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合集下载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本站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本站

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本站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本站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大量的采掘活动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也使得许多矿山最终成为了被废弃的“闭坑”,这些闭坑代表着一个巨大的遗留问题和治理压力。

二、目的与意义编写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被废弃的矿山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规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安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

三、报告内容1.矿山地质调查根据矿山历史、地理位置、矿产种类等基本信息,实地进行矿山地质调查,掌握矿山地质条件、矿体形成和分布特点等内容,绘制地质图、剖面图以及岩矿样品采集和分析结果。

2.矿山工程地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对于矿山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如滑坡、岩层断裂、塌陷等进行评估,并分析矿山对环境的影响,制定闭坑治理的方案和措施。

3.闭坑治理设计方案根据调查和评价结果,提出闭坑治理的设计方案,包括采用何种治理措施,修复土地和水土保持等,力求达到最理想的治理效果。

4.运营管理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对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索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案,并对闭坑治理后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五、报告撰写要点1.报告结构完整,内容清晰,逻辑性强。

2.严谨细致,注重实地调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

3.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遵守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

4.结果分析准确,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六、总结编写固体矿产矿山闭坑地质报告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在编写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同时也需要紧跟矿产资源的动态变化,以达到资源维护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闭坑地质报告

闭坑地质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闭坑地质报告** 煤业2015 年 12 月 16 日****煤业有限公司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单位: ** 煤业编写人: ***审核: ***矿长: ***提交报告单位: ** 煤业地测部提交报告时间:二O一五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矿山交通地点、自然地理概略、地区结构地点 (1)(一)矿山交通地点 (1)(二)自然地理 (4)(三)地区结构地点 (11)第二节矿山地质勘查 (5)(一)矿山地质勘查工作 (5)第三节矿山设计 (13)设计内容简述 (13)第四节闭坑原由 (16)第二章矿区地质 (16)第一节地区地质特点 (16)(一)地区地质 (16)(二)地区结构 (17)第二节矿井煤层地质、结构特点 (21)(一)煤层地质特点 (21)(二)地质结构特点 (25)第三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27)(一)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7)(二)工程地质及其余开采地质条件. (50)(三)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51)(四)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论 (51)(五)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57)第四节生产中资源量的变化状况 (58)(一)煤炭资源 / 储量估量结果 (58)(二)资源 / 储量估量需要说明的问题 . (62)第三章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概略 (62)第一节设计开采的资源 / 储量、开辟方式、开辟系统、开采方法 (62)第二节资源储量状况 (64)第三节建矿到现在矿井历年累计动用量、采出量、损失量、回采率 (64)第四节对损失资源储量进行剖析说明,包含损失量构成、损失原因剖析等 (64)第五节煤矿封闭后节余资源储量说明 (64)第六节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状况 (66)第四章探采对照 (67)(一)地质要素探采对照 (67)(二)资源 / 储量探采对照 (68)(三)地质勘探种类探采对照 (69)(四 ) 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论 (69)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估 (70)第一节采区地质环境变化 (70)第二节水体污染及其自净状况 (70)第三节荒弃物堆放状况及办理 (71)第六章结语 (71)第一节社会经济效益 (71)第二节闭坑资源及储量核销状况 (72)第七章附图 (72)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矿山交通地点、自然地理概略、地区结构地点(一)矿山交通地点1井田地点井田位于 ** 市** 区** 乡** 村周边,为** 区与 ** 区交界处,行政区划属 ** 区** 乡及 ** 区** 乡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 182°10′30″~ 182°11′35″北纬 89°24′45″~ 89°26′30″井田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82°29′33″,北纬89°25′38″。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一、煤矿概况该煤矿位于省市,是一座大型综采煤矿。

矿区总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煤矿共设有X个工作面,平均每个工作面每日采矿量约为XXX吨。

目前,该矿井已经闭坑停产,进行后期地质评估和安全处理工作。

二、闭坑原因煤矿的闭坑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1.煤炭市场需求量下降: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的推广与应用,以及环保限产政策的实施,煤炭市场需求量逐渐下降。

2.煤层资源耗尽:该矿已经连续开采超过X年,煤层资源逐渐耗尽,煤矿开采难度与成本逐渐增加。

3.安全风险:煤矿的不良地质条件和日益加大的安全风险催促了决策者推动矿井停产关停的决策。

三、地质概况1.矿区地质构造:矿区位于山脉,地质构造复杂。

区域内主要由变质岩、火山岩、沉积岩层组成,煤层主要分布在沉积岩中。

2.煤层性质与产状:煤矿开采的主要煤层为X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X米。

煤层具有良好的工业指标,煤质好、灰分低、热值高。

煤层产状为平缓倾斜,呈东西走向。

3.顶板和底板地质条件:顶板主要由硬岩组成,硬度较大,紧密结构,但易产生风化和崩塌。

底板为软岩,变质程度较高,连接性较差,易发生滑移和断裂。

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矿井闭坑后,需要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矿井底板、顶板的稳定性和水文地质情况等。

1.底板稳定性评估:根据现场勘察和资料分析,底板为软岩,易滑移断裂,存在一定的稳定风险。

需要采取支护措施,确保底板的稳定性,防止发生地质灾害。

2.顶板稳定性评估:顶板为硬岩,稳定性较好,但由于矿井闭坑后矿井内压力的消失,顶板易产生风化和崩塌,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需要采取通风降温、注浆、锚杆支护等措施,保证顶板的稳定性。

3.水文地质评估:闭坑后,需对矿山水文地质进行评估,包括地下水的涌水情况和矿山排水系统的完善性。

确保矿山的排水系统完善,防止地下水淹入矿井。

五、处理措施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1.底板支护:采取锚杆支护、注浆加固等技术手段,确保底板稳定性,防止滑移断裂。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

关于印发《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的通知各省属煤炭企业,各市煤炭管理部门:为规范全省煤矿地质报告编制工作,提高地质报告的编制质量,更好地给煤矿生产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省煤炭局组织有关人员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最新煤矿规范、规程及规定,重新修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以下简称《提纲要求》),现印发给你们。

