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国学之《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始创于汉武帝时期,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共收集了约1400余首诗歌,其中既有民谣小调,又有叙事抒情。
这些诗歌多数采用了古乐谱,把文学与音乐相结合,使文学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样。
《乐府诗集》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各种生活场景。
其中著名的有《长歌行》、《木兰诗》等,这些诗歌都以鲜明的个性和感人的情感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生动而真实,情感深刻而真挚,体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乐府诗集》不仅文学价值高,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都受到了《乐府诗集》的影响,特别是其音乐艺术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乐府诗集》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代表。
总之,作为古代文学经典之作,《乐府诗集》在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
写作重点:介绍《乐府诗集》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作品内涵,重点突出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用词分析:文章运用了丰富的衔接词和连接句,句子间的关联紧密,层次清晰,使文章读起来非常流畅。
文章在运用形象生动的词句、比喻和具体的例子渲染氛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对《乐府诗集》产生兴趣。
范文二:各位老师,同学们,我今天想讲的是古代文学作品《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诗歌的主题以民谣小调和叙事抒情为主,其中的著名诗篇有《孔雀东南飞》、《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这些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体裁广泛的七绝、五言、九成、九句等。
诗歌既反映了古代大众文化,又展示了文人的高雅情趣,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府诗集》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音乐性。
这些诗歌多数采用古乐谱,随着音乐演奏,其文学意义更加强烈。
因此,《乐府诗集》激发了人们对古乐谱、民族音乐和文学艺术的兴趣,对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 乐府诗集│└─────┘ ●卷一◎郊庙歌辞一《乐记》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是以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明其有损益。
然自黄帝已後,至於三代,千有馀年,而其礼乐之备,可以考而知者,唯周而也已。
《周颂·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之乐歌也,《清庙》,祀太庙之乐歌也,《我将》,祀明堂之乐歌也,《载芟》《良耜》,藉田社稷之乐歌也。
然则祭乐之有歌,其来尚矣。
两汉已後,世有制作。
其所以用於郊庙朝廷,以接人神之欢者,其金石之响,歌舞之容,亦各因其功业治乱之所起,而本其风俗之所由。
武帝时,诏司马相如等造《郊祀歌》诗十九章,五郊互奏之。
又作《安世歌》诗十七章,荐之宗庙。
至明帝,乃分乐为四品:一曰《大予乐》,典郊庙上陵之乐。
郊乐者,《易》所谓“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
宗庙乐者,《虞书》所谓“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也。
二曰雅颂乐,典六宗社稷之乐。
社稷乐者,《诗》所谓“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礼记》曰“乐施於金石,越於音声,用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是也。
永平三年,东平王苍造光武庙登歌一章,称述功德,而郊祀同用汉歌。
魏歌辞不见,疑亦用汉辞也。
武帝始命杜夔创定雅乐。
时有邓静、尹商,善训雅歌,歌师尹胡能习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养,晓知先代诸舞,夔总领之。
魏复先代古乐,自夔始也。
晋武受命,百度草创。
泰始二年,诏郊庙明堂礼乐权用魏仪,遵周室肇称殷礼之义,但使傅玄改其乐章而已。
永嘉之乱,旧典不存。
贺循为太常,始有登歌之乐。
明帝太宁末,又诏阮孚增益之。
至孝武太元之世,郊祀遂不设乐。
宋文帝元嘉中,南郊始设登歌,庙舞犹阙。
乃诏颜延之造天地郊登歌三篇,大抵依仿晋曲,是则宋初又仍晋也。
南齐、梁、陈,初皆沿袭,後更创制,以为一代之典。
元魏、宇文继有朔漠,宣武已後,雅好胡曲,郊庙之乐,徒有其名。
隋文平陈,始获江左旧乐。
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中等十四调,宾祭用之。
《乐府诗集》说明

