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要点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历史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取向,历史局限等问题。
(P2)2、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
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
(P6~~P9)3、中国早期国家明显带有的几方面特征:部落征服特征;土地公有特征;君主专制特征;4、西周时期专制国家的重要支柱:宗法制度,井田制度,分封制度。
(P33~p34)5、东周时期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以公元前435年“三家灭智伯而有其地”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比较合理。
6、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战争,变法和百家争鸣。
7、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的基础是对商代的先公先王的崇拜。
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惟命不于常(P40~P41)周公天命不常的思想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三.敬天保民:敬从天命,怀保小民便成为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9、孔子的“六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10、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仁与礼11、孔子德治主张主要内容:第一,礼治与正民。
孔子认为,礼是国家的大节,为了求得国家的安定,应该全面恢复礼制,以此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
第二,举贤才。
孔子认为,统治者能否有效的治理国家,关键是否选拔、任用那些德才兼备的人。
第三,实行平均主义政策。
孔子认为,对于专制国家来说,财富寡少并不足以为患,而财富不均确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第四,愚民政策。
12、孟子人性论的局限:第一,孟子的性善论完全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性的决定作用。
第二,人性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自然属性。
第三,孟子所说的人性,是抽象的人性。
(孟子用抽象的人性代替具体的人性,抹杀了人在人性上的差别,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人性)13、孟子认为的君、臣、国三者之间的关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1、儒家八条目是什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四端说指什么: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五常是指什么:仁、义、礼、智、信4、墨子的“天志说”的意义是什么:(1)要统治着效法古代圣王。
顺天之意去兼爱天下百姓,实现社会安定(2)用天来警告和恫吓统治者,以起到对统治者的威慑和约束作用。
5、阴阳五行说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6、阴阳五行说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7、墨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
他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
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
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这当然只是一种理想。
但他批判了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7、董仲舒“天人相应”思想的内涵:“天人相应”思想的逻辑结构包括了“天人相合”“天人感应”两个相互关联的命题。
其中“天人相合”是其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天人感应”是其思想的主体和核心。
而君权神授与三纲五常思想是“天人相应”思想体系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反映,“三统说”则是“天人相应”思想体系在历史观上的体现。
这些都是“天人相应”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儒学思想的脉络(重点)是什么:孔子居仁,孟子居义,荀子居礼9、王道仁政思想的概念是什么:王道士儒家所主张的以仁义道德治天下的统治方式,与以权势、暴力进行统治的霸道相对称。
王道的核心就是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具体而言“王道仁政”的重要特征是:以仁义道德作为为政之本和立国之本。
