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课程介绍
《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
![《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38a7e21964bcf84b8d57b04.png)
---------------------------------------------------------------最新资料推荐------------------------------------------------------《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医学统计学》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 40 学时,均为理论课。
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空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与疗养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医学统计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批量数据收集、分析、解释与表达的普遍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医学统计学被喻为整个医学大厦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医学统计学知识是医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医学统计学方法是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医学统计学结果是所有医学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理解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医学统计学方法,将为后续临床医学、军事医学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预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生理学》等,主修完本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物理诊断》、《实验诊断》等后续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1.要坚持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 / 3全程渗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2.教学内容上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 课件、网络课程、学科专业网站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如何分析医学观察结果的变异来源为出发点,培养学员的统计思维方式。
《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
![《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https://img.taocdn.com/s3/m/c976c78b02d276a200292e4a.png)
《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英方名称:《Medicine Statistics》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16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药物制剂、社会体育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的统计学方法,以便为工作后的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通过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方法、直线相关与回归以及统计图表的讲解,为工作后的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
基本按理论和实验课的方式上课。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教材:《预防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王正伦,1版,2004年。
参考书目:1.Kessinger Publishing、Whitman H Jordan, Principles of Human Nutrition:A Study In Practical Dietetics,Publication Date:Dec1,2004. 2.Christine Langan、Joseph LaDou,Occupation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Publication Date:1997.3.Appleton-Century-Crofts、John M. Last,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Publication Date:1986.4.《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方积乾,5版,2005年。
主讲教师:黄厚今教授范奇元教授李岩副教授邹焰副教授石修权讲师周远忠讲师1。
医学统计学全部课程
![医学统计学全部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ff6da3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2.png)
医学统计学全部课程医学统计学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学统计学的全部课程,包括其基础知识、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一、基础知识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概率论、随机抽样、变量类型和测量尺度等。
这些知识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开始学习医学统计学之前,学生应先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医学统计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如何设计和实施一项实验,以便收集数据并回答研究问题。
实验设计应考虑各种因素,例如样本大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量、随机化和盲法等。
学生应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在实际研究中应用。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医学统计学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
学生应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清洗和描述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还应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例如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和多元统计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测试假设、评估预测模型等。
在分析数据时,学生还应了解如何解释统计结果并撰写分析报告。
四、高级课程除了上述基础知识之外,医学统计学还包括一些高级课程,例如高级统计方法、生物信息学和流行病学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医学统计学中的复杂问题,并为实际研究中的高级应用做好准备。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它包括基础知识、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学生可以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和工具,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研究中,为医学领域的发现和发展做出贡献。
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在当今的医学教育中,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是连接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桥梁,是医学科研、临床实践和卫生决策的重要工具。
然而,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统计思维和伦理道德的培养。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的方案,旨在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道德素养。
《医学统计学》完整课件课件
![《医学统计学》完整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7dc9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7.png)
偏态分布及其应用
偏态分布
与正态分布不同,偏态分布的钟形曲线 存在偏斜,即数据向一侧倾斜。
VS
偏态分布的应用
在医学研究中,偏态分布的数据需要经过 适当的转换才能进行正态分布分析,如对 数转换或平方根转换。例如,一些免疫学 指标(如抗体滴度)通常呈偏态分布,需 要通过转换才能进行统计分析。
04
推论性统计方法与应用
01
利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
进行分析,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健康相关行为监测
02
通过收集和分析健康相关行为数据,如吸烟、饮酒、饮食等,
评估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支持。
健康相关环境监测
03
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对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
和分析,评估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离散程度指标
描述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常用的指标有方差、标准差和四 分位数间距。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正态分布
一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其特征是数据分布呈钟形曲线,且均值为正态分布的中心,标准差为分布的幅 度。
正态分布的应用
在医学研究中,正态分布被广泛应用于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如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的测量值多 呈正态分布。
3
期望与方差
描述概率分布中心位置和离散程度的两个重要参 数。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
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过程, 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 间估计。
假设检验
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 验的过程,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t 检验、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03
描述性统计方法与应用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t检验与方差分析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医学检验)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医学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ffff054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d.png)