今后,凡在我省境内进行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建井地质报告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均应严格执行本《提纲要求》,否则,不予受理地质报告审批事项。

附件: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2、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3、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附件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1 概况1.1 闭坑原因和报告编写依据1.2 煤矿位置、交通、范围、自然地理、四邻关系1.3 煤矿矿业权设置及沿革情况等1.4 煤矿地质勘查简述历次地质勘查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结果。

1.5 煤矿开采简述煤矿设计时间、设计单位、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生产管理、采出资源总量等。

2 煤矿地质简述2.1 煤矿地质勘查及其质量评述地质勘查方法、网度,采掘揭露、地质编录、井下探测等工程及质量评述。

2.2 煤矿地质特征区域地层,煤矿地层、含煤地层、煤层,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

2.3 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瓦斯、水文地质、老空区、工程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煤矿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主要原因等。

2.4 煤岩煤质煤岩特征、煤质特征、煤种、煤的风氧化及工业用途等。

2.5资源/储量估算及其质量评述煤矿生产过程中累计探明新增(或减少)资源/储量及其品位等。

3 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3.1 设计开采的资源/储量、开拓方式、开拓系统、开采方法,历年采掘工程量、历年采出资源量、回采率等3.2 损失量(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损失)、损失率,批准非正常损失量的机构、批准理由等3.3 资源/储量注销概况,剩余资源/储量及其分布、剩余原因3.4 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利用情况3.5 通过煤矿生产地质工作对地质情况的新认识、新发现,影响煤矿开采的主要地质问题4 探采对比4.1 探采对比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和资源/储量等。

4.2 勘查方法、手段,勘查工程间距,勘探类型及其确定的合理性等4.3 勘探储量的可靠性系数、有效利用系数,矿井回采率4.4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评述5 环境影响评估5.1 地下水疏干范围、水位及其恢复程度等5.2 开采区地质环境变化,煤层顶板垮落带及裂缝带高度,地面开裂、沉陷、滑坡、坍塌等变形破坏范围及程度,露天采场及其边坡崩落范围等5.3 水体污染及其自净情况等5.4 废弃物堆放情况及处理等6 结语6.1 煤矿生产的经济、社会效益6.2 煤矿闭坑资源/储量的核销结论及闭坑依据6.3 剩余资源/储量的处理建议、废矿坑利用建议、环境及地质灾害治理建议等7 附图7.1 煤矿交通位置图7.2 煤矿地形地质图7.3 地层综合柱状图7.4 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7.5 煤矿煤(岩)层对比图7.6 煤矿地质剖面图7.7 煤矿水平地质切面图7.8 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 7.9 井上下对照图7.10 采掘(剥)工程平面图7.11 工业广场平面图7.12 井筒及有代表性的石门、主要巷道地质素描剖面图7.13 其他必要图件8 附表8.1 钻孔坐标及综合成果表8.2 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及汇总表8.3 瓦斯参数测试成果表8.4 抽水试验成果表8.5 水质分析成果表8.6 煤矿涌水量统计表8.7 河流、水井及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表8.8 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8.9 土样分析成果表8.10 钻孔测斜成果表8.11 其他有关成果表。

关闭煤矿闭坑报告范本

关闭煤矿闭坑报告范本

煤矿闭坑报告秋枫致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闭坑报告年月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 (2)第二章矿井开拓布置 (4)第三章矿井瓦斯等级及防治 (9)第四章煤矿区水文地质 (43)第五章资源储量动用情况 (56)第六章闭坑后对周边矿井存在的安全威胁 (58)第七章附件 (59)第一章基本情况一、位置交通***煤矿位于***县县城253°方向,直线距离约23.5km 的***县***境内。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

矿山有3km简易公路与***县至***公路相接,北东距***县城***公路里程为55km,北西至****火车站45km,交通较为方便。

二、气象本区气候温暖潮湿,夏季多暴雨,冬季多雨雾,雨量充沛。

据***县气象局资料,年降雨量最高2372mm,一般1300~2000mm,特大暴雨量444mm,一般日降雨量116~145.5mm,暴雨强度最高70mm/h。

年降雨量多集中在5~8月份,占总降雨量的50~55%,常以大雨或暴雨降落;9~12月份为霪雨季节,晴天很少,年降雨天数一般190~230天。

空气相对湿度高,年平均达92%,冬季气候寒冷,海拔1360m处气候低至-9.3℃,夏季最高气温33.9℃,年平均气温12℃。

无其它重要的灾害性天气。

三、地形地貌及水系矿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地貌类型属深切割中山,总体南东高北西低。

矿区最高点位于南东角木林包山头,标高约为+1528.2m,最低点在矿区北西角铁厂沟沟底,标高约为+810m,矿区相对高差约为718m。

矿山地处珙长背斜南翼中段,洞河、龙塘两地下暗河的分水岭地带(矿区位于分水岭偏龙塘暗河一侧)。

矿区及邻近山地地貌与岩溶地貌并存,山地以脊状单面山为主,嘉陵江组泥灰岩组成北西西—南东东向分水岭。

分水岭北坡(即矿区一侧)由宣威组及飞仙关组地层组成反向岩质边坡,自然边坡角多为50~60°。

矿区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的长宁河水系。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定稿)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定稿)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1 绪论1.1 目的和任务简要阐述报告编写的目的以及普查工作的主要任务。

1.2 报告编写依据1.2.1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列出编写本报告主要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1.2.2技术资料列出本矿井的地质勘探报告、矿井水文地质报告、水患调查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煤矿初步设计》、《煤矿安全设施设计》等有关技术资料。

1.3 煤矿概况1.3.1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简要阐述本煤矿交通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等。

1.3.2开采条件简要介绍本煤矿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介绍可采煤层赋存条件。

1.3.3生产建设情况简要介绍矿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采煤工艺、通风方式、供电系统、机电运输系统、供排水系统等基本情况;简要介绍本煤矿采掘现状及老窑开采情况,平面及垂向相邻矿井基本情况。