“为政以德乃仁政之原则,强国富民乃仁政之根本,宽猛相济乃仁政之手段,礼治德教乃仁政之保证。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第一章名词解释:古文经,今文经,汉学,微言大义第二章名词解释:经世致用,《海国图志》,魏源,常州学派问答:1、清知识分子的基本状况1、知识分子人数多,出路少,前途渺茫,科举的名额一直保持不变,但是读书人的数量增加将近10倍。
2、大部分知识分子没有理想,士风不振,惟利是图。
3、知识分子对现状不满意。
2、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改良思想(1)开始系统了解西方社会情况。
(2)提出以夷治夷的外交思想。
(3)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利用外国之间矛盾而购买其军械,如大炮、洋枪,依此改进中国国防。
(4)主张发展海外贸易。
3、魏源“以经术为治术”思想(1)对正统学术的批评(包括宋学,汉学和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佛教)(2)通经致用,恢复原儒经典的社会政治作用(3)编撰《皇朝经世文编》,宣传其通经致用的思想(4)提出“史学经世”,道光二十二年(1842)完成了《圣武记》,叙述了清初到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
4、《海国图志》及其学习西方的思想(1)、提出一套对外战争的方法:(2)、提出以夷治夷的外交思想(3)提出师夷制夷的主张(4)对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介绍第三章5、《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1)经济思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财产平均分配。
(2)政治、军事方面:实行军政合一的政治体制(3)文化教育方面:独尊上帝,实行宗教教育。
6、《资政新篇》思想内容(1)政治思想。
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禁朋党,办报纸,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
建立监察制度。
(开明君主政治)(2)经济思想。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体系。
奖励技术发明,实行专利制度。
发展交通运输业,修筑道路,制造火车轮船。
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兴办企业;创立银行和发行纸币。
(3)社会文化思想。
主张关闭寺庙道观,反对传统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革除溺婴、吸食鸦片、妇女缠足等陋习,禁止买卖人口和使用奴婢。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愚者自娱周公敬天崇德保民思想:1.1.周公敬天崇德保民思想:①敬天和尊王的思想:惟命不于常、依德求民生、依民事天命。
②敬德(根本)、保民(治理民众的态度)、慎罚的思想2.天子独尊的王权专制思想①王是上帝和天的人格的体现②强化尊祖敬宗观念③宣扬天子至德3.孔子的思想:①主张德治:礼治与正名;举贤才;实施平均主义政策侧;愚民政策。
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③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④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⑤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
⑦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4.孟子的思想①性善论。
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
“人同类”(人在自然界成一类别于其他动物,有内在统一的善)。
人心分化为等级(君子与小人的等级之分;劳心与劳力分工说)②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王道、霸道与统一:实行王道得天下,实行霸道亡其身。
5.荀子的思想①人性恶说。
反对孟子性善说。
主张人性要进行改造。
(圣人、靠教育、环境和习俗、自我修身)②礼治思想。
圣人制定礼法是为了解决人的欲望与自然和社会间的矛盾;人的生存除了自然条件外必须依靠“群”和“分”来保证。
有法必依,不能以法乱法,有治人无治法。
③君主的个性与他所维护的制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时甚至相背离。
④富国和强民。
君主的职权在于养人、治人、育人和用人;重视道义;君舟民水论。
5.法家的基本政治倾向是一致的,但每个法家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他们都讲法(商鞅)、术(申不害)、势(慎道),但三者在他们思想中的地位又不尽相同。
6.法家中的不同流派(1)李悝①法家创始人,著有《法经》②提倡耕战、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
