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复习传染病学.doc

合集下载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6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6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6(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乙型肝炎病毒造成肝细胞病变最主要机制是(分数:2.00)A.直接损伤B.诱发体液免疫C.诱发细胞免疫√D.DNA与人体染色体整合E.诱导免疫耐受解析:解析:慢性乙型肝炎的自身免疫现象: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的主要机制是CD8 + CTL对感染肝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2.临床表现不符合暴发型肝炎的是(分数:2.00)A.肝脏持续增大√B.肝性脑病C.深度黄疸D.肝肾综合征E.出血倾向解析:解析:此型肝炎的特点是病情发展很快,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深度黄疸,肝脏迅速缩小,迅速发生肝昏迷及各种出血现象,也可出现浮肿、腹水、尿少或无尿。

3.风疹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分数:2.00)A.潜伏期5~7天B.高热C.热退后全身出疹D.颈后、枕后、耳后淋巴结肿痛√E.出疹后脱皮解析:解析:风疹典型标志: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酸痛。

4.麻疹合并肺炎需隔离至出疹后(分数:2.00)A.5天B.7天C.10天√D.15天E.21天解析:解析:麻疹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5.水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分数:2.00)A.肺炎B.心肌炎C.脑炎D.血小板减少E.皮肤感染√解析:解析:水痘常见并发症为皮肤继发细菌感染如脓疱疮、丹毒、蜂窝织炎,甚至导致败血症。

6.在感染过程的5种结局中最不常见的表现是(分数:2.00)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解析:解析:在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中显性感染最易识别,但其所占比例也最低。

7.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分数:2.00)A.猪√B.乙脑病毒携带者C.乙脑患者D.蚊虫E.野鼠解析:解析: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幼猪,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

中华按蚊为广大平原间日疟流行区的主要传播媒介。

8.普通型流脑临床特征性体征是皮肤(分数:2.00)A.瘀点或瘀斑√B.水疱C.黑痂D.斑丘疹E.脓疡解析:解析:败血症: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39~40℃,伴毒血症症状。

传染病学笔记(完美版)

传染病学笔记(完美版)

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为依据。

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范围如下:中医执业医师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传染病学第一单元总论一、感染过程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感染后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最常见显性感染――最易识别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二、病原体的作用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四、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五、传染病的特征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2、临床特征分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

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章节重点汇总

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章节重点汇总

目录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1)传染病 (1)总论 (3)病毒性肝炎 (21)肾综合征出血热 (62)流行性乙型脑炎 (79)钩端螺旋体病 (90)伤寒 (108)细菌性痢疾 (123)霍乱 (13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48)疟疾 (160)血吸虫病 (173)囊尾蚴病 (188)艾滋病 (194)淋病 (203)传染病、性传播疾病传染病学习方法导论1,分析敌情分析考纲,提出重点、难点2,解决之道提出学习方法分析敌情篇重点难点章节一个总论+十一个疾病总论内容特点1,总论部分:抽象,不易理解2,各论部分:涉及疾病多,记忆内容多解决之道1,学习步骤从感性到理性;水到渠成先各论再总论2,各论部分抓住重点分部学习强化记忆抓住重点疾病分部学习基础部分病原,传染源,传播途径,好发季节/地域临床部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强化记忆1,理解第一2,构建知识体系联系,对比,总结3,巧记方法表格,图片,口诀,诗歌,故事……4,试题训练强化,提高,训练技能马到成功!!总论概念: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

传染病还包括寄生虫病。

传染病均属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

我国法定传染病39个传染病:甲类:鼠疫和霍乱乙类:26个(病毒性肝炎、新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型流感等)丙类:11个小结:甲类传染病1.鼠疫2.霍乱记忆:老鼠乱窜我国甲类传染病是A,鼠疫,伤寒B.鼠疫,霍乱C.霍乱,伤寒D.霍乱,出血热E.出血热,伤寒[答疑编号700883101101]【答案】B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不留痕迹2.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型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体征及生化检测异常。

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诊断依赖免疫学检查检出特异性抗体。

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传染病、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传染病、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传染病、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单选题]1下列关于HPV感染叙述错误的是A,可发生垂直传播B.尖锐湿疣不能通过阴道生产C.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江南博哥)病毒感染引起D.组织学检查可以确诊E.可引起婴幼儿呼吸道乳头状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妊娠合并尖锐湿疣,近足月或足月时,若病灶局限于外阴者,仍可行冷冻或手术切除病灶,可经阴道分娩。

