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得名由来

合集下载

东北历史(80):长春外伍县中,为啥农安还是“县”?

东北历史(80):长春外伍县中,为啥农安还是“县”?

东北历史(80):长春外伍县中,为啥农安还是“县”?长春市的外伍县分别是榆树市、德惠市、双阳区、九台区、农安县。

在很多年前,他们都是县,如今有的升格为市,有的升格为区,那么农安为啥还是“县”呢?农安辽塔我们先说说古代的农安有多牛。

扶余国时期,农安是首都。

辽朝的时候,全国分为6府,更名为黄龙府的农安就是其中一府,管着长春市、四平、德惠等多地。

金国的时候,农安再次成为首都。

在中国众多城市中,岳飞代言的城市很少。

但是,岳飞就是为农安代言了,曾经说过的“直捣黄龙府,与君痛饮!”其中的黄龙,就是指今日的农安!新中国成立后,农安成为长春的外伍县。

作为外伍县,农安是最憋屈的。

比如说,曾经同时外伍县的榆树、德惠、九台、双阳都提格了,但是农安就是原地踏步走,还是一个县。

看到这,很多人就疑惑了。

农安县城古代的西大街,道路宽敞在古代中国,农安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曾经是东北区域中心,交通要道。

但是,今日的农安与古代的农安,其实除了文化传承外,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那座名满天下的黄龙府已经被毁城了,变成了一片废墟。

根据资料记载,农安被毁城发生在13世纪。

当时的统治阶层是蒙古帝国,也就是历史书所说的元朝。

当时,黄龙府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先后成为开元万户府、辽东路、开元路。

在这期间,农安县城一直是治所。

后来,后来开元路治所迁到咸平(今开原市),黄龙府古城便被废弃。

因为被废弃,驻扎的部队就减少了,而蒙古帝国又是一个转乱很多的国家。

所以,在战火的硝烟中,农安古城,也就是黄龙府慢慢变成一片废墟。

今天,我们还能找到黄龙的遗迹。

资料显示,黄龙府旧址位于农安古城,周长3.5公里,尚存门址残迹七处。

农安新城是在废墟旁建立的,没有丝毫古黄龙府的遗迹。

因为缺少古代重镇的遗迹,所以让农安县没有像一些旅游城市那样,享受古代重镇的红利。

此外,还有几个原因。

古代农安县城1、农安县虽然在历史上很重要,但是现在却存在了很多短板。

比如说,农安的地盘就比较小,与榆树、德惠相比,农安就是一个小兄弟。

中国各城市的得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得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得名由来
作者:王华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第4期
莆田——取“莆口成桑田”之意,是极具闽越特色的地名,“莆”是由蒲字演化而来。

厦门——明代筑厦门城,意为“国家大厦之门”。

龙岩——因城南的翠屏山麓有一龙岩洞而得名,是中国唯一用洞穴名称来命名的地级市。

鹰潭——因信江南岸龙头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鹰舞其上”,故名鹰潭。

上饶——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饶”,在古代这里是物产丰饶之地。

九江——九江名称来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泽也”,九是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因而九江也有“众水汇集的地方”之意。

宜春——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 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商丘——商王朝的发祥地,传说远古时期这里有一座叫“阏伯台”的土丘,后来帝喾把阏伯的封地号为商,商丘由此而得名。

开封——古称汴梁,取“ 开土封疆”之意。

鹤壁——因相传“ 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

焦作——焦作的名称来自焦作村,作指的是作坊,其村民大多姓焦。

(王华)。

辽宁省每个城市名字的由来

辽宁省每个城市名字的由来

辽宁的由来: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

唐属河北道;辽臵东京路;金仍之;元臵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年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年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省:清康熙是在其地设奉天将军。

光绪时改为奉天省。

1929年取辽河安宁之意改为辽宁省。

辽宁名字的由来,目前官方说法:天辽地宁.实则不然.辽,代表辽河区域,这一点在很多地名上都可以寻到踪迹,但有意思的是都位于吉林省境内.比如地名来说,吉林省的双辽市,属西辽河流域;东辽县,辽源市等等,位于东辽何流域.宁,则多少有些祈祷上苍的意味,可谓地宁. 综上所述,辽宁名字的实际寓意就是祈求辽河流域的安宁。

沈阳一说:沈水之北谓之沈阳。

过去人们把浑河称为沈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因其座落在浑河北面,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叫沈阳。

二说:金末,这个地方叫沈洲。

蒙古大军攻取辽东,沈州遭劫难,毁于战火,城池市井毁损凋蔽。

不久,元政权将前来投靠的大批高丽军民分成两部,开始在沈州旧址重建城池,渐渐恢复旧时的面貌。

后来又将辽阳、沈州并存的两个总管府合并为一,称沈阳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

至此,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沈阳的名字。

鞍山鞍山之名源于明代鞍山驿堡,取名于南郊的马鞍山。

因为此山很像摘下来的鞍子。

抚顺抚顺一名源于抚顺城。

抚顺城是明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年)明朝为防范东北女真族袭扰,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修筑的辽东十八城之一。

名为“抚顺城”是“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

一九三七年析抚顺县抽一部分臵市,故得名抚顺市。

盘锦在明朝的版图上,盘锦市地域大部分为广宁所辖。

古驿道也大致沿边墙方向由西北向东南斜穿而过,驿马方—闾阳驿—盘蛇驿—高平驿—沙岭驿等皆为当时重要驿站。

盘锦名称的由来,始于盘锦苇场的建立,当年曾拟三个名字(即:辽凌、辽大、盘锦)上报中央造纸局,一九五零年十月经批复圈定“盘锦”作为场名,是根据苇场西部有条盘锦河而定,从此以后盘锦的名字正式出现在地图上。

