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常用典故集释
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读懂诗意中华
1.咏絮才《世说新语》载,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 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
后以“咏絮” 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曹雪芹《红楼梦》2.比翼鸟、连理枝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3.莼鲈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蔬菜、莼羹、鲈鱼脍,……” 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4.采薇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
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5.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 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6.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7.请缨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
汉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8.东山高卧《晋书· 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后泛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李白《梁园吟》9.柳营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细柳营主将周亚夫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鲍溶《赠李黯将军》10.烂柯出自任昉《述异记》。
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全烂了,同时代的人已经都不在世了,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收藏)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收藏)古诗词常用典故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投笔:指弃文从武.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劳歌:送别歌的代称.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风骚: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商女:指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杜康: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行路难:指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关山月:乐府曲调,多指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人杰:指才智突出的人物.涂鸦: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一般用于说话者自己对自己做的评价,是谦虚的说法.春秋: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抱柱:比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庄周梦蝶: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怀桔:指孝顺双亲.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羌笛: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南冠: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神器:指帝位、政权.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凭栏:古人怀念远人,或心有所思,或抑郁愁苦,都习惯默默地凭栏对远.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的感觉.辞第: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诗词典故解析
诗词典故解析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生活智慧。
许多古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这些作品往往也因为其中的典故而更加引人入胜。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诗词典故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1.《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
其中涉及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即“牵牛织女”。
这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银河的两岸,有一位牵牛的牛郎和一位织女,他们彼此相爱并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由于织女是天界的仙女,王母娘娘不满他们私奔,于是将其分开,使他们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相聚。
苏轼在这首词中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冷寂和寥落,以及对牵牛织女传说的暗含,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和对爱情的向往。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
其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项传奇工程:修建鹳雀楼。
鹳雀楼是栖霞山的一座古建筑,修建在山顶上,高出山腰数十丈。
楼顶上有一座石砌白塔,楼下有一只石雀,据说每年农历十月,这只石雀就会变成一只真实的白鹳,飞向天际。
王之涣通过登高望远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壮丽景色和更高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
其中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自然现象:原野的草木蔓延生长,每到秋天就会枯黄凋零,然后在来年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生发。
白居易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更替。
他以枯荣交替的草木为象征,反映出人生充满起伏和变化。
通过对以上诗词典故的解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蕴和情感,还能够更深入地领会古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诗中的形象,包含人物形象和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像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
唐宋词更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史,它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诗词鉴赏——诗词常用典故20例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2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集释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集释回顾近年诗歌鉴赏,多次用到一些常用典故。
为此,笔者收集了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些典故,以期对喜欢文字的朋友们有一些帮助。
1. 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
后来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能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如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 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当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3.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要杀他,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设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5. 折腰《宋书·隐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捶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 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人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如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向谁收。
”7.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诗歌鉴赏部分 典故
诗歌鉴赏部分——典故1、《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
“雁足传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想之情,乡愁。
2、《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玉龙”: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5、《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铜雀”:表达了诗人对周瑜的不屑与嘲讽,以及胸怀大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6、《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青鸟”:表达了相互关切之情。
7、《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含蓄的表达了词人的思想之情。
8、《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勒石”:表现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感情。
9、《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
“看孙郎亲射虎”:表现词人打猎时英勇形象和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10、《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遣冯唐”:哲理作者以魏尚自许,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
“八百里”描写出战前的给养准备。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作的卢飞快。
“的卢”:抒发了词人决心杀敌卫国的决心。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子规”:传递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14、《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15、《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
1.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子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
了一只蝴蝶,在梦中他感受到了自由和幸福。
但是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一只蝴蝶。
这个典故常常用来形容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2.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讲的是曹操在行军途中,为了安慰
士兵,告诉他们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听到后口中生出唾液,不再口渴。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3.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讲的是项羽为了鼓舞士气,下令破
釜沉舟,让士兵们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4.画龙点睛:出自《历代名画记》。
讲的是张僧繇在画龙时,在龙的眼上点
了睛,龙便腾空飞起。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语言点明主旨。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讲的是李广为人正直,
