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数据的收集与管理
第2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精品PPT课件
▪ 优点:应用范围广、结果正确、直接
▪ 缺点:成本高、研究时间长。
统计学
2-15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统计报表
▪ 依据国家统计局或国家各行政管理的规定,自上而下 地统一布置,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 表式、指标、时间和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 计资料的调查方式。
►专门调查
▪ 普查
▪ 抽样调查
▪ 重点调查
►重点单位是指在全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占比不 大,但调查标志值却占较大比重。
▪ 典型调查
►有意识地选择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
统计学
2-16
统计报表
►是我国定期搜集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形式。 ►特点
▪ 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 ▪ 项目稳定,有利于资料积累和动态比较
►种类
▪ 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 ▪ 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 定期报表和年报 ▪ 基层表表和综合报表 ▪ 电讯报表和书面报表
►统计调查方法
▪ 现场观察法、报告法、问卷法、访谈法、实验 采集法等。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 统计报表 ▪ 专门调查
统计学
2-12
抽样调查方案
►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 有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的现象总体。 ▪ 调查单位:所要研究的个体。
►确定调查项目:调查中所要调查单位的特征。 ►设计调查表与问卷设计 ►选择调查方法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统计学
2-13
统计调查方法
► 现场观察法
▪ 带有明确的目的到现场,直接观察获得数据信息。 ▪ 优点:准确;缺点:成本大
► 报告法(通讯法)
卫生统计学基础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管理
卫生统计学基础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管理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而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卫生统计学基础下流行病学数据的收集与管理。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获取相关的信息。
以下是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收集流行病学数据的常用手段。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可以收集到广泛的信息,如人口统计学特征、暴露因素、疾病发生情况等。
问卷调查可以面对面进行,也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进行。
2.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人群中的个体,收集相关信息的方法。
例如,医生可以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等,并记录下来。
这种方法常用于疫情调查和临床观察。
3.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通过控制暴露因素来判断其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程度。
二、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和分析的过程。
以下是数据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步骤:1. 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严格按照研究的标准操作,并做好记录,避免数据错误和遗漏。
2. 数据整理和存储:在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
数据整理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存储可以采用电子表格或数据库的形式,确保数据的安全和易于检索。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核心环节。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
4. 数据报告和交流:研究完成后,需要将数据结果进行报告和交流。
报告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呈现,如报告、论文或演示文稿。
通过科学的数据收集与管理,可以提高流行病学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制定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规律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方法1.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观察和测量来推断总体的性质。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通过合理选择样本,可以减少数据收集的成本和时间,同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来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现象变化。
实验设计通常包括随机分组、对照组设计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因果关系,并排除其他混淆因素的影响。
3.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通过编制问卷并向受试者发放,收集他们的意见、观点和行为等信息。
调查问卷可以通过面对面、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便于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通过统计指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概括的方法。
常见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频数等。
描述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数据中获取一些基本的统计特征,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2.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探索性的分析方法。
通过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等图表,可以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异常值和相关性等。
探索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进一步指导后续的统计分析。
3. 统计推断分析统计推断分析是通过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用于从样本中获取总体的信息。
常见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可以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参数值,假设检验则可以对总体间的差异进行判断。
4.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因素对结果变量的影响程度,并预测未来的趋势。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
总结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统计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支持。
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统计学的基础,对于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至关重要。
数据收集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获取统计学研究所需的数据。
数据的来源可以是调查问卷、实验、观察、抽样调查等等。
数据收集需要严格的设计和筹划,以确保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一个好的数据收集过程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数据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理、整理、编码等一系列处理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数据的录入、校验、清洗、缺失值的处理等。
数据整理的目的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使得数据能够被后续的分析工作所应用。
一个完善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为统计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统计学研究的基础。
