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常见出题点
记叙文常见出题点

记叙文常见出题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信息。
主要对象+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情2、文中人物的感情、心理、态度、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找出体现以上变化的词语和句子(2)用自己的话把以上词语连缀成答案3、请给文章加标题。
(1)主要人物+事件(2)中心或主旨(3)主要内容4、文章题目的作用。
(1)点明中心或主旨(2)交代环境(3)交代写作对象(4)奠定感情基调(5)运用修辞,生动、形象、有文采(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7)表达效果(8)体现的主要内容(9)贯穿全文的线索(10)揭示情感主旨5、某一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A、结构上: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开门见山、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伏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烘托、渲染、照应、呼应、对比、反衬、总结全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中心、卒章显志等。
B、内容上:句意、感情、道理、主旨、情景、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
6、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1)烘托、渲染、营造了......气氛(2)交代了故事情节发生的环境或场所(3)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某种感情、性格、品质(4)为下文某种情节的发展作铺垫(5)暗示或揭示了中心、主旨7、请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
(1)性格特征+文中事例(2)精神品质+文中事例(3)这一人物所做的主要事迹8、如何归纳、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揭示(2)从人物所做的主要事件中总结9、如何理解某一句话?(某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1)表层义(2)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内容、感情、道理)10、如何赏析、评析某一句话?(1)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2)分析语言特色或风格(3)若是人物描写即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4)若是环境描写即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5)可抓住动词、形容词赏析(6)写出的内容+表达的感情或揭示的道理11、请赏析某一句话的表达效果(1)有修辞的先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2)可以从文采、炼字的角度赏析(3)概括这句话写出的内容(4)总结这句话表达的感情、揭示的道理(5)分析这句话在结构方面有无作用12、请赏析某句话中加点词的巧妙之处(1)首先解释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具体含义及作用,分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2)概括所在句子写出了什么内容、情景(3)总结所在句子表达的感情或揭示的道理13、描写方法及作用14、文章结尾段的作用1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出文章所写主要事件(2)用“人+事”的格式将事件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即可16、阅读理解题的最后一题答题原则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什么,然后围绕中心、主旨来组织答案记叙文常见出题点说明文常见出题形式及答题模板1、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形象性、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记叙文是探究事件发生过程、人物经历、情节发展的一种文体形式。
在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常考知识点。
1. 表现手法记叙文通过刻画人物、情境、氛围等来让读者感受到事件的发生。
在表现手法上,常出现的手法有描写、对话、心理描写、比喻、象征等。
描写: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场景和物品的形象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让读者产生视觉感受和情感共鸣。
对话:对话是通过交流对话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言论和语言交流,让读者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状态。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通过刻画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和情绪的表现方式,让读者了解人物内在世界。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相似但不同的事物来增强情感表现效果。
象征:象征是通过某个符号或意象来代表一种情感、主题或意义,让读者进一步理解文本。
2. 文本结构记叙文的文本结构通常包括开头、过程和结尾。
这些部分的内容和布局方式直接影响读者对事件的整体理解和感受。
开头:开头包括标题和导语。
标题是对文章主题的简短概括,导语则是引出文章主要情节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开头通常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
过程:过程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包括事件的发生、人物的行动和情感变化。
在过程中,写作者需要通过上面提到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事件和人物,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故事情节。
结尾:结尾可以提供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总结。
有时候也可以通过开放式结尾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3. 主题思想记叙文的主题思想可能是情感表达、人生观察、社会现实等。
在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时候,需要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背后所传递的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记叙文常用来表达情感,如爱、恨、快乐、悲伤等。
通过情感传递,写作者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人生观察:记叙文常用来观察和反思人生的价值,如道德、人际关系、生命意义等。
写作者可以通过人物行为和故事情节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点。
社会现实:记叙文通常会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如战争、革命、自然灾害等。
记叙文的有关试题及答案

记叙文的有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记叙文的六要素?A. 时间B. 地点C. 人物D. 情感答案:D2.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记叙文的特点?A. 以记事为主B. 以议论为主C. 以时间为线索D. 以描写人物为主答案:B二、填空题3.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通常有三种:____、____、____。
答案:顺叙、倒叙、插叙4.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包括:____、____、____。
答案:叙述、描写、抒情三、简答题5. 简述记叙文与议论文的主要区别。
答案: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而议论文则是以阐述观点、分析论证为主要目的。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以下记叙文片段,并回答问题。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明背着书包,走在去学校的路上。
