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网络谣言典型案例1

合集下载

名誉损害的法律案例(3篇)

名誉损害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男,35岁,某市某公司员工。

2015年,张某因涉嫌贪污罪被公司举报,后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在侦查过程中,张某被取保候审。

2016年,公安机关调查结果显示,张某并未贪污,遂撤销案件。

然而,张某的名誉已严重受损,给他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案件经过1. 网络舆论发酵2015年,张某被公司举报后,一些网络媒体和网民开始关注此事件。

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一些媒体和网民对张某进行了负面报道和攻击,称其为“贪污犯”、“蛀虫”等。

这些报道和言论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和讨论。

2. 张某名誉受损在舆论的压力下,张某的单位对其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张某因涉嫌贪污罪被取保候审。

在此期间,张某的名誉进一步受损,同事、朋友和邻居对其避之不及,甚至有人对其进行辱骂和威胁。

3. 张某寻求法律帮助2016年,公安机关调查结果显示,张某并未贪污,遂撤销案件。

此时,张某的名誉已严重受损,他决定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案件审理1. 张某起诉侵权人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其精神损害赔偿金、名誉损失赔偿金等。

张某提供了相关证据,包括媒体报道截图、网络评论截图、邻居和同事的证言等。

2. 侵权人辩称侵权人辩称,他们是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对张某进行报道和评论,且已删除了相关言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3. 法院审理法院审理认为,侵权人的报道和评论对张某的名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其行为已构成名誉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侵权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侵权人赔偿张某精神损害赔偿金人民币5万元、名誉损失赔偿金人民币3万元,共计人民币8万元。

五、案例分析1. 名誉侵权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名誉侵权构成要件包括:(1)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2)侵权行为损害了受害人的名誉;(3)侵权行为与受害人名誉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侵权人具有过错。

何柱生学习诽谤诬陷典型案例心得体会

何柱生学习诽谤诬陷典型案例心得体会

何柱生学习诽谤诬陷典型案例心得体会近年来,网络信息泛滥,人们的言论自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网络诽谤诬陷现象的增多。

诽谤诬陷有时会对个人、组织或企业的声誉造成巨大损害,严重影响被诽谤者的正常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个典型的诽谤诬陷案例,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

这个典型案例发生在某公司的高管何柱生身上。

何柱生是某知名公司的副总裁,他在公司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

然而,在某一天,何柱生忽然发现自己成了网络上攻击的对象。

一篇名为《何柱生涉嫌贪污受贿,利用职务之便牟取暴利》的文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文章中指控何柱生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法利益,并引用了一些所谓的证据来支持这一指控。

这篇文章很快就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开,引发了大量的评论和讨论。

事实上,这篇文章中的指控完全是捏造出来的。

何柱生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公司的公益活动,并以诚信为本,在公司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然而,网络上的谣言却往往传播得更快更远,很多人很容易相信这些谣言而不去核实事实的真相。

何柱生第一时间意识到了谣言的严重性,并决定及时采取行动来澄清事实。

他首先找到了发布这篇文章的网站,要求其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并向其道歉。

此外,他还聘请了律师团队来为他提供法律支持,并通过媒体发表声明,澄清自己的清白。

这些措施有助于消除人们对何柱生的质疑,并恢复他的声誉。

对于这个典型案例,我认为存在以下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和学习体会。

首先,网络诽谤诬陷问题不容忽视。

网络的匿名性和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为发布虚假信息提供了机会。

对于被诽谤者来说,要及时采取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很重要的。

要找到发布虚假信息的网站,并要求其删除相关内容,这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其次,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人形象非常重要。

何柱生在公司中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这样的个人形象能够让人们更容易相信他的清白。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这样在遭遇诽谤诬陷时能更容易得到帮助和支持。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盘点2016年度十大网络谣言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盘点2016年度十大网络谣言

存节 前 与 丈夫 吵 架 ,不愿 去 丈 犬 老家 过 年 I 独 自 守 家 巾 ,于是 发 帖宣 泄 情 绪 ,内 容纯属 虚构 2 公 交 车 、银 行 营 业 点 、J I I - : . P - - 快 递 门店 等 成 失联 儿 童 守 护 点
律 由公 安 配送 ” 等 各 类 不 实信 息增 多. . 真相 :浙 汀 省 、杭 卅 市相 关 部 门 以 及浙 汀 省 政
真 相 :财政 部 和 国 家税 务 总 局 专 家 l 0月 2 4日
同应 表 示 ,这一 观 纯属 谣 言, l 2万无 不 是划 分 高 低收 入人 群 的界 限 ,不 存在 以 年收 入 1 2万 元为分 界 加税 盼 隋『 兄。
递 门店 成 为欠联 儿童 守 护站 的说 法进 行 了辟 谣 ,并
真 相 :飞行 事 故 的认 定 是 一 门科 学 ,要用 事 实 、 数 据 说话 ,而 不足 靠 脑 袋猜 测 。据 后来 多家 权威 媒 体 报 道 .两 架 表 演机 巾并 未发 牛 相掩 ;余 旭不 幸
牺 牲 前 ,歼 一 l 0总 行 时 t问 已接 近 5 0 0 d ' , i i , J ,飞行 表 演 超过 3 0 0小 时 。尤 论技 术 还 是 经验 ,余旭早 就 不 是 菜 鸟 行 员 6 年 收入 1 2万 元以 上 是高 收 入 群体 。要 加税 谣 言 :1 0月 2 3日,一 则 “ 年 收入 1 2万 元 以上

