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管理细则
公益慈善活动管理制度
公益慈善活动管理制度一、总则1.1 本制度是为规范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而制定的,旨在保障公益慈善活动的合法、安全、有序进行,保护公益慈善活动参与者的权益,提高公益慈善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1.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慈善机构、志愿者团体、热心公益的个人等。
1.3 本制度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结合公益慈善活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
二、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2.1 慈善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取得相关许可证件,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2.2 志愿者团体和热心公益的个人组织公益慈善活动时,需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违法违规开展活动。
2.3 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对活动进行充分的策划和准备,确保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4 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者要保证活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对活动的资金支出和收入等进行公开披露。
2.5 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者要保障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在活动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和保障措施。
三、公益慈善活动的宣传与募捐3.1 公益慈善活动的宣传和募捐应当遵循真实、合法、合规的原则,不得夸大事实,不得编造虚假信息。
3.2 公益慈善活动的宣传应当体现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效果,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参与公益慈善活动。
3.3 公益慈善活动的募捐过程要规范有序,不得采取欺诈、暴力等手段进行募捐。
3.4 公益慈善活动的资金募集和使用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募集和使用的资金合法合规。
四、志愿者管理4.1 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志愿者应当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愿意为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和力量。
4.2 志愿者团体要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人员招募、培训、监督等,确保志愿者的安全和质量。
4.3 志愿者在活动中要遵守组织者的规定,遵循相关规定和安排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得违规行为。
五、公益慈善活动的评估与监督5.1 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者要对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公益服务活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益服务活动管理,提高公益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公益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组织开展的所有公益服务活动。
第三条公益服务活动应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宗旨,遵循自愿、公益、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公益服务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公益服务活动的总体策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公益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一)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二)副组长:由单位分管领导担任。
(三)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志愿者代表组成。
第六条公益服务活动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公益服务活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审核公益服务活动项目申报。
(三)监督公益服务活动实施过程。
(四)评估公益服务活动成果。
(五)处理公益服务活动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章项目管理第七条公益服务活动项目申报:(一)申报单位应向公益服务活动领导小组提交项目申报书,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项目内容、项目预算、项目实施计划等。
(二)公益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确定项目立项。
第八条公益服务活动项目实施:(一)项目实施单位应按照项目申报书的要求,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注重项目效果的评估。
(三)项目实施单位应定期向公益服务活动领导小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第九条公益服务活动项目评估:(一)项目结束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向公益服务活动领导小组提交项目总结报告。
(二)公益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项目实施效果、项目成本、项目创新性等。
第四章志愿者管理第十条公益服务活动志愿者招募:(一)志愿者招募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志愿者招募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
第十一条志愿者培训:(一)对志愿者进行公益理念、服务技能、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二)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参与公益服务活动。
公司公益活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公益活动管理,提高公益活动的社会效益,树立公司良好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包括慈善捐助、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
第三条公司公益活动应以自愿、公开、透明、高效为原则,确保公益活动资金和物资的合理使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公司公益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公益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公益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项目协调和资料归档等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子公司应设立专人负责本部门、子公司的公益活动工作。
