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对比解读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笔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笔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笔谈)
2022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以往相比有了重大更新,从目标角度,本《标准》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具有基础数学知识,能够按照科学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应用软件及实现设计创新的能力" 为基本教育目标。

因此,本《标准》向学生提出更挑战性的数学课程内容,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使用思维素养去构建数学模型与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本《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任务执行中的知识、思考技能及创造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要目标,更加挖掘数学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

本《标准》对学习活动的要求也有一定的提升,如广泛接触科学、技术、工程等方面的实践,特别是学习过程中的设计项目,在加强课外阅读、上机练习、科技鉴赏等也有专项要求。

总的来说,本《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在思维技能、创新能力及对知识运用能力上有重大提升,有助于我们打造发展更加智能化和科技化的未来,推动数学学科朝着现代化发展。

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修订版)变化与解读及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修订版)变化与解读及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修订版)变化与解读及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修订版数学课程标准。

该标准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规定和调整,下面将就标准的变化与解读以及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说明。

一、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与解读1. 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应用。

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设置了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应用题的比例、无理数和负数的实际应用等。

2. 强调数学能力的综合发展。

新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数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完整。

新标准对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层次安排,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连贯性和累积性。

各年级的内容设置更加合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二、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 注重理解与实践相结合。

新标准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我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理解知识的含义和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能力,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3. 适应性学习和拓展学习。

新标准对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我在学习过程中尽量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学习,同时也积极拓展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4. 做好总结和复习。

新标准的教学内容更为系统完整,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做好总结和复习,以及时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确保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总之,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与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一、主要变化与2011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围绕“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调整。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的些微变化2022版课标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概况为三方面(“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并将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由2011版课标中的十个关键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发展为2022版的十一个方面: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增加了量感,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这一改变能更强烈的感觉到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更偏具体,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和意识的培养。

2.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还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进行,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

综合与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方式,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

(1)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里面,把负数、方程和反比例移到了初中,把常见的量的学习移动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

把百分数相关知识移动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

内容的调整,势必会引起教学重点的变化。

调整后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就彻底被划分成了“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2)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变化不大,但是侧重点有所调整。

2022版课标中更强调几何直观,增加了尺规作图相关内容,加强了动手操作。

(3)统计与概率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把百分数放到了统计与概率里,放到该领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新旧课标区别

新旧课标区别

小中大引用推荐编辑只看复制新旧课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对比分析研究一、课程标准整体的一些修订与变化1.对数学的概念进行了回归性定义《数学课程标准(送审稿)》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和“实验稿”)都对“数学”进行了定义。

“实验稿”: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是过程“送审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科学2.基本理念由“三句话”改成那个了“两句话”“实验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送审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体现数学教育的起点和终点的公平性;数学学习过程的差异性和个性化。

3.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理念将原标准的六条合并为五条。

“实验稿”:关于数学课程——关于数学学科——关于数学学习——关于数学教学——关于数学评价——关于信息技术“送审稿”:关于数学课程——关于课程内容——关于教学活动——关于学习评价——关于信息技术其中提法上做了新的阐述:数学课程——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2解读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2解读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22解读
2022年《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一、背景
1、2022年的《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升级改革,着力于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略,培养具有高素
质的创新引领类人才。

2、《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即简称为“新标”,是从2020年开始实施的一系列历史性数学课程改革,是数学课程体系标准的重大升级,着力
于建立完善课程体系,立足未来、面向全球发展,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水平。

二、主要内容
1、《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全新方向:建立数
学学科的指导思想,重新定义课程目标,提出“课程时序”的新概念,
优化全人发展课堂,完善数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实施新形式的
数学教育服务体系。

2、《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认知过程”。

它放宽了课程负担,增加了操作性学习、研究问题的机会;提出“以大致理解为本”,增加
了实践设计的机会;希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
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
1、实施《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要以加强和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基础,完善教师应届毕业生课程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课程实践等管理与服
务制度,建立多元化的师资培育模式,鼓励教师深入开展业务研究,
增强其数学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

2、《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还重点提出了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比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改革数学教学周期,深
化课程内容,加强数学参考资料的阐释,突出体现数学客观性,大力
开展“互联网+数学”的推广应用,实现实物教学和虚拟实验教学融合,
等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研究共3篇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研究共3篇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研究共3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研究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于2004年出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旨在为普通高中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有效的实践措施。

而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于2017年推出,为针对数学教育的当今需求进行了全面修订,更好地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的学习与职场需求。

一、课程的安排在课程安排方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采取了“标准+选项”的形式,而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是“必修+选修”的结构,更加规范化。

新版课程标准基于科学的教学原理和教育需求,明确了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并将数学知识点按照必修和选修设置,使得不同的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适合的课程。