(君主一元化;立法因“道”且面向现实;反对尚贤、反对身治)(2)慎到①以势为主②兼论法、势,受道家影响发展人君南面之术。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总结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导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p.0)一.研究对象1>国家与法的理论(各个不同利益的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理论观点)2>政治哲学问题(各个流派和不同人物的政治思想都体现着哲学智慧,浑然一体)3>社会模式/理想国的理论(社会总体结构与相互关系的理论或设计,包含社会各个方面)4>治国的方略和政策。
5>伦理道德问题。
6>政治实施理论和政治权术理论。
二.研究方法1.按思想家或代表作来进行的列传式的研究。
2.按宗派或流派来进行的研究。
3.以每个时代普遍关心的热门问题或政治思潮为中心来进行的综合性的研究。
4.按时代来进行的研究。
5.对各种政治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6.对政治思想中重要概念和范畴(如礼、德、法、刑、仁、义、爱、赏、罚、势、术等等)的含义进行梳理和分析的研究。
第一章商与西周神佑王权政治思想(p.1)第一讲,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孕育与萌芽1.条件与前提a.多元的政治文明。
b.氏族血缘国家。
c.社会的发展(激起社会矛盾:阶级和民族矛盾)其一,神其二,政务其三,战争2.中国政治传统的成熟a.殷商中后期(政权:政治大一统;观念:王权强势影响力;文字:形成)b.特征:形成氏族血缘国家(强调王的权利;政治大一统)c.观念:德;礼3.周公制礼作乐礼:代表着封建等级秩序礼: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4.殷商,西周神权改革A.上帝的权威和祖先崇拜a.上帝主宰自然、社会和人世间的所有事情,是最高神。
b.殷民尊神,率民以事神c.帝的地位至高无上,具有绝对权威性。
d.祖先崇拜。
(商晚期,天上有帝、人间有王,帝祖关系:帝祖二元——帝祖合一)B.王权专制思想王权对现实的主宰,以及“余一人”(承天,继祖,救民)思想的形成。
C.周公的政治思想a.明德慎罚的思想:彰明德行,谨慎刑罚b.敬天保民思想:天的崇拜和保民思想D.周公尊天敬德政治思想a.尊王敬天的政治观念1、“惟命不于常”,对上帝理论的修正;2、依“德”求民主,对天命观的修正;3、以民情视天命b.敬德、保民、慎罚思想德:是一个综合概念,溶信仰,道德,行政,政策为一体。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孔子的“礼”功用的表述及其政治意义孔子很重视礼,他认为礼的实施会使各种关系达到和的境界,会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稳定。
他呼吁人们呼吁人们约束自己严格按照礼来规范自己,以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协调状态,使整个社会呈现稳定和谐的局面。
“礼”功用及其政治意义在于一、在道德修养方面。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真正成为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和运用“礼”都是一个根本条件。
只有在这些“礼”的方面取得了独立,才能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仁”的境界,个体人格的塑造与升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在社会交往方面。
孔子强调人们应该以“礼”来对待他人。
上下级应该互相体谅,营造一种宽松的社会人文环境,这样才能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孔子认为“礼”作为社会交往的原则十分重要。
;“礼”的精神是调整和规范人们之间的矛盾分歧,加强外在约束,使社会生活能够有序地进行。
这种以“和为贵”为准则的“礼”正是孔子所梦寐以求的。
三、在治理人民、处理国家大事方面。
自周公创设“周礼”以来,“礼”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政治统治服务。
“周礼”的作用就是划分人们的上下尊卑贵贱,严格规范人们的等级制度。
孔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以“礼”来教化引导民众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刑法等法治手段来惩罚不道德的人或事,人们虽犯法而受到惩罚,可心里却没有悔改之意;如果施行德政,以"礼"的精神来教化引导民众,那么人人都不敢做坏事、错事,心里时时有危惧觳觫之感,要是这样,社会也就可以达到稳定了。
孔子在这里以对比的方法指出了“法治”与“礼治”的不同,“法治”并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心理上思想上道德上的邪恶,而"礼治"却能以柔和缓进、以理服人的方式使人们懂得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道德的力量促使他们走上正道而耻于做坏事,这种精神在孔子思想中是占主导地位的。
孔子还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要点(整理)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测验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以德辅天
2、周礼
3、正名〔孔子〕
4、人性善〔孟子〕
5、君民并耕而食〔农家〕
6、小国寡民〔老子〕
7、人性好利〔韩非〕
8、非命〔墨子〕
9、非乐〔墨子〕
10、节葬〔墨子〕
11、为我贵己〔杨朱〕
12、五德终始
13、魏晋玄学
14、谶纬神学
15、宋明理学
16、理一分殊
17、万马齐喑究可哀〔人才主张〕
18、?海国图志?