第三章公益活动策划与实施第七条公益活动策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2. 符合公司社会责任和形象要求;3. 符合社会公益需求;4. 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第八条公益活动策划流程:1.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2. 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形式、预算等;3. 组织内部讨论,修改完善活动方案;4. 提交公益活动领导小组审批;5. 宣传推广活动,招募志愿者和参与者;6. 组织实施活动;7. 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
第九条公益活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以下事项:1. 活动内容真实、合法、合规;2. 活动组织有序,确保参与者安全;3. 活动物资和资金使用合理;4. 及时向公益活动领导小组报告活动进展。
第四章公益活动资金与物资管理第十条公益活动资金来源包括公司预算、企业捐赠、社会赞助等。
第十一条公益活动资金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2. 公开透明;3. 专款专用;4. 高效利用。
第十二条公益活动物资管理应做到:1. 明确物资来源和使用范围;2. 建立物资领用登记制度;3. 确保物资质量,避免浪费;4. 定期盘点,确保物资安全。
第五章公益活动评估与反馈第十三条公益活动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对活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1. 活动目标达成情况;2. 活动效果;3. 参与者满意度;4. 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
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管理规定
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管理规定第一部分:背景介绍社会公益活动是指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和社区的互助,为改善社会环境、帮助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等目标而开展的非营利性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在当今社会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传递正能量、凝聚社会力量,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社会公益活动,制定相应的规定势在必行。
第二部分:制定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管理规定的必要性1. 维护学生权益。
通过规范管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行为,保护学生的安全和权益,降低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风险。
2. 促进社会公益活动的有序开展。
通过制定规定,明确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目标、方式、内容和参与条件,提高社会公益活动的专业性和效益。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规定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要求和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将公益活动融入到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去。
第三部分: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范围和目标1. 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范围包括环保、扶贫、公益文化等多个领域,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也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
2. 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努力,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高公益活动的覆盖面和质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部分: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和管理1. 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由学校和社会公益组织共同负责。
学校需明确责任部门、人员和职责,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2. 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进行注册登记,提供相关个人信息,接受指导和监督。
活动过程中需遵守相关规定,保证活动的安全和顺利开展。
第五部分: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评估和激励机制1. 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评估应包括活动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和反馈等指标,通过对活动的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 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激励机制可设置奖励制度,包括荣誉证书、奖学金、学分认定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六部分:学校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与支持1. 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公益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探索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企业慈善与公益活动管理制度
企业慈善与公益活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慈善与公益活动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及其子公司的全部慈善与公益活动。
第三条企业慈善与公益活动包含但不限于慈善捐款、志愿者服务、环境保护、教育支持、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项目。
第四条企业慈善与公益活动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依照本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实施和管理。
第二章慈善与公益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第五条企业慈善与公益活动须由慈善与公益事务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该部门应设立特地的负责人,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监督和评估。
第六条慈善与公益事务部门应与相关社会组织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高活动的效益和影响力。
第七条企业慈善与公益活动应订立年度计划,明确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时间布置。
计划应得到企业领导的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八条企业慈善与公益活动的预算应纳入企业预算,并依照预算执行。
超出预算的活动需经企业领导批准。
第九条活动执行过程中的资金、物资、人员的拨付和调配,以及相关工作的报告和记录,应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亮、公正。