掌握“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及病毒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2.关于尖锐湿疣不对的是A.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B,在分娩经过产道时感染,可引起幼儿喉乳头瘤C.若发现病灶广泛在于外阴、阴道和宫颈时,应行择期剖宫产结束分娩D.妊娠期尖锐湿疣增多,且生长快,产后进一步加重,不易控制E.性交为主要传播途径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妊娠期由于母体生理变化,使孕妇对HPV的抵抗力下降,致使妊娠期尖锐湿疣增多,且生长快、数量多,但一般产后,随着抵抗力增强,可自行消退。

掌握“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及病毒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3.巨细胞病毒感染中不正确的是A.巨细胞病毒可因妊娠而被激活B.新生儿感染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多无后遗症C.妊娠早期感染者无需特殊处理D.多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和体征E.可发生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巨细胞病毒主要侵犯上皮细胞。

由于感染该病毒后可出现巨大细胞,故名巨细胞病毒。

它可通过性接触传染,在人体内引起多种疾病,并可能与致癌有关。

孕早期患原发性感染应建议终止妊娠,若为复发或再感染,可继续妊娠;孕中、晚期则视有无畸形而定。

对于不愿终止妊娠者或有症状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轻感染对胎、婴儿损害的严重性、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和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掌握“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及病毒感染”知识点。

[单选题]4.沙眼衣原体患者感染新生儿的最常见途径是A.宫内感染B.产道感染C.剖宫产感染D.哺乳感染E.输血感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新生儿主要通过衣原体感染的软产道而被感染,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尽管也存在被感染的危险,但罕见。

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传染病篇)

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传染病篇)