19、劝学篇〔张之洞〕
20、金文经/ 古文经
21、三品人性〔董仲舒〕
22、学校议政〔黄宗羲〕
23、大同书〔康有为〕
24、五权宪法〔孙中山〕
二、述评题
1、夏商周神权政治思想及其演变
2、孔子的仁学
3、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4、韩非子君主专制专制思想
5、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6、老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7、古代的大同思想
8、董仲舒地天人感应思想
9、朱熹与陈亮的王霸义理之辩
10、李世民的纳谏求贤思想
11、黄宗羲对专制制度的批判
12、林那么徐
13、龚自珍和魏源思想的比较
14、天朝田亩制度
15、资政新篇
16、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
17、曾国藩的洋务思想
18、早期改良派的政治主张以及与洋务派的不同
19、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孔子改制说、公羊三世说〕,〔注:康的变法理论和变法主张是不同的,变法主张是具体的方法和政策〕
20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期末考试思想政治知识点总结
期末考试思想政治知识点总结期末考试思想政治知识点总结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政治素养。
期末考试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次展示,下面将对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及其继承者创立并发展起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强调物质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从劳动者身上剥削劳动力所得到的一部分。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剥削的本质,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3.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
4.社会主义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坚持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是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唯一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它的主要特点如下: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3.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相协调。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坚实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创建时期(1921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1日在上海成立,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目标。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逐渐形成游击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经验。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重难点归纳总结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重难点归纳总结一填空题:1、四端:恻隐之心对应仁端;羞恶之心对应义端;辞让之心对应礼端;是非之心对应智端。
2、三玄:《老子》、《庄子》、《周易》3、北宋五子: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4、赤子之心——李贽5、存天理,灭人欲——朱熹6、夫为不争——老子7、宋初三先生:孙緮、石介、胡瑗二、名词解释:1、孟子的民本思想:(1)义利观:提出造成民犯罪的祸者是君王和官吏;(2)民为贵:第一,孟子破天荒地提出了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第二,孟子特别注意到民心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第三,孟子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的原则2、荀子的化性起伪,明德重罚:即化人性恶为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是不合理的,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性起伪”3、周公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1)天命不常:任务上天所授予的大命并非固定,需有德而顺天命;(2)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虚于天命,重在人事;(3)敬天保民:由于天命不常,上天只佑有德之人,天的意志又能从民情中反映出来,因此敬从天命,怀保小民成为其核心,需要做到牢记前朝灭亡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要体察民情,要慎用刑罚。
4、经学:董仲舒在“大一统”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的五经成为士人学子的专修,确立了法定经典地位,是为经学。
5、本末并举:为管仲提出,意为以农业为本,促进农业的发展,提出四民分业、定农之居、均地分力和相地而衰征等多种富农措施的同时,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设置手工业和商业管理机构。
6、黄宗羲定律: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
黄宗羲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秦晖总结为“黄宗羲定律”7、工商皆本:工商皆本是明代黄宗羲鉴于社会的变动,面对现实,提出的学说,直接地肯定了工商业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与农业同样重要的地位,使全社会达到货物畅其流,同时起到解构传统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的作用,从而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为手工商业者发展自己的事业提供新的哲学论证。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资料-2016年2月“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及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1、周公认为,要做到敬天保民,周王朝应该做到(ABC)。