第十条企业慈善与公益活动涉及到的涉密信息和商业机密等应严格保密。
第十一条参加企业慈善与公益活动的员工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参加相关培训。
员工参加活动需经企业批准,并依照活动计划和布置进行。
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慈善与公益活动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掌控,确保活动安全、科学、有序进行。
第三章慈善与公益活动的监督和评估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慈善与公益活动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定期对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及时向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企业应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慈善与公益活动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需向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第十五条企业应及时对慈善与公益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矫正和改进,并向社会公众公开相关情况。
志愿服务管理制度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权益,提高志愿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服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单位的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考核、激励和保障等方面。
第三条本细则遵循以下原则:(一)自愿原则:志愿服务是基于志愿者的自愿参与,不得强迫;(二)公益原则:志愿服务活动应以社会公益为目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三)公开原则:志愿服务活动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四)规范原则:志愿服务活动应遵循法律法规和本细则的规定。
第二章志愿者招募第四条志愿者招募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招募志愿者前,应明确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地点等基本信息。
第六条招募志愿者可通过以下途径:(一)单位内部宣传;(二)社会公益组织推荐;(三)网络平台发布;(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合作招募。
第七条志愿者招募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二)热爱志愿服务事业,有奉献精神;(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四)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第三章志愿者培训第八条志愿者培训是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
第九条培训内容应包括:(一)志愿服务理念、宗旨和法规政策;(二)志愿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的特点;(三)志愿服务技巧和方法;(四)应急处理和自我保护知识;(五)志愿服务礼仪和团队协作。
第十条培训方式可包括:(一)集中培训;(二)在线培训;(三)现场观摩;(四)经验交流。
第四章志愿者管理第十一条志愿者管理应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志愿者管理部门负责:(一)制定志愿者管理制度;(二)组织志愿者招募、培训;(三)监督志愿者服务过程;(四)处理志愿者投诉;(五)开展志愿者表彰活动。
第十三条志愿者应遵守以下规定:(一)遵守志愿服务活动纪律,服从管理;(二)按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得无故缺席;(三)尊重服务对象,保护个人隐私;(四)维护志愿者形象,不得从事有损志愿者形象的活动;(五)对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知悉的信息保密。
学校公益活动管理规定
学校公益活动管理规定背景简介:公益活动在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学校的公益活动,促进其有效开展,制定学校公益活动管理规定至关重要。
一.目的与意义公益活动管理规定的目的在于明确学校公益活动的目标、内容及开展方式,并规范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行为准则,确保公益活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增强学校社会形象和凝聚力。
二.定义与范围公益活动被定义为任何旨在改善社会、帮助他人或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学校公益活动管理规定适用于学校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环保活动、慰问困难群体、社区志愿服务等。
三.角色与责任学校公益活动管理规定需要明确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公益活动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职员工应肩负组织和指导的责任,确保公益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生应积极参与,并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四.活动选题与项目选择学校公益活动管理规定应对活动选题和项目选择进行规范。
学校应根据与公益活动目标和学生特长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活动选题,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建议。
五.开展流程与时间安排学校公益活动管理规定需要明确公益活动的开展流程和时间安排。
这包括活动筹备、宣传、招募志愿者、活动实施和结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六.志愿者招募与培训学校公益活动管理规定需要明确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海报宣传、社交媒体等渠道招募志愿者,并提供培训课程,使志愿者了解公益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并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
七.安全与风险控制学校公益活动管理规定对于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和风险控制需给予充分考虑。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志愿者和受益人的安全,并定期评估和审查公益活动中的风险问题。
八.资源管理学校公益活动管理规定需要明确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学校应对公益活动所需的物资、场地、人力等进行统一管理,以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管理制度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管理制度社会公益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促使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质量。
以下是关于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管理制度的几个方面。
一、明确目标意义学校应该明确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目标意义。
社会公益活动不仅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学生可以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领导才能和创新能力。