《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Statist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8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学分:理论教学学分:2学分,实验学分:0.5学分总学时:4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2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后续课程:医学检验、预防医学选用教材:李康主编:医学统计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1]方积乾主编.医学统计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袁兆康.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张文彤主编.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选读书目:[1] 颜虹, 医学统计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康晓平,实用卫生统计学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 Belinda Barton,Medical Statistics: A Guide to SPSS, Data Analysis and Critical Appraisal [M].美国:WILEY Blackwell,2014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学会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学会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资料的分析,配对资料的分析,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非参数统计方法,病例随访资料分析。
其目的使大家具备新的推理思维,结合专业问题合理设计试验,科学获取资料,提高科研素质。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课堂演算、统计软件SPSS上机等。
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绪论教学要求:掌握:同质与变异,总体、个体和样本,变量的分类,统计量与参数,抽样误差,频率与概率等基本概念。
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了解:学习统计学的目的和要求。
《医学统计学》完整课件课件
![《医学统计学》完整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cfd0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3.png)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 智能的统计分析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医学统计学将更加注重高维 、复杂数据的分析方法研究及应 用。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的应用
通过统计分析技术,为临床医生 提供实时、准确的决策支持,提 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THANKS
主成分分析
总结词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方法,通过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相互独立的主 成分,以简化数据结构并保留主要特征。
详细描述
主成分分析主要包括线性代数基础知识、主成分计算方法、主成分性质和主 成分解释等内容,可以用于数据的降维、可视化、特征提取和分类等应用场 景中。
时间序列分析
总结词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方法,用 于揭示数据在时间上的趋势、周期性和异常变化等特征 。
详细描述
时间序列分析主要包括时间序列的预处理、图形表示、 参数模型、季节性和时间序列预测等内容,可以用于医 学领域中的疾病发病趋势、健康状况监测等应用场景中 。
结构方程模型
要点一
总结词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验证性统计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潜 在变量对观测变量的影响以及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结构方程模型主要包括模型构建、模型拟合、模型评价 和模型修正等内容,可以用于医学领域中的健康行为研 究、医学诊断和疗效评估等应用场景中。
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对特定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进 行调查和分析,评估疾病分布和影响因素。
健康状况评估
基于统计学的评估方法,对特定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 综合评价,为资源分配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
质量控制标准
运用统计学原理制定医疗过程和结果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学统计学》课件
![《医学统计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5bf79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5.png)
《医学统计学》课件xx年xx月xx日•课程介绍•统计学基础知识•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医学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和表达目•医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医学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录01课程介绍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等。
培养医学生运用统计学思维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统计学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学思维分析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得出科学结论。
课程目的和内容1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23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的基础,医学生需要掌握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才能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
医学研究的基础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临床数据,可以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临床决策的依据公共卫生决策需要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医学统计学方法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卫生决策的依据课程时间和教学安排课程时间本课程总计3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0学时,实践操作6学时。
教学安排理论授课主要介绍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实践操作主要培养医学生运用统计学思维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02统计学基础知识数据的类型和来源02按数据的性质分: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03按数据的收集方式分:实验数据和观测数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数据的集中趋势方差、标准差、四分位数数据的离散程度直方图、箱线图、散点图数据的分布形态1数据的推论统计23概率和概率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抽样分布和中心极限定理:大样本和小样本的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03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随机误差在实验或调查过程中,由于随机抽样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这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来减小。
系统误差由于实验或调查设计、执行或分析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而导致的误差。
这种误差是可以避免的,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或调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指一个统计量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它所代表的总体的实际情况。
医学统计学教案
![医学统计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3e55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c.png)
医学统计学教案一、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二、课程简介:医学统计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涵盖医学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医学假设检验与推断、医学统计分析模型等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医学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2.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掌握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模型;4.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2.案例分析;3.课堂讨论。
五、教学内容:1.医学数据概述(1)数据类型:定量、定性数据(2)数据收集及整理:质量控制、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2.统计描述(1)中央趋势度量:平均值、中位数、众数(2)离散程度度量:四分位差、标准差、变异系数(3)分布特征度量:偏态系数、峰态系数3.基本统计推断(1)假设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2)置信区间:样本均值、比例、方差等的置信区间4.相关分析(1)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2)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生存分析等模型5.多元统计分析(1)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确认性因子分析(2)聚类分析:层次聚类、k均值聚类(3)判别分析:线性判别分析、二次判别分析六、实验环节:1.医学数据收集方法和质量控制实验;2.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实验;3.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实验;4.多元统计分析实验。
七、参考教材:1.《医学统计学》(第七版),贾俊平等,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2.《医学统计学与计算方法学习指导(第二版)》,董宗祥等,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年八、评估方式: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
《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
![《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d25ea699b6648d7c0c74607.png)
