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七讲 社会互动、群体影响与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跨文化传播学教学PPT演示课件

跨文化传播学教学PPT演示课件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竞争
●价格的上涨 ●食物短缺 ●全球金融风险
第一章
环境问题的挑战
●全球变暖 水资源的短缺 使得贫困地区变得更不稳定
●自然灾难 ●环在于协助与干预的跨文化挑战
第一章
全球健康安全
● AIDS ● SARS ● Avian flu ● Mad cow disease ● Other atmospheric-transported maladies
第一章
全球化既沟通无界 ●世界贸易的增长 ●网络沟通技术的进步 ●数据储存及交换技术的便利 ●环境的挑战 ●全增加的商务活动及休闲旅游
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的持续膨胀,增加 了跨文化交流的相互影响,在全球范围内 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章
冲突与安全
●terrorism、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pose threat ●resolve ethnic violent
主导文化:即一群人用来代表一种文化,而 这群人不是说数量上占有优势,而是指控制 地位
第一章
定义
群体文化:一个群体展示出来的与其他群体、 社区、和主导文化明显的特点。包括交流特 征、认知方式、价值观念、信仰和实践方式
第一章
交流的四个功能 ● 人类交流就是为引起回应而传输符号的过程
●收集有关其他人的信息 ●满足人际需要 ●定义你的个人身份 ●影响其他人
第二章
家庭类型:
大家庭与小家庭 小家庭“较少强调纪律与服从,较多鼓励 探索与创新”,这种家庭不负责照料家中的长 辈,不仅被当做一种经济负担,而且被当做一 种对家庭隐私与独立性的妨碍 大家庭?
第二章
家庭的功能:
●传承 让一种文化使他永存 ●经济 提供特定的需要 ●社会化 教会重要的传统和社会技巧 ●价值和宗教 所处环境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身份 最重要的是社会身份认同 ●沟通能力 表达 情感 讨论

跨文化传播导论ppt学习教案精品模板分享(带动画)

跨文化传播导论ppt学习教案精品模板分享(带动画)
拓展跨文化传播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与团队建设
跨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途径
团队建设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的重要性
跨文化传播人才的基本素质
汇报人:
感谢观看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实践操作建议:结合案例,提出针对性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和方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总结反思:对跨文化传播案例的启示意义进行总结和反思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实践操作技巧与方法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传播案例,分析其传播策略、效果及影响因素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跨文化传播的实际操作过程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案例三:好未来国际化拓展与教育文化传播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案例四:腾讯游戏在海外的文化传播策略 跨文化传播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跨文化传播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案例选择标准: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有启示意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案例分析角度:传播策略、文化差异、受众特点等
提升跨文化传播意识与素养
培养跨文化传播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敏感度
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习跨文化沟通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相互理解
拓展跨文化传播途径: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如社交媒体、国际交流等,扩大传播范围
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跨文化传播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传播效果
案例分析: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关键因素、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文化误读(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根源于文化差异,是基于己方的社会规范、观念体系、思维方式 等对另一种文化产生的偏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文化误读常常具有浓厚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由于服务于解释 者的某种利益需要,这种误读通常比较稳定,也往往会形成误导,导致对所阐释的文化产生偏见和歧视。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传播学
全球
文化
特点
民族
文化
群体
传播学
社会
传播 体系
心理
导论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东亚
传播
理论
基础
建构
内容摘要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系统梳理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进程,积极纳入了国内外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最新成 果。主要特点在于:立足中国社会、文化的语境之中,以跨文化传播学的基础概念、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基本 命题为核心,全面呈现理解跨文化传播实践、开展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符号、文化、社会、心理、技术、能力和全 球社会等层面的认知视角和分析范式。跨文化传播学是一个阐释全球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活 动的知识系统,其学术旨趣不仅指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群体、组织、国家之间交往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文 化之间的意义阐释和理解,人类各个文化的创造、分野和变迁的进程,还涉及文化及民族心理的差异、文化休克 与文化适应、技术发展对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延续和变迁、传播的控制和管理、民族文化自立与发展等诸多议题。
读书笔记
本书材料翔实,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拓宽视野。

