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管板换热器设计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一、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介绍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密封的管子和管板组成的固定式换热器,它是一种高效的传热设备。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管头、管板、管和膨胀节
组成,管板被以阶梯形式安装在壳体内,壳体无特殊要求,可以是钢料或
不锈钢料。

在制造过程中,在管头和管板之间要有一个膨胀节,可以在换
热器的两端安装膨胀节,用于调节管头的压力。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管头有支架结构,管头上的管可以直接在管头上
安装,无需特殊设备,且安装费用便宜。

另外,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支架
结构为有利回转,可以一次性安装比较多的管。

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大,且
不会有结垢的烦恼,这使得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备受客户青睐。

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实验
1.实验准备
在实验准备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实验装置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要检查铡管的弯曲度是否符合要求,对膨胀节是否无异常进行检查;
其次把准备好的介质进行油温测试;最后根据测得的油温,调节管头的压力。

2.实验步骤
(1)首先将介质压入换热器,并使用电动泵将介质压入管内,介质
被。

四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四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四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一、引言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冶金等工业领域。

它由固定管板和流板组成,通过管壳两端的进出口与流体进行热交换。

本文将设计一个四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并详细介绍其设计过程。

二、设计要求1.换热介质:水2.进口温度:70°C3.出口温度:40°C4.换热面积:根据流量计算得出5.板式换热器型号:根据换热面积选取三、设计过程1.换热面积的计算换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 = Q / (U × ΔTlm)其中,A为换热面积,Q为换热量,U为传热系数,ΔTlm为对数平均温差。

根据水流量和温差计算得到的换热量,再结合所选型号的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可以计算出换热面积。

2.板式换热器的选取根据计算得到的换热面积,选择合适的型号的板式换热器。

在选型时,要考虑换热器的材质、耐压性能、传热系数等因素。

3.管程的设计四、设计结果根据设计要求和计算过程,可以得出四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结果。

1.换热面积: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换热面积为X平方米。

2.板式换热器型号:根据换热面积和选取条件,最终确定使用XX型号的板式换热器。

3.管程设计:根据流体的温度差和流速等因素,按照长度逐渐增加的方式,确定四个管程的设计。

五、结论本文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一个四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并详细介绍了设计过程。

设计结果包括换热面积、板式换热器型号和管程设计。

通过本文的设计,可以满足给定的换热要求,并提供一个可行的四管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案。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用于实现液体或气体之间的换热。

它由一系列固定板和管组成,通过热传导和流体流动实现换热。

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换热器的尺寸、材料选择、流体流动方式和传热效率等。

换热器尺寸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考虑到操作条件、流体性质和换热要求等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换热器的热负荷,即需要传递的热量。

这可以通过计算换热介质的流量和温度差来确定。

然后,需要根据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处理工艺的要求来确定管道的直径和长度。

还需要考虑到管道的材料和壁厚,以确保换热器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材料选择是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流体的性质和处理工艺的要求将决定所选材料的类型。

一般来说,换热器需要使用耐腐蚀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或镍合金。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热传导性能,可以保证换热器的稳定运行和长寿命。

流体的流动方式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流动方式有串行流动和并行流动。

在串行流动中,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依次流经每个管道,产生较大的温度差,提高传热效率。

而在并行流动中,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在各自的管道中平行流动,温度差较小,但流动阻力较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流体流动方式和传热效率,选择适当的布局方式。

传热效率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的关键指标之一、传热效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流体的流速、温度差、换热面积和传热系数等。

为了提高传热效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换热面积、增大换热器的流速或优化流体流动方式。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如增加表面的粗糙度或使用传热增强器等来提高传热效率。

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还需要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如换热器的密封性能、安装维护的便捷性和成本等。

密封性能是确保换热器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选择适当的密封材料和密封方式。

安装维护的便捷性可以减少操作和维护的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设计说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一、引言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热交换过程中。

它由管束、管板、外壳、支撑件、密封件等组成,可用于液体-液体、气体-气体、气体-液体和气体-固体等多种介质之间的换热。

本设计说明将详细介绍该换热器的设计要求、结构特点、性能计算及选型等内容。

二、设计要求1.设计压力:根据实际使用条件和介质特性确定设计压力,确保换热器在工作条件下安全可靠。

2.设计温度:根据介质的最高工作温度和最低工作温度,确定设计温度范围。

3.热传导系数:根据介质的热传导特性,选择合适的管材和板材,确保换热器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

4.流体速度:根据介质的流动性质和换热需求,确定流体在管内和管外的速度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速度对换热效果的影响。

5.密封性能:选用合适的密封件材料和结构,确保换热器在工作条件下密封可靠,避免介质泄漏。

6.清洁性能:设计合理的结构和管板间距,方便清洗和维护,确保换热器在长期使用后能够保持良好的换热效果。

三、结构特点1.管束:选用高热传导性能的金属管材,如不锈钢、铜、铝等,通过滚压、扩管等工艺加工成合适的形状,提高换热效率。

2.管板:根据换热器的设计要求和介质流动情况,设计合理的管板布置,确保介质在管内和管外的流动均匀,最大限度地提高传热效果。

3.外壳:选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制作,通过焊接、搭接等工艺连接,确保换热器在高温、高压下的使用安全。

4.支撑件:根据换热器的尺寸和重量确定支撑件的数量和材料,确保换热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密封件:选用符合工作条件的耐温、耐腐蚀的密封件,通过预紧、密封等工艺确保换热器的密封性能。

6.清洁孔: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设置清洁孔,方便清洗和检修,保证换热器的长期使用效果。

