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改进方法,我乡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使“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得到不断深化,为北田乡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网格化管理工作做法
(一)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
一是优化人员设置。上半年我乡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对网格办进行了人员优化和调整,合力分配资源,充分发挥网格办每个成员的优势,逐步形成了完善的长效机制工作程序。
二是调整网格布局。按照“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原则,对全乡网格进行了调整。经过网格的调整、合并,所有网格长均由公职人员担任,网格责任更清晰、明确,网格管理更高效、务实,工作落实更彻底、扎实。
三是加强工作对接。积极和县职能部门下沉人员进行对接,了解最新工作资讯和工作动态,形成工作信息、工作简报等,充分利用条块融合的力量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和矛盾,深化长效机制建设效果。
四是加大日常督促。在全体机关干部会议上,及时通报
1
网格化管理工作进展和成果,宣传网格化管理典型事例和先进经验,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思路贯彻。网格办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近期工作,研究如何提高进一步工作效率,如何充分调动各级网格人员积极性,如何加强部门联动和条块融合等,不断改进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二)加强工作督查,强化部门联动
一是深入矛盾排查,强化问题督办效果。积极调动村组干部,发现问题,排查矛盾,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强化群众自治效果。
二是加强条块融合,集中解决疑难问题。基层网格员对各网格进行集中排查、集中整治,对排查出的疑难杂症组织相关部门召开条块联席会共同商讨对策,共同解决,真正做到“部门联动,条块融合,横到边,纵到底”,深入推动网格化管理发展。
(三)注重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乡党委定期召开网格化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网格化管理工作,协调处理具体问题,加强部门横向联动和纵向互动,加强网格人员信息畅通和管理。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乡网格办制定出培训计划,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培训,对各级网格人员进行长效机制建设培训,加强网格化管理与各部门实际工作的融合,提高网格长、网
格员业务素质,推动网格化管理持续、深入开展。
二、网格化管理现状及问题
自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以来,我乡健全组织机构,合理划分管理区域,签订管理责任书,制定配套的巡查制度等,做到了辖区分片、责任到人,并上墙公示。网格化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落实。但还存在网格化管理并未完全落实到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有的管理人员对辖区的情况没有做到户数明、底细清;有的管理人员与辖区群众主动沟通较少等等。
由上可见,网格化管理模式在一些基层组织仍停留在初始阶段,并未得到全面严格的落实,还没有康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三、对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建议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规范化建设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传统管理手段的一次变革。为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对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有力管理,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政能力。落实和完善网格化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网格化管理的落实提供思想保障。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管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管理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管理转变、
管理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等四个转变。
网格化管理正是顺应了以上的要求,将管理责任明确到人,消除管理的盲点,强化动态的、长效的管理,同时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因此,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实现“四个转变”的突破口,切实抓好网格化管理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网格化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二)科学部署,减负基层,为网格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时间保障。
网格化管理未能有效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忙于杂事、临时性的事务较多。因此上级应科学统筹各项工作,在部署工作和检查落实时,应尽量将有关工作安排进行整合,提出规范性的长效性的要求,并精简会议,注重实效,为基层落实网格化管理提供时间保障。
(三)重心下移,强化基层,为落实网格化管理提供后勤保障。
针对基层人手偏少、软硬件不足的状况,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行重心下移,弥补基层管理力量的不足。
同时,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网格化管理软件,为基层落实网格化管理提供有效的人力物力保障。
(四)强化激励,奖优罚劣,为落实网格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网格化管理是一项任务重、责任大、工作细的综合性
管理模式,对网格管理人综合业务素质要求很高,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