1.3.4以往灾害治理情况简要介绍以往灾害治理情况及治理评述。

1.4以往地质、水文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简述历次地质、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以及建矿以来所做的地质、水文地质工作,并进行质量评述。

1.5未来5年的采掘规划1.6本次工作情况简要介绍本次普查工作的组织情况、工作方法、主要完成的工作量等。

2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及防治措施2.1 煤矿及周边采空区普查及防治措施2.1.1本矿采空区情况采用查阅资料、调查知情人、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查明本矿采空区分布范围、形成时间、积水状况(查明采空区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时间),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情况;并查明采空区充填和封堵情况;将采空区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可采取列表说明)。

2.1.2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采用走访相关矿井管理人员、调查知情人、查阅图件资料、实地勘查等方式查明周边矿井采空区分布范围、形成时间、积水状况(查明采空区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时间),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情况;并查明周边采空区与本矿距离以及对本矿可采煤层的影响范围等情况;将采空区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可列表说明)。

煤矿闭坑报告范本

煤矿闭坑报告范本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闭坑报告***年**月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 (1)第二章矿井开拓布置 (2)第三章矿井瓦斯等级及防治 (7)第四章煤矿区水文地质 (38)第五章资源储量动用情况 (51)第六章闭坑后对周边矿井存在的安全威胁 (52)第七章附件 (53)第一章基本情况一、位置交通***煤矿位于**境内。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北纬**。

矿山有3km简易公路与**公路相接,北东**公路里程为**km,北西至**火车站?*8km,交通较为方便。

二、气象本区气候温暖潮湿,夏季多暴雨,冬季多雨雾,雨量充沛。

据兴文县气象局资料,年降雨量最高2372mm,一般1300~2000mm,特大暴雨量444mm,一般日降雨量116~145.5mm,暴雨强度最高70mm/h。

年降雨量多集中在5~8月份,占总降雨量的50~55%,常以大雨或暴雨降落;9~12月份为霪雨季节,晴天很少,年降雨天数一般190~230天。

空气相对湿度高,年平均达92%,冬季气候寒冷,海拔1360m处气候低至-9.3℃,夏季最高气温33.9℃,年平均气温12℃。

无其它重要的灾害性天气。

三、地形地貌及水系矿区位于**盆地与**高原过渡带,地貌类型属深切割中山,总体南东高北西低。

矿区最高点位于南东角木林包山头,标高约为+1528.2m,最低点在矿区北西角铁厂沟沟底,标高约为+810m,矿区相对高差约为718m。

矿山地处珙长背斜南翼中段,洞河、龙塘两地下暗河的分水岭地带(矿区位于分水岭偏龙塘暗河一侧)。

矿区及邻近山地地貌与岩溶地貌并存,山地以脊状单面山为主,嘉陵江组泥灰岩组成北西西—南东东向分水岭。

分水岭北坡(即矿区一侧)由宣威组及飞仙关组地层组成反向岩质边坡,自然边坡角多为50~60°。

矿区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的长宁河水系。

区内河流为洛甫河上游的***,区内一般无稳定的地表水体,但有季节性溪沟和冲沟构成树枝状水系网。

闭坑地质报告

闭坑地质报告

闭坑地质报告一、引言闭坑地质是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它涉及到矿井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闭坑地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二、闭坑地质的重要性闭坑地质对于矿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详细的闭坑地质报告,可以了解矿井底部岩层的特征和性质,有助于预测矿井的灾害风险,如地震、地面沉降等。

闭坑地质还可以为矿井的选址提供依据,帮助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和技术,提高矿井的开采效益。

三、闭坑地质调查方法闭坑地质调查是闭坑地质报告的基础,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地质勘探和实验室分析。

实地调查是通过观察地质现象和收集样本来获取地质信息,而地质勘探则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声像测线等技术手段来获取地下信息。

实验室分析则是针对样本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和化学成分分析等。

四、闭坑地质的应对策略针对闭坑地质问题,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加强预测和预警机制:基于地质调查的数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地震监测和变形观测等,建立起闭坑地质的预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预防可能发生的灾害。

2. 采用合适的开采技术:根据地质条件和矿井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

对于易涌水、易塌陷的地质条件,应采用防水、支护等方法以确保矿井的稳定性。

3. 提高矿井的管理水平:加强对矿井的监测和管理,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

对于闭坑地质问题的重要性,应在矿井设计和运营的每个环节中加以考虑,确保矿井的安全可靠。

五、闭坑地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的关注,闭坑地质的发展趋势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 数字化与智能化:利用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建立闭坑地质的数学模型,提高闭坑地质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同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矿井的自动化监测和管理。

2. 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将环保理念融入闭坑地质的研究和实践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矿井的可持续性开发能力。

3. 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闭坑地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闭坑地质的难题,实现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推动闭坑地质领域的发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闭坑报告编写提纲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闭坑报告编写提纲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闭坑报告编写提纲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8-4-1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A.1 绪论A.1.1 勘查目的和任务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A.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A.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

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A.1.4 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

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A.1.5 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