他的心情格外愉快,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他期待着同学们给他的惊喜。
(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小明(2)文中描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答案:阳光明媚的早晨(3)文中主人公的心情如何?答案:心情格外愉快五、写作题7. 以“难忘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答案:(略)六、改错题8. 下面是一篇记叙文的片段,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今天,我去了动物园,看到许多动物。
我最喜欢的是狮子,因为它非常凶猛,它的眼睛像火一样。
错误:它的眼睛像火一样。
改正:它的眼睛像火一样明亮。
七、论述题9. 论述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答案: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确保文章围绕中心展开;其次,要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再次,要注重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最后,要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八、综合分析题10. 阅读以下记叙文,并分析其写作手法。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小华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灯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他感到了一丝孤独。
突然,一阵风吹来,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记叙文阅读题型总结

记叙文阅读题型总结一、宏观题1、主旨概括题一般出现在记叙文阅读的第一题,要求概括全文的内容和主旨。
答题要点: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1、内容:记叙了……谁(时间、地点)+做什么(起因、经过、结果)2、情感:表达/抒发……感情例题: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3分)要求与评分:能准确概括文章内容,2分;表达,1分。
示例:16岁时,自卑的我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并学有所成。
2、情节梳理题出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考察全文主旨、要求考生从分析作者记叙了哪些情节来表达主旨。
另一种则是给出全文一些情节要求考生补充剩余情节。
答题思路:1、确定范围(划分层次)2、分析已知情节的特点(例如:如果已知情节写的都是人物A的事情,那么补充情节也是写人物A的相关事情;字数、结构不要相差太多。
)3、组织语言,填写答案例题1: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③→④→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分析:已知两个情节都是关于主人公“我”的,所以,剩下三个情节也是概括“我”的事,而非老师或者父亲。
例题2: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分析:设问是围绕主旨展开的,但实际上要求的是考生分析关于主旨作者叙述了几个情节。
3、段落概括题针对一个段落或文中的一个情节的内容概括。
答题思路同上。
二、微观题1、细节分析题要求考生对文中的某个细节做出分析⑴词语含义题答题要点:字面义+语境义(+人物感情)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题: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Ol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 .......... (人或物) ....... 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 ......... 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04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第一篇: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考点四:表现手法的考查考点五:文章结构的考查考点六:赏析语言的考查考点七:结合实际的考查考点八:作文片段的考查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考查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人物线索 :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时间线索 : 按时间顺序事件线索 : 中心事件物品线索 : 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一件珍贵的衬衫》特征线索:某一事物的特征《背影》感情线索 :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紫藤萝瀑布》答题格式: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④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⑤表现文章主旨;⑥照应文章题目;⑦用于抒发感情;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考查类型:文章顺序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格式:顺叙的作用:线索清楚,层次明晰。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突出情节结局或情节中最精彩部分;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或主题。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考查类型: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1、表达方式五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一般来讲,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
最常考到的是描写方法的作用。
2、描写的几种形式:① 从不同角度(方面)来描写,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局部到整体等②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来描写③ 正面与侧面来描写(直接与间接)④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3、描写方法:外貌描写:指出人物xx地位、处境、经历。
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
动作描写:表现动作过程;展现情节;显示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心理描写:揭示人物xx内心世界或刻画人物xx思想品质。
神情描写:表现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反映人物xx品质。
(完整版)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

记叙文基本知识1、词句段赏析(含义、作用)2、标题分析(含义、作用)3、梳理情节,概括内容。
4、分析人物形象。
5、提炼主旨。
6、结合实际谈看法。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一、表达方式。
二、修辞。
三、表现手法。
四、描写方法。
(重点:环境描写)五、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重点:插叙的作用)六、标题的含义七、标题的作用八、开头段的作用九、中间段的作用十、结尾段的作用十一、赏析句子十二、赏析词语十三、概括主要内容。
十四、梳理文章情节。
十五、概括人物性格。
十六、提炼行文线索。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是形象鲜明突出,使说理形象化、同宿易懂。
虚化的事物具体化。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3、夸张:突出强调某一事物或感受,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丰富语言内容,增强气势,加强语气,(抒情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使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