统计学的研究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获得准确、全面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和推断。
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确保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对后续的统计学研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数据收集与整理决定了统计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避免数据损失和变形。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校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只有在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做得好的前提下,统计分析的结论才能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
3. 数据收集与整理为统计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准确完整的数据是开展统计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材料。
在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的分类整理、标准化处理等手段,为后续的统计学分析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也有助于发现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为统计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启示。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技巧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技巧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数据的准确收集和整理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一、数据收集技巧1.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数据收集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标。
明确研究问题,清楚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以回答研究问题。
2.选择适当的样本:在实际研究中,通常无法对全部个体进行数据收集,这时需要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样本。
选择样本的关键是确保样本能够准确代表总体,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3.设计问卷和调查表: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设计问卷应注意问题的提问方式清晰明确,回答选项全面准确,并避免主观倾向的问题。
4.使用合适的实验设计:在实验研究中,应该选择适当的实验设计。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等,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减小误差,提高数据质量。
二、数据整理技巧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从原始数据中去除不符合预定标准的数据,如缺失值、异常值等。
清洗数据能够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编码:数据编码指将不同种类的数据转化为统一的编码形式。
编码使得数据更易于整理和分析,在进行编码时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3.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处理,使其符合分析要求。
常见的数据转换方法包括对数转换、标准化、离散化等。
4.数据整合:在实际研究中,可能需要整合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
数据整合需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已整合的数据进行分析。
5.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表等形式呈现,使得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和展示。
总结: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技巧对于正确分析和解释数据非常重要。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确定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样本和设计问卷;在数据整理过程中,要进行数据清洗、编码、转换、整合和可视化等步骤。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得出可靠的统计结果至关重要。
在统计学中,数据收集和整理是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统计分析和决策制定过程。
本文将探讨数据收集和整理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收集方式提供相应的整理技巧。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指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获取数据的过程。
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
数据收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问卷调查、实验观察、抽样调查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结构化地收集受访者的意见、看法或者实际情况。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注意设计合理的问题、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并合理安排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2. 实验观察:通过设置实验条件和观察指标,收集实验数据。
实验观察需要严格控制变量,保证实验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实验设置的科学性。
3. 抽样调查:通过抽取一部分样本,代表性地反映全体个体的情况。
抽样调查需要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并保证样本数量足够大,以提高统计结果的可信度。
二、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指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归类、分类、清理和转换的过程,以便后续的统计分析和解释。
数据整理的目标是使数据更易于理解和使用,同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整理技巧:1. 数据验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验证的方式包括比对、重复录入和查找异常值等。
2. 数据分类和归档: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和归档,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筛选。
分类的方式可以根据数据的时间、地区、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
3. 数据清洗:清洗数据是指排除异常值、缺失值和重复值等不符合要求的数据。
清洗数据有助于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4. 数据转换:如果原始数据不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需要进行数据转换。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数据在统计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对于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就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数据收集方法1. 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从总体中选取样本进行调查和观察,以此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常见的抽样调查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2.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个体或对象进行实验和观察得到数据。
实验法可以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确定因果关系。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对于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3. 统计报表法统计报表法是通过对已有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信息。
这种方法常用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有效地发现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二、数据整理方法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筛选,去除不符合要求或有错误的数据项。
