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一部分,以下是本册的知识点概述: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周长约为40075公里。

它的形状和大小对于进行地理研究和制作地图至关重要。

2. 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导致了季节变化。

3.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从地球表面通过北极点的线路到达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长度,而纬度则是从南北两极到达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长度。

4. 地球的地理格局地球被划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地球上形成了多种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

地球的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的结构和特点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一些卫星、小行星等组成,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2.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它位于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的轨道上。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地理现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薄壳,地幔在地壳之下,地核则位于地幔之下。

2. 地球内部圈层的运动地球内部的圈层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运动和地幔对流。

地壳的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而地幔的对流则影响着地球的地理形态。

四、板块构造与地理环境1.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地壳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地质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的对流作用下不断移动。

2. 地球地壳运动的地质灾害地质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地壳变形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地理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水资源的利用与水问题1. 水的分布和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宝贵,它广泛分布在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等形式中。

人类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地理必修2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是对该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的整理和总结: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常用球体来作为近似的表达。

-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它决定了昼夜的交替。

-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它决定了四季的变化。

3. 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上空的气体包围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 大气圈对地球具有保温、保湿、防止紫外线等作用。

4. 水圈- 水圈是地球上可用水的总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

- 水圈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质循环和生命的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地理坐标和地理经纬度- 地理坐标是指用于确定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方法,包括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

- 地理经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地球公转的距离,以经线为单位,从东经0度到西经180度。

- 地理纬度是指距离地球中心一定距离的纬线的数量,以纬线为单位,从南纬0度到北纬90度。

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1.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指人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人地关系包括适应、利用和改造三种基本类型。

2. 人口与人口迁移- 人口是指一定地区内的人的总数。

-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的流动和转移,分为内迁和外迁两类。

3. 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并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 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交通和通信发达等因素密切相关。

4. 区域城市系统- 区域城市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周围的城市群所构成的城市组织形态。

- 区域城市系统包括多中心、单中心和城市群等类型。

5.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指人和物在空间上跨越障碍物的活动。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10、自然增长率=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12、原始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7、二战后,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有关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相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概述高中地理必修二是一门学科,它包括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及其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

本文主要介绍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包括地球系统、地理信息技术、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人口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中生态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球系统地球是大自然中一颗独特而奇妙的行星。

地球系统包括大气系统、水文系统、生态系统、土地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等,各个系统相互作用,构成了独特的地球环境。

深入了解地球系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以及发挥地球的资源与力量。

1. 大气系统:包含大气成分、层次结构、气候类型、天气系统等内容。

2. 水文系统:包含水文地球化学、地表水与内陆水、水的循环过程、水质地理等内容。

3. 生态系统:包含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演替、地球生命气候类型及其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内容。

4. 土地系统:包含土壤的形成、特性、类型、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土地资源及其保护等内容。

5. 人类社会系统:包含基本人类活动、人口、城市与城市化、旅游与交通运输等内容。

二、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也有重要的地位,提供了获取、处理、存储、流通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协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和管理地球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导航以及数字地球等。

对于现代地理的发展和研究,必不可少的是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

1. 遥感:遥感是在地球表面采用直接接触方法难以完成的观测任务,通过人造卫星或飞机等渠道获取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处理成数字化的数据。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信息的系统。

通过GIS,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区,并进行地理空间分析。

3. 卫星导航: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导航系统,通过卫星及地面设备提供定位、导航、测绘和监测等功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思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

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

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的学科,地理学可以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领域。

高中地理必修二主要涉及自然地理的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生物资源、地球的大气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2.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用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点位置的工具,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形包括大陆和海洋,地势高低不平。

4. 大气圈和气候区划大气圈是地球围绕着的大气层,气候区划是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划分的地球气候带。

5. 地球的地图及投影方式地球的地图通常通过投影方式呈现在平面上,不同的投影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变形。

第二部分:地球的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川和雪层等,分布不均匀。

2. 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通过灌溉、供水和发电等方式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3. 水资源的保护由于地球水资源有限,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

第三部分:地球的生物资源1. 生物资源的分布生物资源包括动植物资源,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2. 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通过农业、畜牧业、林业等方式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3. 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于生物资源有限,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物资源,包括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等。

第四部分:地球的大气环境1.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后释放热量被大气层吸收和反射导致温度上升。

2. 大气污染工业、交通等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形成大气污染。

3. 大气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治理大气污染、促进清洁能源使用等保护大气环境。

以上所述便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壳分为陆壳和海壳,地幔则是位于地壳之下的岩石层,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坐标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具有昼夜交替的现象,公转则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地理坐标是一种用于确定地球上特定位置的方法,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3.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地球的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地貌是地表形态的总称,包括山地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海洋地貌等。

4.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通过等经纬线和符号图示可以表示出各种地理要素和地貌特征。

地图的使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分布规律等。

二、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的形成和特征太阳系是由一个恒星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大行星以及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构成。

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

2. 地球的形成和结构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早期,由于地球内部的不断分化和地壳的运动,使得地球具有了三层结构,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的外部层,由气体组成。

它不仅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还能够保持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的变化。

4. 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下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和流动等。

水圈的存在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三、人口与资源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的总和。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问题。

2. 资源与资源的利用资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等。

资源的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四、经济地理1. 经济活动与地域联系经济活动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导语】高中地理的知识点较广泛,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汇总起来更容易记住。