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

A.2 区域地质以1:50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000比例尺未做出地区,可用1:200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D.1绪论D.1.1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D.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D.1.3煤矿及周边老窑、采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D.1.4煤矿(建设、生产)概况D.2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D.2.1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D.2.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D.2.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D.3地层D.3.1地层(矿区地层、煤矿地层)D.3.2含煤地层D.4地质构造D.4.1地质构造D.4.2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D.5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D.5.1煤层D.5.2煤岩、煤质D.5.3煤尘爆炸性与煤的自燃倾向性D.5.4煤的用途D.5.5其他有益矿产D.5.6煤层稳定程度评价D.6瓦斯地质D.6.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D.6.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D.6.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D.6.4矿井瓦斯类型评价D.7水文地质D.7.1水文地质概况D.7.2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D.7.3涌水量构成及预测D.7.4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措施D.7.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D.8冲击地压A.8.1煤岩层冲击倾向性A.8.2煤层顶板坚硬岩层分布规律A.8.3矿井冲击地压危险等级评价D.9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D.9.1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坚硬程度、软弱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岩层含水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D.9.2煤层顶底板D.9.3地层产状要素D.9.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D.9.5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D.10资源储量估算D.10.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D.10.2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D.11煤矿地质类型B.11.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B.11.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D.12探采对比D.12.1地质因素探采对比(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等)D.12.2资源储量探采对比D.12.3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D.12.4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D.13结论及建议D.13.1主要认识D.13.2主要问题D.13.3建议D.14附图D.14.1煤矿地形(基岩)地质图D.14.2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D.14.3补充勘探钻孔柱状图D.14.4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D.14.5煤矿地质剖面图D.14.6矿井瓦斯地质图D.14.7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D.14.8矿井充水性图D.14.9井上下对照图D.14.10采掘(剥)工程平面图、排土工程平面图D.14.11主要井巷地质素描图D.14.12工程地质平面图(露天煤矿)D.14.13工程地质断面图(露天煤矿)D.14.14其他必要图件D.15附表D.15.1勘探钻孔成果表D.15.2钻孔揭露煤层情况一览表D.15.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和汇总表D.15.4煤岩、煤质测试成果表D.15.5瓦斯参数测定成果表D.15.6水质分析成果表D.15.7其他有关成果表。

重庆闭坑地质报告编审注意事项及编写提纲

重庆闭坑地质报告编审注意事项及编写提纲

重庆闭坑地质报告编审注意事项及编写提纲闭坑地质报告编审注意事项及编写提纲重视工作。

多数地勘单位只重视签订合同,重点收款,不安排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员操作;不了解闭坑报告如何能完成;特别是资料是否收完?技术人员对闭坑地质报告编写了解不到位,将闭坑报告作为一般原矿山企业登记报告或动态报告对待,甚至于到野外不知道如何开展相应的地质调查工作;工作态度欠缺,资料不想办法收全,有关原有地质报告存在的问题不分析更改,抄袭或复制粘贴原有储量核实报告、年度动态报告内容;明显错误的不加强校对也不更改。

此外各地勘单位内审方法也不严谨.资料收集。

资料是否完全是编制闭坑地质报告的基础;目前多数报告仅以最近一次储量核实报告和最近一次年度动态报告来编制,显然达不到需要。

要收集原有勘查报告、矿山(整合前后的矿山)有偿出让以来的所有依据的占用储量说明书、年度动态报告、年度抽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储量调查利用成果报告、越界处罚报告、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其它企业报表、统计储量表、出让合同、甚至于有关年度的生产情况台帐;要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清理收集,再来编制闭坑地质报告。

资料收集渠道方面要考虑矿山企业、区县国土部门、原报告编制单位、市地质矿业协会、市地调院、市局档案馆等单位。

测量工作。

对于以往测量成果的利用总结不足;不分析前后地质图件坐标成果,特别是有关储量报告、勘查地质报告、压覆评估报告的坐标系统;文字、图、测量附表完全坐标不对应;部分测量附件全部是现场观测的原始数据,未能再分析总结评述,多数欠缺集成矿井的测量成果。

水文及安全隐患。

矿井涌水量不实际测量,所有坑口涌水情况不叙述,全部抄袭原有地质报告;对矿井的水患原有情况和闭坑现状不分析,不提出问题及建议(如矿井今后停产后的水患和对邻近生产矿井的水患影响问题)。

资源储量估算。

各剩余可采煤层的资源量拐点坐标范围、面积、标高范围不标注;前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不分析;有关分类编码叙述不清;汇总不规范(按煤层、按类别、按不同煤类);历年来的动用量块段不列出来;有关资源储量面积不查证,估算结果不查证。

湖南省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湖南省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湖南省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篇:湖南省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湖南省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章概况第一节交通位置及矿区范围。

第二节地质勘查简史:地质勘查单位;审批单位、批准时间、批准储量及主要结论。

第三节矿山开发简史:矿山设计单位及设计生产规模、产品产量、产值及基建投资和盈利情况。

第四节矿山闭坑或停采原因及其它概况。

第二章矿床地质侧重叙述矿床开采的地质新变化、新认识、新成果。

第一节矿床地质简况: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特征。

第二节矿体特征:矿体数量、分布、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围岩及夹石。

第三节矿石质量: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分、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及赋存状态。

第四节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性能:矿石选冶试验研究;矿石选冶难易程度。

第五节矿床成因。

第三章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矿山水文地质: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坑道涌水量;矿山疏干排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停采后地下水位恢复及坑道积水情况。

(插历年矿坑排水量统计表、附气象要素)。

第二节矿山工程地质:矿山工程地质条件;矿体围岩及露采边坡的稳定性;采空区与塌陷区的情况。

第三节矿山环境地质:矿山开采中有害元素、气体、粉尘、废水、废渣和尾砂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闭坑后对环境恢复及复垦工作的措施。

第四章矿山地质工作第一节生产勘探:工程布置原则、手段、工程间距、主要工作量、质量及探矿效果(探矿成本、获矿比指标、探矿坑道利用率);开采范围储量增减变化情况。

第二节采样、加工及化验:方法及质量评述。

第三节矿山测量:地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井下控制测量及其质量评述(插测量控制网分布和主要井巷坑口座标表);岩石移动(地压活动)观测。

第四节储量管理:“三级”矿量和“三率”管理。

第五章矿山生产第一节矿床开拓与采矿方法:开拓方式;采矿方法。

第二节提升与运输。

第三节供风、供水、供电、充填系统评价。

第四节安全与通风防尘。

第五节采矿技术经济指标:矿山历年采矿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列表说明)。

矿山闭坑申请及报告如何编写

矿山闭坑申请及报告如何编写

矿山闭坑申请及报告如何编写在矿业生产中,随着矿井逐渐深入,矿藏也逐渐变得稀少,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煤炭、金属等大宗矿产的需求量也逐渐下降,这些都导致矿山逐渐停产。

