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文化教学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语分析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语分析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关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讨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融合和共存等问题。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失语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关注的是英语语法、词汇和语音等方面的学习,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和传承。
这就导致了学生缺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使得他们很难在英语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优势。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语表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
绝大部分的英语教材都会选择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作为案例来讲解,而很少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很难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故事,导致了他们对于自己的文化产生了认知上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会非常浅薄,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和偏见,这无疑会影响到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表现和素质。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英语教材来提高学生对于自己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这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地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品味,这可以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和探索自己的文化传统。
我们可以通过培训一些具有较高中文化素养的英语教师来提高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授能力,这可以使得教师更加灵活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来丰富英语教学的内涵。
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讨
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讨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作为承载文化的关键载体,本身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语言教学而言,文学的引入与学习必不可少。
多年来我国都极为重视教育领域的英语语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文化素养,但是随着重视英语学习战略的推进,在英语教学中逐渐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英语教学中忽视对母语文化的融入,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教育,也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对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从文学生态视角出发,做好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应对极为必要。
下面简要探讨下文学生态学视角下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成因与应对。
1.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与文学生态学1.1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在2000年,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将高校英语教学中片面重视英语外来文化的融入与传播、片面追求英语语言教育、忽视本土文化的融入与传承等现象,归结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意味着长久的英语教学中,我国本土母语文化都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地位,在迫切需要传承、创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培养具有强烈民族认同感的优秀人才这一需求下,高校英语教学亟需改革。
高校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不利于从战略全局高度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利于在文化领域占领重要阵地,实现新时期本土文化全新生命力的焕发,这也是为何必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解决好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一大关键,对于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重要价值。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制约着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的进步与创新,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会导致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不利于形成独立的文化人格,导致学生在进入英语交流语境后呈现出本土文化失语症,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求解决好本土文化失语问题,改变高校英语教学整体生态环境。
1.2文学生态学所谓文学生态学是利用生态理论指导文化研究、文化发展等的新兴学科,重视利用各种复杂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者规律来为文化研究服务,体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文化生态系统多元性、内在变量动态性与平衡性。
从“中国文化失语症”看大学英语教学
从“中国文化失语症”看大学英语教学摘要:如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可以传播英语国家优秀文化,还可以输出本国文化.然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却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症".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并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症大学英语教学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以往以应试教育为重心的教学体系所具有的严重弊端,尤其是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忽视,已经越来越充分的显现出来,促使多层次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
许多高校都转变以灌输语法知识为轴心的传统教学体系为侧重实际交际能力、能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英语的体系。
笔者在承担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也正在进行适应本科生需要的、以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重心的教学体系改革。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成效初显端倪。
正是在从事这种学历层次上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迄今仍普遍存在着一个重大问题,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二.“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由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流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逐步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
加大外语教学的文化含量,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非常值得欢迎与肯定的。
然而,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通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
的确,对一种自然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及其多层面背景有相当的了解,是成功地习得该种语言并运用其进行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
但是我们不应忘记,无论是汉语“交流”,还是英语的“communication”一词,其所表示的交际行为都是“双向”的。
反思跨文化交际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反思跨文化交际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反思跨文化交际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摘要】当前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即母语文化缺失成为有目共睹的问题,由于目前对英语教育的片面认识和错误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上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的输入母语文化知识的阅读,才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症母语文化跨文化交流跨文化沟通是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密切的跨文化交流时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的交往活动也日益频繁。