二、建立机构与管理人员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来负责组织和管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该机构或委员会应包括教师、学生和志愿者等人员,他们应具备相关经验和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指定一名专职教师作为公益活动的指导老师,负责学生活动的指导、培训和评估。
三、制定明确的参与规定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参与规定,明确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条件和要求。
比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年龄和能力,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表现良好,并且须经过家长的允许。
同时,学校还应明确参与公益活动所需的时间和频率,以及参与后的相关考核和奖励机制。
四、提供广阔的选择和机会学校应提供广阔的选择和机会,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公益活动。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和儿童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公益活动体验。
五、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能力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公益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公益讲座和培训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公益活动。
六、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学校应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学生表现、活动效果和学习收获等方面。
社会捐赠与公益活动管理制度
社会捐赠与公益活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的社会捐赠和公益活动,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加强对社会捐赠与公益活动的管理,提高社会捐赠与公益活动的效益和影响力,订立本社会捐赠与公益活动管理制度。
第二章社会捐赠管理第一节捐赠范围与对象1.公司可通过现金、物品和服务等形式进行社会捐赠。
捐赠的对象包含但不限于贫困群体、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教育机构等公益组织和个人。
2.捐赠的范围由企业决策层依据公司经济情形和社会需求进行确定,需经公司领导班子审批。
第二节捐赠程序与流程1.捐赠活动由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依据公司捐赠决策,提出相应的捐赠计划。
2.捐赠计划应包含捐赠目的、捐赠形式、捐赠时间、捐赠对象以及估计投入的资源等内容,并报经理层批准后执行。
3.捐赠程序包含捐赠申请、审批、执行和反馈等环节。
捐赠活动执行前,需经相关部门审核并填写相应的捐赠申请表,必需时进行风险评估,并报经理层批准。
4.捐赠活动执行后,应及时对捐赠结果进行评估与反馈,做好捐赠料子的保管与整理。
同时,将捐赠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效果记录在公司年度报告中。
第三节捐赠预算和资金管理1.公司每年应设立肯定的捐赠预算,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执行。
捐赠预算的调配应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要求。
2.捐赠资金必需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设置特地的捐赠资金账户,并确保资金的安全、合规和有效使用。
3.捐赠资金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掌控要求,不得用于任何违法或违规行为。
对于捐赠款项的使用情况,公司应进行监督和审计。
第三章公益活动管理第一节活动策划与组织1.公益活动由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策划和组织,包含但不限于公益项目确实定、活动方案的编制、资源的协调等。
2.活动策划应立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宗旨和公司价值观,结合实际情况订立具体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
3.活动组织时,应充分考虑志愿者的参加,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本领,供应必需的培训和引导,并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公益慈善活动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保障公益慈善活动的合法、合规、高效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基金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
第三条公益慈善活动应以“公开、透明、诚信、自愿、公平、公正”为原则,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组织与实施第四条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者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经授权;2. 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公益慈善活动经验;3. 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4. 具有明确的公益慈善活动目标和实施方案。
第五条公益慈善活动的实施应遵循以下程序:1.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2. 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经费预算等;3. 宣传推广活动,吸引社会公众参与;4. 组织实施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5. 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形成活动报告。
三、监督管理第六条公益慈善活动的监督管理由以下机构负责:1. 公益慈善组织内部监督;2. 行政监管部门;3. 社会公众监督。
第七条公益慈善组织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包括:1. 审计制度;2. 信息披露制度;3. 财务管理制度;4. 活动监督制度。
第八条行政监管部门应依法对公益慈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包括:1. 审核公益慈善活动的合法性;2. 监督公益慈善活动的实施过程;3. 处理公益慈善活动的违法行为。
第九条社会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对公益慈善活动进行监督:1. 提出意见和建议;2. 投诉举报;3. 关注活动进展,参与活动评价。
四、法律责任第十条违反本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1. 涉嫌违法犯罪的;2. 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3. 损害公益慈善组织声誉的;4. 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
五、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学校社会公益活动管理规定
学校社会公益活动管理规定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学生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有效管理学校社会公益活动,制定并执行一套规范的管理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组织、活动宣传等方面展开回答。