跨文化传播导论ppt学习教案

跨文化传播导论ppt学习教案

寻求支持
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 保持联系,分享经历和感
受。
自我关怀
关注自身情感需求,保持 健康生活方式,寻求心理
咨询帮助。
案例分析:成功进行跨文化适应
案例一
某跨国公司员工通过积极学习当 地语言和文化习俗,成功融入异 国工作环境,并晋升为高层管理
人员。
案例二
一位留学生在异国他乡通过建立 社交网络、参与志愿活动和兼职 工作等方式,逐渐适应并融入当 地文化,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历
语言沟通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语言,人 们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建立关系,从而达成相互理解和合作。
语言多样性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世界上有数千种语言,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交流中,语 言多样性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资源。了解并尊重不同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有助 于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成功。
新媒体
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手机应用等。它们具有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等特点,能够跨越地理和文化界限,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媒介在跨文化交流中应用实例
电影和电视剧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传递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 方式,促进观众对其他文化的认
知和理解。
音乐和舞蹈
作为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和舞蹈 能够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传递 情感和美感,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
推动经济发展与合作
跨文化传播在国际贸易、投资、旅游等领域 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合作 。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跨文化传播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理解与信任 ,减少文化冲突与误解,维护世界和平与发 展。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pdf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pdf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pdf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是一本关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教材,以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方式呈现了这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本书在扩大我们对不同文化间交流和理解的认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本书生动地介绍了跨文化传播的概念和背景。

通过丰富的
案例和具体的实践经验,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跨文化传播的重要
性和影响。

例如,作者引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成功和失败的
案例,解释了文化差异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市场开拓的重要影响。

其次,本书全面地介绍了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框架。

从文化差
异的理解、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传媒的角色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跨
文化传播的本质。

作者对于文化差异的分析和理解更是具有启发性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对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本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
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在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更加成功。

例如,作者
提出了跨文化沟通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以及解决跨文化冲突的方法,
都为读者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总的来说,《跨文化传播学导论》是一本内容生动、全面且有指
导意义的教材。

它对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和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作为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学者、教育者
还是从业者,读者都会通过本书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本书也对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三版)课件第七章 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三版)课件第七章 社会互动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和类型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2、竞争 • 竞争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 夺。 • 竞争具有以下特点: ✓ 首先,它必须是人们对于同一个目标的追求,目标不同 就不会形成竞争。 ✓ 其次,这个被追求的目标必须是比较少的和比较难得的,即一 个人或者一些人夺取到了目标就意
3、广度 • 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
4、频度 • 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和类型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1、合作 • 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 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
的一种联合行动。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 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目标。
书籍、图形、电话和互联网等手段进行 信息交流,形成社会互动。 ✓ (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 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 (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 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 熟悉情境主要是指我们与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的场合。家庭成员、亲戚朋友、 邻居、下班后的同事之间的交往就属此 类。这时互动双方并没有特定的目的,行为方式上可以较为随便,不必严守工作规则或社交礼貌,按社会习俗行事即 可。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境
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来分,有情感关系、工具关系和混合关系三种情境。
• 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满 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 需要。

跨文化传播导论

跨文化传播导论

文化心理学实验:请用五句话向我介绍你是谁。
人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是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
中国受访者一般答:我是某地方人,我是某公司的 员工,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我是一个单身女人。
文化心理学分析:中国人对自我的定义是基于公共 自我和集体自我给出的。我是某地人,在座的都是 某地人;我是女的,一半在座的是女同胞;我爱学 习,也不具体,很多人都爱学习。我是单身女人, 这个群体在许多地区都有几十万;真正的“自我” 在那儿?没有。——中国人都是以集体的自我,以 一个社会的概念来定义自我。
探索及意义》
例: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外国人都想学汉语? 中国人必须学会如何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人必须学会与“他者”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中国人必须学会如何与世界各国人竞争? 中国人必须学会做真正的大国? 中国人必须学会听懂和接受各种不同评价? 中国人必须学会不随便“发作”? ……主位研究--客位研究--主/客位结合式研究
“人类的生活表面上看杂乱无章、令人困 惑茫然,而在其深层都存在有序的一面。 理解了这点,就可能重新审视一切。”—
—《无声的语言》
我们需要的是大胆新颖的东西,而 不是再讲些历史、经济、政治之类 的老生常谈。——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
宇宙万物不会轻易吐露它的奥秘, 文化也不例外。文化就是交流。人 们相处中遇到的麻烦大都可以归因 于交流过程中的种种扭曲现象。—
跨文交流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法: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 操作化和定量分析手段,实现对社会现象 的精细化、准确化研究。问卷、数据、变 量、相关性、因果关系,描述和预测。
二,解释法:参与观察与田野调查。(主 位研究--客位研究--主/客位结合式研究)
三,批判法:研究政治和社会结构是如何 影响人们交流的。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互动PPT课件
(1)至少发生在 两人 之间 (2)必须发生 相互依赖性 的活动 (3)以 信息传播 为基础
2021
5
A:一个男生平常眨眼睛。