《乐府诗集》说明说明《乐府诗集》一百卷,宋郭茂倩编撰。
郭茂倩不仅编撰了一百卷的乐府诗,他对每类乐府诗还写了题解,他的题解“徵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这部书不光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乐府诗,也是研究乐府诗的重要著作。
题解中徵引的古籍,如《古今乐录》,今已失传,更值得重视。
郭茂倩的生平却湮没难考。
《四库全书总目》称“《建炎以来繁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裦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
本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县)人,此本题曰太原,盖署郡望也”。
郭茂倩叙述乐府诗的起源,说:“乐府之名,起于汉魏。
自孝惠帝时,夏侯宽为乐府令,始以名官。
至武帝,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
则采歌谣,被声乐,其来盖亦远矣。
”这裹指出在汉惠帝时虽然已经有了乐府令的官,但设立乐府机关,采集歌谣来配上音乐,还是汉武帝时的事。
这个叙述是简要而确切的。
西汉设有太乐和乐府二署,分掌雅乐和俗乐。
汉惠帝时的乐府令就是掌雅乐的太乐令。
汉武帝设立的乐府,就是主管俗乐的乐府署。
乐府所采的赵代秦楚之讴,都是当时的俗乐。
《乐府诗集》编集了从不尽可靠的陶唐氏之作,一直到五代,分为十二类:一,郊朝歌辞是祭祀用的,祀天地、太朝、明堂、藉田、社稷。
二,燕射歌辞是宴会用的,以饮食之礼亲宗族,以宾射之礼亲故旧,以飨宴之礼亲四方宾客,是辟雍飨射所用。
三,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四,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五,相和歌辞是用丝竹相和,都是汉时的街陌讴谣。
六,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古调及魏曹操、曹丕、曹叡所作。
七,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
雅舞用于郊朝、朝飨,杂舞用于宴会。
八,琴曲歌辞有五曲、九引、十二操。
九,杂曲歌辞杂曲的内容,有写心志,抒情思,叙宴遊,发怨愤,言征战行役,或缘于佛老,或出于夷虏。
兼收并载,故称杂曲。
十,近代曲辞也是杂曲,因是隋唐的杂曲,故称近代。
十一,杂歌谣辞是徒歌、谣、识、谚语。
十二,新乐府辞是唐代新歌,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或寓意古题,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乐府诗集百科

乐府诗集百科
《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
又称《乐府诗集成》《乐府诗总集》。
《乐府诗集》共一百卷,是一部以音乐为体裁,以时间为顺序,收集了上至先秦,下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
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
每一类又分为若干小类,如《郊庙歌辞》又分为《郊庙歌辞》和《郊庙歌辞》,《鼓吹曲辞》又分为《鼓吹曲辞》和《鼓吹曲辞》等。
每一类中的乐府诗歌都按照曲调进行分类,如《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等。
《乐府诗集》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战争、爱情、离别、风俗等。
其中既有民间的乐府诗歌,也有文人的乐府诗歌,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题材和风格。
《乐府诗集》是中国古代乐府诗歌的重要文献,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乐府诗集》

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乐府诗集》中的劳动诗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劳动的 意义与价值,揭示了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 用。
03
《乐府诗集》的艺术特色
浓郁的民间特色
直接反映民间生活
乐府诗集收录了大量直接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这些诗歌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 形象描写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充满了浓郁的民间特色。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乐府诗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 市场价值,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 的发展,如书籍出版、文艺演出 、影视作品等。
05
《乐府诗集》的研究与解读
《乐府诗集》的研究现状
综合性研究
《乐府诗集》作为重要的文学资料,吸引了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 对其进行综合性研究,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
形式自由灵活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形式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无论是五言、七言还是杂言,都能 够随着内容需要自由变换,这种形式上的自由有利于表达民间生活和情感。
生动的人物描写
人物形象鲜明
乐府诗集中有很多诗歌以人物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包括普通百姓 、妇女、游子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细节描写出色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在描写人物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独特的叙事方式
以叙事为主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题 ,这种叙事方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感染力。
多种叙事技巧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采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如倒叙、插叙、对比等,这些技巧 的使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乐府诗集全文

乐府诗集全文《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归,出郭相迎将;阿姊闻妹归,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归,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免子安能辨我是雄雌?二、衍生注释:1. “唧唧”:这里是模拟织机的声音,有一种说法也认为是木兰的叹息声。
2. “军帖”:征兵的文书、告示。
3. “可汗”: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4. “鞍鞯”: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
5. “辔头”:马嚼子和缰绳。
6. “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7. “帖花黄”:当时流行的一种妇女装饰,把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等形状,贴在额上或脸上。
三、赏析:1. 主题:《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2. 情感:既有着木兰对家人的深切眷恋,为了父亲愿意投身军旅的孝顺和勇敢,也有着她归来后那种恢复女儿身时的喜悦和自豪。
3. 表现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互文的表现手法,像“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就是说在窗和镜前整理头发和贴花黄,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还有排比的手法,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渲染了出征前紧张忙碌的氛围。
《乐府诗集》的简介