A.要牢记商朝灭亡的教训B.要体察民情C.要慎用刑法D.要礼法并用2、儒家学派的特点有(ABCD )。
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C.崇尚仁义D.以孔子为师3、孔子的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BCD )。
A.礼治与正名B.举贤才C.实行平均主义D.愚民政策4、孟子提出的关于实行仁政的具体设想是(ABC)。
A.制民之产B.平均赋税C.保护工商业D.礼法并用5、荀子认为人性恶,恶的本性主要表现在(AB)A.人的感官欲望B.权势欲望C.生存欲望D.社会环境的影响6、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内容有(AC )。
A.物无贵贱B.物有贵贱C.无是无非D.有无相兼7、以兼爱为出发点,墨子提出了(ABCD )等主张。
A.非攻B.尚贤C.尚同D.节用8、法家思想的特点是(ABCD)。
A.重视法律的作用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D.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历史9、商鞅对于实行法治提出了如下的一下原则(ABC)。
A.要刑无等级B.要明法利民C.要轻罪重罚D.要法胜民10、韩非提出实行法治的具体原则是(ABC)。
A.法一而固B.以其所重禁其所轻C.法不阿贵D.法不责众1、李斯为强化君权而出谋划策,他的强化君权思想具体体现为(BC )。
A.尊君B.督责C.深罚D.尚武2、汉武帝政治思想的特点有(ABCD )。
A.求变B.求治之本C.德刑兼用D.任贤3、唐太宗以善于求谏纳谏著称,而能直言极谏的著名文臣武将有(ABC)等。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长孙无忌4、李世民君臣从多方面对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BCD )。
A.奢侈无度B.杜绝言路C.用人不贤D.严刑峻法5、刘邦即位不久,相继颁布了(ABC)等诏令,充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
中国思想史期末重点(精)
名词解释1. 祖先崇拜:指祭祀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通过纪念祖先的功绩,加强共同血缘观念, 明确人们之间的辈分关系。
这种现象大致出现在父系氏族公社初期, 以后成为商代政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由此发展出王权之上的观念, 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萌芽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2. 敬天保民:西周统治者提出的统治思想。
西周时期的统治者基本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统治思想,把“天”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
但是前有商之代夏,后又有周之代商,这使他们在不动摇“天命”的基础上,强调人事的重要性。
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
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必须“保民”。
敬天保民思想反映了西周时期统治思想在重视天的前提下强调保民, 比夏商周时代又有了重大进步。
3. 性善论: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
孟子说的善就是所谓“不忍人之心”,也就是‘仁义礼智’ 四种道德纲常。
人性善是产生于先验的良知良能的, 而人与人之间的良知良能没有什么差别,因而以此为基础的人性也没有什么差别,“善”是人普遍的类本质。
4. 性恶论:战国时期荀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
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所谓“恶”,主要体现在人的感官欲望和权势欲望,这种本性是通过教育进行矫正,从而“化性起伪”,强调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性善论以人性本善, 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者既相对立, 又相辅相成, 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5. 兼爱:是墨家全部政治思想的基础。
墨家认为战国时期列国兼并,社会剧烈动荡的根源是由于人和人之间不相爱,因此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即是取消人我之间的界限, 不受社会关系的限制,这实际上是无差别、均等的爱。
这种抽象的爱,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兼爱,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6. 小国寡民: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政治理想。
具有以下特征:①国家的规模狭小, 人口稀少; ②人们在极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 ③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对于原始质朴生活十分满足。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国政治思想史什么叫做思想?思想→思想的体系→思想的派别→思想史→文化政治与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导论一、研究价值1、政治思想的核心地位也正是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意识形态中,政治思想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致可以这样说,它是古代整个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核心部分。
哲学的、经济的、教育的、伦理的等等思想(各种各样的思想),不仅离不开政治,而且通过各种不同的道路最后几乎都归结为政治。
‛——刘泽华《反思·前言》2、中国学术思想与文化的特色之所在‚我国文化发展之途径,与世界任何部分,皆殊其趋……然则中国在全人类文化史中尚能占一位置耶?曰能。