常见的数据清洗方法有去重、去噪、填充缺失值等。
2. 数据编码数据编码是将数据进行分类标记和编号,以便于统计和分析。
数据编码可以采用数字编码、字母编码或符号编码等方式,使得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可读性。
3.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变换,以满足数据分析的需要。
数据转换可以包括数据的归一化、标准化、离散化等处理方法,使得数据更方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4. 数据汇总数据汇总是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计算出相应的统计指标。
数据汇总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使得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结语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统计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以获得高质量的统计结果。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能力,为统计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引言: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而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经济统计学的基础。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决策的基础、政策制定的依据以及经济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存在的挑战。
一、数据收集的重要性数据收集是经济统计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只有通过收集大量的、准确的数据,才能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数据收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决策依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制定决策时,需要依据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例如,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了解当前经济状况和趋势,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2. 指导经济研究: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研究时,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
只有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才能发现经济现象的规律,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3. 监测经济发展:数据收集是监测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可以及时了解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主动收集和被动收集两种方式。
1. 主动收集:主动收集是指主体根据需求主动采集所需的数据。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主动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销售数据等方式主动收集市场信息。
2. 被动收集:被动收集是指主体在日常活动中自然产生的数据。
例如,企业的销售数据、财务数据等就是在经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数据;政府的税收数据、就业数据等也属于被动收集。
不论是主动收集还是被动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收集数据时,应尽可能避免数据的偏差和误差,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三、数据整理的重要性数据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的过程。
数据整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清洗: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缺失值和重复值等,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数据是统计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们提供了关于现象、事件或群体的信息。
而为了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我们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来收集和处理数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一、数据收集方法1.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设计实验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在实验中控制和操作自变量,并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从而获得所需的数据。
实验法适用于对因果关系进行研究,但也需要注意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
2. 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主动收集数据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设计问题并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
调查法适用于研究人类行为、态度和观点等主观性数据,但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调查过程的严谨性。
3. 抽样法抽样法是通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观察和调查,然后根据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的方法。
抽样法可以降低数据收集的时间和成本,同时提高数据的可行性。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二、数据处理方法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目的是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常见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描述数据的特征。
2. 推论统计分析推论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从而对总体进行推断和判断的过程。
推论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总体的特征或参数进行估计和推断。
3.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和方向。
常见的相关分析方法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等。
4.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可以通过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进行分析。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等。
5.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研究不同因素对观测数据差异的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是统计学研究的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是统计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在统计学中,数据收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准确的、可靠的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则是通过对已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和解释,获取有关事物规律和关系的认识与结论。
一、数据收集方法在统计学中,数据的收集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实验法等。
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通过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的场所进行直接观察和记录,以获取相关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实时观察和记录的情况,如商品销售现场、人口普查等。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向受访者发放问卷,收集他们的观点、意见、行为等信息。
问卷调查可以采用纸质问卷或在线问卷的形式,具有收集大量数据、覆盖面广的优点,适用于多种研究领域。
3.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的干预和观察,来获取数据和分析结果。
实验法可以控制所采集数据的影响因素,提高数据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适用于需要探究因果关系的问题。