《乐府诗集》的简介《乐府诗集》的简介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汉族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乐府诗集汉族民歌精华所在。
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乐府诗集》的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介“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汉族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
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
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
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全文,翻译赏析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全文,翻译赏析天地【原文】天地并况①,惟予②有慕,爰熙③紫坛,思求厥路④。
恭承禋祀⑤,缊⑥豫为纷,黼绣⑦周张,承神至尊。
千童罗舞成八溢⑧,合好效欢虞泰一⑨。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⑩。
璆磬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
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盖孔享。
【注释】①况:赏赐。
②予:皇帝自称。
③爰熙:爰,发语词。
熙,兴建。
④厥路:这里指与神相通的路。
⑤禋祀(yīn sì):专心一意地祭祀天地。
⑥缊:阴阳和同相互辅助的样子。
⑦黼(fǔ)绣:黑白相间,画成斧形的刺绣品。
⑧八溢:即“八佾”。
古代天子祭神和祖先,用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来表演舞蹈。
⑨泰一:又叫太一,是天神中的至尊者。
⑩轩朱:两个人名。
轩是皇帝轩辕。
朱指朱襄氏。
璆磬(qiú qìnɡ):指用美玉做的磬。
璆,美玉。
盛牲:指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又焚烧香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
奄留:通“淹留”,停留的意思。
长丽:传说中的一种神鸟。
不忒:不出差错。
鋗(xuān):鸣玉声。
发梁:指声音好听,歌声绕梁。
条:到,达到。
【译文】希望天地的神灵都赐福,因为皇帝敬慕他们。
皇帝兴建了紫色的坛宇作为专门祭神的场所,想找寻与神相通的办法。
皇帝专心一意、恭敬地继承前代祭祀天地的重任,使神灵和乐。
把刺绣品画成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遍挂于祭坛之上,用隆重的仪式来承奉至尊的神灵。
把六十四个童子排成八行八列跳舞以娱乐天神太一。
音乐一起响起,琴、竽、瑟、美玉做成的磬和金鼓并陈杂奏,希望神灵能够得到娱乐,百官济济,都恭敬地向神灵祭祀。
他们恭敬地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又焚烧香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
神留下受享,虽然历时很久,但从天上看来,那只是片刻。
只见神鸟在前面发出光芒,神赏赐皇帝以寒暑准时不失,阴阳和顺,以彰显君主的德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该书辑录了先秦歌谣,汉朝至唐五代的乐府诗,全书一百卷,共五千多首,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作品。
《乐府诗集》搜录宏富,分类精当,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它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下又各分若干小类。
全书每一类均有总序,每一曲均有题解,对乐曲的起源、性质、演唱配器等均有详尽说明。
其中保存了不少业已失传著作中的一些珍贵史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乐府”是由官府名称变成的诗体名称。
它原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的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
它主要是负责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来源有两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
在《乐府诗集》所编辑的十二类作品中,《郊祀歌辞》《燕射歌辞》和《舞曲歌辞》收载了汉至五代的庙堂乐歌,或用于祭祀典礼,或施于朝会宴享。
这种乐歌方式,所用之乐有雅乐之称,且有舞容相随。
乐府作品中极有价值的是历代流布于各地的民歌。
虽然民间歌辞在《乐府诗集》中仅占全部歌辞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在诗歌史上却是一份难得的珍贵遗产。
如南北朝的乐府民歌都是靠了《乐府诗集》而得以流传至今。
在《相和曲辞》和《杂曲歌辞》中收集了大量的两汉民间歌诗,所谓“街陌讴谣”之类,其中也有文人创作的乐歌。
在编排上,《乐府诗集》很见特色,每一题下,都以古辞列在前面,而后依次附以历代模拟之作。
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同一曲调的不同形式的递变。
同时,于每一曲调前,又都有必要的解题,以阐明该曲调的来龙去脉。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
同时,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
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专注于“乐府”诗作,肇始两汉,终迄西蜀,上溯先秦远古,下系南唐北宋,涵盖了古代诗传播的最主要阶段之一。
它表明了诗是语言艺术形式之一,它以无声的文字诉诸视觉,以有声的吟咏、诵读诉诸听觉,从而得以传播。
而诗的传播与音乐关系至为密切,诗是与乐相合而广泛流传开去的。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典籍,是集大成的乐府诗总集。
1.“乐府双壁”之《木兰诗》《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乐府双壁”之《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
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3.《陌上桑》《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中国民间叙事诗。
“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
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
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
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风范。
4.《东门行》《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描写的是一个城市下层平民在无衣无食的绝境中为极端穷困所迫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是汉代乐府民歌中思想最激烈,斗争性最强的一篇作品。
此诗在句法上变化自如,随内容而定,尤其是夫妇的对话,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妻子的委曲哀怨,丈夫的急迫愤怒,活脱脱地画出了两人对话时的声音和形象。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
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例如汉代一些优秀中国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
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
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
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
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
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
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
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
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
它反映了中国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
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
书中这些说明征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
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乐府诗集》的编者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其先祖为太原曲阳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
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
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七年级下册,选自《乐府诗集·木兰诗》)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策勋..十二转()(2)当户理红妆..()(3)对镜帖花黄..()(4)出门看火伴..()(5)万里赴戎机..()(6)寒光照铁衣..()2.选文第②段突出了木兰什么品格?3.请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的表达作用。
4.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答案】1.(1)记功(2)指女子的艳丽装束(3)古代妇女的一种装饰物(4)同伍的士兵(5)战事(6)铠甲2.突出了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
3.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火伴”惊讶的情态,还从侧面烘托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4.“霍霍”是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学科#网【解析】二、阅读《木兰诗》中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