善待士兵,士兵们自觉地爱护他的住所。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为人正直、真诚、善良,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
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宋?陆游《书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王令《送春》)(三)冰雪、松、菊、梅、竹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宋?张孝祥《念奴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陈亮《梅花》)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
例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大全
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大全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更多的是用冰雪象征自己高洁的操守。
如:“我无毫发瑕,苦心怀冰雪。
”(沈佺期《枉系二首》)“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高适《酬马八郊古见赠》)“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段克己《蝶恋花》)“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表明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如: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绝尘脱俗、高洁傲岸。
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4、六月飞霜指冤案。
5、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变。
6、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7、雨①喜乐、安静、祥和、幸福、希望(甘霖、甘露、甘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如: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喜雨诗歌的一般特征:A、应时而降的时间意义;B、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C、焕发生机的心理反应。
②愁苦、幻灭与绝望(1)历时弥久,阴云不开,意味着、伴随着空间阻隔与路途断绝。
常表现诗人的孤独、幻灭和愁苦。
如:唐·戒昱:“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
如: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如:陆游:“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2)急骤迅猛,破坏尤烈,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
如:文天祥:“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如:宋·汪元量:“万叶秋心孤馆梦,一灯夜故乡心”。
诗词典故大全
诗词典故大全一诗文典故集锦1.烧猪北宋诗人苏轼和佛印和尚友好。
一次他写了一首《戏答佛印》的诗,其中两句说:“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后来的文学作品常用这个典故。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
2.杀声弦中见东汉蔡邕的邻人请蔡喝酒。
蔡走到邻家门口,听见里面的琴声带有杀声,立即打回。
邻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明原因。
弹琴的人说,他弹琴的时候正好看见螳螂在捕蝉,蝉要飞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顿美餐,这就是杀声表现在琴声里的原因。
见《后汉书·蔡邕传》。
元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呀,怎的只见杀声在弦中见?敢是螳螂来捕蝉?”3.散木相传古时一棵很大的栎树,枝叶能遮荫上千条牛;树干有百尺围。
看的人很多,但有一个姓石的匠人不去看。
他的徒弟问他为什么这样好的木材却不去看一看。
他说,这是散木。
做船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用具会坏得决,做门户会吐脂,做屋柱会蛀,做什么都不行。
见《庄子·人间世》。
比喻无用之材。
唐温庭筠《古意》诗:“散木无斧斤,纤茎得依托。
”4.三马食一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
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
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
见《晋书·宣帝纪》。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5.三里雾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
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
张却不肯见他。
见《后汉书·张楷传》。
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6.如烟入抱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
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
韩重在她墓前看见了她,她把明珠送给韩重。
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
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
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尚颖猜,怕如烟入抱,似影投怀。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典故
59、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 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 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1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 孩六月,父母见背。”
1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 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 轩。”
15、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 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1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 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1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 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 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2、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 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 喻图谋帝王权位。
2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 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 《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 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典故类)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思考题】
1、“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思考题】 1、“寂寞东篱”与“世情儿女”有何关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金陵⑴怀古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⑵,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 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⑶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 缸。 注:⑴、金陵: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曾在此建都。⑵、二江:宋代的江南 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⑶、东府:曾是东晋简文帝 的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所在。 【思考题】 1、这首诗运用主要了什么样的典故?请简要说明。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抒怀 (南宋)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①,唤起新愁乱似麻。梦觉尚疑身似蝶②,病苏方悟影非蛇③。 浇肠竹叶④频生晕,照眼银釭⑤自结花。我在故乡非逆旅⑥,不须杜宇唤归家。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常见用典意象解读
一、鸿雁、青鸟、双鲤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 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 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代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 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 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作了传书的信使。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1. 古代诗歌常用“折柳”这个典故,那可老有深意了。
“折柳”就代表着送别呢。
你想啊,朋友要走了,折下柳枝送给他,就像说:“兄弟,我舍不得你走啊!”就像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折柳曲就思乡念亲,这“折柳”的典故就像一把小钥匙,一下子打开了人们思念的大门。
2. 说起古代诗歌里的典故,“采薇”可不能忘。
“采薇”说的是隐居生活,那是一种对尘世喧嚣的逃避。
好像一个人在尘世里累了,就像一只鸟儿飞倦了,想找个安静的林子躲起来。
伯夷、叔齐不就采薇而食嘛。
像王绩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觉得周围没懂自己的人,就怀念起采薇的隐士生活,这“采薇”的典故就像一阵清风,吹到那些想远离纷扰的人的心坎上。
3. 古代诗歌里“化碧”这个典故可神奇了。
它说的是忠臣蒙冤。
忠臣的心就像一块美玉,被冤枉的时候,连血都能变成碧玉。
多冤呐!你就想啊,一个好人被人冤枉得要死,那得多难受。
像苌弘就是这样,他死了血化为碧。
关汉卿在里说“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化碧”的典故就像一声怒吼,为那些蒙冤的人喊出委屈。
4. 还有“尺素”这个典故在古代诗歌里常常出现呢。
“尺素”就是书信的意思,在古代,人们想给远方的人传达思念或者消息,就靠这小小的尺素。
就好像现在我们发微信,那时候尺素就是他们的“微信”。
古乐府诗里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收到尺素就像收到了远方的爱,这“尺素”的典故就像一条情感的纽带,连接着相隔两地的人。
5. 古代诗歌中“青鸟”这个典故很浪漫。
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能为西王母传递消息,就像现在的快递员,不过更神秘。
诗人就用青鸟来指代传递书信或者消息的使者。
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他想和爱人联系,就盼着青鸟能帮忙传信呢。
这“青鸟”的典故就像一个美好的梦,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6. “红豆”这个典故在古代诗歌里可代表着相思。
那一颗颗红豆就像一颗颗思念的心。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1、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2、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3、斑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问鼎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今常以喻谋求夺得。
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5、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6、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7、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
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