二、数据收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样本选择:应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所收集数据的有效性。
样本的选择要尽可能全面、随机和代表性,避免产生选择性偏差。
2. 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应注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通过多次观察和多次测量的方法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应记录数据的来源、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3. 数据隐私保护: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应保护受访者的隐私权,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同时,在分析和报告数据时,需要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以保护受访者的隐私。
三、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从数据中获取有关事物规律和关系的认识与结论。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等。
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的过程,通过计算和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统计学 精】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2)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
4、典型调查
• 这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对所研 究的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一个或少 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 变化的规律。
• 重点调查适用的条件:
•
当统计调查的任务只要求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而
调查对象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比较适宜进行重点调查。
• 例如,为了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可以选出鞍钢、宝钢、首钢、 马钢、武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调查,以便对钢铁产量有个大致的了解。
3、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 。 泛的一种调查方式
(3) 是运用概率的估计方法 。
• 例如:通过抽样推断得出,厦大学生的平均 月支出在(420,470)元上的可靠性为90%。
(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 抽样调查的优越性: 第一,经济性强。 第二,时效性高。 第三,适应面广。 第四,准确性大。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检查的社会 现象。
性和时效性。
三、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种类
• 1、定义: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 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照某个标志或几个标 志把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部分 (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
• 2.兼有“分”和“合”的双重含义: •对于现象总体,是 “分”;对于单位, 是“合”。 • 对于分组标志,是“分”,对于其他标 志,是“合”。
应用统计学第2章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掌握数掌握数据的测量尺度及常用类型; 了解统计数据搜集的意义; 掌握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 掌握数据图表展示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第2章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2章
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数据图表展示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第2章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2章
2.4 分配数列
第2章
1.列表法
2.4 分配数列
2.4.3 品质分配数列的表示方法
第2章
2.图示法(1)条形图。条形图是指用宽度相同、高度不同的条形来表示数据变化的图形。条形图可以横向展示,也可以纵向展示,纵向展示时又称柱形图。
2.4.3 品质分配数列的表示方法
2.4 分配数列
第2章
2.图示法(2)饼图。饼图是用圆形及圆形面积的大小来表示数据数值大小的图形。饼图通常用来表示研究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分布,对于结构性的研究问题非常实用。
2.5.2 统计表的分类
2.5 统计表
第2章
2.分组表 统计表的主词按照某种标志进行分组后所形成的表称为分组表,利用分组表可以展示统计总体不同现象的特征,说明各个分组之间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如表2-13所示。
2.5.2 统计表的分类
2.5 统计表
第2章
3.复合表统计表的主词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分组的表称为复合表,如表2-14所示。
2.1.1 数据的测量尺度
第2章
2.1 数据的测量尺度与常用类型
第2章
1.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绝对数是数据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其他数据指标形成的基础。相对数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相对水平,由两个相互联系的绝对数的对比而得到。平均数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总体表现水平,是一个抽象了的研究对象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数量标志下的表现差异,表示研究对象的总体各单位的一般水平,而不是某个单位的具体水平。
统计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以搜集某些不能或不宜用报表搜集的统计 资料。对国情国力的调查一般用普查,如人口、工业和
农业普查。
❖ 普查的特点:全面调查;非经常性调查。
❖ 我国的普查制度:
每逢末尾数字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 “1”或“6”的年份基本统计单位普查;“逢3、逢8的年份经济普查; “5”的年份工业普查;“7”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
❖ 本报告研究的内容较敏感,在调查过程中,由于涉及标会 运作中的核心内容,实践小组受到当地标会保护势力的威 胁,几度要求收缴所有调研资料,但我们依靠勇敢和智慧 将大量的调查结果保留了下来,即本文所用到的珍贵数据 及图片材料。
❖ 数据整理分析……(统计分组、统计表、统计图)
统计研究的过程
统计设计
实际问题
3. 调查项目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 汇总总和,降低资料质量。
❖ 普查的组织形式:
▪ 专门组织普查机构并配普查人员直接登记(人口普查); ▪ 利用原始资料由调查单位自填表格(物资库存普查)
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搜集
三、统计调查的各种形式:2、统计报表制度:
❖ 统计报表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 国统计法》),自上而下的统一布置,以一定的 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 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地 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是搜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统计数据的主要方式。
❖主要特点:
① 资料来源建立在基层单位的各种原始记录的基础 上,基层单位可利用其资料;
② 逐级上报和汇总,各级领导能了解其辖区的情况 ③ 属于经常性调查,项目相对稳定,利于积累资料,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4)系统抽样
首先将总体中各 单位按一定顺序 排列,根据样本 容量要求确定抽 选间隔,然后随 机确定起点,每 隔一定的间隔抽 取一个单位的一 种抽样方式。是 纯随机抽样的变
种
最主要的优势就 是经济性。最大 的缺陷在于总体 单位的排列上。 一些总体单位数 可能包含隐蔽的 形态或者是“不 合格样本”,调 查者可能疏忽, 把它们抽选为样
• 普查需要规定标准的时点:如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 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
统计报表
•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自上而下同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 提供统计资料的调查组织方式。