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篇一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便宜劳动力;资源和能源散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着落本钱,提高利润)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和技术协作;②着落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节省生产建设投资;④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2)工业分散的条件: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便宜;②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

2.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篇二混合农业(1)主要是畜生和谷物的混合农业。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散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复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公道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是放牧的闲时。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灵活的生产挑选,根据市场肯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3.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篇三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情势向宇宙空间开释的能量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波长范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坚持地表温度,增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二、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2、太阳活动: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光球层、周期11年)(色球层)(日冕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遭到影响乃至中断;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1.自然环境和资源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是椭圆体,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球内部的作用: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地球内部的构造和作用。

-自然区划和资源:世界自然区划,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2.人口与人类聚居
-人口数量的分布: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人口迁移与聚居的类型: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影响,不同种类的聚居与城市化的发展。

3.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的问题与规划:不同地区的发展问题和规划,包括城市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环境保护等。

-区域经济合作:国家间、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如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等。

-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对地区发展的作用,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优劣势。

5.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台风、洪涝等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灾害的减轻与防治:灾害的减轻方法和防治措施,包括预防、减灾
和灾后重建等。

6.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目标。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

-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和方法: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政策和技术。

以上是必修二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其中还包括具体的例子、案例和地
理现象,如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环境问题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了
解地球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1 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距离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5、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于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结构模式特点成因举例同心圆模式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为少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冲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成都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沈阳多核心模式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功能区,并由他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淄博3、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历史文化(北京市)、种族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2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影响因素影响表现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4、中心地理论:(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3 第三节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2、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1)推力:哪些是的人群里开向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2)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所处阶段原因发达国家早(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趋缓(停滞)高高(70%以上)后期成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发展中国家晚(20世纪中叶)速度加快低低(不到40%)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4、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 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2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 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和注记。

- 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如方向判断、比例尺计算、地图量算等。

3. 地图的解读与分析- 地形图的阅读,包括等高线、地形类型、坡度等。

-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解读,理解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资源分布图的分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大气层结构及其特点。

- 气候类型划分,如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河流- 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类型、流域特征和河流的水文特性。

- 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的形成和特征。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过程、类型和分布。

- 植被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等。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如气候、土壤、市场等。

- 工业的分类、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布局。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 国际贸易的模式、贸易政策和全球化的影响。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框架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添加标题
重要提示
注意案例的运用。
交通运输方式为讲交通运输布局作铺垫,不是重点内容,与初中地理有重叠的部分,可把重心放在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上。
只用交通运输表述“地域联系”。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六章
第六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必然性
途径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直面环境问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农业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基础知识)
农业地域的形成(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
种植业(季风水田/商品谷物)
畜牧业(大牧场/乳畜业)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三、四、五章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四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地域的形成
区位因素(因素)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动态分析)
(综合看待)
第二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个体
城市群体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的不同等级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什么是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照时间线索,侧重历史发展
侧重当代的环境问题
侧重当代和未来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间线索)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一、二章
第一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人口的变化
数量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关于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1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

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气候:中低纬(温度)。

沿海(降水)河流,供水,运输,军事人文:矿产。

交通。

旅游。

政治。

宗教。

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商贸联系:区域贸易。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可以通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自然增长率。

某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风俗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初期的传统型人口模式也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过渡型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而20世纪中期到现在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也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等。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

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三个特点。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可以通过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以及长期性来确定。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迁出地来说,人口密度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减轻,但同时也会出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对于迁入地来说,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化、区域开发和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人教版高中 地理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 地理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第四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区位因 素与区位选 择 区 位 因 素 ( 因 素 ) 区 位 选 择 ( 变 化 ) 工业地 域的形 成 域工 业 集 聚 与 工 业 地 地工 域业 联分 系散 与 工 业 的
案例 分析
传统工业区 和新工业区
第五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一、二章
第一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人口的变化 环境与人口的关系 环境人口 容量 人口的 容量 主 要 原 因 人口合理 容量
数 量 变 化 自 然 增 长 增 长 模 式
空 间 变 化 人 口 迁 移
例2
必修《地理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观
地球最多能养 活多少人(环 境人口容量) 人口过程 (动态分析) 人口与环境的 关系(人口的 合理容量) (综合看待) 地球上适合养 活多少人(人 口合理容量)
论系 德 的的 国 应启 南 用示 部 )( 城 中市 心等 地级 理体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三、四、五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 业 区 位 因 素 ( 基 础 知 识 ) 农 业 地 域 的 形 成 ( 基 础 知 识 ) 种植业(季风水田/商 品谷物) 案 例 分 析 畜牧业(大牧场/乳畜 业)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第二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个体 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 分城 区市 土 地 利 用 和 功 能 形城 成市 和内 变部 化空 间 结 构 的 城市群体 不同等级城市 的服务功能 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的 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城 市 形 态
城 市 的 不 பைடு நூலகம் 等 级
第一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主要交通运 输方式(五 种) 交通运输 布局(形 式/层次) 对聚落空间形 态的影响
第二节交通运输 布局变化的影响
对商业网点分 布的影响
只用交通运输表述“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方式为讲交通运输布局作
铺垫,不是重点内容,与初中地理有 重叠的部分,可把重心放在交通运输 方式的变化上。
注意案例的运用。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六章
第六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间线索) 依照时间线索, 侧重历史发展 人地关系的 历史回顾 侧重当代的 环境问题 侧重当代和未 来解决环境问 题的出路 直面环境问 题 必然性 走向人地协 调——可持 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 续发展实践 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