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的同时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变的至关重要。
然而在铺天盖地的文化输出的今天,我们需要反思母语文化的缺失这一现象。
在英语学习中,跨文化沟通其实就是母语与目的语的相互交流,也就是说文化输出和输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一定的母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很多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因为更多的是关注目标语文化的教学而忽略了母语文化教学,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事物时出现很多问题,我们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中提出。
从教授认为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中,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通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
在一节英语口语课上,外教老师提出让学生们谈谈值得骄傲的中国文化时,很多学生顿时语塞,因为一时间想不起来,即便想起来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英语去解释。
那么这种失语症尤其在进行中译英的时候尤为明显,在2013年12月改革后的四级考试中,汉译英部分涉及了很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比如,“中国结”“中国烹饪”“中国茶”等相关内容的翻译,此时很多学生在这个题型上失分非常厉害,原因就是对于本国文化的英语表述能力太差。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崛起,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与此同时,一种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即“中国文化失语症”。
这一现象表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中国学生在外语沟通中无法正确表达和传递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对于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竞争能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文化失语症”是如何产生的。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英语教育主要侧重于语法、词汇和语音等方面的学习,几乎没有涉及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引导。
学生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只重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却忽视了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导致学生们在口语和写作中往往缺乏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无法引起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其次,这种“中国文化失语症”在英语教学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学生们在国际交流中往往感到困惑和被动,无法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
其次,学生们无法准确表达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尊重长辈、注重家庭观念、重视教育等。
这使得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失去了与他人沟通的优势,无法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的魅力。
那么,应该如何缓解这种“中国文化失语症”呢?首先,教育部门应将中华文化的传承纳入英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并设置相应的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中国历史、传统节日、名人故事以及中国哲学思想等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从而能够将其融入到英语交流中。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情感认同。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举办文化讲座和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并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最后,学生们自身也应该主动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
他们可以通过读书、观看电影、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代码。
然而,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英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思考论文
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思考论文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思考论文摘要: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对高校英语教育质量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鉴于此,本文对中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期望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高校英语教育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英语语法,也要将英文文化、英语的语言背景等一并传授给学生,以使学生真正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
但在此过程中,多数高校英语教师并未重视中国本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价值,加之高校其他课程对我国本土文化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被动接受信息和文化的一方,而无法成为主动输出文化和信息的一方,最终造成“中国文化失语”想象。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跨文化的交际是一种双向交流,学习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认同中国文化,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平等互动。
但目前,高校在进行英语教育时,多将重心放在语言知识、英语文化的教育上,而忽视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进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扎实的掌握了英语词汇、语法,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却不能平等、主动地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去,更无从谈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掌握表达方法,更重要的是实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一旦中国文化失语,就意味着中国语言影响力的降低,长此以往将威胁中国文化的地位。
因此,积极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对策。
1、树立端正的语言文化观。
在跨文化交流中英语文化并不应影响中国文化的地位,而只有树立了端正的语言文化观,才能真正学会理性的`看待和吸收英语文化、中国文化。
为了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高校英语教育中应有意识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将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文化,以英语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方法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鼓励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平等交流的姿态,并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国本土文化精髓。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其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其策略研究中国文化失语是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足,表达能力不足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会影响到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如何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口语和写作表达中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和表达能力不足的现象。
他们在用英语表达时,往往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