• 统计报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是建立在各基层单位原始 记录的基础上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由于统计报表是逐级上报和汇总 的,有利于各级部门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或本行的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现状。
2.1 统计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来源
• 间接来源 研究者直接从公开出版物或通过网络渠道获取
所需数据,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 要》、《中国社会统计年鉴》 • 直接来源
研究者直接通过调查取得研究所需数据资料
2.1 统计数据的收集
普查
常用的统计 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简单随 机抽样
分层抽样
抽样调查
• 抽样调查是取得数据资料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它是按照 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指标进 行测定,根据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的具体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
简单随 机抽样
分层抽样
等距抽 样
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 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 抽样方式
统计学的数据收集与处理
统计学的数据收集与处理统计学是一门专注于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数据的获取、整理、分析与解释。
本文将探讨统计学中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学中最基础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
数据的收集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验观测、统计报表等途径获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1.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工具,可通过面对面、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注意问题的清晰度、选项的多样性和逻辑的合理性,以确保获得准确和全面的数据。
2. 实验观测:实验观测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收集数据。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验目的、控制变量、选择合适的样本容量和观测方法,以减少误差和偏差,获得可靠的数据结果。
3. 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从各个机构、组织或者公共数据库中获取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是经过真实记录和整理的,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在使用统计报表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有效性和适用性。
二、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处理是将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转化,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解释。
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的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去除数据中的错误、无效和缺失值,以得到准确和完整的数据。
在数据清洗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软件工具来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和逻辑性,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2. 数据的整合:数据的整合是将多个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合并,以得到更全面和有关联的数据集。
在数据整合过程中,需要确保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字段和类型一致,采用适当的数据连接和合并方法,避免数据冗余和重复。
3. 数据的转化:数据的转化是将原始的数据转化为可分析和解释的形式。
常见的数据转化方法包括数据的排序、分类、求和、平均、比例计算等。
统计学原理教案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解析学生如何收集和整理可靠的统计数据
统计学原理教案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解析学生如何收集和整理可靠的统计数据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学科。
在实际应用中,收集和整理可靠的统计数据对于准确分析和推断结论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原理教案中学生如何收集和整理可靠的统计数据。
一、数据收集方法1. 问卷调查:学生可以设计和分发问卷来收集数据。
问卷应该具有合适的问题和选项,以确保数据能够全面反映研究主题。
此外,学生还应考虑样本的数量和代表性,以避免采样偏差。
2. 观察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事件、行为或现象来收集数据。
观察需要进行合理的记录和分类,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法:学生可以设计和执行实验来收集数据。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控制和调整变量,以确定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正确的实验设置和数据记录是确保数据可靠性的关键。
二、数据整理与清洗1. 数据录入: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电子表格来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
2. 数据清洗: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缺失或异常值。
学生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即检查和修正数据中的错误和异常值,填补缺失值。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解释。
三、数据分析与解释1. 描述性统计:学生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它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据的分布和特征。
2. 推论统计:学生可以运用推论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推断和推断结论。
推论统计主要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它们能够帮助学生从有限的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关系。
3. 数据可视化: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图形和图像等方法将数据可视化,以便更直观地呈现数据的模式和趋势。
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释和传达统计结果。
总结:在统计学原理教案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解释可靠的统计数据。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作为数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统计》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工作和社会现象都需要用到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因此,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技能。
1.数据的收集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首先需要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收集的方法。
一般来说,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实际的调查、实验或案例分析等。
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置、观察、采访等方式。
在实际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来源要可靠。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收集数据时应该注意不要采用不真实或不可靠的数据来源。
(2)数据的收集方式要合适。
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来源,选用不同的收集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质量。
(3)数据的样本要有代表性。
数据的样本是指对某一群体或特定对象的数据调查。
样本的代表性要求是对这个群体或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准确描述。