黄金玉米带中心的古城农安县

黄金玉米带中心的古城农安县

黄金玉米带中心的古城农安县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中部,东接德惠市,西邻公主岭市,北与松原市接壤。

县城农安镇距省会长春市60公里。

全县26个乡镇,376个村,总人口1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8万人,农村劳动力34.5万人,可转移劳动力15万多人,
幅员5400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29万公顷,草原面积3.5万公顷,水域面积2.5万公顷,林地面积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2.6%。

【总页数】2页(P6-7)
【作者】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1
【相关文献】
1.吉林生态草守护黄金玉米带 [J],
2.传播文化·引导消费·聚集人气·打造品牌中国黄金报社(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系列传媒《中国黄金报》中国黄金珠宝EWELRY&GOLD全国指定阅读网点(排名不分先后) [J],
3.我国黄金玉米带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J], 毕新华;顾美玲;司湘云
4.建设东北黄金玉米带的思考 [J], 路立平;杨双;刘志全;沈海波
5.陈卓:黄金玉米带该种玉米就种玉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特色·辽金文化旅游地

生态特色·辽金文化旅游地

生态特色·辽金文化旅游地
作者:暂无
来源:《绿色中国(B版)》 2017年第12期
农安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位于吉林省中部,紧邻中心城市长春。

面积540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

县城具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辽圣宗年间,称为“黄龙府”。

夫馀国也曾把王城迁到今天的农安县城。

左家山遗址出土的石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龙形雕刻,被誉为“中华第
一龙”,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

农安是全国著名的产粮、产肉大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和“中国优
质肉食品生产基地”、“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中国最美休闲文化旅游名县”等称号。

全县有3A级旅游景区2处:辽塔游园景区和剑鹏马城景区。

辽塔已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波罗湖升级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太平池被
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已先后完成宝塔游园、黄龙博物馆、黄龙大戏院、人民公园、龙府广场、拥水公园等一批景观景点建设。

引进辽金时代民俗园、剑鹏马城、海之恋广场巨额投资,加快
了景区的建设速度。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决定用好集中在西部的水库、湿地、泡湖
和草原等7处生态资源,重点打造太平池、波罗湖、生态龙湖湿地、青年渠、卧龙湖、生态滨水、滨江旅游带。

使其成为一个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休闲度假区和开展农安全域生态游的
新景区。

■。

淳安之都的由来

淳安之都的由来

淳安之都的由来都,相传为上古时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名。

西周制,四县为都。

《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

”夏制“十邑为都。

”《广雅·释地》:“八家为邻,三邻为明,三明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州有十二师焉。

”西周的“四县为都”,指有城垣宗庙的称都。

《左传》载:“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都,城过百雉。

”当时大都的城不过一里多,中都的城不过一里,小都的城不到一里。

《左传》又记:“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到了汉代,都的地位提高,将都称之为京都,是中央政府所在地。

《史记》载:“江陵故都。

”班固的《西都赋》曰:“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长安即西安,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

不过,汉代又将人口众多货物汇集之地称之为“都会”,《史记·货殖列传》云:“然邯郸亦漳、河之间——都会也。

”《汉书·食货志上》干脆将大城市称为都市:“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者奇赢,日游都市。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文水》中载:“水泽所聚谓之都。

”唐代还将都作为军队编制单位,后来,将军队头目称之为都督,都头,有俗语称“官到尚书吏到都”,明清对总督、巡抚也省称都。

另外都,又作为“总共”来称,曹丕的《与吴质书》曰:“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都还作为美盛、漂亮来形容,《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雍容闲雅,甚都。

”所以都的来头很大,褒扬有加,意义深远。

都,最早出现在淳安历史上是汉代,作为行政区划是以“新都郡”为始。

淳安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为三苗族居住。

在先秦的唐、虞、夏三代,北方华夏族曾多次征讨三苗族。

夏王朝第六代帝王王少康的庶子无余为祭祀大禹而成为于越部落的首领,当时,“文身断发,披草菜而邑”,而兴起了越族,新安江流域的先民,历史上被称之为“山越”。

最古属中华九州之一的扬州,春秋后期属吴,战国初期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灭吴即属越国。

吉林省各县市区地名的由来

吉林省各县市区地名的由来

吉林省各县市区地名的由来长春市:一说是,长春之名是以长春花而命名的。

二说是:据《长春县志》记载:长春厅“设治地点,原在长春堡较东偏数里,命名方由此起。

而建置之处,土人更名之日,新立城云。

”由此得出长春之名,是因厅设于长春堡附近,而故名。

然而长春堡之名由何而来呢,据1982年《长春地名》资料记载:长春堡是由新迁居此地的汉族人命名的,是吉祥之意;另则,长春堡是沿用了辽金时代的长春州的旧名,因此地原属于长春州辖境。

此外,《吉林地志》(民国二版)和《增订吉林地理纪要》(民国二十年版)均认为长春一名源于长春厅,而长春厅是因袭了辽金时的长春州而得名南关区:取旧城南门外南关大街之名为区名宽城区:以原车站名为区名二道区:国务院1995年7月6日批准将二道河子区更名为二道区,以辖区内二道河得名朝阳区:因境内朝阳路得名绿园区:国务院1995年7月6日批准撤销长春市郊区,设立绿园区。