其中,必修部分更加系统和完整,选修方面则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设置,更加灵活。

二、课程内容的重新设置新版标准中,更加注重数学的应用性和实际意义。

比如,面积、体积等概念将更加突出;循环函数、随机事件、统计分析等内容也得到更好地强调。

在应用数学部分,也特别加强了拓展数学的部分,比如数学建模、信息技术等。

相对而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只在数学延伸方向设置了一部分拓展数学的内容,体现出数学科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侧重于教授同学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兴趣,尝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思维,如自主探究学习、任务驱动型学习等;而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共同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其中,利用科技的力量,通过线上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四、评价评估方式的调整在考试方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采用了“新初中数学一次性质量评价”的方式,将测评插入到日常教学中,更好地促进了学习兴趣和积累,以及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评估。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新修订)解读与变化-新课程标准培训课件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新修订)解读与变化-新课程标准培训课件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2)用符号表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关系、规律 性质:2n是偶数,其中n表示正整数: 关系:b=a+30小明的爸爸比小明大30岁,如果小明岁时、爸爸b岁,就可以得 到上面的表达式; 规律:s=60t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如果t小时后行驶了s公 里,就可以得到上面的表达式,
数学眼光: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体现了数学的一般性特征。 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特征。 数学语言:是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应用广泛性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整体上一致性和阶段性的特征 在小学的低年级学段中更具体、更侧重意识 在小学的高年级学段中更一般、更侧重能力。
的思维去观察,思考与表达。
3 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4 对于数学教育具有一致性,具有发展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会贯穿始终。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三会”
1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综合与实践:人为规定的量以主题活动放入综合与实践单元 第一学段:
主题活动1购物活动:认识人民币元、角、分 主题活动2时间在哪里:认识时、分、秒 主题活动3我的教室: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主题活动4身体上的尺子:用身体上的“长度”为单位进行测量 主题活动5数学连环画: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记录自己一天的经历,或者,述说一个含有数学知识的 小故事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与原则
(三)完善了课程内容结构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 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根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标准、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局部: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22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局部由原来的根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根本性质、课程根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局部。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彩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22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根本素养。

三、根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2022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22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1).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根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2)关于数学观的修改: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2022年《数学新课程标准》改革,被认为是极具影响力和挑战性的教育变革,引发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解读这一新标准,可以说分为四个方面:一、思想内涵1、教育目的重新定位:数学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2、教学内容及重点确定:根据学科特点,理顺教学内容,并以传承优秀数学科学文化目标为主线,把握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的重点,重要解决跨学科学习与难点突破问题。

3、教学理念更新:强调“学生为主体的、以探究与学习为主要手段的、以积极思维技术为支撑的课堂教学”,积极推动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的发展等。

二、学习体系解构1、课程体系优化:灵活多变的课程结构,分层设置;高、中、低三档;各学段兼顾,展开细致协调;注重发展创新能力。

2、学习资源开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开发和提供贴近需求的、丰富的、组织有序的数学学习资源,帮助老师节约时间、有效实现教学任务。

三、教学模式创新1、实验教学:强调实践教学,让学生进行具体试验、实践活动;寓数学知识于课堂运用之中,提高学生勤奋毅力、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游戏教学:辅以各类数学游戏,灵活变通,以愉快快乐的气氛引导学生,告别常规学习,做到把乐趣添加到数学学习当中。

四、评价体系改革1、考核方式革新:因材施教,开展大纲导向的考核,提倡形式多样的评价,重视能力成长,强化培养发展质量。

2、监测系统设计:建立健全的综合评估机制,多角度检测学情及学科发展情况,有效评价推动教学改革。

总结来看,2022年《数学新课程标准》改革充分考虑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发展需求,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优化了课程体系,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发教学资源,聚焦实践和学习,重视评价推动教学改革,以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二、新课标修订了哪些主要内容
2022年版课标的前言部分指出了本次课标修订的五条原则
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增强了学段衔接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增强了指导性
二、新课标修订了哪些主要内容
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本次修订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课程目标的制定既有延续,又有发展,更有创新凝聚了 我国一代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二、新课标修订了哪些主要内容
(3)关于“课程内容的呈现” 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学生的年 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适当体现选择性,逐渐拓展和加深课 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对比“2011版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呈现只有“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寥寥数 语,“2022版课标”则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也更具体了。比如首次提出要“适 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是本次课标修订关于学习样态的创新举措之一。其后 在“综合与实践”领域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 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等。
一、新课标修订的背景
课改十年磨一剑
这次修订虽然历时不长,但是变化很大,尤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在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方面,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发展 素质教育方面,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 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历史的发展总是带有一定的规律。从2001~2011年,从2011~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几乎是按照“每10年一大修”的节律,先后公布了实验稿、2011年版、2022年版,真 可谓“课改十年磨一剑”。如今,我们国家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我们 面临课程改革的下一个10年,面临着整整一代人的成长蓝图和发展规划,需要我们静下 心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 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

