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古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21分)1.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

夜深沉,庭宁静鸟巢也被睡眠lǒng hào ①_____着从踌躇的眼泪里从沉yín ②_____的微笑里从甜柔的羞怯和痛苦里把你心的秘密告诉我吧(1)加点字“怯”的正确读音是A.qiè B.què(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

①lǒng hào②yín2.(10分)古诗文名句填空和选择。

(1)物是人非事事休,。

(李清照《武陵春》)(2),寒光照铁衣。

(乐府民歌《木兰诗》)(3)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奉命于危难之间,尔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似在雪景中见春色,《雁门太守行》中的“,”则在乌云中现光明。

(6)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A.少。

例陶后鲜有闻B.新鲜。

例芳草鲜美(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A.苟且。

例故不为苟得也B.如果。

例苟富贵,无相忘(3)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王阳明《寄诸弟》)A.仔细。

例明日徐公,孰视之B.谁。

例吾孰与徐公美(4)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中庸》)A.有人。

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有时。

例或置酒而招之4.(3分)下列选句出自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是()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B.(宋江一行)转过马行街,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 古诗词赏析专题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 古诗词赏析专题

古诗词赏析金华、丽水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泛”字看出,颔联中的“②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后眼见春日之景有感而发。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作者看到树上黄鸟啼鸣,白鸥轻轻飞舞。

颔联,看到满地野花,孤村春意生机初现。

颈联写自己年老,要赶紧酿酒,细雨飘到橙子之上。

尾联写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此皆天然佳句。

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垫。

作者的情感从“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答案:(1)泛;野花落(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译文:黄鸟在身边的树枝上婉转啼叫,在水中泛舟,眼前白鸥轻轻飞舞。

一条小路上落满野花,一座孤村里春水渐渐有了生机。

年纪衰老催促自己赶紧酿酒,细雨飘到了橙子之上。

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

【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默写专题(含解析)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默写专题(含解析)

默写专题金华、丽水2.(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

吴均闲居山中,看“①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夕佳,②飞鸟相与还“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人藕花深处,“③惊起一滩鸥鹭”,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阴翳,④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⑤感时花溅泪,⑥恨别鸟惊心“的慨叹。

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答案:(1)匹夫不可夺志也(2)雪拥蓝关马不前(重点字:蓝)(3)①鸟向檐上飞(重点字:檐)②飞鸟相与还③惊起一滩鸥鹭(重点字:鹭)④鸣声上下⑤感时花溅泪(重点字:溅)⑥恨别鸟惊心【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嘉兴、舟山②酒中有少年意气,王维诗句“(1),系马高楼垂柳边”,描写了少年游侠慷慨激昂,畅饮豪谈的情态;酒中有中年旷达,欧阳修谪居滁州,饮少辄醉,“(2),在乎山水之间也”,表现了他寄情山水,忘怀宠辱的洒脱。

③酒中有生活美景,孟浩然与老友闲话农事,“(3),”,充满轻松惬意;酒中有浪漫想象,李白呼月伴影,“(4),”,排遣内心寂寞;酒中有报国雄心,辛弃疾拔剑细看,“(5),”,渴望重回沙场。

(1)相逢意气为君饮;(2)醉翁之意不在酒;(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暂伴月将景,行乐须及春)(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杭州5. 古诗文名句填空。

(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②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有季节性特征的意象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填出描绘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词语,提示性词语“梅子金黄”“杏子肥”来自范诗的第一句,答案可在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去寻找,不难看出,可以填“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高诗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

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描写初夏景象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有答案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有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金华、丽水文言文阅读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笥,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

③先君:这里指苏洵。

④祥:吉祥之兆。

⑤主: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地名。

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B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且为.铭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译文: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

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

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

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

2018年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8年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题十二真题精选一、[202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山行[唐] 项斯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以下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平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二、[2021·滨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21·德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汇编大全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汇编大全

20182018 4.1 2 32018566 54【答案】5、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2【答案】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古诗词情感答题技巧著名诗歌研究家林庚先生说过,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答的。

诗歌是激情和想象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象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一味想方方正正分析诗的人,读诗必将是顾此失彼的折磨——诗人跳跃的思维恰是调皮的小精灵,它不守理性的规则,自然也就不会顾及跌跌撞撞的老学究。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开古诗词神秘之门,走进它神秘而奇幻的世界呢?靠“科学考证”,是行不通的;靠“胡猜瞎蒙”,也是不靠谱的。

这里给大家提供四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意象。

意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习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情感,例如:以“月亮”表达思乡之意,以“丁香”表达愁思或情结,以“鸿雁”表达羁旅伤感和思乡怀亲之情,以“杜鹃”表达哀怨、思归之意和凄凉、哀伤的情感,以“寒蝉”表达悲切、伤感,以“乌鸦”表达肃杀、萧瑟的氛围,以“黄鹂”表达欢快的心境,以“燕子”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以“折柳”表达惜别友情,以“菊花”表达高尚与纯洁,以“梧桐”表达凄凉、悲伤,以“浮云”表达游子漂泊,以“红豆”表达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等等。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其中很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破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