四、性能计算1.传热计算:根据换热器的换热管内径、管外径、管长、管板间距、流体流速等参数,使用传热计算软件进行传热计算,得到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传热系数等参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摘要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冶金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换热器的设计。

1. 引言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之一,用于在不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许多平行管道和固定的平板组成,流体通过管道与平板交换热量。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2. 基本原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将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分别通过管道和平板,使其在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热量传递。

其中,管道中的流体称为管侧流体,平板上的流体称为壳侧流体。

管侧流体和壳侧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通过壳管之间的壁薄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三种方式进行。

3. 设计方法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流体特性、传热系数、温差、压降等。

下面将介绍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步骤:3.1 确定换热面积换热面积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来确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热负荷法、流体物性法等。

3.2 确定壳体和管子的尺寸壳体和管子的尺寸设计需要考虑流体的流速、壳体和管子材料、压力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壳体和管子的强度和密封性。

3.3 确定流体的流量流体的流量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工况和传热系数来确定。

流体的流量决定了换热器的尺寸和性能。

3.4 计算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性能的关键参数。

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流速、壳侧和管侧的传热方式等。

3.5 设计壳侧和管侧流体的流动方式壳侧和管侧流体的流动方式直接影响换热效果。

常见的流动方式包括并流、逆流和交叉流,选择合适的流动方式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压降等因素。

4. 注意事项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换热器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避免泄漏和破裂的情况发生;•流体的选择和流量的确定需结合具体工况,合理选择流量和流速;•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考虑流体的性质、壳侧和管侧的传热方式等因素;•确定壳侧和管侧的流动方式时,需综合考虑流体的性质、压降等因素。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设计是关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主要进行了换热器的工艺计算、换热器的结构和强度设计。

本设计的前半部分是工艺计算部分,按照GB150-2011以及GB151-2014等国家标准以及技术标准等根据给定的设计条件进行换热器的选型,校核传热系数,计算出实际换热面积。

设计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关于结构和强度的设计,根据已选定的换热器型式进行设备内部各零部件(如接管、定距管折流板、折流板、管箱等)的设计,包括:材料的选择、具体的尺寸、确定具体的位置、管板厚度计算等。

本设计以本着安全可靠、经济性好、传热效率高以及保护环境为原则进行的设计,符合工厂中的实际应用。

关于固定管板换热器设计的各个环节,本设计书中均有详细说明。

关键词:固定管板;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设计AbstractThe design is fixed with respect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tube plate heat exchanger, mainly for the process to calculate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structure and strength design.The first half of this design is part of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in accordance with GB150-2011 GB151-2014 and other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in accordance with a given design conditions of the heat exchanger selection, check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o calculate the actual heat area. The second half of the design is mainly on the structure and strength of design, internal equipment all parts have been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heat exchanger (such as receivership, spacer tube baffles, baffles, pipe boxes, etc.) Design including: choice of materials, specific dimensions, determine the specific location of the tube plate thickness calculation.On all aspects of the fixed tube sheet heat exchanger design,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is described in detail.Key Words: fixed tube plat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tructural Design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设计任务、思想 (1)1.1 设计任务 (1)1.2 设计思想 (1)第2章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2)2.1换热器的工艺条件 (2)2.2估算设备尺寸 (2)2.2.1计算传热管数N T (2)2.2.2计算壳程直径D (3)第3章换热器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4)3.1换热管 (4)3.1.1换热管的型号和尺寸 (4)3.1.2换热管的材料 (4)3.1.3换热管排列方式以及管心距 (4)3.2折流板 (5)3.2.1折流板的主要几何参数 (5)3.2.2折流板和壳体间隙 (6)3.2.3折流板厚度 (6)3.2.4折流板的管孔 (6)3.2.5材料的选取 (6)3.3拉杆、定距管 (6)3.3.1拉杆的结构形式 (7)3.3.2拉杆直径、数量和尺寸 (7)3.3.3拉杆的布置 (8)3.4防冲板 (8)3.5接管 (8)3.5.1接管(或接口)的一般要求 (8)3.5.2接管高度(伸出长度)确定 (8)3.6管箱 (9)3.7管板结构尺寸 (10)3.8封头 (11)3.9法兰结构类型 (12)3.10垫片的选取 (12)3.11鞍座的选取 (12)第4章换热器的机械结构设计 (14)4.1传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14)4.2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14)4.3 管板与管箱的连接 (16)第5章换热器的强度设计与校核 (17)5.1壳体、管箱的壁厚计算 (17)5.1.1 壳体 (17)5.1.2 管箱 (18)第6章部分管件零部件的校核计算 (19)6.1壳程圆筒 (19)6.2 管箱圆筒 (19)6.3 换热管 (20)6.4 管板 (20)6.5 管箱法兰 (21)6.6 壳体法兰 (21)6.7 系数 (22)6.8 计算管板参数 (22)第7章换热器的制造、检验、安装与维护 (24)7.1换热器的制造、检验与验收 (24)7.1.1筒体 (24)7.1.2 换热管 (24)7.1.3管板 (25)7.1.4 折流板、支持板 (25)7.1.5 管束的组装 (25)7.1.6 换热器的组装 (25)7.1.7 压力试验 (25)7.2 换热器的安装、试车与维护 (25)7.2.1安装 (25)7.2.2 试车 (26)7.2.3 维护 (26)结束语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29)第1章设计任务、思想1.1 设计任务本设计的课题为固定管板式冷却器结构设计,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强度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Fixed Tube-sheet Heat Exchanger)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并对其设计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设计原理在换热过程中,热量从高温流体通过管壁传递到低温流体。