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传染病篇)1 .关于 SARS 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A. 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B. 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C. 肺部体征不明显D. 常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 正确答案 )E. 部分患者有腹泻2 .感染 HIV 后,下列哪项不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的主要机制()A. 对 CD4+ 淋巴细胞的直接破坏B. 被感染的 CD4+ 淋巴细胞表面表达 gp120 ,可与其他 CD4+ 细胞相互融合,细胞被破坏C. 骨髓干细胞感染 HIV ,使免疫细胞生成减少D.HIV 感染 B 细胞,能使其大量破坏,抗体生成减少 ( 正确答案 )E. 感染 HIV 后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使受感染细胞受到攻击而被破坏3 .艾滋病病毒主要侵害人体细胞中的()A. 中性粒细胞B.B 淋巴细胞C. 抑制性 T 细胞D. 辅助性 T 细胞 ( 正确答案 )E. 巨噬细胞4 .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特征性的表现是()A. 高热B. 剧烈头痛C. 全身中毒症状D. 皮肤黏膜瘀斑 ( 正确答案 )E. 脑膜刺激征5 .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是()A. 鼠类接触史B.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C.“三痛”和“三红”征D. 特异性 IgM 抗体滴度升高 ( 正确答案 )E.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6 .有关 HIV 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A.HIV 只感染 CD4+T 淋巴细胞B. 少部分感染者可以康复C. 血清抗 -HIV 阴性可除外 HIV 感染D. 血清抗 -HIV 阳性仍有传染性 ( 正确答案 )E. 免疫球蛋白常减少7 .下列各项,不符合淤胆型肝炎临床表现的是()A. 黄疸深B. 自觉症状重 ( 正确答案 )C. 皮肤瘙痒D. 大便颜色变浅E. 血清胆固醇升高8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应搞好“三管一灭”是指()A. 管好水源、饮食、粪便和消灭苍蝇 ( 正确答案 )B. 管好水源、饮食、粪便和消灭蟑螂C. 管好水源、饮食、垃圾和消灭苍蝇D. 管好衣物、饮食、粪便和消灭苍蝇E. 以上都不是9 .有关 SARS 肺的病理特点,错误的是()A. 肺泡腔中肺细胞脱屑性改变B. 病程第 l 周常可见到肺泡内渗出物的机化 ( 正确答案 )C. 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D. 肺透明膜形成E. 肺泡上皮内可见病毒包涵体10 .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A. 病程的长短B. 病情的轻重C. 血清转氨酶检查D. 病原学检查E. 肝穿刺活检 ( 正确答案 )11 .下列各项不属于标准预防的是()A. 洗手B. 戴手套C. 戴口罩D. 穿隔离衣E. 紫外线消毒 ( 正确答案 )12 .关于病原体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 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力成正比B. 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潜伏期成正比( 正确答案 )C. 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比D. 病原体的侵袭力与致病力成正比E. 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相差很大13 .关于艾滋病高危人群以下哪项错误()A.50 岁以上的人 ( 正确答案 )B. 男性同性恋C. 性乱者D. 静脉药瘾者E. 多次输血者14 .关于治疗霍乱补液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轻、中型患者可予以口服补液B. 中型患者 24 小时补液量为 4000 ~ 8000mlC. 静脉补液以 5 : 4 : 1 溶液或 3 : 2 : 1 溶液为主D. 重型患者治疗应早期快速静脉补液E. 重型患者应积极补钾 ( 正确答案 )15 . SARS-CoV 不常侵染的细胞是()A. 支气管上皮细胞B. 肺泡上皮细胞C. 血管内皮细胞D. 淋巴细胞E. 神经元细胞 ( 正确答案 )16 .伤寒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A. 外毒素B. 伤寒内毒素 ( 正确答案 )C. 细菌的侵袭力D.H 抗原E. 肠毒素1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A. 轮状病毒B. 新型冠状病毒 ( 正确答案 )C. 衣原体D. 支原体E. 嗜血细胞病毒18 .流行性出血热的脑水肿多发生在下列哪期()A. 发热期B. 恢复期C. 低血压休克期 ( 正确答案 )D. 多尿期E. 少尿期19 .下列各项,不支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的脑脊液检查是()A. 外观混浊呈脓性B. 蛋白质含量高C. 细胞数 <0.5×106 / L ,以单核细胞为主 ( 正确答案 )D. 糖含量明显减少E. 氯化物含量减少20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一般出现在病程的第 9 ~ 14 天B. 血中 BUN 和 Cr 开始下降 ( 正确答案 )C. 多尿——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D. 每日尿量可多达 15000mlE. 可发生休克21 .对脑膜炎双球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厌氧的革兰阳性双球菌B. 严格需氧的革兰阴性双球菌 ( 正确答案 )C. 厌氧的革兰阴性双球菌D. 严格需氧的革兰阳性双球菌E. 革兰阴性双球菌,兼性厌氧菌22 .儿童伤寒病程第 1 周内易发生的并发症是()A. 肠出血B. 肠穿孔C. 支气管炎 ( 正确答案 )D. 中毒性心肌炎E.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23 .霍乱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A. 生活接触B. 食物传播C. 苍蝇媒介D. 水型传播 ( 正确答案 )E. 带菌动物传播24 .下列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A. 抗菌治疗B. 扩充血容量C.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D.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E. 纠正代谢性碱中毒 ( 正确答案 )25 .男性,农民。

执业医师 传染病章节

执业医师 传染病章节
传染病学
甲、戊肝炎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甲午中日战争)
疟疾治疗:伯父抑郁亏空
伯氨喹——预防复发与传播;乙胺嘧啶——预防;氯喹——控制发作
疾病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治疗
记忆技巧
病毒
肾综合症出血热
汉坦病毒
鼠类
乙脑
乙脑病毒

蚊虫
乙脑疟疾蚊虫咬
艾滋病
细菌
伤寒
伤寒沙门菌
粪口
喹诺酮
霍乱
霍乱弧菌
粪口
喹诺酮
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
疟疾
疟疾流行区、间歇性寒颤高热
血吸虫病
疫水接触+尾蚴性皮炎、过敏反应、肝脾大、腹痛腹泻
囊尾蚴病
脑(癫痫、颅内压增高、视物模糊)+皮下结节+带状节片
肾综合症出血热
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肾损害
乙脑
脑实质损害
艾滋病
细菌
伤寒
轻度腹泻
缓脉脾大玫瑰疹,伤寒肥大喹诺杀
细菌性痢疾
几次-数十次
不洁饮食+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
霍乱
数十次/d
腹泻、呕吐、无腹痛
流脑
脑膜炎表现+皮肤黏膜出血点
寄生虫
钩端螺旋体
肌肉酸痛、全身软、结膜充血、淋巴大+(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衰竭型、脑膜炎型)腓肠肌疼痛。(狗吠)
喹诺酮
流脑
脑膜炎奈瑟菌
呼吸道飞沫
青霉素
遛狗没青草(流钩梅青)
寄生虫
Hale Waihona Puke 钩端螺旋体病鼠类+猪
接触
青霉素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资料: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考点经典汇编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资料: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考点经典汇编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资料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考点经典汇编1.我国法定的传染病:甲类2个,乙类26个,丙类11个。