举个例子,柳永的词《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怎奈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赏析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赏析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赏析杭州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曰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哇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6)蝶;蝴蝶(1)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诗通过“梅子金黄” “杏子肥”“__________________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分)【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 “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盘然情趣。

【解析】(1)本题考察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2)本题考察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8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一、(30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语句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追,(suó)到我国唐代,在“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zǎi)0B.鹳鹊楼又称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 (xī)息其上而得名,坐落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府城;后倾圮,其匾(biǎn)额移至城楼上。

C.突如奇来的暴雨带来了丰沛 (pèi)的降水,植物种子纷纷发芽、生长,往日死寂的沙漠不久就变成了绚 (xuàn)丽的花海。

D.英雄精神既体现在刹(chà)那间的生死抉择,也体现在经年累(lěi)月的执着坚守,比如那些默默钻研技术十几载的航天人。

【答案】D【解析】A选项应为追溯(sù ),因此不选;B选项应为栖(qī)息,因此不选;C选项应为突如其来,亦不选,D选项无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当今的艺术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盛宴。

舞台上寸寧寧學的灯光,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等……①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等f 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吁平、等,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③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④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仿佛B.扑朔迷离C.赋予D.神秘莫测【答案】B【解析】B项“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不能用来形容灯泡,应该为“光怪陆离”,其他三项正确。

3.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① B,② C.⑧ D.④【答案】A【解析】A①处等和省略号作用重复了,其他三项无误。

6.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1)黄鹤一去不复返,(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专题(含答案)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专题(含答案)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分类汇编真题——诗词赏析专题班级姓名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三、【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四、【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21分)1.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

夜深沉,庭宁静鸟巢也被睡眠lǒng hào ①_____着从踌躇的眼泪里从沉yín ②_____的微笑里从甜柔的羞怯和痛苦里把你心的秘密告诉我吧(1)加点字“怯”的正确读音是A.qiè B.què(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

①lǒng hào②yín2.(10分)古诗文名句填空和选择。

(1)物是人非事事休,。

(李清照《武陵春》)(2),寒光照铁衣。

(乐府民歌《木兰诗》)(3)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奉命于危难之间,尔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似在雪景中见春色,《雁门太守行》中的“,”则在乌云中现光明。

(6)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A.少。

例陶后鲜有闻B.新鲜。

例芳草鲜美(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A.苟且。

例故不为苟得也B.如果。

例苟富贵,无相忘(3)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王阳明《寄诸弟》)A.仔细。

例明日徐公,孰视之B.谁。

例吾孰与徐公美(4)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中庸》)A.有人。

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有时。

例或置酒而招之4.(3分)下列选句出自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是()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B.(宋江一行)转过马行街,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

备战2019年中考—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之古诗词赏析(共8页,附解析答案)

备战2019年中考—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之古诗词赏析(共8页,附解析答案)

备战2019年中考—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共8页,附解析答案)金华、丽水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泛”字看出,颔联中的“②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后眼见春日之景有感而发。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作者看到树上黄鸟啼鸣,白鸥轻轻飞舞。

颔联,看到满地野花,孤村春意生机初现。

颈联写自己年老,要赶紧酿酒,细雨飘到橙子之上。

尾联写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此皆天然佳句。

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垫。

作者的情感从“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答案:(1)泛;野花落(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译文:黄鸟在身边的树枝上婉转啼叫,在水中泛舟,眼前白鸥轻轻飞舞。

一条小路上落满野花,一座孤村里春水渐渐有了生机。

年纪衰老催促自己赶紧酿酒,细雨飘到了橙子之上。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21分)1. 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

夜深沉,庭宁静鸟巢也被睡眠I o ng zh①0 着从踌躇的眼泪里从沉y n②_______ 的微笑里从甜柔的羞怯和痛苦里把你心的秘密告诉我吧(1)加点字怯”的正确读音是 ________A. qi eB. qu e(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①I o ng zh do ②y _______2. (10分)古诗文名句填空和选择。

(1)物是人非事事休, _______ 。

(李清照《武陵春》)(2) ______ ,寒光照铁衣。

(乐府民歌《木兰诗》)(3)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_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 ______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_____ , _____ ”似在雪景中见春色,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 ,_______ ”则在乌云中现光明。

(6)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__________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__________ 《雁(杜牧《清明》)(赵师秀《约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元日》)A.少。

例陶后鲜有闻B.新鲜。

例芳草鲜美。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讲解篇:第三篇第一节-古诗词鉴赏---副本(1)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讲解篇:第三篇第一节-古诗词鉴赏---副本(1)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一节古诗词鉴赏一、古诗词知识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动物类例:“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思;“杜鹃(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