高温流体进入管束,从管壁流过,将热量传递给管内的低温流体。

通过多个管束的交叉布置,可以实现大面积的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

二、结构特点1.管束结构合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采用纵向布置的管束结构,利于流体流动,减小流体的阻力,提高换热效率。

2.管板紧密连接:管板与管束通过焊接或膨胀连接,保证流体不会泄漏或混合。

3.固定件的设计:固定件采用螺栓连接,可以方便地拆卸和维修换热器。

4.壳体结构合理:壳体采用圆筒形状,能够承受较大的内部压力,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三、设计流程1.确定设计参数:根据工艺要求和流体性质,确定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包括换热面积、热交换系数、流体流量等。

2.确定管子布置方式:根据流体性质和布置空间,确定管子的布置方式,包括并列式、对流式、六边形等。

3.确定壳体尺寸和材质:根据管子的布置方式和流体流量,确定壳体的尺寸和材质,包括内径、壳体长度和壳体材质等。

4.选择管板和固定件:根据壳体尺寸和管子布置方式,选择合适的管板和固定件,包括管板和壳体的连接方式、固定件的材料等。

5.进行换热计算:根据流体性质和换热参数,进行换热计算,计算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流体的出口温度等。

6.进行强度计算:根据壳体结构和管道布置,进行强度计算,确保换热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

7.绘制制图:根据设计参数和计算结果,绘制出换热器的制图,包括总装图、管束图、壳体图和焊接图等。

8.进行工艺设计: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工艺设计,确定制造工艺和生产工序。

9.进行质量检验:对制造的换热器进行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和焊接质量等。

课程设计报告-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报告-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报告-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一、引言: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石油、食品、制药等行业。

本文将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进行详细介绍和设计,并分析其工作原理、热力学性能以及设计参数的选择。

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壳体、管板和换热管组成。

冷却流体和加热流体通过换热管流动,并通过管壁传递热量。

热量的传递过程是通过流体流动、壳体与管壁的传热、对流以及传递到另一侧流体的传热等多个过程完成的。

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热力学性能分析:1.效能: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效能是指实际换热量与理论换热量之比,是衡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材料、结构、流体流动状态等因素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效能。

2.压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在流体流动过程中会产生压降,压降的大小会影响流体的流速和能耗。

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和结构,合理控制压降。

3.温差: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流体和加热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会有一定的变化。

设计时需要根据使用要求,合理选择流体的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以获得最佳的换热效果。

四、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参数选择:1.材料选择: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能,常用材料有不锈钢、碳钢、钛合金等。

根据要处理的介质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2.流动方式选择: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流体可以采用单相流动、二相流动或多相流动。

根据介质的物理性质和换热要求选择合适的流动方式。

3.传热和传质系数计算:根据换热器各部分的材料和结构参数,计算传热和传质系数,以确定设计参数。

4.尺寸和布置设计:根据换热器的换热量和节流率,确定管子的尺寸和长度,以及板式换热器的布置方式。

五、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为验证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性能和设计参数的选择,设计了一组实验,以测量换热器的效能、压降和温差等指标。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换热器的实际性能与设计参数的相关性,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管束、壳体和管板三部分构成。

管束由多根直管组成,其中一端焊接或固定在固定管板上,另一端焊接或固定在流体分配器上。

壳体则是一个密封的容器,用于包围管束。

壳体内部设有进出口管道和流体分配器。

管板则是将管束固定在壳体内部的关键部件,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性能。

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管束的选型和布置。

根据实际的换热需求和流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管材和管径。

同时,根据流体的流动方式和换热效果的要求,设计合适的管束布置方式,如平行流、逆流或混流等。

管束的布置方式也会影响到管板的结构设计。

其次是管板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

管板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能,以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一般来说,管板可以采用碳钢、不锈钢、铜合金等材料制造。

制造管板时,一般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工艺。

焊接连接具有强度高、密封性好的优点,但需要保证焊接质量,以免出现焊接缺陷导致泄漏。

再次是管板的结构设计。

管板中需要开设进出口管道和流体分配器,以保证流体的正常进出和分配。

进出口管道通常位于管板的两侧,而流体分配器则位于管板的上部。

流体分配器需要保证均匀分配流体到各个管束,以提高换热效率。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进出口管道和流体分配器的尺寸、位置和连接方式等因素。

最后是管束和壳体的固定方式。

管束需要牢固地固定在壳体内部,以免发生振动和冲击,影响换热器的安全性和性能。

一般来说,管束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悬挂支架等方式固定在壳体内部。

固定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实际的工作条件和安全要求。

综上所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涉及到管束选型和布置、管板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管板结构设计、进出口管道和流体分配器的设计、管束和壳体的固定方式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的换热需求和工作条件,以保证换热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材料选择:根据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一般情况下,介质与管束之间的温差越大,所选用的材料强度要求越高。

常用的材
料有不锈钢、铜合金等。

2.物料平衡:需要对热交换系统的物料平衡进行计算和分析。

通过确
定供热介质和被加热介质的流量、温度差等参数,来确定换热面积与传热
系数。

3.传热面积计算:传热面积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的重要参数。


以根据传热方程进行计算,考虑到介质两侧的温度差、传热系数等因素。

4.流体流动计算: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流体流动模式一般有并流和逆
流两种。

通过计算两侧介质的速度分布、压降等参数,来确定换热器的尺
寸和设计。

5.压降计算:换热器的压降是影响流体流动和热交换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介质流经管束时的阻力损失,并根据需要确定压降是否
符合要求。