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8、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诗歌鉴赏用典
诗歌鉴赏用典---诗歌鉴赏用典在诗歌鉴赏中,用典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引用典故、名人语录等来丰富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诗歌用典,并为您提供一些相关的法律名词注释。
第一章:历史典故1、黄河远上白云间——出自《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用来形容黄河美丽壮观的景色。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自《毛主席语录》:“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面对反动派的巨大压力,他们团结一心,勇往直前。
小小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用来形容微小的力量也可以引起巨大变化。
3、异曲同工——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各歌异调而合诸宫,异曲同工而合诸律。
”用来形容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达到相同的效果。
第二章:文学典故1、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杜鹃》:“牧童遥指杏花村。
”用来形容人精确指明事物的位置。
2、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出自唐代杨煦的《上阳白发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用来形容虽然礼物寻常,但代表着深深的情意。
第三章:宗教典故1、如梦令——出自《唐诗三百首·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用来形容人陶醉在美好的幻境中,不愿离去。
2、涅槃重生——出自佛教中关于佛陀般涅槃,意味着超脱尘世,获得新生。
3、天堂与地狱——出自基督教信仰,用来形容极乐世界和极刑世界的对比。
附录:本文涉及附件:1、《登鹳雀楼》- 白居易的原诗2、《杜鹃》- 白居易的原诗3、《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的原诗4、《上阳白发人》- 杨煦的原诗5、《唐诗三百首》- 包含李清照的《如梦令》法律名词及注释:1、侵权行为:指在无权利人同意的情况下,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常见形式包括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2、合同: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指当事人约定权利和义务的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集释回顾近年诗歌鉴赏,多次用到一些常用典故。
为此,笔者收集了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些典故,以期对喜欢文字的朋友们有一些帮助。
1. 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
后来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能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如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 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当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3.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要杀他,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设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5. 折腰《宋书·隐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捶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 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人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如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向谁收。
”7.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8.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三径也就成了代指隐士隐居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九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9.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市,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0. 长亭古代驿站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1. 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是南面的水滨,后来和“西楼”一起,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2. 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称作“阳关”、“渭城”。
如柳永《少年游》:“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13. 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4. 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代称书信。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5. 鸿雁《汉书·苏武》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
而汉使者谎称汉天子打猎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同“雁书”、“雁足”、“鱼雁”等一样,用来指代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6. 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7. 双鲤典故出处同上“尺素”。
故“双鲤”也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其中“嵩云秦树”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后两句化用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事,写自己目前的境况。
18. 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壮志,后揭竿起义于大泽乡。
后人就以“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19.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望帝等。
望帝传说是蜀国的君王,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至口中流血。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 杜鹃声苦不堪闻。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0.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
如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2. 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3. 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4. 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
”后来指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如李贺《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月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25. 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后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6. 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
后来就用杜康代称酒。
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 瑟瑟原为绿色宝玉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如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8.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 桑梓《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后人有诗:“何须埋骨桑梓地,青山处处留忠魂。
”30. 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31.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32. 梅花落曲调名。
如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
33.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4.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5.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6.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另外还有“六月飞霜”指冤案,“结草衔环”指报恩,“请缨”指请军报国等等。
当然,运用典故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常用手法,以上笔者介绍的只是较常见的一些。
要真正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还需要考生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搞好全面复习。
投笔:弃文从武(2)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3)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4)楼兰:边境之敌(5)折腰:屈身事人(6)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7)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8)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9)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10)尺素:书信(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12)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13)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14)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15)双鲤、鲤鱼、鲤素:书信(16)五柳:隐者(17)鸿鹄:人有远大志向(18)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19)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20)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21)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22)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23)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24)牧童:淡泊,田园生活(25)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26)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27)明月:乡愁(28)青云:高的地位(29)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30)青紫:高官显爵(31)丁香:愁心或情结(32)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33)蝉鸣:悲秋(34)青天:清官(35)落花:伤春(36)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37)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38)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39)梅雨:悠悠愁绪(1)斑竹:湘妃竹。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