此时,需要进行矿山闭坑处理。

对于矿山进行完整闭坑申请及报告编写,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编写矿山闭坑申请及报告。

一、矿山闭坑的定义及意义矿山闭坑,即是通过工程技术、设备资产及管理手段等综合措施,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逐步降低生产能力并最终停止生产,对矿区内的现有设备设施、生产场地进行清理,消除ETV、外排污水、废气等不良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各类自然灾害,规范土地用途,可持续运营等方面的以达到资源的维护与利用的一个过程。

矿山闭坑的意义在于,使得矿山停产后不再对社会环境造成危害,并且将原来的土地重新变为可用的资源。

矿山闭坑还可以防范各类自然灾害,保障公共安全,防止矿山的现场污染,确保环境上的卫生和健康。

二、矿山闭坑申请阶段矿山闭坑申请必须在多个层面上经过批准,这也是闭坑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

煤炭、金属矿山的停产申请必须经过政府的批准。

因此,在准备申请进行矿山闭坑时,必须知道哪些工作必须在闭坑申请中包括。

下面是申请矿山闭坑时的注意事项。

a. 在申请闭坑时,必须明确矿山的产能位置,这是矿山闭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b. 申请矿山闭坑时,必须提交矿山现场的生成的环保、安全以及设备、设施的状况等资料;c. 申请矿山闭坑时,必须提交矿山的设施清单,包括具体设备清单,产能清单,以及矿山其他不可转移的资产清单;d. 申请矿山闭坑时,必须提交一份完整的现场物流安排以及各种可行方案的比较研究;e. 申请矿山闭坑时,必须提供一份提交申请材料的时间安排,以及提交申请之后的矿山并未停工的时间安排。

以上内容都是必须在矿山闭坑申请中提供的,这些内容必须力求完整、详尽。

此外,为了能够提交给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申请矿山闭坑的公司或者矿山企业可以进行专业性的咨询,以明确更为专业、实际的资料和参考方案。

重庆闭坑地质报告编审注意事项及编写提纲

重庆闭坑地质报告编审注意事项及编写提纲

闭坑地质报告编审注意事项及编写提纲重视工作。

多数地勘单位只重视签订合同,重点收款,不安排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员操作;不了解闭坑报告如何能完成;特别是资料是否收完?技术人员对闭坑地质报告编写了解不到位,将闭坑报告作为一般原矿山企业登记报告或动态报告对待,甚至于到野外不知道如何开展相应的地质调查工作;工作态度欠缺,资料不想办法收全,有关原有地质报告存在的问题不分析更改,抄袭或复制粘贴原有储量核实报告、年度动态报告内容;明显错误的不加强校对也不更改。

此外各地勘单位内审方法也不严谨.资料收集。

资料是否完全是编制闭坑地质报告的基础;目前多数报告仅以最近一次储量核实报告和最近一次年度动态报告来编制,显然达不到需要。

要收集原有勘查报告、矿山(整合前后的矿山)有偿出让以来的所有依据的占用储量说明书、年度动态报告、年度抽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储量调查利用成果报告、越界处罚报告、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其它企业报表、统计储量表、出让合同、甚至于有关年度的生产情况台帐;要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清理收集,再来编制闭坑地质报告。

资料收集渠道方面要考虑矿山企业、区县国土部门、原报告编制单位、市地质矿业协会、市地调院、市局档案馆等单位。

测量工作。

对于以往测量成果的利用总结不足;不分析前后地质图件坐标成果,特别是有关储量报告、勘查地质报告、压覆评估报告的坐标系统;文字、图、测量附表完全坐标不对应;部分测量附件全部是现场观测的原始数据,未能再分析总结评述,多数欠缺集成矿井的测量成果。

水文及安全隐患。

矿井涌水量不实际测量,所有坑口涌水情况不叙述,全部抄袭原有地质报告;对矿井的水患原有情况和闭坑现状不分析,不提出问题及建议(如矿井今后停产后的水患和对邻近生产矿井的水患影响问题)。

资源储量估算。

各剩余可采煤层的资源量拐点坐标范围、面积、标高范围不标注;前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不分析;有关分类编码叙述不清;汇总不规范(按煤层、按类别、按不同煤类);历年来的动用量块段不列出来;有关资源储量面积不查证,估算结果不查证。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F.1绪论F.1.1闭坑原因和报告编写依据F.1.2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F.1.3矿权范围与四邻关系F.1.4煤矿矿业权设置F.1.5煤矿地质勘查简述F.1.6煤矿开采简述F.2煤矿地质简述F.2.1煤矿地质勘查及其质量评述F.2.2煤矿地质特征F.2.3煤矿开采地质条件F.2.4煤岩煤质F.2.5资源储量估算及其质量评述F.3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F.3.1煤矿设计、建设及开采概况F.3.2煤矿损失量F.3.3资源储量注销F.3.4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F.3.5煤矿地质新认识F.4探采对比F.4.1基本地质特征对比F.4.2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F.4.3资源量估算方法F.5煤矿地质环境影响现状F.5.1地质灾害F.5.2地下水破坏F.5.3水体污染及其自净情况F.5.4废弃物堆放情况及处理F.5.5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效果F.6结语F.6.1煤矿生产效益F.6.2煤矿闭坑资源储量的核销结论及闭坑依据F.6.3剩余资源储量处理与废矿坑利用建议F.6.4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及地质灾害防治建议F.7附图F.7.1煤矿交通位置图F.7.2煤矿地形地质图F.7.3地层综合柱状图F.7.4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F.7.5煤矿煤(岩)层对比图F.7.6煤矿地质剖面图F.7.7煤矿水平地质切面图F.7.8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F.7.9井上下对照图F.7.10采掘(剥)工程平面图F.7.11工业广场平面图F.7.12井筒及有代表性的石门、主要巷道地质素描剖面图F.7.13其他必要图件F.8附表F.8.1钻孔坐标及综合成果表F.8.2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及汇总表F.8.3瓦斯参数测试成果表F.8.4抽水试验成果表F.8.5水质分析成果表F.8.6煤矿涌水量统计表F.8.7河流、水井及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表F.8.8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F.8.9土样分析成果表F.8.10钻孔测斜成果表F.8.11其他有关成果表。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F.1 概况F.1.1 闭坑原因和报告编写依据F.1.2 煤矿位置、交通、范围、自然地理、四邻关系 F.1.3 煤矿矿业权设置及沿革情况等F.1.4 煤矿地质勘查简述历次地质勘查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结果。