双阳区:名称来源于双阳河。

双阳河为满语,其意为“黄色”,即黄河的意思农安县:地名是金代隆安府,元代龙安站的音转。

据《满洲地名考》和有关资料记载,农安是土名龙湾的音转。

龙湾之名是由于伊通河环绕山岗,其形象龙一样弯曲,而故名。

九台市:是清朝对吉林省境内实行封禁政策的历史遗迹。

清朝统治者把东北视为他们的发祥地,因此清关后,为了巩固后方根据地,不使汉人占据、开发,以保护清朝统治者独占东北特产的权益,于康熙九年至二十年(1670—1681年)在吉林省境内修筑柳条边(俗称边墙〕,防止汉人和蒙古人进入,并在境内设有四个边门,沿边墙四个边门,共置二十八个边台,今九台县就是这二十八个边台之一,是北数第九台。

九台分上九台、下九台。

县城设在下九台,后改为九台。

德惠市:源于1910年,为了加强对长春府东北部的治理,清政府划出长春府所辖的怀惠乡的全部,沐德乡的部分,以及“东夹荒地”,合并为德惠县,共有土地18.4万垧。

命名时取沐德、怀惠两乡名之尾字,故称德惠县。

又取恩惠,给人好处之意。

农安得名由来

农安得名由来

据史料记载,农安古城始建于古夫余国,两汉时曾是夫余国的都城。

隋为高句丽夫余城。

到唐朝是渤海国的夫余府。

辽灭渤海后,改名为黄龙府,并设黄龙县。

关于黄龙府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公元926年(辽天显元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兵攻打渤海国,他们先占领了夫余城。

正月,又长驱直入攻打渤海王城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王投降。

二月改渤海为东丹,改年号天显,改忽汗城为天福城。

此后辽太祖又回师夫余城,并在这里住下养病。

七月,辽太祖病重。

某夜有一颗巨星落于太祖殿前。

次日天刚亮,夫余城上空便有一条黄龙盘旋缭绕,身长一里多,浑身光芒四射,金光耀眼。

后来黄龙钻进了太祖住的行宫,顿时紫气遮天,黑烟蔽日,经过一天时间才渐渐散去。

不久太祖病故,终年55岁。

从此辽将夫余府改为黄龙府。

这段传说当然不足为信,只是为了神化辽太祖,但黄龙府之名确是由此而来。

公元975年(辽保宁七年),黄龙府的卫将燕颇反叛,杀了都监张琚,辽派大军平定了这起叛乱。

战火给古城造成了重创,随后辽便放弃了黄龙府(农安),将黄龙府南迁至今四平市的一面城。

自此古城降到了很不重要的地位。

45年后,辽圣宗为了加强其东北部的防御力量,再次把黄龙府迁回古城(农安),为了避免重名,把一面城由黄龙府改为通州,把古城(农安)仍称黄龙府。

领益州、安远州、威州、清州、雍州、黄龙县、迁民县、永平县。

兴宗时于东北境伊通河地置怀德县,为祥州治(今农安万金塔乡)。

1037年(辽重熙六年),辽在黑龙江下游地区设节度使,统辖女真五国部,隶属于黄龙府。

此时是辽的极盛时期,当时黄龙府是各族人民杂居之地,人烟稠密,工商繁荣。

据史料载:“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

”自黄龙府迁回之后,辽就对黄龙府加紧进行建设,使黄龙府成为“五京二府”七大重镇之一。

黄龙府雄踞在伊通河西岸的高地上,呈正方形,城垣周长3 840米,四面除有大门外,在南、西、东三面还各有一个小门,四角各有一个高大的角楼。

黄龙府

黄龙府

我们的祖先
清朝建立后,在东北设置盛京、宁古塔、瑷辉三将军,管 理东北三省,蒙古族居地则由清廷的理藩院直接管理。清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郭尔罗斯前旗招民兴垦以后, 关内流民不断涌入, 大都来自山东省的登州、莱州、青 州三府,多因当地旱涝灾害频繁,为了谋求生存,到关外 来垦荒。那时,没有火车,闯关东的流民,只能推着车子, 载着干粮和衣物;有的挑筐、背篓,里边装着孩子,徒步 行走。他们不畏艰险,背井离乡,来到荒无人烟的蒙古族 草原,开荒种地,搭房盖屋,繁衍生息,成为黄龙府的开 拓者。 例如 ,我的祖先来自于现山东省宁津县,宁津县位于山东 省西北部,隶属德州市。
农安县
农安县,属吉林省长 春市管辖,位于吉林 省中部,松辽平原腹 地,南接省城长春市, 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 年均气温4.7度,属中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 县土地以耕地为主, 总人口115万,其中农 业人口85万。
家乡的地图
家乡的四季
黄龙府
黄龙府位于农安县城内, 为辽金两代军事重镇和政 治经济中心,是中国历史名 城之一。城址周长3.5公里, 尚存城址残迹7处。公元 1126年,金兵俘掳宋朝徽、 钦二帝后北上,曾将他们一 度囚禁于此。南宋时抗金 名将岳飞曾言:“直抵黄龙 府,与诸军痛饮耳”,所言 黄龙府即指此地。
我们走在大路上
《我们走在大路上》是由李劫夫于1962作词谱曲的一首红 色经典歌曲。这是一首鼓舞人们士气的歌曲,周恩来总理 非常喜欢这首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是上世纪六十年代 群众歌曲中非常流行的一首优秀作品,也是上世纪六十年 代初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革命 精神的真实写照。 这首歌是二段体结构的分节歌,采用主、副歌的形式,四 四拍子。主歌部分音乐跌宕、流畅。副歌部分音调高昂, 节奏铿锵,将进行曲的音乐推向高潮。歌曲旋律雄壮有力, 在演唱时应把握住这一节奏和旋律上的特点,突出每一小 节的重音,表现出催人向上、令人奋进的精神状态。