2.传染病感染过程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

3.内毒素:革兰阴性杆菌裂解产生的脂多糖,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可引起发热、出血、坏死及休克。

4.外毒素:革兰阳性细菌产生,如白喉、破伤风杆菌的外毒素和霍乱弧菌的肠毒素。

5.变态反应是特异性免疫反应。

6.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完成。

7.体液免疫∶是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免疫。

8.甲类传染病,发现甲类传染患者或疑似患者,要求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

9.乙类传染病,发现乙类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求24小时内上报。

10.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要求发现后 24小时内上报。

11.乙类传染病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控制措施。

12.甲型、戊型肝炎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多为慢性感染。

13.丁型肝炎病毒是需与HBV共生才能装配成复制的一种缺陷病毒。

14.HDVAg和HDVRNA 均是HDV 感染的直接标志。

15.乙肝抗原抗体核心考点∶临床意义HBsAg存在感染;无复制无传染性;第一个出现的血清学指标HBsAb(唯一)保护性HBcAg有传染性(血中检测不出)LBcAbI感基-近期,活动;Ig-曾经HBeAg有传染性(传染性强);正在复制;BeAbb.恢复16.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位于核心部分,是感染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

17.乙肝病毒是DNA,甲、丙、丁、戊肝病毒为RNA。

18.乙型肝炎:新生儿在首次接种(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后1个月和6个月再分别接种1次疫苗。

19.急性重型肝炎核心考点:黄疸,出血,肝小,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20.亚急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出现时间:2~26周。

执业医师考试 传染病学

执业医师考试 传染病学

总论1、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就开始了感染的过程。

病原体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可出现以下不同结局。

1.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被动免疫、获得的特异性自动免疫而清除。

2.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型感染。

3.显性感染:又称临床型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一旦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2、传染病的预防预防工作应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进行,不同传染病可以不同环节为重点采取相应措施。

从事传染病的医务工作人员,应有防治结合的概念。

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病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毒性肝炎(二)传播途径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乙肝:含HBV体液或血液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而感染①母婴传播②血液、体液传播(三)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病原只限乙肝、丙肝和丁肝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鼠为主要传染源。

一、病原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又称汉坦病毒。

四、临床表现典型病人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一)发热期1.发热 病人起病多急骤,发热常在39℃以上,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

2.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

少数病人出现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

3.毛细血管损害:主要表现是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

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称为“三红”,重者呈酒醉貌。

(二)低血压休克期(三)少尿期少尿期一般发生于5~8病日。

持续时间1~l0余日,一般为2~5日。

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四)多尿期 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9~10日。

持续时间短者l日,长者可达数月以上。

(五)恢复期六、治疗“三早一就”仍为本病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第四单元 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真题汇总及答案详解