中国互联 网举报 中心 蟹弱
1 难 忍 男 友 家 贫 困 。上 海 女 孩 逃 离 江 西 农 村
: 9 0 1 6年度十大 网络谣言
权 威 部 门 发布 前 不转 发 、不传 播 ,让 网络 谣 言无 处

关于谣言的经典素材事例

关于谣言的经典素材事例

关于谣言的经典素材事例有:
1.“皮革奶”事件:2009年初,有谣言称三鹿、伊利、蒙牛等22家企业生产的液态奶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相关部委高度重视并立即展开调查,经严格审批,最后确定了77家“皮革奶”企业的118批次产品检出三聚氰胺。

这些企业产品被停止销售下架,对全部留样再检测,对不合格产品及企业全部进行严格的依法处置。

2.“蛆橘”事件: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产区发现部分蜜橘有虫,经查,该事件是由于不良商贩将有虫蜜橘用强漂白剂处理后推向市场,但商家否认使用有毒农药。

这一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柑橘质量安全的担忧,导致柑橘销售量大幅下降。

这些事例都表明了谣言的危害性,不仅会误导公众对事物的判断,还会给相关企业和行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自觉抵制谣言的传播,同时也要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以减少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网络语言不文明案例

网络语言不文明案例

网络语言不文明案例
1
网络欺诈
网友说:在网络上常常看到有人发说说微博和帖子评论某些网络谣言,或者有些人在一些群里发一些骗人的广告,特别是兼职类信息。

2
网络语言暴力
网友说:道德绑架,自己站在道德最高的点谴责别人。

3
谣言肆虐
网友说:利用热点,制造一些谣言,给别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4
盗用他人网络账号
网友说“连续被人盗了两次QQ账号,还骗了同学几百块钱,表示真的很绝望。

5
传播淫秽色情
网友说:在打开某些网站时,会跳出一些不雅的图片或页面;某些人盗用好友的QQ发一些有病毒的网站。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失范的危害与校正——以“乔任梁死亡”事件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失范的危害与校正——以“乔任梁死亡”事件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失范的危害与校正——以“乔任梁死亡”事件为例摘要从2015年初“姚贝娜去世”事件开始,到“东方红号”客轮长江沉船、“优衣库”不雅视频,再到2016年初的“弑母案”,新闻失范越来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这必然与各种新媒体工具的兴起有着紧密的关系,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及新闻客户端的迅猛发展,正在造就出一个新的媒介批评势力。

新闻失范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似乎成为一种常态,大有“此起彼伏”之势。

2016年中秋节刚过完,9月16日,一张“乔任梁SM过度死亡”的QQ截图便刷爆“豆瓣八组”,随即蔓延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截至9月17日18点40分,微博话题“乔任梁死亡”的阅读数已经达到4.3亿。

事件过去了8天,“乔任梁”仍时不时登上微博热搜。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新闻失范;校正措施;“乔任梁死亡”“乔任梁死亡”事件中新闻失范的表现乔任梁死亡的消息一瞬间引爆网络,不仅因为他是一位突然死去的年轻艺人,也在于各种营销号对其死亡原因的恶意揣测,更在于媒体信息传播中的失范和受众信息接触中存在的猎奇心理。

之所以产生一些小道消息病毒式传播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的利益驱使和受众对耸人听闻性新闻的追逐。

(一)“污名化”某一群体以博人眼球乔任梁死亡的消息一经公开,网络上各种小道消息便迅速蔓延,如“乔任梁死亡时头戴塑料袋”、“手腕上被割数刀”、“别墅内大片鲜血”。

为了追求新闻的刺激性,不少营销号恶意将乔任梁与“SM”一词捆绑在一起,甚至直指其死亡原因是“与知名导演SM过度”。

对其死亡原因的恶意揣测并不符合我国“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但却迎合了新媒体环境下“吃瓜群众”猎奇的心理。