专业素养提升
鼓励数学教师持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以更 好地适应和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课程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完善
加强课程实施监管
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课程实施的 质量和效果。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 程实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强化教师培训和指导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确保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02
知识点调整
对于一些过时或重复的知识点,新课标进 行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使课程内容更加 精简和高效。
03
知识点整合
新课标还对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和 优化,形成了更加完整和系统的数学知识 体系。
跨学科融合与应用
01 课程内容融合
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融合, 形成跨学科课程内容。
03 课程内容创新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化
引入信息技术
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创新教 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实践操作
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通过实际 操作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倡导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 进知识的共享与深化。
强调逻辑推理
新版课标加强了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推理证明等 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论证能力。
强调数学建模
新版课标强调数学建模的重要性,通过建模活动,让学生 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更新与调整
01
新增知识点
2022版新课标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一些 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科 技发展的需要。

小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与解读解读PPT课件

小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与解读解读PPT课件

目录
4.3.1材料需要量计划 3.1.4 对土建结构轮廓尺寸的复核:依据复核过的基准线及土建图纸,对结构轮廓尺寸进行复核,对结构偏差将影响幕墙板块安装的部位,应及时通知总包公司,并申请进行必要的修改。
第一课
(3)汽车起重机吊装安全规定: 砼的脱模剂应采用清洁的机油、肥皂水或其它质量可靠的脱模剂,不得使用废机油。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与原则
材料堆放地应具有一定的面积和空间,满足三维方向的摆放要求。 1、根据底板荷载主要系由下向上承受水压力、人防等效静载等荷载,底板上层钢筋一般从底板梁上层主筋下穿越。
于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强度逐渐减轻并趋于无明显流失,按照同类工程建设情况,确定恢复时间为1年。 14 安全带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受力点在人身重心上部。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养护期不得少于14天。 13 安全带在使用前,要进行认真检查,并且定期进行负荷试验,合格者方能使用。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c、协调解决现场安装时遇到的技术问题。 (5)仅有一端与框架柱(剪力墙)相连(非垂直相连)的梁的该端部应按相应楼层的抗震等级锚固和箍筋加密。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LOGO
c.施工人员应配置工具袋、工具箱,以防工具的掉落。 相配合进行安全操作,工作人员必须系扣安全带、安全帽;工作前必须检查工作平台、限位保险、安全装置等是否齐全、动作是否灵敏、工作是否可靠,各部件紧固螺栓等是否坚固,如有松动应及时拧紧
变化 与 解读
LOGO
地基雨季须有防水措施。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建立xxxx部"竖管成线,横管成面"的安全管理、监督网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 e、检查玻璃的产地证书、型号及厚度、状态是否与订货合同相同。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比解读-2022年学习材料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比解读-2022年学习材料

综合与实践-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堂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第一学段:-学 动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内容安排强调实践-性和趣味性-2、在实践活动中,-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 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
课程实施建议-—教学建议-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有-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以-5、-关注学生情广-6、理把握-新课标建议除基础知识、基本技-7、教学中应能外还关注学生思想、情感与活动过-全体与个体-程(四基。 时还提到了“预设”-信息技术与教学-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这也是课-堂 学的重点。
课程实施建议—-评价建议-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3、情感态度的评 。-4、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5、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6、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 结果。-7、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图形与几何-测量-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 度单位。-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 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 简单的单位换算。-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数与代数-一一探索规律-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
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2、能根据具体事物、 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感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感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感言一、回顾数学课程的发展2022年版课程标准已经是第二次修订,第一次修订是在2011年。

每一次修订都有新的变化。

这一次的新变化实际跟数学课程过去20年的发展历史是有关的。

2001年以前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叫作大纲,它明确说道数学课程的目标就是知识、技能,也就今天所说的“双基”。

从2001年开始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

在这之前,老师只是讲知识、技能;从这之后,我们注重“三位一体”,老师不仅要讲知识、技能,还要讲过程与方法,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

这个变化在2011年,也就是第一次修订数学课程标准时又进一步整合了,把加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明确了,这个目标就是“四基”“四能”。

“四基”是在原来的“双基”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则是指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课标修订还制定了新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种核心素养也正是“四基”“四能”所要追求的。

知识、技能会很容易被学生遗忘,但是核心素养却可以对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产生长远的影响。

新课标改革改的并不是内容,而是目标。

希望大家把对新的课程标准的关注集中到目标——核心素养上来。

改革的意义是通过不断变化的目标体现教学导向。

所以,随着新课标的诞生,真正应该起变化的是教学,在教师的引领下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那么,如何把一个课程标准的目标通过教学实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回顾数学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是为了告诉老师们重心一定要放在教学上,对目标的了解也是为了改进教学。