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真题汇总及答案详解

目录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1)第一单元总论 (1)第二单元常见疾病 (7)第三单元性传播疾病 (98)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第一单元总论一、A1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A、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B、病原体,感菌动物,易感人群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源传播途径E、礼会环节,自然环节2、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病原体的数量B、病原体的毒力C、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D、病原体的侵袭力E、机体的抵抗能力3、传染病的诊断依据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D、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E、流行病学的检查,病原学检查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A、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免疫性B、有传染源,传染性,易感人群C、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D、有病原体,流行性,易感性E、有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5、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A、甲型病毒性肝炎B、艾滋病C、流行性乙型脑炎D、疟疾E、狂犬病6、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A、病原体、人体和环境B、病原体、感菌动物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E、病原体和环境7、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A、健康携带者B、潜在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不典型病例8、感染的含义是A、病原体侵人人体的过程B、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C、病原体侵入人体的一种方式D、人对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发病E、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二、A21、男性,30岁,结核菌素试验1:2000弱阳性,而无结核症状,体征及X线发现A、病原携带状态B、重复感染C、潜在性感染D、显性感染E、既往有过感染三、A3/A41、30岁男性,持续发热20天,伴有周身不适,巩膜轻度黄染,体温39℃,神志清,表情淡漠,肝肋下2.0cm,脾肋下1.0cm,白细胞3.0×109/L中性80%,淋巴20%<1> 、为明确诊断,应首先作哪项检查A、血培养B、骨髓培养C、肝功能D、粪便培养E、尿培养<2> 、应采取哪项最有效治疗措施A、大剂量解热镇痛药B、保肝疗法C、应用青霉素D、应用喹诺酮类药E、应用红霉素<3> 、在腔道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起保护作用的是A、IgGB、IgMC、IgAD、IgEE、IgD<4> 、能通过胎盘,给婴儿提供有效的被动免疫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B、IgMC、IgAD、IgEE、IgD2、男性36岁,11月份来诊,发热4天,头痛、腰痛、恶心、呕吐,皮膜粘膜可见条状出血,神志清,颜面潮红,结膜充血,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未及,肾区有叩痛,血压14/10kPA<1> 、为确定临床诊断。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5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5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5(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分数:2.00)A.呼吸衰竭B.惊厥或抽搐C.持续高热D.意识障碍E.肾衰竭√解析:解析:其他选项都可以出现乙脑的极期。

2.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属于(分数:2.00)A.奈瑟菌属√B.念珠菌属C.隐球菌属D.链球菌属E.葡萄球菌属解析:解析:引起流脑的病原菌是脑膜炎球菌,属于奈瑟菌属。

隐球菌属于真菌。

3.在血吸虫发育各阶段中,引起人体主要病理改变的是(分数:2.00)A.尾蚴B.成虫C.虫卵√D.幼虫E.毛蚴解析:解析:血吸虫病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其虫卵引起的肝与结肠的肉芽肿是本病主要的病理改变。

4.艾滋病患者肺部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是(分数:2.00)A.肺孢子菌√B.念珠菌C.弓形虫D.衣原体E.隐球菌解析:解析:70%一80%的患者为卡氏肺孢菌感染。

5.下列各组织疾病均为乙类传染病的是(分数:2.00)A.流行性感冒、SARSB.黑热病、肺结核C.流行性出血热、疟疾√D.鼠疫、狂犬病E.麻风病、伤寒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

乙类传染病是指: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临床执业医师专业综合之传染病学复习资料:淋病

临床执业医师专业综合之传染病学复习资料:淋病

淋病
一.淋病的特点
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致病菌)(简称淋菌)
二.感染途径
通过性交经黏膜感染。

公用毛巾也可以传染;
三.临床表现
男性可引起急性淋菌性前尿道炎,女性以宫颈炎、尿道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等四.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涂片检查:急性期见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作为筛查手段
2.分泌物淋菌培养:诊断淋病的金标准
五.治疗
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性伴侣就同时治疗;孕妇禁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