F.1.5 煤矿开采简述煤矿设计时间、设计单位、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生产管理、采出资源总量等。

F.2 煤矿地质简述F.2.1 煤矿地质勘查及其质量评述地质勘查方法、网度~采掘揭露、地质编录、井下探测等工程及质量评述。

F.2.2 煤矿地质特征区域地层~煤矿地层、含煤地层、煤层~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

F.2.3 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瓦斯、水文地质、老空区、工程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煤矿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主要原因等。

F.2.4 煤岩煤质煤岩特征、煤质特征、煤种、煤的风氧化及工业用途等。

F.2.5资源/储量估算及其质量评述煤矿生产过程中累计探明新增,或减少,资源/储量及其品位等。

F.3 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F.3.1 设计开采的资源/储量、开拓方式、开拓系统、开采方法~历年采掘工程量、历年采出资源量、回采率等 F.3.2 损失量,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损失,、损失率~批准非正常损失量的机构、批准理由等F.3.3 资源/储量注销概况~剩余资源/储量及其分布、剩余原因F.3.4 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利用情况 F.3.5 通过煤矿生产地质工作对地质情况的新认识、新发现~影响煤矿开采的主要地质问题F.4 探采对比F.4.1 探采对比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和资源/储量等。

F.4.2 勘查方法、手段~勘查工程间距~勘探类型及其确定的合理性等F.4.3 勘探储量的可靠性系数、有效利用系数~矿井回采率 F.4.4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评述F.5 环境影响评估F.5.1 地下水疏干范围、水位及其恢复程度等 F.5.2 开采区地质环境变化~煤层顶板垮落带及裂缝带高度~地面开裂、沉陷、滑坡、坍塌等变形破坏范围及程度~露天采场及其边坡崩落范围等F.5.3 水体污染及其自净情况等F.5.4 废弃物堆放情况及处理等F.6 结语F.6.1 煤矿生产的经济、社会效益F.6.2 煤矿闭坑资源/储量的核销结论及闭坑依据 F.6.3 剩余资源/储量的处理建议、废矿坑利用建议、环境及地质灾害治理建议等F.7 附图F.7.1 煤矿交通位置图F.7.2 煤矿地形地质图F.7.3 地层综合柱状图F.7.4 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F.7.5 煤矿煤,岩,层对比图F.7.6 煤矿地质剖面图F.7.7 煤矿水平地质切面图F.7.8 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 F.7.9 井上下对照图F.7.10 采掘,剥,工程平面图F.7.11 工业广场平面图F.7.12 井筒及有代表性的石门、主要巷道地质素描剖面图F.7.13 其他必要图件F.8 附表F.8.1 钻孔坐标及综合成果表F.8.2 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及汇总表 F.8.3 瓦斯参数测试成果表F.8.4 抽水试验成果表F.8.5 水质分析成果表F.8.6 煤矿涌水量统计表F.8.7 河流、水井及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表 F.8.8 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F.8.9 土样分析成果表F.8.10 钻孔测斜成果表F.8.11 其他有关成果表下面是赠送的励志的100句经典话,需要的朋友可以学习下,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励志的话】平凡却无私的人啊千万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水平延深建矿生产补充勘探设计地质报告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水平延深建矿生产补充勘探设计地质报告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A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A.1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A.1.1绪论A.1.1.1目的、任务和依据A.1.1.2矿井概况A.1.1.3以往地质工作A.1.2地层A.1.2.1区域地层A.1.2.2矿井地层A.1.2.3含煤地层A.1.3地质构造A.1.3.1地质构造A.1.3.2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A.1.4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A.1.4.1煤层赋存特征A.1.4.2煤种及煤质变化A.1.4.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A.1.4.4煤层稳定程度划分A.1.5瓦斯地质A.1.5.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A.1.5.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A.1.5.3煤与瓦斯涌出量预测A.1.5.4矿井瓦斯类型划分A.1.6水文地质A.1.6.1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A.1.6.2充水因素分析,矿井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A.1.6.3涌水量构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A.1.6.4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A.1.6.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A.1.7冲击地压A.1.7.1煤岩层冲击倾向性A.1.7.2煤层顶板坚硬岩层分布规律A.1.7.3矿井冲击地压危险等级评价A.1.8其他开采地质条件A.1.8.1煤层顶底板特征A.1.8.2煤层产状要素A.1.8.3陷落柱、地热和天窗等地质灾害危险程度A.1.8.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A.1.9矿井地质类型划分结果A.1.9.1矿井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A.1.9.2矿井地质类型综合评定A.1.10矿井地质工作建议A.1.11附图A.1.11.1矿井地形(或基岩)地质图A.1.11.2矿井地层综合柱状图A.1.11.3矿井地质剖面图A.1.11.4矿井地质构造纲要图A.1.11.5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A.1.11.6矿井瓦斯地质图A.1.11.7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A.1.11.8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A.1.11.9矿井充水性图A.1.11.10煤层顶板坚硬岩层分布及厚度等值线图A.1.11.11采掘工程平面图A.1.11.12井上下对照图A.1.11.13其他必要图件A.2露天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A.2.1绪论A.2.1.1目的、任务和依据A.2.1.2煤矿概况A.2.1.3以往地质工作A.2.2地层A.2.2.1区域地层A.2.2.2煤矿地层A.2.2.3含煤地层A.2.3地质构造A.2.3.1地质构造A.2.3.2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A.2.4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A.2.4.1煤层赋存特征A.2.4.2煤种及煤质变化A.2.4.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A.2.4.4煤层稳定程度划分A.2.5水文地质A.2.5.1地形地貌对地表水排泄的影响A.2.5.2地表水的分布和特征A.2.5.3开采煤层上部含水层发育程度A.2.5.4水文地质类型划分A.2.6工程地质A.2.6.1岩层软硬程度及其结构特征A.2.6.2软弱结构岩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A.2.6.3地层的含水性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A.2.6.4工程地质类型划分A.2.7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结果A.2.7.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A.2.7.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A.2.8煤矿地质工作建议A.2.9附图A.2.9.1煤矿地形(或基岩)地质图A.2.9.2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A.2.9.3煤矿地质剖面图A.2.9.4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A.2.9.5可采煤层厚度等值线图A.2.9.6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A.2.9.7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A.2.9.8煤矿水文地质剖面图A.2.9.9工程地质平面图和断面图A.2.9.10采剥工程平面图A.2.9.11其他必要图件附录B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B.1绪论B.1.1目的任务B.1.2编写依据B.1.3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B.1.4煤矿范围及四邻关系B.1.5周边老空分布及相邻煤矿建设生产情况B.1.6煤矿建设生产情况及未来五年采掘接续计划B.2煤矿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B.2.1以往地质勘查、煤矿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B.2.2以往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及质量评述B.2.3本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概述B.3煤矿地质概况B.3.1地层B.3.2地质构造B.3.3煤层B.3.4瓦斯地质B.3.5水文地质B.3.6冲击地压B.3.7工程地质B.3.8其他开采技术条件B.4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B.4.1井(矿)田及周边采空区B.4.