虽然乔任梁的经济公司已经发出声明,表示其死亡是抑郁症引起的,但各营销号的恶意揣测与过度解读依然没有停止。

新媒体准入门槛低的属性造就了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编辑室”、“人人拥有麦克风”的局面。

也正因为如此,各社交媒体和营销号所发布的新闻信息的可行度并不如想象中高。

网络谣言案例

网络谣言案例

网络谣言案例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渠道传播的虚假信息,往往以低俗、恶搞、谩骂等方式吸引人眼球,甚至会给个人、机构甚至国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下面是一个网络谣言的案例。

某年某月,在国内某个城市,一则网络谣言悄然传播开来。

谣言声称,当地某家大型超市经营的食品中含有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谣言声称,大型超市为了节省成本,购买了劣质的食品并标注成合格产品。

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和不信任。

该谣言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网络上一篇自媒体所发布的文章。

该自媒体撰写的文章中援引了一些不可靠的匿名证据,并以漂亮的描写吸引读者的眼球。

文章中的内容很快被一些没有核实事实的读者拿来当作真相进行传播,而一些有识之士很快就将其定性为谣言。

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这个网络谣言,并迅速采取行动,展开了全面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谣言纯属子虚乌有,大型超市所售食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购买。

政府对此进行了公告,同时也因此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

然而,尽管事实已经被揭示出来,网络谣言仍在不断传播。

一些人出于娱乐、曝光的目的,继续散播谣言,声称政府在掩盖真相。

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不信任。

政府决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对谣言进行打击。

他们在各大媒体上发布声明,澄清此事并提醒民众不要相信谣言。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网络舆论监管力度,对传播谣言的个人和机构进行惩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网络谣言的传播逐渐被遏制住,各界对大型超市的信任也逐渐恢复。

这个网络谣言的案例表明了网络谣言的危害性。

虽然事实已经被揭示出来,但谣言仍然在短时间内造成了恐慌和不信任,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人们需要提高警惕,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要经过深入核实,不随意相信和传播谣言。

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对传播谣言的行为进行制裁,维护网络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

“净网2016”专项行动公布一批典型案件

“净网2016”专项行动公布一批典型案件

主任夏宝龙作 出批示 。 中央宣传 部副部长 、 中央 网信 办主任、 国家网信办主任徐麟 , 浙江省委副书记 、 代省 长车俊出席会议并讲话。 徐麟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视频讲话中清晰地描绘了 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愿景, 引发与会嘉宾 与国际社 会热烈反响。 我 国治网主张正逐渐从理念共识走向具
合召开争做 中国青年好 网民主 题教育实 践活动暨 共
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推进会。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 任贤 良希望共青团组织坚持围绕 中心 、 着眼大 局, 进一 步 明确工作 目标 实巩固网络引导工作的成果。

体实践。
起, 其中6 6 起重 点案件受 到全 国 “ 扫黄打非” 办公室
单独或联合公安部挂牌督办。
争做中国青年好网民主题教育实践 活动推进会在京举行
为加强 互联 网直播 管理 , 促 进行业健 康有序发 2 01 6 年1 2 月2 7 日, 中央 网信 办、 共青 团中央联 展, 国家 网信办 、 文化部 、 新 闻出版 广电总局于2 01 6 年1 2 月下旬组成 联合检查组 , 对网络直播平台进行专 项检 查 。 接受检 查的 十几 家企业 大都制定 了管 理规 定, 但有的落实不到位 , 依然存在低俗内容 , 有的无资 质开展新闻信息直播 , 有的在用户实名制、 弹幕管理 、 内容审核等方面存在漏洞 。
识方 面取得重要进展 。 双方提议 2 01 7 年 在 中 国举 行
“ 剑网 2 0 1 6 " 专项行动查处行政案件 5 1 4件, 关闭网站2 9 0家
2 0 1 6 年1 2 月2 2 E t , 国家版权局在京公布了 “ 剑网 2 0 1 6 ” 专项行动成果 。 2 0 1 6 年7 月至1 1 月, 国家版权 局、 国家网信办、 工信部、 公安部联合开展了打击网络 侵权盗 版 “ 剑网2 0 1 6 ” 专项行动 。 各地 共查 处行政案

近年10起网络谣言案例

近年10起网络谣言案例

近年10起网络谣言案例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告诉家人、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

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2008年的一条短信这样说。

从一部手机到另一部手机,这条短信不知道被转发了多少遍。

此间,又有媒体报道了"某地发现生虫橘子"的新闻,虽然语焉不详,但被网络转载后再度加剧了人们的恐慌。

自2008年10月下旬起,它导致了一场危机:仅次于苹果的中国第二大水果柑橘——严重滞销。

在湖北省,大约七成柑橘无人问津,损失或达15亿元。

在北京最大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商贩们开始贱卖橘子,21日还卖每斤0.8元—1元,次日价格只剩一半。