1. 活动目的学校社会公益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同时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投入社区,服务社会。
这些活动旨在将学生从课堂带到社区,借助真实的社会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关心社会,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关系。
2. 活动范围学校社会公益活动的范围应涵盖社区、社会和国际的多个领域。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福利院等社区机构,帮助有需要的人;开展环境保护、植树造林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公益活动;参与国际援助项目,为发展中国家贡献力量等。
通过广泛的活动范围,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群和事物,增加他们的社会触角,开阔他们的视野。
3. 活动组织学校社会公益活动应有明确的组织者和负责人。
校方或学生会可以成立一个特别的工作组,负责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过程、组织活动队伍、协调各方资源等。
同时,可以设立若干个子工作组,分别负责特定的社会公益活动,如环境保护工作组、服务社区工作组等。
这样的组织架构能够有效地分工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 活动形式学校社会公益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集体活动,如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参与的大型公益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以班级、社团为单位开展的公益项目;此外,学生个体也可以选择自主参与的公益活动。
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体行动,都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5. 活动时间安排学校社会公益活动的时间安排需兼顾学生的学业和参与活动的需要。
一般来说,在学校和社区的工作日安排活动较为合理,这样既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又能够更好地与社区联系,了解社会状况。
6. 活动宣传学校社会公益活动的宣传是活动成功开展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校内宣传渠道,如校报、电子屏幕等,发布活动信息和征集参与者。
医院公益活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公益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公益活动的社会效益,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公益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义诊、健康讲座、科普宣传、捐赠救助等。
第三条我院公益活动应以服务社会、关爱群众、传播医学知识、促进医患和谐为宗旨,坚持公益、公开、透明、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公益活动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公益活动由医院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
第五条公益活动策划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一)社会需求;(二)医院资源;(三)公益活动主题和内容;(四)活动规模和形式;(五)预期效果。
第六条公益活动实施前,需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经费预算、物资准备、宣传推广等。
第七条公益活动经费由医院办公室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
第八条公益活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第九条公益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报告,并存档备查。
第三章公益活动内容与形式第十条公益活动内容应包括:(一)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二)开展义诊、健康咨询,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三)组织健康讲座,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四)开展捐赠救助,帮助困难群众;(五)宣传医院品牌,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第十一条公益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包括:(一)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开展现场义诊、健康咨询;(二)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开展线上健康知识普及;(三)举办健康讲座、医学研讨会等活动;(四)开展慈善捐赠、救助活动;(五)与其他医疗机构、社会团体合作,共同开展公益活动。
第四章公益活动宣传与推广第十二条公益活动宣传推广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客观、公正;(二)突出公益活动主题,提高社会关注度;(三)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权益;(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第十三条公益活动宣传推广方式包括:(一)利用医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二)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社区公告等渠道进行宣传;(三)举办新闻发布会、座谈会等,邀请媒体和公众参与;(四)与相关社会组织、志愿者协会等合作,共同开展宣传活动。
社区公益活动管理制度
社区公益活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社会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并适用于本企业组织、开展和管理社区公益活动。
第二条定义1.社区公益活动:指企业组织员工自己乐意参加、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的活动,旨在供应帮忙、改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发展。
2.社区:指企业所在地区范围内的居民社区。
3.公益事业:指具有公共性、非营利性质、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的各类社会公益服务和项目。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三条负责部门1.企业在社区公益活动方面设立特地的部门或指派专职人员负责社区公益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2.负责部门的重要职责包含:–确定社区公益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计划;–与社区进行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监督和评估社区公益活动的执行情况;–组织员工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并供应必需的培训和引导;–收集、总结、发布社区公益活动的相关信息和成绩。
第四条公益活动委员会1.企业设立公益活动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社会责任团队成员构成。
2.公益活动委员会的职责包含:–订立和调整社区公益活动的策略和计划;–审批社区公益活动项目申请,并进行评估和监督;–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乐观性;–汇总和归档社区公益活动的相关资料和报告;–总结和评估社区公益活动的效果和成效。