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B.4.3地质构造B.4.4陷落柱B.4.5瓦斯富集区B.4.6导水裂隙带B.4.7地下含水体和地表水体B.4.8火区B.4.9油气、油气井、煤层气井B.4.10冲击地压危险性B.4.11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B.4.12边坡稳定性B.4.13其他隐蔽致灾地质因素B.5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查明程度及危险性分析B.5.1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查明程度B.5.2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危险性B.6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防治措施B.7结论及建议B.7.1主要认识B.7.2主要问题B.7.3建议B.8附图B.8.1地形地质图及井上下对照图B.8.2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B.8.3煤矿地质剖面图B.8.4煤矿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B.8.5煤矿水文地质剖面图B.8.6煤层底板等高线图B.8.7煤矿采(剥)掘工程平面图(含近5年采掘接续计划)B.8.8矿井充水性图B.8.9矿井瓦斯地质图B.8.10煤层顶板坚硬岩层分布及厚度等值线图B.8.11煤矿火区分布图B.8.12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分布图B.8.13其他相关图件B.9附表B.9.1煤矿及周边采空区、老窑(井筒)调查表B.9.2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调查表B.9.3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统计表B.9.4陷落柱统计表B.9.5瓦斯相关资料表B.9.6水文地质相关资料表B.9.7火区相关资料表B.9.8油气、油气井、煤层气井相关资料表B.9.9冲击地压危险性相关资料表B.9.10不良地质体资料表B.9.11边坡稳定性相关资料表B.9.12其他相关资料表附录C 煤矿(水平延深)补充勘探设计、地质报告编写提纲C.1煤矿(水平延深)补充勘探设计编写提纲C.1.1绪论C.1.1.1勘探目的、任务、要求,编写依据C.1.1.2煤矿位置、交通、范围、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四邻关系,煤矿开拓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C.1.2地质概述C.1.3勘探工程布置及要求C.1.4勘探预期成果C.1.5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C.1.6工程预算C.1.7附图C.1.7.1地形地质及勘探工程布置图C.1.7.2主要勘探线预想地质剖面图C.1.7.3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预算图C.1.7.4井上下对照图C.1.7.5其他有关图件C.2煤矿(水平延深)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编写提纲C.2.1绪论C.2.1.1勘探目的、任务、要求,报告编写依据C.2.1.2煤矿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四邻关系C.2.1.3煤矿前期地质工作及其质量评述C.2.2补充勘探工程C.2.3地层C.2.4地质构造C.2.5煤层、煤质C.2.6瓦斯地质C.2.7水文地质C.2.8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C.2.9资源储量估算C.2.10结论及建议C.2.11附图C.2.11.1煤矿地形(基岩)地质图C.2.11.2地层综合柱状图C.2.11.3勘探线剖面图C.2.11.4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C.2.11.5煤(岩)层对比图C.2.11.6水平地质切面图(地层倾角大于25°)C.2.11.7钻孔柱状图C.2.11.8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C.2.11.9水文地质剖面图C.2.11.10瓦斯地质图C.2.11.11上覆剥离物等厚线图(露天煤矿)C.2.11.12钻孔剥采比等值线图(露天煤矿)C.2.11.13其他有关图件C.2.12附表C.2.12.1钻孔坐标及综合成果表C.2.12.2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及汇总表C.2.12.3煤岩、煤质化验成果表C.2.12.4瓦斯参数测定成果表C.2.12.5抽水试验成果表C.2.12.6水质分析成果表C.2.12.7煤矿涌水量统计表C.2.12.8河流、水井及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表C.2.12.9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C.2.12.10土样分析成果表C.2.12.11钻孔测斜成果表C.2.12.12其他有关成果表附录D 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D.1绪论D.1.1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D.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D.1.3煤矿及周边老窑、采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D.1.4煤矿(建设、生产)概况D.2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D.2.1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D.2.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D.2.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D.3地层D.3.1地层(矿区地层、煤矿地层)D.3.2含煤地层D.4地质构造D.4.1地质构造D.4.2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D.5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D.5.1煤层D.5.2煤岩、煤质D.5.3煤尘爆炸性与煤的自燃倾向性D.5.4煤的用途D.5.5其他有益矿产D.5.6煤层稳定程度评价D.6瓦斯地质D.6.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D.6.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D.6.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D.6.4矿井瓦斯类型评价D.7水文地质D.7.1水文地质概况D.7.2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D.7.3涌水量构成及预测D.7.4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措施D.7.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D.8冲击地压A.8.1煤岩层冲击倾向性A.8.2煤层顶板坚硬岩层分布规律A.8.3矿井冲击地压危险等级评价D.9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D.9.1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坚硬程度、软弱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岩层含水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D.9.2煤层顶底板D.9.3地层产状要素D.9.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D.9.5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D.10资源储量估算D.10.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D.10.2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D.11煤矿地质类型B.11.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B.11.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D.12探采对比D.12.1地质因素探采对比(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等)D.12.2资源储量探采对比D.12.3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D.12.4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D.13结论及建议D.13.1主要认识D.13.2主要问题D.13.3建议D.14附图D.14.1煤矿地形(基岩)地质图D.14.2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D.14.3补充勘探钻孔柱状图D.14.4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D.14.5煤矿地质剖面图D.14.6矿井瓦斯地质图D.14.7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D.14.8矿井充水性图D.14.9井上下对照图D.14.10采掘(剥)工程平面图、排土工程平面图D.14.11主要井巷地质素描图D.14.12工程地质平面图(露天煤矿)D.14.13工程地质断面图(露天煤矿)D.14.14其他必要图件D.15附表D.15.1勘探钻孔成果表D.15.2钻孔揭露煤层情况一览表D.15.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和汇总表D.15.4煤岩、煤质测试成果表D.15.5瓦斯参数测定成果表D.15.6水质分析成果表D.15.7其他有关成果表附录E 地质说明书编写主要内容及要求E.1采区地质说明书E.1.1正文部分1. 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勘探工作等;2. 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构造、瓦斯地质和水文地质等;3. 区内煤(岩)层产状和煤层厚度变化,断层与褶曲的特征、分布范围和控制程度,对采区开拓、开采的影响等;4. 可采煤层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可采煤层的可采性;5. 各煤层顶底板类型、岩性、厚度、富水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各煤层群(组)之间的间距和岩性变化;6. 陷落柱、岩浆岩体、冲刷带等情况;7. 煤层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8. 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及周边老空区范围,预测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和突水危险性,防隔水煤(岩)柱和探放水等工程技术要求;9. 地温及地热危害,煤自燃危险程度;10. 采区煤炭资源储量;11. 工作面回采对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12. 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F.1 概况
F.1.1 闭坑原因和报告编写依据
F.1.2 煤矿位置、交通、范围、自然地理、四邻关系
F.1.3 煤矿矿业权设置及沿革情况等
F.1.4 煤矿地质勘查简述
历次地质勘查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结果。