小学美术乡土教材——魅力农安

小学美术乡土教材——魅力农安

山之泉饮品有限公司
简介
• 企业简介 • 山之泉天然饮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三岗乡宝泉村谭家屯后, 由曹凯开发的长春市山之泉天然矿泉水厂,法人代表曹凯, 日产量在2000吨左右,是一家致力于新型健康饮用水研制 和开发的企业。公司积极推动饮品的发展,经过数年的开 发研制,推出了新一代的健康饮品--山之泉天然矿泉水; 公司拥有一流的管理人才队伍,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山之 泉天然矿泉水以其天然甘甜、清爽宜人的品质,受到了广 大消费者的青睐,上市以来,市场份额不断上升,桶装矿 泉水已处于市场前列。目前,山之泉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以桶装矿泉水为主的产品结构,全力打造全兴饮用水 王国。
农安牧业有限公司
简介
• 辽宁曙光集团农安牧业有限公司是由辽宁 曙光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坐落于农安县哈 拉海镇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年加工肉鸡2000万 只,加工饲料10万吨,有员工800人,年可 创产值6亿元,利税4000万元,并可带动相 关产业快速发展,产品已拥有自主品牌, 并在2008年长春农博会上获金奖。
结束语
也许自己的东西就是民族的,因为从它 的身上可以看到民族的精神,可以看到中 华民族人的龙的精神。而民族的东西希望 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让中华民族的精 神在我们的心底生根发芽,最终结出丰硕 的果实。
(我的理解是, “民间美术” 更具代表性、典型性,名气 更大些。而“乡土美术” 更具地方性、区域性,本土性,其 影响不如前者。但更贴农安古城,周长3.5公里,尚存门址残迹七处。按《辽 史》:“龙州黄龙府本渤海扶余府,太祖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 更名。”辽保宁七年(公元975年)“军将燕颇叛,府废”。开泰九 年(1020年)复置。领益州、安远州、威州、清州、雍州、黄龙县、 迁民县、永平县。地域广阔,杂各族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 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为辽军事重镇,设黄尤府 都部署司,军事长官为兵马都部署,领重兵,设寨堡,统治各族人民。 金收国元年(1115年)九月,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颜娄室率兵攻黄龙府。 娄室建议断绝辽兵外援,控制交通要冲,并乘风纵火,督军力战, “至火燃料(靴)伤足而不知”,一举攻克。上”命娄室为万户,守 黄龙府”。南宋初抗金名将岳飞曾对部下说:“直抵黄尤府,与诸君 痛饮尔”,指此。

吉林地名的由来历史

吉林地名的由来历史
榆树市▲
位于吉林省东北部,东邻黑龙江省。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置榆树厅,宣统元年(1909年)改置榆树直隶厅,1913年改榆树县。县城南有一古老参天的孤榆树,村名有孤榆树屯,县因此得名。1990年设市。
德惠市▲
位于吉林省中北部,饮马河西岸。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德惠县。县名取休德、怀惠二乡尾字而得名。1994年设市。
镇赉县▲
位于吉林省西北,邻接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镇东县,1949年改今名。因该县由镇东、赉北二县合并所置,故名镇赉县。
通榆县▲
位于吉林省西部,邻接内蒙古自治区。1914年设开通、开化二县,1917年开化县改为瞻榆县,1958年开通、瞻榆二县合并,取二县尾字得名。
扶余县▲
敦化市▲
位于吉林省东部,东邻黑龙江省。清光绪八年(1882年)设敦化县。敦化,土名敖东,阿克敦,系满语“风口”之意。据《满洲地名考》称:敦化,典出《中庸》“大德敦化”一语。1985年设市。
安图县▲
位于吉林省东部。清宣统元年(1909年)始设安图县。因此地位于长白府东,图们江渊源之地,“盖存有保安图们江之意”,故名安图。
延吉市▲
位于吉林省东部,东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延吉厅,1913年改县,1945年改市。传说当地盛产黄烟,秋获后,集市出售,故称“烟集”。延吉是烟集的音转。一说“延吉”系满语,意为“石羊”。
龙井市▲
位于吉林省东部,图们江北岸。1913年设延吉县,1983年因市县同名而改今名。相传早年此地缺水,后来自天上掉下一条龙,掉落之处出现一眼水井,井水甘甜,故名龙井。一说早年有人迁此垦荒,发现一口井,为便于提水,便架起吊桥,朝鲜族称为龙吊井,简称龙井。1988年设市。

黄龙府——堪比阿城会宁府的农安古城

黄龙府——堪比阿城会宁府的农安古城

黄龙府——堪比阿城会宁府的农安古城农安是长春的市辖县,处松辽平原腹地,被松花江、伊通河、辽河等众多江河环绕,水对于农耕社会是一大优势,所以自古人气旺盛。

农安的历史很长,它繁荣的高峰期,就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所知的黄龙府,李大钊“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说的就是农安这个地方。

农安早期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的扶余国。

西汉在初期,它的版图就是秦的,到了汉武帝时期,才逐渐向外扩张,通过设郡,西部和北部边境都扩张了不少,但东北的变化不大,除了现在辽宁省的部分地区,尚有许多地方政权独立于西汉之外,扶余国便是这些政权中的一个。

有一个高句丽国,不仅清楚地记录了扶余国的历史,而且能够证明扶余国的王城就在农安。

辽宁省桓仁县和吉林省集安市是高句丽王城所在地,两地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前后,有一个叫朱蒙的人,是扶余国的王子,为了避难,逃到了桓仁的五女山,在此建立了高句丽国。