B:一个男生对迎面走来的漂亮
女生眨眼睛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但女生可能因为正在想问题,

而丝毫没有注意到男生挤眉弄眼。
C:一个男生对迎面走来的漂亮
女生眨眼睛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②顺应比顺从更广泛些,除顺从的含义外 ,它还指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 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 。
2021
41
第三节 集合行为
2021
42
一、集合行为的概述
1、定义
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 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2、特征 (1)人数众多 (2)无组织性 (3)行为者相互依赖
实验者故意表现出对会话背后没 有明说的基本假定不明白的样子。
2021
23
加芬克尔的“违规实验”
下面就是发生在受试者(S)与实验者(E )之间的一次会话:
(S)你好!
(E)我到底好在那里?我的健康,我的财产 ,我的学生,我的心灵安宁,我的···
(S)(涨红了脸然后突然失去了控制)瞧! 我不过是表示礼貌而已。坦率地讲,我才 不管你是好是坏呢!
2021/3/24
2021
33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
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 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 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 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 力了。
2021
34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一倍的分量。结果是小猪、 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 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 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 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 很强。

跨文化传播学重点

跨文化传播学重点

1.文化的主要特征:(1)。

稳定性特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组成了一个体系,虽然不断吸收新的养分,但整体特色不会轻易改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

共享性凡文化都是一个群体或社会里的全体成员共同享有、共同遵守的,如语言、风俗、习惯、社会规范、行为模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都是该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承认和遵循的。

个别人的怪癖和偏好不为社会承认,不会成为文化。

(3)。

流动性文化一经产生就会被他人模仿,他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并传递下去,从而出现文化流动。

流动有两种形式: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

纵向流动指人类将文化一代代地流传下去,所以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日积月累、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同时每一代人在继承中舍弃传统文化中过时的部分,同时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因而也是不断扬弃的过程。

横向流动指文化在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传播,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社会的发展。

2.传播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3.不同文化应对人际冲突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五种取向: 第一;回避。

许多文化认为,冲突是应当尽量回避的,回避冲突的能力是成熟的表现,回避的方式可以是提出别的话题已转换对方的注意,或者干脆保持沉默,避开锋芒。

如西班牙人。

第二;调节。

这种取向侧重于发现,满足对方的需要而不是突出自己的需要,以避免冲突。

如津巴布韦人在发表意见之前,总是希望知道对方想听什么,以避免直接表达意见分歧,并可以依靠对方的想法来调节自己的观点。

第三;竞争。

这种取向是把冲突视为生活的必然,将竞争看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品质,认为其能够有助于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必受对方需要的左右。

比较典型的就是希腊和以色列文化,公开辩论,口角争执是希腊人的生方式,以色列人直接鼓励对抗。

——很多研究认为,这种取向可能是对二战前犹太人的调节取向的一种反叛。

第四;妥协。

这种取向期望以妥协换取折中的结果,以最大程度的满足自己乃至双方的愿望。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精选全文完整版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跨文化传播学导论随着新一轮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个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变得不可避免,而跨文化传播学作为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青睐。

它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那么,跨文化传播学究竟是什么?它的内容又是什么?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问题。

首先,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学是以文化为核心,重点研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传播活动,以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学科。

它将世界各种文化背景的传播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使传播学有效运用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当中。

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范围涉及传播者的角色、受众的特点和行为、传播媒质的选择及其使用、传播环境及其特点、以及信息传播中社会文化伦理与法律法规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跨文化传播学的内容是什么?跨文化传播学内容涉及比较传播学、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传播数据分析、传播实践、多媒体传播技术等。

研究者在探究跨文化传播学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如何有效的实现跨文化传播、如何理解各个文化的信息传播习惯及其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增进跨文化的信息传播等。

最后,跨文化传播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跨文化传播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及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全球化进程更加有效顺利。

它可以帮助政府及企业们更加有效的实现文化外交,促进文化融合,推动不同国家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共性,发展全新的文化融合的模式,对抗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