6.管板结构设计:管板的结构应考虑到管夹的固定和密封效果。

可以
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确保管束与管板之间有良好的接触和密封。

7.清洗和维护: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应考虑到清洗和维护的
便捷性。

合理设计管束和管板的间隙,便于清除可能堵塞的杂质。

8.安全性考虑: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换热器的安全性。

可以通过设
置泄漏检测器、冗余设计等手段,确保设备在运行中的安全性。

以上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的一些重要方面。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艺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换热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常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行业。

它由一组固定的平行管道(管板)组成,介质在管道内流动,实现热量的传递。

下面将从设备的选择、设计要点、计算、材料选用等方面介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设备选择在选择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换热器的类型、规格和数量。

常见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有单通道、多通道和多联通道等,其中多联通道换热器适用于多介质间进行热交换的场合。

根据流体的物理性质和换热效果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质。

设计要点1.流量计算: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流体的流量,以及设计压力、温度差等参数。

2.温度差计算:根据传热区域的温度差和传热系数,计算设计的热负荷。

3.传热面积估算:根据热负荷和换热系数,估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4.换热器的形式:根据工艺要求、介质性质和换热面积,选择合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形式。

5.材料选用:根据介质性质、工艺要求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质。

计算方法1.热负荷计算:根据流体的流量、温度差和物性参数,计算热负荷。

2.传热系数计算:根据不同的传热机理(对流、传导或辐射),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传热系数。

3.传热面积计算:根据热负荷和传热系数,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4.尺寸计算:根据传热面积、管子的数量和布局,计算出换热器的尺寸。

材料选用根据介质的性质,选择耐腐蚀性能良好的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不锈钢、碳钢、铜、钛等。

同时,还需考虑经济性和可焊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要综合考虑流体流动特性、传热效率和设备的经济性等因素。

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效率,降低能耗;同时,合适的材料选用和良好的制造工艺能够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进行充分的热力学计算和工艺分析,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设计参数:首先确定流体的流量,温度和物理性质,包括流体
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和粘度等。

2.确定传热面积:根据需要传热的量和流体的物性参数,计算换热器
的传热面积。

通常,传热面积与流体流量成正比。

3.确定传热模型:根据流体的特性和换热器的结构,选择合适的传热
模型。

常见的传热模型有平行流、逆流和交叉流。

4.选择管板类型:根据流体流动的要求和换热效果的要求,选择合适
的管板类型。

常见的管板类型有单通道管板、多通道管板和蜗杆式管板等。

5.计算和选择换热器的尺寸:根据传热面积和流体流量,计算出换热
器的尺寸,包括管长度,管径和管板间距等。

6.计算并分析换热器的性能:根据设计参数和尺寸,计算换热器的传
热效能和传质效能,评估换热器的性能。

7.优化设计:根据换热器的性能和使用要求,对设计进行优化。

可以
调整管子的长度、管子的密度、管子的材质等参数,以提高换热器的性能。

8.制定设计文件:根据设计结果,制定设计文件,包括换热器的尺寸
图纸、材料清单和施工工艺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换热介质的腐蚀性、高温
高压条件下的安全性等。

此外,还应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换
热器的设计符合要求。

总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换热器的高效运行和安全可靠。

换热器设计固定管板式

换热器设计固定管板式

换热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设备,主要用于传递热能。

其中一种常见的换热器设计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本文将详细介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原理、优点和应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换热器。

它由多个管束组成,每个管束内部由多个并列的管子通过管板固定。

热源流体和冷源流体分别通过管子的内外表面流经换热器,实现热量的传递。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原理基于传热原理。

热量的传导通过固体物体(如管子)的碰撞和振动传递。

具体而言,热源流体通过管子内表面,在管内壁和管子之间进行传热;冷源流体通过管子外表面,在管外壁和管子之间进行传热。

热源流体的温度逐渐升高,冷源流体的温度逐渐降低,两者的温度差越大,传热效果越好。

与其他类型的换热器相比,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有以下优点。

首先,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它由少量的零件组成,易于安装和维修。

其管束间的距离相对较大,适合高粘度和易结垢流体的传热,降低了换热器的堵塞风险。

其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运行可靠。

通过合理设计管束的横截面积和布置规则间距,能够提高传热效率并减少压降。

换热器的管束结构紧凑,换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

同时,管束和管板的材料选择要符合工艺要求,以防止腐蚀和渗漏等问题。

此外,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适用范围广。

它可用于传递液体、气体和多相流体之间的热能,并且适用于低温、高温和高压工况。

使用不同的材料和结构设计,还可以应对各种特殊环境和工艺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学工程、食品加工、电力等行业。

例如,在炼油过程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常用于提取和回收废温。

在矿山工业中,它可以用于处理酸碱废液。

在食品加工业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可以用于果汁、奶制品等物料的恒温加热。

在发电厂中,它可以用于余热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具体工艺要求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换热面积。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一、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主要由管束、上下法兰和固定管板组成。

其中,管束是固定在管板上的换热管道系统,上下法兰用于支撑管束并连接换热介质的进出口管道,固定管板则起到固定管束位置、分流换热介质以及增强传热效果的作用。

1.管束管束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一系列平行排布的管道组成,通常使用金属材料制造,如不锈钢、碳钢等。

管束的形状通常为圆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方形、椭圆形等,根据具体的换热需求进行设计。

2.上下法兰上下法兰用于固定管束,支撑装置并连接进出口管道。

上下法兰通常由金属材料,如碳钢、不锈钢等制成,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3.固定管板固定管板固定在上下法兰之间,起到固定管束的作用。

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碳钢、不锈钢等。

固定管板上通常设有进出口口径,用于引入和排出换热介质。

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要点1.管束的布置方式:管束的布置方式对换热器的传热效果有很大影响,一般有平行布置、三角布置和斜置布置等多种形式。

