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
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塑
樊 奇
( 雄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现 代 港 口与 物 流 管 理 系 , 苏 太 仓 健 江 25 1) 1 4 1
对 我 国 高 K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思 考 q ,
摘
要 : 文 对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内 涵 进 行 了介 本
培 养 过 程 、 养 制 度 与 培 养 评 价 …。 培
和 。 具体 包 括 办学 定位 、 业 设 置 、 程模 式 、 育 方法 它 专 课 教
造优 秀教 师 团队 , 断深 化课 程 改 革 。 不
关键词 : 职 高
议 与 思考
பைடு நூலகம்
人 才培 养模式
内涵
现 状分析
建
和师 资 队伍 等构 成 要素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简 称 高 职 教 育 ,属 于 职 业 教 育 的 高 等
是 不 同的 [ 。 2 0 年 。 促 进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探 索 , 家 启 06 为 国 动 了 “ 家 示 范 性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建 设 计 划 ” 在 这 些 示 国 。 范 性 高 职 院 校 中 , 京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提 出 了 “ 内 南 校
阶段 . 以培养 具 有一 定 理论 知 识 和 较强 的实践 能力 , 是 面
2我 国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现 状 分 析 .
我 国 现 代 化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时 间 不 长 ,在 高 职 教 育 人
才培 养 中缺 乏 成熟 理论 的指导 。原 国家 教 委 职教 司 刘来
来 , 国高 职 教 育发 展迅 速 ,10 9 , 国高 职 ( 科 ) 我  ̄2 0 年 全 | 专 院 校 共 有 1 1 所 ,全 国 高 职 院 校 在 校 生 数 达 9 48 人 , 25 6 .万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已 经 撑 起 了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 壁 江 山 ” 半 。 在 看 到 成 绩 的 同 时 , 们 不 得 不 看 到 ,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我 我 是在 理论 发 展 、 策 、 章 , 及 师 资 、 备 、 材 、 学 文 政 规 以 设 教 教 件 等 条 件 准 备 不 足 的 情 况 下 发 展 起 来 的 ,我 国 高 职 教 育 在 人 才 培 养 方 面 与 发 达 国 家 相 比仍 有 较 大 差 距 。 前 , 当 我 国 经 济 结 构 的 调 整 和 新 型 工 业 化 的 发 展 ,对 我 国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人 才 质 量 的 挑 战 将 促 使 我们 必 须 改革 现行 的高 职 教育 人 才培 养模 式 。好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对保 障 教学 质 量 , 进 毕业 生 顺利 就 业 , 现 高 促 实 职 院校 可 持续 发 展具 有 不 可替 代 的积 极 作 用 和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那 么 , 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内 涵 是 什 么 呢 ?国 内 高 外 高职 人 才 培养 模式 的现 状是 怎 样 呢 ?我 国高 职 教 育应 采 取何 种 人 才培 养模 式 呢 ?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5一、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理解为有目的采取培养构造样式及运行的模式,这里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必要元素。
对于人才培养,着重看待培养的关系及形式,我们可以将它归类到一个教育实践系统中,随着我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发现,目前我们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的综合,且该类培养模式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目前我国改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这是一个校企联合互动的行为,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的方式,取长补短,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定向委培式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向高职院校“下订单”,通过签订用人合同,启动定向培养的教育模式,这样高职院校的职责更明确,企业的培养计划也更有针对性,双方共同促进人才的发展与提升,形成互利共赢;就业导向培养模式,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调整课程设置,随时针对人才结构进行调整,从根本上,满足市场需求;五阶段培养模式,该种模式主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从市场、分析、教学、管理及评价五个阶段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该种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也在被逐步实践中。
二、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分析1.教育观念不明确高职院校,顾名思义,是高级技术人员的摇篮,应秉承服务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放性的面对社会面向工作岗位进行人才培养,但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还束缚于传统,将自身的培养模式限制在学术圈中,实际上这也是受了普通高等院校办学的影响,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高职院校应培养更多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而非基础知识扎实,而动手能力差的普通学生,可见,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彻底向社会需求与就业导向相融合。
2.缺乏精准人才定位目标决定发展方向,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是高职院校发展壮大的重点,当下部分高职院校忙于升本攀比,追求的“本科”教育实际上与高职院校有结构上的差异和矛盾,我们的社会更注重人才而非学历,高职院校一味迎合大众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高等职业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的压力。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方向,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职院校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专业设置单一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比较单一,大多以应用型、技术型专业为主,而缺乏经济管理、文化艺术等多元化的专业设置。
这种单一的专业设置导致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受限,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很难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2.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我国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局面。
3. 教学资源不足由于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学校的教学资源也相对匮乏。
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和水平。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措施,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多元化专业的设置力度,从而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不断扩大专业范围,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校园内外争取更多实践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提升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水平。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进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进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逐渐展示出独特的发展特色和优势。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变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和挑战也日益增多。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改进来适应时代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首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将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作为核心。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注重的是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职场应用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程实训、实习和实践创新项目,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双向选派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和实践。
其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的融合。
在现代社会中,仅仅具备技术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可以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置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跨领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高职院校应该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他们在兴趣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学习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同时,学校也应建立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学术活动,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最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理论学习。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论与探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论与探讨摘要:许多发达国家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并形成特色鲜明、切合本国实际需要的经验模式。
这些人才培养模式有共性,也有差异;有长处,也有不足。