高句丽在五女山四十年,朱蒙死后,第二代的琉璃明王就把都城迁到了集安,在此延续了四百多年,再后来,到了第二十代长寿王,又迁都平壤,直至二百年后覆亡。

集安市有一个博物馆,系统讲述了高句丽的来龙去脉,比桓仁要细致得多,其中清楚地讲到,当年扶余国的都城就位于现在的农安县城,朱蒙就是从那里逃出来的。

戏剧性的是,立国七百年的扶余国,最终却为高句丽所灭。

扶余亡国后,历经中原的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到了东北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东征西讨、临近辽太宗改契丹国为大辽国的时候,本文的主角——黄龙府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黄龙府这个名字怎么来的,没有确切说法,《金史》记载,“古扶余之地,辽太祖时,有黄龙现,遂名黄龙府”,说得有些含糊,后人据此演化了一个神话般的传说。

这里先要交待一下另一个与扶余有关的渤海国。

渤海国是唐朝属国,也是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都城先后在吉林敦化、黑龙江宁安等地,在宁安时称上京龙泉府,辽时称忽汗城。

渤海可不是一般的小国,全盛时疆域辽阔,经济较发达,当时被称为“海东盛国”。

吉林省县级各地地名由来

吉林省县级各地地名由来

吉林省县级各地地名由来长春市南关区:1949年为长春区和胜利区,次年改为第一区、第二区,1957年合并为南关区;取旧城南门外南关大街之名为区名,另说因宽城子旧城南门位于区境城区中心,俗称南关,故名朝阳区:曾名中华区、长春市第四区,1955年改现名;因境内朝阳路得名绿园区:1995年由长春市郊区更名,因旧时树林茂密,杨柳成荫得名二道区:曾名和顺区、第五区,1955年取境内河流更名二道河子区,1995年改现名宽城区:因长春火车站初名宽城站,以站名为区名;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 长春县土名宽城子。

据《长春县志》记载:城垣之形,颇不规则,南北袤约四里,东西广约七里,盖东西广于南北一倍,故名双阳区:清宣统二年(1910)置双阳县,1995年设区;因境内有双阳河,故名;双阳为满语苏斡延一音之转,据《吉林通志》:苏斡延为黄色之意,意即黄河九台区:据《中国地名辞源》:区沿九台县名,县沿镇名,因境内有九台得名;设县时因吉林境内沿边墙共设四边门,二十八边台台因从北数第九边台得名榆树市:据《中国地名辞源》:市沿县名,县沿用厅名,厅因土名孤榆树屯得名;传古时城南有一棵参天古榆树,周围百米无其他树木生长,称大孤榆树,后演变为村名孤榆树屯德惠市:清宣统二年(1910)划长春府沐德乡、怀惠乡设县,据民国《吉林地志》取二乡名尾字命名,1994年撤县设市农安县:清光绪十四年(1888)置县,取隆安、龙安谐音而名,并寓农业丰登之意,俗名龙湾;据民国《吉林地志》:县治旁古塔,建于辽圣宗时,相称龙安塔,音讹又似农安,故名吉林市船营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此造船,俗称船营,区名始此龙潭区:因龙潭山(土城子、尼什哈山)而得名;据《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山上有潭名为龙潭,又称水牢,传说昔年曾锁孽龙于此昌邑区:清末来此聚落者多为山东昌邑人,故名;自清乾隆九年(1744)始,多有山东昌邑县饥民逃荒至此,故称昌邑屯丰满区:1992年由吉林市郊区更名,取境内丰满水电站名;据民国《永吉县志》:今吉林市东南50里有大丰满村,其西北5里左右又有小丰满口子,两村之间有丰满东山和丰满西山,1937年在此修建水电站,故名磐石市: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县因境北磨盘山顶有一形如磨盘的巨石得名;另据《满洲地名考》:磐石县取安如磐石之意桦甸市:旧名桦树林子、夹皮沟、桦皮甸子、官街等,市沿县名;县名由县北桦皮甸子得来;据《增订吉林地理纪要》:先拟在县北桦树林子设治,其地又称桦皮甸子得名,该地曾生长有大片桦树林而得名蛟河市:宣统元年(1909)敦化县北境析置额穆县,满语意为水滨处的十人戍所,1934年迁治蛟河镇,1939年改现名;以境内蛟河(哈河、觉哈河)得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满语意为叫花子舒兰市:据《东三省纪略》载:舒兰为满语果实之意,境内东山曾产山梨红,曾为贡品,故名;另据民国《吉林汇征》:舒兰县以其地有舒兰河站(朝阳川)得名,1992年设市永吉县:清置吉林州、永吉州,1912年改吉林县,1929年因省县同名改今名;取“永远吉祥,长久安宁”之意;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永吉州源自吉林乌拉四平市铁西区:因位于哈大铁路以西得名铁东区:原名一面城,俗称道东,1983年设区,因位于哈大铁路以东得名公主岭市:初名苇子沟,据《中国地名辞源》:市以岭公主岭为名,公主岭因市街北五千米处的分水岭上的公主陵得名双辽市:1940年双山县、辽源县合并,取二县首字命名,1996年设市梨树县:1914年因与浙江省奉化县重名,取境内梨树繁茂改现名,民国《梨树县志》:以古有梨树得名;另说此地原属高句丽,以苏姓得名,故地有赫尔苏、昭苏河、苏龙起等号,又名列苏城,一说城在苏河之里,故名里苏,偏脸城在河之表又名昭苏,梨树为其转音伊通满族自治县:因伊通河(益褪河、一秃河、一统河、伊屯河、伊敦河)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皆满语音译。

吉林农安

吉林农安

吉林农安吉林农安位于中国吉林省的一座县城,距离吉林市约58公里,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之一。

