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真有不死药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上真有不死药吗
人来到世上,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总有一天,我们会死去,会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古往今来,多少哲人的思考,多少文人的佳作,多少科学的发现,都从这里产生,人们也早已把它作为自然的规律而加以接受。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不少人前赴后继地向这个自然规律发起了堂吉诃德式的挑战。

国人独有的神仙信仰
很多人知道,中国古代有炼丹术,西方古代有炼金术。

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炼丹术的终极目的是要炼出长生不死之药,甚至炼出吃了能成神仙的"仙药",这种"高远"境界,显然不是只追求炼出黄金这种俗物的炼金术,所能比拟的了。

为什么中国有炼丹术,西方只有炼金术?归根结底,要从中国文化中的神仙信仰说起。

现在的人们说起神仙,只是把它当个笑话讲了,然而在中国古代,确实有很多人是实实在在相信有神仙的。

在战国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山海经》里有多条关于神仙的记载,据说有个轩辕国,那里寿命短的人可以活到八百岁,寿命长的人可以活到数千岁;据说在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叫不死之山,那里有不死之民,而他们之所以不死,是因为吃了不死药。

《战国策》里也有不死药的记载。

《列子·汤问篇》甚至给出了仙山的具体描述。

最先倡导神仙说的是一些有闲从事长寿炼养活动的方士。

战国时代,神仙思想已在中上层社会蔓延开来。

倡导神仙说的方士,常常被称为神仙家。

不光是这些方士,很多大思想家大文人,也对神仙情有独钟。

大思想家庄子在他的著作里屡次提到了理想中的仙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屈原的《离骚》、《九章》中也生动地描绘了许多仙人活动的场面。

中国古代的神仙说,也不全是空穴来风。

比如《史记》所提到的东海"三神山":"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这显然来自于"海市蜃楼"的自然现象。

我国山东蓬莱县因其特殊气候,可以经常看到渤海庙岛群岛的幻景。

古代的人们缺少自然科学知识,难免就把海市蜃楼现象神化了。

说来奇怪,神仙思想在我国如此普遍,在其他国家却是罕见。

西方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可以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但肉体注定是要死亡的;印度佛教也认为,灵魂可以转世再生,但人寿终有尽,尸身不可留。

唯独中国的神仙道教大力宣扬,只要修炼道法,灵魂和肉体都可以长生不死,永留世间。

世界各国都有神,唯独中国才有仙。

神是天上固有的,中国人却认为,有神还有仙,仙是世间所出,是凡人所变。

向自然"仙境"寻求仙药
既然神仙家说,凡人也能成神仙,难免就有很多凡人跃跃欲试。

在古代,自认为最有这个资格的,就是皇帝了——皇帝乃是受命于天的"天子"啊。

那么,怎么才能长生不老,成为神仙呢?
据说,战国时期的方仙道又可分为三大流派。

一是服食派,专以服食药物以求长生不老。

二是房中派,主要以房中养生为成仙方术。

三是吐纳导引派,讲究导引服气,以此长寿变仙。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第一个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乃至成为神仙的皇帝。

当然,皇帝要通过后两种途径去成仙,实在太麻烦,于是,秦始皇非常希望通过服食仙药达到长生不老。

在秦始皇那个时候,"炼丹"也许还没有出现,至少是没有普遍出现。

那时的方士,主要是在自然界中寻找植物、动物或矿物,大量尝试,希图达到长生不老、飞腾成仙的目的。

比如炼丹先驱安期生,就曾"食巨枣,大如瓜,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因此,秦始皇采取的方法就是派方士去寻找仙人,问得仙药。

他先后派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东海求仙人,遣使燕人卢生、韩众等方士入海寻找仙人和不死药。

数年间,兴师动众,却落得人财两空,屡屡受骗。

秦始皇恼羞成怒,抓来在京的儒生方士数百人,不问青红皂白,"一坑"泄恨,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坑儒"事件。

但秦始皇仍不甘心,最后一次出巡时,又去东海边,"登会稽,并海上",祭拜山神海神,"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