《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BJ020541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开课单位:基础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0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教学目的: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概率论的分析思想,能准确、及时、合理地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正确地选用统计学指标进行描述、估计、比较和预测,了解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较完整地介绍了医学研究中的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及统计设计。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以及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由于研究对象的变异较大,各种影响因素又错综复杂,故需应用统计学方法透过偶然现象探测其规律。
考核形式:考查教材:《医学统计学》(第一版),倪宗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主要参考书目:《卫生统计学》(第五版),主编:方积乾;《医学统计学》(第一版),主编:孙振球主讲教师:钟振伟,副教授《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二)课程编号:BJ020542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开课单位:基础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7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6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目的: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概率论的分析思想,能科学地进行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准确、及时、合理地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正确地选用统计学指标进行描述、估计、比较和预测。
课程内容简介: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较完整地介绍了医学研究中的统计设计、数据整理及分析方法。
《医学统计学》课程介绍(医学检验)
![《医学统计学》课程介绍(医学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c792c74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b.png)
《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Medical Statist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8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学分:理论教学学分:2学分,实验学分:0.5学分总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后继课程:医学检验、预防医学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生物医学的研究对对象是随机现象,其表现不仅受该事物本质规律的制约,同时还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只有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才能揭示被偶然因素掩盖的本质规律。
而为了避免学生由于对一些深奥的统计学理论和公式推导的缠绵与困扰,课程讲授过程中结合实例讲解和上机实践,是学生基本掌握基础统计学方法的计算机实现,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和课题研究,已经是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对医学生基础科研能力和科研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据此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开设了计算机上机实践模块。
根据章节设计要求,介绍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步骤及统计表格和图形生成的方法。
实践教学结合理论课程各章节的例题和习题,指导学生建立数据库,经过上机运行,得到统计分析的输出结果,并对输出结果做出分析和合理的结论,是实践过程尽可能接近实际统计学应用的数据特点分析、统计方法选择,统计软件操作和统计结果分析的各个环节。
通过对《医学统计学》课程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基本统计学知识和方法,能够在统计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统计学思维,针对数据特点,巧妙的选用恰当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学习和科研实践中遇到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问题,为科研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辅助上机操作,达到传授医学统计学基本的理论知识的目的。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成绩评定考核由平时和期末考核组成: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
2024版图文《医学统计学》PPT课件
![2024版图文《医学统计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04fc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d.png)
图文《医学统计学》PPT课件目录•医学统计学概述•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描述性统计方法•推断性统计方法•实验设计与分析•临床医学中的统计学应用01医学统计学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特点以医学为背景,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揭示医学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规律。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医学统计学经历了从描述性统计到推断性统计,再到现代多元统计分析的发展历程。
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医学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医学数据、临床医学数据、公共卫生数据等。
任务医学统计学的任务包括描述医学数据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组别间的差异、分析影响医学现象的因素、预测医学现象的发展趋势等。
02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样本量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
0302 01总体与样本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保证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相等。
非随机抽样根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或方便性选择样本的方法,可能导致选择偏倚。
变量与数据类型变量研究中观察或测量的特征或属性。
数据类型根据变量的性质可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包括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定性数据包括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统计量与参数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量,如样本均数、样本标准差等。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量,如总体均数、总体标准差等。
通常情况下参数是未知的,需要通过样本统计量进行估计。
03描述性统计方法频数分布表直方图应用场景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用矩形的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密度,宽度则表示组距。
适用于连续变量,可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规律,如偏态、峰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统计学》课程介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处理实验数据,对提高医学科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学统计学是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特别是预防保健和卫生事业管理中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开展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认识和揭示医学领域里各种数量特征的科学分析方法,使医学科研得以成功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
它通过对事物数量关系的详尽描述和比较,进一步认识其客观规律性,是从事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工具和研究手段。
本课程将阐述数据处理的基本统计理论和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加深理解统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应用;介绍卫生服务统计与居民健康统计的内容,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开发统计信息资源,为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其中包括总体和样本等基本概念、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单个样本数据的参数估计、两个或多个样本数据比较的假设检验,以及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等;第二个方面是卫生服务统计与居民健康统计,其中包括疾病统计、卫生服务调查统计、医学人口统计及寿命表。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教学,达到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统计思维方法和能力,了解卫生领域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学会用卫生服务统计和居民健康统计等方面的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人群健康状况。
本课程的讲授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医学中的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采取启发性教学原则,把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
同时通过课堂实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完成作业,使学生熟悉统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面上把握课程内容,其中:
①有关原理和概念的内容,“了解”层面包括“了解、知道”;“熟悉”层面包括“熟悉、理解、说明、描述、简述、列举”;“掌握”层面包括“掌握、阐述、应用和分析”。
②有关公式计算的内容,同样按照“会计算(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要求,“会计算”要求学生在已知公式前提下能理解公式的含义,并代入求解;“熟悉”是指在会计算的基础上要求能正确选择公式并对最终结果做出合理的统计解释;“掌握”作为最高层次的要求,学生应在“熟悉”的基础上,力求熟记并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