第五条组织形式1.社区公益活动可采取以下组织形式:–集体活动:由企业组织员工共同参加的大型公益活动,如义务清洁日、爱心助学活动等。
–个人行动:鼓舞员工个人自己乐意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捐款捐物等。
2.在实施社区公益活动时,应依据具体活动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
第三章活动管理第六条活动策划1.社区公益活动的策划应考虑以下因素:–社区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参加人员的情况和本领;–活动的目标和预期效果;–活动的时间和地方等。
慈善捐赠与公益活动管理制度
慈善捐赠与公益活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医院慈善捐赠与公益活动管理工作,提高慈善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公益活动的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慈善捐赠管理第一节捐赠申请和审批1.捐赠申请人应填写《慈善捐赠申请表》,包含捐赠事项、捐赠资金或物品、用途等,并附上相应的资料和证明文件。
2.捐赠申请需由医院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
3.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成员应依照管理制度的规定,对捐赠申请进行审查,并书面提出审批看法。
4.假如申请符合相关规定,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主任或受委托的授权人员可以签署捐赠协议,确定捐赠事项、金额、用途等。
第二节捐赠资金管理1.医院设立《慈善捐赠专项账户》,将捐赠资金专款专用存入该账户,并依照捐赠协议商定的用途进行支出。
2.捐赠资金应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建立完整的账务系统,确保捐赠资金的存入、支出和结余情况可以随时查询和核对。
3.捐赠资金的使用须经过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的审批,并依照捐赠协议商定的用途进行支出。
第三节捐赠物品管理1.医院设立捐赠物品接收和分发布置的工作小组,负责接收、验收和分发捐赠物品。
2.捐赠物品应进行清点和验收,并填写《捐赠物品接收登记表》。
3.捐赠物品应及时布置分发,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登记。
4.捐赠物品的接收和分发过程应公开、透亮,遵从公平、公正原则。
第四节捐赠管理信息公开1.医院应定期公开慈善捐赠的资金数额、支出用途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2.慈善捐赠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向医院党委和行政部门报告捐赠管理情况,并在医院内部发布公告进行通报。
3.医院可以适时组织与慈善捐赠相关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医院慈善事业的认得和信任。
第三章公益活动管理第一节活动策划与组织1.医院应定期组织公益活动,包含但不限于义诊、健康宣教、社区义工等活动。
2.公益活动应依据实际需求进行策划和组织,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连续性。
3.公益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由医院公益事务部门负责,并必需时可以联合其他部门进行合作。
医院系列公益活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系列公益活动的开展,提高公益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社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组织开展的所有系列公益活动,包括义诊、健康讲座、科普宣传、爱心捐赠等。
第三条医院系列公益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益性:以服务社会、关爱群众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2. 科学性:活动内容应科学、合理,符合医疗保健要求;3. 安全性:确保活动过程中人员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4. 可持续性:注重活动效果的长远性,形成品牌效应。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医院成立系列公益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医院系列公益活动。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以下工作:1. 制定公益活动计划,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安排等;2. 组织招募志愿者,进行培训和考核;3. 协调相关部门和科室,确保活动顺利进行;4. 跟踪活动效果,收集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活动质量。
第六条公益活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以下要求:1. 活动方案应报医院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2. 活动现场应设置明显的标识,明确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信息;3. 活动过程中,应确保医疗安全,对参与群众进行健康咨询、指导;4. 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汇总活动资料,进行总结和评估。
第三章人员与物资第七条医院系列公益活动志愿者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2. 热爱公益事业,具备一定的医疗保健知识;3. 能够服从组织安排,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八条医院应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包括:1. 活动场地、设备;2. 医疗器材、药品;3. 宣传资料、标识等。
第四章资金管理第九条医院系列公益活动经费来源包括:1. 医院自筹;2. 社会捐赠;3. 政府资助。
第十条公益活动经费使用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挤占。
第五章评估与监督第十一条医院应定期对系列公益活动进行评估,包括活动效果、群众满意度、资金使用情况等。
社会公益活动组织管理制度
社会公益活动组织管理制度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对于社会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社会公益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有效管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组织结构、活动管理、资金使用和监督制度等方面,探讨社会公益活动组织的管理制度。
一、组织结构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应设立明确的组织结构,确保各部门和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实现各项工作的高效推进。
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理事会、秘书处、项目部门、宣传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
理事会负责制定和审议组织的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并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秘书处负责协助理事会的运行和各部门间的协调;项目部门负责公益项目的策划和执行;宣传部门负责公益活动的宣传推广工作;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募捐和资金的使用管理。
二、活动管理社会公益活动的管理应遵循规范和公正的原则,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管理主要包括:活动策划、志愿者管理、活动执行和后期总结等环节。