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四个要点(一)新的课程宗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义务教育的课程宗旨进行了新的刻画。

新的课程宗旨分别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这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所提到的。

我们为义务教育所做的一切都要奔着这六个宗旨去。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数感、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数感、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解读——数感、空间观念本文主要围绕数感和空间观念两个核心素养进行解读。

一、数感1.对比不同《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扩充到11个核心词,这11个核心词是构成数学素养的重要因素,“数感”仍在表述中最先出现。

新课标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

在2011版旧课标中,数感主要变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对比新旧课标对数感的描述,新课标强调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相对旧课标中的把握相对大小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新课标还强调体会和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对数感的把握侧重点有所改变。

2.数感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想要学好数学、应用好数学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感。

那么就需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感悟数感,让学生感知“数”,从而逐步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和形成数感。

(1)在数的认识中建立数感数的认识是培养和发展数感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需要认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在认识数的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进行数的运算。

数的认识离不开真实情境,所以在低年级我们的教材中常常是以情境呈现,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会数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能用数给事物进行排序。

例如,一年级认识20 以内的数字时,通常会出现事物图片,让学生在一一对应中感受数量,认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

在认识这些自然数后,让学生能从左往右数出某位同学是第几人,就用数去表示的事物的顺序。

在学生感受到数有大小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较大的数,从20 以内数的认识到100 以内,再到万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感知“1亿有多大”,这些认识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建立数感,对数的大小、数量的多少有感知。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大家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课程理念,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和具体内容都有调整。

为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

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新课标把“数与代数”原有的六个主题: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反比例,调整为“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学习,常见的量移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称为数与运算,加强了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还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其中包含探索规律、式、正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3中与、的 生了一活解些有数3现密、学象切经可,联问历以感系题数描受。解据述2获归含数决的、生得类的学收能活的,信集对简体息和调单验。整查数数理过据据的程流进中中解行蕴决问题的过程。 段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4、会独立思考问题,
目标 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尝 建4、试议动的3能对,、中猜倾别知在,想听人道观能。别的应察提人想该、出的法尊4的操一、意提重方作些尝见出客法等简试,。活单回顾解决问题 观事实。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 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和 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 数的除法。 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 步)。 5、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运 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6、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 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 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数与代数 — — 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 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 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 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 系。 4、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 吨,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的 有关的简单问题。
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 学习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人民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日制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人民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学段 (1—3年级)
第二学段 (4—6年级)
第三学段 (7—9年级)
常适出义掌行见当数,握运的的的初必算11从出并量、、单过步要;日简尝;经能位程认的在常单试体历在进,识运具生的解会从教行理分算体活数决四日师简解数技情中学。则常的单万和能境发问数运生指的以小,中现题学考算活导估内数能,和,思的中下算数;准能提意抽,。的理确选义象意解进择感能,2受尝、出了面称数试在简解图,学克度的结发象的发2他单、1一形认活服量简果展出运展人几、经些;识动困单单进数几动空2决知不帮何在、历简感物中难位现行感何和间问道同助体运了从单受体的。描象估;图位观题同的下和用解实几平的成述,计在形置念的一解平数分际何移相功现以的从、的。一问决面及析物体、对,实及过物想过些题方图适问体和旋位生对程体象程基可法形当题中常转置活运中中图中本以。的的和抽见、。中算,抽形,方 有过事数解象的轴掌1法程。、物学平对握,,对有活身好动边奇。与心数,学能有够关参的与 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3、能体。验与他人合作交
数与代数 — — 探索规律
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
图形与几何 — — 图形的认识
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 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 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 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这也是课 堂教学的重点。
课程实施建议——评价建议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3、情感态度的评价。 4、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5、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 样化。 6、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7、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人民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 — — 数的认识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 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运用数表示个数或事物的顺 序和位置。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 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统计与概率 — —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 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 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 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 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 涵的信息。
图形与几何 — — 图形的运动(变换)
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 称现象。 2、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 称图形。
图形与几何 — — 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 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 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 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方向。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 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 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合理把握“综新合课与实标践建”议的除实基施础。知识、基本技 7、教学中应当能注外意还几关个注关学系生。思想、情感与活动过 (全体与个体、预设程与(生成四、基合情)推。理与同演时绎推还理提、现到代了“预设” 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与多样“化生) 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
图形与几何 — — 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 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 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 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 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 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 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 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3、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 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4、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 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 写小数和分数。
6、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能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7、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 进行交流源自数与代数 — — 数的运算
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
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第获一得学初段步: 的数
学活动经验。
以实践活动为主要 形式,内容安排强调实践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性解和决趣的味性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 所学内容。
课程实施建议——教学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