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试题

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试题

执业传染病学试题A1 型题1.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一般为A.<2个月B.2-4个月C.<5个月D.<半年E.>半年2.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A.抗HbEB.抗 HBsC.DNA聚合酶D.抗核抗体E.抗HBc3.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B.消化道C.虫媒传播D.血液E.接触传播4.指出下列哪种是戊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A.注射、输血B.蚊虫叮咬传播C.唾液传播D.垂直传播E.粪-口传播5.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V)的致病特性,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经消化道途径传播B.15-35岁青壮年感染后发病者居多C.多于发病后6周康复,不引起慢性肝炎D.孕妇患者的病死率不高E.患者血清HEV阳性,有助于急性戊型肝炎诊6.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来说,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自然疫源性疾病B.野生鼠类是主要传染源C.病原体是RNA病毒D.可经呼吸道传播E.每年7-9月份为流行高峰7.确诊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来自以下哪一项A.发热、中毒症状、白细胞减少B.血培养C.粪便培养D.胆汁培养E.肥达反应8.伤寒最具特征性的病变部位在A.肝、胆囊B.肠系膜淋巴结C.结肠D.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E.乙状结肠9.能使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传染源是A.伤寒的极期病人B.潜伏期末的病人C.恢复期带菌者D.缓解期带菌者E.慢性带菌者10.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是A.淡色蚊B.中华按蚊C.三带噱蛟D.刺扰伊蚊E.白岭子11.在疟疾的表现中(典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定时性,周期性寒战,大汗发作B.有完全缓解间歇C.脾肿大D.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升高E.贫血12.接种牛痘、麻疹等减毒活疫苗后,可使接种者发生全身感染甚至死产的原因A.B细胞缺陷B.T细胞缺陷C.补体固有成分缺陷D.吞噬细胞缺陷E.补体受体缺陷13.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A.出疹后3天B.出疹后5天C.出疹后1天D.出疹后10天E.出疹后14天14.在治疗菌痢时,不宜应用A.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B.痢特灵C.氯霉素D.次碳酸铋E.庆大霉素15.霍乱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A.生活接触B.食物传播C.苍蝇媒介D.水型传播E.带菌动物传播16.关于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的描述,错误的是A.革兰阴性,弧形B.有菌毛和单鞭毛C.穿梭样运动D.有芽胞E.碱性培养基分离培养17.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描述是A.增菌培养基通常为碱性蛋白陈水B.有菌毛和单鞭毛C.悬滴观察呈“穿梭”样运动D.EITor生物型可形成芽胞E.革兰染色为阴性18.结核病预防性化疗的疗程是A.3个月B.6个月C.12个月D.18个月E.24个月19.不能通过垂直传播的病原体为A.艾滋病病毒(HIV)B.乙型肝炎病毒(HBV)C.梅毒螺旋体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风疹病毒20.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病原体的数量B.病原体的毒力C.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D.病原体的侵袭力E.机体的抵抗能力21.一般不通过垂直传播的病寿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D.巨细胞病毒E.风疹病毒22.对于丙型肝炎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急性丙型肝炎症状较轻B.黄疸型患者仅占25%C.易转为慢桂肝炎D.HCV感染主要通过输血获得E.肝细胞癌和丙肝病毒感无关23.最常见的阿米巴病的肠外并发症是A.心包炎B.腹膜炎C.肺脓肿D.肝脓肿E.脑脓肿24.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快,并咯血,临床诊断:心衰、肺水肿。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8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8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8(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B1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艾滋病B.流行性斑疹伤寒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流行性感冒E.霍乱(分数:4.00)(1).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分数:2.00)A.B.C.D.E. √解析:(2).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是鼠疫、霍乱。

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SARS、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

二、 A3/A4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男,4岁,8月入院,发热、呕吐、腹泻2天。

每天排脓血便10次左右。

查体:T39.0℃,BP84/60 mmHg,神清,脱水貌,心肺(-),腹软,肝脾未及,左下腹压痛(+)、反跳痛(-)。

化验:血WBC18.0×10 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0.14,粪便镜检WBC20个/HP,RBC5个/HP。

(分数:4.00)(1).最可能的诊断为(分数:2.00)A.急性阿米巴痢疾B.霍乱C.胃肠性食物中毒D.急性肠炎E.急性细菌性痢疾√解析:解析:细菌性痢疾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所致。

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含黏液、脓血的稀便为其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粪便检查外观黏液脓血便。

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及红细胞。

如见吞噬细胞更有助于诊断。

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可确定诊断。

(2).有助确诊的常用检查为(分数:2.00)A.粪便培养√B.腹部X线片C.粪便动力试验D.粪培养E.粪便找阿米巴培养体解析:解析: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可确诊急性细菌性痢疾。

三、 A1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分数:2.00)A.潜伏性感染B.病原体被清除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解析:解析: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能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无明显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材料:《传染病、性传播疾病》伤寒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材料:《传染病、性传播疾病》伤寒

伤寒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D组,革兰染色阴性,有鞭毛、能运动。

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内毒素。

区别:内毒素与外毒素内毒素:细胞成分对人体伤害外毒素:分泌物质对人体伤害小结: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外毒素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脑√外面闯祸霍乱——外毒素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A.外毒素B.肠毒素C.内毒素D.细胞毒素E.神经毒素[答疑编号700883205101]【答案】C抗原性1、菌体抗原(O)——IgM2、鞭毛抗原(H)——IgG肥达氏反应临床诊断3、表面抗原(Vi)——Vi抗体流行病学调查培养普通培养基培养,含胆汁培养基中生长更佳——慢性带菌者细菌常常存在部位:胆囊伤寒--慢慢,为之胆寒伤寒慢性带菌者常见的细菌存在部位A.肝B.胆C.结肠D.回肠E.脾[答疑编号700883205102]【答案】B抵抗力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耐低温对热与干燥的抵抗力较弱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慢性带菌者是引起伤寒流行的主要传染源伤寒主要传染源——慢性带菌者知识扩展病原传染源传播途径伤寒伤寒杆菌患者和带菌者消化道(粪-口)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患者和带菌者消化道(粪-口)霍乱霍乱弧菌患者及带菌者消化道共性小结:慢性、带菌者能使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A.潜伏期末的病人B.伤寒的极期病人C.恢复期带菌者D.慢性带菌者E.缓解期带菌者[答疑编号700883205103]【答案】D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等经消化道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水源污染往往造成暴发流行。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二次发病者少。