山东济南,有商贩为了证明自己的橘子无虫,一天要吃6至7斤"示众"。

10月21日,当传言已经严重影响全国部分地区的橘子销售时,四川省农业厅对此事件首次召开新闻通气会,并表示,此次柑橘大实蝇疫情仅限旺苍县,全省尚未发现新的疫情点,并且该县蛆果已全部摘除,落果全部深埋处理,疫情已得到很好控制。

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2010年2月20日至21日,关于山西一些地区要发生地震的消息通过短信、网络等渠道疯狂传播,由于听信"地震"传言,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2月20日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

21日上午,山西省地震局发出公告辟谣。

山西省公安机关立即对谣言来源展开调查,后查明造谣者共5人。

35岁的打工者李某某最先将道听途说的消息编写成"你好,二十一号下午六点以前有六级地震注意"的手机短信息发送传播,被晋中市公安局榆次区分局行政拘留7日。

一名20岁的在校大学生傅某某在网上看到有关地震的帖文后,便在百度贴吧发布《要命的进来》帖文:"我爸的一个朋友,国家地震观测站的,也是打电话来,说震的几率很大!大约是90%的几率,愿大家好运!这绝对权威!"被行政拘留5日。

道德法律热点案例大学(3篇)

道德法律热点案例大学(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德法律问题在大学校园中愈发凸显。

大学作为培养国家未来栋梁之才的重要基地,其道德法律问题的解决对于维护社会和谐、推动教育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大学校园中的道德法律热点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大学道德法律教育提供借鉴。

二、道德法律热点案例分析1. 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在大学校园中屡见不鲜,如抄袭、剽窃、伪造实验数据等。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影响了学术研究的质量。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学术不端案例:案例:某大学研究生张某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大量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并在论文中未注明引用来源。

经查实,张某的行为违反了学术道德规范,被学校开除学籍。

分析:张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规范,不仅损害了他人权益,也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

该案例警示我们,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关键。

2. 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事件在大学校园中时有发生,如殴打、辱骂、恐吓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也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暴力案例:案例:某大学男生李某因与同学王某发生争执,将王某打成重伤。

经调查,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分析: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既有学生自身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加强校园暴力防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途径。

3. 网络谣言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在大学校园中传播迅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谣言案例:案例:某大学女生赵某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虚假信息,称某知名教授涉嫌学术不端。

经调查,赵某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学术界的正常秩序,被学校开除学籍。

分析:网络谣言的传播,不仅损害了个人名誉,也影响了社会稳定。

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加强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是维护网络环境健康的重要措施。

4. 校园贷问题近年来,校园贷问题在大学校园中愈发严重,许多学生因过度消费、还款困难等问题陷入困境。

网络谣言案例分析

网络谣言案例分析

网络谣言案例分析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同时也给信息传播带来了诸多挑战。

网络谣言作为其中的一种现象,给社会治安和人们的信任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网络谣言案例,探讨其产生原因、危害和如何应对。

一、案例一:某地传言食品中掺入有毒物质近期,网络上盛传某地市场的食品中掺入有毒物质,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不信任。

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这一传言完全是谣言。

造成这一谣言的原因在于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普遍担忧和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不加辨别。

当谣言传播到一定程度时,威胁社会稳定和市场信任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网络谣言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造成公众恐慌和不信任,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第二,对企业和品牌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企业信誉受损。

第三,耗费社会资源,增加社会治安成本。

应对网络谣言需要综合利用技术手段和社会力量。

一方面,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遏制谣言传播。

另一方面,提高公众的信息识别能力,教育人们正确使用网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案例二:明星涉嫌性侵传闻引发争议近年来,网络上不断传出明星涉嫌性侵的传闻,引发了广泛的舆论争议。

然而,经过调查,大部分传闻都被证明是虚假的。

这些谣言的产生来源于一些人对明星的嫉妒和娱乐圈的竞争心态。

网络谣言在这个案例中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明星的名誉和形象造成巨大伤害,同时也动摇了公众对法律和正义的信任。

针对这种情况,解决的方法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法律监管,对恶意散布网络谣言的行为进行惩处。

其次,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培养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此外,明星和娱乐圈也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形象管理,提高公众对其信任度。

三、案例三:疫苗谣言引发大规模拒种疫苗谣言一直是网络谣言的一个热点话题。

曾经有一次疫苗谣言引发了大规模的拒种现象,导致公众担忧和疾病的传播。

疫苗谣言的产生往往与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信息不对称有关。

疫苗谣言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疫苗接种率下降和疾病的复发,给公众的健康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2016最新网络骗局案例大全