根据具体的换热需求和介质特性,选择合适的管束布置方式。

2.固定管板的设置:固定管板上通常需要设置进出口口径和支撑管束的装置。

进出口口径直径的选择需要根据换热介质的流量和压力降进行计算,同时需要考虑安装管件的方便性。

支撑管束的装置可以采用刷板、角钢或特殊形状的支撑装置。

3.法兰连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法兰连接通常选择标准型,常见的有RF型、FF型和FM型。

法兰连接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保证连接的紧密性和安全性。

4.板的材质选择:固定管板通常选择金属材料,一般使用的材质有碳钢、不锈钢、钛合金等。

材质的选择需要考虑介质的腐蚀性、温度、压力等因素。

此外,固定管板的厚度也需根据换热介质的流量和压力降进行计算。

5.密封方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密封通常采用软密封或金属密封。

软密封方式通常使用橡胶垫圈或密封胶条,金属密封方式则使用金属垫片或波纹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器类型,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化肥、石油、制药等工业领域中。

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清洗,能够有效地实现流体间的热量传递。

因此,在进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换热面积的计算换热面积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其大小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换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流体的流量、温度、物性参数等因素,可以采用传热学的方法进行计算。

具体来讲,可以通过热传导方程、对流方程和辐射方程等数学模型来预估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以便为后续的换热器设计提供参考。

二、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系数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另一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流体间热量传递的速度和强度。

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中,传热系数的计算通常涉及到热流密度、流体性质、壁面材质以及流体流动状态等因素。

有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传热系数,还可以采用增大流速、增加流体紊流程度或降低流体粘度等措施来进行优化。

三、流路设计流路设计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过程中的又一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流体在换热器内部的运动轨迹和流动状态。

合理的流路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换热面积,提高流体的传热效率。

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流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管板形式、管子排列方式、流体进出口的位置和尺寸、低速段和高速段的设置以及防堵结等措施。

四、板型选择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板型选择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热传递效果和抗堵塞能力,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在板型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流体的物性参数、结垢和堵塞的倾向、板间距和面积以及清洗和维护难易程度等因素。

常见的板型有单板、双板和三板式等。

综上所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充分利用流体的物理特性和热传导规律,以获得更高的换热效果。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艺要求、流体的使用环境等特定因素进行优化。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设计要求:
1.设计一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工作流体为液体A和液体B,A的流量为1000m3/h,B的流量为800m3/h。

2.液体A的入口温度为120°C,出口温度为80°C;液体B的入口温度为50°C,出口温度为70°C。

3. 换热器的管子和板的材料为不锈钢,厚度为2 mm,管子直径为25 mm,板的间距为35 mm。

4.液体A和液体B之间的换热系数为1800W/(m2·°C)。

5.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换热面积密度和热负荷。

设计步骤:
1.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根据液体A和液体B的流量和温度差计算平均传热面积,公式为:
A=Q/(U×ΔΤ),其中Q为传热量,U为换热系数,ΔΤ为温度差。

Q=m×Cp×ΔΤ,其中m为质量流量,Cp为比热容,ΔΤ为温度差。

将上述公式代入第一公式中,即可得到传热面积A。

2.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密度:换热面积密度为传热面积与设备有效体积的比值,公式为:
AD=A/V,其中V为设备有效体积。

3.计算换热器的热负荷:热负荷为单位面积的传热量,公式为:
Q/A。

4.优化设计:根据所得的热负荷和传热面积密度,结合实际需求和经验,对设计进行优化,调整管子和板的数量、尺寸等参数。

以上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步骤,通过计算和优化设计,可以得到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换热器。

希望本设计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背景与要求二、设计原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固定的管束和管板组成,通过管束内的流体和管板外的流体之间的传热,实现热能转移。

其主要设计原理为热量的对流传递和热量的传导传递。

设计时需要根据流体的性质和要求确定换热系数和传导热阻,并通过计算和优化得出合理的设计。

三、操作参数1.温度:设计时需要确定换热器的设计工作温度范围,包括入口和出口温度,以及最大温度差。

2.压力:设计时需要确定换热器的设计工作压力范围,包括入口和出口压力,以及最大压力差。

3.流量:设计时需要确定流体的流量和流速,以便计算换热器的传热能力。

4.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操作参数和流体性质的要求。

四、结构特点1.管束:固定管束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普通绕管式、螺旋绕管式、折流板绕管式等。

设计时需要根据传热效果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管束类型。

2.管板:固定管束通过管板支撑和固定,管板的结构形式多样,包括单管板和多管板。

设计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和换热效果,选择合适的管板形式。

3.密封: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其工作效果,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密封结构和材料,确保换热器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4.清洗: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管束和管板之间的间隙较小,难以进行清洗和维护。

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清洗装置和维护便利性,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五、设计方案1.确定操作参数: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流体性质,确定换热器的操作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

2.选择管束类型:根据传热效果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管束类型,包括普通绕管式、螺旋绕管式、折流板绕管式等。