流行季节终年可见,夏秋季为多,多系散发,偶有暴发流行。

伤寒好发季节——夏秋季知识扩展病原好发季节传播途径伤寒伤寒杆菌夏秋消化道(粪-口)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夏秋消化道(粪-口)霍乱霍乱弧菌夏秋消化道共性小结:夏秋病理变化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淋巴、肝、脾、骨髓→肝脾大伤寒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是A.心肌坏死B.骨髓受抑制C.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D.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E.肝细胞广泛坏死[答疑编号700883205104]【答案】D伤寒→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记忆:伤心——因为孤单病理变化特点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显著结合临床:右下腹痛(与菌痢区别--左下腹)伤寒→回肠末段伤心——回家疗伤伤寒最具特征性的病变部位在哪里最显著A.肝、胆囊B.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C.乙状结肠D.肠系膜淋巴结E.结肠[答疑编号700883205105]【答案】B增生、坏死、溃疡形成和溃疡愈合四期增生期病程第一周淋巴组织高度肿胀、隆起,镜下可见淋巴组织内有大量巨噬细胞增生坏死期第二周肿大的淋巴结发生坏死溃疡形成期第三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结合临床:肠出血,肠穿孔溃疡愈合期第四周后溃疡渐愈合,不留瘢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一天天逼近,紧张的备考气氛愈加浓厚,为了便于考生复习,海天医考传染病学总论的考点内容供考生参考:
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般来说凡具有病原休且具有传播可能的疾病均口J称为传染病,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传染病是指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病种(此为狭义的传染病)。

山原虫或嫦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又称为寄生虫病。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屮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

其重点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农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吋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传染过程
1•传染过程
病原休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

构成传染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因素: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

2•传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人体的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如胃酸、特异性被动免疫和特异性主动免疫)所清除。

%1隐性感染
指病原休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休发生特并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其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此为最滋见的表现。

%1显性感染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可引起临床表现的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

%1病原携带状态
其特点为不显示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从血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耍的传染源。

%1潜伏性感染
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淸除时病原体便町长期潜伏起來,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如结核、单纯疱疹等。

3.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与病原体的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及入侵门户等因索有关。

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及感染后免疫。

2」陥床特征
%1病程发展的规律性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1颇具特色的临床表现
发热、皮疹、毒血症状等。

传染病的诊断
九临床资料
将采集到的病史及体格检查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尤其是应注意那些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
和体征。

2.流行病学资料
此为诊断传染病必不可少的,包括既往患传染病史、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发病季节及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等。

3.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特殊病的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

2.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隔离、护理、饮食等。

%1病原或特效治疗
如化学疗法、抗生素、血淸疗法、如破伤风抗毒素。

%1对症疗法
降温、给氧、解痉止痛、抗惊厥、补液,纠下酸中毒等。

%1中医中药及针灸疗法
机国医学按温病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施治,治则主要用解表、清气、和解、祛湿、通下等法。

常用方剂有银翘散、犀角地黄丸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菌痢等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传染病的预防
应当遵循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三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和根据各个传染病的特点采取起主导作用的措施两者相结合的原则。

1.管理传染源
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三类,35利X见下表。

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要求城镇于发现后6小时,农村12小时内上报。

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要求于发现后城镇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上报。

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发现甲乙类传染病和监测区内的丙类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2.切断传播途径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以及许多寄生虫病來说,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主要是提高人体免疫力。

可通过两方面进行。

改善营养、锻炼身体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在流行期间应避免同易感人群接触,必要吋可进行预防性服药;但更重要(关键作用)的是通过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

山于预防接种措施得力,1980年WHO宣布全球已消灭天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