2016最新网络骗局案例大全

大学生受骗常见的诈骗手段1. “申领助学金、奖学金”等诈骗。

2. “代刷信誉赚佣金”诈骗。

3. “网上购物”诈骗。

4. “网络贷款”诈骗。

5.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6. 盗取QQ、冒充熟人诈骗。

电信诈骗最新电信诈骗案:清华大学老师被电信诈骗1760 万元2016年8月29日晚上23点25分,中关村派出所110接报:海淀区蓝旗营小区清华大学一老师,被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人民币1760 万元。

近期大学生学费被骗事件8 月19 日即将上大学的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接到了一个171开头的电话,电话另一端自称是教育局的,有一笔助学金可以发给徐玉玉。

而在徐玉玉照着要求将9900 元钱汇给对方账户后才发现自己被骗。

当晚,徐玉玉在报案回家途中心脏骤停,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8 月24 日在上海上大二的学生小文(化名)订机票后收到诈骗短信,对方自称航空公司客服,以小文的航班被取消,在ATM机上办改签可获得补偿为由,诱导小文按照提示操作。

结果,小文全年学杂费6100 元被转走。

8月28日广东揭阳市一即将上大学的女生离家出走,家人在其QQ说说上看到了她的留言:自己被短信骗走了学费1 万多元,无颜面对家人,她选择自杀。

她在QQ中说:“当你看到这条说说的时候,我应该已经自杀了,自杀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太蠢了,, ” 8月29日,警方在海边找到了她的尸体。

9月1日开学前的夜晚,南京大学生小刘(化名)被骗8000 多元学费,因悔恨自己上了骗子的当,他将暂住的某宾馆二楼房间的玻璃砸碎,跨坐在窗户台上企图跳楼。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说,警方和消防队员终于将其从窗户台上救下。

2016 最新网络骗局案例大全_十二种网络诈骗案例千万别上当!买家篇案例一:远程协助——骗!案例介绍: 今年 6 月 14 日,陈某在一家淘宝网店购买一台 42 寸标价 2003 元的电视机,但因操作失误多付了 2003 元。

因退款心切,在客服的要求下,陈 某加了对方 QQ ,让对方远程操控自己的电脑“帮助退款”,结果被对方分 7 次 转走 6 万余元。

网络虚假信息案例

网络虚假信息案例

网络虚假信息案例网络虚假信息,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媒介进行传播的与事实不符的消息。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网民人数逐渐增多的同时,网络虚假信息也开始泛滥,而且日趋严重。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案例篇1:8月28日开始,一则主要内容为“澄海隆都抓人挖内脏”的消息在网上快速传播。

29日上午,澄海公安分局民警在网上巡查时发现这一情况,遂迅速调查核实。

经核查,民警确认该消息纯属虚构,发布人捏造事实,已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警方迅速追查涉案人员,于当天下午抓获在互联网上捏造事实、散布谣言的违法人员金某滨(18岁,隆都镇人),同时查获2名转发该谣言的在校学生。

经审查,违法人员金某滨交代其近期在互联网上搜寻到一段所谓“抓人挖内脏”的信息后,突发奇想,将其改头换面,编造为“澄海隆都抓人挖内脏”。

并于8月28日13时多,将这些内容发布在其QQ空间里,随后转发该文的网民有400多人。

目前,金某滨已被澄海公安分局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另外2名转发该谣言的在校学生被酌情予以教育训诫。

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案例篇2:2013年8月4日晚上10点左右,经营网店的张先生接到阿里旺旺的一个用户发来的信息,称要购买家具,随后对方称需要用手机接收购买清单,通过旺旺发送了一个二维码让张先生扫描加其为微信好友。

张先生用自己的安卓手机扫描后跳出安装提示,他当时没有在意内容就点击了确认。

然而,他并未加到对方微信,且对方旺旺也迅速下线。

直到第二天,张先生才发现支付宝账户(与手机绑定)内的49812.01元被人转走。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原来张先生手机被嫌疑人植入了手机木马,该木马启动后,从手机系统后台拦截短信,并转发至指定手机号码(受害人手机自木马启动后接收不到短信)。

嫌疑人据此修改支付宝账户密码并转走账户内资金。

经过大量前期侦查,苏州警方在广东和贵州成功将嫌疑人梁某和高某抓获。

经审查,从今年3、4月份起,高某以盈利为目的,先后多次制作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贩卖给梁某等人,实施了多起诈骗。

谣言害死人的例子

谣言害死人的例子

谣言害死人的例子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谣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管是在政治、经济、社会还是私人领域,谣言都可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有些谣言甚至会导致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就是所谓的“谣言害死人”。

本文将以一些真实的案例为例,探讨谣言害死人的危害和应对之策。

案例一:鸟巢坠落事件2015年5月,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帖称,北京鸟巢体育场的一块玻璃突然坠落,砸中了一名游客,导致其当场死亡。