我国近十年来也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有益探索,尤其是国家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以后,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没有得到进一步提炼与升华,甚至还处于争论之中。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持包容的态度,要切合国情与地区实际,鼓励地区差异性与特色的形成。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容;国情;差异性;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特定的培育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课程体系设置形式、师资构建与培养形式、课程体系实施形式、学生素质教育形式、教育资源平台与教学载体建设形式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课程体系设置形式和课程体系实施形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一)加拿大CBE人才培养模式加拿大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中的能力系指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它采用Develo-ping A Curriculum方法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首先把每个具体职业的全部工作分解成若干项相对独立的工作职责(每项工作职责对应一项综合能力),再根据履行每项工作职责的需要,把每项工作职责分解成若干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又对应一项专项能力),然后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路径确定某职业应具备的各项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再根据能力支撑要素开发课程,构成某专业的课程体系并组织教学。
该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是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根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设置教学与实践活动,并据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职教育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围绕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论述,论述分为三个方面:背景、特点和发展。
一、背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难以适应这种需求,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特点1. 贴近产业需求:高职教育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就业岗位要求,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将实践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强调实践能力:传统的高职教育更加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
4. 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三、发展1. 深化课程改革:将实践能力培养纳入课程设置,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2. 建立行业合作机制: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岗位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 加强教师培训:高职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动力量。
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和理解。
4.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学科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针对职业需求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重要的教育方向。
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探究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
1.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育方式,它主要是为社会职业化的需求而设立的。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以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这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差异。
其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职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实用性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2.1 职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质量地使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并在职业领域中具备竞争力。
2.2 核心素养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以使学生能够成为一名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3 理论与实践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开展职业实践教学,落实积分制考评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2.4 员工培训高等职业教育应当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工作,高质量地使企业员工适应市场需求并在职业领域中具备竞争力。
3. 结论高等职业教育是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而设立的教育方式,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巨大区别,其核心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强调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企业员工培训。
一个优秀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应当具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培训方案,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通过总结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直接目标是为当地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或“实用性人才”,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学练并用。
同时高职院校的教育方法、培养模式也与其直接目标有关。
因此,高职院校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职院校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国家教委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内涵的要求,高职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定位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高等技术和技能,并达到专科文化知识水平,在生产现场工作的高级技术型、技艺型人才。
这类型的人才,主要任务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决策,并使之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需要有较多的技术理论和智力技能,它是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桥梁。
二、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从事人才培养时,既不能过分地强调纯粹的职业技能教育,也不能按照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学科为重点。
应该从国情出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国外流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五阶段模式“五阶段模式”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从“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管理与评价”五个阶段,做了较为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设计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营销学、技术经济学、质量管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又称为“五阶段周期循环职教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是指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高等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挑战以及应对之策。
一、现状分析1.1 装备理论和技能培训高职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提供先进的装备设施和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熟悉实际操作和现代化生产环境,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实践教学与项目实训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紧密结合产业需求高职教育将产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设立专业方向,开设与产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面临的挑战2.1 就业压力增大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高职教育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一些行业的招聘需求减少,导致学生就业难度增加。
2.2 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高职教育机构专业设置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2.3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一些高职教育机构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这导致学生在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受到限制。
三、优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3.1 加强产学研合作高职教育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根据实际需求开设课程和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产业需要的人才。
3.2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创业培训和资源支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3.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高职教育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际操作和实习实训。
通过校企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提升教师素质高职教育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思考
【成才论坛】【才哲】彩G【2014.7】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要求高职教育加快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高职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都经历了注重发展职业教育的阶段,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大幅度增加,对就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高等职业教育也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在当今世界11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94个设立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例如德国,他们的工程师70%以上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
我国加入WTO 后高职教育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首先,加入WTO 后将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给高职教育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激活教育市场的同时,对人才需求及后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国际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加入WTO 后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国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新的变革。