综上所述,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比较传播学、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传播数据分析、传播实践、多媒体传播技术等,它可以帮助政府及企业们更加有效的实现文化外交,促进文化融合,推动不同国家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对抗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跨文化传播资料

跨文化传播资料

PART 1 跨文化传播概论一、跨文化传播学的定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与互动行为。

●来自不同语境(context)的个体和群体进行的信息编码和译码过程。

●来自不同符号(sign)系统的个体与群体的符号交换过程。

二、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五个时代:口文印电数】●口语时代猿人进化时期的呼唤、尖叫以及身体姿态等,用以表明各种意图;口语传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巨大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和小范围内进行。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文字时代文字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进步历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成就之一,拓展了传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人类跨文化传播的时代真正来临;文字的使用突破了语言在时空上的局限,使其具有规范、便携和能够长期保存等优点,所承载的信息量也由简单变得复杂和繁多;以文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促进了不同人群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印刷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印刷品的大量出现,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科学的启蒙和社会的进步。

在欧洲,它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诞生。

●电子时代电子传播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推动了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加速积累,也使人们跨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以广播和电视为主的电子媒体,使人类跨文化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加直观,依据更加可靠。

●数字时代网络技术的运用是人类传播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传播观念以及媒介运作。

三、跨文化传播的类型【四个类型:三跨(种族群)一国】●跨种族传播(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传播者与受众分属于不同的种族。

比如中国人与法国人之间的传播,阿拉伯人与印度人之间的传播等;但是完全法国化的华裔与法国人之间的传播则不属于跨文化传播。

●跨族群传播(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属于同一人种但是分属不同族群的人们之间的传播。

如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传播,中国人与韩国人之间的传播。

跨文化传播学教学PPT

跨文化传播学教学PPT

●必须防范适用西方标准
第二章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个人大于集体的文化价值观 自我激励、自主、独立思考 会有不同意见 ●集体主义 分享强烈的情感依赖、忠诚 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追求和谐
第二章
家庭中的不同文化:年龄
以年龄分组是一个比性别分组更普遍的因素, 它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臵
第二章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竞争
价格的上涨 ●食物短缺 ●全球金融风险

第一章
环境问题的挑战
全球变暖 水资源的短缺 使得贫困地区变得更不稳定 ●自然灾难 ●环在于协助与干预的跨文化挑战

第一章
全球健康安全

AIDS ● SARS ● Avian flu ● Mad cow disease ● Other atmospheric-transported maladies
世界观(worldview): 生命与死亡的文化解释 cultural explantions of life and death
第三章
●世界观
●作为世界观的宗教 ●世界6大宗教
第三章
世界观定义
●提供了一种指导其追随者认识世界的模式,有
助于定义现实,教导个人如何在感知到的现实 中的定义自我及根据所处文化做出相适应的行 为。
第一章
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已增至66亿 ● 美国移民的增加超过本土出生人数 ● 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一倍 ●具有混合型文化特征的人口将持续增加