这条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恐慌。

但是,事实上这个消息并不属实,鸟巢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故。

后来,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条消息是一名网友编造的谣言。

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谣言害死人”的例子。

虽然最终并没有人因此丧生,但是这个谣言已经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和恐慌。

如果这个谣言被更多人信以为真,就有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慌和伤亡。

因此,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尽可能地避免和打击谣言的传播。

案例二:儿童疫苗事件近年来,儿童疫苗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些人认为疫苗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

但是,这种观点在科学上是毫无依据的,且极易引发疾病的爆发。

2018年,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发生了一起因疫苗谣言引发的麻疹疫情,共有17名儿童感染,其中1名婴儿因此死亡。

这个案例再次证明了谣言的危害。

如果没有谣言的干扰,这个疫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但是,由于谣言的传播,很多家长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从而导致了这个悲剧的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宣传科学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疫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避免谣言的影响。

案例三:举报假疫苗事件2018年,中国吉林省公安机关接到一名女子的举报,称自己的孩子在接种疫苗时,被注射了假疫苗。

这个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恐慌。

但是,后来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个女子编造了这个故事,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孩子接种的是假疫苗。

这个案例说明了谣言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也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正确使用网络 发挥网络作用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正确使用网络 发挥网络作用

课题: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作用(一)、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到上网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规则,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积极作用。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解决社会热点---网络问题,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作用(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解决社会热点---网络问题(四)、教学过程:视频材料导入,主题: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作用一、时政材料学习时政材料一:据林克艾普舆情分析系统了解,从最初的电商促销到今天双11的影响日益扩大。

2016年11月11日零点开始,天猫的总交易额就在不断刷新:1分钟破10亿元、2分钟破20亿元、7分钟破100亿元、1小时破353亿元、18小时55分破1000亿元……11月11日24时,随着最终数字的定格,2016年天猫“双11”的最终交易数字显示为1207亿元,在迈入“千亿时代”的同时,也刷新了单日全球零售的历史记录,覆盖全世界235个国家和地区。

1、上市经济现象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哪些观点?2、据搜狐网报道,2016年11月11日凌晨2点小李听到手机信息不停地响,打开后看到自己的四张信用卡被疯狂刷爆。

他以为是卡被盗,仔细一看全是来自网上购物,走到书房发现妻子正在电脑购物,仔细一算共消费23万多元,小李当即就昏倒,妻子拨打110,抢救无效,小李于早上6点死亡。

你是如何看待上述消费现象的?3、结合上述案例,说说青少年在生活中应如何合理消费?时政材料二:中国是一个网络大国,也是面临网络安全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的保护水平,使我们的网络更加安全、更加开放、更加便利,也更加充满活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当前网络上有一些侵权行为、有一些违法的信息,严重损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地呼吁加强网络空间的法制建设、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虚假新闻的案例

虚假新闻的案例

虚假新闻的案例虚假新闻,指的是故意捏造、篡改事实,以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达到特定目的而发布的新闻信息。

虚假新闻的存在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容易导致公众的误解和恐慌,还可能破坏社会秩序和稳定。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虚假新闻的案例,深入分析其危害和影响。

案例一,2016年“吃人肉汉堡”事件。

在2016年,一条题为“世界首例吃人肉汉堡店”的新闻在网络上疯传。

据报道,一家名为“肉体餐厅”的店铺在某地开业,提供用人肉制作的汉堡。

这一消息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恐慌。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这则新闻完全是捏造出来的。

肉体餐厅并不存在,更别说使用人肉制作汉堡了。

这则虚假新闻的传播,不仅给当地商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伤害。

案例二,2018年“外星人入侵地球”谣言。

在2018年,一条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声称外星人即将入侵地球。

这一谣言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大量网民的恐慌和讨论,甚至有人因此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

然而,经过专家的辟谣和调查,证实这则谣言完全是虚假的。

外星人并没有入侵地球的迹象,这一谣言纯粹是某些人故意制造出来,通过网络传播引起恐慌和混乱。

案例三,2020年“药物治愈新冠病毒”谣言。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一些自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声称某种药物可以治愈新冠病毒的消息。

这些消息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公众的恐慌和抢购行为,甚至导致了药物的紧缺现象。

然而,经过权威部门的调查和验证,这些药物并没有治愈新冠病毒的效果,这些消息纯粹是虚假的。

这些虚假消息不仅给公众带来了恐慌,也给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带来了困难。

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虚假新闻的危害和影响。

虚假新闻不仅容易引起公众的恐慌和混乱,还可能导致不理智的行为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在面对各种新闻信息时,一定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轻信谣言,避免被虚假新闻所误导。

同时,媒体和网络平台也应加强对新闻信息的审核和监管,严厉打击虚假新闻的传播,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信息环境。