农安县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农牧资源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农安县的位置、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带领大家了解这个秀美的地方。

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临长春、西距吉林市70余公里,南邻延边州安图县、图们市,北界敖东特区,总面积为2622平方公里。

该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自然起伏,全境处在长白山南麓辽河冲积平原的起伏地带。

农安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均气温约为4℃。

气候条件适宜农牧业的发展,为农安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农安县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5000年前,农安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相传远古时期,这里曾是古东胜州的核心地区。

随着历史的演进,农安县逐渐形成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农村旅游等发展战略,农安县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吉林省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农安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境内分布着大片的农田、丰富多样的植被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农安湖、云峰山、净月潭等。

其中,农安湖是当地的一片淡水湖泊,湖面宽阔、湖水清澈,四季景色各异。

云峰山是集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址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山上林木葱翠、景色宜人。

净月潭是农安县最大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树林,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除了自然景观外,农安县还有丰富的农业和民俗文化资源。

这里是吉林省小麦、水稻、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出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广受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农安县还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过年、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仍然在当地保持着传承。

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到浓厚的农耕文化和民间风情。

总的来说,吉林农安是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县城。

它不仅地理环境优越,人文历史悠久,而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细说农安“前世”

细说农安“前世”

细说农安“前世”农安,夫余古都,三朝重镇。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誓师时的名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指的就是农安。

后来,“痛饮黄龙”,成为汉语中的成语词汇。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李大钊,就有著名诗句“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古城农安,究竟承载了哪些历史?伊通河畔的这座都城,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细说农安“前世”■伊通河流域图■农安街景农安县,位于长春西北,东隔伊通河与德惠毗邻,北与扶余县遥对,西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南与长春接壤,古称“黄龙府”,是著名的“夫余古都,三朝重镇”。

近年来,有人提出,农安是东北文明的发祥地,是全国辽金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黄龙府文化”,具有中国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特征,并独具个性色彩。

●夫余国时期农安古城始建于古夫余国,两汉时曾是夫余国的都城。

夫余国疆域辽阔,《三国·魏志》中记载:“夫余国方圆二千里,有居民八万户,其民土著。

”历史学家在20世纪末断定,“夫余国约以今农安一带为政治中心,西至洮儿河下游,东至牡丹江流域,南至辉发河以北,北至松花江中下游之间。

”■《三国·魏志》夫余在政治上臣属东汉,是“北方诸族,传中国之文明最早者”。

接受了中原铁器文化的强烈影响和中原华夏礼乐的深刻教化,夫余的社会、经济、政治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富裕的夫余国也让几个临近的外族垂涎三尺,从西、南、东三面屡次侵袭。

最终在东晋时期,迫使夫余人不得不“西徙近燕”。

西进的夫余人来到今天的农安地区,在此生活聚居。

■夫余负面受敌示意图然而,夫余人并没有在这里过上风平浪静的生活。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来自北方的勿吉人大举进攻夫余,无力抵抗的夫余人被迫投降了高句丽。

至此,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等朝代,立国七百多年的夫余政权正式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高句丽、渤海国时期夫余国灭亡后,国土被瓜分,南部被高句丽占领,东部和东北部被勿吉族占领。

乡土教学设计--畅游农安

乡土教学设计--畅游农安

红石砬风景区位于农安县靠 山镇东北16公里处,依山傍水, 风景秀丽,交通便捷。周围山 水环绕,林地面积达到20公顷, 山上遍布野果、山杏、山葡萄、 野梨、山红、桑仁等纯天然植 物。每年端午节前后,前往山 中踏步、吃桑仁的游客络绎不 绝。松花江地处九江下哨,大 半水域流经靠山。在江中打鱼、 捞石的电船就有数十艘,构成 了“船在江中游,人在岸边看” 的壮丽景观。每逢七月,江水 上涨,水流湍急,是乘舟漂荡、 顺水漂流的大好时节。松花江 水炖江鱼更是原滋原味的美食, 品尝美味,酌以靠山小烧,观 景赏色,令人欲醉欲仙,仿佛 至若仙境。
越王城遗址
距今约2500年,位于浙 江湘湖旅游度假区内城山景 区。1991年试掘。遗址位于 山巅,中间低四周高,高处 即为人工夯筑的城垣,平面 呈横葫芦状,周长1091米。 面积约3.6万平方米,城垣 内缓外陡,四角有高隆台地。 城内有泉水及池。属春秋战 国时期越国屯兵抗吴的军事 城堡。所在的越王城山海拔 128米。越王城遗址是目前 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春秋末 期的古城堡遗址,早在1989 年就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辽代古塔建于公元 983—1030年,为砖砌实 心,八角十三层,高近40 米。一层层檐下有砖雕斗 拱,八面壶门,塔身层层 收分,宝顶直插云霄。塔 上一砖室中曾发现铜佛2 尊、木制圆形骨灰盒、骨 灰布包(内有舍利子)、 瓷香盒、瓷香炉、银质小 型圆盒、单线刻划佛像银 牌。其中瓷香盒、瓷香炉 极为精致,是研究辽代瓷 器的珍贵资料。塔檐层层 飞展,檐角风铃琮琮。
农安县,属吉林省长 春市管辖,位于松辽平原 腹地,文化底蕴丰富,汲 取不尽
农安县有汲取不尽 的丰富文化底蕴。县城 农安镇曾为夫余国都城, 史称“黄龙府”,迄今 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重镇, 以民族英雄岳飞的铿锵 誓言“直抵黄龙府,与 诸君痛饮耳”和革命先 驱李大钊的著名诗篇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 筑神州风雨楼”而声名 远播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黄龙文化
黄龙戏 黄龙戏,吉林省地方剧种,是农安县创作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因农安曾是辽代有名的黄龙府而 得名,黄龙戏产生之初,只有小生、小丑、小旦三行。后在实践中,充实了刀马旦、老生和老 旦。音乐主要分生、旦、丑行当唱腔、表演及化妆、服装等基本上依照京剧的路子。黄龙戏诞 生于1959年,她是以东北皮影 戏音乐为基调。并吸收民间音乐而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新剧种。1958年12月,农安县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吉林省文化局关于创地方新 剧种的指示精神,决定创建本地戏曲剧种,1959年1月编演了大型剧目《樊梨花》,次年9月公 演时获好评,新剧种受到肯定,1960年9月命名黄龙戏。 二人转 巴吉垒诗乡 巴吉垒诗乡为黄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60年2月,全国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授予巴吉垒镇 “巴吉垒诗乡”光荣称号。1960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著名女记者柏生专题报道— —《美丽的巴吉垒诗乡》。 黄龙大秧歌 农安是电影《南京!南京!》的主要拍摄地,也是尔冬升指导,成龙、吴彦祖、徐静蕾等主演 的《新宿事件》国内取景地。