活动策划阶段,应根据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工作任务;志愿者管理方面,需建立志愿者招募、培训和评估的机制,确保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活动执行阶段,需建立严格的活动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保障活动参与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活动后期,应及时总结活动经验,改进活动策划和管理。
三、资金使用社会公益活动组织的资金使用应遵循透明、公开和合法的原则,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资金使用主要包括:募捐策划、资金收入、项目资金支出和财务报告等环节。
在募捐策划方面,要根据活动需求和捐赠者的意愿,制定募捐方案,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资金收入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收款、汇款和开票制度,确保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合法性;项目资金支出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和报销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财务报告方面,应定期向监管部门和捐赠者公开披露资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四、监督制度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确保组织和活动的透明运作。
社区和公益活动管理制度
社区和公益活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加强企业社区责任感,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规范社区和公益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章程和管理制度等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全部社区和公益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第三条定义1.社区活动:指企业组织或参加的,面向公司社区内外的各类活动,如座谈会、沟通活动、文化节、健身活动等。
2.公益活动:指企业组织或参加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各类公益事业,如捐赠活动、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领导责任体系1.公司设立社区和公益活动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领导担负主任,负责社区和公益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决策。
2.公司各职能部门派出代表作为委员,参加社区和公益活动的具体实施,帮助委员会工作。
第五条组织机构1.公司设立社区事务部门,特地负责社区和公益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包含活动策划、组织执行、评估等。
第三章活动管理第六条活动策划1.社区和公益活动的策划应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相全都,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和落实。
2.活动策划应充分调查研究,确保活动目标明确、可行可控。
第七条活动立项和预算1.活动立项应经过社区事务部门审核,并报送社区和公益活动管理委员会审批。
2.活动预算应认真列明各项支出和估计收入,并经过财务部门审批。
第八条活动执行1.活动执行应严格遵守公司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活动的安全和合法性。
2.活动执行应充分调动公司内外资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活动评估1.活动结束后,社区事务部门应组织对活动进行综合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看法和建议。
2.活动评估结果应及时向社区和公益活动管理委员会报告,并留存备案。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十条人员选拔1.参加社区和公益活动的人员应具备肯定的责任心和爱心,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人员选拔应经过严格的面试和评估,确保参加者能够胜任相应工作。
第十一条人员培训1.社区事务部门应依据活动的性质和需求,组织培训计划,对参加者进行必需的培训和引导。
企业与社会的公益活动管理制度
企业与社会的公益活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加强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规定,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涉及公益活动的部门、员工及合作伙伴。
第三条公司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包含但不限于慈善捐赠、环保行动、志愿者服务等。
第二章活动策划与评估第四条公司将依据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订立年度公益活动计划和具体项目方案,并报经营管理层审批。
第五条公益活动方案应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方、参加人员、预算及风险评估等,并保持与公司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相全都。
第六条公司每年将对公益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活动效果和影响,并依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公益活动策划。
第三章资金管理第七条公司将依照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合理布置公益活动所需资金。
公司设立公益活动专项资金账户,用于收取和管理公益活动捐赠款项。
公司将依照捐赠人意愿和公益项目需要,合理使用和调配资金。
第九条公益活动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公司将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计和监督。
第四章参加人员管理第十条公司鼓舞员工乐观参加公益活动,并供应必需的支持和保障。
第十一条员工自己乐意参加公益活动,应提前向所在部门提出申请,并经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参加。
第十二条公司鼓舞员工参加公益志愿者组织,供应敏捷的工作布置和福利待遇。
第十三条公司将对参加公益活动的员工进行适当嘉奖和表扬,以激励更多员工乐观参加公益事业。
第五章宣传与反馈第十四条公司将及时、真实地向社会公开公益活动信息,包含活动方案、实施情况和公益成绩等。
第十五条公司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公益活动,包含公司官方网站、社交媒体、企业内刊等。
公司将定期与公益项目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沟通,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和疑问。
第十七条公司将充分听取公众看法和建议,不绝改进公益活动,加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六章监督与制度执行第十八条公司将建立公益活动监督机制,设立监督专岗,并定期组织对公益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公益活动社会人员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公益活动社会人员的管理,确保公益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参与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工作人员、赞助商等相关社会人员。