网络舆论案例

网络舆论案例

网络舆论案例网络舆论案例是指在网络上引发公众广泛讨论和关注的事件或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网络舆论案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方式,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具体的网络舆论案例。

首先,2019年的“雪龙2号”南极科考引发了广泛的网络舆论。

当时,中国科学家在南极进行科考,其中包括了“雪龙2号”科考船。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人们纷纷关注科考队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对南极的自然环境和科学研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网络舆论的力量,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南极的科学研究,也促进了社会对科学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2018年的“共享单车乱象”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网络舆论案例。

随着共享单车的大规模普及,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给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这一问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人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些人呼吁加强管理和监管,一些人则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网络舆论的参与性和影响力,引导相关部门和企业改进管理和服务,促进了城市共享单车的健康发展。

再次,2017年的“校园欺凌事件”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网络舆论案例。

在网络上,一些校园欺凌事件的视频曝光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人们纷纷谴责校园欺凌行为,呼吁学校和社会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网络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促使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了校园欺凌问题的预防和治理。

最后,2016年的“网络谣言”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网络舆论案例。

在网络上,一些不实信息和谣言经常会引发公众的恐慌和困扰。

人们纷纷呼吁加强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加强网络舆论的规范和管理。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引导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了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管,维护了公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网络舆论案例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热点和民意,也引导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违背网络文明的案例

违背网络文明的案例

违背网络文明的案例
案例一:
12月25日,西安网民罗某在网上散播“某地凉凉了,大街上死了很多人”等谣言,扰乱网络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

属地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给予罗某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案例二:
12月25日,西安网民张某虚构“某村封控不让出村,村霸纠集混混持刀砍医护人员,被民警开枪击毙”等不实信息,在网络上发布,扰乱网络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

属地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给予张某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

案例三:
12月24日,咸阳网民郑某某在个人抖音账号发布:“完了,全完了,长武县确诊1例,泾阳县2例,还有旬邑县黑车拉回来一个阳性的,导致县城也封了”等虚假信息,引发网民关注和转载,造成了群众恐慌和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给予郑某某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网络谣言典型案例1.难忍男友家贫困,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
谣言:2016年2月6日,一位自称上海女孩的网友发帖称,第一次去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因一顿年夜饭难以忍受农村的贫穷落后,连夜赶回上海。

这篇帖子挑起了城乡差异、地域歧视等热门话题,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真相: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相关部门展开调查,江西网信办公开辟谣,证实这是一则假消息。

发帖者并非上海人,而是江苏省某女网民,因春节前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内容纯属虚构。

此事起源于个人泄愤,经过网民的大量转发和媒体的广泛报道,最终成为一起舆论事件。

2016网络谣言典型案例2.公交车、银行营业点、顺丰快递门店等成失联儿童守护点
谣言:5月初,朋友圈、微博陆续流传“5月1日起,顺丰全国38万员工包括顺丰门店及嘿客门店将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守护站”。

7月、9月又陆续有“公交车成为失联儿童守护站”“中国银行营业点成为失联儿童守护站”等类
似网络谣言,引发网民大量转发。

真相:各地警方、公交集团、银监部门、顺丰快递公司等分别对公交车、中国银行营业点、快递门店成为失联儿童守护站的说法进行了辟谣,并提醒广大网民如有儿童走失应第一时间报警,以免影响案件侦办。

2016网络谣言典型案例3.“暴雨后自来水会浊两三天”“政府决定放弃农村保城市”“某地已决堤”“抗洪官兵饮食供应不足”等涉雨情汛情网络
谣言
谣言:7月份,全国普降暴雨,多地汛情严峻,防汛救灾任务艰巨。

然而,个别网民故意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暴雨后自来水会浊两三
天”“汤逊湖大堤决堤”“政府决定放弃农村保城市”“急需抗洪志愿
者”“抗洪官兵饮食供应不足”等谣言大行其道,令灾情雪上加霜。

真相:针对以上谣言,各地网信、公安、水务、防汛等部门分别第一时间展开辟谣,保障防汛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在同舟共济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大家应
对网上传言多加甄别,对不明来源的信息在权威部门发布前不转发、不传播,让网络谣言无处容身。

2016网络谣言典型案例4.“G20峰会期间杭州城区大部分加油站将被关闭”“安保警察每人补贴10万元”“G20杭州峰会预算1600亿元”等涉G20峰会网络谣言
谣言:8月中旬,G20峰会召开前夕,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流传“G20期间杭州不能寄快递”“杭州周边300公里内,含有液体、粉末的快递不得进出”“G20峰会期间杭州城区大部分加油站将被关闭”“安保警察每人补贴10万元”“G20杭州峰会预算1600亿元”“西湖景区不准明火做饭,一律由公安配送”等围绕G20峰会的各类不实信息增多。