第一章
定义
传播:人们通过符号的使用与他人分享自己 的内在状态的动态过程 跨文化传播:当一种文化的成员发出的信息 (MESSAGE)为另一种文化的成员所接收

跨文化传播导论PPT课件

跨文化传播导论PPT课件
第8页/共67页
导论:传播与文化
• 为何学习跨文化交流学? • 传播与文化 • 跨文化交流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9页/共67页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一个多样化世界中的互动
•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第10页/共67页
Exp1:People in Global Village Pictures of the open ceremony of Olympic Games 2008,
在电视新闻愤世嫉俗的评论中, CNN反而窃喜于卡弗蒂的言论所激 发的强烈回应,及人们对CNN持久 的关注度。
第16页/共67页
卡弗蒂言论中英文对比
节目主持人: 刚才谈到了一些支持中国的因素。Jack ,今日的中国和10年前,20、30年前的 中国很不同吗?今天的共产党政权几乎 就像是个资本主义制度。他们是一个如 此庞大的经济超级力量,我们也有很多 利益在其中。 Jack(卡弗蒂): 嗯,我不知道中国是否有些不同,但是 我们和中国的关系肯定是不同的。因为 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我们欠了中国很多 债。他们现在持有价值几千亿美元我们 的债券,在我们继续进口他们含铅颜料 的垃圾以及有毒宠物食品的同时,我们 和他们之间还存在几千亿美元的贸易逆 差。你知道,在那些你可以一个月付工 人一美元工资的地方,生产出了你从沃 尔玛买到的东西。因此我认为我们和中 国的关系显然已经改变了。我认为他们 基本上是和50年前一样的,一帮暴民和 匪徒。 节目主持人: 好吧,Jack,我们还有很多要谈,包括 一些……
Host: Mentioned said that some of the pro-China elements is making, Jack, is that this is a very different China today than existed 10 years ago, certainly 20 or 30 years ago. This communist regime today is almost like a capitalist regime. They are a huge economic super power that we have a lot at stake in maintaining this economi c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Jack: Well, I don’t know if China is any different, but our relationship wit h China is certainly different. We're in hock to the Chinese up to ou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个体行为的群体影响
人类的多样性也包含着个体的多样性; 这些同样须被社会学的想像力所把握和理 解。
——社会学家赖特· 米尔斯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序经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
无论是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来看,或是从
文化的模仿与创造来看,个人所占的地位 比之社会更为重要,“因为个人是具体的, 是发展文化的主体,是发展文化的原子, 是发展文化的起点。所谓某个社会的文化, 影响或传播到别个社会,严格的说,是前 者的个人影响或传播到后者的个人”。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
一个关注群体影响的社会学概念,强调了个体对
群体的影响。 通常,意见领袖就是能够输出信息和施加影响的 人——主要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群体。 传播研究发现,意见领袖不仅能够向其他个体和 群体发出信息、影响,而且自己也积极摄入信息 和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意见领袖被一些传播学 者视为是传播流程中的核心。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创新的扩散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abriel Tarde)开始探索
针对创新的“模仿”(imitation)过程中的意见 领袖的作用。 1943年,布赖斯· 瑞安(Bryce Ryan)等发表了 关于杂交玉米种在美国爱荷华州农民中扩散的研 究成果,标志着创新扩散的“革命性范式”的出 现; 1962年,罗杰斯(Everett Rogers)出版了《创 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此作至 今被认为是创新扩散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引子之二:
作为人类结合的基础,社会互动引起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现
象,构成人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没有对社 会互动行为的研究,就难以解释复杂的文化与传播现象。 跨文化传播研究对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的关 注,还遵循了社会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不研究不受群体 影响的人的行为。由于人的行为是在互动过程中被塑造的, 只有通过对社会互动行为的研究,才能解释人的行为。 传播是借助信息传递而实现的社会行为的互动过程,因为 在接受或传播信息时,人们总是受到与其互动的群体以及 更大的社会结构的影响。所以,人际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从 来就是传播学关注的重点,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构 成了传播学关于人际传播的基本内容;传播学也一直重视 群体和组织内的传播研究,并把群体和组织内的传播视为 群体和组织存在的先决条件。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参考群体与意见领袖
参考群体(reference group)是指人们在
塑造自己的行为和形成态度时加以模仿和 效法的群体。参考群体不是个体的隶属群 体,而是个体乐于参照甚至想要加入或理 想中的群体。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一,个体在接受跨文化传播时总是受到参考群 体的规范、评价、行为指向等的支配,个体为了 与这些规范、评价、行为指向保持协调,需要通 过具体的跨文化传播来进行调节; 第二,由于人们交往的渠道不同、价值观不同, 各自所认可的参考群体也不同,不同的规范、评 价、行为指向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与参考群体有 关的观念与生活方式。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七讲
社会互动、群体影响与人际关系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社会互动与人的社会化 二、文化中的群体与社会分层 三、个体行为的群体影响 四、人际关系的理论与东西方传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引子之一:
跨文化传播学的学术支点之一,在于关注人类不