中国学术,以研究人类现世生活之理法为中心,古今思想家皆集中精力于此方面之各种问题。
以今语道之,即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所包含之诸问题也……我国自春秋战国以还,学术勃兴,而所谓‘百家言’者,盖罔不归宿于政治。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第3页‚我们的民族性,又是最重实际的,无论哪一派的思想家(各家各派的思想),都以济世安民为职志,差不多一切议论,都归宿到政治。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第186页二、研究对象及资料(一)研究对象1、国家和法的理论‚政治学说史作为一门学科,要阐述政治思想的发生和发展所固有的规律性,证明政治思想的历史是国家和法的学说有规律的积累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思想派别的斗争中进行的。
‛——K·A·莫基切夫主编《政治学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4页。
‚历史上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各阶级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政治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政治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国家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国家政权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
‛——徐大同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第2-3页2、政治哲学:胡适:政治哲学: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政治思想:
所谓的政治思想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有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五权宪法: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对于宪法的创见,是孙的重要思想,曾列入中国国民党党纲。
1906年12月2日始正式见于文字。
其基本上是从三权分立的制宪原则演化而来。
五权宪法的最核心的思想是政权、治权分立,政权归属国民大会,而治权乃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合作。
权力的制衡原则是五权宪法的基石。
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中国政治思想史历届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天命不常:所谓天命即是上天受命之意。
天命不常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不是固定的,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王朝。
周公解释了夏商周的更替是天命不常的表现。
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
这一思想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同时也给别人推翻周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性善论又称性善说,由战国孟子所创立的人性论。
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善性,善性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他将这四者称为“四端”,即仁、义、礼、智等美德的开端。
认为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就象人体生来就有的四肢一样,是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
能充分发挥四端的人为“圣人”,不能保持以致丧失四端的人为“小人”。
孟子的性善说为仁义礼智的天然合理性,人从本性上应该恪守这些规范提供了人性论的根据。
孟子以后,儒家人性论一直以性善论为正宗,性善论是儒家人性论史上最有影响的人性学说。
性恶论: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关于人性的一种观点。
荀子反对天赋道德论,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有“好利”而“恶害”的方面。
并指出如果顺从这种自然本性,“必出于争夺”。
强调后天的教化,主张用“礼义之导”使人改造为善。
荀子的这种经验的道德论比之孟子的先验的道德论,更加深刻,更加合理。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礼法兼治政治主张的理论根据。
弱用之术老子的思想之一。
老子认为道的运动规律是“反”,道的基本特征是“弱”,老子以“弱”为道之“用”,根据“反者道之动”的原则,他认为刚强在发展中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柔弱则是使事物达到目标的绝妙手法。
所以老子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用“弱用之术”来解决世间矛盾,确定了“柔弱胜刚强”的论点。
他为世人开辟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思维之路,对中国古代辩证法和思维方式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但他忽略了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的时候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性三品说中国哲学史上的一种人性论。
以西汉董仲舒和唐代韩愈为代表。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纲要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纲要一,名词解释(2*8’=16’)1.校邠庐抗议答案一:取自《中国政治思想史》此书成书于1861年后,是冯桂芬在上海任职期间所作,书中对中西的状况做了比较,指出了中西方的差距,并比较早地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同时冯桂芬还在书中讨论了整顿吏治、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发展农桑等一系列问题,希望以此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体现了冯桂芬的爱国情怀。
