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与苏北各市工业运行情况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2007年盐城与苏北各市工业运行状况对比
2007年,盐城工业经济运行与徐、连、淮、宿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排第一
2007年盐城规模以上企业有2844家,在苏北排第一位。其他各市规模以上企业数分别是徐州1941家,淮安1501家,宿迁1328家,连云港1039家。
2、Leabharlann Baidu业增加值总量排第二
4、、利润、利税总额排第二
2007年盐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7.54亿元,实现利税138.2亿元,在苏北五市均排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徐州市,实现利润124.69亿元,实现利税279.55亿元。其他各市依次为淮安、连云港、宿迁,其中淮安实现利润51.81亿元,实现利税118.26亿元;连云港实现利润48.04亿元,实现利税76.66亿元;宿迁实现利润23.01亿元,实现利税40.59亿元。
2007年,盐城完成工业增加值432亿元,在苏北排第二位。排第一位的是徐州,完成工业增加值637.51亿元,下面依次为淮安、连云港、宿迁,分别完成增加值269.05亿元,191.19亿元,114.14亿元。
3、工业增长速度与淮安并列第四
2007年,盐城工业增长速度为18.6%,与淮安并列排在第四位,排第一位的是宿迁,增长23.4%,徐州其次,增长19.6%,连云港第三,增长18.9%。
淮安市1-2月份实现工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4.6%,低于全省平均速度0.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该市为了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主动挤压水份,剔除了不达规模的定报企业所致。2月末,全市现有定报工业企业1027家,比上年净减少625家。尽管1-2月工业增长速度较低,但随着一大批不达规模企业被剔除出定报行列,该市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将会有所提高。1-2月份,该市国税开票销售占统计销售的比重已达到95.9%,大幅提高40多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也仍然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以淮钢特钢为龙头的冶金行业生产增长30%以上,入库税收增长120.9%;韩泰轮胎、安邦电化、华尔润公司、洪泽化工等重点化工企业也保持较快增长;电子信息行业今年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其中富士康科技集团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今年将新增销售30亿元,达方电子将新增销售20亿元。
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同比增长18.5%;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18.7%,重工业的比重达54.7%。轻重工业的比例由上年的45.8:54.2调整到45.3:54.7,全市的重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07,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34.71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5.53亿元,增长29.9%,实现利税20亿元,增长52.1%,实现利润11.76亿元,增长63.9%。高新技术产业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新的生机。
三、2008年苏北各市工业增长潜力分析
2008年,徐州市抢抓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和集团培育,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1-2月份实现工业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19.2%,比全省平均水平快4.2个百分点,比盐城快0.7个百分点。2007年,徐州销售收入达百亿元的企业达三家,分别是徐工机械(233亿元)、维维集团(105亿元)、徐州卷烟厂(100亿元),矿务集团也达到了90亿元,而盐城尚无一家销售达百亿企业。今年以来,作为徐州重点打造的两个千亿级产业—工程机械和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程机械增长61.6%,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产值成倍增长。
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排第四
2007年,盐城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1.76,在苏北排第四位,排第一位的是徐州,效益综合指数为224.38。在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当中,影响盐城指数的主要是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个指标比苏北其他各市均低。
6、工业用电量排第二
2007年,盐城的工业用电量和增幅均在苏北五市排第二位。工业用电量排在第一位的是徐州,达到126.3亿千瓦时,但增幅排第一的是宿迁,为24%。
5、民营经济贡献突出
2007年,盐城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为252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8.7%。完成增加值331.27亿元,增长20.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6.5%;完成利税107亿元,增长39.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77.5%;完成利润54.2亿元,增长46.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80.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3.0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
四、对盐城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落实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提高重点企业的竞争力,增强重点企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资料表明,盐城规上企业的总量是不少的,资产总额也不少,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活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全市的50家重点企业,占有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的41.3%,是各自所在行业的支柱企业,虽然跟自身比较是上升的,但作为盐城企业实力代表的一个整体,与苏北其他各市尤其是徐州的重点企业相比,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乏力。2007年徐州产值超百亿的企业有三家,25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7.8%,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8%。盐城50家重点企业利税、利润分别只占到了规上企业的27.8%,26.6%,所以必须进一步落实抓大放小的方针,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
4、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纺织、装备制造、化工、汽车四大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007年,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20.9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4%,实现利税102.3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4%,同时这四大行业还在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07年四大行业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9.6%,21.5%,18.6%,10.6%。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增强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使盐城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强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大力发展优势支柱产业,重点突破汽车产业,改造传统的纺织、化工行业。