一些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并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他们的写作和口语中缺乏中国文化内涵和特色,无法用外语很好地表达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使得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二、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1. 教学内容不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材内容更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的教学,很少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导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
2. 学生自身认知不足: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导致他们无法用外语准确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
3. 文化自信心不足: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学生在接触到西方文化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心,认为西方文化更加优越,使得他们在使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时产生了心理障碍。
2.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文化讲座、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
3. 加强文化交流:可以开设文化交流课程或者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和外国学生进行交流,提升学生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4. 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等,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四、结语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语分析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语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的原因之一是英语教学强调的是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的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被要求学习英语的语法规则、词汇和口语表达,而很少有机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艺术形式。
由于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容易对英语的应用产生困惑。
中国传统文化失语还与教材内容的选择有关。
大多数英语教材以西方文化为主题,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历史、文学和生活习惯等,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这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难以在实际交际中正确地运用英语。
英语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行的英语考试普遍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测试,而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则相对薄弱。
这使得学生更加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学习,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呢?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中国节日、传统习俗等。
通过讨论和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材内容应该更加平衡,既有西方文化的介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引入。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英语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如中国诗歌、故事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来提高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可以在考试中加入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题目,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通过在教学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和改进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中学英语教学
由“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中学英语教学发布时间:2021-09-06T05:56:15.20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3期作者:梅煤[导读]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梅煤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重庆400700摘要: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文化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在学生学习目的语的同时却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问题。
这不仅影响学生在英语交流中的表达,而且影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一问题由教师、教材、教学理念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
因此,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重视中国文化的输入以及中外语言的对比,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知识和交际能力,逐步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问题。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症;跨文化交际;初中英语教学1.引言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英语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英语教学是学生接触国外语言及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语言的学习始终脱离不了文化的学习。
但在外语教学中存在主要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概况,从而忽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样势必会导致在外语教学中出现文化“逆差”的现象。
这也是“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原因之一。
从丛教授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国文化失语症”: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
他提出“许多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
在现实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谈论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时能进行较流利的表述,但当遇到中国的独特事物如汤圆、包子、中国结等时,学生则很难实现英语表达。
“对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人家的文化、语言该怎么看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强国或强大民族倾向于自高自大,认为人家什么东西都比自己好,这是惧外心理。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及反思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反思(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00)【摘要】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侧重西方文化,特别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忽略本土文化,导致大学英语教学出现”文化失语”现象。
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并相应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文化失语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失语症源于医学术语,指由于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口语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
从丛教授首次提出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他发现许多从事外语教学的中国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心有余而力不足。
[1]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文化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lado和brooks等学者均坚定地认为,对文化的了解和跨文化对比是语言教学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学者和教师也认识到了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时代的发展,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文化的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英语教学界的学者和专家的普遍认同,文化交际的双向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