植物类柳:“留"的谐音,有伤感离别的意味。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梅:“性耐寒",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流俗的品格。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菊:“傲霜之花”,品格高洁、坚贞,有隐逸之意。

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然现象类例:“明月”,思乡之愁;“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愁绪绵长;“黄昏"“落日”,思乡怀人,感伤、孤寂;“浮云”,游子;等等。

时令类例:“西风"意味凄凉;“重阳”“中秋”象征思念亲人。

特定地点类例:“长亭”是送别;“南山”是隐居.其他例:“吴钩”代表勇武豪迈;“号角”意指战争。

古诗词曲的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表达要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物诗咏物诗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含答案解析汇集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含答案解析汇集

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
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
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
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
17.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2 分)
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
19.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
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5 分)
纫、刺绣等针线活。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④稔(rěn);熟悉。⑤渠:
第三人称。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公鉴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惶诚恐
B.时已薄暮
莫辞酒味薄
厚积薄发
C.汝等何足污我手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挂齿
D.公及夫人皆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见异思迁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 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2). “花落尽” (3).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 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 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 写景色的诗句 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 农村景物的特点, 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 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 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 节的景象。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 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 后两 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金华、丽水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泛”字看出,颔联中的“②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后眼见春日之景有感而发。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作者看到树上黄鸟啼鸣,白鸥轻轻飞舞。

颔联,看到满地野花,孤村春意生机初现。

颈联写自己年老,要赶紧酿酒,细雨飘到橙子之上。

尾联写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此皆天然佳句。

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垫。

作者的情感从“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答案:(1)泛;野花落(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译文:黄鸟在身边的树枝上婉转啼叫,在水中泛舟,眼前白鸥轻轻飞舞。

一条小路上落满野花,一座孤村里春水渐渐有了生机。

年纪衰老催促自己赶紧酿酒,细雨飘到了橙子之上。

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

【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嘉兴、舟山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真定怀古元·陈孚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

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

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

④莫: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4分)【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

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

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

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

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杭州20.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2). “花落尽” (3).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湖州13. 古诗阅读晓过鸳湖【清】查慎行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B.有感【明】张以宁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

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舟。

C.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答案】C 理由:⑴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⑵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的春景;⑶两首诗都写出春天的美好;(4)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诗歌的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两篇诗歌的内容及体会作者情感,然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从内容、情感角度看《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是C项,相同之处: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都是动人的春景,都写出春天的美好,都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衢州(四)古诗阅读(4分)17.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4分)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的景,行人的足迹、板桥上的白霜、山路上的落叶和明灭的枳花,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故乡的景,池塘里满是自在戏水的禽鸟,一派生机,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之情。

三衢道中马上口占【宋】胡宿①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

几树枪旗茶霍②靡,一溪鳞甲水潺湲。

莺期别后闻余弄③,蚕候归来见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

【注释】①胡宿:衢州开化人,宋朝状元。

②霍:疾速的样子。

③弄小曲。

【实景赏析】(1)【虚景赏析】(2)【答案】实景赏析,前三联写跟前景,短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鹭韵与蚕眠,这些景象充满亲切闲适的生活气息。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西湖夜景,潮水空寂,月圆人缺,寄托着诗人对西湖的眷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情感把握,要理解诗意,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

前三联的“段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景象突显生活气息,尾联“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通过湖水、月圆表达对西湖的眷念。

绍兴义乌宁波如梦令[明]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分析】此诗开头两句,写出了突觉春来小院,赏春人的惊喜和草木的勃勃生机,动态写景真妙手!后面写园林主人的赏春雅趣,看到落花,赶紧告诉小童千万不要扫啊,因为要赏花外斜阳。

不同其它文人见落花伤情,反倒是有雅兴赏花外斜阳。

花外斜阳是何般情状?思之春意荡漾于胸,诗词之美,这四字足以佐证。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句的赏析。

“一夜遍生芳草”意思是:一夜之间庭院里到处长出了小草。

“一夜”表明时间短,草长的快。

“遍”表明春草到处都是,、范围之广。

表现诗人的惊喜之情。

(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

由诗句“池上落红休扫”“花外斜阳更好”可以判断,诗人看到落花,并没落花伤情,反倒是有雅兴赏花外斜阳。

所以C项″′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答案:(1)“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2)C译文:不相信春天竟然来的这么早,一夜之间园子里到处长满了春草。

赶紧告诉小童:″池上的落花千万不要扫啊。

″不要扫,不要扫,花外的斜阳更美丽。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温州(二)走进古典诗文(19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同州①端午【唐】殷尧藩②鹤发③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选自《全唐诗》)【注释】①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

②殷尧藩:浙江嘉兴人。

③鹤发:白发。

12,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

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

(4分)12.(4分)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缝端午,乡愁满腹。

“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

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韵世事,惊讶发问“何方故乡”,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

“鹤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应,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

台州(四)古诗阅读(4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5题。

[注释]①牸(zì):母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