宿迁市1-2月实现工业增加值22.44亿元,增长24.8%,增幅列全省第一,比全省快9.8个百分点。比盐城快6.3个百分点。饮料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洋河、双沟酒厂1-2月份产值分别增长44.4%和81.4%,中节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长江润发指纹板公司、三元轮胎有限公司等一批超亿元新项目将陆续在年内竣工投产。以铜材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异军突起,1-2月增长70.7%,这些新增企业的加入,将拉动宿迁工业进入突飞猛进的高速增长通道。
2007年盐城与苏北各市工业运行情况比较分析
盐城2008-04-02 09:14:41
一、2007年盐城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盐城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以工兴市”战略,狠抓节能降耗措施的落实,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紧张、资金紧缩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连云港市1-2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20.7%,比全省平均水平快5.7个百分点,比盐城快2.2个百分点。该市龙头企业益海(连云港)粮油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4.3亿元,增长40.8%。神鹰新材料公司、康缘药业公司等一批新医药、新材料企业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42.8%。目前,由中国青年汽车集团总投资27亿元,年产5万辆轻型客车和轻卡改装车项目已开工,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67亿元;总投资3500万美元的韩国重山风力塔架项目和总投资10亿元的中复连众风力发电机叶片等风电项目正式竣工投产,使连云港成为国内重要的风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船舶工业实现突破,全市在建万吨以上造船项目9个,其中恒成船业已经生产,红旗船业将于5月份投产,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上缴税金1.8亿。
2、积极引导企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效益,提高效率。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人员素质,走自主创新之路。这不光需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需要政府积极加以引导,提高对企业的科技服务力度和水平,给产学研的结合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多的条件,把给企业的科技政策落实到位。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1.48,同比提高27.76个百分点。其中,增加值劳动生产率105747元/人,同比增长31.83%;总资产贡献率17.92%,比去年同期提高2.7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4.03%,比去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87%,比去年同期提高0.4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15%,比去年同期下降1.56个百分点(逆指标)。
1、经济总量较快增长
2007年,盐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44家,比上年增加331家,同比增长13.2%。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32.1亿元,同比增长18.6%。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50.35亿元,同比增长31.8%;完成销售产值1800.14亿元,增长30.3%,产销率达到97.3%。
2、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2007年,盐城工业经济运行与徐、连、淮、宿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排第一
2007年盐城规模以上企业有2844家,在苏北排第一位。其他各市规模以上企业数分别是徐州1941家,淮安1501家,宿迁1328家,连云港1039家。
2、Leabharlann Baidu业增加值总量排第二
4、、利润、利税总额排第二
2007年盐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7.54亿元,实现利税138.2亿元,在苏北五市均排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徐州市,实现利润124.69亿元,实现利税279.55亿元。其他各市依次为淮安、连云港、宿迁,其中淮安实现利润51.81亿元,实现利税118.26亿元;连云港实现利润48.04亿元,实现利税76.66亿元;宿迁实现利润23.01亿元,实现利税40.59亿元。
2007年,盐城完成工业增加值432亿元,在苏北排第二位。排第一位的是徐州,完成工业增加值637.51亿元,下面依次为淮安、连云港、宿迁,分别完成增加值269.05亿元,191.19亿元,114.14亿元。
3、工业增长速度与淮安并列第四
2007年,盐城工业增长速度为18.6%,与淮安并列排在第四位,排第一位的是宿迁,增长23.4%,徐州其次,增长19.6%,连云港第三,增长18.9%。
淮安市1-2月份实现工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4.6%,低于全省平均速度0.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该市为了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主动挤压水份,剔除了不达规模的定报企业所致。2月末,全市现有定报工业企业1027家,比上年净减少625家。尽管1-2月工业增长速度较低,但随着一大批不达规模企业被剔除出定报行列,该市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将会有所提高。1-2月份,该市国税开票销售占统计销售的比重已达到95.9%,大幅提高40多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也仍然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以淮钢特钢为龙头的冶金行业生产增长30%以上,入库税收增长120.9%;韩泰轮胎、安邦电化、华尔润公司、洪泽化工等重点化工企业也保持较快增长;电子信息行业今年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其中富士康科技集团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今年将新增销售30亿元,达方电子将新增销售20亿元。
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同比增长18.5%;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18.7%,重工业的比重达54.7%。轻重工业的比例由上年的45.8:54.2调整到45.3:54.7,全市的重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07,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34.71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5.53亿元,增长29.9%,实现利税20亿元,增长52.1%,实现利润11.76亿元,增长63.9%。高新技术产业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新的生机。
三、2008年苏北各市工业增长潜力分析
2008年,徐州市抢抓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和集团培育,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1-2月份实现工业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19.2%,比全省平均水平快4.2个百分点,比盐城快0.7个百分点。2007年,徐州销售收入达百亿元的企业达三家,分别是徐工机械(233亿元)、维维集团(105亿元)、徐州卷烟厂(100亿元),矿务集团也达到了90亿元,而盐城尚无一家销售达百亿企业。今年以来,作为徐州重点打造的两个千亿级产业—工程机械和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程机械增长61.6%,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产值成倍增长。