职业教育必将进一步改革,真正把创新和办出特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主要任务。
(2)东北老工业基地对高中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国家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开发大西北同等重要,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
”这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
辽宁虽然拥有较雄厚的人才基础,但是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失调和能力性缺乏,在结构性失调方面主要是层次结构失调,表现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偏低,分别只占2.8%、11%、5%、50%,这就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深化改革,突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来培养、培训。
随着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于生产和服务第一线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省现有职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结构中心偏低,技术工人特别是中级技术工人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影响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为社会输送各行各业所需的技术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强、技术娴熟的专门人才。
与传统的理论导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产教融合,将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在一起。
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中,确保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同时,学校还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实践教学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曲线,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意识。
学校通过开展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和活动,教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人生观。
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职业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
学校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适应新的工作需求和新的技术发展。
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提供进修、培训等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总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导向、产教融合、职业素养培养和终身学习意识培养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教育将继续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专门人才。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通过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资源的优化等方面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开发,最终使其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
以下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1.培养目标的精准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将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
为了适应社会对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应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技能要求和实际应用场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职业素质。
2.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创新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非常重要。
应该坚持学科本土化原则,根据行业需要和实际应用探索新的理论体系和课程设置,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全面提升职业技能,从而逐渐成为行业精英。
3.实训环节的强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训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行业实际操作的了解和掌握,提升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该强化实训环节,加强实践学习,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4.创新教学方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方法的创新也非常关键。
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模拟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灵活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只有不断的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才能够成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供应,以满足社会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强的国际竞争和日益升级的生产力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发展的关键。
而职业教育正是培养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的职业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革,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为骨干,培养消费品生产、装备制造、服务业和城市建设等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从数据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高职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远高于普通本科毕业生,高职薪酬待遇也逐步得到提高。
但目前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滞后、办学模式陈旧等。
且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呈现出贪图升学、忽视实践、重学科不重技能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滞后当前的职业教育大多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既课程设置不够灵活,相关培训标准和规范相对落后,也面临着教学手段陈旧、实用性低和职业和行业不对口等问题。
因此,在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有必要加强课程和标准的更新改革,加强基础课程和职业实践的渗透、创新和提升。
2.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由于职业教育必须涉足实用的技能培训,实践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多数职业教育机构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同时,很多教师用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来教授学生,缺乏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能力,这也导致了实践教学的滞后。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性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建立更多的实验和实践基地,改善实践教育的设备和场所。
3. 学生缺乏全面素质目前的职业教育过多强调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未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作用。
同时,虽然专业是学生就业的基础,但学生的人文素质、综合素质也是企业用人单位所重视的部分。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1.行业定制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行业特点,根据不同行业定制化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
专业人才。
2.实践能力强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实践、注重实战,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应注重将学生送入实习岗位,增
加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方式变革: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大空间,让学生更好
地学习。
在课程设计中,注重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互动授课方式,提高学
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产教融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与产业相结合,实现产教融合,同
时要在教育内容上通过产业转移、萃取关键技术、跨界创新创业等方式提
高教育对经济的贡献力度。
5.培训教师素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优秀的教师,教师不仅需要
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了解行业特点和后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
6.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技术技能、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做出科学评价结果,为未
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摘要: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种种体制改革和创新,以求与这种发展相适应。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种种弊端,因此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构建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引言职业技能教育的高级阶段是高职教育,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行业提供实用性和应用型人才为其办学目标,培养的人才具备生存应变能力和技能创新能力,并能够适应种种专业技术的工作。
因此,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门的技术型人才的重任。
如何选择和把握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人才培养模式,简单的说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方法等构成要素。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追求形式化我国的高职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形式化的弊端,新的教育教学口号总是会马上在高职院校流行并被付诸实际。