3.设计管板形式:根据流体的流动和换热效果,选择合适的管板形式,包括单管板和多管板。

4.确定密封结构:根据换热器的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密封结构和材料,确保换热器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5.考虑清洗装置:充分考虑清洗装置和维护便利性,确保换热器的清洗和维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六、施工与使用1.施工流程: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换热器的制造和安装,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I.设计目标:1.提高换热效率,实现最大热量转移;2.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3.尽量减少设备的体积和重量;4.提高设备的可维护性和可操作性;II.设计原则:1.选择合适的换热介质:根据被换热介质的性质(如温度、压力、腐蚀性等)选择合适的密封材料和换热板材料,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2.设计合理的传热面积:根据被换热介质的流量和温度差,确定合适的板式换热器传热面积,实现最大热量转移;3.合理布置管板:根据被换热介质的流动特性,优化管板布置,提高流体流动性能和传热效率;4.选择适当的管板间距:根据换热介质的流量和传热面积,选择合适的管板间距,确保流体在管板内的流动速度和压降符合设计要求;5.设计合理的流体流动方式:根据被换热介质的性质和换热要求,选择合适的流体流动方式(如并流、逆流等),实现最佳的换热效果;6.考虑维修和清洗:设计易于维修和清洗的结构,方便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7.防止污垢和结垢:通过控制管道中的流速和换热介质的水质,减少污垢和结垢对设备性能的影响;8.优化耐压和密封性能:确保设备的耐高压性能和良好的密封性,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III.设计步骤:1.确定换热介质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2.根据换热介质的物理性质,选择合适的板式换热器材料和密封材料;3.根据换热介质的流动性质,确定合适的板式换热器结构和管板布置方式;4.通过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管板间距;5.进行流体流动和传热性能的模拟计算,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6.设计合适的进出口管道和支撑结构,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7.形成设计图纸,进行详细设计和制造工艺规范;8.考虑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要求,进行现场施工和设备调试;9.设备投入运行后,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IV.设计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板式换热器材料和密封材料,确保其耐高温、耐腐蚀性能;2.注意换热介质的流量和温度的变化,选择合适的管板间距和传热面积;3.注意不同介质之间的热交换面积和流速的平衡,以确保换热效率;4.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板布置方式,以优化流体流动性能;5.注意管道的布置和支撑结构的设计,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6.注意管道的清洗和维护,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7.注意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摘要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典型结构,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适应性广的特点,并且生产成本低、选用的材料范围广、换热表面的清洗比较方便。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能承受较高的操作压力和温度,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中,其占有绝对优势。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乙二醇塔底进料换热器的设计,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为:换热器面积的计算(实际换热面积:92.6mm2),管程壳程压力降的计算(小于等于0.4MPa),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管程数(1管程),换热管的确定(内径:19mm 数量:500根),壳体内径(600mm),壳程数(1壳程)的计算,折流板的选型(形式:弓形折流板,数量:13)等。

换热器的强度计算:对筒体、管箱厚度的计算和校核,对壳体及管箱各处开孔补强,对延长部分兼做法兰的计算及强度核算。

经水压试验、压力校核后显示结果全部合格。

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折流板、法兰(甲型平焊法兰)、换热管、支座(鞍式支座)、垫片(石棉橡胶板垫片)的规格及选型。