三、人员选拔与培训1. 选拔原则(1)自愿原则:参与公益活动的社会人员应自愿报名,积极参与。
(2)公平原则:选拔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3)能力原则:选拔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培训内容(1)公益活动宗旨和目标。
(2)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
(3)安全知识和急救技能。
(4)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四、人员职责1. 志愿者(1)协助活动现场的组织和实施。
(2)负责活动现场的秩序维护。
(3)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
2. 工作人员(1)负责公益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
(1)提供活动所需的资金、物资等支持。
(2)宣传公益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
(3)与主办方保持良好沟通,共同推进公益活动。
五、纪律与考核1. 纪律(1)参与公益活动的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德。
(2)服从组织安排,按时参加活动。
(3)爱护活动现场设施,不随意损坏。
2. 考核(1)考核内容:参与度、工作表现、团队协作等。
(2)考核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3)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人员进行教育和调整。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公益活动主办方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院公益活动管理细则
一、社会公益服务管理组织
1.文学院社会公益服务管理工作组,由学院学生代表及辅导员老师组成,负责对全院社会公益服务工作统筹规划、指导、监督和检查。
2.工作组设主任委员一名、委员若干名,委员由学院各个班级民主选举推荐一名同学产生,主任委员由委员民主选举产生。
3.社工组主任委员、委员不计入综合测评学生干部加分项目,其工作时间计入社会公益服务时数,但每学期每人不超过200小时。
4.社工组设立分会并在学院各个年级设立小组,小组成员由各小组主任委员及各年级辅导员老师组成。
5.社工组办公地点为文学院学生科办公室。
二、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分类
1.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按照举办地点分为两类:校内与校外。
2.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按照参与人数分为两类:团体与个人。
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管理办法
1.活动备案制度
2.志愿者注册及管理制度
(1)志愿者注册制度
有意参加社会公益服务的同学须将填写好的《文学院注册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申请表》送至文学院社会公益服务工作组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者则成为文学院注册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将统一发放《晋中学院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手册》和注册号(学号)。
(2)志愿者管理制度
志愿者完成注册登记后,由社工组组织注册志愿者参加培训辅导会。
对于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服务项目,社工组还要安排相关的服务技能培训。
社工组将对各志愿者注册资料妥善保管并进行备份。
其中,志愿者档案包括注册号、申请表、基本情况、参加服务的具体情况等。
3.志愿者服务时数认证办法
(1)《晋中学院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手册》为学院注册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专用,用于证明注册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的身份,记录每位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及服务时数。
(2)服务时数具体认证方法详情请见附件。
附件
文学院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时数认证办法
志愿服务时数认证是对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小时数的认可和肯定。
1.注册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后,团体类由活动负责人在活动总结表中提供参与活动志愿者的服务时数、服务内容,再由社工组予以认定;个人类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由本人提交。
2.社会公益服务时数认证工作由社工组具体执行。
3.文学院社会公益服务时数认证方式为公益服务小时认证。
4.由本学院各学生团体(或个人)主办(或负责)的各项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一星期内(寒暑假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团体类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由活动负责人统一将参加本次活动的志愿者的服务时数、服务内容填写于活动总结表中,再由社工委审核,最后由社工委填写电子版的各志愿者的《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手册》(附表5)服务时数并存档;个人类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由本人提交。
非本学院学生团体(或个人)主办(或负责)的公益活动一般参与者需在活动结束后一星期内由活动组织方负责人提供一份《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参与证明表》参与认证。
5.社会公益服务时数认证将于总结表或参与证明表上交当周周末进行,认证结束后,各班社工委委员将会把认证情况反馈给志愿者本人。
志愿者本人如有异议,可以向学院社工组进行申诉,最终认证结果以学院社工组认证为准。
6.对于活动幕后工作者(如策划写作人员),其服务时数为公益服务现场工作时间乘以0.8,既是活动策划者又是活动参与者的,分两段分别计算,如张三既是活动策划者又是活动参与者,现场工作30小时,则张三本次活动服务时数为30*0.8+30=54小时。
7.对于学校公益类社团负责人,由于其职务需要而参与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因其已经作为学生干部计入综合测评加分,故不再参与本社会公益服务时数认证;其他非职务需要而参加的社会公益服务
活动可以参加本社会公益服务时数认证。
具体区分由相应社工委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决定。
8.以公益为目的,但又以这个活动参加了比赛且获得了名次,不计入综合测评,计入社会公益服务时数;以比赛为目的,在比赛过程中参与公益活动,则不能计入社会公益服务时数,若得奖,可计入综合测评。
9.献血一次,凭献血证可折算成10小时社会公益服务时数;爱心捐款、捐物,凭捐赠证明计算捐款、捐物次数,不具体折算为公益服务时数,评优或评奖学金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过捐赠记录的志愿者。
10.学校、学院大型活动的观众(学院组织参与的)可以按照实际服务时间由社工委统一计入社会公益服务时数;学院组织的送旧、迎新等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按照实际服务时间由社工组统一计入社会公益服务时数。
11.对于以天计算的大型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其服务时数每天不超过10小时的按实际时数计算,超过10小时的按照10小时计算。
如张三暑期支教15天,每天工作12小时,则张三服务时数为15*10=150小时。
12.服务时数以小时为单位,低于半小时的均按半小时计算,高于半小时低于一小时的按一小时计算。
(例如:服务实际时间为3小时23分钟,则按3.5小时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