真相:浙江省、杭州市相关部门以及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浙江发布”已对上述传言逐一辟谣。

G20峰会是举世关注的一大盛事,不法分子借机造谣,妄图扰乱民心和舆论。

举报中心提醒大家,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消息,不靠谱的消息莫轻信。

2016网络谣言典型案例5.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事故原因系“两架表演机空中相撞”“余旭歼-10只飞80个小时”
谣言:11月12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

事故初期,各种猜测性信息流传,以至于以讹传讹,由此产生了诸如“两架表演机空中相撞”“余旭歼-10只飞80个小时”等众多谣言。

真相:飞行事故的认定是一门科学,要用事实、数据说话,而不是靠脑袋猜测!据后来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两架表演机空中并未发生相撞;余旭不幸牺牲前,歼-10总飞行时间已接近500小时,飞行表演超过300小时。

无论技术还是经验,余旭早就不是菜鸟飞行员。

2016网络谣言典型案例6.年收入12万元以上是高收入群体,要加税
谣言:10月23日,一则“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称为高收入群体,要加税”的消息在多个公众号和朋友圈广泛流传,除了对加税的不满,“年收入12万元以上”这一标准,也引发各种吐槽。

真相: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10月24日回应表示,这一观点纯属谣言,12万元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不存在以年收入12万元为分界加税的情况。

2016网络谣言典型案例7.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高考状元下场悲惨,没有行业领袖
谣言:2016年高考后,一则很老的谣言又在网络上冒了出来,标题耸人听闻:《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高考状元下场悲惨,没有行业领袖》。

声称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发现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抽查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真相:6月29日,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再次辟谣:“截图内容不实,此前我们曾多次辟谣。

”更有甚者,将所谓的“中央科教院”说成是中科院。

这些所谓调查都没有公布详实的数据,“下场悲惨”的说法更是毫无逻辑。

2016网络谣言典型案例8.“北京雾霾中检测出60余种耐药菌,抗生素对其无效”“此次雾霾特殊可致人死亡”“微距镜头下的北京雾霾”等有关雾霾
的网络谣言
谣言:12月份,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遭遇大范围雾、霾天气。

“此次雾霾含有硫酸铵、可以致人死亡”“在4000流明灯光下用微距镜头拍摄的北京雾霾”“北京雾霾中检测出60余种耐药菌,抗生素对其无效”等围绕雾霾对网络谣言也在网上大肆传播。

这些谣言伪装成科普文章,只告诉人们部分事实,却遮蔽了更多真相,危言耸听、流毒不浅。

真相: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果壳网等科普机构、专家分别对以上谣言进行科普辟谣。

空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科学论证,网络谣言只会扰乱人心
2016网络谣言典型案例9.“引力波”引发宇宙射线靠近手机可能造成伤亡
谣言:2月16日,一则“宇宙射线将贴近地球通过,可能对身体有害”的传言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传言称:“今天晚上12时30分到凌晨3时30分,请务必关手机,危险的、高辐射的宇宙射线将贴近地球通过。

所以,不要让你的手机靠近你的身体,可能造成伤亡或者损坏。

”适逢11日美国科研人员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许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一时人心惶惶。

真相:北京师范大学“引力波天文学”教授张帆介绍,该传言“完全是无稽之谈”。

宇宙射线指的是来自于宇宙中一种具有相当大能量的带电粒子流,这与“引力波”是两码事。

而“监测到引力波”是指两个黑洞约13亿年前碰撞,两个巨大质量结合所传送出的扰动,于2015年9月14日抵达地球并被侦测到。

中国电信客服人员表示,这类耸人听闻的传言有诈骗嫌疑,此前曾发生多起因为被骗关机导致亲友被人诈骗钱财的案例。

2016网络谣言典型案例10. 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种出来的
谣言:8月中旬,一段指称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培育出来的视频在朋友圈疯传,视频中一位“无名水果店”水果商贩在车内与人对话,称无籽葡萄都“沾了避孕药”不能给孩子吃,导致山东无籽葡萄大量滞销,愁坏了广大果农。

真相:对此,葡萄园主和农业专家均表示,葡萄无籽化栽培最常用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赤霉素,与避孕药无关,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农业部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葡萄栽培时使用赤霉素浓度极低,且从花期施用至葡萄采收要经历两三个月,先前喷施的赤霉素已基本降解。

尽管这些网络谣言已被相继澄清,但对社会秩序造成的干扰、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

举报中心在此提醒广大网民,面对网络谣言,应当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发泄,多一些较真拷问,少一些盲目转发。

只有积极参与辟谣的人越来越多,阻挡网络谣言传播的防火墙才越来越牢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