完善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换热器;工艺;结构;强度IAbstractFixed tube plate heat exchanger is a typical structure of th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and a wide range of heat exchanger. This type of heat exchang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high reliability and wide adaptability , and low cost of the production, wide choice of used materials, more convenient of cleaning heat exchanger the surface . Fixed tube plate heat exchanger can withstands the higher operating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so it has the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possess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heat exchangers and large,.This design topic is naphtha condenser design, the goal which the topic anticipated achieved:The craft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the heat transfer area computation(actual heat transfer area:322.2mm2);tube side pressure drop computation(≤0.4MPa);the craft structure size computation:number of tube passes(2 tube passes),the number of heat exchange tube(inside diameter:19mm,number:900),the inside diameter of shell(1000mm), number of shell passes(1 shell passes),the lectotype of baffle board(form:segmental baffle,number:13)etc The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heat exchanger:the computation and check of cylinder thinckness and channel thinckness,the shell and the reinforcement for opening supplements the intensity,the extension part concurrently makes the flange the computation and the intensity calculation. Examinatation part carried on the hydraulic pressure test, the pressure examination and so on, in which all results has been all qualified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eat exchanger:The specification and lectotype of baffle plate、flange(type A manhole weded flange)、heat exchange tube、suppot(saddle support)、gasket(paronite gasket)Consummates the design paper and the design instruction booklet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raft;structure; intensit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引言 (1)1.1 换热器的用途 (1)1.2换热器的分类 (1)1.3 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1)第2章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 (3)2.1 估算换热面积 (3)2.1.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3)2.1.2 流程安排 (3)2.1.3 确定物性数据 (3)2.1.4 估算传热面积 (4)2.2 工艺结构尺寸 (5)2.2.1 管径和管内流速 (5)2.2.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5)2.2.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7)2.2.5 壳体内径 (7)2.2.6 折流板 (8)2.2.7其他附件 (8)2.2.8 接管 (9)2.3 换热器核算 (9)2.3.1 热流量核算 (9)2.3.2 壁温核算 (13)2.3.3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4)2.4 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7)第3章强度计算 (19)3.1 筒体壁厚计算 (19)3.2 管箱短节、封头厚度的计算 (20)3.2.1 管箱短节厚度的计算 (20)3.2.2 封头厚度的计算 (20)3.3 管箱短节开孔补强的校核 (21)3.4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 (22)3.5 管板设计及校核 (23)3.5.1 管板计算的有关参数的确定 (23)3.5.2 计算法兰力矩 (27)3.5.3管板的计算的相关参数 (28)3.5.4 确定 和G (29)23.5.5 对于其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的管板计算 (29)3.5.6 设计条件不同的组合工况 (30)第4章结构设计 (36)4.1折流挡板 (36)4.2 法兰 (36)4.3 换热管 (37)4.4 支座 (37)4.5 压力容器选材原则 (38)4.6 垫片 (39)第5章结论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3)第1章引言1.1 换热器的用途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生物工程13-1班姓名:张锦玉学号:20131106004指导老师:阿不都吾甫尔·肉孜时间:2015年12月23日精选资料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有机物冷却器的设计(第1组)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0.6万吨/年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有机物:入口温度86°C出口温度30°C(2)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18°C出口温度26°C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0Kpa(4)有机物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密度815kg/m3,粘度7.0*10-4pa.s比热容2.15kj/(kg.°C)导热系数0.140W/m.°C(5)每年按31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三、设计适宜的列管换热器1.传热计算2.管,壳程流体阻力的计算3.计算结果表4.总结目录1.概述 (1)2.设计标准 (1)3.方案设计和拟定 (1)4.设计计算 (2)4.1确定设计方案 (2)4.1.1流动空间选择 (2)4.2确定物性数据 (3)4.3设计总传热系数 (3)4.3.1热流量 (4)4.3.2平均传热温差 (4)4.3.3冷却水用量 (5)4.3.4总传热系数K (5)4.4计算传热面积 (5)4.5工艺结构尺寸 (5)4.5.1管径和管内流速 (5)4.5.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6)4.5.3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6)4.5.4壳体内径 (6)4.5.5折流板 (6)4.6换热器核算 (7)4.6.1热量核算 (7)4.6.1.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7)4.6.1.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8)4.6.1.3传热系数K (9)4.6.1.4传热面积A (9)4.6.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9)4.6.2.1管程流动阻力 (9)4.6.2.2壳程阻力 (10)4.6.2.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1)5.设计小结 (12)6.参考文献 (12)7.附图表 (13)8.符号说明 (14)1.概述换热器是实现将热能从一种流体传至另一种流体的设备,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JB/T4701-2000表1查得法兰的结构尺寸如表所示:
公称直径
DN
公称压力
PN
法兰,mm
螺柱
D
d
规格
数量
1000
0.6
1130
1090
1055
1045
1042
48
23
M20
36
图3-2容器法兰(图面形式)
(6)压力容器法兰标记为:法兰-FM1000-0.6JB/T 4703-2000
5
管程工作压力为0.1,可算管程的设计压力Pt=1.1Pw=0.11MPa(取管板的公称压力为0.6MPa)的管板,材料为16Mn。
≥20
3~9
10~18
≥20
直边高度h
25
40
50
25
40
50
3
根据公式确定水压试验压力:
再根据公式校核壳体强度:
钢板在试验压力下的屈服极限 MPa
可计算出:
由于 ,所以液压试验时壳体强度满足要求。
4.
(1)由壳体的设计压力 =0.11MPa,按照设计压力 公称压力的原则,就进确定法兰公称压力为0.25MP,为保证安全,所以就进提高一个公称压力等级,暂定法兰公称压力为0.6MPa。
膨胀节的型式较多,通常有波形膨胀节、平板膨胀节、 形膨胀节等。而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最普遍的是波形膨胀节。
根据GB151-1999附录F的计算方法进行换热管壁温的计算,从设备的具体操作情况,可以假定K、 、q和a保持不变,进行简化计算:
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为:
冷流体的平均温度 为:
则: 即换热管壁温为50 。
(1)接管法兰的公称直径DN=150mm。
(2)根据介质特性,设计温度t=150℃和接管材料,选定接管法兰材料为Q235-A。
(3)根据管法兰的材质和温度t=150℃,按照设计压力不得高于对应工作温度下无冲击工作压力的原则,根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查表10-29(D)最高无冲击工作压力得:管法兰的公称压力为2.5MPa。
(4)由于0.4MP >0.11MP即法兰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大于设计压力,所以选择公称直径DN=1000mm,公称压力PN=0.6MP,材料为Q235-B的甲型平焊法兰。
(5)由于工作介质为煤油,根据《过程设备设计》表4-11选择突面密封面,确定垫片为耐油橡胶石棉板。根据NB/T 47020-2012《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表2选取螺栓材料为20号钢,螺柱材料为35号钢。
接管计算厚度:
接管多余金属面积
接管区内焊缝截面积A3:
(接管与壳体采用插入式焊接,焊脚取0.7 =3.5mm)
有效补强面积Aε:
因为 ,所以需要补强
所需另行补强截面积A4:
(4)补强圈厚度 (补强圈内径 ,外径 )
考虑钢板负偏差并圆整,实取补强厚度6mm,补强材料与壳体材料相同为Q235B。
12
(1)管程接管位置的最小尺寸:
壳程接管法兰的选择与计算:
(1)接管法兰的公称直径DN=200mm。
(2)根据介质特性,设计温度t=150℃和接管材料,选定接管法兰材料为Q235-A。
(3)根据管法兰的材质和t=150℃,按照设计压力不得高于对应工作温度下无冲击工作压力的原则,根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查表10-29(D)最高无冲击工作压力得:管法兰的公称压力为2.5MPa。
圆缺形折流挡板在流动中死区较少,比较优越,结构比较简单,所以采用圆缺形折流挡板,去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故可取 。
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B ,可取B为 。
折流板数目
根据GB151-1999表34查得:折流板最小厚度为16mm;由表41查得:折流板名义外径为DN-6=964mm,材料为Q235-B.
(4)根据PN=2.5MPa和DN=200mm查《化工设备》表4-6确定法兰类型为板式平焊法兰;查表4-14确定垫片为石棉橡胶板垫片,由表4-15和表4-16,螺栓为A2-50六角螺栓、螺母为I型六角螺母。
(5)PN=2.5MPa和DN=200mm,查标准HG20593-1997,确定法兰的结构尺寸。查压力容器设计手册表3-2-5得:DN=200mm接管外径A=219mm法兰外径D=320mm螺孔中心圆直径K=280mm螺孔直径L=18mm螺孔数量n=8螺纹Th=M16mm法兰内径B=222mm法兰厚度C=22mm法兰质量4.57Kg。管法兰标记:HG20593-1997法兰PL200-2.5 RFQ235-A
(2)壳程接管的选择与计算:
Shcx=1000x =1000x =7.53
根据《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设计指南》表9-8应选用Shc.10系列,公称直径DN100,外径为114.3mm,壁厚为4.5 mm的管子。根据《换热器设计手册》表1-6-6查得管子的外伸长度为150mm。
10
管程接管法兰的选择与计算:
(3)计算壁厚:
= 5.78mm
有效厚度
按钢板厚度规格向上圆整后,取壳体名义厚度为10mm,此值在初始假设厚度范围,故得
2.
由于Di/2hi=2时,椭圆形封头的应力分布较好,且封头的壁厚与相连的筒体厚度大致相等,便于焊接,经济,合理,适用于低压容器,所以选择标准椭圆形封头,其形状系数K=1.0。
由公式得:
有效壁厚:
按钢板厚度规格向上圆整后取得名义厚度
根据JB/T25198-2010标准,标准椭圆形封头为DN1000×10,曲面高度 =275mm,直边高度 =40mm,如图所示,材料选用Q235-B。
椭圆形封头直边高度h的选用
封头材料
碳素钢、普通低合金钢、复合钢板
不锈钢、耐酸钢
封头厚度
4~8
10~18
11
开孔补强的有关计算参数如下:
(1)计算开孔所需补强的面积A
式中:A由于开孔所削弱的金属截面积, 。
d开孔直径,圆形孔,d= +2C=200+2x(0.1x5+2)=205, 为管内径mm。
圆筒或球壳开孔处的计算厚度,mm。 接管有效厚度,mm。
强度削弱系数,等于设计温度下接管材料与壳体材料许用应力之比,当 时,取 =1.0。 = >1,故取1.0。
计算筒体的壁厚:
补强面积:
(2)有效补强范围
有效宽度:

两者取最大值B=410mm
有效高度:
外侧高度:
或 =接管实际外伸高度=200mm
两者取较小值
内侧高度:

两者取较小值0mm
(3)有效补强面积
计算筒体有效厚度:
选择与筒体相同的材料(Q235-B)进行补偿,故 =1,所以
接管多余金属的截面积A2:
根据《换热器设计手册》表1-6-9,可查得:在公称直径DN=1000mm,壳程公称压力Ps=1.0MPa=Pt下的管板尺寸如下表所示:
表3-2管板尺寸
Ps
MPa
Pt
MPa
DN
D
D1
D2
D3
D4
D5
Hale Waihona Puke d2规格数量bf
b
备注
0.6
0.6
1000
1130
1090
1055
997
1042
1000
23
M20
36
42
根据《换热器设计手册》查表1-6-37与表1-6-38得:拉杆的直径为12mm,拉杆的数量为10根。
拉杆应尽量均匀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对大直径的换热器,在布管区或靠近折流板缺口处应布置适当数量的拉杆,任何折流板应不少于3个支承点。
根据折流板的间距为300mm,初步确定折流板的块数为29个,可计算出拉杆长度为8400mm。
JB/T4712-1992鞍座BⅠ450-F
JB/T4712-1992鞍座BⅡ450-S
壳体总重包括筒体内的料重、水压试验的水重、筒体、封头、换热管重量和附件的重量。
(2)根据容器法兰公称直径等于其相连的壳体内径,可得法兰的公称直径DN=1000mm,同时由设计温度t=110℃和以上的初定的公称压力PN=0.6MPa,根据JB/T4700-2000《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表1初步选取甲型平焊法兰。
(3)根据介质特性及壳体材料确定法兰材料为Q235-B,并根据t=110℃和PN=0.6MP,根据NB/T47020-2012《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表6,查得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为0.4MP。
圆筒壁温 的计算:应外部有良好的保温,故壳体壁温可取壳层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壳层温差:
由于管束与壳体温差小于50℃,所以不需要设置膨胀节。
8
在壳程管束中,一般都装有横向折流板,用以引导流体横向流过管束,增加流体速度,以增强传热;同时起支撑管束、防止管束振动和管子弯曲的作用。折流板的型式有圆缺型、环盘型和孔流型等。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见图
9
(1)管程接管的选择与计算:
Shcx=1000x =1000x =7.53
所以根据《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设计指南》表9-8应选用Shc.10系列的管子,其设计压力为0.11MPa,材料为20号钢,其公称直径DN150,查表得外径为168.3mm,壁厚为5mm。根据《换热器设计手册》表1-6-6查得管子的外伸长度为200mm。
1.
(1)选择钢材:壳程介质为煤油,煤油为易燃易爆液体,危害毒性为轻度(IV级),根据SH3075-1995《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标准》中表4.1.1选Q235-B钢材作为壳体材料。
(2)确定各设计参数:根据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3.12.1的规定选取设计温度t=110℃;查GB150.2-2011《压力容器》第二部分材料表D.1并进行差值计算得Q235-B的许用应力「 」t=112MP;按表2-10,面对接焊采用双面局部无损探伤,焊接接头系数=0.85;,根据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查钢板厚度负偏差 =0.8㎜(假设其钢板名义厚度为8~25㎜),腐蚀裕量 =2㎜,厚度附加量C= + =2.6㎜;取Pc =1.1Pw, Pw=0.1P,可得:Pc =1.1×0.1=0.11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