2.数据的整理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如何进行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
具体地说,数据的整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数据的清洗:清洗数据是指去除数据中的错误、无效或重复数据的过程。
在数据清洗时,应该认真核对每一份数据,并删除掉不符合要求或与其他数据重复的数据。
(2)数据的分类:将整理后的数据按照特定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组。
分类的方式也因数据类型和不同问题的关系而异。
(3)数据的评估: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评估,判断该数据的质量和实用性,并对数据的价值和使用限制进行分析。
3.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是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发现数据的价值,进而为决策和应用提供依据。
在数据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整体的统计分析,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调查目的 确定调查项目
一览表、单一表
(为什么要调查) (调查谁)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什么)
报告单位
调查表与问卷的设计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具体关系可以作如下表示
统计调查方案
常 用 统 计 调 查 方 法
统计调查方 法 现场观察法
报告法
问卷法
访谈法 实验采集法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依据统计分析的目的和要求,
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的分类整理、浓缩简化的工作过程。它是
进行统计分析的必要前提,是保证统计数据客观、 真实、准确、可靠的关键。
本章内容 一、 数据的收集 二、 数据的整理
三、 次数分布
数据的收集
统计资料收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 组织形式与科学方法,进行采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类信 息资料的工作过程。
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Model Survey)是指根据 调查目的,在对所研究现象全面分析的基 础上,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 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以便认识事物的本 质与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关键词:典型单位,是指那些能充分、集中地 体现调查对象总体某些方面共性特征的最有代 表性的单位。
数据的分组
数据分组是根据总体的内在特征和统计 研究的任务需要,把总体或样本按照某一标 志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部分。 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分为性质(分 组标志)相异的若干组成部分;对个体而言是 “合”,即将分组标志相同的个体组合起来。
注意: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数据分组的作用
反映总体内部结构 分析总体数量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普查
普查(Census)是对调查对象的全 部个体逐一进行的调查。其特点:一次 性调查,全面调查,周期较长;
普查主要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现 象总量。 关键词:全面调查、一次性、时点资料
美国普查局
/
美国普查局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是 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全部调查单 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 查,再根据调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 调查方法。广义的抽样调查包括随机 抽样与非随机抽样。
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组织方式
统计报表
全面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Statistical Report Forms) 是指依照国家统计局或国家各行政管理部 门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以一定 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 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与报送程 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 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总体分为若干组,然后随机整组整组的抽取
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Key-point Survey)是指 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调查单位 收集统计资料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关键词:重点调查单位,是指这些被调查的单 位在总体中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其标 志值却在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总体中具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
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资料的工作过程。
一般程序:
统计资料的审定 统计资料的分组
统计资料的汇总
编制统计表
绘制统计图
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也称为第一手资料, 是反映被调查对象原始状况的资料。 如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调查问卷 答案、实验结果等。
举例:数据集03、数据集04
次级数据
次级数据也称为第二手资料, 是已经存在的经他人整理分析过 的资料。如期刊、报纸、广播、 电视以及因特网上的资料,各级 政府机构公布的资料,企业内部 记录和报告等。
最末一组(最大组)的上限不得小于最大变量值
组限应是引起事物质变的数量界限,并有利于表现总体分
布的规律性。
分组变量可分为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它们的组限表示方 法也是不同的。离散变量的组限,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间断,连续变
(狭义的)抽样调查可以分为
简单随能;方法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分组、按一定比例从组中抽取
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等距、周期抽样;有(无)关标志排队
EXEL
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数据分组的原则
穷尽原则
互斥原则
数据分组的种类
简单分组表
品质分组
复合分组表
数量分组
次数分布数列
次数分布(数列)
是统计分组的重要形式,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
把总体或样本的全部个体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
顺序排列,形成总体或样本的每一个个体在各组间 的分布。
概念:次数(频数),比率(频率)
分类:
品质数列
单项数列 变量数列 等距 组距数列 异距
1、数据的来源
(1)原始数据 (2)次级数据 链接
统计调查
查阅文献、年鉴和数据库
2、统计调查——获取原始数据的主要形式
(1)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统计资料的整理
统计资料的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 所收集到的大量、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与综
合,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为统计分析提供
‘解剖麻雀’式,划类选 典
数据的审定
调查资料审定的目的,就是 要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尽可能地 缩小调查误差。即对调查资料的 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进行检 查。
调查必然产生误差
统计误差
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的失误 而造成的。 代表性误差是由于非全面调查只观察总体一部分单 位,这部分单位不能完全反映总体的性质而产生的 误差。
1、组数与组距 — 其确定根据经验
组限(上、下),全距R,组距
开口数列,闭口数列,开口组、闭口组
2、组中值
闭口组的组中值计算公式: 组中值=(上限+下限)/2
缺下限开口组(首组)组中值
=首组上限-邻组组距/2 缺上限开口组(末组)组中值 =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
组限的注意事项
首组(最小组)的下限不能大于最小变量值
举例:数据集01、数据集02
链接 世界银行的数据库
/data-query/
数据中华—情报分析
/DataCenter/GeneralData.asp
世界银行1
数据中华
如何设计调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