F.1.5 煤矿开采简述
煤矿设计时间、设计单位、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生产管理、采出资源总量等。

F.2 煤矿地质简述
F.2.1 煤矿地质勘查及其质量评述
地质勘查方法、网度,采掘揭露、地质编录、井下探测等工程及质量评述。

F.2.2 煤矿地质特征
区域地层,煤矿地层、含煤地层、煤层,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

F.2.3 煤矿开采地质条件
地质构造、瓦斯、水文地质、老空区、工程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煤矿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主要原因等。

F.2.4 煤岩煤质
煤岩特征、煤质特征、煤种、煤的风氧化及工业用途等。

F.2.5资源/储量估算及其质量评述
煤矿生产过程中累计探明新增(或减少)资源/储量及其品位等。

F.3 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
F.3.1 设计开采的资源/储量、开拓方式、开拓系统、开采方法,历年采掘工程量、历年采出资源量、回采率等
F.3.2 损失量(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损失)、损失率,批准非正常损失量的机构、批准理由等
F.3.3 资源/储量注销概况,剩余资源/储量及其分布、剩余原因
F.3.4 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利用情况
F.3.5 通过煤矿生产地质工作对地质情况的新认识、新发现,影响煤矿开采的主要地质问题
F.4 探采对比
F.4.1 探采对比
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和资源/储量等。

F.4.2 勘查方法、手段,勘查工程间距,勘探类型及其确定的合理性等
F.4.3 勘探储量的可靠性系数、有效利用系数,矿井回采率F.4.4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评述
F.5 环境影响评估
F.5.1 地下水疏干范围、水位及其恢复程度等
F.5.2 开采区地质环境变化,煤层顶板垮落带及裂缝带高度,
地面开裂、沉陷、滑坡、坍塌等变形破坏范围及程度,露天采场及其边坡崩落范围等
F.5.3 水体污染及其自净情况等
F.5.4 废弃物堆放情况及处理等
F.6 结语
F.6.1 煤矿生产的经济、社会效益
F.6.2 煤矿闭坑资源/储量的核销结论及闭坑依据
F.6.3 剩余资源/储量的处理建议、废矿坑利用建议、环境及地质灾害治理建议等
F.7 附图
F.7.1 煤矿交通位置图
F.7.2 煤矿地形地质图
F.7.3 地层综合柱状图
F.7.4 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
F.7.5 煤矿煤(岩)层对比图
F.7.6 煤矿地质剖面图
F.7.7 煤矿水平地质切面图
F.7.8 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
F.7.9 井上下对照图
F.7.10 采掘(剥)工程平面图
F.7.11 工业广场平面图
F.7.12 井筒及有代表性的石门、主要巷道地质素描剖面图
F.7.13 其他必要图件
F.8 附表
F.8.1 钻孔坐标及综合成果表
F.8.2 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及汇总表
F.8.3 瓦斯参数测试成果表
F.8.4 抽水试验成果表
F.8.5 水质分析成果表
F.8.6 煤矿涌水量统计表
F.8.7 河流、水井及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表F.8.8 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
F.8.9 土样分析成果表
F.8.10 钻孔测斜成果表
F.8.11 其他有关成果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