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教育被片面地理解成对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导致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单向性趋势,出现了向英语国家”一边倒”的现象。
刘润清教授指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和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
[2]这种重视西方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的现在不仅在文化交际中表现明显,在英语教学中同样也表现的很突兀。
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就明显的看出这一特征。
在文化传授的教材中,几乎全部都介绍的是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或现代生活等课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文极少。
从“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反思当前高校英语教育
文化与教育作者单位:乔伟荣,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从“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反思当前高校英语教育乔伟荣摘要:本文对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找出改变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的普遍现象,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目的语文化失语症(Aphasia),原本是一个医学术语,原指由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语言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美国传统词典》英汉双解)。
20世纪90年代文学评论家们开始批评西方文学思想的入侵导致中国文学思想的流失。
2000年,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撰文,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英语教学过程中仅强化西方国家文化介绍,忽视中国本土文化以英语为载体的教学,使文化教育片面的成为“目标语文化教育”,作为交流一方的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处于“忽视状态”。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英语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对英语的文化传达过于重视,对中文的语言传达则逐渐被忽略,同时在将中文转换成英文的过程中,对中文中的文化属性也没有重视。
随着这些现象的不断增加,“中国文化失语”的情况也越来越严峻,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的学生在对外介绍中国文化时,或因不懂中国文化而无话可说,或因不会对应的英文而错误百出,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用拼音翻译中国文化。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出现并不是因为中国高校的学生交际能力缺乏,最重要的是因为在高校的英语教育中文化转化问题很严重。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对于高校英语教育来说,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交流能力得以提升,尤其是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时候,不应该完全按照西方的想法去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中英文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文化实现传达。
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失语现象及反思
口高
莹
东 北石 油大 学 秦 里 岛 分校 基础部
“
失语
”
一
词 原 本 是用 于 描述 语 言 功 能 障 碍
“
,
,
但 越 来越 多 的被 移 植 到文 化 领 域
。
作为中 国 人
,
我
们 所 说 的 母语 文 化 即 中 国 文化
母语 文 化 失语
。
”
指 的 就 是 英语 学 习 者在 跨 文 化 交 际 和 英语 学 习 过 程 世纪初
,
如今 的 外 语 教 学 不 仅 仅 是 教会 学 生 正 确使 用 语 言 传输 的 手 段
,
通 过考 试
,
同 样 也 要 把外 语 学 习 作 为文 化 双 向
。
所 以 教 师 也 要 有意 识 提高 中 国 文 化 素养 和 用 英 语 表 达 中 国 文 化 的 能力
,
可是
目
前的大部
,
分英 语 教 师 是 在应 试 教 育 的 环 境 中 成长 起 来 的 对 很 多 英 语 教 师来 说 也 是
,
,
从 入 学 的 英 语考 试
,
期 中 期 末英 语 考 试 到 各类英
,
简 直 是让 学 生应 接 不暇
了
。
学 生 的 英语 水 平 似 乎 是 需 要 用 各 种 考试 成 绩 来证 明
,
我们的 英
,
语 教 育 也似 乎 走 向
应 试教 育
。
但 是 在 各类 级 别 的 英 语考 试 中 语法
,
简 单 地描 述中 华 民 族 的
只 会 用汉 语 描 述
,
英语文化教学反思——兼谈文化失语症
英语文化教学反思——兼谈文化失语症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对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语法和词汇的教授,文化知识的传授同样不可或缺。
然而,在当前的英语教育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种现象,即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文化失语症”。
文化失语症,指的是学习者在掌握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却无法恰当地运用和理解不同文化中的行为习惯、礼节、价值观等。
这样的现象不仅对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还可能导致沟通误解、文化冲突甚至尴尬局面的发生。
导致文化失语症的原因很多。
首先,传统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对文化知识的教授往往被忽视。
学生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背景知识,导致他们无法理解外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其次,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简略、片面,没有提供足够的案例和练习,难以激发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
再者,少数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资源,无法将文化知识有机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针对文化失语症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文化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全球视野,增加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
其次,教材的编写要更加注重文化内容的充实和丰富。
可以通过故事、影视欣赏、文化访谈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另外,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跨文化交流的实践中,例如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文化研讨会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文化失语症。
首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跨文化交流。
例如,学生可以分组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情景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行为和观念。
其次,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化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发他们的思考。
最后,在提供文化案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分享,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来理解和解释文化现象。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
交 际中一旦遇 到中国特色文化就束手无策 , 知如何 语 教学 中的作 用以及对英语教 学效果 的积极 影响方 不 l
了“ 中国文化失语症 ” 念。 中国文化失语症 ” 概 “ 在跨文 方文化, I 把学生引入英美文化的包围之中。英语教育 化交际 中屡见 不鲜 , 并因此造成交 际障碍 , 导致交 际 所造成的文化“ i 逆差”直接导致了对中华文化所代表 , 失 败或低 效 ,尤其在需要用英语对 中国传统文化 、 : 特 的价值 和审美在现代社会里失去 了认 同感 , 造成对 中 色文化进行输 出时 , 其症状愈发突 出。
l 媒介对题 F { 进行充分的讨论 , 不仅能帮助学生最大限 l 度地理解题意 , 而且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表达 自
t
激发学习兴趣 。这种借用母语实施外语教学 的方 文化 教学经常会被 片面地理解 为在英语 教学 中 如 , 单纯地导人外 国文化 , 时被更狭义地解读为西方文 法并非毫无道理, 有 l 在外语教学中灵活和适当地利用母 化的输入甚至仅仅是英美文化的输入 , 中国本土文化 语 , I 不仪不会阻碍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 还会增强其
准确地用英语进行表达 , 息上“ 中国文化失语症 ” 。这 面的论述却很少 。 国英语教学无论从政策上 还是 实 l 我 种现象 已经 引起专 家学者 的注意 。 著名学者曹顺庆教 践上 , I 都存在着重英 文 、 目的语文化传授 ; 中文 、 重 轻 跨文化交际只注意传授西 授早 于二十世纪九 十年 代就在文学研究 领域 里提 出 I 忽视 中华文化学习的倾 向。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及路径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及路径研究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表达能力不足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交流的加深,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对中国社会现象和经济文化发展缺乏了解,对中国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理解不足,等等。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制约了他们在国际交流和竞争中的发展。