当然他还是一无所获,反而在途中一命呜呼了。

"人工合成"催生火法炼丹
方士们在失败之余,也在总结经验。

既然自然界中找不到现成的,他们就尝试"人工合成"。

受中医煎煮草药的方法启发,方士们开始尝试水煮药物,亦即水法炼丹,企望从"煮"中炼出长生不死药。

后来,他们又从"冶炼"技术中找到灵感,迅速崛起的冶金制造业告诉人们:熔炉里的变化确实奇妙,炉火烧炼的威力的确无穷。

莫邪宝剑从中炼得,神仙妙药何不就此为之?火法炼丹由此诞生并发展起来了。

炼丹术的源头在哪里,已不易考查。

而《史记》中则记载了历史上较大规模的一次炼丹活动。

这是在"秦皇汉武"中的汉武帝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

西汉皇帝汉武帝,文韬武略自不必说,他也和秦始皇一样想长生不老。

除了四处派方士求仙药以外,他还多了一种手段,就是"炼丹"。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登位初期,亦即公元前135年左右,方士李少君已在宫殿里为皇帝炼丹了。

显然,李少君不是"炼丹术"的第一人。

从司马迁的记述中我们知道,李少君的炼丹方法大致为:用丹砂诸药炼成黄金然后饮用此金以求仙寿。

当然,这里的黄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黄金,而是丹砂炼成的药物。

为何要用丹砂来炼制仙药?丹砂为什么能够炼出"黄金"?
对此问题,炼丹家们找到了许多理由。

首先,丹砂具有高贵的朱红色,因此,古人认为,天然红色的丹砂是天地血气所化,是生命永恒的标志。

其次,天然丹砂确实有养神益气、明目清肝、润肺止咳等医疗作用。

第三,丹砂加热后的变化非常奇妙。

丹砂加热可分解成水银和硫黄,水银和硫黄重新搅拌化合,适当加热,又可复得红色的丹砂结晶,在古人看来,这正喻示着"道"的往复。

最后,人们早已观察到丹砂与黄金共生的现象,即"上有丹砂,下有黄金"。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很容易联想:黄金是由丹砂变成的。

上述种种理由,便使丹砂最先成为"炼仙药"的主要角色。

"炼丹术"之名也由此产生,沿用至今一直未变。

隐士著书立说被奉为丹经典范
以往的方士们炼丹都是各自为战,缺乏理论指导和总结。

东汉时期,第一本为炼丹术立论的著作终于问世,名为《周易参同契》。

作者魏伯阳,是名不见经传的炼丹隐士。

据推算,魏伯阳生活在公元100至200年之间,《周易参同契》当在公元150年前完成。

魏伯阳提出了铅汞合药说,并很快得以盛行。

铅汞学说确立后,炼丹家便把精力长期集中在铅、汞这两个系列的物质上,大做文章,积累了许多铅汞化合物知识。

后世历代炼丹家都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典范,称它是万古丹经之祖,千种丹经之王。

为它作注者代代不乏,出名的注本有四十余种之多。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本土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到了汉朝后期,道教有教团产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从此,中国的炼丹术便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道以术立,术随道兴",二者相依为命,相辅相成。

东晋年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炼丹家葛洪。

葛洪(公元284~364年),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出身士族大家庭。

葛洪13岁那年,父亲病故,适值兵荒马乱,家中被洗劫一空,仅剩数十亩薄地。

葛洪从小酷爱读书,博览群书使葛洪对神仙方术发生了兴趣,他希冀以此调理自幼多病的身体。

17岁时,炼丹大师郑隐来马迹山招徒,葛洪便投奔其门下。

葛洪为人谦虚礼貌,聪明好学,很得郑隐器重。

正当郑隐向葛洪讲授辨药、辨火、备炉等炼丹基本知识的时候,传来了西晋王室内讧、诸王兵变的消息。

郑隐预测,天下将有大乱,故决定北迁霍山深处。

葛洪难舍家人,不肯随去。

不久,果然天下大乱,西晋八王互相残杀。

战乱之中,葛洪也投笔从戎入仕,参与平定战乱,然而社会的黑暗也让葛洪心灰意懒,他几次在入仕和求道之间摇摆,最终还是在赴广西上任的途中,留在广东的罗浮山,在山中修建了都墟庵,砌起丹灶,一心炼丹,以至终年。

葛洪一生著述等身,他最重要的著作《抱朴子》,《外篇》五十卷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和如何治世经国,《内篇》二十卷论采药炼丹、延年养生、修炼成仙的理论与方法。

《抱朴子内篇》为炼丹术取得了极大声誉。

葛洪以80岁高龄在山中去世。

有人说,他是成仙了。

为"长生"不惜前赴后继
唐代,李氏皇帝尊老子为"朕之始祖",为"太上玄元皇帝",大力扶持道教,"天下道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道教势力大张。