答案二:取自百度百科冯桂芬在1861年写成的《校邠庐抗议》一系列政论中,明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的主张。
他痛感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因此,对西方国家要“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
他的洋务指导思想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指导思想,不仅成为兴办洋务的纲领,也成为后来流行一时的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的滥觞。
本书作者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林则徐的学生,受其师影响,有强烈的经世意识。
本书40篇,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各个方面,是当时著名的鼓吹改革的代表者。
2.《大同书》《大同书》是康有为1884年在他27岁时所写。
在这本书中,康有为通过大同社会的乌托邦理想,全面直接系统地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理论,如其反专制的进步思想,倡导的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原则,其特点是反专制主义而美化资本主义。
《大同书》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发展的新标志,其中充满了民主主义的内容。
大同思想的理论前提:(1)苦乐观(1)平等观(1)仁爱观大同思想的制度设计:经济状况:废除了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整个社会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社会结构:消灭阶级,废除家庭,人人平等,社会实行自治制度,是个无国、废兵的世界,全世界合为一公政府,只有议员,没有行政官员政治原则:实行民主管理。
3.《海国图志》答案一:取自《中国政治思想史》成书者魏源,这是一本关于世界地理和历史的著作,述及各国历史沿革、行政区域、民情风俗、人口土地、物产矿藏、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它使中国人认识到,远离华夏万里之外的各国并非是古时候的蛮、夷、戎、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明,从而对这些外“夷”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重点整理
1小国寡民:指国家的规模十分狭小,人口稀少,人们在及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没有一切可以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器具,文化极不发达,人们依然停留在结绳记事的水平上,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对于原始质朴的生活十分满足,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交往,过着十分封闭的生活2仁、礼学说:在孔子的思想学说中,仁与礼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仁是优良的道德品质,而遵守礼的规范则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在人的社会行动方面的表现,所以仁的品质是遵守礼的前提,如果没有仁的品质,也就不可能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范。
3独尊儒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4天命不常:所谓天命,既上天受命之意。
商代的统治者认为自己的权力来自天帝,并且认为商网朝的统治是受上天保佑的,当人类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候,才希冀获得人类社会以外某种事物的保佑,商王朝的统治者崇信天帝,实际上是商代思想文化不很发达的表现。
周人对于天命的认识,却较之商代后期的天帝观念前进了一大步。
这主要表现为周公的“天命不常”的思想。
5性善论: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
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
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6性恶论: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性论。
与“性善论”相对。
由荀子提出。
认为人的本性为恶,其善是由于人为。
由此作为其礼法兼治政治主张的理论根据。
但又强调环境和教育对改变习性的作用。
7居安思危:贞观集团的成员们原本是隋朝的臣民,他们目睹了隋王朝灭亡,还参加了推翻隋政权的战争,这样触目惊心的事实引起了李世民君臣的反思,以隋亡为鉴成为他们思考治国方略的一个起点。
隋朝灭亡的原因有:①奢侈无度②杜绝言路③用人不贤,小人掌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整理复习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整理复习国家起源的传说①契约说②冲突说③贸易说④⽔利灌溉说⑤战争说⑥圣⼈造福说封建制度的含义1.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关系;2.形成了与封君封⾂相适应的封⼟制度;3.中央势⼒衰落,各封君在其领地有独⽴的政治权⼒东⽅专制主义(魏特夫)1,这种社会是⼀种“⽔利社会” ;2,政治权⼒的集中和专制;3,⼀切完全归皇帝所有;4,东⽅社会只有皇帝控制下的贵族;5,东⽅社会的政府对国家的经济实⾏垄断;6,东⽅社会没有法律;7,东⽅社会的专制特点具有⼗分强烈的稳固性。
夏朝的政治过程政治决策:以占⼘决定,建⽴专门的⼘筮之官,也可以“乃召六卿”政治执⾏:①是召集⼤⾂发表誓词,如和有扈⽒作战的《⽢誓》“⾏天之罚” ;②是诸侯会盟“夏启有钧台之享”;③是征伐不服从者。
夏朝的官员制度1、中央朝廷官吏外廷:政务官;宗教官内廷:宫内事务2、地⽅侯、伯:同姓以国为姓,分布在王朝中⼼区以外地区;异姓贵族成为⽅国、候伯。
⼤国⾸领为伯。
3,⽅国对夏朝天⼦的义务:1)听命;2)任职;3)提供部队征伐;4)保卫王族;5)纳贡商朝的⾏政制度——内外服1)内服:第⼀类是政务性职官:牧正,多⼯第⼆类是军事性职官:师长、马亚、多马、戍、卫、射第三类是宗教⽂化类职官:⼘巫史第四类是宫廷内职官:寝宰⾂2)外服:诸侯或⽅国义务:戍边、出征、纳贡、服役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种⽅国与⽅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国联盟”,也有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部族国家”或“早期国家” 。