同共同体之间,以及共同体内部不同阶层、不同 地区的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社会互动因此成为 跨文化传播研究重要的基础概念。 借助社会互动的视角,文化模式就是一种人们在 特定的、有组织的系统内有序地进行互动的方式。 这种互动存在于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以 及不同社层(social class)之间,使个体、群体 与社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成了相对稳 定的社会关系,同时也构成了跨文化传播的人际 和社会空间。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 :
选择性影响(selective influence)理论: 第一,“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sion), 即群体差异导致了接受媒介内容的方式的差异。 在一个被信息包围的社会中生活的人们,会根据 自己的社会地位、职业角色、文化水准、口味爱 好等主观标准对信息进行过滤,对自己感兴趣的 信息会更为注意; 第二,“选择性感知”(selective perception), 由于兴趣、信仰、知识水平、主观态度、实际需 求、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距,不同群体的人们会 对同一个信息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认知差异。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
“大传统”(great tradition)与“小传统” (little tradition)的概念,是用以说明复杂社会中 存在着两种不同层次的传统: 少数有思考能力的上层人士创造的文化系统是 “大传统”,反映了以都市为中心,由上层士绅、 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 社会下层在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社会风习是“小传 统”,是一种具有保守价值的观念形态。在文化 系统中,“小传统”显然处于被动地位。
相互依赖的重要纽带。作为人类行为、思想和感情的模式,特定的文 化总是与一定的人群相联系,是一个共同体的社会遗产,不仅带有民 族生活轨迹中产生、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还包含着各个群体的思想、 精神产品与行为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就是特定群体的潜意识,霍夫斯坦德就指出: “文化是我们思想中集体的、能够把一类人与另一类人区别开来的集 体程序(collective programming)。” 每个文化内部都有一个与主导文化相联系的主导群体(dominant group)——作为文化的核心和社会各个群体的领导者,主导群体能 够决定和控制文化信息的内容和流向。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群体的类型:
基本群体(primary group)与社会组织;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所属群体与参考群体。 年龄群体; 性别群体; 民族群体,等等。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基本认识:
文化是群体而非个人的特征。 文化是在特定人群长期的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并成为人群共同活动和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五种类型的群体成员:
◎创新者,是首先接受创新事物的人,他们有创新和冒险精神,有强 烈的探索欲,具有理解复杂技术知识的能力,而且和群体联系紧密— —当他们在把新技术和新观念展现在群体面前时,人们没有畏惧感; ◎早期接受者,这些人往往受人尊重,也群体中常常比创新者拥有更 多的既得利益,可以被视为是“意见领袖”。这些人往往受过较好的 教育,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从事着较大规模的商业性和专门化的活动; ◎早期多数者,这些人不大可能占据领导地位,在采取行动之前,会 仔细考虑; ◎后期多数者,这些人往往比较多疑,之所以采纳创新事物,也主要 是迫于同辈压力; ◎滞后者,是群体中最为保守的成员,怀疑、担忧或是惧怕任何的变 迁。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乔治· 米德:
我们多少是无意中看着自己,像其他人 看着我们一样。我们不知不觉地像其他人 对我们说话那样对自己说话;像麻雀模仿 金丝雀的叫声一样,我们选择了周围的方 言。当然,在我们自己的机制中必定有这 些特殊的反应。我们在他人身上引起我们 在自身引起的某种反应,以致我们不知不 觉地模仿了这些态度。我们无意识地置身 于他人的地位并像他人那样行动。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社会互动与社会化:
社会互动与社会化(socialization)密切相关。 社度和语言特征的社会互动过程。 根据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的观 点,所有社会结构和意义都是由社会互动所创制 和维持的,社会化就是人们“发展思考能力和塑 造人类行为”的过程,是创造和学习“符号”和 “意义”的过程。 重要的是,社会化不是单向的个体被动接受信息 的过程,而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互动过程。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于意义与社会互动的关联:

霍华德· 贝克(Howard Becker)对大麻 吸食者进行的研究指出,在彼此互动的过 程中,吸食者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如何在他人的影响下学会“正确”吸食; 第二,如何在他人指导下定义“神魂颠倒”的状态, 即如何分辨大麻带来的感受,并将之与吸食行为联系起来; 第三,如何在他人的影响下把吸食感受定义为“快乐 的”、“值得期待的”。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社会化的几个阶段:
◎基本社会化。在儿童时期通过家庭学习生活知识,培养 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系,发 展道德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预期社会化。主要指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将要 承担的社会角色,为进入社会做好各种准备; ◎发展社会化。主要指成年之后的社会化,是在实现了基 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个体 要接受新的期待和要求,承担新的义务、角色和责任; ◎再社会化。当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 剧变化时,个体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需要 做出重大调整,并开始新的学习。譬如,人们在迁居异国 他乡时,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适应当地的习俗和生活方 式。
大麻的意义是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这种意义决定了吸食者对于大麻的看法。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文化中的群体与社会分层
荀卿曰:“民生有群。”群也者,人道 所不能外也。 ——严复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群体?
群体(group)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基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