人文环境优势
• • • 波罗湖 波罗湖就是块宝地,水草丰盛,牛肥羊壮, 富产珍禽走兽。 是长春市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吉林省中部 唯一的一大块自然湿地。当地老百姓更习惯 称其为“笸箩泡子”——因其底部平浅,状 如早年间农家的大笸箩而得名。
一片丰收的景象
欢迎来到我的家
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科学与技术(非师)
高巍巍
我可爱的家乡
魅力农安 基本简介
• 农安县隶属吉林省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东经 124°31′—125°45′,北纬43° 55′—44°55′。东临德惠市, 南接省城长春市,西以公主岭市和长岭县为邻,北与松原市接 壤。 年均气温4.7度,无霜期145天,降水量507.7毫米,有效积温 2800度。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县幅员54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5万亩,林地95万亩,草 原面积52万亩,水域面积33万亩。 全县辖21个乡镇,376个村,总人口115万,其中农业人口85万, 是全省幅员超过700万亩的10个县份之一,耕地超过400万亩的 3个县份之一,人口超过百万的2个县份之一。 建成区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2万人。城区街路宽敞,市容 整洁,楼房林立,初具中等城市规模。 2005年,将农安县合隆镇划归长春市宽城区,但至今仍归农安 县管辖。 2005年,农安县撤销鲍家镇、柴岗镇、滨河乡、新阳乡。 截至2006年底,农安县辖10个镇、11个乡,4个社区、376个村。 农安县位于长春和松原两大城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 利。

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吉林农安古城遗址吉林农安古城遗址8月19日下午参观过长春伪满皇宫已是5点半了。

于是,驱车到胜利路环球大酒店登记住宿。

第二天早晨起来到自助餐厅用早餐,竟然碰到我们武进在海南岛的水稻育种专家江祺祥先生,他在那里参加水稻新品种推介会。

今天全中国都在吃东北大米,育种专家顺应时代潮流,到水稻主产区去推广自己的优良品种。

这是农业科技推广的的进步。

用过早餐,即驱车向长春市北面的农安县前进。

现在的农安虽然是一座小县城,而在一千年前,它却是我国东北一座赫赫有名的重镇,它有个令宋朝皇帝和大臣吓出一身冷汗的名字——黄龙府。

南宋绍兴十年(1120年),金兀术举兵南下,岳飞奉命反击,相继收覆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颖川大捷之后,岳飞乘胜占领了朱仙镇,距开封仅45里。

金兀术退守开封,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岳飞则在朱仙镇招兵买马,联络河北义军,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并豪情满怀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说的黄龙府就是今天的农安古城。

长春到农安56公里,上午9点半就到达农安黄龙府大桥。

那是建在伊通河上的一座大桥,桥头是农安水文站。

在水文站门前停好车,见桥的两端各立有一块黑色石碑,上刻“黄龙府大桥”五个大字。

桥下翻滚着混浊的河水,水涨得很满,可能是前段时间雨量多,上游来水增加。

想找一点有关黄龙府的遗迹或介绍,在桥上走了一个来回,终没见到。

正好有位老乡站在桥面上看汹涌而来的河水,上前询问黄龙府还有何遗迹?老乡说,几年前他在农安一中干活,见过古城的一块石碑。

于是,告别老乡驱车向农安一中驶去。

到农安县城,要经过一条古城街,街道两边大都是低矮的平房,商铺一家挨着一家,门前堆满着黄颜色的东西。

感到奇怪,便放慢车速看个明白,原来商铺前堆放的都是烧化用的迷信品。

转念一想,马上是农历“中元节”了,黄色纸钱都是“中元节”祭祀用的烧化品。

这些东西,别的地方也能见到,但在农安见到的数量和规模不得不让人惊叹。

汽车很快就进入了市区,农安县城虽然不大,但新建的街道和居民区却非常整齐美观,不失为一座现代化城镇的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史料记载,农安古城始建于古夫余国,两汉时曾是夫余国的都城。

隋为高句丽夫余城。

到唐朝是渤海国的夫余府。

辽灭渤海后,改名为黄龙府,并设黄龙县。

关于黄龙府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公元926年(辽天显元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兵攻打渤海国,他们先占领了夫余城。