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排第四
2007年,盐城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1.76,在苏北排第四位,排第一位的是徐州,效益综合指数为224.38。在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当中,影响盐城指数的主要是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个指标比苏北其他各市均低。
6、工业用电量排第二
2007年,盐城的工业用电量和增幅均在苏北五市排第二位。工业用电量排在第一位的是徐州,达到126.3亿千瓦时,但增幅排第一的是宿迁,为24%。
5、民营经济贡献突出
2007年,盐城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为252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8.7%。完成增加值331.27亿元,增长20.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6.5%;完成利税107亿元,增长39.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77.5%;完成利润54.2亿元,增长46.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80.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3.0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
四、对盐城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落实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提高重点企业的竞争力,增强重点企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资料表明,盐城规上企业的总量是不少的,资产总额也不少,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活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全市的50家重点企业,占有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的41.3%,是各自所在行业的支柱企业,虽然跟自身比较是上升的,但作为盐城企业实力代表的一个整体,与苏北其他各市尤其是徐州的重点企业相比,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乏力。2007年徐州产值超百亿的企业有三家,25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7.8%,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8%。盐城50家重点企业利税、利润分别只占到了规上企业的27.8%,26.6%,所以必须进一步落实抓大放小的方针,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
4、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纺织、装备制造、化工、汽车四大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007年,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20.9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4%,实现利税102.3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4%,同时这四大行业还在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07年四大行业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9.6%,21.5%,18.6%,10.6%。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增强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使盐城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强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大力发展优势支柱产业,重点突破汽车产业,改造传统的纺织、化工行业。
宿迁市1-2月实现工业增加值22.44亿元,增长24.8%,增幅列全省第一,比全省快9.8个百分点。比盐城快6.3个百分点。饮料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洋河、双沟酒厂1-2月份产值分别增长44.4%和81.4%,中节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长江润发指纹板公司、三元轮胎有限公司等一批超亿元新项目将陆续在年内竣工投产。以铜材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异军突起,1-2月增长70.7%,这些新增企业的加入,将拉动宿迁工业进入突飞猛进的高速增长通道。
2007年盐城与苏北各市工业运行情况比较分析
盐城2008-04-02 09:14:41
一、2007年盐城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盐城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以工兴市”战略,狠抓节能降耗措施的落实,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紧张、资金紧缩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连云港市1-2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20.7%,比全省平均水平快5.7个百分点,比盐城快2.2个百分点。该市龙头企业益海(连云港)粮油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4.3亿元,增长40.8%。神鹰新材料公司、康缘药业公司等一批新医药、新材料企业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42.8%。目前,由中国青年汽车集团总投资27亿元,年产5万辆轻型客车和轻卡改装车项目已开工,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67亿元;总投资3500万美元的韩国重山风力塔架项目和总投资10亿元的中复连众风力发电机叶片等风电项目正式竣工投产,使连云港成为国内重要的风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船舶工业实现突破,全市在建万吨以上造船项目9个,其中恒成船业已经生产,红旗船业将于5月份投产,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上缴税金1.8亿。
2、积极引导企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效益,提高效率。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人员素质,走自主创新之路。这不光需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需要政府积极加以引导,提高对企业的科技服务力度和水平,给产学研的结合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多的条件,把给企业的科技政策落实到位。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1.48,同比提高27.76个百分点。其中,增加值劳动生产率105747元/人,同比增长31.83%;总资产贡献率17.92%,比去年同期提高2.7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4.03%,比去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87%,比去年同期提高0.4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15%,比去年同期下降1.56个百分点(逆指标)。
1、经济总量较快增长
2007年,盐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44家,比上年增加331家,同比增长13.2%。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32.1亿元,同比增长18.6%。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50.35亿元,同比增长31.8%;完成销售产值1800.14亿元,增长30.3%,产销率达到97.3%。
2、运行质量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