6、反复:突出强调,加强语气。
7、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8、反问:发人深省,其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强烈地表达……的感情。
9、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包括:象征、想象、对比,衬托、伏笔、铺垫、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前后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等。
(一般不包括修辞手法)1、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2、象征:化抽象为具体,意蕴深刻,委婉含蓄。
3、铺垫、伏笔: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使文章结构紧凑巧妙。
4、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巧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情景交融,隽永优美,耐人寻味。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叙事线索的考查(考查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规范答题格式: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故乡》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紫藤萝瀑布》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羚羊木雕》⑤时间线索:《走一步,再走一步》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考查类型:线索的作用是什么?)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中考阅读题:《田野上的白发》一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答:“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考查类型:“顺序的作用?)①顺叙作用:线索清楚,层次明晰。
②倒叙作用:造成悬念、突出情节结局或情节中最精彩部分;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③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与主题。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考查类型: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1、表达方式五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2、描写的几种形式:①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春》答:“吹面不寒……抚摸着你。
”从触觉写春风,突出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风里带来……酝酿”从嗅觉描写春风的味道,突出了春风的芳香。
鸟儿的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从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一、概括文章(段落)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问法,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主要内容。
方法:1.根据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
答题格式:A+B+CA.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8.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划分文章(或者文段)层次并归纳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如:本文(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层次)?每个部分(层次)写了什么内容?(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横线或方框中填起止段落及主要内容。
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辨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本文以什么为叙事(记叙)的线索?其作用是什么?方法:(1)把握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了解常见线索(明线和暗线)-- 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线索的一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为文章拟标题常见题型:让考生直接在题目位置的横线上填写自己拟定的标题;如: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拟写一个怎样的标题最合适?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五、品味题目或者标题的好处常见题型:要求回答:题目的好处、题目含义或这个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1)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味: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
十记叙文阅读之标题作用答题模板+练习题

记叙文阅读之标题标题的作用(一)【出题模式】判定记叙文标题的作用,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这种题型还有以下六种问法:1.运用“……”做标题的好处是什么?2.作者运用“……”做标题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作者运用“……”做标题?4.作者运用“……”做标题的目的是什么?5.作者运用“……”做标题的用意是什么?6.作者运用“……”做标题的意图是什么?(二)【答题口诀】(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交代了写作对象。
记叙文分为四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凡是题目中有人、事、景、物四者之一,标题就具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如:《倾听草木的呼吸》,有“草木”这个物,这个标题就有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
(2)点明或暗示文章的主题记叙文的主题主要也有有四类:一情(表达某种情感)二理(揭示某个道理)三义(褒贬人物的思想品质)四趣(表达人物的兴趣、爱好、追求)。
标题中只要有表示情感、哲理、人品、兴趣的词语,标题就有点明本文主题的作用。
如:《白杨礼赞》“礼赞”表达了敬仰赞美之情,这个标题就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3)修辞运用,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是否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线索。
(结构上的作用)(三)【例题】(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光明顶上明前荼①凌晨 4 点,我们打着手电登上光明顶。
网上攻略称,黄山的日出是从黎明时分悄然铺开的一幕大戏,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越早登顶的人,越有可能占领拍摄的有利位置。
但显然有不少旅友比我们起得更早,拍摄用的三脚架都已经架好。
山顶上劲风呼啸、寒气袭人。
虽是 6 月天气,很多人穿看抓绒外套仍瑟瑟发抖。
②这时,喝杯热水都成了奢望。
③忽然,我们听到了山道上粗重的喘气声。
一位身材矮小的中年农妇,穿着洗变了形的短袖 T 恤,光脚穿着一双 20 世纪生产的解放球鞋爬了上来。
她驮着一个巨大的背包,汗水浸透了她的头发,顺着眉毛流下来。
上到山顶,她一言不发,找一块山石一坐,将背包拉开,所有的人都循香而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记叙文知识点、出题点举隅【知识点】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