炼丹术在强大势力的支撑下达到了鼎盛之点。

这时,各种炼丹理论层出不穷,炼丹方法花样翻新,内容繁丰。

在朝在位、风流倜傥的文人才子也加入了炼丹大军。

唐代最有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热衷于炼丹。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这是李白晚年的自述。

据考证,李白在青少年时代就爱好神仙之道,经常与道士交游。

后来,李白也热衷于服食丹药,据说他的去世也与服丹有关。

生性谨慎的杜甫也被葛洪、王乔炼丹成仙的"事迹"所吸引。

他曾到处寻讨丹砂灵芝,以求长生,作诗曰:"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白居易更是在谪居江州的时候,在庐山深处亲自起炉炼丹。

唐朝的皇帝更是个个热衷于炼丹、服丹。

政权略为安定,唐太宗李世民就招来一批炼丹道士为他合炼长生大药。

太宗之死也与服丹慢性中毒有关。

唐高宗迷恋仙丹的程度比他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继位后,他就下令广征方术道士,入宫合炼黄白仙丹。

一次就招来炼丹道士一百多人。

仙丹终于炼成了。

唐高宗贪多务得,结果急性中毒暴亡。

高宗之后,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均因贪服仙药而丧命,可以称得上是"前赴后继"。

有趣的是,这些天子继位之初,都有清醒的头脑,大骂迷惑先辈的炼丹道士,"轻怀左道,上惑先朝,医方不精,药术皆妄。

俱是奸邪,罪当诛杀。

"可是他们自己上了位,也忍不住派人查访炼丹名士,将他们请入宫中合炼神丹,并且振振有词说:"今已觅得真人,非前伪道士可比。

"
盛唐三百年,炼丹大盛行,服丹大检验,结果死伤无数,败者万千,充分暴露了炼丹术的荒诞与危害。

自此之后,炼丹术已是江河日下,虽然明朝一些皇帝也曾故态复萌,依然贪恋仙丹药,但造成的恶果只能使炼丹服丹更加恶名昭彰。

至清代中期,炼丹已基本绝迹。

延伸阅读
意外"收获"黑火药
炼丹家的目的,本在炼出金丹,服之成仙。

成仙之丹当然没有也不可能发现,但往往有意外的收获。

黑色火药的发明就是如此。

火药,顾名思义是炼丹家在炼长生成仙之药时,无意中炼成一种"起火之药"故名。

炼丹家需要对一些炼丹药物进行"伏火",目的在去其毒性,以便药用,有硫黄伏火法、伏消石法、伏火矾法。

火药是唐代医药家、炼丹家孙思邈在硫黄伏火时发现的,他首记硝、硫、炭三种成分的混合物,可以起火或爆炸。

黑火药诞生于唐代是无疑的。

不过,关于火药构成三要素,硝、硫、炭配方的明白记载,是晚在北宋1044年编成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那已是将火药引入军事技术了。

从炼丹术的发展到黑火药的发明,充分说明古代炼丹家不愧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的早期化学家。

炼丹同传统医药学也有不解之缘。

历史上不少著名医药学家,都是精通炼丹术的炼丹家。

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是炼丹术的热爱者,药王孙思邈写了《龙虎通玄决》等三部丹书。

在唐代,可以说炼丹无形中已成为传统医药学的一个分支。

丹家和医药家往往携手前进。

由于炼丹需要,对不少矿物药的研究比以前深入,知识更全面,所揭示多种药物的关系,都是化学变化的反映。

炼丹术对祖国传统医药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概言之:
一、直接提供某些新的丹药,传为验方。

二、对原有药物,特别是矿物类药物增加了新的认识,丰富了药物性味、形态的知识。

三、为炼丹、制药直接、间接地提供了技术经验,累积了炮制药物的科学技术知识。

炼丹家们常年活动于深山野林、人迹罕至之地,客观上易于观察到某些不为人常见的珍奇动物、植物、矿物,对发现新的天然药物具有很大方便。

丹家实际上不自觉地在从事药物科学考察活动。

炼丹术对古代冶炼机械、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也起了促进作用。

为了测量炼丹场地的方向和方位,或防止炼丹家在人迹罕至之地迷失方向,古代的方家发展了指南针。

《梦溪笔谈》写道:"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一记载,表明古代"方家"即炼丹家离不开指南针;其次,方家已利用磁石人工磨制指南针,不再利用天然磁石制指南针。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方家已认识到指南针不全指南,而"常微偏东",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发现,比之欧洲人的发现早四百多年。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