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研究。
加强中国文化的教学和学习。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将中国文化的教学融入进去,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
可以通过讲授一些与中国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以及通过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发展,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故事、诗歌、电影等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通过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题目、题材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
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在教学中融入和传递中国文化的能力。
学校也应引导和鼓励教师进行文化研究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文化修养。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大学期间应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广泛阅读、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主动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
学校也应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国际学生交流、交换项目、国际会议等,通过与外国学生交流和互动,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
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透视与反思
第36卷第8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Vol.36No.8 2020年8月JournalofJilinEngineeringNormalUniversityAug.2020收稿日期:2020 05 19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山西省社科联)项目,(SXYYYBKT2019018)。
作者简介:毛 洁(1981),女,山西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与教学法研究。
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透视与反思毛 洁(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摘 要]高校英语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主阵地、主渠道,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英语文化教学应同时兼顾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然而当前高校英语教育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消解了英语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其背后必然是大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缺位,其原因在于高校英语教育的文化传播失位。
对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教学改革、师资建设等方面探索有效方法,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9042(2020)08 0044 03 高校英语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即英语教育不仅传授语言技能,更是西方文化的“隐性渗透”,因为语言是不可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的。
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说到底,即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教师要将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政治文化等向学生传授。
可见,语言是一种符号,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又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西方文化的过度宣传,而本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又缺乏话语权,导致出现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间的碰撞、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间的冲突,在此过程中,中国文化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日渐式微,大学生能够用英语清楚表达西方文化,却无法用英语清楚表达母语文化,造成英语教育中出现文化“逆差”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r g t e f r i n ln u g e c i g u i h e g a g a e t a hn .wh l h e r i g o ai e c lu e s in r d n o i t e l a n n fn t u t r s i g o e .Th r f r h h n me o f“ — e v eeo et ep e o n no a p a i fCh n s ut r ” O C R mo g t e E g ih la n r n C i a h sa o ie e c lu e C U Sa n h n l r e si h n .Ag i s h a k r u d o lb l a i n h o s e an t eb c g o n fg o a i t ,t ec m— t z o mu ia i n b t e a i u u t r sh sb c meco e n r r q e t ti n c s a y t a r t n i n t eO t n c t e we n v ro s c lu e a e o l s ra d mo ef e u n .I e e s r p y mo ea t t O t U — o s o e o h
Ab t a t W i h l s ea in h p b t e n u g n u t r ,l a i g c lu et a hn o eg n u g e c ig i sr c : t t e co er lt s i e we n l g a ea d c lu e e d n u t r e c i g i f r i n l g a et a h n s h o a n a c mmo l g e d b o eg a g a e e c t n i h n . Ho v r n r d cn u t r so a g tc u t y i e h sz d o n y a r e y f r in ln u g du a i n C i a o we e ,i t u i g c lu e ft r e o n r mp a ie 中过 多 地 强调 目的语 文 化 的学 习 , 视 母 语 文 化 . 而导 致 了中 国 文化 失 语 症 在 中 国 的 忽 从 英 语 学 习者 中普 遍 存 在 。在全 球 文 化 交 流 日益 频 繁 的 背景 下 , 只注 重 目的 语 文化 输 入 的 教 学 已 不适 应 当前 母
【 圈 分类 号 】 中
Re lc i n o r in Cu t r a hi r m fe to n Fo eg lu eTe c ng f o Aph sa o a i fChi e e Cu t r n s lu e HUA i Y ng
( c o l f Fo egnLa g a e .S a x r alUn v ri S h o r i n u g s h n iNo m iest o y,X a 1 0 2. h n ’ n7 0 6 C ia)
语 文 化输 出的 需 求 , 养 学 生 正确 的跨 文 化 交 际 意 识 。 培 弘扬 中 华 民族 优 秀 的传 统 文化 , 才是 解 决 中 国文 化 失 语
症 的有 效 途 径 。
【 关
键
词 】中 国文 化 失 语 症 . 文 化 教学 ; 夕语 目的 语文 化 ; 语 文化 母 H39 文献 标 识 码】A 1[ 【 章 编 号】1 7—O x(O 0 0 —l 80 文 6 27 7 2 1 )30 O ・4
第 2 卷 第 3期 6
21 0 0年 5月
甘 肃联 合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X ) 社 E
J un l f n uLin eUnv ri ( o ilS in e) o r a o Ga s a h iest S ca ce cs y
VO . 6, . I2 No 3
p to a ie l n u g ut r ,r t e h n t e i p to a g tln u g u t r . T utv t t d n s o r c wa e e s u fn t a g a ec lu e a h r t a h n u ft r e a g a e c lu e v o c lia e s u e t ’c r e t a rn s i r s - u t r lc mmu ia i n a d s r a i e e ta i o a u t r st e ef c ie wa o s l ea h sa o i e ec l n c o s c lu a o n c t n p e d Ch n s r d t n l lu e i h fe t y t o v p a i f o i c v Ch n s u ・
t ure.
Ke r s a h sa o i e e c lu e o eg u t r e c i g;t r e n u g u t r ;mo h rt n u u t r y wo d : p a i fCh n s u t r ;f r i n c lu e ta h n a g tl g a e c lu e a t e o g e c lu e
M a .2 1 y 00
从 中 国文化 失语 症 反 思外 语文 化 教学
华 瑛
70 6) 1 0 2 ( 陕西 师范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 西 西 安 陕
【 擒
要 】语 言与 文 化 之 间 的密 切 关 系 使 得 在 外 语 教 学 中 导 入 文 化 教 学 已 得 到 我 国外 语 界 的 普 遍 认 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