正月,又长驱直入攻打渤海王城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王投降。

二月改渤海为东丹,改年号天显,改忽汗城为天福城。

此后辽太祖又回师夫余城,并在这里住下养病。

七月,辽太祖病重。

某夜有一颗巨星落于太祖殿前。

次日天刚亮,夫余城上空便有一条黄龙盘旋缭绕,身长一里多,浑身光芒四射,金光耀眼。

后来黄龙钻进了太祖住的行宫,顿时紫气遮天,黑烟蔽日,经过一天时间才渐渐散去。

不久太祖病故,终年55岁。

从此辽将夫余府改为黄龙府。

这段传说当然不足为信,只是为了神化辽太祖,但黄龙府之名确是由此而来。

公元975年(辽保宁七年),黄龙府的卫将燕颇反叛,杀了都监张琚,辽派大军平定了这起叛乱。

战火给古城造成了重创,随后辽便放弃了黄龙府(农安),将黄龙府南迁至今四平市的一面城。

自此古城降到了很不重要的地位。

45年后,辽圣宗为了加强其东北部的防御力量,再次把黄龙府迁回古城(农安),为了避
免重名,把一面城由黄龙府改为通州,把古城(农安)仍称黄龙府。

领益州、安远州、威州、清州、雍州、黄龙县、迁民县、永平县。

兴宗时于东北境伊通河地置怀德县,为祥州治(今农安万金塔乡)。

1037年(辽重熙六年),辽在黑龙江下游地区设节度使,统辖女真五国部,隶属于黄龙府。

此时是辽的极盛时期,当时黄龙府是各族人民杂居之地,人烟稠密,工商繁荣。

据史料载:“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

”自黄龙府迁回之后,辽就对黄龙府加紧进行建设,使黄龙府成为“五京二府”七大重镇之一。

黄龙府雄踞在伊通河西岸的高地上,呈正方形,城垣周长3 840米,四面除有大门外,在南、西、东三面还各有一个小门,四角各有一个高大的角楼。

有名的农安古塔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

该塔用砖砌成,八角13层,高33米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修建的佛塔,至今已有千年,仍矗立在古城农安。

关于造塔有许多传说,其中一说:辽国钦天监有一次夜观天象,忽见有巨星从天而降,落在黄龙府附近。

急奏圣宗:“黄龙府一带恐怕要有土龙出世,应立刻修一座塔压住它。

”圣宗闻听大惊,立刻答应,马上命钦差随钦天监赴黄龙府造塔。

钦差带领大队人马,日夜兼程,走了七天七夜,来到黄龙府地界,当船行
至祥州(今万金塔镇)时,发现土龙的头就在这里,于是就决定把塔修在祥州。

谁知塔刚修了半截,有一天夜里那个钦天监又观天象,忽然又大叫不好,说土龙知道要在祥州压它,所以又掉头跑回黄龙府了!于是干活的民工只好停下来,连夜赶到黄龙府去修塔。

为了快些把塔修好,别让土龙再跑掉,又征调了大批民工和车马,日以继夜地干。

一晃过了3年3月零3天,塔终于修好了。

这回土龙被压在下面不能动了,圣宗松了一口气,安心坐他的金銮殿了。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有人说这就是黄龙府地名的由来,也有人说,这就是俗名龙湾的由来。

当然也有人解释“龙湾”,是由于伊通河在此蜿蜒曲折,其形像龙一样弯曲,故而得名。

“土龙”是被压住了,可谁知到1115年(金收国元年),完颜阿骨打聚2 500人誓师反辽,他的军队攻破黄龙府。

而后阿骨打“命完颜娄室镇守黄龙府”。

金国建立以后,曾定都黄龙府,接着便不断派兵进攻北宋政权,并于1126年(金天会四年)攻入开封,掳走徽、钦二帝。

南宋初抗金英雄岳飞曾激励部下,“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即指此城。

至今这段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

当年完颜阿骨打在进攻黄龙府的途中,被松花江
水所阻,附近又无船只,阿骨打急中生智,挥着马鞭向江对岸一指,命军队沿着他马鞭所指的方向涉水过江。

结果人马行至江心,水深刚及马腹,大军顺利地过了江。

等大军过后他再派人测量刚才走的地方,竟深不可测。

为了纪念这次渡江成功,1140年(金天眷三年)金下诏改黄龙府为济州,又设利涉县。

后因与山东的济州重名,且因黄龙府早有龙州之称,故于1189年(金大定二十九年)改济州为隆州,有时亦写成龙州。

1214年(金贞佑二年),将州升为府,称隆安府,为府治。

元灭金后,1236年(蒙古窝阔台汗八年),仍称黄龙府,废利涉县。

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将府升为路,黄龙府先后为开元万户府、辽东路、开元路治所。

后来开元路治所迁到咸平(今开原市),黄龙府古城便被废弃。

此后在战火的硝烟中慢慢变成一片废墟。

1375年(明洪武八年),属辽东都司三万卫,后属亦东河卫,置龙安站。

明朝末年,这一带变成了蒙古族的游牧之地。

清初为郭尔罗斯前旗地,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招垦。

一直到1882年(清光绪八年),由于关内流民来此耕种的日渐增多,清政府在这里设农安分防照磨,属长春厅。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正式设农安县,农安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取用“农安”二字,为“隆
安”、“龙安”的谐音。

俗名“龙湾”,曾名农安堡。

民国时期,1913年9月7日设扶农镇守使,使署驻农安县城,隶属吉林省。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归吉合行政区;12月被国民党军占领。

1946年1月获得解放,归吉江区管辖;同年2月在前郭县的老钱柜屯设立长农县,归吉江区管辖;同年5月归辽吉区第三区,9月改归辽吉区第二专区。

1949年4月,划归吉林省,撤销长农县。

1956年置农安镇,聚落呈正方形网格状,今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