比如曾先后出现的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和工学结合三种提法,立即被高职院校贯彻实施,这种不加思考、盲目跟风的现象,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和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稳定性,最终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其实无论是校企结合、产学结合还是工学结合,每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有所用,理解了这个关键点,高职院校在确立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办学口号时就不会随大流,相反,会体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高职教育人才培训探讨
高职教育人才培训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训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
面对日益增长的高职教育需求,如何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训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训。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是高职教育人才培训的基础和核心。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需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较强的职业素养,同时也需要具备系统性、复合性和综合性的知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要保证学生的实践训练,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教育教育模式高职教育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职业技术型和应用型教育。
职业技术型教育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职业人才。
应用型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的培训。
高职教育教育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发展需求、行业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寻找出更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训的重要保障。
高职教育需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和实施,同时需要保证课程设置的有序性和有针对性,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高职教育可加强与行业交流合作,引入行业专家讲授课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为拓宽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训的核心力量。
高职教师应具备经济、技术和职业知识广泛,素质要求高。
高职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自我提升,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机构可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和培养合适的教师人才,为高职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综上,高职教育人才培训需以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才为核心目标,同时需要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并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摘要]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缺乏创新精神,以至于在培养模式上大部分仿效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导致无法积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高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认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而运用的一系列培养过程的方式和样式,其中共包括课程模式、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构成要素。
从大的范围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属于教育范畴;从其内容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属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操作体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从整体和本质把握人才培养过程的组织形式、构成要素以及运作方式的操作系统和认识形式,同时也是教育系统化的实践形式,是将教育理论转化为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更是一种将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样式。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能力本位
高职培养人才应具备应变能力、生存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以及技术应用的能力。
2、市场导向性
市场导向性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最终体现。
3、学研产训结合
高职教育学研产训结合特征指的是利用学校、社会和企业以及一些科研机构的资源,得到社会部门的广泛参与。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将课堂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的现场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社会知识。
4、学练并重
高职教育整合能力观,通过系统的分析岗位和职业来确定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结构,并以此来对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安排教学实践。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构建基础
高职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诸如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
人文素质指的是具体的人文科学知识在学生个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格、气质和修养等方面的内化,主要内容就是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素质。
道德品质教育不仅是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维持高职教育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
在进行这一教育时,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情感、认识、行为和意志来完成的。
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忠于人民,努力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通过学生的信念和思想来完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一个创新的体制包括技术、科学、产品和产业的多重创新。
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科学创新,都需要具有创新能力
和意识的人来实现。
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深化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工作,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并以此来迎接市场对于人才的挑战。
所以说,高职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学会做事做人和与人合作。
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保障。
2、构建核心
整合与重组是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应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来分析现有的高职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初衷对原有课程进行审视,对于该整合重组的地方要不遗余力的整合重组。
过去的高职课程体系一味的强调“专业对口”,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做事”教育,在追求课程完整性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课程的重组和整合工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只是堆砌起来的专业知识,当把这些运用到实践中试图解决具体困难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构建关键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还是产学结合。
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产学结合同时抓好实践工程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学生转化知识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产业实践,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利用知识来进行创新性实践。
调查显示,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学习,不参加产业实践环节,那么在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
这是因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都是在产业实习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培养和
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最佳的途径就是产学结合和实践参与。
可以说,产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
4、构建保障
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点保障就是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的根本。
假如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那么奢谈人才培养模式无异于空中楼阁。
对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应从以下两点做起,一方面是建立起来产责权利结合在一起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就是建立起来相对规范的师资培养渠道。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步的实践较晚,因此在师资培养方面还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的培养渠道,导致很多的高职院校急功近利,使得很多的应届毕业生在不经过培训或者是只经过了短暂的培训之后就急忙上岗,在教学质量上难以保证。
结语:新时期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应多过去的做法予以全盘否定,而是应该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过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学课程体系,有所吸收有所摒弃,有创新意识的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使其全力迎接新的经济挑战。
参考文献:
[1]闵建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刍议.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3
[2]庄雪芸.浙江纺织服装学院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朱爱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职业教育
研究,2007
[5]高谋洲.边远地区新建多科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构建刍议.
毕节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曾柳宁(1971—),女,广西柳江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中心,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校企合作、电子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