【出题点】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指导与训练一、*信息的感知和提取*的信息包括*的内容要点、写作顺序线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出题形式】1、理清*的思路(梳理写作顺序或*线索)〖补充知识点〗记叙文的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找出*要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补充知识点〗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常用格式:*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习题训练】例一:《背影》节选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模板

记叙文相关知识点与考点记叙文知识点记叙文分类根据写作对象不同,可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的种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记叙文线索明线:可以看的见的,例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暗线:看不见的,例如思想情感写作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针对某个句子而言的写作技巧表现手法:针对文章整体或局部的写作技巧记叙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引用等记叙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象征、联想、想象、伏笔、首尾呼应、欲扬先抑、详略得当、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等等(古诗词:用典、象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乐写哀、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古讽今、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等等)记叙文考点概括文章内容题型1:用简洁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格式:1、六要素回答。
【详】2、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人、事、果)【略】题型2:根据文章内容填表格(事件、情感)答题技巧:看表格中已填的内容在文章第几段,来确定未填写的从那几段寻找已填的如果是文章原词、那未填的也要找原词线索线索的类型见上文寻找线索的方法: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答题格式:xx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题目题目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注意:深层含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3)把握作者情感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写作对象;④设置悬念或运用修辞,题目新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写作顺序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成长顺序)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

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记叙文题型题型一:对内容的整体把握题型1:概括内容(1)概括一件事解题方法:什么人?什么事?(事件的概括要简洁、完整、具体)(2)概括多件事解题方法:先分层找出相关段落,再概括事件内容(注意过渡句、时间词、地点词可起提示作用)题型2:补全情节解题方法:先由给出情节入手分层,再仿照已有格式概括层意题型3:情感变化过程解题方法:由给出情节入手,尽量使用文中表达感情的词题型二:人物题型1: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解题方法:从文中找出对人物的描写,一一分析其性格品质特征或身份特征,最后加以总结、归纳。
题型2:次要人物(事物)的作用1、衬托首要人物(事物)的思想性格从而突出中心。
2、推动情节发展,是文章的线索人物(常见于小说)3、增强文章的真实性(次要人物为第一人称“我”)题型三:文章的中心(主旨、主题)题型1:写人记事文章的中心(1)原文寻找:记叙文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常起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2)自行总结:格式:通过……事,表达了……情通过……事,赞扬了……品质通过……事,讲明了……原理通过……事,揭示了……社会理想(小说)注:表达感情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分别分析感情,几个主要人物,几方面总结感情,感情是相互的。
题型2:托物言志的散文的中心(1)只写物的文章结合物的外在特性寻找物的象征意义,即物所代表的品格或精神,文中尤其是文尾的议论抒情句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2)既写物又涉及到人的文章寻找物和人共有的品质,密切结合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题型四:描写知识点: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情形描写包括自然情形(景物描写)和社会情形描写觉得: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细节描写:对人物、景物的细致刻画,一般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常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直接描写要表现的人物、景物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四周人物或情形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题1. 题型特点- 通常会问“请概括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之类的话。
2. 答题方法- 找人物(谁)、事件(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了)。
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来回答:“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比如说,文章讲小明在一个下雨天,为了给生病的奶奶买药,跑了好几家药店,最后买到药并且奶奶的病慢慢好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1. 题型特点- 像“请分析文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问题。
2. 答题方法- 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入手。
如果文中说“小明皱着眉头,握紧拳头说:‘我一定要战胜这个困难。
’”那从他的动作“皱着眉头,握紧拳头”和语言“我一定要战胜这个困难”就能看出他是个坚毅的人。
也可以从人物做的事情来判断,要是他经常帮助别人,那就是个热心肠的人。
三、理解标题含义题1. 题型特点- 问“标题有什么含义”或者“标题有几层意思”。
2. 答题方法- 先看标题的字面意思,再思考有没有深层含义。
比如标题是“那盏明灯”,字面就是一盏实实在在的灯,深层可能是指在主人公迷茫时给他指引方向的人或者信念。
四、分析标题作用题1. 题型特点- “标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
2. 答题方法- 可能有这些作用哦。
一是点明文章的中心,像标题直接说出了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或者道理;二是作为文章的线索,故事围绕这个标题展开,比如标题是“那条红围巾”,文章就一直在讲红围巾的来历、它和主人公的故事等;三是吸引读者的兴趣,像“会飞的猪”这种标题就很奇特,让人想读下去。
五、赏析句子题(从描写角度)1. 题型特点- “请赏析文中的某句话”。
2. 答题方法- 如果是外貌描写,就说这个外貌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让读者能想象出人物的样子。
比如“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生动地写出了她眼睛的明亮,表现出她的灵动。
如果是动作描写,就说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行为特点,像“他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冲”这个动作就写出了他的急切。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答题归纳

11、理解句子含义:
