需求原则
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进行人才 培养,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 求相匹配。
产教科融合、育训融通、专创相融人才培养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产教科融合、育训融通、专创相融人才培养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产教科融合、育训融通、专创相融是当前人才培养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实践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
产教科融合注重学校与行业、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育训融通强调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将学术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专创相融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这三种融合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对这三种融合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和意义,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新思路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部分:- 概述:介绍产教科融合、育训融通、专创相融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 文章结构:说明文章的组织结构和每个部分的主题。
- 目的:阐明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产教科融合、育训融通、专创相融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
2. 正文部分:- 产教科融合:介绍产业、教育和科技的融合路径和方式,探讨如何促进产教科三方合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 育训融通:探讨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如何相互融合,实现学习和实践的无缝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 专创相融:阐述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探讨如何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3. 结论部分:- 总结产教科融合的重要性:归纳产教科融合对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其在推动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 探讨育训融通的意义:总结育训融通所带来的教育培训融合发展模式的优势和意义,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和互相促进。
- 强调专创相融的必要性:强调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专业学习和创新训练相结合,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和创新发展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学分体系的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学分体系的研究学分制是现代教育模式中的一种管理体制,是以选课作为核心,教师的指导作为辅助,最后通过成绩点和学分,衡量现代大学生的学习质和量的一种综合的教育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以及导师制统称为三大教育模式。
学分制是在19世纪末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年在我国北京大学率先推行的“选课制”,1978年开始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普遍开始试行学分制,目前学分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中已全面推开。
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实行了以学分体系为基本构成的学分制,制定了适应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学分制管理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是以课程要素构成的课程体系和以学分要素构成的学分体系。
各国高校十分重视学分体系的构建,欧洲学分体系在其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不仅是高等教育在推行过程中一个最宜于量化的手段,而且承载着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政治性使命。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分体系,突出学分体系对培养人才的作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在深入进行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我校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专业于2002年开始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学分体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具体的措施,在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学分体系的构建要素学分体系是学分制管理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分为载体,通过学分计量、学分分配、学分修读等环节对学生的专业资格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描述、转换、累积的一种方式,以完成的学分量反映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
学分体系是由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构建要素组成的整体,研究学分体系的构建要素对制定学分制管理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分标准是学分体系的基础要素学分标准是指学分计算的标准,是构建学分体系的基础。
学分标准通常包括单个学分标准、总学分标准和限修学分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近年来,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高职教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
1.1专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其会朝着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管理方向进行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会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合格、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专业时,社会生产的一线专家都会参与进来。
1.2技术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育范围十分广泛,单从人才培养的类型看,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负责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往往会走向社会的生产、管理第一线,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技术”,培养出来的人才会通过专业的技能知识和科学技术进行社会生产。
1.3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性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创新的教育形式,其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根据社会需求,针对性培养职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实用型人才。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2.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更高、职业道德更好、创新能力更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定位于高层次、实用性、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跟职业发展相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开发必须建立在对职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步入社会后,必须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环境,快速融入岗位,如果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企业花费时间、精力进行职业培训,这就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是失败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还需要培养人才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2专科课程的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课程时,首先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认真的调查,并且要对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开设一个新专业必须保证该专业在今后最少四年内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同时还要对专业的宽窄情况进行分析,避免专业面过宽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需求,或者专业面过窄存在就业风险。
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重点突出专业能力,同时要注重专业教育的完善性。
一般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几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培养时,也好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的培养,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2.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时,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技术性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这些项目,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和仿真性,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2.4构建良好的教师团队
教师团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良好的教师团队,从而为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可以由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两部分组成,其中,兼职教师可以由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担任,他们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专职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对企业岗位要求比较熟悉。
通过这样的教师团队设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应用学到的知识。
3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的设置专科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构建良好的教师团队,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