西周宗法制度周朝是严格依照宗法制度建构起来的,西周的宗族中分为⼤宗和⼩宗。
周王⾃称天⼦,称为天下的⼤宗。
天⼦的除嫡长⼦以外的其他⼉⼦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是⼩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宗。
诸侯的其它⼉⼦被分封为卿⼤夫。
卿⼤夫对诸侯⽽⾔是⼩宗,但在他的采⾢内却是⼤宗。
从卿⼤夫到⼠也是如此。
逐渐建⽴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西周分封制度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对被征服⼟地和⼈民实⾏统治的⼀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和财产⽅⾯的再分配制度。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讲义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一部分一、萧公权对思想史的时段划分1、创造时期(先秦时期)2、因袭时期(先秦至宋元)3、转变时期(明初至清末) 3、成熟时期(三民主义成立)二、传统的政治思想的特点1、政治中的人是一种伦理人没有独立的人,只有在各种伦理关系网中的人。
政治思想、政治理论主要讨论如何“正己正人”的问题,讨论如何影响改造人的问题。
政治学实际上是“人学”。
2、政治的过程是一个德治的过程政治的本质就是君主和圣贤用自己的佳言懿德、人格魅力去感化人民,对人民实行道德教化或感化的过程。
就是修、齐、治、平的过程。
3、人治而不是法治从性善论和可知论出发,假定存在全知全能的和英明慈爱的统治者。
因此,必然把希望寄托于少数圣贤身上。
既然统治者是全能的,一切都可以管。
因此,无需法治和民主,传统政治是人治和专制而非法治。
4、义务本位与差序格局强调等级尊卑,在上者对在下者自然享有特权。
特殊主义而非平等的普遍主义。
差序格局: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
3、政治至善论和政治浪漫主义认为一种至善的境界是可以通过人的道德修为在人间实践,达到最美好的境界。
三、仁的含义1、高扬人的本质、价值和尊严,承认人的人格,把人当“人”来对待,是人的最基本2、爱人。
3、重民。
这是仁在“爱人”的基础上推演出的又一层含义。
4、修身。
即对道德准则的遵从。
5、“仁”就是人之为人的最高标准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最高原则。
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人的内在道德品质。
四、礼的含义礼是一种用以维持社会稳定和和谐、秩序的典章制度、仪式条文和行为规范。
五、礼和仁的关系1、礼和仁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仁是优良的道德品质,而遵守礼的规范则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在人的社会行动方面的表现,所以仁的品质是遵守礼的前提。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标准答案(100分)一、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们的仁政思想(50分)1.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的时间界定。
(5分)先秦至清。
(5分)2.孔子的仁政思想:仁者爱人(5分),克已复礼(5分)3.孟子的仁政思想:仁的含义(4分),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第一,制民之产(2分);第二,平均赋税(2分)第三,保护工商业(2分)4.二程的仁政思想:二程的政治思想以仁政思想为核心,把仁政作为王道政治的根本。
(5分)对上述观点的说明与论述(5分)5.朱熹的仁政思想:朱熹与仁与德的解释(5分)为政以德(5分)二、论述二程的政治思想(50分)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理学(5分)理一元论的天理观(5分)2.“仁为王道之本”的仁政思想二程的政治思想是以仁政思想为核心的,把仁政作为王道政治的根本。
(5分)具体的阐述(5分)3.“以顺民心为本”的民本思想二程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出发,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把民惟邦本思想作了发挥。
(4分)二程总结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教训,认为要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基础,必须顺民心,厚民生,使民心安定而不犯上作乱,这就必须爱养民力,以民力为重,以理顺民心为治国的根本。
(分)4.“以立志为本”的君道观君道观是封建君主立身处世的准则。
(4分)对君道观的具体阐述(4分)5.“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人才观是择任贤俊(4分)择贤的标准(4分)6.“仁义未尝不利”的义利统一观义利统一说(4分)对义利统一说的阐述(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以德辅天
2、xx
3、正名(xx)
4、人性善(xx)
5、君民并耕而食(农家)
6、xx(老子)
7、人性好利(xx)
8、非命(墨子)
9、xx(墨子)
10、节葬(墨子)
11、为我贵己(xx)
12、五德终始
13、xx玄学
14、谶纬神学
15、xx
16、理一分殊
17、万马齐喑究可哀(人才主张)
18、《xx图志》
19、劝学篇(xx)
20、金文经/xx经
21、三品人性(xx)
22、学校议政(xx)
23、大同书(康有为)
24、五权宪法(xx)
二、述评题
1、夏商周神权政治思想及其演变
2、xx的仁学
3、xx的民贵君轻思想
4、xx君主独裁专制思想
5、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6、老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7、古代的大同思想
8、xx地天人感应思想
9、xx与xx的xx义理之辩
10、xx的xx求贤思想
11、xx对专制制度的批判
12、xx
13、xx和xx思想的比较
14、天朝田亩制度
15、资政新篇
16、xx的中体西用思想
17、xx的洋务思想
18、早期改良派的政治主张以及与洋务派的不同
19、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孔子改制说、公羊三世说),(注:康的变法理论和变法主张是不同的,变法主张是具体的措施和政策)
20、xx的民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