答题时要语意连贯,分析表层含义和深 层含义。
12、写作手法
常用的主要写作手法:
对比、衬托、烘托、欲扬先抑、前后照 应、巧设悬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开宗明义、 卒章显志、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 夹叙夹议……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 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 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 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 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与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 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 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生动形象地描写了XXX 2、渲染XXX气氛,烘托XXX心情 3、为下文XXX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表现一定的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 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9、概括主要内容: 多种考法:限定字数;不限定字数;根 据情节填空。
答题模板: 1.本文记叙了谁+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结 果怎样 2.本文记叙(描写)了……(事物)的……的特 点,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情感
10、分析人物形象(或结合内容分析):
两种考法:1、性格特征:写词 2、完整的话,如XX是XXX的 人, 他有XXX的性格 注意:看题目有没有要求结合文章分析
7、赏析加点词或画线句: 第一步:赏析句子要选取赏析角度,如修 辞,描写等;赏析词语要写出词语含义 第二步:(概括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XXX 第三步:表达(表现,赞美)了X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常见出题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信息。
主要对象+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情
2、文中人物的感情、心理、态度、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找出体现以上变化的词语和句子
(2)用自己的话把以上词语连缀成答案
3、请给文章加标题。
(1)主要人物+事件
(2)中心或主旨
(3)主要内容
4、文章题目的作用。
(1)点明中心或主旨
(2)交代环境
(3)交代写作对象
(4)奠定感情基调
(5)运用修辞,生动、形象、有文采
(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7)表达效果
(8)体现的主要内容
(9)贯穿全文的线索
(10)揭示情感主旨
5、某一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A、结构上: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开门见山、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伏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烘托、渲染、照应、呼应、对比、反衬、总结全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中心、卒章显志等。
B、内容上:句意、感情、道理、主旨、情景、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
6、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烘托、渲染、营造了......气氛
(2)交代了故事情节发生的环境或场所(3)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某种感情、性格、品质
(4)为下文某种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5)暗示或揭示了中心、主旨
7、请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
(1)性格特征+文中事例
(2)精神品质+文中事例
(3)这一人物所做的主要事迹
8、如何归纳、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揭示
(2)从人物所做的主要事件中总结
9、如何理解某一句话?(某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表层义
(2)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内容、感情、道理)
10、如何赏析、评析某一句话?
(1)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2)分析语言特色或风格
(3)若是人物描写即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4)若是环境描写即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5)可抓住动词、形容词赏析
(6)写出的内容+表达的感情或揭示的道理11、请赏析某一句话的表达效果
(1)有修辞的先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2)可以从文采、炼字的角度赏析
(3)概括这句话写出的内容
(4)总结这句话表达的感情、揭示的道理(5)分析这句话在结构方面有无作用
12、请赏析某句话中加点词的巧妙之处(1)首先解释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具体含义及作用,分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
(2)概括所在句子写出了什么内容、情景(3)总结所在句子表达的感情或揭示的道理13、描写方法及作用
14、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1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出文章所写主要事件
(2)用“人+事”的格式将事件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即可
16、阅读理解题的最后一题答题原则
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什么,然后围绕中心、主旨来组织答案
说明文常见出题形式及答题模板1、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形象性、
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
白,增强说服力。
举例子: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
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
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
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
有较强的说服力。
)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
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
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打比方: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或
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
引资料: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分类别: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下定义: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
明白、理解。
作诠释: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
理解。
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列图表: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假设:从事物的另一方面阐述,以小见大,简
单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